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

2024-08-21

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精选6篇)

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 第1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 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教 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 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第三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五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二单元 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福》

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

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爱的祝福》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唱《甜甜的秘密》;懂四拍子指挥图 2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3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 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3)加词小声跟师唱。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 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

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2.动:我的创造(1)3.认:降记号

教学目标: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愿,放送背景音乐《爱的祝愿》 7.教师简介《爱的祝愿》创作背景。

四、小结。

第三单元 七彩版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教学重点: 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欣赏男生独唱《母亲》 师:这是一首充满儿女对母亲崇敬之情的歌曲。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生:温柔的、慈爱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是谁吗? 生:祖国妈妈 师:那你们眼里的祖国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美丽的

2、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我们的祖国妈妈既美丽又伟大,我们爱她就象爱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叫《我的妈妈叫中华》。(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真挚、热情地)(2)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伴唱和合唱)(3)跟琴先学唱高声部,再学唱低声部(4)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谱;当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谱。(5)第一部分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合唱哼鸣来烘托,声音轻但位置高。(6)要求用朴实、真挚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3、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 师: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播放潭盾的新作《地图》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选段。(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3)小组交流: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美丽的星座》采集与分享:交流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活泼和舒展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星座》,体会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音乐文化,学生的音乐视眼得到开阔,爱国热情得到激发。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八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生:苗族、汉族、蒙古族等等; 芦笙、冬不拉等等(采用知识抢答比赛的形式入手,分小组进行,哪一组回答的题多那一组就可以摘得知识桂冠的荣誉)。

2、采集与分享(1)观看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影像片段,介绍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2)介绍少数民族的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师: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特色之浓,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约有300种。吹管、弓弦、弹拨、打击乐器,种类齐全,且很多乐器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传统乐曲。3学唱歌曲《美丽的星座》(1)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抒情、活泼;表达了少年儿童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2 跟琴学唱高声部;再跟琴学唱低声部;(3)处理歌曲,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加以区别;掌握好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有弹性。(4)两声部有感情的合唱(5)请一学生领,其余学生合(6请个别学生起来唱合唱部分,检查学习效果

4、小结下课 在苗族歌手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中结束新课。

第四单元 乡音多喜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五月五赛龙舟》 唱《五喜报》《抓妈荷》 拓展:丰富多采的少数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能生动、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感受神州处处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丰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各少数民族的乐器 教学难点: 前八分休止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采莲谣》(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3)跟琴学唱歌曲(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5 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民俗风情。(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采莲谣》。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听歌曲《采莲谣》范唱录音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舒展——紧凑)

二、发声练习——歌曲的第一乐句。

1、音程构唱:3 4 5 6 3 2 1 2 3 1 1 7

2、二声部合唱(加上节奏)

3、唱歌曲的第一乐句歌谱。

三、学唱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共四个乐句:

一、二句基本相同;三乐句由x.x x表现欢

快情绪;四乐句再现前面曲调。

2、分声部学谱: 重点练习第三乐句

3、二声部合唱(歌谱)

4、听歌曲范唱:感受6/8拍及附点节奏的特点,说说歌曲的旋律特点。

5、学唱歌词。

6、分析歌曲所要求的力度变化要求。

7、按力度变化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小结下课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故乡恋情》 听:《樱花谣》、《哈啰!哈啰!》(印尼歌曲))唱:《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了解更多亚洲国家的人文风情。

2、能用轻快、依恋地感情演唱歌曲《故乡恋情》,用声势动作为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

3、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对邻邦国家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区别泰国、印尼两国音乐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

2、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加声势动作。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卡片、打击乐、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走进亚洲国家

1、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去亚洲另外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游览,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2、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两个国家的人文风情,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媒体出示泰国“千佛之国”,印尼“千岛之国”风情图片,请学生连一连,辩一辩。

三、走进亚洲音乐

1、导入 师:“不同的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人文风情,更奇妙的是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2、新歌教学 《故乡恋情》1)请学生聆听《故乡恋情》,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出示乐谱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跟琴用“lu”哼唱。3)用琴指导每句的弱起。4)在读歌词与唱歌词中感受这一段在节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绪五方面的特点。5)教师范唱第二段,感受与第一段在五个方面的不同处,并用卡片作对比出示出来。6)学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绪不段升华,但意犹未尽,教师范唱第三乐段,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为:A—B-A形式,复习D.C 和 Fine记号。7)用轻快与依恋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纠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1)学生唱歌曲A段,教师在每句结束处唱回声。2)师生互换,学生长回声,教师指挥提示。3)请学生用身边的打击乐(圆舞板、沙球)为歌曲伴奏,听一听哪种节奏最合适。4)教师示范:回声用沙球、乐句用圆舞板。5)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表现,并加入身体语言(扭胯)

4、欣赏、表现《故乡恋情》1)多媒体欣赏《故乡恋情》,教师介绍何为佳美兰。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2)复听音乐,思考:你对作品中哪几样乐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师出示若干打击乐器,找出类似的音色。3)学生用找出的打击乐试奏主要旋律,体验印尼人民节日的快乐。4)教师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园》,体验歌曲的情绪:活泼、优美地。5)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主旋律。6)打击乐演奏主要节奏:ox xx xx x,重点解决弱起。7)师生接口唱乐句,熟悉旋律。8)请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个音)9)(机动)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哈啰!哈啰!》、《故乡恋情》。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音乐无国界。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亚洲国家泰国、印尼,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并演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樱花谣》 教学目标: 歌唱表演:结合情境学习演唱《樱花谣》,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式”,感受了解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情节。2学习简单日本舞蹈,了解日本舞蹈的基本特点:腰部稍稍下坠且动作优雅,柔中带刚,简节中又显魅力,同时,其特征是舞蹈者手持扇子、手绢、伞等小道具或以和服的袖兜来进行各种动作和感情的表现。3 人文: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小常识,例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服,日本是我们的邻国,1972年两国建交等。教学重点难点: 1 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出现的3,4,7这几个唱名,以及增四度特征音程的进行(4—7)。2 能用简单的带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樱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作品樱花,樱花树2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春天,悄悄地走近我们,带来明媚的阳光,带来和煦的春风,带来了鸟语与花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棵樱花树。这是两棵很普通的樱花树,因为还没有到它开花的时候,所以它很平淡无奇,但今天老师想借同学们的智慧和你们的美好心愿,让它提前开花,让它在我们的教室烂漫一回,让它的花开在大家和老师的心里。咱们能一起努力吗? 二、三言两语话日本

1、提起樱花树你会想到什么?

2、你对日本有什么印象?

3、老师听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补充说明并配以图片欣赏。对于介绍得好的同学,奖励手工的纸樱花,感谢他为樱花树盛开了第一朵樱花。

4、师小结: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樱花。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带来了兴奋喜悦的春天的消息。师生共同欣赏樱花美景图,背景音乐古筝曲《樱花》。

三、樱花树下唱《樱花》

1、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他们对樱花情有独衷,师范唱(中文、日文)

2、请同学谈对樱花歌曲的感受。

3、唱歌谱,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唱名?

4、讲解何谓“都节调式”,旋律的进行和落音富有日本特色。

5、播放音乐片段: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日本歌曲《荒城之月》、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6、练习4—7,7—4的音准(具体操作师唱4,学生接唱5,老师唱6,学生唱7,然后再依次下行),7、填词演唱,对于唱得好的同学,为他盛开“樱花”,歌曲注上日语发音的拼音,让学生尝试感受真正用日语演唱歌曲。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2完整、准确唱歌曲。3〈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4、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2、掌握4/4拍或6/8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蓝天白云

听:“蓝天白云” 唱: “蓝天白云” 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七单元

理解多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ok星期天》

2、唱:《ok星期天》

3、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ok星期天》,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教学重难点:在学唱中掌握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和两处#fa的接唱。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磁带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歌相互问好

二、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熟悉的歌曲,但是我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在聆听的时候用你们喜欢的身体动作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好吗? 录音机播放乐曲 《哦,十分钟》。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用各种方式聆听了这首歌曲,凡是用最放松的姿态来感受的同学都是对的。比如跟着歌曲轻轻扭动身体,左右点头,按节奏跺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给这首歌曲取个歌名,好吗?

三、新课教学

1、听《ok星期天》(1)多媒体出示学生周日游玩各地时欢快场景。配以《ok星期天》的音乐。(2)谁能给这首歌起个合适的名字?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起了个歌名叫《ok星期天》请学生畅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说说周末丰富的课外生活。(3)再次聆听《ok星期天》,感受歌曲轻快的气氛

2、唱《快乐的小队》(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用各种方式度自己的节日,那外国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过他们的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到前苏联去看一看吧。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2)复听:随着歌曲的旋律律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强拍,并用左脚踏在强拍上。(3)在分句处标上“v”记号,提示学生正确换气。(4)教师示范演唱全曲,要求找出变化音。(5)反复跟琴演唱变化音和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并分组赛一赛,奖励音准最好的一组。(6)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唱全曲,做律动,在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方向。

四、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多好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多好》。2.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对身边的亲友、朋友应该充满理解与关爱。3.通过认识各种反复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顺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你好,你好,同学们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您好,您好,X老师您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二、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整天都要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在家与父母、兄弟生活,在外与朋友、陌生人交往。这之间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会怎样处理呢?生:讨论,发表意见。师: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相信再大的难题,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多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充满理解关爱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三、学习新歌

1.听范唱,说说歌曲的情绪。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3.听琴声模唱。4.节奏难点练习。1)学生自己找,教师示范。2)老师找,学生模仿。3)男同学找,女同学唱。5.下滑音练习。师:让我们用带有俏皮的、可爱的感觉来唱一唱下面的几个字。“翘”——爸爸气得胡子翘“爱笑”——和同学一起欢乐又爱笑“花鸟”——美好的校园有花也有鸟跟老师模唱下滑音。6.齐唱歌曲。

四、学习“D.C.”“Fine”“‖∶ ∶‖ ” 等反复记号。找一找歌曲中的这些记号在哪里?2指导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3 按正确地顺序演唱歌曲。

五、总结、下课

第八单元 欢聚与期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

2、聆听歌曲《春节序曲》,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生:上海、香江……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1990》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一个毛孔。

3、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

4、学生完整聆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二、欣赏《春节序曲》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2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生:体会情感并讨论。师:小结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 第2篇

一、生字

Zīrùn duàn liàn dào dé jī lì biān cè guān chá lā jī pàn duàn jù lí jiè shào pèi hé

xié tiáo huī fù ruì lì tuǔ tiē lí mào tuī qiāo pú táo suō huǎng jīng huāng gào jiè

zhǎn xīn wū yè xié dài míng yù yìlì fèng xì chén zuì dūn huáng yào shi zhèng t uō

dàn shēng shì shì jī xiè lǐ cǎi bái zhòu yī shang xiū can dān wù zàn shí yóu

yì míng mèi yā jiè bào zhà mó guǐ xiōng tág zhuāng zhì zhè jiāng xū yào sōu suǒ jì lù

二、词语

( )紫( )红 ( )鸿遍野 ( )离子散 ( )来顺受 官( )民反 ( )无可( ) 逼上( )山

( )富济贫 ( )而走险 兵来将( ) 水来土( ) ( )天行( ) ( )存高远

( )满天下 按( )不住 ( )人口 依依( )别 永世不( ) 奋笔( )书

刻( )求剑 ( )臂当车 ( )充数 ( )耳盗铃 东施效( ) ( )学步

不足为( ) 饱( )风霜 精妙绝( ) 情有独( ) 无( )之谈 安然无( )

持之以( ) ( )不倦 ( )不足道 坚持不( ) 半途而( ) ( )而不舍

博( )群书 ( )赞叹 ( )风凛凛 奔腾不( )息 ( )月当空 树影( )

自相( ) 画龙点( ) 惊叹不( ) ( )竽充数 鼓鼓( ) ( )动听

身( )其境 引人入( ) 金( )辉煌 首( )一指 ( )流不息 卧( )尝胆

家( )四( ) 一( )破( ) 冷( )热( ) 怒发( ) ( )妙( )肖

断( )绝( ) ( )伟( )丽 ( )水( )石 守( )待( ) 买( )还( ) ( )手不( )

波( )浪( ) _( )贪( ) ( )不( )待 张( )结( )

( )充数 枝( )叶( ) 名( )其( ) 凶相( )露 鸟( )虫( )

三、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霎时间,只见 , ,被点上眼睛的龙 。游客们 ,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 。

3飞机在高空 ,鲜花 骨灰,撒向 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4迎客松姿态 ,枝干 ,虽然 ,却仍然 ,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 ,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 佛教故事的,有 神佛形象的,有 民间生活的,还有 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 的飞天-----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

一、《在大海中永生》片段

时近中午,专机盘旋( )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 )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用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给划线的字加上拼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永不停息:____ _____震撼人心:________ ___

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 )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 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你要知道 给 永远比 拿 愉快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给短文最后一段加上标点。

3、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 第二个“美好的东西”指 ,它可以是一张精美的贺卡,一句 , ……

4、短文最后一句话中,“给”的意思是 ,“拿”的意思是 。这句话是你明白了

4、写一句有关“给”的诗句或名言

三、滴水穿石的启示(节选)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是 、、……

2、这里的“顽石”指的是 。“滴穿顽石”指的是________

3、把这句话改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四、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来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1、本文课题为《 __ 》选自 _ 代 _ 写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它三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 __ 、__ 、__ 、__ 等词语写出了洪教头傲气十足的样子, __ 这个词写出了林冲被逼无奈。

3、这部长篇小说中还有许多故事,如: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五、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1.写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然”一词表示出乎意料,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为什么会出乎意料:______________

六、《推敲》一文

1、默写《题李凝幽居》

2、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说说你的理由。

3、贾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推敲的故事?写一个吧。

5、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斟酌: 推敲: 宽恕 皎洁 妥贴

阅读正确的答题步骤

精读

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

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要进一步的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做完阅读题之后,让学生用语文口头复述课文的大体内容。复述看似容易,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度比较高的,因为涉及到人称的转换,和一些相关的语法知识,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

泛读

泛读,顾名思义,泛既是广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阅读时,父母应经常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让他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避免盲读。

答题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写法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指出表达该词在文中意义的选项。

3、弄清问题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断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与文中事实相反的选项②文中完全没有谈到的内容的选项③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④间接或次要的选项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 第3篇

1.学会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日出) 读到这个词语, 大家都不会陌生, 日出以它独有的神奇瑰丽、变幻多端而赢得了古今许多诗人的青睐。 (出示句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曾在圣井山之巅留下了“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的豪迈诗句。

2. 太阳每天朝起夕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见过日出吗?有什么印象? (板书:日出)

3. (1) 导入课题, 读课题。

(2) 介绍作者巴金爷爷。

(3) 师补充:巴金, 原名李尧棠,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课文有6小节, 请6位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相机正音:慢慢儿

一刹那重担重围)

3. 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巴金爷爷为了在海上看日出, 常常早起, 写下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并发出了赞叹。【承上, 在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之后, 此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的契机, 进行思维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而这一切, 并不是由教师口授言教, 而是让一切都从学生中来。“新基础教育”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生命力从何而来?就从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充满智慧的思维中来。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个体, 教师需转换旧观念, 不以自我认识为课堂主宰, 而要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心中有学生、言语显大智的老师。在学生一次次不断修缮改进的答案呈现过程中, 我们不应忽略孩子们智慧摩擦出的火花, 当我们将课堂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 充分尊重他们完整的思维过程, 并试图发掘亮点时, 孩子们的表现是相当精彩的。他们或根据课题的提示, 或根据课文的内容, 或从前一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直至获得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根据课题的提示, 并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组织完整的语言, 提炼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确是个好办法。】

三、理清脉络

1. 同学们, 如果请你给课文来分分段, 你会怎样分呢?默读课文, 可以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2. 交流 (……)

【有效的小组学习是语文课呈现精彩生成的有效手段, 在讨论的过程中, 诸多小组对文本的分段都有各自的想法。交流时, 教师只是负责将各组的答案进行板书, 不以个人观点参与及影响。得出多种分段法。众说纷纭, 必有正误之分。还是把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请他们自行判断几种分段方法的合理性, 不同的分法, 就请他们阐述各自不同的理由。在整个辩证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为本, 他们也更喜欢这种课堂氛围。有互动、有发现、有乐趣。“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 提出“有向开放—交互反馈—积聚生成”构成的“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教师通过开放的手段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 释放, 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有目的、有指向地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有一颗生命自觉之心。主动、积极、自信, 展现出独具魅力的生命光彩。】

3. 学生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读)

4. 刚才大家找的呢, 有很多都是描写日出景色的句子, 我们也感受到了, 巴金爷爷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

我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6.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句式, 变成陈述句吗?

7. 同学们, 你觉得什么叫“奇观”? (奇特的景观)

8. 我们的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奇观呢?

9. 这海上日出, 作者称之为奇观,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细细品读第一段。 (自由读)

1 0. 你读懂了什么?

a.天没有大亮, 周围很静, 说明了什么? (时间很早)

b.这样的早起只是一次吗? (常常)

c.你感受到了巴金爷爷怎样的心情? (非常期待能看到日出)

1 1. 有这样一种期待的心情, 必定是为了等待欣赏一场奇观!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日出之奇特, 我们却能从巴金爷爷的心情中体会到。请你读一读第一段, 感受这种期待。

1 2. 这一切的等待和辛苦都没有白费, 在看过海上日出后, 巴金爷爷由衷赞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齐读)

1 3. 欣赏美丽的海上日出。 (出示图片)

日出时, 太阳、海水、天空, 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 它们互相映衬, 绚丽多姿,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想, 技术再高超的摄影师都无法记录下那种变幻之神奇。巴金爷爷却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奇观, 我们不禁感叹语言文字的无所不能和妙不可言。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有它界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读通全文, 了解大意。要完成目标并不困难, 但怎样使课堂丰实有趣, 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为了追求第一课时的精彩生动, 我们往往走入误区, 那就是“教学目标逾越”。将许多第二课时该做的事儿, 乾坤大挪移到第一课时, 结果导致教学环节零碎, 训练点都只是点到为止, 看上去很热闹, 而忽略了语文课堂最根本的“扎实清简”。明确第一课时要教什么, 了解孩子们需要获知什么,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即会有真实的生成, 真实的, 就是精彩的。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关键词。

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 第4篇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 第5篇

第三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3~34页例

5、“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第36页练习五第8~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

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

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

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引导:那现在怎么办?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特征时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利用?(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现在我们先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百数表,让学生在3的倍数上画“O”。

交流、呈现百数表里3的倍数,有错的修正。

(2)探索特征。

观察:观察、比较这些3的倍数,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引导:单凭观察、比较,我们好像很难找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那组成3的倍数的这些数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现在在计数器上拨出几个3的倍数看一看,每个数各用了多少个珠。比如,我们先拨27,看看这个数要用多少个珠子。(在计数器上演示拨27)

提问:可以怎样算出有几个珠?算一算拨27这个数,一共用了几个珠?(板书:2+7=9)

引导:你也能像这样拨出3的倍数,算一算每个数各用了多少个珠子吗?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再算一算。

交流:你拨的什么数,用了多少个珠子?(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分别板书计算珠子个数的算式)

提问: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个数代表的实际上是什么?它们的和呢?

观察我们算出的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吗?请你试着说说看。

归纳:3的倍数,它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接“3的倍数,板书: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引导: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各人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看看会不会是3的倍数。(学生计算)

交流:你找出的不是3的倍数,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计算)

观察这里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结论?

引导:现在发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就不是3的倍数。你任意找一个三位数或四位数,先按这样的结论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再用除法算一算,看是不是符合上面的结论。

交流:你举的什么数,与这个结论相符吗?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

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

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

4.阅读“你知道吗”。

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

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

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3的倍数圈出来。

交流哪些是3的倍数,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了解要求,提问学生除数是3,得数有没有余数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很快说出有余数的算式。

指出:3的倍数,除以3没有余数;不是3的倍数,除以3就有余数。

3.做练习五第8题。

让学生在方框里填数,组成3的倍数,并想想每个数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交流:你各是怎样填的,有几种填法?(板书不同填法)

说明:只要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4.做练习五第9题。

让学生读题,写出不同的三位数,看看自己能组成多少个。

交流:你怎样选3个数字的,组成了几个三位数?说说你的想法。

结合交流板书出10个不同的数,明确应该分别选择O、5、7或5、6、7这样的3个数字才能组成3的倍数。再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写出了多少个。

说明:看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而不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

5.做练习五第10题。

让学生先涂一涂6的倍数并交流。

观察:6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能说说是怎样理解的吗?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新苏教版五上语文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

1、练习1组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或课文段落。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4、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5、写好钢笔字。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3、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5、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6、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8、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课时安排:

《师恩难忘》 2课时 《陶校长的演讲》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习作1 2课时 练习1 2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

2、练习2组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或课文段落。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4、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5、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课时安排:

《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2课时

《装满昆虫的衣袋》2课时 《变色龙》2课时 《金蝉脱壳》2课时习作2 2课时

练习2 2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课文《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读书莫放“拦路虎”》、《伊索寓言》、习作

3、练习3组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或课文段落。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4、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课时安排:

《成语故事》2课时 《推敲》2课时 《嫦娥奔月》2课时 《读书莫放“拦路虎”》2课时 《伊索寓言》 2课时习作2 2课时

练习2 2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课文《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习作

4、练习4组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单元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3、训练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怎样选择材料,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习惯。学习写板报稿。

教学重难点:

1、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学会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

4、弄清板报稿与平时的记叙文的区别,让学生按照板报稿的格式,写清要写的要素,并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

5、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

6、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

7、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8、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课时安排:

《在大海中永生》2课时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课时 《艾滋病小斗士》2课时习作4 2课时

练习4 2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习作

5、练习5组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或课文段落。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4、读懂例文《帅鸽》的片断,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写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5、会体会感叹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会用关联词语“只有……才能……”只要……就……“写句子。会独立给一篇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5、要有顺序地去观察动物,观察中要善于捕捉到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练习写好过渡句。

课时安排:

《黄山奇松》2课时 《黄果树瀑布》2课时 《莫高窟》2课时习作5 2课时

练习5 2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习作

6、练习6组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读懂例文,了解内容,懂得孝敬老人,帮助病残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叙事的基本方法。讨论要点,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是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按照要求,选择做过的一件事写下来,做到把经过写具体,动内容写生动。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2、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3、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训练学生掌握形声字的造字特点,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段落大意。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时,语言要简洁。

课时安排:

《天火之谜》2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课时 《诺贝尔》2课时 《滴水穿石的启示》2课时习作6 2课时

练习6 2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习作

7、练习7组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4、读懂例文《“书大夫”》(扩写),领会扩写文章的意义,要求、方法和步骤。读懂提供的两份扩写材料,领会它们所要表达的中心,明确应当着力扩写的部分。按作业要求在两份材料中任选一个,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2、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知道“扩写”的意义、要求、方法及步骤,弄清扩写文章的要领。围绕要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5、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课时安排:

《林冲棒打洪教头》2课时

《清平乐村居》2课时

《少年王冕》2课时 《黄鹤楼送别》2课时

习作7 2课时

上一篇:免费发送短信接口下一篇:蜕变进步学习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