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注意事项

2024-08-30

红斑狼疮注意事项(精选6篇)

红斑狼疮注意事项 第1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

日期:2006-9-28 16:54:09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写为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家族遗传、紫外线照射、体内雌激素水平、某些药物、食物及感染有关。

SLE的表现多种多样:反复高热或长期低热,面颊部蝴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口腔粘膜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关节肿胀、酸痛。SLE还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肾脏,对神

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SLE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青睐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如有上述表现的人,应当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一旦确诊便应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医生在为您治疗的同时,会特别提醒您十大项注意事项:

一、注意调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苜宿、紫云英),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白芷等能引起光敏感,应尽量不用。

五、注意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刺激血管壁而加重血管炎症,应戒除。酒性温烈,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不宜饮用。

六、有一些西药常能引发或加重本病,注意避免使用。如肼苯达嗪、心得安、氯丙嗪、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金制剂、D-青霉胺、苯妥英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等。

七、注意有的保健品对SLE病人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如人参、西洋参、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因含人参皂甙,既能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这对非SLE的人确实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对SLE病人,由于这类保健品提高了免疫球蛋白,使免疫复合物增多,激活了抗核抗体,从而可加重或诱发SLE。

八、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食品。紫河车(胎盘)、脐带、蜂皇浆、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药均含有雌激素,而雌激素正是SLE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注意不吃羊肉、狗肉、马肉、鹿肉、驴肉。这类肉食品性温热食,用后不仅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而且临床上发现有个别病人吃了这类肉类病情加重,造成不良后果。

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狼疮性肾炎病人长期有蛋白从尿中丢失,故应及时补充。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鱼等。维

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对防治SLE的某些症状大有裨益,应多加补充。

红斑狼疮注意事项 第2篇

结节性红斑患者禁食韭、葱、辣椒等性热性食物。

对于结节性红斑患者有益的食物有:马齿觅、芹菜、慈姑、鲜藕等尤长于清热解毒凉血。对于结节性红斑患者疾病治疗有一定帮助。

可以多食蔬菜水果之类,保证结节性红斑患者患者的饮食健康和营养平衡。

热重伤津者,宜选用西瓜、梨、丝瓜、冬瓜、番茄等,或生食或挤汁,或煮汤代茶饮。这些结节性红斑的食疗方法比较见效。

患者要多加注意结节性红斑的饮食禁忌,注意病情的调理。

结节性红斑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辨证分型治疗

1.风热类湿证:

主症:杏核大的红斑高起,色红疼痛,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散热,除湿通络。

2.湿热下注证:

主症:结节大如红枣,绕胫而发,时有疼痛,伴有神疲乏力、困倦嗜卧,关节沉重酸痛,下肢浮肿,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3.血热内蕴证:

主症:结节颜色鲜红,灼热疼痛伴有发热,口渴烦躁,关节肿痛,大便干,小便短少色黄,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通络。

4.寒湿阻络证:

红斑狼疮注意事项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0例, 男2例, 女68例, 年龄16~78岁, 其中16~40岁57例,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6岁。均为2007年至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不同程度肾损害的患者。37例曾因病情复发第2次入住我科。

2 出院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方案, 才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 确定饮食、用药、复诊等事项。

(2)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药物,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如果停药过快, 就会造成一系列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表现[3]。指导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 不能私自减量或停药。尤其减到小剂量时更要小心,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 待病情完全缓解后方可停药。

(3)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使其掌握日常保健知识, 如保持劳逸结合、充分休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外出时穿长袖衣裤, 用伞遮阳, 避免长时间接触日光。病情稳定时, 鼓励病人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 但应注意避免劳累和诱发因素。面部红斑者, 指导病人用清水洗脸, 保持皮肤清洁, 用小毛巾或纱布湿热敷于患处,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有利于鳞屑脱落。面部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油膏, 防止造成局部皮肤刺激或过敏。

(4) 通过健康指导, 使患者能够正确地认识本病, 不盲目相信“根治”、“神奇疗效”之类的宣传。本病几乎都有肾脏损害, 有肾毒性的药物, 应避免使用。中药汤剂宜温服, 有胃肠道疾病病人, 服药宜少量多次或代茶饮。病情不稳定时不要怀孕。在无重要脏器损害、病情稳定1年或1年以上, 细胞毒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甲胺蝶呤等) 停药半年, 激素仅用小剂量维持时 (≤10mg/d) 方可怀孕[4]。

(5) 注重患者良好心态的建立, 正确认识疾病, 消除恐惧心理, 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 遵从医嘱。可告知病区护士站或管床护士联系电话, 定期随访, 注意在与病人交流过程中尽量不使用“狼疮”一词。

(6) 因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降低机体防御功能, 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灶活动或扩散, 故除了要告诉患者促使此病复发或加重的诱因外, 还要指导患者做好个人防护, 识别病情加重时的症状, 正确判断病情, 及时就诊。

(7) 详细告知患者医疗费用报销手续。

(8) 指导患者合理进食。 (1) 不食用或少食用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芹菜等, 蘑菇、香菇等蕈类和某些食物染料及烟草也会有诱发SLE的潜在作用, 也尽量不要食用或少食用。 (2) 注意补充蛋白质有肾脏损害的SLE患者常有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会引起低蛋白血症, 可多饮牛奶, 多吃豆制品、鸡蛋、瘦肉、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3) 控制脂类摄入。SLE患者活动少, 消化功能差, 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不宜食用含脂肪较多的油腻食物。 (4) 低糖饮食。因SLE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 易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及柯兴综合症, 故要适当控制热量, 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5) 低盐饮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有肾脏损害的患者易导致水、钠潴留, 引起水肿, 故要低盐饮食。 (6) 补充钙质, 防止糖皮质激素造成的骨质疏松,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综合治疗技术的提高、护理体系的完善, 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到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技术的加强,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已大为改观。与过去相比, 5年存活率90%, 10年存活率已超过80%,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药物 (尤其是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 的不良反应, 是SLE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言道“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因此, SLE病人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出院随访, 对预防感染、改善预后和提高SLE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86.

[2]李小寒,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49.

[3]吴东海, 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2~173.

挑战红斑狼疮 第4篇

目前,世界范围内红斑狼疮的患病率约为1/1000,患者大多数为年轻女性及育龄妇女,除了有皮肤症状外,还常伴有关节、血液、心肺、肝肾、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受累,病程迁延难愈,少数人因控制不好而死于并发症。因此,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谈“狼”色变。

令人高兴的是,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红斑狼疮的方案,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1993年,我们在国内第一个报道了红斑狼疮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84%;

2000年,我们对50名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18年生存率为70%;

2002年,我们让80名患有红斑狼疮的育龄妇女顺利分娩81胎(其中有一对双胞胎),母婴均平安,有效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上述治疗奇迹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在治疗中导入了很多新观点:首先,我们应用泼尼松(强的松)、甲氨蝶呤、氯喹三种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三年的治疗实践证实,这种方案能有效控制大多数轻、中度红斑狼疮病人的病情。其次,对于急性期、病情危重的红斑狼疮病人,我们采用大剂量激素短程冲击疗法,疗程一般为3~5天,以尽快控制病情。第三,如果病人病情逐渐稳定,激素剂量可逐渐减量,此时再视病人不同病情酌情加用一两种免疫抑制剂,如氯喹、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及环磷酰胺等,有时还可加以中药辅助和调理。一般情况下,病人经如此分级治疗,可以达到病情长期平稳和缓解的状态。

若干注意点

在治疗中,病人的配合非常重要,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激素的治疗作用。目前,激素仍是治疗红斑狼疮最有效的药物,尤其是急性期,应尽早使用激素。当然,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肥胖(向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四肢变得纤细,医学上称为“柯兴症”)、高脂血症、高血糖、骨质疏松、女性月经紊乱、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因此,有的病人及其家属害怕用激素,不少人拒绝用激素。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因人而异,从病人的病情考虑,全面平衡与评估激素在治疗中的利弊,合理用药。为了预防药物的副作用,医生会采取各种辅助治疗,如适当补充钙片、给予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及时纠正低血钾等,趋利避害,以保证疗效最大,损害最小。病人拒绝使用激素只会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错失治疗或抢救的最佳时机。

2.坚持持久战。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正在研究之中,目前还不可能根治。因此,红斑狼疮的疗程不像一般的感冒、咳嗽、腹泻,吃药、打针,几天或一周就会治愈。红斑狼疮的疗程一般需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有的需终身维持。对此,病人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持之以衡地配合医生治疗,切不可中途自行停药。有些病人在病情尚未平稳时就擅自减药,结果导致病情复发,再次需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病情,反而延长了疗程,也增加了药物副作用,真是得不偿失。

3.缓解期应加强定期随访。一般情况下,病人需每月一次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每隔三个月化验血沉、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的指标,每年需全身体检一次,如B超、心电图、胸片以及血液免疫抗体的检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一旦身体不适,应及早就医。服药期间需密切注意激素的副作用以及其他药物如氯喹、甲氨蝶呤和环膦酰胺等的副作用,警惕有无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如果病情比较稳定,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5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疾病简介

SLE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高峰为15~4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9左右。幼年和老年性SLE的男女之比约为1:2。全球的患病率约为30~50/10万人,我国的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但各地的患病率报道有明显差异。SLE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SLE患者的同卵双生兄妹发病率为25%~50%,而异卵双生子间发病率仅为5%。尽管SLE的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散发病例。[1][2] 疾病分类

按照主要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一步分类为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肺炎、狼疮心肌炎以及狼疮肝炎等。

(1)皮肤病变:盘状红斑(DLE),是SLE的慢性皮肤损害,约有2~10%的DLE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狼疮(SCLE)可见于7%~27%的患者,多为对称性,常见于阳光暴露的部位,红斑可为鳞屑样丘疹或多形性环状红斑,多形性环状红斑可融合成大片状伴中心低色素区,愈合后不留有瘢痕。急性皮肤病变的典型表现是蝶形红斑,约见于30%~60%的SLE患者,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起始表现,光照可使红斑加重或诱发红斑。

(2)狼疮肾炎(LN):SLE的肾脏损伤多出现在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患者,诊断狼疮肾炎的主要依据是肾脏病理活检、尿蛋白及红白细胞检查,评价肾脏损伤的程度除了依据临床资料外,更重要的是依据肾脏活检的病理及免疫分型。

(3)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受累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精神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

[3][1]40%在发病时即出现神经精神性症状,63%出现在SLE确诊后的第一年内。发病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认为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在环境、性激素及感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或参与下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诱导T、B细胞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其在各组织的沉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和进展。[1] 发病机制

(1)疾病易感性

SLE不是单一基因的遗传病,而其发病与多种遗传异常相关,是一种多基因病,如HLA-DR2和HLA-DR3分子及其各亚型与SLE的发病显著相关;纯合C4a遗传缺陷与SLE发病的风险相关;此外,SLE还与C1q、C1r/s和C2缺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免疫细胞紊乱

SLE患者自身抗体产生与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系统紊乱有关。T细胞和B细胞紊乱还可出现异常的免疫耐受。SLE患者体内除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外,核小体是SLE疾病发生的促发抗原。此外,细菌DNA具有特征性核酸基序,可直接刺激TLR,具有潜在的免疫辅助特性,可诱导易感个体产生抗DNA抗体。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外来抗原的交叉反应促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而自身抗原维持了ANA的持续产生。

(3)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和体液微环境提供了SLE易感背景,但是SLE的发生或病情活动可能与环境或其他外源性刺激有关。其中,感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感染可通过分子模拟和影响免疫调节功能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应激可通过促进神经内分泌改变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饮食可影响炎性介质的产生;毒品包括药物,可调节细胞反应性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原性;紫外线照射等物理因素可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这些诱发因素对不同个体的损伤存在很大差异。

许多SLE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可出现血清学异常改变,从发病机制来说,SLE是进展性的疾病,首先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出现临床症状。后天的诱发因素可导致自身抗原释放、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促发细胞因子产生。[1][2] 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轻症的患者往往仅有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的不典型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其临床表现会越来越复杂,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全身表现包括发热、疲劳、乏力及体重减轻等。

(1)常见受累组织和器官的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蝶形红斑、盘状皮损、光过敏、红斑或丘疹、口腔、外阴或鼻溃疡、脱发等。

2)关节肌肉:关节痛、关节肿、肌痛、肌无力、缺血性骨坏死等。

3)血液系统: 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

4)神经系统:头痛、周围神经病变、癫痫、抽搐、精神异常等19种表现。

5)心血管系统: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6)血管病变: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动、静脉栓塞及反复流产等。

7)胸膜及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狼疮肺炎、肺动脉高压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8)肾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

9)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膜炎及胰腺炎等。

(2)少见的受累组织器官的临床表现:

1)肠系膜血管炎、蛋白丢失性肠病或假性肠梗阻等属于严重的消化系统受累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和体征。

2)狼疮眼部受累,以视网膜病变常见,表现为“棉絮斑”,其次是角膜炎和结膜炎;可表现为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及黑蒙等。

(3)特殊类型的狼疮:

1)SLE与妊娠:SLE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生育与不孕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活动性SLE患者的自发性流产、胎死宫内和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健康妇女。SLE病情完全缓解6-12个月后妊娠的结局最佳。

2)新生儿狼疮:这是一种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的疾病,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异常的母亲。患者的抗SSA/Ro、抗SSB/La抗体可通过胎盘攻击胎儿。可表现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还可出现皮肤受累(红斑和环形红斑,光过敏)等。

3)抗磷脂综合征:可表现为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胎盘功能不全导致反复流产,抗磷脂抗体可阳性。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与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妊娠的结局无差异。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表现 第6篇

(1)非免疫性贫血

非免疫性贫血包括慢性疾病和(或)肾脏疾病所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血色素性。网织红细胞计数偏低,骨髓象正常,骨髓铁储存量也正常,但铁代谢异常。患者肠道的铁吸收常常增加,但吸收的铁并未参与合成血红蛋白,而是储存于肝、脾,铁的利用率降低。合并肾脏病变的SLE患者所伴发的贫血,可能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SLE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者也不少见。药物治疗所致的急慢性胃肠道出血或月经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2)免疫性贫血

有时,溶血性贫血可以为SLE的首发临床表现。患者除贫血外,还伴有网知红细胞增多及血结合珠蛋白水平降低,Coomb实验阳性和脾肿大。当贫血严重时,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并可见核红细胞、多染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和Howell-Jolly小体。骨髓呈红细胞增生。白细胞异常

白细胞减少时SLE患者伴发的的另一种血液异常征象,其发病率仅次于贫血。白细胞减少与疾病活动、药物治疗自身抗体及骨髓功能降低有关。白细胞减少时,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均减少。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减少可以是SLE病情活动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上,当血小板数小于50×109/L时一般无出血表现,仅有出血时间延长。当血小板少于20 ×109/L时,则可出现明显的皮肤粘膜瘀点、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有些患者可发生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出血,甚至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SLE患者可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出血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出血性紫癜的SLE患者常伴有关节痛、胸膜炎、胸腔积液、脾肿大及血清球蛋白升高。骨髓异常

患者常有骨髓增生低下,合并骨髓纤维化者很少见。

血浆蛋白异常

50%的SLE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但重度低蛋白血症仅见于SLE伴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血清白蛋白在疾病稳定期可在正常范围的低限;而当病情活动时,则进行性降低。脾功能异常

10%—20%的SLE患者有脾脏肿大,活动期时更为常见。京泽风湿免疫服务网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 650 8300 淋巴结病变

上一篇:四上语文阅读题下一篇:论文与研究报告的区别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