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

2024-05-26

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精选6篇)

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 第1篇

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

第7卷 第36期

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04年12月28日

内 容 提 要

北京市成立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

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开展表彰活动 市科协2004年青少年科普工作

对当前健进循环经济发展若予问题的思考

北京市成立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紧密配合奥组委的中心工作,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前的近5年里,向大众宣传普及“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增进公众对奥运工作的理解,提高公众对奥运工作支持的自觉性,年初,在范伯元副市长主持召开的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通过的“北京市2004年科普工作要点”中,提出了要启动“2004--2008奥运科普行动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骨干活动之一,北京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将建立“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个科普宣讲分团。12月17日,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已在京宣布成立。该宣讲团由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北京市科协和北京环保基金会共同主办,成员包括知名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和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邓亚萍分别任总顾问和顾问。

北京奥组委主席助理屠铭德在成立大会上致辞。他希望社会各界充分利用奥运契机加强“绿色奥运”理念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使所有北京市民都能以热情、文明、健康的姿态迎接2008年奥运会。宣讲团团长、北京环保基金会会长江小珂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每位宣读团成员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精心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宣讲课。宣讲团成员代表霍女士表示,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讲好每一堂课。

首都精神文明办、市科委、市环保局、市科协有关领导出席大会,来自全市18个区县的各级精神文明办、科委、科协、环保等部门和社区,学校的近200名干部群众参加了成立大会,他们表示宣讲团的成立将有力的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环保科技的普及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绿色奥运绿色行动一定会在京城蔚然成风。

宣讲团将在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首都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开设讲堂,并将走社区、下乡镇、进学校,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动员大众积极参与奥运行动。

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开展表彰活动

近日,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教委、市人事局授予东城区少年宫等50个单位“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授予戚安国等80位同志为“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本刊)

市科协2004年青少年科普工作

一、紧紧抓住以竞赛带科普这一中心,做好青少年各项竞赛工作

2004年3月25日至3月28日,以“探究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的“第24届联想北京市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白春礼、北京市市委副书记强卫、北京市人大原副主任、青少年科学基金会会长陶西平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同志、以及国外驻华使馆官员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学生代表近千人参加开幕式。

参加第24届科技创新大赛初赛活动的青少年有35.5万人,比上届增加11万人。每个 区县都有项目参加市级评审,体现了活动的广泛性、普及性,同时也说明创新大赛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爱。

经过学校推荐,区县评审,近千项优秀伤口参加市级初评,其中160余项入选参加终评答辩。大赛期间将按13个学科进行展示和公开答辩,由45名学科专家组成顾问团和评审委员会,现场评出一、二、三等奖和若干单项奖,同时还时电脑机器人竞赛,科学幻想绘画和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示。2004年3月28日,第2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大赛颁奖典礼使活动达到了高潮,藏鹏远等等五名同学从范伯元市长手中接过由王岐山市长亲笔签名的第二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奖牌和证书,到此,第2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本届创新大赛体现以下特点:(1)首次聘请外籍评委;(2)首次设立学生自己主办的论坛;(3)把宣传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之一;(4)组织青少年捐助行动;(5)社会各界积极参与;(6)首次设立分展区——北京八中。

(二)组队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

第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有50余名同学参加申报,其中合格35名。最终共有8名北京学生入选决赛。全国共有北京第22中学藏鹏远同学荣获一等奖并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三)组队参加机器人南方比赛及大中华区选拔赛;

1月31日至2月2日,北京市科协率队参加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北京代表团158名选手参赛,北京队共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列全国团体第5名。

由北京市科协青少年部组队参加2004年5月27日——5月31日在澳门举办的2004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大中华区选拔赛。经过激烈比赛,北京代表队共获奖杯5个;金牌两枚、银牌一枚。这些项目将代表大中华区参加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比赛。

2004年6月28日——7月4日,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比赛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作为首次参加比赛的北京队,取得金牌一枚,银牌两枚的好成绩。

(四)举办“索尼探梦——动手做”北京青少年科技制作大赛

继2002年、2003年与索明科普乐园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此项活动以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深入青少年学生和教师的心中。参加活动的学校数、教师人数、学生人数连年递增,伤口水平也越来越高。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锻炼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促进青少年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努力提高科技辅导员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动手能力。

(五)参加未来工程师联展活动

2004年11月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举办的本届大会还特别设置“未来工程师联展”活动。由世界各地年龄在30岁以下的高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携带他们的工程设计方案和作品前来参加展览。联展活动给青少年年们提供了一个向公众展示他们对未来世界设计构想的机会。在“未来工程师联展”活动中,由北京市科协青少年推荐的5个项目均获奖。其中获得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社区青少年动手做俱乐部”项目 动手做俱乐部把青少年科普活动和社区活动结合在一起。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丰富 青少年业余生活,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科普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6个俱乐部。同时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力争让每个区县都建成一个。社区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一步整合了资源,成为社区科普工作中的亮点。

三、举办科技辅导员培训、竞赛工作

(一)英特尔创新项目培训

2004年5月31日——6月5日,英特创新思维教师培训班在北京市科协举办,共有来 自全国各地的教师80名,及部分省市科协的负责同志20多名参加培训。此项培训由中国科协主办、北京市科协承办。

英特尔电脑创新思维培训项目是为帮助学生发展高级思维能力,为青少年学生投身于未 来知识经济打基础。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内容极为丰富。教师们除进行了计算机图形技能、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多媒休知识等方面培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改变了教师们头脑中一些固有想法,为他们提供新的看问题的角度、找到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这对教师们今后的教学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组织教师科技论文征集、教师发明评比,参加全国展评活动

1. 以“学习型社会与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养”为主题的第1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 员论文征集活动,自发出通知以后,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积极征集科技辅导员科技论文。截止5月15日科协青少年部共收到12个区县的科技教师论文106篇,经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41篇、二等奖49篇、三等奖16篇。推荐参加全国评审论文40篇。

2. 2004年7月16日至19日“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教制作展评活动”在山西省太 原市举行。北京市共有17个项目入选参赛。北京市科协青少年部负责组织教师参赛。北京教师在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

(三)举办机器人竞赛和创新大赛培训

为了更好的开展北京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同时由于明年北京市将举办第20届全 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了在大赛中取得佳绩,北京市科协青少年部举办培训。我们特意邀请在机器人竞赛方面具有权威的专家给教师们进行培训。同时我们还邀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关原成对北京市的科技辅导员进行培训。

四、举办“走进科普场馆,探究生命科学”科普教育活动 5月15日,由北京市科协、市教委、市科委联合主办的“走起家博物馆探究生命科学” ——北京中小学生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主会场举行。

此项活动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教学植物园、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工体富国海底世界、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等科技场馆联合承办。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中小学生走进科技场馆,充分发挥各场馆教育资源优势,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

自2004年3月15日开始,已有近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此项活动将持续到年底,预计有十余万名中小学生将走进博物馆,参观科普展览、参加各种专门为青少年准备的活动。9月至12月还举办“走进博物馆”征文;小学生粘贴画竞赛;“我眼中的生命世界”DV作品大赛;生物知识团体竞赛及冬令营考察等一系列活动。

(市科协青少部)

【区县动态】

海淀区科协五大隆重开幕

12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海淀区科技界进入21新世纪的一次盛会。大会的召开对推进海淀区实施历史性新跨越,建设现代化新海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海淀区科协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海淀人才荟萃、资源密集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活动,形成了海淀区的科普特色,今年10月海淀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为首都科普事业赢得了荣誉。会上举行了“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奖牌和“2002-2004年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集体”奖牌的授牌仪式。(海淀区科协)

通州区科技资源网正式开通

今日,通州区科技资源网开通仪式暨远程教育站点授牌仪式在通州区科委会议室举行。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州区科委于2002年启动了通州区科技资源网建设项目,历时两年,目前已经顺利开通。其目的在于整合市区各类科技资源,为企业、农民协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为通州区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农村做好服务工作。通州区科技资源网,以“通州区科技资源网”信息平台的开发为核心,设计了“视频点播”、“农民专业组织上网”瞪功能模块;完成了OA办公系统、面向客户的网上办公服务系统、对外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实现了动态新闻、政务公开、项目管理、网上办公等信息网络化管理功能。(通州区科委 刘铁刚)

【社区科普】

宣武区青芷园小区建设科普型社区

做为宣武区政府2004年20件实事之一,白纸坊街道8件实事之一的青芷园科普型社区,在市科普联席会的深入指导、区科协的全力支持、街道的不懈努力、青芷园物业的鼎立配合下,终于建设完成。今日,“青芷园科普型社区建设”工作总结会在白纸坊街道青芷园社区科普活动室召开。

青芷园科普社区的建设结合了目前社区科普工作的实际,从城市现代化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角度,本着“结合社区特点、征得百姓认同,综合多样互动,力求实效长效”的建设方针,通过对社区环境和设施的改造建设,突出了科普的氛围,设立了如:数码天地、益智玩具、食品安全检测及集科普、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室外科普设施。这些科普活动项目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内容、形式综合多样,集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宣武区科协 白纸坊街道)

宣武区“社区青少年动手做科学俱乐部”举行揭牌仪式

近日,由市科协、市教委和宣武区政府共同投资10余万建成的宣武区“社区青少年动手做科学俱乐部”在宣武区牛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社区青少年动手做科学俱乐部”设在牛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00平方米的大厅内,设有生态环保科技活动、趣味实验、机械加工、电动机械装置、机器人、手工制作、石膏制作、益智玩具、电子科普显示屏等几十项适合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开展动手、动脑的活动内容。(宣武区科协)

大兴区建成区内首家“社区科普工作室”

12月15日,由区科委、科协投资、清源街道办事处承建的大兴区首家“社区科普工作室”启动仪式在枣园东里小区举行。“社区科普工作室”的建设是大兴区的“明星工程”,也是区政府年初制订的为大兴区人民所做的“50件实事”之一。区科委、科协将利用工作室开展中老年的健康知识讲座、开设科普大课堂,为社区居民搭起一个学习科技、了解科技知识的平台,使“科普工作室”真正成为社区居民活动的乐园,为我区三个文明建设再添亮丽的一笔。

【简讯】

●东城区东四街道提出在05年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科学生活兴趣小组”,将社区人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为创建和谐文明的社区做出新的贡献。(东城区科协)

●顺义区和镇科协在全镇开展了以“摒弃传统生活陋飞,提倡科学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冬季健康科普活动。12月20日请到了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赵之心教授为全镇干部、村民300多人做了“科学健身、预防疾病”科普报告。(顺义仁和镇科协、区科协)

●近日,南非国家体育局代表团一行四人在国家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宣武区体育局局长的陪同下对天桥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中心进行了参观。

(宣武区科协 天桥街道科协)

【媒体观点】

(大兴区科委科协)

对当前促进徨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探讨

当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共识,但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还普遍存在认识不统一的地方。如果不在一些基本方面统一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就容易因为缺少针对性和可操性流于空谈。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循环经济进行概念层面的深入探讨,并就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和优先领域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1、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首位目标

要正确认识循环经济,必须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央对循环经济的功能定位有恰当了解。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不同的。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从1999年以来,重工业生产增长一直快于轻工业生产,2003年这一特点更加明显。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比轻工业高出4个百分点。这一轮的重化工快速增长是在房地产以及随后的汽车等消费结婚的升级推动下而发生的。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包括能源、交通和通信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推动第二产业的比重加速上升;2000年,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9%。200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近4万亿元,其中重化工所占比重59.5;到2003年,这一比重已跃升至64.3%,增速之快势不可挡。

主要的发达国家在重化工业时代都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然而,我国已经丧失了用这种模式发展的条件:钢铁、铝、铜、石油等主要生产资料已经不能自给,又遭遇能源瓶颈制约,环境也呈现“局部好转、整体恶化”态势。要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因而成为必然选择。对此,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做出了这样的指示:“要回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显然,当前中央发展循环经济意图达到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经济高速增长和原材料、能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至于环境问题,从文明发展的历程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迥异于工业文明时代,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也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循环经济这种发展方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商品,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这个过程中相应就会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就会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不过,应该看到,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日本和德国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主要是适应本国固体废物管理转变的需要。因此,日本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主旨,德国则主要通过建立废弃物资源化的双元系统来发展所谓“循环经济”。由于国情的巨大差异,他们看待循环经济的角度和采用的对策不能照搬到我国。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其次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然后才谈得上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首位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际上,循环经济是兼顾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体化战略。

2、循环经济的衡量标准

衡量工业部门是否构建了循环经济生产体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因为这关系到如何制定循环经济优惠政策。只有明确了标准,才能使国家对循环经济的扶持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有一种观点主张将是否提高资源生产率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衡量标准。然而,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相对来说是提高资源生产率更有效的手段,这两项与循环经济的3R目标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工业化必然追求的方向。如果认同提高资源生产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就变成一个大得几乎没有边界的筐,人类的工业文明基本都可以装到这个筐里,循环经济的概念就失去了确指的意义和推动的对象。

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某铝工业园被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其核心是电铝联产和废水循环利用。必须注意到,电是生产电解铝必不可少的“原料”,发电和电解铝生产中的少量废水不是主要污染物,将其通过末端处理回用,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也是必然选择。整个体系不过是服从于价格规律的一个传统工业生产流程。发电和电解铝生产中均不存在减量化环节,发电中的主要污染物——一粉煤灰、二氧化硫和电解铝生产中的重要污染物——含氟电解烟气、废渣并未通过工业园中的综合利用成为商品,工业园并不是将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减量”和“循环”技术环节作为主要特点。将这种工业园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扶持对象,只会导致各地将各种项目都装到循环经济的筐里争取政策优惠。正因如此,衡量循环经济的标准应该这样表述:推行循环经济的工业部门必须以“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通过资源利用上的减量和将主要废弃物商品化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手段,就不应该获得政策的专项扶持。

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基本国情决定了基本国策。

在我国,被放到基本国策高度看待的政策目标,有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就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形势而言,节约资源应该增列其中。将发展循环经济提到基本国策高度,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指标就可能成为考核地方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因素,这样才可能在各方面的政策配合下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去。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可能保证我国平稳度过重化工业时代。

三、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循环型生产环节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弃和排污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

首先是价格障碍。一是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二是在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三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其次是成本障碍。目前我国的环境容量尚没有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很难收回。

四、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首先,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国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科技整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我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也亟待提高。

其次,我国的工业体系不完备、技术水平低、专业化分工不足,生态工业园基础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在循环经济的技术路线选择上必须创新。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回收方式和处理体系的建立上必须有中国特色。

五、现阶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手段

推动循环经济可以借助法律强制手段和政策手段。在尚未立法的现阶段,根据上述分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应首先在综合经济部门制定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上体现。

国家综合经济部门要制定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 整指导目录》中,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利用国债等渠道进行投资引导,在各行各业促进形成循环型生产环节。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应当研究制定对使用循环再生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循环再生资源;对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对企业生产再生资源产品的,国家财政、税收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和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提高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效力;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各地税收征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严格贯彻执行已有的税收减免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从投资引导转向税收优惠,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投资拉动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选择,以提高效率,形成自发的高效机制。

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调整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

利用这些政策手段,初步解决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环保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排污标准和制定消费环节的废弃物收费标准,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生产环节的废弃成本、排污成本和消费环节的废弃成本,初步解决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障碍。

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

对于刚刚进入重化工业时代的我国来说,选择优先领域来推动循环经济事半功倍。胡锦 涛同志指出的“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这实际上已经明确了应首先在建设、生产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照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归类列出优先领域:

首先应该在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社会生产的主要环节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环节,应统筹规划油气、铁、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采取切实可 行的措施防止掠夺性开采;推进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低品位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洗选回收利用率;

在产品生产环节,应着重推进治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包括造纸、纺织印染、酿造)等资源消耗重点行业的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

在废物利用和处理环节,应加强对治金、电力、石化、轻工、机械制造、建材建筑等行 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为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次,在城市建设中,应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在功能区布局、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和环境容量的大小。有关城市要注意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

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和无公害产品。要积极提高土、肥、水、种、药等投入要素的效率,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从源头上消除餐桌污染,减轻富营养化。要为综合利用秸、牲畜粪便等废弃物创造优惠条件,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能源的补充和替代。

综合经济部门已经在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果上述政策手段和优先领域能进一步体现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循环经济未来发展的步伐将迈得更大。

(引自《中国环境报》2004.11.30)

祝大家乙酉年工作顺利,新春愉快!

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 第2篇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一、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社会

二、活动时间0 1 2 年3 月4日

三、活动背景

今年3月5日是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3月5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

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据悉,2000年“3-5”期间,各地将广泛动员和引导青年围绕西部大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心手相连,情系西部”、“百万志愿者进社区”、“绿化周围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就在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

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 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 1 9 6 3 年 3 月 5 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 3 月 5 日定 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准则和标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它们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而落伍过时。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因人们的漠视和淡忘,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标榜自我与个性的新新人类们,正是缺失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才会有人为追求快速成功刚刚签约旋即毁约,有人罔顾信誉借贷不还,有人过度关注自我结果变得自私、脆弱、孤僻。

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后,1 9 6 3 年 1 月 7 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 9 6 3 年 3 月 1 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 9 6 3 年 3 月 5 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

锋同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 3 月 5 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以其不平凡的一生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也为我们做着最好的榜样。

雷锋本人在世之时,毕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实,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不论其缘起如何,经过四十年磨砺,如今已被简化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可以“极凝练地概括为三个字:‘做好事!’。这显然比用“政治挂帅”或“无私奉献”概括“雷锋精神”,来得更贴切、更平实、更少非议。至于近年仍有人愿意探讨“雷锋精神”是属于“共产主义精神”、“时代精神”还是“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与今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是“对立”的、“互补”的,还是有可能“化合”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

四、活动目的为在团员青年中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锻炼我校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共青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委员会决定在“三·五”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期间集中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契机,大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奉献精神和社会公德,利用宣传栏、板报、网络媒体等途径宣传雷锋精神,宣传学习雷锋和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我院青协此次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志愿服务工作,不只是对志愿者精神的弘扬,更宣传了保护动物的思想。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都说生命无贵贱之分,小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善待每一个小生命。此次活动是为让更多的人明白:爱护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活动促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我校的推广和发扬。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五、活动内容

地点: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

主办方:石工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参与者:

我们院青协于3月4日组织部分协会成员到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协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为小动物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是由张吕萍女士创建、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民营非企业单位。中心致力于通过保护救助小动物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是一座集动保宣传教育、动物救助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实体,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政府批准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收容及保护机构。简况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设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占地约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犬舍10座,猫舍1座,禽舍3座,独立伤病隔离区2处,能容纳动物500余只。同时还建有宣传教室,办公室,动物治疗所等设施。该中心成立于1997年,设在门头沟山区,于2001年4月28迁入现址至今。发展过程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是张吕萍女士经过十年的艰苦拼搏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 第3篇

伴随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推进,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怎样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长效机制,使科普资源真正服务于公众并见到实效,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科普事业发展中最关键、也最具基础性的重点工作之一。

作为首都,北京较其他省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均居全国领先地位。一方面,如何有效地整合首都的科普资源,化优势为强势,把北京建设成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共享中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科普资源科学发展的经验,发现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探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方法,也将成为科普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2 科普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对于科普资源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多种定义。本文从科普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信息学有关理论,给出科普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从信息学角度讲,科普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科普资源就是科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支持性要素的集合,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它的分类包括科普人力资源、科普信息资源(或科普产品资源)、科普场地资源和科普活动资源。

3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概念及理论简述

3.1 科普资源开发的概念

科普资源的开发是指创作、发掘和利用科普资源,可以是新的科普资源从无到有的创作和制作过程,也可以是已经存在的资源经过改造、改建,增加了科普功能,使其成为科普资源的二次开发过程。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服务以及相关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科普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

3.2 科普资源开发模式

不同的科普资源开发模式差别很大,如科普产品资源开发包括3种模式:①有针对性的委托开发模式;②通过资助和奖励促进开发的模式;③通过大赛等形式促进开发的模式。科普场地的开发有两种模式,一种为新科普场馆和基地的建设,这种模式属于科普场地建设的开发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即社会上本已存在这种场地,只是它没有科普功能,经过一定改造(建)之后,它对外(一定程度上)开放,具有了科普的功能,因此,这些资源也成为科普资源,这类开发模式属于场地科普功能开发模式。

3.3 科普资源共享的内涵

科普资源共享,是指科普资源拥有主体(包括机构及个人)之间,通过建立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包括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在内的共同利用资源的一切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科普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于科普资源的需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是众多科普资源拥有者参与的对科普资源共同建设和相互提供利用的一种机制。

3.4 科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构建

(1)以科普资源数字平台为技术支撑

科普资源数字平台是最高效的物质和信息系统表现形式,是共享的前提和技术支撑。该数字平台作为一个综合平台,应该具有如下功能:①科普资源征集、评选功能;②汇总科普资源目录,提供科普资源查询、检索功能;③各类科普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功能;④科普资源配置和配送服务功能。

(2)以共享机制为共享服务体系核心

真正的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制度体系是服务体系建设和运作的核心,人们往往太过关注物质和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网站),而忽略了制度体系。科普资源共享机制主要由动力投入机制、协调管理机制、汇交协作机制、共享服务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构成。

(3)充实共享服务内涵,完善科普资源服务体系

科普资源服务体系应以科普资源数字平台为依托,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保障,建立起科普资源服务平台;在共享服务平台上,进一步充实科普资源服务内涵,提升科普资源服务范围,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基层提供全面的科普资源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包括: ①科普资源信息服务;②科普资源的数字化服务;③科普展览服务;④科普资源配置和配送服务;⑤科普人力资源培训服务。

4 北京市科普资源现状及分析

4.1 科普资源现状

(1)科普人力资源

北京现有专职科普人员5 137人,不及各省平均水平(6 449人),但是北京的每万人口科普人员数为27.6人,远超过全国的平均线12.3人。从部门统计来看,农业部门拥有的专职科普人员最多,科协系统次之,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5.85万人,占全国总量的22.1%。全国有8 665名专职科普创作人员,其中,北京有753人。此外,北京有统计数据的兼职科普工作人员有30多万人。

(2)科普信息(产品)资源

据统计,2006年北京共出版各类科普图书834种,占全国的1/4以上。出版科普期刊81种,发行量3 190.67万册。北京出版的科普音像制品有2 505种,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北京出版的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位居全国之首。

北京的科普网站有126个,除此之外,还有电视台、电台、杂志和网站,有些移动传媒也设有科普节目或专栏,对宣传科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批数字化博物馆(科技馆)展出的展品,弥补了不容易实现以实物展出的博物馆(科技馆)的不足。

(3)科普场地资源

北京市各类科技馆共有82个,占全国的近1/10,社区科普活动室有1 518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2582个,各级科普基地168个。北京市教委和各个区县教委均拥有条件优良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或少年宫等,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近年来市科协、市科委、市财政局等单位通过多项计划,大力推进科普场地开发和建设。

(4)科普活动资源

北京科普活动资源包括:①重大科普活动,主要有科技活动周和科普日活动。②科普展览。2006年北京市专题科普展览有3 890个,每万人参观人数仅低于青海,列全国第二。③科普讲座。2006年北京的各类科普讲座共35 207次,排在全国第八位,但每万人参加人数北京高居首位。④科普竞赛。据统计,2006年北京参加科普竞赛的人数达到了229万人。

4.2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统一指导和规划力度不够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缺乏统一的科学指导和规划,没有量化的既定目标和明确的科学分工。首先,科普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现有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其次,科普资源建设指导力度不够。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了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条件等。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负责的执行机构,也缺乏对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全面管理,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工作推进得仍不到位。

(2)开发与共享工作机制不完善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共享体系的建立是基于资源建设复杂的现实状况,目前由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畅,各部门、各系统和各行业的科普资源存在着内容分散、建设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所以需要政府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来引导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工作。

(3)科普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不高

科普资源开发工作一方面指生产和创作新的科普产品和资源,另一方面是指深度挖掘一些资源(科普资源)更多的科普功能,后者是一种低成本的科普资源开发,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更应值得我们关注。目前,市科委、市科协、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科技馆、高科技企业等均拥有大量的科普资源,但很多并没有被深入挖掘,资源利用率不高。

(4)缺乏高素质科普人力资源

首都人才荟萃,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高素质人才资源丰富,这些都是潜在的科普人力资源。北京市的科普人才尽管在数量上领先于全国,然而面对市民科普需求多样化、高端化的趋势,科普人力资源还有待开发。科普人力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缺乏高素质的科普创作人才。此外,科普管理人才不够专业化。②缺乏科普志愿者。

5 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科普资源工作组织架构建设

第一,应明确作为开发与共享工作主管机构的职能部门,明确主管机构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主管机构的作用。第二,明确各社会单位在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第三,要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5.2 建立科普资源的常态化调研与评估工作机制

(1)定期进行科普资源状况调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编写《北京科普资源状况》白皮书,每年由专门机构对北京地区的科普资源状况进行一次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五年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

在“五年规划”的指导下,每年由专业机构对北京地区科普资源工作进行需求调研,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和整理,制定出年度《科普资源开发工作指南》。

(2)对大型科普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估,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大型科普活动监测评估机制,并导入第三方评估,以保证评估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测与评估:展览概况、展品分析、观众分析、同期活动对比、观众评论、媒体评论等。

(3)动态评估科普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推陈出新

为了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要根据科普资源质量、使用频率、使用满意度等评价标准,分别对科普信息资源进行等级分类,对于优秀的科普资源给予一定奖励和推荐,促进科普资源的推陈出新。

5.3 探索多样化的共享方式,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共享需求和条件,鼓励多样化的科普资源共享方式。如:点对点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免费共享、非营利共享、交换共享、合作共享、联盟团体共享、巡展方式共享、商品交易共享等方式。

(1)建立北京科学传播联盟

在北京地区建立 “北京科学传播联盟”,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媒体类共享主体在科普宣传上的作用,慎重选择共享主体,不要贪大求全,注重共享实效。

(2)充分挖掘中央在京科普资源

中央在京科普资源主要分布在国家各部委(如卫生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如中国科普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如中央直属高校、中科院等)、国家级科普场馆(如中国科技馆、国家级博物馆等)之中。这些机构都拥有大量潜在的科普资源,如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国家各部委的科普宣传资源等,都可以通过建立有效共享机制实现国家和北京的资源共享。

(3)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

北京市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4篇

北京市科普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科普法》颁布实施7周年、《科普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请您介绍一下全市科普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世龙:自《科普法》和《科普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普能力建设为重点,实施奥运科普行动计划,深化“2810”科普品牌活动,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科普人才队伍,开展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

第一,将奥运三大理念融入“2810”科普品牌活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确定自2006年起实施“2810科普品牌活动”战略,并启动奥运科普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充分整合行业科普资源,广泛开展北京科技周,社会科学普及周2个经典科普活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三下乡等8个大众型科普活动和国际博物馆日,气象日,知识产权保护日等10个行业型科普活动。结合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市科普活动的规模、影响面和社会参与度日益扩大,奥运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形成了北京市科普活动的特色品牌。

第二,科普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科学认识。北京市围绕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健康养生等问题,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帮助公众科学地认识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提高了公众对于这些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科学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科普基地建设日益规范和完善。2007年北京市正式出台了《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开创了国内首次以分类方式命名科普基地的先河,截至目前,市科委和市科协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156家科普基地。开展了区县科技馆振兴工程,成立了国内首家科普基地联盟,不断加强科普基地的传播能力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第四,大众传媒的科普宣传力度得到加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三大综合类报纸,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两大台站通过开设专版、专刊,专栏、固定频道和栏目,科普(科技)栏目的播出时间逐年增加,2007年为1374分钟,是1996年的4.3倍。2008年的数据正在统计,将比2007年高出一个数量级。例如,2008年仅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全年播出7300分钟,一周7个不同的节目板块,已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窗口。北京市支持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科普出版物,加大了对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

第五,科普进基层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京郊农村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致富科技服务套餐配送工程”、“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在社区,重点加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通过开展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工作与社区益民计划,营造科学“入景、入眼,入心”的科普氛围。持续开展科教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周末社区大讲堂”活动、“流动医院”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

第六,社会力量兴办科普的势头不断发展。通过科普项目社会征集、鼓励院所开放,加强科研机构科普能力建设等工作,调动了社会力量兴办科普的积极性。例如,中国化工集团、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联想集团等大型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兴办科普场馆,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区和市科委联合共建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开展科普事业的新格局。

第七,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普事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北京市一方面依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科普培训基地,对全市科普管理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普基地和社区的科普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另一方面,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开展专业领域的科普培训。例如,市教委开展科技教师的科普能力培训,文物局开展博物馆系统的科普能力培训等。

第八,区县政府开展的科普工作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各区县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模式和科普活动内容,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北京市在科普工作中取得了这么多卓有成效的成绩,那么您认为从近年来的工作中能总结出哪些重要经验呢?

朱世龙:全市科普工作取得成绩的经验,根据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下面5条

第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宪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均有国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论述。2002年颁布实施的《科普法》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关于科普工作的专门法律,是对《宪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中科普原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北京市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科普条例》,1999年正式实施。《科普法》与《科普条例》,一个是国家大法、一个是地方法规,对于科普工作的性质、定位、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北京市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科普条例》实施情况调研。肯定了北京市贯彻落实《科普条例》,推进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效,对今后北京科普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提出了建议。

第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科普工作是政府的职责。市政府将科普工作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市主管领导亲自抓科普,每年主持召集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科普工作的规划、政策和重大任务,部署下一年度科普工作重点,市政府根据《科普条例》的规定,确保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在科学事业费中列支,并按照科学事业费的增长幅度逐年增长。区县政府按照本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0.5元的标准确保区县科普活动经费,并逐年增长。2008年,市级科普活动专项经费5000万元,同比增长20.2%;区(县)级科普活动专项经费3341万元,同比增长22%。各级政府很好地行使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组织管理和监

督使用职责,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第三,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发挥了有效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早在1995年,北京市就在国内率先设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北京市25个委办局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等社会团体组成。随着《科普条例》的实施,18个区县也陆续建立了区县级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的这个组织体系,是一个“纵(市、区,街道、社区)横(委办局和社会团体)交错”的科普工作体系,确保了全市科普工作从市到区县能够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有事共协商,任务有安排,分工到部门,责任到人头”,这是北京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全面总结全市科普工作组织方式和各级各层单位科普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了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的重要作用,确保“全市科普工作盘棋”,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机制符合首都科普工作实际,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协力推进与有力落实。科普工作具有领域宽,范围广受众多等特点,需要全市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北京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县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动,推动了全市科普深入到各个方面,极大地增加了科普工作的深度,广度和针对性。在全市科普工作的组织体系中,市科委作为市政府科技行政部门,承担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按照《科普法》和《科普条例》的规定,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负责全市科普工作,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进行政策引导,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与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和社会团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推进科普事业发展。

第五,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不断推进。社会团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和其他组织都是开展科普工作的社会力量。尤其是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推动全市科普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市科协充分履行了自身职能,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职能定位,在服务奥运,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科普宣传、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市科普工作的亮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纷纷结合职工、青少年,妇女群体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科普事业发展

记者:从前面的交谈中可以看出,政府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问政府在推动科普工作中应当如何定位呢?

朱世龙:政府在科普工作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科普工作自身的性质决定的。科普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其目的是为了面向全人类传播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和社会整体科技水平。可以说,从科普的诞生之日起,科普工作就是一项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它的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和整个国家。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开展科普工作是其自身的职责与义务。我国《科普法》明确指出“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另外,科普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科普工作中要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市场机制无法取代政府职责。完全运用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开展科普工作,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科普,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科普,是政府推动科普工作的一种方式,应当而且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运行,才能实现科普的目的和功能。

记者:政府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世龙:依法行政,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保障,是政府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今年4月,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效率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大力转变政府职能。而“法治政府”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依法行政。十年来,北京市开展科普工作的过程就是贯彻落实《科普法》与《科普条例》的过程,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按照法律法规和科普工作的实践,政府部门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等具体层面。

一是在规划指导方面,政府要在充分调研和集中全社会智慧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全市科普工作;二是在政策引导方面,政府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其中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科普人员职称,激励奖励政策等。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在组织管理方面,政府要建立科普工作组织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搭建平台,资源整合、资金聚集“的工作机制,通过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科普重点项目示范等手段,凝聚和整合社会资源兴办科普;四是在监督检查方面,政府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对科普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保证规划计划的有效落实。

在这里我还要简单介绍一下市科委近期计划开展的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启动北京市科普资源中心建设,建立科普资源的共享平台和机制:二是开展科技项目科普化工作试点,进一步打通科研和科普之间的通道,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普资源。我认为,政府开展科普工作,必须要做资源整合层面的事情,才能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推动科普多元发展

记者:科普工作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行为主体不同,工作对象各异。政府如何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科普?

朱世龙:科普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的科普工作还需要依靠社会团体、科普组织、大众传媒,企业、高校院所等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参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就“缺乏根基”,科普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目标就只能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科普事业就“热”不起来。

我在前面提到过,引导各部门,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兴办科普,是我市科普工作取得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是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例如市教委每年组织的中小学生科技节、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与保障局联合举办的领导干部科技教育系列培训J活动。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以及首都精神文明办等单位举办的科教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都是受众非常广泛的科普活动。

同时重点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可以说这些年来各单位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资源,把行业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在科普领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贡献。例如市园林绿化局举办的生

物多样性宣传月、市安监局举办的安全生产月,市发改委举办的节能宣传周、市文化局举办的科普电影周,以及市商委举办的商业科普周,市卫生局开展的大众健康主题系列卫生宣传日,市文物局开展的“5·18博物馆纪念日”、市气象局开展的“3·23世界气象日”,市知识产权局开展的“4·26国际知识产权日”,还有市环保局开展的“6·5世界环境日”等市级科普活动,都是我市影响范围最广、最具行业特色的科普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常年开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提升全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各委办局还陆续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例如今年市安监局成立的首家以安全生产培训为主题的科普培训基地,为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市政管委等单位建设的垃圾处理科普基地、市卫生局建设的急救科技馆等科普基地的建设,为加强我市科普能力建设,提升我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可以说,有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联动,才能确保我市科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充分依靠科协,社科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市科协作为科普工作最重要的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了包括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之春、科普之夏、全国科普日、北京科技周等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在提升我市公众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社科联组织开展的社会科学普及周,周末社区大讲堂等活动为社会科学传播与普及奠定了基础;市总工会主办的北京数控机床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团市委主办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挑战杯”、少年科学院等活动成绩斐然;市妇联建设的农家女双学双比活动,“巧娘工作室”、知识女性进社区等活动深受我市妇女群体的喜爱。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社会力量已经成为我市科普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是通过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等工作,调动企业。院所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市科委于2007年启动了“科普项目社会征集”(以下简称社会征集)的工作,重点在科普展厅、展品,传媒和新载体等4个方面征集科普项目。两年来,社会力量在积极自筹资金的基础上,申报社会征集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据统计折算,市科委用1元的政府科普经费,能够引导和动员2.6元的社会资金兴办科普。2008年通过社会征集工作,仅展厅一项就新增科普场所33个,新增展厅面积达6.6万平方米,涌现出了中化集团和三峡总公司等一批企业办科普的优秀项目。

四是通过政策推动院所开放,通过项目引导科研院所参与科普,在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认定科普基地引导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中科院奥运村科技园区“天、地、生”(天文,地理、生物)3个领域共8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几十亿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将代表国内最高科研水平的创新成果、科研过程向公众进行展示。促使科研与科普的有效“连接”。成为在北京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普教育园区,被誉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更是一个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办科普的成功案例。”该园区2009年将进行二期建设,同时还将这一模式扩展到中科院在京的40余个科研所。将院地科普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科技传播

记者: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北京市科普工作新的方向是什么?

朱世龙:2008年以来,北京市科普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首先,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市政府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目标,表明首都经济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工作目标,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由市科委牵头、率先启动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已于2009年4月初正式公布,对北京市科技管理工作、公众素质提升等提出了新要求。另外,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北京市科普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调控与引导作用,推进北京市科普工作由传统意义上的科普向支撑首都创新发展的“科技传播”转变,科技传播要与科技创新共同构成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体两翼”,成为北京市科普工作新的着力点。今年5月11日,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主持召开了2009年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指出,全市科普工作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科普工作,推动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使北京科普工作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今年全市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朱世龙:今年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确定了全年的重点任务。第一,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鼓励科技人员进企业,保稳定、促发展;第二,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展示重大科技成果等重大科普活动?第三,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深入开展贴近市民生活的社区科普工作;第四,加大农村科普工作力度,为助农惠农、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服务,第五,拓展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升科技传播能力:第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丰富科普活动资源;第七,继续开展科普项目社会征集工作,动员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第八,开展多样化的科普培训I工作,为提高科普工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等。

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 第5篇

一、活动宗旨

全面贯彻北京市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通过互联网途径,以科普信息化为手段,让科学知识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以新媒体大赛为舞台,促进科普信息化资源开发,繁荣科普新媒体创作领域,不断挖掘和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同时利用大赛数字平台(“北京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基地,推动科普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增强社会公众的科技文化创造活力,从而达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大赛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大赛承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执行单位:北京星光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中心 赞助单位:亲子周末APP 支持媒体:京科普、新浪科技、蝌蚪五线谱、北京科技报等。

三、大赛主题

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主题:智慧城市 梦想生活

四、作品类别 科普动画类 科普漫画类 科普剧本类 科普交互类 科普微拍类

五、大赛时间

大赛启动:2017年4月25日

作品征集:2017年4月25日—7月31日 作品评审:2017年8月1日—8月31日 公示颁奖: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 官方网站:http://bmcsc.kpzy.org 投稿邮箱:kpdmds@163.com

六、奖项设置

综合奖:

最佳科普动画奖

最佳科普漫画奖(成人组)最佳科普漫画奖(中小学组)最佳科普剧本奖 最佳科普交互奖 最佳科普微拍奖 提名奖:

最佳科普动画提名奖

2名 最佳科普漫画提名奖(成人组)

2名 最佳科普漫画提名奖(中小学生组)

2名 最佳科普剧本提名奖

2名 最佳科普交互提名奖

2名 专项奖: 最佳科普创意奖 最佳科普公益奖 最佳科普编剧奖 最佳科普导演奖

最佳青年新锐奖(针对成人组)最佳科普新锐奖(针对中小学生组)最佳科技表现奖 最佳科普剧情奖 最佳科普互动奖 最佳科学传播奖 优秀奖: 动画类 10名

漫画类 100名(其中:成人20、中小学生80)

剧本类 10名 交互类 5名 微拍类5名 组织奖: 优秀指导奖:60名 优秀组织奖:30个 优秀传播机构奖:5个

七、参赛办法

1.大赛官网:http://bmcsc.kpzy.org/

邮箱投稿:kpdmds@163.com

邮寄光盘: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1408

件 人:宋老师

010-58499960 2.参赛团体须填写单位、联系方式。3.作品中不得留有参加其他大赛标题痕迹。◇ 报名和提交作品截止日期:2017年7月31日

八、格式要求:

1.动画作品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格式可以为:FLASH动画作品须提交SWF及相应的FLA源文件两种格式;二维、三维动画作品可以提交rmvb、mpeg、vob、avi、swf mp4、flv、wmv、mov、3gp等格式。选取一帧代表性画面并截图处理成作品的索引图像(尺寸:130×100,格式:GIF及JPG格式各一幅,大小:50K以下)。

(2)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5部。系列动画作为一部作品参与评审。

(3)参赛作品总时长不得超过60分钟,系列作品累计时长不得超过200分钟。2.漫画作品参赛要求

(1)单幅漫画、四格漫画、多格漫画、插画等,配100字左右文字说明,JPG、TIFF、CMYK图片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手绘稿保存原稿,扫描后参赛。

(2)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20套。

3.剧本作品参赛要求

(1)核心概念:作品要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并用一句话阐释清楚主题(50字以内)。

(2)剧本容量一般相应的舞台剧时长为10分钟左右为宜。(3)人物简介:人物背景、性格特征(主要人物150字左右,次要人物略减)。

(4)故事大纲:需要有完整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5)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部。

4.交互作品参赛要求

(1)设计作品必须包括一个完整的文档说明, 设计内容包(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实现原理描述,设计图,效果图,设备功能框图,其他示意图例,材料或加工方面的说明等,其他辅助内容,3D模型,设备演示视频等等);

(2)需要包括至少一个效果图,效果图表现:手法不限,手绘、计算机等任何方式,能清楚表现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即可;(3)每件作品需要提供一张作品封面图片,作品为jpg(200×200)格式的电子文件;

(4)设计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任何标记,否则视为无效作品。

5.微拍作品参赛要求

(1)图片作品可分为单幅作品或组照,彩色、黑白不限,组照作品数量最少3张,最多10张。可以通过软件在不改变作品原貌的前提下,做适当的后期处理,但不可进行合成等手法改变作品原貌,例如拼接、删除、修改照片素材。照片电子文件请提供JPEG格式,并用简单的文字讲述作品背后的科学故事/实验(不超过100字),每幅照片尺寸长边不得低于2000像素,分辨率为300dpi。

(2)视频单个作品时长不得超过6分钟,作者可以根据现实生活、观察和感悟来创作科普创意作品,可以单独成篇,也可是系列。作品分辨率应为1920*1080为好,不应低于1280*720分辨率,视频画幅为16:9,支持视频格式rmvb、mpeg、vob、avi、swf mp4、flv、wmv、mov、3gp等。

(3)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部。

6.其他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团体或多人合作作品,参赛前需要确认报名人在作品创作中的位置。报名人需对作品负责,所获奖项将颁发给报名人或报名团体。(2)所有参赛作品需要单独填写参赛报名表(成套作品可以填写一份参赛报名表),并详细填写作品简介。

(3)所有视频类参赛作品片头需注明“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参赛作品”。除片头和片尾,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或出品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4)所有漫画、摄影作品中可以注明作品名称,但是不能出现作者或制作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5)所有参赛作品在上报参赛报名表的同时需要上报电子版参赛报名表和作品到大赛指定邮箱。邮件名统一写“作品名-作品类别-申报单位(个人)”

(6)所有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7.不接收的作品

(1)版权不清,有抄袭嫌疑的作品。(2)内容空洞,无科普知识含量的作品。(3)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表达内容消极的作品。

九、作品评审

1.形式审查: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审查,符合大赛基本要求的作品视为有效作品,进入下一轮评审。

2.入围评审:大赛评委会根据大众投票及大赛评委会评委意见对有效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各项入围作品。

3.最终评审:入围作品经评委会打分,最终评选出各项奖项。

十、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为2012年1月1日之后所创作;

2.参赛作品必须由参赛者本人或集体原创,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涉及的纠纷由作者本人全权负责,主办方有权收回其奖项、证书等;

3.主办单位拥有参加此次活动所有作品的使用权,作者投稿参与此次活动,即视为已同意主办方对其报送的所有作品拥有非商业性使用权,主办单位拥有将该参赛作品编制成录像带、光盘或任何形式专辑,以非赢利方式予以推广的权利,作者享有著作权与署名权;

4.参赛作品恕不退还,优秀作品将纳入“北京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普资源库;

5.参赛者对上述各项声明及约定,均无任何异议,参赛和评审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十一、主办单位联系方式: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69号华仑大厦A座705室 邮

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613237

010-87284922 联 系 人:王老师

石老师 邮

北京市科普工作简报 第6篇

(2008年度)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OO八年三月十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申报.........................................2 第三章 评审.........................................3 第四章 立项.........................................4 第五章 监管.........................................4 第六章 验收.........................................5 第七章 附则.........................................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序、有效地组织实施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工作,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北京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工作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为基点,旨在引导、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科普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资助原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有关规定,紧密结合国家及北京市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加强北京市科普能力建设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科普项目。

第四条 北京市科委根据科普工作的重点,定期发布年度《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指南》(以下简称“《08年指南》”)。

第五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采用“社会征集、公平竞争、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运作机制。对符合“《08指南》”所列资助方向、内容和要求的科普项目,择优给予经费资助。

第六条 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的相关管理工作由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承担(以下简称“可持续中心”)。

第二章 申报

第七条 申请对象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申请单位应为在北京市注册的法人单位。

第八条 外资企业或外省注册的企事业单位,与本市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应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由合作方的本市法人机构进行申报。

第九条 申报立项原则须按照“《08年指南》”等有关要求,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制定项目预算;申报的项目必须具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原则上申请资助金额与单位配套资金的比例为1:1左右。

第十条 征集方式采用网上填报的形式,登录北京市科普项目远程报送系统,按系统提示在线填报。

第十一条 凡填写《建议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未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交《建议方案》电子文本的、未寄送《建议方案》纸质文本的,《建议方案》的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内容不一致的项目,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凡尚未完成资助项目的单位,不受理新报项目。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项目建议方案

二、项目安全性与环境友好性(对人体、环保等)分析

三、申报单位业务基本情况及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申报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项目配套经费筹集情况说明,并提交其他资金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或证书(复印件)

五、附加材料(复印件)1.特殊行业许可证。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申报时必须提交 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凡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

2.为了对必备材料未充分说明的内容做进一步阐述,帮助评审专家了解情况,申报单位可视项目的具体情况酌情提交下列材料:

(1)前景分析

(2)申报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3)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验)报告(4)申报单位的技术支撑条件

(5)相关材料(如列入国家、部委科普计划的批准证明、ISO质量体系认证书、国家核准的申报单位从事相关专业资质证明、图片和照片等)。

第三章 评审

第十四条 “可持续中心”负责申报项目的形式审查。对申报材料是否符合指南要求、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建议方案》是否完整等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予受理或要求申报单位补充和修改。

第十五条 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项目进入专家评审阶段,专家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初评、现场调查、终评(会议答辩)并完成专家评审意见,最终提交北京市科委审定。

第四章 立项

第十六条 北京市科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审查和认定。

第十七条 经北京市科委认定的科普项目,将在北京市科委网站、可持续发展中心网站公示。获得资助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立项工作流程填报科普项目任务书。

第五章 监管

第十八条 项目下达后,可持续发展中心将加强项目的跟踪和管理服务,了解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汇总、上报北京市科委。

第十九条 承担单位应将获准资助的项目列入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计划,保障其组织实施所需的各种条件,并对实施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单位应按项目管理规定报告项目中期及年度进展情况。项目主持人发生变更,或项目其他内容因故需要变更时,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可持续发展中心提交书面报告,经报送北京市科委批准后方可按变更后的方案执行。

第二十一条 承担单位因故不能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和支撑条件,致使项目无法继续执行时,应及时通过可持续发展中心向北京市科委提交书面报告。市科委、市财政局根据具体情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项目经费进行清算,对项目经费及已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十二条 市科委委托有关机构对项目经费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作为确定和项目调整、撤消的依据。

第六章 验收

第二十三条 根据任务书规定的项目完成时间,项目承担单位须在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时间之后的两个月内,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提交《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总结报告书》、《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类)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四条 申请项目验收应提交的材料:

一、项目任务书

二、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包括涉及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或社会效益的有关材料)

三、互动产品研发项目需提交产品研制报告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其他技术证明材料

第二十五条 承担单位应当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正确实施会计核算,做到项目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凡在项目实施中有违规行为,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的单位,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申报北京市科普项目。

第七章 附则

上一篇:关于培训总结发言下一篇:保安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