农耕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2024-05-16

农耕文化产业概论论文(精选7篇)

农耕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第1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广大农民收入增长也逐渐走向瓶颈。近年来,我国建设新农村工作在不断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发展新型农业成为重点研究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意农业应运而生。创意农业属于大农业范畴,是对农业产业化的拓展和延伸,文章围绕创意农业这一中心,结合国内创意农业发展的情况,探讨了迁西县发展创意农业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

创意农业

途径

目 录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1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2

(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2

二、创意农业——农业产业化的拓展和延伸....................................2

(一)创意农业的内涵..................................................2

(二)国内创意农业的成功示例..........................................2

三、迁西创意农业的发展....................................................3

(一)迁西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3

(二)迁西县创意农业发展的途径........................................3 参考文献..................................................................5

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鉴于其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拉动就业、开辟脱贫致富新途径等方面的社会价值,文化产业被视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1]。当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尤其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宏观思路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十二五”时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2]。近年来,虽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分配政策,将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至乡镇基层文化站工作,但由于艺术类专业人才较少,分配至乡镇的文化专干均为非艺术专业,严重影响着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十七大召开之后,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倾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但进展还不够平衡。因此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不能很好 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创意农业——农业产业化的拓展和延伸

(一)创意农业的内涵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创意产业的理念也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扩展。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即现在所谓的创意农业[3]。

在我国,“创意农业”一词最早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两会上第一次提出,“创意农业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是厉无畏对自己提出概念的阐释[4]。而我国第一家创意农业机构——洛可可创意农业也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宏大愿景下应运而生。

(二)国内创意农业的成功示例

1.北京观光南瓜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2008年7月开园。南瓜公园占地500亩,种植南瓜、西瓜、蛇瓜等各类瓜果1000多个品种,游客在游览、休闲、采摘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园中特有的南瓜宴,是全国首家以单一蔬菜——南瓜命名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园。在12000平方米的南瓜品种展示大棚里,游客可以看到280多个南瓜品种,形态各异的南瓜有:小金桔、南瓜佛手、飞碟瓜、鹤首、甜蜜一号、迷你话筒、牛腿瓜等等,其中最大的南瓜重达360斤,而最小的只有鸡蛋大小。南瓜园600米的绿色长廊蜿蜒回绕,围篱上满

是瓜藤枝叶,绿意盎然;黄、白、红、绿、青、蓝、紫的多彩南瓜悬在空中;大型南瓜雕塑“五子送福”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影。据了解,农业生态观光南瓜园的建立,为当地提供了200个非农就业岗位,同时还带动附近几个村的农民种植露地南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农民们组织成立了北京东升富民南瓜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生态观光南瓜园的渠道销售产品,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元。

2.上海奉贤庄行农业创意园。农业创意园位于庄行镇庄良路、A30高速交叉处的农业核心区内。园内建有50只现代设施大棚,这里就是那些高新珍奇果蔬的出生地。创意园拥有世界顶级创新果蔬种源500多种,种植的葫芦、南瓜,既可食用,又可观赏,做艺术装饰可保存多年。可以直接入口和榨汁的水果果蔬有水果玉米、水果黄瓜、水果西红柿、水果地瓜、水果洋葱等,糖度在8度以上,爽甜可口,基本无生腥味。还有五色茄子、五色番茄、五色胡罗卜,色彩斑斓,好吃又好看,拓展和延伸了水果和蔬菜的单一功能。创意园首创艺术农业、味觉农业,倡导的高新、高质、高附加值农业,已经成为庄行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亮点”。

3.浙江海岛县玉环农业观光园。玉环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绿色窗口,集现代与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光休闲于一体,坐落在玉环的北大门——清港镇西郊,处玉环与温岭城关的近中心地带,西濒乐清湾,与雁荡山隔海相望园区已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区之一。2005年底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园区分为入口服务接待区、观光果园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休闲娱乐区、度假农庄区等五个功能小区。除入口服务接待区和度假农庄区在建需要完善外,目前已建成神农广场、演艺区、精品果园、水景园、认知园、童趣园、百鸟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垂钓园、烧烤城、拓展训练区等十一处参观游乐景点。每个景点各有特色,农业项目与自然景观互相衬映。

三、迁西创意农业的发展

(一)迁西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迁西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以滨水休闲、山地休闲、长城度假、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旅游产品,使乡村旅游成为迁西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2009年,全县培育1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发展170家“农家乐”经营户,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全县从事乡村旅游行业的人数达到1000人,全年接待各类游客20万人次,乡村旅游直接收入超2000万元,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

(二)迁西县创意农业发展的途径

1.产业高度融合化是创意农业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途径。

创意农业是综合性产业,是以自然景观为载体,结合文化元素,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作物品种改良,采取园艺、园林手法对农场、农庄、牧场进行创意设计,将农业产业与当地的文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创意性组合,从而实现场景公园式、休闲娱乐式的目标[5]。因此。在指导思想上,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培育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文化创意活动。

2.创意农业开发的关键在于构筑产业链。

当有价值的创意与实际的产业真正实现融合时,才能真正使创意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有效资源;当新形成的这些资源与传统产业相整合、相渗透,并延伸拓展,进行深度开发,就能产生乘数效应,充分获取创意农业产业的效益。通过发展第一产业,大大带动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旅游接待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的联动和融合,带动了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农业的附加值,满足了游客购物的需求,进而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目标。

3.注重创意品牌的打造和建设,以品牌延伸价值空间。

一些地区可以依托资源优势,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打造品牌,将优良的环境、优质的产品、优势的产业整合起来,形成消费者竞相追逐的不可替代的品牌产品。努力打造“有影响、有潜力、有创新”和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较高、能够覆盖当地主导产业的乡村农业品牌。这些品牌应涵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乡村旅游业等;这些品牌既有区域品牌,也有企业品牌,更多的是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文,我国创意农业的现状调研及分析,《大众日报》,2010-12-31 08:15 [2] 王林,关于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研究,上海农业科技,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1--4 [3] 厉无畏,发展创意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海创意农业(奉贤)论坛,2008,(4): l 一 3 [4] 季帅,创意农业的发展概念、类型和特征,山东农业大学,2007,29 — 32

[5] 曾希,刘姗姗,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上海市为例

(10):

农耕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第2篇

1.终结性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大作业形式,即学生撰写并提交当地(县、乡镇、村)农村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设计方案(或经营管理方案)。

2.课程大作业题目要求

(1)课程大作业题目和内容在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内。

(2)课程大作业题目主要按照本课程教材中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有关章节的要求,并结合其它章节所学内容进行设定。

(3)课程大作业必须与学习者所在区域(县、乡镇、村)的需求相结合。

(4)课程大作业的题目可以由指导教师自主命题,也可采用如下题目之一: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策划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设计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管理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营销方案

例:陕西省富平县陶艺村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

北京市怀柔区富乐村民间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方案

安徽省广德县甘溪民俗文化村项目管理方案

广西临桂县五通镇农民画文化产业产品营销方案

云南省南涧县跳菜旅游文化村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

3.课程大作业的评定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2)课程大作业评定按百分制计分,具体要求如下:

95~85分:

独立完成课程大作业;

课程大作业有创意,规划设计(或经营管理)思路、目标、重点和实施措施等符合当地发展实际,有所在地区、单位的特色;

课程大作业文本规范,中心突出,依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课程大作业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结合教材相关知识;

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投入产出分析透彻。

84~70分: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新颖性,较为符合当地需要;

课程大作业文本较为全面,未缺漏重要内容,中心突出,依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联系教材相关内容;

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有投入产出分析。

69~60分: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够全面,但未缺漏重要项目,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60分以下: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规范,缺漏项目严重,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4.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5.上交论文时间

各位学员务必于6月18日前将纸质论文上交给电大班主任。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课程大作业)

1.考试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2.题目拟定 结课论文题目从下列范式中选择: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3.考试时限(论文上交时间)6月18日前 4.论文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4.特殊说明

结课论文必须由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严控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终结性考试试题、要求及评分标准 【试题内容】:

请结合自己工作或生活所在地实际情况,运用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梳理概括本地传统农业改造,或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就本地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论述。【试题要求】:

1.论文要以具体地区为分析对象,不可泛泛地停留在理论综述层面。2.对传统农业改造及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尽量依据调研,或实际工作展开。

3.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可以出自教材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文化产业概论 第3篇

我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是文化产业方面却落后于资方国家,逐渐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可见,文化产业对国家的文化竞争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重要途径精神文化需求多的方面,同时也促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表面看是软实力,实际却是硬实力。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国际经验表明,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成正比,人均GDP越高,文化消费占的比例越大。

毋庸置疑,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成就是巨大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文化是个性,创意,不可复制;工业是常见的,被复制,大批量生产。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没有被接受的理论。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年文化产业占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列举新媒体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新媒体作为新型产业,对于新媒体的解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息载体,这样的一种信息是信息的数量繁多,无论哪一个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无限的信息量;在建设国家新媒体广播平台的基础上,新媒体和游戏类似的信息网络设施文化传播,将促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的发展,这些论点指出之间高科技与文化互动和关系的整合,同时也体现了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领域和远见的未来发展向中央政府的深刻理解应用程序。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动漫游戏,数字应用,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试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领域,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扩大文化产业领域,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强不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要看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也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通过先进文化的建设,亿万人民的创造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心力,为客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的精神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文化产业是实践基地和方式来传播先进文化,它是血肉,两者相互依存,密切相关的。与各种思想文化的互动,不同民族的国际社会,各国都是以文化变革自身发展战略的新特点。因为我们多年的人为倾向反对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存在,实际工作中,成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据文化产业的电流特性,统一的社会效益十六党代会报告。文化事业和产业分工,通过提高文化事业,丰富的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经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了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这种变化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新的意识形态的规律性跟上时代和伟大的理论创新,并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坚实的思想基础作出铺垫。

文化资源一旦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经济意义,成为一种新经济资源进入经济开发中心地带,实现关联度极高的拉动效应。文化产业已经占到美国GDP的10%,在英国平均增长是日本的近两倍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汽车业产值。经济资源的改造和实现的过程,是文化在其他行业的融合,或者逐渐变化的渗透元素,实现了优化升级,或改变,已成为业界和行业分会的新形式,产业结构调整显著,打破了重组完成的行业界限。访问网络行业在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和销售的内容,信息文化产业的诞生;进入旅游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游戏和娱乐到教育,改变传播知识的旧模式,创造新的教育,增加体育娱乐产业;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努力实现体育娱乐行业的变化;文化品位,设计,规划,建筑及装潢到城市规划,环保,环卫,广告标牌制作,汽车美容,美发,美体,大众摄影,美术,工业设计方面,餐饮业的主要形象,其他服务或花完成培养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更深的层次上,经济体制的变化,提出了经济战略,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向和选择方式的调整,还有文化因素在推动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只有坚定不移深化,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矛盾和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文化的更新换代,摒弃粗鄙消极文化,建立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立覆盖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发展数字传媒和网络文化等文化新型产业,允许国际知名传媒集团进入我国传媒市场。在图书出版业方面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出版社,开展新形象产业,服务行业。充分利用自己优秀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民族文化自恋的心态,加快文化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快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提升其它产业的文化含量,提高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我国国家实力。提倡文化产业观念政策框架驱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注重教育。强化集聚功能,从产业集群入手。政策加大力度,引进创意产业政策。所以,真正让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壮大,只有尽量让文化产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真正的做到产业文化。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文化产业将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与国际接轨。

农耕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第4篇

1 民族农耕文化类型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个多山地的高原省份,国土总面积中,山地占总面积的84%,高原占10%,盆地占6%,山多坝少。同时,云南气候类型多样化,各族人民交错立体地分布于高山河谷,民族构成多样性,分布有26种民族,是全国居住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在不断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很多优良的传统伦理道德。相较于中原的农耕文化,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为民族农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地域差异提供了基础条件,使云南民族农耕文化也 呈现出多样性,主要有三种类型。

1.1 山地农耕文化

云南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遍布高山深谷,少数民族中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如基诺族、拉祜族、德昂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布朗族和苦聪人等少数民族。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植被生长及再生能力强,降雨充沛集中,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是众多的河流大多从山脚流过,很难引致山上,由于可供引用的灌溉水源比较缺乏,不适宜进行灌溉水田农耕,山地民族主要从事刀耕火种农业。刀耕火种是适应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因素的产物。刀耕火种地一般在坡度20°~50°不等的山坡地,很难甚至无法进行机械化或犁耕;耕地如果经过深翻深挖,进入雨季,坡地容易水土流失;深翻深挖或犁耕必然会使耕地中的植物根部受伤害,以后转入休耕,地表植被也丧失了恢复能力,山地民族非常注重保护地表植被的恢复能力。刀耕火种有别于毁林开荒,在砍烧林地时,砍小留大,砍树留根,虽然经过火的烧烤,一般不会伤及树根,在耕地进行休耕周期,地表植被能更新恢复,这也是这种耕作方式能否延续的前提条件。

1.2 梯田农耕文化

云南不同地区地形地貌差异非常显著,在山地,如果土质含沙量不大,能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很多山地民族从事山坡梯田灌溉农耕生产,如哈尼族、彝族、壮族、佤族等。依山势开辟出阶梯状的田地,引山泉自上而下灌溉或在高处建蓄水池,梯田从山脚逐层升高,直达山顶,梯田农耕是在充分利用山区特殊的地形、气候、植被以及水土资源等的立体性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的良性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是民族智慧的发明创造。梯田农耕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利用山势水流运送森林里的枯枝落叶,野兽的粪便等,它们是天然的肥料,这种施肥方式称为“赶沟”,既可降低森林病虫害又减少了火灾发生几率;人们把日常产生的灶灰炭屑、人畜粪便等垃圾集中在水塘里沤烂成肥,引山泉冲击水塘,顺势进入层层梯田的“冲肥”方式,完成施肥同时处理了生活垃圾。在梯田农耕民族的传统观念里,对与农业相关的自然物及自然现象充满崇敬,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节庆祭奠活动,如祭寨神、十月年、苦扎扎节等,自然崇拜客观上有效的保护了梯田的命脉水源林。

1.3 坝区农耕文化

文化产业概论 第5篇

⒈⑴《规划》的关键词:①文化创意②文化传播渠道③文化资源整合④文化产业基地⑤骨干文化企业⑥新型文化业态⑦对外文化贸易⑧主题公园⑨重大文化项目

⒈⑵《规划》的重点任务:①发展重点文化产业②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③培育骨干文化企业④加快文化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⑤扩大文化消费⑥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⑦发展信息文化业态⑧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⒉⑴什么是文化产业?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行为和活动 ⒉⑵文化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⒉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①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②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③文化产业是一种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④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⑤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⑥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⑦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①生产目的的不同(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文化产业是盈利性的,目的在于获取利益)②机构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是行政事业单位,文化产业是企业单位)③调控方式不同(文化事业是行政命令式,文化产业调控是间接性的,是通过法律税收价格杠杆来间接干预的)④资本来源不同(文化事业的资本来源是国家财政,文化产业的 资本来源是自筹)

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厘清的五大关系①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关系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③有形文化产业载体与无形文化产业载体的关系④文化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融合⑤文化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融合⒌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3个)①文化产品不同与其它产品,文化产品的真正的价值是其内涵的精神内容②文化产品的价值增值集中体现在内容的原创性上③文化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他有重复使用和自我再生的能力④文化产品的真实价值具有虚拟性和符号性特征

⒍文化产业在中国崛起的原因:①收入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文化产业在中国兴起的内因②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是加速器③改革开放是是制度保障④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⒎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①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②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③人民的消费水平还不太高④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还不够高⑤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普及力度不高⑥外国文化势力渗透⑦中国文化没有很好的走出去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盗版的泛滥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1 第6篇

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别? 教材P3—P4 答: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信息咨询、文化旅游等)。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

教材P15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规律:(1)可以规模化生产。主要是指可以按照一定的工业化的标准对农业文化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如民间饮食、农村手工艺等;(2)可以市场化经营。主要是指农村文化产品具有商业性,大批农村文化产品要以市场为依托和市场中介送达消费者手中;(3)可复制性。农村文化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公众享受到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和公众要求的高质量服务;

(4)具有创造性。就农村文化产业及产品所乘载的内容而言,它必须凝结当地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以及不断地深化与提升;(5)具有层次性。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基础层(地方文化资源)、核心产业层(地方文化产品)和延伸产业层(如民族服饰设计中蕴涵的时尚文化)三个基本层次。农村文化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涉及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这种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研究这农村文化产业既要以经济的眼光看待文化,又要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经济。因此,农村文化产业是一种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要实现增殖,必须按工业标准组织生产、储存、分配。农村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

教材P15-16 从总的来看,农村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经济功能

所谓农村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是指通过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更新观念,带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值,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村通过适应现代消费来创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功能是农村文化产业的首要功能。

1、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的有效途径。

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承接功能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靠创意产业来引领。

(二)社会功能

所谓农村文化产业的社会功能是指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确立以和谐为目标的道德评判体系,丰富和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促使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风气,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新农村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1、休闲娱乐功能;

2、文化传承功能;

3、教育功能。

(三)政治功能

农村文化产业的政治功能是指农村文化产业通过繁荣农村物质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基地、满足农民双重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途径,正向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投入、1、繁荣农村物质经济,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社会的稳定);

2、发展农村文化基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 ;

3、满足农民双重需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群体;

4、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生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

4.从你所在地方来看,可能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开始部分的调整和转移,呈现出农村经济发展升级换代的趋势。农民从单纯向城里人提供肉、蛋、菜等“实物农产品”,到采茶戏、木偶戏、农家餐饮等诸多“文化农产品”登场,吸引着城里人趋之若鹜。农民渴望增收、城里人希冀返璞归真的愿望,可以形成了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发展这些农村文化产业,有利于农村发展经济的同时,拓宽文化产业空间。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1、体现民族的精神和品格,2、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3、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总而言之,农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农民总体素质的表现。

(三)培育农村新型农民。

(四)构建和谐乡村。

5.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如何应用到农村文化产业中?

教材P31-33

6.城乡融合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教材P42

参考:1.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开拓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促进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7.怎样激活农村文化消费能力?

教材P44

参考: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从现实看,在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完善之后,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成为一个紧迫课题。

8.文化产业是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教材P42

农耕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248-02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及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方案〉(2014-2020年)(试行)的通知》(陕教发[2014]43号),我省多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院校转型。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定位指向不清、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试点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定位,明确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市场产业链条,为社会输送结构性匹配人才。

文化产业是学术界公认的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区域内体验旅游、假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文化产业人才数量及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商洛地处秦岭南麓,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资源进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商洛学院是陕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试点院校之一,肩负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的使命。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3年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并招生,现在校生共计194人。“文化产业概论”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介绍文化产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回答文化产业实践中出现的带有原则性、规律性的问题。该门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文化产业全局观的重要载体。该课程在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中有重要地位,但是是一门较新的课程,在课程的建设、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教师进行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概论”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按照主客二分法,教师是掌握、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被教育、被改造的客观对象。学生对老师有权威崇拜心理,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加思考,直接接受,这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导致学生缺乏对客观世界、周遭事物的好奇心,主动学习的热情难以为续,理性、系统的批判思维难以形成[1]。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概论”教学多是以理论为主,以商洛学院为例,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安排,64个学时均为理论学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采取理论讲授法并辅以少量案例传授知识。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而轻视文化产业实务介绍,学生很难从抽象的理论中体会文化产业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严重脱节。

(二)教师数量少且教育背景与所教专业有差异导致的教学内容狭隘

文化产业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尚属新型学科,加之商洛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立时间较晚,导致专业建设基础较差,教学人员配备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现有教师职称结构明显不合理,整体层次偏低。教师普遍较年轻,在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不足,未能形成稳定的学术团队,所以研究成果层次不高,对教学及专业发展支撑不够。另外,科研成果数量偏少,且尚未形成院部合作性研究。目前现有教师教育背景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现有的6名专职教师,均为转专业方向教师,教师的相关实践经验较缺乏,导致授课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少有涉及。

(三)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当下商洛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地位。将知识直接灌入学生脑中,养成学生的学习惰性,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消化知识,还会弱化学生的专业基础。部分教师完全依照教材内容学生讲解和演示,或要求学生依照其事先拟好的议题、方案进行讨论,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改革措施

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于教育市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途径[2]。

(一)明确改革目标

“文化产业概论”课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轻实践而重理论,在学习的能动性上轻学生而重教师,导致学产脱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就是要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结构性对接,体现专业的动态发展性和特殊性。一方面,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要真正重视实践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入“文化产业概论”课程的实践课时。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课程大纲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需要调整课程内容。注意在讲解基础理论工程中,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比如,通过互动学习、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策划能力;通过翻转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资源评估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和实地观摩,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事业的管理能力。将学生培养成视野宽广、专业基础扎实、方法灵活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文化产业人才。

(二)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灌输式”、“一言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转变教师角色:一是让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向与课程文本构建对话的角色转变,二是让教师从课堂的单一讲述者向和学生构建对话的角色转变。要努力打造师生良性互动的平台,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对话交流,从而激发师生各自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当将自己看做自主、平等的学习、交流主体。这样,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才不不会处于被动地位,才能积极发现问题,重视对知识的理解,理性地提出质疑。以此为基础,同学之间在平等学习的身份中相互影响;与教师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学生友情和信任。在这样的氛围中交流与讨论,使知识学习接近真正的知识发现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课堂教学的关键点由注重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转向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上。同时积极促进产学结合,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其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三)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李思屈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文化产业概论》(第三版),此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体系清晰,理论性强,但实务内容稍有欠缺。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笔者对章节目次和教学内容归纳为本质论、发展论、经营管理论和对策论四大模块。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产业本质论即基本问题的讲解上,如文化产业内涵与外延、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差距、现代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等。同时,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将文化产业研究的前沿成果融入课堂当中,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如在讲文化产业与文化安全问题时,加入“韩国综艺热”文化输出与文化创造方面的内容;在讲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时,适当加入电子竞技、手机文化等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同时,通过小组学习、课外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

1.交往学习法。交往学习法是指学习者以他人为对象并以与他人的对话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类型,它有别于知识学习和操作学习[3]。交往学习以合作开放的平等关系为前提条件,以对话交流、互动为学生学习构建桥梁。由于各个交往主体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交往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思想碰撞,更容易活跃思维,提升发现问题、解学问题的能力。如在在学生初步掌握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采取头脑风暴、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讨论,促进师生、学生之间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学生自主完成式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式学习法是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学生以自我为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管理,主动地发现、理解、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帮助学生拟定自学提纲,提供学习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3.团体学习法。团队成员间的沟通质量影响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建立,从而影响团队学习效果[4]。比如,在学期初,安排学生自由组成9个学习小组,分别对应文化产业的九大类别。各小组分别收集资料与案例,形成文本,并制作幻灯片演示文件。到课程内容讲授到文化产业本质论部分时,教师对各个文化产业类别的发展概况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由各个小组成员代表报告本组对于某文化产业类别的认识和发展建议。其他各组成员对报告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和质疑,报告组组员要予以应对解答。最后由教师对报告组的报告内容和主要观点进行点评。通过团队沟通、协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

在“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教学中,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组合拳”,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领悟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将所学与应用衔接起来。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专业兴起。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仍处于转型期,面临的困难较为突出,其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较为复杂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俞俏燕.论交往学习对传统学习范式的超越[J].长江大学学报,2005(01):124-127.

〔2〕宗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观察,2015(05):70-71.

〔3〕李静.课程教学中“交往学习法”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1(30):128-129.

〔4〕吴志明,武欣.MBA学生团队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06(01):55-59.

上一篇:环卫工人管理心得体会下一篇:最倒霉的一天二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