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教学反思范文

2024-07-15

组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2篇)

组块教学反思 第1篇

组块教学

言意兼得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实录】

板块一:巧拆“鹬”字,轻松识记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 生:yù

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矞”),念什么?

生:yù 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ù。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矞”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冏”),这个字又念什么?

生:齐读jiǒng 生:看过一部电影《泰囧》,里面就有这个字。师:处处留心皆语文,看电影也能识汉子。(擦去“囧”字)刚才的“鹬”字还记得吗?

(生书写“鹬”)

师:不管笔画多么复杂的汉字,掌握了结构规律,识记就很简单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运用刚才的拆分法,借助“汉典”网站,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汉字。

(学习其他汉字,略)

板块二:以问促读,学习概括 师:(出示插图)看,这就是鹬,长嘴,长腿,常在水边啄食鱼虾。夹住鹬嘴的是谁?

生:(齐)蚌。

师:有一个古老的故事——《鹬蚌相争》。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鹬和蚌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里,怎么会争起来呢?(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好!一字不错!鹬和蚌怎么争起来的?

生:一只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可是鹬因为嘴馋想啄蚌的肉。河蚌为了保护自己,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师:简单的说——

生:鹬要啄蚌的肉,蚌夹住鹬的嘴不放。师:人吃食叫“吃”,鸟吃食叫—— 生:(齐)啄。

师:鹬啄你的肉,你会怎样? 生:很疼!

师:一个要啄它的肉,一个要夹它的嘴,这就是相争的起因。(板书;啄 夹)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谁来说。

(生朗读第2、3自然段)

师:你的朗读又节奏感,真好听!鹬和蚌是怎么相争的?

生:河蚌夹住鹬的嘴不放,鹬威胁蚌,要干死它。生:如果蚌不松开壳,鹬就要干死它。师:鹬要干死蚌。那蚌呢?

生:我就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师:抓要点说。

生:如果我夹住你的嘴不放,你就会饿死在这河滩上。生:蚌要饿死鹬。

师:一个要干死它,一个要饿死它。这就是相争的经过。(板书:干死 饿死)相争的结果怎么样?

(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结果如何?

生:渔夫看见了,把它们都捉住了。生:鹬和蚌都被渔夫捉住了。

师:谁能连起来,简要地说一说鹬蚌相争的故事?

生:鹬要啄蚌的肉,蚌夹住鹬的嘴不放。鹬威胁蚌,要干死它,蚌却要饿死鹬。结果,鹬和蚌都被渔夫捉住了。

师:鹬蚌相争,结果是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什么样的人称为“渔翁”?

生:打渔的人。

师: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叫渔翁吗? 生:打渔的男人。师:(接话)叫“渔夫” 生:岁数比较大的。师:(接话)老渔夫。(众笑)

师:一个故事,可以用两个词一句话来概括。生:(齐读)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师: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天上标点)生:(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块三:情境体验,领会寓意 师:鹬蚌为什么非得争个你死我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鹬和蚌相争的情景。同桌一人演鹬一人演蚌。注意这些词语:威胁、得意洋洋、毫不示弱。想象一下相争时说话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

(生自由练习)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两位同学走上讲台)师:(对“鹬”)鹬用劲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变威胁蚌说—— 生:(叉这腰,用手指着“蚌”,气势汹汹的样子)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掌声)

师:瞧见了吧?这个样子就叫“威胁”!师:(对“蚌”)你怕吗? 生:不怕!(仰着头,摆出无所谓的样子)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掌声)

师:看见了没?这样的态度就叫“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对“鹬”)你威

胁他,他威胁你。要不,咱别争了吧?

生:(不服气)要争!你不松开壳儿······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他不罢休,要不你松口吧? 生:不松口!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师:(对“鹬”)他不松口,咱道个歉吧? 生:(坚决地)不!你不松开壳儿······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是饶了他吧? 生:才不饶呢!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他不饶人,咱和解吧? 生:不和解!你不松开壳儿······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你还争吗?

生:争!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生争得有气无力的样子)

师:就这样争个没完,斗个没了,这样的争斗叫—— 生:相持。

师:这样下去结果是—— 生:被渔夫一齐捉住。生:两败俱伤。

师:鹬和蚌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傻不傻? 生:(齐读)傻!

师:你看,他们连说的话都一样傻!(出示鹬和蚌的对话)又什么发现吗? 生:他们都说“今天不怎么样,明天不怎么样,你就会怎么样”。

师:这个句式告诉你:这样的行为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都有威胁或警告的意味,鹬和蚌都傻,你们傻不傻? 生:(齐)不傻!(众笑)师:谁来劝告他们? 生:你这只傻蚌啊!今天喝不到水,明天喝不到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被渔翁捉住。你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道理,懂得谦让,不然后果很严重。(掌声)

师:两个“懂得”,揭示了道理,但用词重复了,建议把“懂得谦让”改成“学会谦让”。

生:你们这对傻瓜!今天不松口,明天不松口,你们就会筋疲力尽,两败俱伤。难道你们不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吗?(师插话:同样的道理,用反问句更有说服力。)你们赶紧停止争吵,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吧。

师:中国有句古话:以和为贵。“和”不是软弱,而是气度。

生:你这只傻蚌!今天不知错,明天不知错,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你以后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师:得理不饶人不算错,但得理能饶人才显得高尚。······ 师:《鹬蚌相争》是一个寓言故事。语言旺旺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要“为善”,做事要“求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教我们怎么做人。下节课学习《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教我们如何做事。

组块教学反思 第2篇

单位:世纪阳光学校

任教年级:一年

如何将词汇组块法应用于词汇教学 第3篇

英语教学中, 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师较为头疼的, 有几个原因:首先, 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他们最想攻克的、也最难攻克的就是词汇关, 在他们看来, 只要多掌握英语单词, 扩大词汇量, 英语基本就算过关了, 可是一直以来学生最不爱学的就是词汇, 他们觉得枯燥乏味, 再加之, 有些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过于守旧和老套, 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 如何有效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质量就成为英语教师要面对的问题了。

二、词汇组块及其分类

词汇组块这一术语首先由Becker于1976年提出。词块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表达一定意义, 容许不同抽象度的、频繁使用的、预制的多词单位。这些预制块具备有效提取的优点, 同时还能使说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篇的层次结构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的词上。在Lewis (1993, 1997) 看来, 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组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实现的。Lewis (1997) 将词汇组块分成四类:1) 多词词 (poly-words) 如:in a word, for instance, back and forth等, 这是学习者需熟记的基本词汇;2) 高频搭配组合 (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 , 如:have a walk, 它们是自然语言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操本族语言本能地知道哪些词可以经常搭配在一起使用而哪些却不行。了解这些搭配是准确、自然的英语表述的基础。3) 固定表达 (fixed expressions) , 如:How are you doing?;Good night.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4) 半固定表达 (semi-fixed expressions) , 如:It isn’t over until tha fat lady sings.;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词汇组块形式从完全固定的表达到半固定表达构成一个连续统一体。

三、词汇组块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一) 英语词汇组块记忆的方法

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 词是在联想网络中储存和记忆的, 这些联想可以有许多类型, 并与许多通道连接。词汇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对词汇本身的认知和记忆, 而且是对其同义词、近义词及其语义、用法区别的学习, 以及对该词语的惯用法、词组和搭配的掌握, 语言学上把这种从一个词联系到更多词的方式称为联想和搭配。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我们应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构建单词音、形、义之间及新旧单词之间的形象联系, 进行多重编码。例如, 根据联想和搭配, 运用“雪球滚动法”来进行不同性质和方向的组块构建, 能够有效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第一, 确立一个滚动的起点, 即认知和记忆某单词的词义、词性、拼写、词形变化。第二, 横向滚动, 即学习该词的各种同根词、同源词、派生词形式。第三, 纵向滚动, 即联想该词及派生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形成近义组块和反义组块。第四, 斜向滚动, 即归纳和掌握该词及派生词的常用短语、词组和搭配。第五, 全向滚动, 使用该词及由该词所滚动到的词汇进行造句和运用, 以便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上述的纵向和斜向滚动均属于词汇的语义联想, 即根据单词语义间的同义、反义、种属、邻近、修饰、搭配等各种关系与旧词联系起来, 形成语义对或语义网, 使生词拥有牢固的附着点, 从而扩大原有的组块或形成更有序的组块, 促进记忆。除了近义、反义联想外, 还有同类词汇联想, 如学习biology一词时, 联想其他学科的名称, 构成同类词种属块。

(二) 英语词汇组块记忆的策略训练

除了指导学生掌握词汇组块记忆的方法, 教师还应将组块记忆策略训练融进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因为对多数学生而言, 学习策略知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他们进步的瓶颈, 策略训练正好能满足其需要, 帮助他们突破瓶颈, 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技能。现代教学观提倡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词汇组块记忆策略的训练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

1. 组内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出示与记忆策略相关的词汇, 各小组的词汇不相同。让小组成员先尝试记忆, 然后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记忆过程和方法。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体现出合作学习的民主性, 在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的基础上, 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

2. 组间交流:

每个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小组词汇的最优记忆策略, 并向全班汇报交流。不同小组将不同词汇的不同记忆策略一一展现, 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集思广益的过程, 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分割、结果整合、资源共享的特点。

3. 评价介绍:

教师简评每组学生的记忆方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然后具体介绍各个词汇的记忆策略, 要注意评价的公平性和激励性, 使学生个人及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 共同得到提高。

四、结语

目前中国大学生的词汇量也有一定的积累, 但对英语常用词的深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词汇教学实际上是单词与词块结合进行的教学, 兼顾了词汇学习的广度及其深度。单词可提供语篇的低层信息, 词块可提供语篇的高层信息, 词块学习强调语言的整体感知、认知、输入、输出, 因而可以简化信息的处理, 增强使用效率, 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及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改善教学效果上没有显著的效果, 老的方法从根本上不能激起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将词汇组块教学法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以及其在词汇教学中是否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词汇组块,词汇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明亚.词汇搭配现象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界, 2003, (2) :73-75.

[2]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接、搭配及词块[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VOL, (6) :438-445.

[3]刘连章.英语词汇“雪球”学习法.大学英语学报, 2003.

“组块”识字教学的探索 第4篇

一、以字为族,“组块”识字

“字族”顾名思义就是由“字”衍生出“族”,以“母体字”带出由其派生繁衍的一系列“子体字”,把一个字的学习,演变成一串字的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如教学以“青”为母体字的一族字:青、清、晴、睛、情、请,编出生动有趣、简洁易记的“字族文”:

河水清,天气晴。

小青蛙,大眼睛。

吃害虫,事情多。

请保护,好朋友。

这样,边读儿歌边识记生字,学生兴趣盎然,有助于提高识记速度,增加识字量。再如,教学“逃”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有“兆”的其他字族,将其形成一个可以作对比、辨别的“块”,或是请学生组词,或是编个儿歌,比如“小猴上山摘桃子,看见桃树往上跳,挑了好多大红桃,见了主人赶快逃。”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识字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而且扩大了识字的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还能巩固熟字。

二、部首类联,“组块”识字

在《新华字典》中,编者为方便读者检索,将同部首的字集中在一起,找到了一个部首,就可以找到包含这个部首的其他字。在语文教科书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的“我会写”中,就同时出现了三个禾字旁的字:积、稠、稀。教学时,可以把这三个字当成一个“块”呈现出来,请学生找出它们共同的外形特点和共同的书写特点,然后同时教学,这样可以使写字教学的时间节省不少。再如,我们还可以把相同种类的部首组合成“块”,设计教学:

表示人的整体、外形、部位的字:单人旁——他、们、你、休、做

表示植物种类的字:木——机、桥、树、棵、松、校

表示手及有关手的动作的字:提手旁——把、报、打、排、捉、找

……

如此利用“组块”系统识字,可以达到教学过程简化、识字量扩大、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字音类聚,“组块”识字

“异体同音”是汉字的一个特点,即音近字、同音字在汉字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曾统计过,汉字的同音率达80.49%。这就造成了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易混淆、难区分、出错率高。如“坐——座”“历——厉”“辨——辩——辫——瓣”“义——意”……教学中,我们可把它们放在一起整“块”呈现,再辅之以适当的手段,如图文对照、歌谣、故事、想象、表演等,互相比较,增强记忆,使学生轻松识字。比如,“辨——辩——辫——瓣”,这几个字字形繁杂,区别细微,要是独立识记,学生常常分不清楚。运用“组块”识字教学,当教学其中一个字时,我们可把这四个字一起罗列出来,组合成“块”,编成歌谣,比较异同,化繁为简,以方便学生区别、识记:

小嘴说说,辩一辩;

小眼看看,仔细辨;

小辫扎扎,辫子长;

小瓜结了,瓣瓣瓣。

再如,教学“在——再”,我们可先让学生分别给它们找找朋友,组组词,再说说它们的意思不同在哪里。通过讨论,学生就很容易区分二者义之别:“在”是正处于某个地方或境地,而“再”是表示一次又一次之意。意思理解了,学生书写时也就不易写错,既避免了机械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果。

四、结构入手,“组块”识字

汉字中的合体字占绝大多数,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不同进行“组块”教学。比如,《雷雨》一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有:垂、乱、沉、压、逃、越、阵、彩虹、蝉、蜘蛛,如果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孤立地进行教学,条分缕析,难免枯燥,学生兴趣索然。而如果从字的结构特点入手,尝试“组块”教学,合理整合,效果就有所不同。将所有生字分两个课时来教的话,可以在第一课时先重点指导独体结构的字“垂”,然后教“压”“逃”“越”三个半包围的字,最后请学生自己说说“乱”“沉”这两个字怎么写。第二课时则教四个“虫”字旁的字和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这样教学,有利于分散难点与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五、词句串联,“组块”识字

词句串联,组块识字的灵感最早来自于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思想。指的是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并不是将生字逐一出示,而是将含有生字的词或句直接出示,然后进行教学。以《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为例,要认的字包含:幕、临、烁、辉、煌、夺、幢、伟、犹、焕、府、绚、繁、扮、宫。以其中的“繁”为例,将这个字放在“繁华”一词中,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再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文,让学生先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块”:火红火红的、鲜红的、咖啡色、水红色,再出示课件,词语填空,突出重点,在“词语块”教学中习得生字,辨别颜色,积累词语。

此外,还可以按功能“组块”、情境“组块”等进行识字教学,如按反义词、近义词,或颜色、方位、数量等功能识别,同类“组块”;或是对于在同一情境、语境中出现的字词,以图片呈现,在图片中分别标出各处所表示的汉字。

总之,“组块”识字教学是一新生事物,何时可“块”,何以为“块”,何地宜“块”,需要我们独具慧眼,仔细辨别,正确整合。同时,如何运用好这一识字的方法,以期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做识字主人、成识字高手,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总结。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小学)

组块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第5篇

单位:大庆市石化第一小学

任教年级:一年

寒假期间,在大庆小语当家人韩宇哲老师的带领下,与组块教学工作站的同仁们一起阅读了薛法根老师的五本教育丛书,让这个寒假过得格外的充实。薛老师的“踏雪有声,润物有声”的课堂,总会让人感受到“语文的教学艺术”,体会到“教育的名字叫智慧”.薛老师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以发展儿童语言职能为核心目标”的教学理念,并初步形成了“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

走进薛老师的组块教学,细细品味“组块教学理论”,研读“组块教学课堂”,感受“组块教学策略”,为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是我对组块教学学习的心得:

一、重组教学内容。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选编切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块”.一是减,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二是联,围绕“内核”,将相关教学点进行归类,并联系学生的语文经验,不断充实、丰富这个核心内容;三是合,理清序列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内容块。

组块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第6篇

单位:让区世纪阳光学校

任教年级:四年

组块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第7篇

单位:大庆市靓湖学校

任教年级:五年

佛家悟禅有三大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此乃第一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第二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第三境界。

曾经看过薛老师的课例,浅显研究了薛法根的几篇教案,自觉薛法根就是那座我们可以攀越的高峰,是我们可以掬一捧的清泉,这是我对他最粗浅的认识,我想这便是第一境界,薛老师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模仿,但无法超越。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寒假充实而有意义,有幸参与学院组织的薛法根板块教学微信群。在与大庆小语团队精英们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对薛法根的板块教学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好似已经登高望远,时而又像走入迷雾之中。这也许就是悟禅的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吧。

历经一个多月的学习,感知薛老师的板块教学是在学段目标的指引下,对教材的整合,对文本的精析。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再到“育智能”的本真回归,他的课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体简单,教学用语简要,以提升语文能力为“内核”,语文过程总结为:“减、联、整合”三部曲。

第一板块:让字词教学形成期待

字词教学不仅是语文工具性的本真体现,更是为后文学习奠定了基础。我喜欢薛法根老师处理《二泉映月》时对那几处“月”的唯美处理,为后文感受阿炳所处情景埋下了伏笔,我喜欢薛法根带着孩子们唱国歌,再读《大江保卫战》课中成语时的荡气回肠,我更喜欢《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薛法根老师对词语听写、归类的灵活运用,也为后文孩子们拓展文本留下了痕迹。

第二板块:梳理文本以提升语感

梳理文本的方式方法多样、杂乱而生硬,是教师常规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薛法根老师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梳理和概括当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主阵地。他时而一只大手,牵引行走;时而一个火把,照亮了再走;时而一根拐棍,引领学生边探边走。在薛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获得的是质的收获。

第三板块:精析文本虚实相生

整合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学生不仅是对文本,更是对人文价值的审视提高,再去分析作者的写法。有时是扬风鼓帆式,有指向性鼓励学生回答;有时是雪中送炭式,学生遇到困难给予启发;有时是点石成金式,巧妙点化不完美;有时是锦上添花式,让孩子们的表达更上一层楼。在薛老师的点拨下,孩子们更能体会文本以外更深层次的东西,感悟文本的真正价值,往往收获大于文本本身。

第四版块:提升文本读写结合

《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薛老师的课堂总是让人意犹未尽。《九色鹿》里奸诈贪婪的调达,最后修炼成为108罗汉之一,内心的悔悟之路是孩子们探究的文本延伸。《番茄太阳》中的双引号,是对文本四个层次理解之外的,对人生的幡然醒悟。

组块教学反思 第8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精细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中, 把课程目标划分为具体的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由于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师, 对两类目标理解不同, 导致教学目标的要求与定位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着重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目标的分类细化, 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精准性, 而且能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类细化的组块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实施基于数学标准的教学目标分解和分类细化, 就如同中国画中的工笔白描一般, 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细致地领会其意, 增强目标的可感性和可操作性, 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针对教学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为此, 数学教师将与课程目标相关联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组块”, 就像中国画中的写意一般, 看似寥寥数笔, 但是内在的意蕴丰富, 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所以着眼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组块”教学的具体形式, 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组块教学的实践策略

为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基于数学课程目标分类细化的前提下,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组块教学, 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实践策略。

(一) 沟通前后知识联系进行组块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 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 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 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即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 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而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化和顺应两种。所谓同化, 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 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 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在数学学习中,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在组块的过程中沟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意识地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以下的组块学习:

师: (师出示边长为40米的正方形) 这是一块正方形草地, 沿着草地走一圈, 走了多少米?

生:160米。

师:走的路程其实就是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长。

师:在这块草地上准备建造一个圆形小火车跑道, 你认为应该怎样建?

(生自己在图纸上设计并展示, 如图1、图2所示)

师:哪种方法建造出的小火车跑道最长?

(生指出第二种最长)

师:设计出的小火车跑道最长, 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用圆规画出最大的一个圆。

师:这个跑道的长度其实就是什么?

生:圆的周长。

师:通过刚才的画圆,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生: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 就是直径。 (举例生活中的圆的周长)

师:这个圆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你估计圆的周长大约是这条直径的多少倍?

生:4倍不到。

生:2倍多。

师:怎么看出来的?

分析:从组块教学的观点来看,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并将其很巧妙地与新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块。运用原有的对于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来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概念, 运用正方形和最大圆之间的关系, 因地制宜地让学生感受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大致的倍数关系, 为后面继续探究圆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知识同化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顺利地将新的知识体系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 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调整和改变, 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二) 划归不同学习方法进行组块

数学是一门科学, 它所揭示出的隐蔽的模式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代的数学已经远不止是算术和几何, 而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当代的数学所处理的是科学中的数据、测量、观测资料, 是推断、演绎、证明, 是自然现象、人类行为、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样一门庞大的学科无论何时都需要在学习中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现在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 本质上都是人的教育, 对于不同的学习对象, 所具有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因个人条件不同, 选取的方法也不同。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给学生施展的空间, 在教学设计中就要精心选择, 避免细枝末节, 将内容进行独具匠心的组块, 在这一组块学习中感受不同的学习方法的魅力。在学习《角》的认识时, 教师这样设计:

师:角有大有小, 你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

(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钟面图片,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生:第 (1) 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最大, 第 (3) 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最小。

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齐点头表示同意) 那第 (2) 个钟面和第 (4) 个钟面上的角哪个大?哪个小呢?

(学生一时看不出大小, 开始小声议论)

师:这两个角的大小不容易看出来, 你有办法吗?同学们讨论一下。

(黑板上留下两个钟面, 学生打开练习纸, 看这两个钟面讨论)

生:第 (2) 个钟面的角是直的, 第 (4) 个钟面的角横过来看有点斜, 所以第 (4) 个钟面的角大些。

生:我们用三角尺量, 第 (2) 个钟面的角跟三角尺的边一样, 第 (4) 个钟面的角比三角尺大, 所以第 (4) 个钟面的角大些。

(教师让该生在展示台上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还有其他方法比较吗?

生:第 (2) 个钟面的角占了4个大格子。

师:是几个?

生:是3个大格子, 第 (4) 个钟面的角占了3个大格子还超过了一点, 所以我觉得第 (4) 个钟面的角大些。

师:这个方法也很好, 你们真能想。还有吗?

生:我们可以用活动角来比, 先摆成和第 (2) 个钟面的角一样大, 捏紧了再去和第 (4) 个钟面的角比, 可以发现第 (4) 个钟面的角大些。

分析:以组块教学的观点来审视以上学习的过程, 不难发现, 在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引导、点拨下, 学生讨论、汇报出的三种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作为一个标准来比较, 用时针和分针所形成角中包含格数比较, 用活动角来比较, 实质上已形成了学生认识领域中一个新的方法组块, 即基于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比较两个角大小的不同方法的掌握, 这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知识经验。简单的四幅钟表图, 却将学生的方法淋漓尽致地激发出来, 让学生在这个组块学习中感受到不同的人看待数学的不同眼光。

(三) 融合各个知识要点进行组块

在一节课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往往是多个的,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呈现一个多样的态势。但是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上, 建构主义提倡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 即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要实现的子任务, 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要的各级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 不必要进行逐一线性的学习, 一个设计只为了达成一个目标, 而是可以将很多的知识点和目标进行合理组块, 呈现出围绕着关键概念的一个整块的网络结构, 在块状内容中实现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例如, 当学生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后, 教师用组块教学的观点来统筹规划进行以下的练习设计:

生:是真分数, 因为分子比分母小。

师: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出示数轴, 如图7所示, 学生在屏幕上指出来)

生:因为分子和分母相等。

师:还能找出是假分数的点吗? (学生指出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

师:观察这些分数,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分母是5的分数里有几个真分数?几个假分数?

……

师继续出示数轴, 如图8所示。

师:这些点分别表示哪些分数?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几个?假分数呢?

师出示数轴, 如图9所示。

师:这些点呢?真分数有几个?假分数有几个?

(师把图7、图8、图9放在一个屏幕上呈现, 分别如图10、图11、图12所示)

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说一说或者写一写。

生:确定一个分母, 最小的真分数就是几分之一, 最大的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1。

生:和1相等的分数都是分子和分母相同的。

生:确定了分母, 真分数的个数就是分母减去1, 而假分数是有无数个的。

生:如果这个分数和整数大小相等, 那么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组块: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第9篇

【关键词】词语教学词语组块教学策略

一、 妙用词语组块,彰显词语的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去品味。细细品读这些词语,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质量,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词语。笔者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就曾尝试着举一反三,对具有感情色彩的量词进行组块,彰显出量词的魅力。

《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文每个字里都包含着作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课文中有这样一个生字“尊”,在本课中,它是以量词的意义出现的。一般情况下,老师们会按照这样的步骤来教:认读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现这个字值得细细咀嚼。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一个教学片段:

“一尊卧佛”这个词中还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关注,出示“尊”:

(1) “尊”在古代是手捧酒杯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尊重,在我们课文中作量词使用。

(2) 文中称“一尊卧佛”,与“一座卧佛”相比,哪个更好?仔细琢磨。指名说。

(3) 师小结:量词不仅是计量单位,更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佛用“尊”更显得尊重。

(4) 量词在古代汉语中应用更广泛,出示,生自由读:

一(抹)斜阳一(叶)扁舟一(杯)乡愁

一(犁)春雨一(阶)青苔一(滩)鸥鹭

教学一篇课文,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情从何而来?就是从这些字眼中而来。“尊”这个量词,不仅表达出了作者对佛的尊重,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这些彩塑的喜爱,也就是说量词也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把握好教学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语言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由“一尊卧佛”到“一抹斜阳”再到“一叶扁舟”……学生的思维在被打开的同时,对这一类量词的使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 妙用词语组块,把握文章的内容

怎样帮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都采取了这样的一种形式:“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于是学生绞尽脑汁想方法应付,概括得要么不够简要,要么中心不对,更有甚者,直接将参考书上概括好的背一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具体的方法上的指导。

在中高年段的课文教学中,一些叙事说理性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像薛老师这样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进行组块,从而使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的情感等一目了然。与按照课文内容逐段铺陈讲述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像这样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将之串联起来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教学方法,使得复杂的课文内容相对简单,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不仅有效而且减负。

三、 妙用词语组块,实现教学的趣味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字词教学俨然是重中之重,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式,大量的识字写字的训练,往往会使我们的教学日趋枯燥。笔者在探索中发现,恰当适时地运用组块教学能增加低年级字词教学的趣味性。

(一) 巧组块,趣味识字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看菊花》一课,识字量非常大,要想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对于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初学了这些生字的基础上,我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编成了一组词串:

爸爸妈妈看菊花

公园许多开放啦

好看离去舍不得

寒风一点也不怕

这组词串共包含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不仅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末尾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即使是采用很平常的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学生也显得兴趣盎然,这一环节虽然只安排了5分钟,但这5分钟的识字效率是非常高的。

(二) 巧组块,趣味理解

在这一课中还出现了“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这两组词语。理解了这两组词语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但如何理解,作为一位启蒙老师我们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恰当的方式,带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中,并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事物的本质。

组块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第10篇

单位:林甸县宏伟乡中心小学

任教年级:一年

学习前,我对薛老师只是有所耳闻。以前,一提起语文名师,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于漪、窦桂梅、崔峦……而我对薛老师是知之甚少。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在网上查阅薛老师的资料。

组块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第11篇

单位:大庆一中奥林学校

任教年级:一年

通过假期学习,对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理念,结构特点,设计要领等知识有了一些简单的认知,对于组快教学我认为简单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简单了。

具体的课例告诉我们,实用性作品阅读偏重概括提取和评价,文学性作品偏感受性阅读的方法和指导意见。这样我们在具体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知道哪种方法更有效,不跑偏。

各个板块目标清晰,让教师对各环节教学设计变得简单了。

二、每一个板块瞄准一个目标,聚焦一个目标开展多层次立体的教学设计,复杂的零散的设计变得相对简单了。

而让我觉得“难”把握的地方,例如对于板块的设计,必须找准一个语文核心知识,而后围绕知识选取具体事实重组为综合的板块学习活动。怎样像薛老师那样,心中有本,心中有生,准确设定目标,该是我们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组块教学为言语智能而教 第12篇

薛法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现为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他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建立了组块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独特教学风格。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内容缺失。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

3.方法贫乏。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组块”是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具有更大意义的信息记忆单位。改善人脑中“组块”的容量与数量,将提升智力活动的质量,促进生命智慧潜能的生长。儿童是以组块的方式进行识记的,也是凭借记忆组块进行思维的。具有组块特征的思维方式称之为组块式思维,而组块式思维、审美性情感及个性化表达,是构成言语智能的三个核心要素。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基于组块原理的语文教学方式,即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散乱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有序的实践板块,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充分生长。情感推动、思维发动、实践(表达)促动是语文组块教学的心理学原理。组块教学以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其实践模式为:

一、教学内容结构化

组块教学打破一本教材的局限,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从生活中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形成三个动态、即时、开放的教学内容板块:

(1)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核心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最具摄取性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教师要从教材文本中发现这些隐藏着的核心知识,进而围绕某一个核心知识点,从文本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按照“教——学——练”的不同功能,组成教学内容板块,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的内容板块。基于小学语文课程(能力)标准,依据布鲁姆能力目标分类学,确定学生年段能力发展目标群,并以此为“内核”,从教材中选择适合学生某项能力训练的语文学习项目,整合成教学内容板块,实现“举三反一”的教学效果。(3)以语文问题解决为“内核”的内容板块。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取学生面临的各类语文生活问题,并以问题解决为“内核”,选择相应的语文解决策略,设计成适合学生实践运用的内容板块,以形成“生本化”的语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唱好“三部曲”,组编切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板块”。

一是“减”: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二是“联”:根据“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选编进来,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分“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显“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整合”: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板块”。

二、教学活动板块化

组块教学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并将零散的活动项目整合成综合的活动板块,构建三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

(1)读写一体化活动板块序列。以现有教材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以读写为主的一体化训练序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探究性学习活动板块序列。以某个语文核心知识为核心,设计一个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板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探索、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整体发展。

(3)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序列。以社会生活为源泉,选择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以学生个体喜欢、擅长的活动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沟通各学科教学内容,密切学科之间的联系,达到综合化的训练效益。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三、教学结构最优化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习的基本途径有:①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等。③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常态化的教学样式,具有“便教利学”“学以致用”“用能有效”的特点。

1.教学内容日渐清晰。变革教师的备课方式,从三个途径研制教学内容,使教学日渐清晰、可测:根据不同文体及相应的阅读策略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根据文本语言的不同层次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而推动教师建构适合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的语文课程,实现语文课程的“师本化”。

2.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方法“倡简”,简约的课堂教学结构: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内容选择的“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阅读教学中提出了“组块识记、语境还原、陌生文本”等7条策略,作文教学中提出了“命题激活、贴近现场、虚实相生”等9条策略,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上一篇:有意义的的主题班会下一篇:晨会小游戏不用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