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

2024-07-26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精选8篇)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 第1篇

医疗器械采购、使用、养护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本院《医疗器械采购、使用、养护管理制度》,希各科组依照执行。

一、医疗器械的定义和分类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它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的目的:

1、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2、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3、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4、妊娠控制。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的采购

1、购买医疗器械,由需使用该器械的科组提出申请,经院长审批后交采购人员采购。

2、医疗器械的采购由专人负责,必须从证照齐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置,供货单位必须提供加盖公章(红印)的证照复印件,并保存备查。从生产企业进货时,需提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注册证》复印件和《合格证明》;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货时,需提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注册证书》复印件和《合格证明》;并验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许可证五年、注册证四年)和生产范围,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和经营范围。进口医疗器械还需提供《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海关检验报告》或《检验报告》复印件。

3、采购医疗器械时,要与供货商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大型医疗器械还要签订技术支持和培训合同。

三、医疗器械的验收、保管

(一)验收

医疗器械的验收由专人负责,必须认真、细致、全面地进行检查、核对,符合要求的方可入库。验收要求如下:

1、器械入库时,首先检查调拨单据所列的产地、货号、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与器械原包装或标签上所列各项是否一致,即使有一项不符,也不能入库。

2、检查包装有无破损、裂开现象,器械外观质量有无变形、裂痕、污痕、霉点、锈迹、变色等异状,主要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发现包装内货物不符或有质量问题的,保留原包装现状,退货回供应商。

3、严格查对器械包装或标签上的商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标准、生产厂家、产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和产品制造认可表等各项是否与供货商提供的《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合格证明》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内容是否一致。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人体植入物还必须标明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和有效期等内容。

5、质量有问题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器械,不能建帐和使用,及时退回供货商,并造册登记,存档备查。

6、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要建立入库帐本(分一般器械和无菌器械),项目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注册证编号、厂商、供货商、数量、单价等具有可追溯性内容;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人体植入物还须登记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和有效期,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便于查对追溯和避免过期失效而造成浪费。

(二)保管

医疗器械经过验收,符合要求的可入库存放。为确保器械的在库安全,必须按如下要求进行保管和养护:

1、医疗器械必须存放在避光、通风、防尘、防潮、防鼠、防虫、有调节温湿度的专门仓库保管,器械应分区、分类、按器械编号放置。器械在储存堆放时,应便于人员出入和消防,货物距地面≥30CM,距房顶、灯管

≥50CM,距墙:内墙≥30CM,外墙≥50CM,每堆货物之间距离≥10CM。

2、医疗器械出库时要建立帐本,登记项目除入库帐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领用科室和领用人签名。

3、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存的器械进行检查,查对库存的数量,包装外观有无变质、变异,规定有效期的是否过期等。对使用量较多的器械,根据库存和用量,及时通知采购进货,保证临床供应。

4、对不能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科室必须填写“医疗器械报废申请单”,经院长审批后作报废处理。已报废不能使用的器械,要在医疗器械出库帐本中注明,并报财会作财产注销。

四、医疗器械的使用

1、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使用说明书的内容了解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维修等知识。使用大型医疗器械必须持有使用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

2、医疗器械必须按要求放置使用,做到防潮、防尘、防污,要求温湿 度条件和抗干扰的器械,要放置在符合要求的室间内使用。

3、各种器械由专人负责保养,定期对器械的性能或计量精确度进行检测、校对,对强制定期检测的器械按有关规定请国家认可部门进行检测,并登记和保存检测结果备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器械和无产品合格证明、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器械不能使用。

4、器械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器械质量跟踪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发现器械有质量问题或对人体有潜在危险、伤害和由器械引发的不良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并做好登记备查。

5、本院研制的医疗器械,可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本院内使用;为其 它单位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用或临床验证时,需取得国家药监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认证。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以下简称无菌器械)和人体植入物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除按上述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从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采购无菌器械或人体植入物时,还需提供:⑴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⑵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并保存备查。

2、各种证照和入、出库登记部必须保存完整,保存期限至产品有效期 满后二年。

3、直接接触无菌器械和人体植入物的人员,需持有健康证明。

4、建立无菌器械使用及用后消毒、销毁处理制度,每天使用的无菌器械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应包括日期、规格、型号、商标、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数量、签名等。使用后的无菌器械应按规定经消毒后作无害化处理,并做好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日期、规格、型号、数量、签名等。各种规格的无菌器械购进数量和库存数量、领用数量及销毁处理数量必须相符,否则应查明原因,防止流失。使用过的无菌器械严禁重复使用或流入社会作它用。

5、使用人体植入物必须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和电话,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植入眼别等,按照记录能追查到每批无菌器械进货来源和查找到使用患者。

6、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省药监局和卫生厅。

7、发现不合格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市药监局,不得擅自处理。

六、医疗器械保养、维修

建立医疗器械的保养、维修登记制度,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并做好登记。对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器械,要及时报告办公室进行维修,并做好故障和维修登记。对维修后不能使用或达不到性能指标的器械,作报废处理。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 第2篇

医疗器械在库保管、养护制度

一、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做好库房的温湿度管理工作,坚持每日两次(上午9:00-10:00,下午2:00-3:00)按时观察库内温、湿度的变化,认真填写“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器械的性质及时调节温湿度,保证医疗器械贮存质量。温度控制:常温库为10—30℃,阴凉库为温度≤20℃,冷库温度为2—10℃;湿度控制在45-75%之间。

二、养护人员应对在库医疗器械每季度至少养护检查一次,可以

按照“三三四”循环养护检查,(所谓三三四指一个季度为库存循环的一个周期,第一个月循环库存的30%,第二个月循环库存的30%,第三个月循环库存的40%)并做好养护记录,发现问题,应挂黄牌停止发货并及时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交质管部门处理。

四、养护员对近效期商品挂牌标示、按月填报医疗器械近效期催

销报表表,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催销,以防过期失效。

六、做好货贺的清洁卫生,做好防火、防尘、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防鸟、防污染等工作。

七、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单独存放;

2)一、二、三类医疗器械分开存放;

3)整零分开存放;

4)有效期器械分开存放;

5)精密器械分开存放。

八、在库医疗器械均应实行色标管理。

口腔种植器械的清洗灭菌与养护 第3篇

随着人们对牙列缺损/缺失修复要求的提高,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在临床口腔得到普遍应用[1],种植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口腔健康,修复其功能和形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口腔的生理功能,而种植器械的精细及得到良好的维护是保证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2]。本文针对种植器械材质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更加安全可靠的消毒灭菌养护方法,现介绍如下。

2 种植器械的消毒灭菌养护

种植器械主要包括种植手机、手机电动机、种植工具盒、骨粉输送器及骨劈开器等,由于使用的不同,其构成成分也不同,主要由钛、不锈钢、树脂、塑料等制成。不同的器械在清洗时应分别放置,其消毒及保养维护也不相同[3]。

2.1 种植手机的消毒灭菌养护

高温压力蒸气灭菌是目前牙科手机灭菌最有效的方法。种植手术结束后立即卸下种植手机,先在流动水中用软毛刷刷洗手机外部,再用牙刷或棉球彻底清除手机部件中残留的血迹和组织碎屑,然后放入自动清洗机中清洗,清洗完用气枪吹干水分后将专用润滑油对准手机尾部喷注1 s,并连接手机与电动机转动数秒,以排除多余的油分,最后缷下手机,擦干手机表面的养护油,再用纸塑袋真空包装,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温度≤135℃。种植手机待自然冷却后使用,储存于无菌物品存放器内备用,定期检查有无堵塞、杂音及灭菌日期,发现问题及时送修,超过灭菌日期应重新清洗、灭菌。

2.2 手机电动机的消毒灭菌养护

种植术后拔下电动机,清洁电动机。将电动机的手机接口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吹干电动机,再将其连接于种植机上,中速转动2~3 min,以保证灭菌前电动机的干燥,无残留组织屑,防止在电动机中滞留油液和盐水,对其腐蚀破坏。将电动机纸塑真空包装,高温高压灭菌,灭菌温度不超过135℃。

2.3 种植工具盒的消毒灭菌养护

种植工具盒里定位钻、先锋钻、扩空钻等各种钻基本由纯钛或者钛合金制成,种植术后及时用清水冲洗表面血液、唾液等污染物质,而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再加酶清洗,避免使用酸性或者双氧水等清洁剂,以免破坏种植钻头涂层。种植钻建议使用次数为80~100次,过度使用会导致各种钻切削力下降、摆动性增大,钻孔时的表面金属颗粒污染种植区,因此,登记使用次数有助于器械及时更新。如果整个工具盒有明确高温消毒标志或者金属制成,即可高温高压灭菌消毒,灭菌温度不超过135℃。如果含有塑料等制品,可在清洗包装后,送消毒供应科低温消毒[4]。

2.4 其他种植器械的消毒灭菌养护

术中使用的骨粉输送器、上颌窦提升器械、骨挤压、骨劈开等器械,基本都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及时清除表面的血迹、软组织和骨屑后,放入加酶的洗涤剂中浸泡10 s后擦洗;如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使用过的手机器械,应在500~1 0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后进行常规清洗,清洗时用软毛刷在流动的清水中清洁器械表面。器械关节、缝隙、齿槽、骨钻的中空部分及刃横等处,用软毛刷及注射器交替清理残留污物,必要时可用金属通针去除管腔内的骨屑和血凝块,然后再仔细冲洗。将钛器械与不锈钢器械分别放入超声清洗机中,各清洗10 min,避免器械间相互接触碰撞而造成损伤,器械清洗后迅速将水分烘干,根据盒内的标识,将不同器械分别归类放置于各自的器械盒中,清点数目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3 种植机的保养维护

清洗与保养前务必切断电源,用清洁干布擦拭种植机,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擦拭塑料部件,长期不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除使用前常规检查外,还应定期检查手机、电动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4 种植器械的保管与维护

种植器械由专人负责管理,从手术配合到器械清洗、消毒、维护和管理均由专人完成。灭菌后的器械应放在阴凉干燥无污染的环境中保存。术前根据手术方案准备所需器材,检查器械的性能,确认套装种植手术器械的序列车针与器械盒标示位置是否一致,定期检查灭菌器械的包装完好及灭菌有效期,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5]。

5 体会

随着种植修复患者的日益增多,我科加强了对种植手术室的监管及器械护士的岗前培训,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有效杜绝了器械引起的交叉感染、器械的损坏和丢失,切实保证了种植手术器械的规范使用及种植手术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Boerrigter E M,Geertman M E,Van Oort R P,et al.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implant-retained mandibular mandibular overdentures.Acomparison with new complete dentures not retained by implants-amulticentr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5,33:282-288.

[2]刘彬,罗小洁,范小洪.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8-559.

[3]张国金,黄建生,周磊.口腔种植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维护[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6,11(2):91-92.

[4]刘岳辉.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理及其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05,18(11):13-14.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储存;养护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9-02

药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是一种防病、治病、保证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所以,药品本身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让患者在临床上快速的用上有效而安全的药品,这是药房的工作核心内容,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 经济的药品,这是药房人员的责任所在。如何做好药品入库后的储存及养护工作,笔者就几年来对药品仓库管理方面的认识做一下粗浅的介绍。

(一)药学专业人员匮乏

在调研的41家医疗单位中,只有23家配备药剂人员(共137名),占调研数的56%。其中14家乡镇卫生院只有10家配备药剂人员17名。在137名药剂人员中,经过药学专业院校毕业的只有8人,其他药剂人员有的只是经过几个月的药学培训,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并且,药剂人员更换随意性大,没有相对固定。部分医疗机构由护士、医师轮换在药房(库)值班,一人两岗甚至三岗的现象时有发生。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均未配备有药剂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取得上岗证。

(二)基层医院药房面积普 遍较小,没有足够的药架和药柜,药品摆放拥挤、杂乱随地随处堆放,没有分类存放;地垫 枕木陈旧变形,一些药品直接放在地上。按规定,药品应按“五距”摆放,即药品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药品离墙、屋顶的间距不<30 cm,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30 cm,与 地面的间距不<10 cm,云端工作室。

(三)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定,药品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药品属性和类别分库、分区、分垛储存. 没有严格按 药品的类别、属性等分类,存在不同类别的药品混放的现象,如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混放, 中成药与西药放在一起等。

(四)未按照药品的储存要求储存药品 未根据药品储存要求设置常温 2 库(0-30℃) 、阴凉库(不高于 20℃) 、冷藏库(2-10℃) 。大部分需要低于 20℃保存的抗生 素药品直接放在药架上,如头孢 他定、头孢呋新等,在炎热的夏季,室温高达 30°以上, 是完全不符合此类药 品 的储存要求,药品的质量安全也就无法保证。

(五)防霉、防鼠、防虫、 防尘、防潮、防污染的设施不全。没有保持药品与地面、墙面间适当距离的药架,有些药品 直接摆放在地上容易导致药品霉变。 没有必要的冷藏、避光、通风的设施。室内没有悬挂检测和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备。如温度计和湿度计。药品储存湿度应控制在 45%-75%,湿度过 大时,应安装排风扇除湿。

(六)药品调配工作不规范

药品的调剂即配方发药,是药品直接交到患者的终端环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调剂人员的调配使用行为极不规范。例如个别乡镇卫生院和80%乡镇以下医疗机构的调剂人员在药品调配时没有使用调配工具、处方没有审核就调配或未经核对即发药,调剂人员不在处方上签名等等。

(七)特殊药品管理不严

1、麻醉药品“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等“五专”管理要求不严格,帐册登记、专用处方书写不规范,同其它药品有混放现象。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使用特殊药品专用处方。

2、特殊药品贮藏普遍采用密码保险箱保管措施,但药房没有安装报警器,也没有与医院总值班和公安部门采取联保措施,一些药房门窗没有防盗加固设施,安全隐患多。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医院领导对药品的质量管理重视不够

(二)药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医疗机构领导认为药房仅是发药的窗口,知识高低都一样,传统的药房管理观念和方法还根深蒂固。我们曾调查过40名医疗机构调剂人员,问其调剂职责有哪些,竞有95 %回答是“发药而已”。由于这些人大都未经过正规药学知识培训,只对药品有肤浅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确保药品使用的质量。

(三)经济基础薄弱,造成药房的恶性循环发展。一些基层医院,因诸多方面原因,经济困难,使医院发展步履维艰,药房的改造工作进展缓慢,许多单位的药房药库基础建设仍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与临床医疗基础建设的发展形成极大的反差,大部分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还属家庭式作业。

(四)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药房库工作无章可循。在医疗机构的药房规划、人员结构、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出库、使用及服务等环节上,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予以要求,从而造成药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药房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针对这些情况,退提出下列意見和建议:

(一)大力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库)创建活动。开展规范药房(库)建设不仅是提高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医院内部管理需要,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药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要实行药品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凡未有取得专业职称证书的从业人员上岗必须先通过岗前培训并考试合格,凭食药监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二是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从药品基本知识、药事法律法规、药品职业道德等方面不断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要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参与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和资格的评审及考试,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学历、资格准入问题。

(三)加大经费投入,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人要从思想上予以足够重视,要加大对药房改造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设施设备,提高药房管理水平,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四)规范处方管理,重视不良反应,减少不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重视处方管理,加强处方审核工作,杜绝“人情方”、“赚钱方”。

改善医疗机构用药环境,做好药品的存储和养护工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中心 《GSP药品经销企业规范管理全书》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 第5篇

(一)药品、医疗器械购进

1、采购药品(包括医用氧)、医疗器械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合法企业购进。

2、对首次发生供货业务的药品(包括医用氧)生产或经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索取加盖该企业公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索取销售人员企业法人委托授权书原件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并保存备查,同时做好审验记录。

对首次发生供货业务的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索取加盖该企业公章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索取销售人员企业法人委托授权书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并留存备查;并做好审验记录。

3、采购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必须向供货企业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并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4、采购进口药品,必须向供货企业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查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5、购进中药饮片还必须有合格的包装和标签。

6、不得从事下列采购活动:

(1)向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体采购药品、医疗器械。

(2)从非法药品市场采购药品、医疗器械。

(3)未经批准采购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4)向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采购超范围经营的药品、医疗器械。

(5)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况。

7、严禁将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委托、承包给个人。

8、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必须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验收人和复核人等,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限1年,但不得少于2年。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必须包括: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编号(批号)、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耗材)还应标明灭菌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验收人、复核人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耗材)的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灭菌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其它大型医疗器械的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其报废期后1年。

9、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必须与供货方签订合同,合同必须明确质量条款和质量责任。

10、建立健全供货单位合法证照和销售人员证明材料的档案。

(二)药品、医疗器械验收

1、根据购进计划核对供货单位、药品、医疗器械品种、数量是否与 销售清单符合,销售清单是否加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并检查随药品流转的有关证明单据。

2、药品、医疗器械质量验收的内容应包括:

药品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合格证、有效证明文件、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药品外观质量等;

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生产企业、产品编号(批号)、注册证号、合格证、有效证明文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器械外观质量等,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耗材)的还要注意其灭菌有效期。

3、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外包装,查看内外包装是否完整,内包装是否达到保证质量的要求;外包装内是否附有“合格证”或具有“合格”字样的装箱单。

4、开箱后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规定。

5、药品、医疗器械验收应建立真正完整的验收记录,可与购进记录合并。验收合格的药品,验收人员在药品、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上签名入库;对验收发现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验收人员应另行在“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登记表”中详细记录和签名,并报告有关领导,是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要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其他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的按退货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三)药品、医疗器械存储(陈列)、养护

1、药品的储存实行分类储存,根据药品的剂型、用途及储存条件要

求进行分类储存(陈列),做到外用药和内服药品分开存放,易串味药物与一般药物分开存放;

医疗器械的贮存也应际分类储存,根据器械的类型、用途及储存 条件的要求分类存储(陈列)。

2、药品、医疗器械库(房)应该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光并有阴凉、冷藏、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有特殊贮存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要按照其温湿度要求储存在相应的区域、保证药品、医疗器械质量。

常温处:室温在10~30·C、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阴凉处:室温不高于20·C、相对湿度在45~75%间:冷藏处:室温在2~10℃、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

3、应做好药库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每周不得少于二次对药库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在气候异常时,应每天进行监测和记录。如药库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4、药品、医疗器械存放应该与药品、医疗器械库(房)的地面、墙顶之间有相应的距离,药品、医疗器械与墙、屋顶的距离应不少于30厘米,与地面的距离应不少于10;厘米。

5、中药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装斗前应进行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防止混药。

6、应定期坚持并做好储存(陈列)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记录,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视情况缩短检查周期。

7、对近期药品、医疗器械要做好“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记录”,并通知有关医生以时及使用,同时加强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的检查,防止过期失效。

8、储存(陈列)及养护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在“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登记表”中详细记录,按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处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9、对出库后退回的药品、医疗器械,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处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药品、医疗器械的出库

1、药品、医疗器械库管理人员应凭科室的领药、领械清单发药发械,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和按批号调拨出货。

2、药品、医疗器械出库进行复核,并按发货出货单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

3、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出库时应双人复核。

4、药品、医疗器械出库前要做好账目的核减和现帐、现货的核对,领药领械人员必须在出库调拨单上签字。

XX卫生院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 第6篇

关于2012年“国、省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年”活动

实施方案

各班、站、中心:

为全面提高我段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水平,夯实桥梁养护管理基础,积极推进桥梁养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建设,确保桥梁安全运营。根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交路函[2012]46号文件精神和我段实际,为扎实有效的开展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管理升级和技术进步为手段,以落实责任为抓手,以提高桥梁养护和管理质量为重点,以加强桥梁技术状况的监测监控为基础,以危桥加固改造为龙头,全面提高我段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水平,建立完善我段桥梁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桥梁使用安全,全面提高公路整体服务水平。

二、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成立桥梁养护管理年活动领导组:

组长:虞卫国

副组长:万先昌、姚正刚、黄凌云

成员:梁桂萍、余治水、袁瑛、杨光喻、何容、黄林森、夏志国办公室设在养护股,具体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

三、主要工作目标

国、省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年活动主要工作目标如下: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桥梁养护管理责任体系,逐桥落实养管责 任。

——进一步完善桥梁养护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桥梁养护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摸清国、省道路桥梁基本情况,清理完善桥梁档案,实现一桥一档。

——加强桥梁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规范桥梁养护管理行为,加强桥梁养护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桥梁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

——规范桥梁技术的检查与评定,加大危桥监测监管力度,及时掌握桥梁技术的发展变化,确保桥梁安全运营。

——加大危桥加固改造力度,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国省干线基本做到当年发现的危桥,当年处治。

——加大桥梁养护安全管理的投入,确保桥梁养护和检查检测经费到位,落实危病桥整治专项经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桥梁养护管理责任。严格执行部省制定的桥梁养 护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辖区内的桥梁养护管理制度,有效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桥梁养护工程师,养护工人具体负责的桥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建立桥梁管养责任台账,人员一旦发生变动应及时更新。

(二)深入开展桥梁普查活动。要求管养桥梁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普查,查明桥梁的基本情况和技术状况。

(三)建立健全桥梁档案。在桥梁普查的基础上,按照桥梁管理制度和科技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桥梁档案,实现一桥一档,为桥梁养护提供支撑。

(四)进一步规范桥梁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评定工作。按照桥梁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频率和技术要求对桥梁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与评定,是桥梁养护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我们桥梁养护单位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对桥梁进行经常检查,和主管局桥梁工程师一起按规定组织对管养国省道路桥梁进行定期检查,根据定期检查的结果需要进行特殊检查的桥梁,应立即安排特殊检查,查明桥梁的病害情况和原因,为桥梁维修加固和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五)加强危病桥梁安全管理和监测监控。把危病桥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养护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对我们管养的三类桥梁采取限速限载等交通管制措施,以确保桥梁安全运营。在加强危病桥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三类桥梁技术状况的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桥梁技术状况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果断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通行安全。并且要加大对病桥的加固维修改造力度,凡改建和大中修项目应同步完成对病桥的整治工作,提高公路安全通行保障水平。

(六)进一步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必须按照桥梁管理制度的要求设置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桥梁养护管理工程师的资质应符合相关规定制度,并保持其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得经常变动。

(七)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要加强桥梁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按规定的频率做好桥梁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桥梁安全隐患和有损桥梁安全运营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八)加大桥梁养护经费的投入。对一、二类桥梁要加强日常养护管理,三类桥梁要进行中修,四类桥梁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对五类桥梁原则上进行改造或重建。应足额安排桥梁日常养护,检查和危桥加固经费,以确保桥梁养护工作正常进行,提高桥梁的安全保障水平。

(九)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我段要加强养护技术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桥梁养护工程师培训和再教育的机制,不断提高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3月为宣传发动阶段,要把活动的精神和要求传达到基层,让基层职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第二阶段:4——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12月为检查总结提高阶段。

六、考核评比

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第7篇

总则

为了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建、养”并重,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保证公路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以及交通工程附属设施和绿化工程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逐步实施公路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的养护管理,确保公路“畅、安、舒、美” 科学有效的行使公路行业管理和监督职的职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1.1公路养护领导岗位职责

(1)遵守执行《公路小修保养工作制度》、《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坚持科学养护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改善公路服务水平。

(2)组织养护职工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公路养护工作任务。(3)做好每月路况自查自评工作,对公路养护应做到勤保养、勤检查,发现问题及向养护科及监理汇报,确保公路畅通无阻。

(4)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注意防火、防盗,搞好治安保卫工作。

(5)严格执行机械管理制度,做好养护机械的选型配套,提高机械车辆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6)积极推广公路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改善养护手段,提

高养护水平和质量。

(7)协助执法部门保护辖区内公路路产,维护公路路权。1.1.2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

(1)负责贯彻、落实《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安全生产分级管理的规章制度。

(2)实施班组安全建设达标活动,检查、监督班组执行道路安全施工的有关规定。

(3)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

1.1.3 质量检查员岗位职责

(1)认真检查、验收生产材料和做好每月公路养护作业质量查评工作(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1.1.4巡查抢修管理制度

(1)养护单位负责每天按要求频率对公路进行巡查,必要时,养护科也可要求增加巡查路况次数,并建立巡查登记制度。巡查到位,其他发现公路险情的,要及时报告养护科、监理,施工单位及时组织人员对险情进行处理和排除。

(2)每天巡查公路后,由巡查人员按照《公路日常巡查》表,记录当天巡查人员或发生路障的时间、地点和清理险情。

(3)遇大雨、雷暴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增加公路巡查次数,雨(雪)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求全面巡查一次,加强值班制度。巡查要注意观察公路绿化、水沟和危险路段,发现险情要及时向养护科、监理报告,施工单位同时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4)遇到重大的公路险情,如山泥倾泄、路面塌方、排水系统堵塞、雪阻、大树被风吹倒、重大交通事故导致的交通堵塞等,要第一时间上报养护科、监理,施工单位并迅速调动机械车辆,组织员工赶往现场,全力抢修。

(5)清除路障要注意安全,要划定警界线,有专人在现场指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动用机械清除路障,要有足够的人员监管,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6)对公路抢修工作不重视,组织不力,不能保障公路畅通,导致公路交通严重堵塞,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的,对有关责任人做出严肃的处理,追究其责任。

2.1.1桥梁养护工程师岗位职责

(1)主持桥梁(涵、隧道)的定期检查,并详尽记录检查结果。

(2)桥梁养护工程师要根据桥梁检查结果,评定桥梁的技术状况,负责向养护科报告三类以上桥梁的病害状况。

(3)负责主持辖区内桥(涵、隧道)小修保养和抗灾抢险工作,考核桥梁养护质量,及时上报辖区的桥梁(涵洞、隧道)受自然灾害和其它因素损坏的情况。并根据上级审定的超重车辆通过桥梁方案,组织和指导超重车辆通过,其后详细检查有无破损,同时记录在案。

(4)桥梁检查后,要安排二类以下的桥梁进行针对性、预防性小修保养,对三类桥梁应提出大、中修方案建议,对于四类桥梁必须提出作特殊检查计划报告;对于难以确定损坏原因和程度的,应做出继续观察或提出特殊检查计划报告。报告应对提出检查原因和损坏部位作详细说明,连同“桥梁技术现状评定表”一起上报。

(5)协助上一级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作定期检查。

2.1.2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

一、桥梁养护管理人员机构组织

(一)局设专职桥梁工程师一名、监理工程师一名。负责辖区内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监督检查桥梁的养护管理情况,切实掌握桥梁的技术状况,保障桥梁正常使用。(二)养护单位设臵桥梁养护巡检队,负责管辖区内桥梁养护经常性的巡查工作。

二、公路养护桥梁巡查队的职责

1、公路养护桥梁工程师主持管养桥梁经常性检查。

2、每天的公路巡查要纳入桥梁巡检项目。

3、每月做好《桥涵日常检查和养护月报》,及时上报辖区的桥梁(涵洞、隧道)受自然灾害和其它因素损坏的情况。

三、桥梁检查分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一)经常性检查以直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量测,一般可和桥梁的小修保养工作结合进行,每日与公路巡查时同时检查。发现情况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上报养护科及监理。

(二)定期检查每月次,要如实记录、填写《桥涵日常检查和养护月报》。发现三类以上的破坏以及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和程度的病害,桥梁工程师要做出附录说明,并附上照片。

(三)桥梁特殊检查要采用仪器、设备等特殊手段和科学方法分析桥梁病害的确切原因和程度,确定桥梁的技术状态,以采取相应的加固、改造措施。

四、桥梁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养护单位要建立专门的桥梁技术档案。内容包括:桥梁基本状况卡片、历次桥梁大、中修工程施工原始记录和竣工图表以及验收报告、历次桥梁定期性检查表。

2.1.3公路养护检查登记制度

为了加强干线公路养护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公路养护技术和服务水平,经常保持管养公路及其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特制定如下几项设施的检查内容和检查登记制度,以便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一、桥梁

(一)检查内容

1、桥面铺装是否平整,有无裂缝、局部坑槽,桥头有无跳车。

2、伸缩缝是否堵塞卡死、失效,联结件有否松动、局部破损。

3、桥面泄水管是否堵塞和破损。

4、人行道、防撞栏(栏杆)、扶手有无撞坏、断裂、松动、错位、缺件、剥落、锈蚀等。

5、翼墙(侧墙、耳墙)有否开裂、风化、剥落、沉陷和异常变形。

6、锥坡、护坡有否局部塌陷,铺砌面有否塌陷、缺损,有否垃圾堆积、灌木丛生。

7、河床有无积物堵塞河道,水流主流有无冲刷墩台,河流上下游各200m内有无取砂、挖砂现象。

8、墩(台)身是否有开裂,局部外鼓,表面风化、剥落、空洞、露筋等现象。

9、墩(台)基础是否有外露、青苔、污秽,是否有冲刷、淘空,保护层是否有开裂、露筋。

10、墩(台)帽有无露筋锈蚀,砼有无剥落、压裂、缺损。

11、支座是否完整、清洁,橡胶支座是否老化、变形,钢板支座是否锈蚀、干涩,各种支座是否松动、剪断、开裂等。

12、梁(主拱)及一般结构有无渗水、局部缺损、露筋、开裂,横向联

系是否松动或损坏、不传力,石砌拱圈有无错位,拱肋上缘有无纵向离缝等现象。

13、交通标志、照明设施是否完好齐全。

(二)检查登记制度

1、四类桥每天检查做好记录;三类桥每月检查登记三次;

一、二类桥每月检查登记一次。

2、汛期结合公路巡查制度,必须加强对所有管养的桥梁墩、台、锥坡、翼墙及河床铺砌等构造物的巡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养护科及监理,同时按巡查制度的要求填写好登记表。

二、涵洞

(一)检查内容

1、进出水口是否堵塞,沉沙井有无淤积,洞口铺砌有无冲刷、脱落。洞内有无淤塞、冲刷。

2、涵洞有无开裂,涵洞顶路面是否开裂、下沉,边坡填土有无沉陷,涵底涵墙有无漏水,翼墙是否完整。

(二)检查登记制度

1、涵洞每季度检查登记一次。

2、汛期结合上级下发的巡查制度的规定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养护科及监理,同时按巡查制度的要求填写好登记表。

2.1.4公路小修保养工作制度

1、养护单位是基层的生产单位,其生产任务主要是公路小修保养,即对管养公路及其工程设施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复其轻微损坏部分,使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遵守执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小修保养工作制度》及上级

对公路小修保养工作的有关规定,努力使公路小修保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健全职工定期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职工技术、业务知识学习,以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2.1.5公路小修保养职责范围及要求

公路小修保养是养护单位主要的生产任务,其质量要求是保持路面完好清洁;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桥涵隧道完好;沿线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力争营造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总之,小修保养的目的和任务是对管养公路及其设施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位,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

一、路面养护

(一)必须经常清扫沙石、泥土和垃圾污物,特别是石场路口及弯道半径较小碎石容易漏洒的路段更应勤清扫,免受车辆碾压破坏路面。

(二)缝养:缝养包括纵缝、横缝及路面出现的裂缝,要经常对路面进行检查,发现缝隙时要及时进行沥青灌缝,灌缝要认真细致,先清除缝内已经老化的沥青、沙子和污物,然后小心地灌注沥青,做到填满缝隙防止雨水渗入垫层的同时,不污染相邻的路面板。当气温上升填缝料挤出缝外时,应将挤出的沥青铲除,保持接缝完好,表面平顺,行车不颠跳,防止因颠跳而产生板边缘破损和板的垂直错台。灌缝宜气温较低时进行,但雨天、路面潮湿时不能灌缝;

(三)要及时排除路面积水,路面不允许有过水或积水现象,防止水与行车的作用下发生抽吸作用,使垫层流失而使部分基层与板脱空,导致砼板开裂或折断;

(四)出现坑槽或局部破碎翻浆等,应及时修补,防止扩展。用沥青拌合料修补时,修补面要方正,纵横边缘成90度角,并保证平整度。

二、路肩、边坡养护

应经常清除余泥、积砂、杂物保持路肩整洁,土路肩出现缺口时,应及时填补。路肩不能高出路面,过高时须铲削整平,过低则加土填补夯实,保持横坡顺适,利于排水,路肩外缘应整齐成线。有条件的土路肩应全面绿化,因地制宜地种上一些植被以保持水土不流失;要经常检查边坡是否出现裂缝和冲沟,如有可用粘性土填塞捣实,以防止表层水渗入路基体内,造成边坡滑塌。高边坡应经常观察其坡顶和坡面有无下沉、边坡植物有无突然歪斜倒伏,有无危岩、浮石等可能坍塌的迹象,如有应及时处理、清除,以免突然下塌,伤害行人和阻断交通。对已堆积在路上的坍方,应先及时清除然后再处治边坡。高边坡每季度检查登记一次,汛期应加强检查。

三、排水设施养护

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泄水槽等。养护单位要经常对所辖各种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疏通、及时排除堵塞,要坚持雨中上路巡查,雨后全面巡查,如有冲刷、损坏,须及时修理加固。出现险情应及时设示警桩(牌)及时抢修,并及时上报。

四、桥梁养护

(一)经常清扫桥面积砂、垃圾,保持桥面整洁;

(二)经常清除伸缩缝内的石块和其它杂物,使其能发挥正常的伸缩作用;

(三)经常疏通桥面泄水孔,清疏桥下河床淤泥、杂物,保持桥面不积水,桥下水流畅通。发现墩(台)水下部分或基础部分受水流直接冲刷可能影响结构安全时需及时抛石或用砂包维护;

(四)经常清除锥坡、翼墙、护坡的杂草杂物(有砌石的杂草拔除,无砌石的杂草应剪割),以防植物蔓延造成砌体松脱;

(五)及时修补桥面坑槽、桥面裂缝和桥头跳车,保持桥面平整和不

渗漏水;

(六)及时修补防撞栏的局部损坏,修理泄水孔;修理或更换伸缩缝;

(七)及时修补墩台、锥坡、翼墙及河床铺底、河道防护圬工的微小损坏;

(八)及时修补桥梁各部件限值内的裂缝及砼表面的局部剥落和局部露筋,以免大气侵入造成钢筋腐蚀,影响结构承载力。大面积剥落及露筋上报养护科;

(九)要加强对桥梁支座、梁板、拱圈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十)汛期必须加强对桥梁墩、台、锥坡、翼墙及河床铺砌等构造物的巡视观察,按要求做好桥梁技术状况的检查和登记。四类桥每天检查登记一次;三类桥月检查登记三次;

一、二类桥每月检查登记一次。

五、涵洞养护

涵洞的养护要求是:水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畅通地通过涵孔排到适当地点,保证涵洞洞身、涵底、进出水口、八字墙、护坡的完好、清洁、不漏水。涵洞应定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涵洞有无淤塞、冲刷、洞身有无开裂,台背、涵顶填土有无沉陷,涵底涵墙有无漏水,八字翼墙是否完整,进水口是否堵塞,沉沙井有无淤积,洞口铺砌有无冲刷脱落,洞口洞内沙井如有积物应及时清理,圬工砌体若有裂缝、灰缝剥落或局部损坏应用水泥砂浆修理其损坏部分。涵洞检查登记,暴雨期间应加强巡视检查。

六、挡墙养护

要经常清除挡墙上滋生的杂草,疏通泄水孔。定期检查其有无裂缝、倾斜、鼓肚、下沉、墙后积水,并观察其发展情况,小的开裂和局部损坏用水泥砂浆填塞和修补,一般的台背凹陷及时用疏水性材料(如石屑、砂)处理,较大问题及时上报养护科。挡墙每季度检查登记一次,汛期要加强检查。

七、沿线设施

歪斜、缺损的里程碑百尺桩、标志牌、示警桩要及时扶正,补全缺损,并定期清洗和翻新,使其经常保持完整、齐全、鲜明、醒目的良好状况。

八、检查考核内容:

(一)各养护单位的各类统计图表和各种记录台帐。

(二)按照《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评定标准》的规范检查项目进行检查考核,分为路面、路基、路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劳动纪律、执行分局各项工作情况等检查项目。

(三)考核评分标准,外业工作方面(占总生产考核分数的95%):检查时按《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100分制,路面50分,路基13分,路隧构造物10分和沿线设施7分,劳动纪律5分,执行分局各项工作情况10分。统计图表记录台帐5分。

2.1.6绿化

(一)公路路树和班房内花草树木要进行修剪、灭虫、抚育期的维护、歪斜扶正、死树枯树及时清理,对缺株进行补种。每年年底对公路路树进行一次白灰粉刷,既防病虫侵染,又增加公路美观。

(二)完成或超额完成种植路肩草任务,并悉心培植,长势过高时(超过15厘米)须修剪,并拔除其中的杂草杂树,达到全路段满幅草皮,且长势良好、整齐、美观的要求。

(三)做好花基、花坛的绿化护管,及时浇水、修剪、除草、灭虫和清除花基内垃圾,修补花基的局部轻微损坏。

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绿化管理,提高管养公路的绿化标准,美化公路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路绿化管理包括公路用地内新植(补植)绿化工程及植物防护工程的管理,路树的采伐及公路沿线乔、灌、花、草的日常管理。绿化管理应大力推广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栽植、养护技术。

第三条 绿化计划由公路站负责编制,养护单位负责实施。编制时应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

第四条 绿化设计应根据“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对绿化现状和自然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公路环境进行总体设计,在可绿化路段以绿色植物合理覆盖公路两侧土路肩、边坡、分隔带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一切绿化的空地,使公路绿化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达到经济、美观、长久的目的。

第五条 公路绿化的模式应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做到乔灌结合、花草结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1、县城出入口及一级公路的绿化:当有分隔带时,应在分隔带内栽植低矮灌木(绿篱)和花草,并在公路两侧人行道绿化带种植乔、灌木。当没有分隔带时,公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并可配植一些灌木和花草。

2、二级公路的绿化:应尽量采用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避免单一品种长距离栽植形式,并充分体现当地特色。

3、三、四级公路绿化:可采用行列式对称栽植,株距根据树种的生长快慢而定。

4、植物防护工程:应以保持路基稳定为主,同时兼顾绿化、美化功能,合理地选择植物品种。

乔木的株行距,应根据不同树种、冠幅大小来确定。速生乔木的株距4~6m,行距3~4m;冠大慢生乔木的株距宜8~10m,行距4~6m。灌木株行距以1m为宜,灌木球的株距宜4~6m。

第六条 绿化施工由路线管养单位负责,养护监理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

1、苗木选苗:要求苗木顶芽饱满、根系完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严重机械损伤。

2、公路绿化应严格按照批复的设计或合同要求,在适当时期进行栽植。栽植应符合以下要求:

(1)乔灌木一律采用明坑栽植,需带土球的苗木,土球的直径应为苗径的10倍以上,土球要求包扎整齐、不松散;坑径比根幅大10cm,坑深比根长大20cm以上。

(2)苗木随起随运,尽量当天栽植,当天栽不完的苗木应进行假植处理。苗木栽植前应浇足底水,栽后立即浇透水。栽植时,应严格按图纸施工,保证绿化工程外观要求。绿化工程完工后,按规定组织验收。

第七条 公路绿化要坚持“栽、管、护”相结合,要求种植成活率98%以上,保存率达95%以上。绿化植物种植后,应加强绿化的日常护管,按规定做好公路用地范围内乔、灌、花、草的淋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缺株补植及路树涂白剂等工作。

每年秋季落叶后,春季萌芽前,须将乔木的枯枝、病枝、畸形枝、过密枝及遮挡交通标志和影响行车视线的树枝修剪,修剪后应保证树形整齐美观。灌木的修剪应经常进行,以保持枝叶丰满和树形的整齐。

每年春季和夏季,对有病虫害的路树要及时防治。每年入冬前,应对所有路树涂刷白剂(生石灰等),用以防冻和防病虫侵染。

第八条 路树采伐必须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路政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来操作实施,杜绝乱砍滥伐现象发生。路树采伐的允许范围主要包括:

1、公路改建、扩建需采伐路树。

2、路树发生严重病虫害。

3、路树超龄需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

4、原有路树影响通信、通电及光缆等设施架设。

5、开设道口而采伐路树。

6、因灾毁等原因,需采伐路树抢险。

路树采伐事先应得到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采伐许可批准,作业时应注意安全,作业区要规范设臵作业标志,并应充分做好有关交通指挥和交通疏导工作。采伐的树木要及时运走,作业完毕后要作好必要的清场处理,以保证行车安全。

3.1.1交通工程养护管理办法

原则以县域内公路范围内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道钉、轮廓标以及防眩设施。

一、公路范围内上述设施日常维护、换残;

二、公路范围内针对上述设施的局部新增和更新;

三、公路路面小修工程标线的施划; 3.1.2 要求

一、交通标线清晰齐全,夜间反光效果符合国标要求;

二、交通视线良好,内容清晰,牌面尺寸、颜色符合国标要求,指示内容准确。

4.1.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一、养护单位要经常利用各种会议、墙报、标语、录像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安全生产知识技术、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各种安全技术标准。

二、养护单位要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本岗位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立日常必要的考核制度。对新职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结合本岗工作范围进行安全考核,凡考核不合格的职工不得上岗。

三、特种工种工人及各种车辆司机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取得操作和驾驶证后才能独立操作,否则不准上岗。

四、养护单位要经常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开工前都要对每位职工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

五、教育职工施工中注意环境的保护。

一、公路日常安全巡查的主要内容.(一)路基安全巡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路基各部分是否完整,尺寸是否符合标准和有无变形情况发生;

2、检查路肩有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现象发生,并检查横坡是否适度、表面是否坚实、整洁和与路面接茬是否平顺:

3、检查边坡是否稳定、坚固,坡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冲沟、松散现象发生;

4、检查挡土墙的护坡、防沙设施是否完好、泄水孔有无堵塞:

5、检查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跌水沟、泄水槽等有无淤塞、高草等现象,检查纵坡是否符合规定、进出口维护是否完好、路基路面及边沟内是否有积水:

6、检查有无翻浆、坍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病害发生。

(二)路面安全巡查的主要内容。

l、检查路面有无松散、裂缝、拥包等病害发生;

2、检查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路面的强度、耐久性情况;

4、检查路面损坏后和养护操作是否引起沿线环境污染;

5、检查公路可视范围垃圾;

6、停车港湾、观景台使用情况;(三)桥梁与涵洞安全巡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桥面铺装是否平整,有无裂缝、局部坑槽、波浪、碎边、桥头有无跳车;

2、检查桥面泄水管是否堵塞和破损;

3、检查桥面是否清洁、有无杂物堆积、杂草蔓生;

4、检查伸缩缝是否堵塞卡死,联结件有否松动、局部破损;

5、检查人行道、缘石、栏杆、扶手和引道护栏(柱)有无撞坏、断裂、松动、错位、缺件、剥落、锈蚀等;

6、检查翼墙(侧墙、耳墙)有否开裂、风化剥落和异常变形;

7、检查锥坡、护坡有否局部塌陷、缺损,有否垃圾堆积、灌木杂草丛生。桥头排水沟和行人台阶是否完好:

8、其它显而易见、达到三、四类技术状况的损坏或病害。(四)隧道安全巡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衬砌的变形和裂缝状况,洞内渗漏水状况;

2、检查路面、人行道损坏情况:

3、检查标志、标线及用白色材料涂刷情况;

4、检查通风、照明、通讯、监控、消防、消音等设施的完好情况;

5、检查隧道内外的塌(散)落物、隧道口边仰坡上的危石、积水、挂

水等情况;

6、检查洞内各部分的清洁情况和引导线的效果;

7、检查隧道内的排水情况;

8、检查洞口的减光设施和树木花草的完好情况:

9、检查洞内有害气体含量、路面亮度、烟雾浓度及噪声值是否超标。(五)沿线设施安全巡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护栏的损坏或变形情况;

2、检查护栏立柱与水平构件的坚固状况;

3、检查护栏污秽程度及油漆损坏状况;

4、检查护栏缆索的松弛程度;

5、检查护栏反光膜的缺损情况;

6、检查防护栅的损坏或变形情况;

7、检查防护栅油漆损坏及金属锈蚀情况;

8、检查防护栅的污秽程度;

9、检查黄闪灯的亮灯情况;红绿灯转变时的亮灯情况;

10、检查灯具及线路的安装、损坏情况;

11、检查路灯电线杆的安装及倾斜、变形情况;

12、检查灯具、线路、电线杆等设施的腐蚀损坏情况;

13、检查电线杆的漆膜有否剥落和擦伤;

14、检查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通道是否阻塞:

15、检查标志牌、支柱的变形、损坏、污秽及腐蚀情况;

16、检查标志牌油漆及反光材料的褪色、剥落情况;

17、检查标志牌设臵的角度及安装情况;

18、检查标志牌的照明情况;

19、检查标志牌基础或底座情况;

20、检查反光标志的反射性能:

21、检查标志的缺损情况;

22、检查交通标线是否完整、齐全、鲜明;

(六)公路绿化的主要安全巡查内容。

1、检查路树有否枯死、折断、低垂及遮挡标志:

2、检查绿化花基有否损坏.

3、检查公路景观小品完好情况。

(七)巡查人员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准确上报现场信息(1)网络上报信息的单位、数量要准确;(2)养护单位要及时上报网络支付;(3)网络上报信息要准确掌握修复时限; 4.1.2铲冰除雪及应急抢险措施

施工单位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和设备的完好使用率(一)施工单位建立应急抢险机构岗位责任制,并且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物资储备量需达到应急抢险要求;

医疗设备仪器养护与维修综述 第8篇

1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

科学设计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节省人力、物力, 是防止医疗设备出现故障,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

1.1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医院设备科医工科部门要做好计划, 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 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 有计划、有方法, 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保养, 每年1-2次对贵重设备进行大型检修。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 检查设备的使用环境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等, 并要做好记录。1.2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随之加快了更新的脚步, 医疗单位必然希望可以快速的回收对于医疗仪器的经济投入。因此, 这些医疗设备就需要时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预防检修, 可以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的出现, 节约设备的运行成本。1.3可以促进提高医院的效益。任何一家医院, 其医疗仪器设备占全院固定资产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因此, 给医院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医疗卫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和诊疗工具, 同时也是医院产生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主要医疗设备如:CT、X射线诊断设备, B超、彩超、核磁共振等设备, 放射线治疗设备等等都人为医院实现创收, 进而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医疗设备的保养内容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应坚持预防为主。

2.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维护保养规程。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 值班制度, 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 编制包括维护保养设备的种类, 设备维护周期, 维护保养的项目, 具体操作方法等相关规程。2.2制定详细的维护与保养计划。根据计划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 计划中应包括:具体时间安排, 应维护保养的设备, 应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的人员等。具体内容包含:对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局部检查等维护保养。对于定期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应对设备的主机部分或辅助部件进行检查, 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2.3医疗设备保养的建议。设备保养:是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 主要做好防尘、防湿、防蚀、专人保管、定期保养、定点存放、定期检验。一般医疗设备有辅助设备类。2.3.1诊断设备类即X射线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功能检查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核医学设备、生化血液尿液检验设备及病理诊断装备。2.3.2治疗设备类即病房护理设备、手术设备、放射治疗设备、理疗设备、透析治疗设备、激光设备、急救设备、其它的治疗设备。2.3.3辅助设备类。包括消毒来菌设备、制冷设备、中心吸引及供氧系统、空调设备、制药机械设备、血库设备、医用数据处理设备、医用录像摄影设备等。2.4医院设备一般实行三级保养制。2.4.1日常保养:由仪器使用人负责, 它的内容是表面清洁, 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 检查运转是否正常, 零部件是否完整。2.4.2一级保养:由仪器使用人按计划进行, 主要是内部清洁, 检查有无异常情况 (如湿度、声音等) , 局部检查和调整。2.4.3二级保养:一种预防性的修理, 由仪器使用人及修理人员共同进行, 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 主要组件, 调整精度, 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2.5设备巡查制度:设备巡查就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 常与维护保养结合起来进行工作。2.6做好检查、维护与维修记录。设置专项的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和保养的档案记录, 每一次的设备检查维修、保养都要做出详细的登记, 包括时间、设备型号、所属科室、故障原因, 维修过程、更换配件编号等, 以便留下了档案资料, 便于今后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2.7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仪器设备日常养护制度, 每一种医疗设备应有专人进行同意管理, 这些人员负责责任内设备的日常养护与维修。同时建立全部医疗仪器设备的专项档案, 记录其检查、维修和保养的情况。对光学精密仪器, 要重点做到防尘、防污及防潮等处理, 及时对其进行除尘、除污的保养工作。定时维护保养, 可以把医疗仪器设备的一些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

3医疗仪器设备检修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维修的概念是更换损坏的零件, 排除故障, 使其可以恢复正常工作。而维护的目的是, 检查医疗设备易损耗的部件, 及时更换,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3.1小修理:是指对医疗设备的局部修理, 更换或修复故障设备中所损坏的非主要零部件, 或简单调试设备的技术参数, 就可以保证医疗设备能够达到使用标准。3.2大修理:是指针对医疗仪器主要零件的修复或更换, 需要通过校正仪器对其进行调试才能够恢复其精度, 使其达到设备所规定的能正常使用的技术参数。3.3对进口医疗设备操作与人员的培训。在医院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当中, 进口设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并且大多数的设备仪器使用说明书, 以及操作标识等都没有进行中文汉化处理, 这就使得刚接触仪器的操作人员往往不明所以, 不能正常的操作使用医疗仪器设备。轻者, 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分析。重者, 可能导致医疗设备的发生故障, 不能让其正常工作。所以, 在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前, 要对其进行运行参数的设定, 确保医疗设备可以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再对医疗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以避免他们在不熟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盲目操作, 造成医疗设备的非故障性损坏。3.4医疗设备中计算机的维护与使用制度。在现代的医疗仪器设备中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同时计算机的病毒也给医疗仪器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严重影响。其实, 只要加强计算机的管理, 为其安装杀毒软件, 禁止外来计算机设备的接入, 并阻止不明软件的安装, 就可以减少病毒和木马程序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 能有效的预防计算机因操作产生的人为故障。建立严格的使用制度, 严格规定专人专用, 做到未经授权不得使用的操作标准, 可以有效的防止计算机意外故障的产生。3.5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检修、维修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检修、维修档案, 制定医疗仪器设备的保养记录, 定时设备检修记录,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在对医疗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后要对其进行登记并保存文字档案, 这样可以方便设备在日后的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可以快速的了解情况并及时的进行维修。

结束语

医疗仪器是医院诊断医疗的重要设备, 对医院日常的诊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日常养护和维修就表现出来对医院开展日常诊疗活动的实际的意义。医院的疗仪器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人员要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专业的相关知识, 顺应现代现代医疗仪器设备科技的发展需求, 能够及时了解现代医疗设备基础构造与常见故障的原因, 为及时排除医疗仪器设备故障, 保障医院诊疗活动正常运行带来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疗仪器设备、保养的必要性和内容, 以及养护与维修。

关键词:医疗仪器设备,保养,维修,内容

参考文献

[1]朴刚浩.医疗设备的保养维修[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7 (23) 总第934期.

[2]吴子豪.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故障的排除[J].计算机资讯, 2008, 12.

上一篇:2022年丰都中心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中信银行信贷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