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语言教育

2024-09-04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精选8篇)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 第1篇

论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

摘要:语言是促使人类进步最有力的工具,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儿童的语言不是双亲传给的,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是以自我学习、自我形式发展的。六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抓住这一时期,让幼儿的语言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语言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儿童敏感期

一、关于蒙台梭利

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二、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既然婴儿是人,我们就应该时刻把他们当做人来看待,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我们必须关注儿童是如何以一种英雄般的勇气来实现对生命的渴望。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着生气勃勃的冲动力。在心理方面,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

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强调说:“正是因为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成都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一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三、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

(一)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二)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三)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五)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六)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七)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八)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九)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十)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四、语言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及分类

(一)语言教育

语言是思想的集合,智慧的工具。而且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发展是有敏感期的,错过敏感期,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0~2岁――听的敏感期;6个月~3岁――说的敏感期;2~6岁――阅读、书写的敏感期)。语言教育的内容包括:

1、听觉练习

目的是加强儿童听力的分辨能力及组合的敏感度。

2、视觉教育

如找不同、图书排序等。

3、口语练习

4、书写的练习

5、语言的工作

如砂纸字母板、拼音结构与练习、语音盒等

6、词汇的练习

如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词语接龙。

7、对句子的理解

8、语法的练习

9、文字与阅读

(二)语言教育的特点

1、在进行语言教育时,应当尊重民族文化的语言。

2、注重语音、语调、文字应用并进。

3、通过感官与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

4、赞同双语和多语教学。

(三)语言教育的分类

语言教育分为专门语言教育和渗透语言教育,专门语言教育的教育内容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字活动(故事、诗歌、散文),早期阅读;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五、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及目的

(一)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二)语言教育的目的

六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语言学习;不仅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其目的如下:

1、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读及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认识的字汇和加强表达能力;

4、欣赏文学作品,促进语文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扩展语言的经验,开拓知识和文化领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陶冶儿童情操。

六、语言教育的实施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通过某些适宜的语言环境(如:采用音乐,舞蹈,游戏,戏剧故事,表演、多媒体软件等),来逐步培养孩子听、说、写、读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蒙特梭利还提倡通过引导孩子操作设计合理的教具,来使他们形成更主动、更专注、更独立、和更自信的良好个性。

(一)、训练听力

听力的特殊重要性表现在它与说话的感觉器官相联系,因此,训练孩子的听力,让孩子注意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并辨别声音之间的区别,是为了孩子更清楚地聆听语言的发音而做准备的。老师在跟孩子讲话时必须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哪怕是用很小的声音在讲话,好像是在说什么秘密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练习准确发音的另外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孩子唱歌。在教的时候,发音一定要慢,把每个音节都分开来发。

(二)创设环境

1、设置阅读区,在这个区域放置大量图书,营造出一种和睦的氛围,可以购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故事书、绘本,也可购买一些诗词、带有图画的小卡片,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许多幼儿都能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探索掌握到不少新知识,他们在一种快乐满足的氛围中自主的学习。同时这种自发的学习让幼儿自然而然的有了成就感。并且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表达、主动交流。

2、为幼儿提供可专心操作的事物对象,帮助幼儿的自我建构与心智发展,这是一种属于内在的作用。简单说,就是这些可操作学具,能够刺激幼儿,引起幼儿的注意,进而带领幼儿进入专心的历程,同时帮助幼儿成长,促进学习语言的进程。为此,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可操作学具,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拼摆,观察,渐渐产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敏感期训练

1、听觉敏感期及其练习:听指令做动作、听歌词做动作、安静游戏、寻声游戏、猜猜我是谁、看大画册听故事、听录音机讲故事、指令接龙、神秘袋游戏、传悄悄话、音响的配对、乐器与音响的配对、辨别不同质地物品的声音、声音与图片的配对、为故事配音、猜谜语、听故事、欣赏相声。

2、口语敏感期及其练习:练习发音、辨别语音、朗读古诗、对答游戏、词语接龙、说反义词、故事接龙、悄悄话、“ 一分钟”分享、玩具展览会、主持节目、经验讲述、每日一问、谈话活动、绕口令、看图说话、讲故事、排图造句、看图编故事、续编故事、改编故事、创编儿歌、散文欣赏、戏剧表演。

3、书写敏感期及其练习:描画几何图形嵌板、描摩砂字母板、制作砂纸字母、在沙盘里写字、在黑板上写字、打洞粘贴字母、字母线上摆字母、缝字母、制作拼音字母表、装饰汉字、描画字母凹槽板、连虚线画图案、描摹姓名、涂色游戏、田字格里摆图案、制作立体文字、记录菜单、抄写、制作海报、制作邀请卡、写信、写日记、电脑设计文字、写春联。

4、阅读敏感期及其练习:看图做动作、图片的配对、模型与图片的配对、方向配对、看口型猜字、汽车图标与图片的配对、学习象形字、阅读与绘画、动物图卡与名称卡片的配对、转盘游戏、制作教具标签、天气预报、阅读短文、阅读谜语、看图片、摆字卡、讲故事、阅读句卡、完成句子。

幼儿读写和语言的学习与成人语言学习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可以轻易的掌握存在与环境中的不同语言。将幼儿放置在预备好的环境中,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让幼儿学习语言,其发展效果是惊人的。这一个学习语言的特点正如蒙台梭利教育强调的:成人应为幼儿准备一个符合幼儿需要的真实环境,它能为幼儿身心发展所需提供活动与练习,并且像家一样充满爱、快乐与便利。自由是蒙台梭利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能将自由发现出来。参考文献: [1]杜成宪、单中惠,幼儿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3]段云波,蒙台梭利幼儿家庭教育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4]林丽、兰小茹、张树忠、江伟,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 第2篇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从收集的资料来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虽历经百年,人们对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蒙台梭利的生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具的简单翻译介绍上;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研究虽有一些进展,但主要围绕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本土化问题或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的,关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人们还未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这无形中影响了国人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了解程度。笔者提出这一问题,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对此问题的关注。本文力图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结合史料研究,在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历程的过程中,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做粗浅的思考。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引进历程以及产生的影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致力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资料。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的原因。社会的变革,学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国外兴起的蒙台梭利运动推动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第二部分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百年引进历程。文章把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13年—1949年;第二阶段,1950年—1977年;第三阶段,1978年—1989年;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并对每个阶段引进的现状、引进的内容、引进的途径、引进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勾勒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第三部分考察和归纳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后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积极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改变了人们的学前教育观念;引进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引进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造成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盲目效仿,同时导致人们办园功利心的加剧两个方面。第四部分针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作粗浅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必须走出移植、模仿的形式,以扬弃的态度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引进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使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的应用走向深入;同时引进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抓住思想的实质,不能流于表面形式的学习和模仿。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 第3篇

有一个声音向我们呼喊:“去看看那些处于最悲惨和黑暗底层的穷苦人家吧!因为在茫茫的苦海中出现了幸福、清洁和宁静的绿洲!穷人将会拥有他们自己梦想的家园……”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了“儿童之家”, 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 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 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 那些“平凡的、穷困的”儿童, 几年后, 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教育魅力, 轰动了整个欧洲, “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 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可以说, 在世界幼儿教育的舞台上, 蒙台梭利教育法影响了各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今后, 也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思想。

1. 为儿童提供

“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胚胎期, “心理胚胎期”就像“生理胚胎期”需要母亲的子宫这个特殊的环境一样, 也需要一个特殊的专门设定的成长环境, 因为儿童出生后处于“精神空白”的状态, 在成长过程会无意识的吸收所处环境的种种因素, 并且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周围环境的各种经验。如果说“心理胚胎期”是一个生命的形成, 那么“生理胚胎期”就是一个人的塑造, 可见, “有准备的环境”应该像母亲的子宫那样近乎完美, 才会成功的培养出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智者。

例如, 蒙台梭利认为教室的陈设是学校环境的重要部分, 所以她摒弃教室里原有固定的桌子椅子, 而是制作了八边形、八条腿的桌子, 这些桌子既稳定又轻便, 两名4岁的儿童就可以轻易的搬动。教室还放置了一些盥洗架, 3岁儿童就可以独立使用。其中还为儿童专门设计了一个衣饰柜, 衣饰柜由12个小方格组成, 每个小方格的开合门都是不同的设计, 有的是拉链式的, 有的是纽扣式的, 有的是鞋带式的, 这不仅可以训练儿童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儿童智力的发展。

2. 让儿童在敏感期中成长。

敏感期是蒙台梭利最早提出并应用到儿童教育中的一个概念。恩派曾说:“中国的古人总结了人的成长、发展规律, 断言:“三岁管大, 七岁管老”。……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蒙台梭利女士发现了与中国古人一样的结论, 她的解说是西式的……一言以蔽之, 人的生长与宇宙间所有生物一样都包含着时序性, 错过了时序的规定性 (敏感期) , 生命展开的程序就会自动关闭。”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的敏感期是与一定年龄相适应的现象, 它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 错过了就不会重新出现。儿童的某一能力在敏感期中如果给予适当的教育便会轻松的掌握, 反之, 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会有满意的收获。

儿童期学习语言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在这段时期幼儿可以快速的学习语言, 但是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 即使花费再大的努力来学习也难以学到地道的语言。因此, 蒙台梭利认为, 不应该把学习的难易程度归因于学习对象的复杂程度, 而应该根据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学中, 蒙台梭利依据年龄的特征开设了相应的感官教育、自然教育、肌肉训练等课程, 以及如何进行读写的教学训练提供了一系列有益的方法。

3. 使儿童通过“工作”实现其发展。

“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同时有愉悦儿童身心的作用, 我们把一个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 按顺序分为四个阶段, 即:产生兴趣、开始行动、集中注意、获得发现。如果儿童只具有这一个流程的前两个阶段称其为游戏, 如果儿童具有全部这四个阶段的话我们叫做“工作”。蒙台梭利要求成人一定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材料, 让儿童能够自由的选择工作材料, 使其集中注意力对所选材料能够有所发现和感受, 这样就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和促进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为了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感情, 在“儿童之家”开垦了一片小菜园, 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工作。当儿童种下一粒种子后便会悉心的照顾, 他们认真的浇水, 翻土, 不停的去观察种子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便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生命的珍贵。有些孩子会长时间的蹲在自己耕种的土地上, 陷入无声的思考中。在不知不觉中, 他们学会了无私而耐心的付出, 懂得了对大自然的感情, 在没有任何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二、我国幼儿教育当下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 在人的一生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的管理设施、教学工具以及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培养者、教学者, 不能只是一味地以教育下一代为目标, 真正应该做的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去探索, 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渴望的是什么。而当下, 我国的幼儿教育制度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为基础, 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亟待提出和解决。

1. 幼儿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蒙台梭利认为

“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生命, 促进生命的自由发展。教师要帮助儿童依靠自身力量发展, 这样才能赢得儿童的尊重和服从”。虽然说我国的幼儿教师几乎都是师范院校毕业, 也都是经过几年的认真学习和实践教育才得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在实际教授过程中, 也认真履行了做为一名教师应承当的责任和义务。殊不知, 这些循规蹈矩的工作任务只能满足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根本没有认识到人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更没有深究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状态。

课堂上, 一群吵吵闹闹的小朋友们坐在各自的位置上, 老师站在黑板前写了这么一行字, “大、小、多、少、上、下、左、右、中”, 老师开始管理秩序, 进行授课, 小朋友们仍旧各干各的, 不听教师的吩咐。老师开始教字, 对着小朋友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黑板上的字, 中途还不停的叫某些小朋友站起来读写, 就这样一节文化课结束了, 课堂作业是把这些新学的生字写十遍。这种以直接传授为主的“一个教师, 一个大纲”的直接教学模式, 发人深省。

2. 幼儿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幼年期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 其言语能力和动作技能水平等均有很大的发展, 同时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课程的设置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安排, 不仅要进行智力的开发, 更应该注重非智力因素。我国幼儿课程设置总体来说比较合理, 但是仍然缺乏科学性。语言、算数、科学、艺术、社会几大类是幼儿园必备课程, 但这仅仅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部分的教育, 如果把这种教育称之为是低层教育的话, 那我们还未开发对儿童进行高层次的教育。

譬如,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依赖娇惯, 要什么给什么, 一个孩子好几个大人宠着惯着。所以, 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 在教师不干预的情况下让儿童独自去完成一些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关键是可以让他们从小摈弃不良习惯和行为。教师也应该以科学教育的目标为出发点, 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关心自然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如果把这些教育渗透在基础性教育中的话, 幼儿教育会更上一层楼。

3. 幼儿管理模式有待转变。

美国维萨公司前董事长霍克先生曾说:“用制度代替人的判断, 必然会导致自我退化的恶性循环。”我国幼儿园有专门的幼儿园管理条例, 教师必须按照规则实施, 这些规则不仅具体而且严格, 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师失去主观能动性, 客观依据条条款款实行自己的职务。这种传统的管理制度不仅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 造成园里氛围紧张, 教师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实行的是层级管理模式, 带有浓重的等级色彩, 领导“一指”到底的管理现象相当严重, 园里幼师几乎都处于被动管理的位置, 长期以往, 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 使得教师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而且没有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这样, 教师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 不会灵活的选择课程模式, 也不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终受到惩罚的将会是年幼无知的小朋友们。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面对我国幼儿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蒙台梭利教育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认真选择。为了帮助儿童塑造健全的人格, 并且通过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去创造和平的社会, 蒙台梭利教育法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1. 转变管理方式, 提高教师素质, 为儿童创设

“有准备的环境”。没有思想, 没有创新, 没有发现的老师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教师。因此, 我国幼儿园应加大力度改变当下的状况, 把幼儿园管理操作的重心从以领导为核心转向以教师为核心, 把有效实施行为的权力充分让给教师, 让教师能够在其工作岗位上自由发挥, 积极地挖掘和发现儿童生命的潜力, 并且能够针对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地选择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等等。其次, 幼儿园应要求每位教师进修和学习, 并且有一定的考评制度, 还可以提供一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 譬如到国外知名的幼儿教育中心进行交流和学习。

我们完全有必要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首先, “软件”———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 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 而且要善于发现和创新。其次, “硬件”———适宜幼儿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设施和活动材料。在“软件”和“硬件”必备的条件下, 让我们的孩子充分享受“有准备的环境”, 并在与“有准备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和发展。

2. 开创“全方位”、

“多层次”、“重实践”的幼儿教学。“全方位”的教育可以通过设计教育内容和活动材料, 培养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不应仅仅只局限于文化课、音乐课和体育课。蒙台梭利对儿童的教育除了最基本的课程以外, 还有纪律课、日常生活的练习、肌肉训练、自然教育、体力劳动、感官教育等。我国幼儿教育应该积极借鉴此类课程的设置, 从而达到大家所期望的效果。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幼儿教育应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有准备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 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征。因此, 面对儿童阶段性的成长理应实施“多层次”的教育。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 而不是一味地帮助学生去完成, 只有通过儿童自己动手和学习, 才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

“全方位”、“多层次”、“重实践”的幼儿教育法, 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意识的初步发展有着非常实际的参考价值。我们应积极借鉴和学习。

3. 重视儿童

“工作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在蒙台梭利看来,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必须依赖具体的、实在的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所以, 所有的教育内容都应该物化为作为儿童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蒙台梭利的“工作材料”具备这样几个原则, 其一, 一种“工作材料”只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一种具体能力。其二, “工作材料”可以自动提醒儿童操作正确与否。其三, 儿童对“工作材料”的操作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譬如, 在教字母的时候, 蒙台梭利把元音字母用浅色砂纸剪成并贴在深色卡片上, 辅音字母用黑色砂纸剪成并贴在白色卡片上。当教师教了一个字母的读音后, 让儿童马上沿着砂纸字母的轨迹描写, 如果出错, 光滑的卡片会及时提示他出错了。通过这种直接的肌肉触觉训练, 儿童的三种感觉同时得到了发展:视觉、触觉和肌肉觉。我国幼儿教师应充分重视蒙氏“工作材料”对儿童的不可替代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地发现和应用各种对儿童有利的“工作材料”, 同时对“工作材料”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这样才能让儿童的“潜在生命力”走上本来应该走的“正常化”之路。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当今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分析, 揭示了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可鉴之处。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幼儿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 (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 (意)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3]曾国.我国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的缺失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2) .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方法 第4篇

关键词: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39-01

教育方法是关系教育内容能否实施,教育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蒙台梭利教育之所以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是因为蒙台梭利找到的灵活而又科学的教育方法。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方法。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而形成的。语言内容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增强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当儿童还没有掌握语言时,尽管能够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分物体,并对某些失误可以进行低水平的概括,但他们所具备的思维能力也仅限于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只有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通过努力能够和人进行语言交流后,其抽象思维财逐渐发展起来。

2、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词,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尽管概念要用词来表达,但词与概念并不完全等同,同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还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其中实词能够表达概念,而虚词是不能够表达概念的。

概念是人类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概念发挥着重要的分类功能、推理功能、联结功能和系统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诸如:抽象概念、集合概念、实物概念、人工概念等引导,使儿童发现并了解这些概念,然后掌握表达这些概念的词。在掌握了以上知识以后,老师才能够对儿童进行科学的、精确的语言引导,才能够真正运用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方法进行教育。

二、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方法

1、在蒙台梭利基本教育原则的指导下,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

我们知道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个别工作指导。蒙台梭利语言教育也一样要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年龄水平及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并且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如我们对两岁的孩子和对四岁的孩子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肯定不一样。因为两岁的孩子正处于模仿说话的阶段,而四岁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比较强并且趋向于学习正规语言的阶段。

2、激发儿童对语言文化的兴趣,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

生活的环境是语言的最真实而生动的源头活水,只有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才为儿童培养更生动而丰富的语言。所以我们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要给儿童创设尽量丰富的一日生活内容,并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将语言教育内容渗透给儿童。

我们的语言教育就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我们在早晨给孩子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交流,他们可以将自己在家里发生的事讲给老师和朋友。在工作时我们也会进行这样的语言教育:在最初接触生活区的工作时,我们会引导他们将水果、动物、几何图形分类。并告诉他不同类物体的名称,使他在概念上了解物体及物体的特征。这只是生活区的教育实际其他所有区教育也一样,我们在孩子工作时已经让孩子认识物体的名称及了解语言交流的要义。

3、教师组织诸如语音练习、书写练习、文学作品欣赏

语言教育活动,让儿童学习语音、词汇、阅读及书写等语言教育内容除了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我们还有专门组织的语言活动。在工作室中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区的一些工作如铁制嵌板进行书写练习,可以通过三阶段字卡识字,可以通过拼音板拓描。另外我们也在综合课中组织语言活动,学习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朱自家训等这样的古典文化经典;讲故事、猜谜语、欣赏文学优秀作品。我们每周在综合课安排这些教育内容意在培养儿童对优美文字的感受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力;话题说话活动。我们在肃静活动时也会穿插安排话题说话活动。话题往往由教师根据儿童的情况引入,可是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表现,可是学过的内容如我们以三字经如“教不严,师之惰”作为话题请儿童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引入道德教育内容。

4、教师为儿童创设专门的语言学习区域,给儿童准备听说教具、阅读教具、书写教具

为儿童创设专门的语言教育区域,有利于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我们在教室中准备语言教育区,儿童在工作时选择教师适当引导。在活动室创设图书角摆放各类图书,可供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选择、阅读或书写、涂画。另外我们也会准备语言类的碟片在语言活动中或走线时为儿童播放。

5、组织并鼓励儿童间的语言交流,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

从外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你不用你所学的语言,那么你的语言就是一种死语言。交流、用你的语言交流是语言学习进步的关键。对于幼儿语言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儿童敢用、敢说、敢表达,那么他们的语言学习才会更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不仅组织集体性的话题说话活动,还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儿童间进行语言交流。儿童在和小伙伴们交流时,会练习理解、表达。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敢说而会说。而他们的语言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植根于英语与意大利语,但是无论语言的内容有多大的不同,语言教育的方法还是有共通之处的,我们应该站在汉语言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如何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进行我们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 第5篇

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后,我又读了她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等书籍,我发现“自由”是蒙台梭利一直强调的词,那她是如何看待自由的呢?她认为幼儿早期教育的自由概念必须理解为,他们的环境必须适合幼儿个性最有利的发展。“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须掌握三大原则,即: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观察到一件事:一天,孩子们在水盆旁围成一圈,水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有个刚两岁半的小男孩,独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来,他充满了好奇心。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去,但他没有劲,挤不进去。于是他就站着向周围看,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一把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圈外,然后站上去看个究竟。正在这时,老师走过来抓住他,把他举过孩子们的头顶,让他看水盆。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

毫无疑问,尽管这个小孩看见了漂浮的玩具,但他却没有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障碍所获得的快乐,剩下的只是一种“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有的那种呆板表情。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蒙台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中的自由也是有条件的:

1、自由不等于尽量无所事事

在实践中,很多蒙氏教师对蒙氏教具的操作非常熟练,但是一旦观察到幼儿出现的一些问题,却退缩不前,不知道如何处置,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行为和观念。其实,从理论上讲,教师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充分发挥“从容”的精神来完成教师角色的使命。

2、自由不等于对幼儿不干涉

教师要信赖儿童,并耐心地等待,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蒙台梭利有一次参观某个蒙台梭利学校,看到了一个班级的情况后说:“这里情况已经十分混乱,而我们的教师却依然无所作为。她只是如同幽灵一般地在儿童之间往返穿梭,并时而在某个孩子耳畔低声嘀咕些什么,难道这就是不干涉原则?”同样的道理,在我国蒙台梭利教室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教师的不干涉并非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得干涉。而是不要过于积极但要恰到好处,即有必要做最低限度的指导。过于消极,将出出现教师的放任现象;过于积极则会妨碍儿童的自然性。我们必须避免这两个极端的发生。作为蒙台梭利教师的技能之一即是判断什么时候应该干涉,及什么时候不得干涉。其原则是:当儿童沉浸在有秩序的、创造性的自发活动时,教师就要尽量不要干涉儿童的活动;当儿童干扰周围的其他儿童时,教师则要注意并加以阻止。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第6篇

玛丽娅・蒙台梭利( 1870―1952)意大利人,是饮誉全球的教育家,她强调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创新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她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人的创造性

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 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5、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6、给孩子自由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 第7篇

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20134001002 赵爽

摘要:蒙台梭利作为近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教育家之一,她毕生致力于探索幼儿教育,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十年,在北京、上海及一些内陆城市,开设了大批蒙台梭利幼儿园,各界对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评价不一。我们应该通过对蒙氏教育思想的正确解读,认识和吸取其对我国幼教有指导作用的教育精髓,同时承认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在我国实际运用中的障碍,寻找将其本土化的途径。

关键词:蒙台梭利 教育思想 局限性 本土化

一、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及方法

玛利娅蒙台梭利幼儿园是蒙台梭利教育集团旗下的幼儿园。近十年,在我国多个大中城市开设。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也成立了呼和浩特蒙台梭利国际早教中心。该品牌幼儿园以标准化蒙台梭利教育为特色,结合地区办学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1、教孩子学会思考

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弊端。为提高学习成绩,在幼儿园时期,向孩子大量灌输小学知识。蒙台梭利曾说:“现在很多的幼儿园和学校都是有罪的,他们不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屈服于那些没有想象力的课程。”即老师规定了一切,孩子们机械的学习规定的内容。因此结合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在孩子早期性格形成时期,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学习框架应当是建立在未来的学习基础之上,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学习内容的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更加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2、设定“工作”区域

通过在普通幼儿园中的观察,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游戏过后,玩具随处乱扔,毫无秩序,需要老师安排整理。而在蒙氏教育中,设有专门区域摆放教学设备及用具,教师在专门的教室进行教学指导,孩子们需要知道设备和用具的存放位置。游戏过后,孩子们能够将其放回原处。这种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爱惜和维护工作材料。

3、在“做”中学

幼儿园小学化体现在多个方面,特别是在上课时,许多教师只用语言讲授,孩子很难理解和接受一段冗长的说明。因此教师讲课时,应该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并且结合教具的使用,孩子会更容易理解教授的内容。在我们看来比较简单的操作,对三岁的孩子而言会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对孩子的错误要有耐心,不要强加干预,尽量让孩子独立发现,实际动手操作。

4、有吸引力的心灵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内在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提供了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孩子们选择和感知到的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为这种力量服务,使力量创造性的发展。这种自发的力量非常强大,很值得成人尊重并给予帮助。蒙台梭利把这种力量称为“有吸引力的心灵”或“吸收性心智”。孩子在吸收性心智下学习,速度快,效率高。儿童就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的奠定智力基础。

5、抓住 “关键期”

蒙台梭利根据对婴儿的敏感期的观察,归纳出儿童的九大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3.5-4.5岁)、文化敏感期(6-9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对不同事物和活动会特别敏感或产生特殊的兴趣爱好,主动观察与模仿,学习轻松有效。这个阶段便是最佳教育时期,但是这种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因此幼儿教育应抓住 “关键期”,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教育。

6、生命自然发展观

“为了避免成为孩子正常发展的阻力,大人们一定要保持顺应的态度,决不能不合时宜的干预孩子。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造成破坏产生负面影响,切忌做出创举的是孩子而不是大人”。所以孩子需要大人的帮助,而不需要他们的灌输,需要大人的理解和尊重,而不需要他们的干预和支配。就教育的立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任其自由选择,保障孩子不受干扰,使生命能自然健康的发展。

二、蒙氏教育法存在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它并不是完美的,有些观点甚至是错误的, 因为它毕竟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

1、关于感觉和动作的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中心内容是感觉和动作的练习。心理的活动必须与身体的动作相联系,并依赖于它。她精心设计了相应的教具。但蒙台梭利的感觉训练是孤立的, 只注重儿童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 忽视对整体的认识, 训练方法机械、呆板、枯燥。

2、关于教育科学实验

蒙台梭利试图利用教育实验, 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儿童发展, 但在她的实验说明中常常以个别儿童的表现或偶然的情况作为根据。至于对儿童言语的产生, 抽象概括能力的出现及社会品质的形成等, 她没有做实事求是的分析,统一解释为突然的爆发,这就把儿童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中的突变相提并论了。

3、关于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问题

蒙台梭利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 认为儿童的心理是一个能动的整体, 能够积极地从环境中吸取各种印象, 获得经验, 得到发展,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但她又认为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先天的,固有的,否定生物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的作用, 从实质上看, 她是一个遗传决定论者。此外,蒙台梭利主张不教的教育, 把教师的帮助看作是侵犯儿童的自由,这就否定了教师在儿童个性形成中应起的重要作用。

总之,由于蒙台梭利身上同时并存着宗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对自然科学的信仰,因此在她的教育体系中出现了不少矛盾, 使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不能自圆其说。自我国的蒙氏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蒙台梭利教育的优点和局限性,扬长避短,实事求是的发展教育。

三、我国蒙氏幼儿教育的不良现状

1、偏重教育的形式

在当今的幼教实践中, 蒙氏教育成为了一种时尚, 一块显示幼儿园档次的招牌。例如,蒙台梭利教具是其教育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成份, 一些幼儿园误认为只要花钱买一套上万元的蒙氏教具摆放在教室,,按照儿童之家的图片资料布置环境,就是实施了蒙氏教育。实质上,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 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从而提供适宜的环境。课程组织的中心是儿童,而不是教具的简单操作。

2、儿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蒙氏教育诞生于罗马贫民窟的儿童之家,如今却演变为面向社会高收入家庭的高收费教育。呼和浩特蒙台梭利早教中心的费用是同一地区普通幼儿园的三倍左右,昂贵的玩具、上万元的教具、教师人均几千元的培训费、保教人员的开支,使绝大多数幼儿家长望而却步,误认为没有经济实力就无法接受蒙氏教育。这样就异化了蒙台梭利教育法, 将平民教育变成了贵族教育,使幼儿教育走进了误区。

3、缺乏真正领会蒙氏教育思想的教师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 以成人为本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适时适度的协助与指导。但是当今的教师,习惯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灌输知识,训诫孩子。这对儿童的生长与发展是不利的。

四、促进蒙氏教育法的本土化发展

我们知道,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推崇谦虚、内敛、含蓄、求同、谨言慎行,不形于言,不动于色。这种文化中熏陶出来的儿童恭顺、听话、谦虚,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而西方文化崇尚思想自由、行动自由、个性张扬,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推出的蒙氏教育, 使儿童在不失个性的同时具备做人的规范, 显然蒙氏教育更适合于西方儿童的特点,符合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国蒙氏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应完全照搬照抄,应根据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1、追求蒙氏教育法实质性的学习

学习蒙氏教育法的目的在于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服务于儿童的发展。幼儿园在移植蒙氏教育法之前, 首先要正确解读蒙氏教育法, 了解其教育精髓而非形式。而且, 蒙氏教育法只能作为幼儿园综合课程的一部分, 或者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我们不能夸大它的作用, 更不能用它取代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课程。

2、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蒙氏幼儿园应该还原蒙氏教育平民化的本色。蒙台梭利教育法最初是为处境不利的儿童设计的,与追求入园率,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联系。幼儿园不能把它作为招牌, 作为形式, 做给家长和领导看。没有蒙氏教具,没有所谓标

准的儿童之家设施,我们同样可以进行蒙氏教育。

3、合理改造课程,注重教师培训

现代幼儿教育在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同时,十分强调幼儿社会适应技能的掌握和情感的陶冶, 幼儿应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应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 建立友谊与解决冲突的能力, 蒙氏教育法孤立的感官训练显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应该进行合理的改造。(1)班级编制

幼儿园可以采用混龄与分龄并举的编班形式, 这种形式对促进幼儿发展可起到互补作用。(2)教育内容

本着让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经验,从经验中得到能力,使能力转化为智慧的教育理念, 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原有的五大领域加以扩展, 除了数学、语言、科学、美术、音乐、体能等科目外, 增加文化教育、社会教育、角色扮演等内容, 使之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更加新颖。(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让儿童一味的进行个别活动,应采取团体活动、小组活动,让儿童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成长。目前, 课程设计者已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此外,正规的, 低收费的教师培训应该作为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其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精髓仍需要我们继续开采,继续探索。在引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批判的学习,做到兼收并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希望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在我国的开设和实施,能够切合实际的关注幼儿健康、自由、成长,促进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 第8篇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成长环境,儿童的成长,教师角色

早在20世纪20年代, 我国学者就开始介绍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思想, 并且进行了相关的教育实践。20世纪90年代, 一些学前教育专家和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漂洋过海到美国的蒙台梭利教育教师培训机构参加专门的学习, 回国后, 他们边实践边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使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快速地流行起来, 许多幼儿园纷纷引进蒙台梭利教具, 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但是, 在30多年里,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方法在当初的热追热捧中逐渐冷却下来, 甚至那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宝贝学具也被打入了“冷宫”。学术界对此也清楚地认识到了, 蒙台梭利教育虽然具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但作为舶来品的确存在着许多与中国学前教育不相适宜的地方, 因此, 本土化的研究也就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在“十一五”期间, 笔者参加了由梁志燊教授负责的中国教育学会科研重点课题《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研究———应用于0-6岁儿童发展》的研究, 并作为总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与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共同确定了“家园合作, 共同开展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的子课题, 该子课题是二十八个子课题中仅有的两个关于蒙台梭利教育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内容之一。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 研究者们可喜地发现, 能使蒙台梭利教育受益于中国的学前教育, 必须让它走进家庭, 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教育行为产生影响和启示。那么, 我们的家庭教育究竟能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汲取那些精华呢?又会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一、蒙台梭利教育中儿童的成长环境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环境是教学上最重要、最贴切的问题, 直接关系儿童的生命活动。”对于适宜儿童生命成长的环境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她做了实践性的努力和理论研究。

1. 创设儿童能够自由活动的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是第一位专门为适合儿童身材制作学校设备的人, 目的是满足儿童敏捷地四处走动的需求。如坚固而轻的桌子, 只要两个四岁大的儿童就能轻易地搬动它们;根据儿童身材量制的椅子;有很矮的洗手台;儿童可触及到的黑板、储物柜等等。这一理念在家庭的环境设置中非常适宜。因为, 儿童在家中必须能够自由地四处走动或搬动物品, 所以家长要为他们提供符合他们身高的、坚固而轻便的桌椅, 摆放和储存玩具的柜子、盒子、箱子, 方便他们自由取放和整理, 满足其自由活动的需求。

2. 提供有利于儿童专注的环境。

专注是儿童品格与社会行为的全部基础。蒙台梭利博士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儿童喜欢选用并专注操作的教具, 她将这些教具投放到教室里供儿童自由选择和使用, 而且, 每一种教具只有一件, 如果一样教具正被使用而另一儿童也想要, 后者就需要等待别人用完后再用, 重要的社会品质就这样形成了。反观我们的家庭环境, 玩具堆积如山, 可儿童不能专注地玩, 扔得到处都是, 家长清楚玩具太多, 但就是控制不住地往家买。孩子习惯要新玩具, 更是喜欢别人的或自己没有的玩具, 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在当今的时代, 这个现象不足为奇, 种种原因让人们对孩子格外娇宠, 但看到孩子们的表现, 作为家长必须反思:对儿童精神需求的关注是十分重要的。

3. 倡导存在性格差别的混龄编班环境。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年龄小的儿童认真地看着年龄大的儿童做事, 还请他们进行说明解释, 大年龄的儿童往往表现出很乐意做, 像小老师一样, 小年龄的儿童也很容易地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成年人认为是难以传授的东西。实事证明, 不同年龄儿童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 混龄的集体环境会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各自获得发展, 对于个体而言, 这种发展是自然连续的。

在中国, 由于独生子女偏多的原因, 许多家长已开始关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他们意识到了孩子需要在集体中成长。于是经常带孩子到公共场所结识新伙伴, 上亲子课、结伴旅行等, 但多数家长会无意识地评价和干预孩子结识什么样的伙伴,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大一点的孩子玩, 认为这样可以学知识, 长见识。当然, 这是必然的结果, 但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就是另外一点, 孩子在大带小中的成长和收获。因为, 大孩子在帮助小孩的时候, 已有经验和知识会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各种动作会在反复的训练中得到精确, 会在解决小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萌生责任意识、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 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儿童创设混龄做事的环境, 并鼓励他们结识不同年龄的伙伴, 与他们分享伙伴共事的收获———快乐和烦恼。

二、蒙台梭利教育中儿童的成长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关于儿童的成长蒙台梭利博士从生理和心理成长两方面提出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观点, 如“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纪律与自由”、“独立”、“儿童的奖惩”、“工作”等等。这些观点能够帮助教师和其他成人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儿童, 尤其是她对儿童的自由、独立、奖惩的认知, 对转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观念十分有益。

1. 儿童的自由与其获得途径。

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的自由必须以其所属的团体的利益为限, 并且表现出所谓的好教养和行为, 儿童能够“自我控制”, 也因此能免于别人控制。在教室里, 儿童可以自由地四处走动却不会打扰别人, 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却能保持教室物品的整洁有序, 人人都在维持一个活动性的班级纪律而努力, 如此的从容、自觉和美好是怎样做到的呢?原因是儿童努力在遵守一个做事的法则, 那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这一做事法则就是儿童获得真正自由的途径。家长如何让儿童习惯使用这样的做事法则呢?首先, 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就要依照这个法则做事, 帮助他们积累感性认识;其次, 家长要向孩子传授这一道理, 并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机会让孩子使用这一法则, 形成经验, 一旦这条做事法则根植于儿童的内心, 他们就会自然地表现出礼貌、优雅、从容等好习性, 家长也不再会因为时时处处约束孩子而烦恼了。

2. 儿童的独立与其获得的途径。

独立对于儿童而言, 是在自然成长中一步步趋向独立的过程, 表现在心智和身体两方面, 如孩子的出生是独立于母体的作用之外;用咿咿呀呀与成人积极交流和表达;反复尝试站立和行走;拒绝成人帮忙;反抗成人的意愿等等。儿童的独立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在不断成长的个性中产生的, 是通过不断的活动和努力而获取的。因此, 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儿童遵循自然成长规律而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和表现, 为儿童获取独立的艰辛努力给予支持和理解。比如儿童进入3岁就会让家长感觉到不如以前好带了, 变得“我行我素”不听话了。其实, 3岁是儿童心理进入新的一个阶段的开始, 自我意识迅速萌生, 拒绝和反抗等行为就会产生, 家长若是还用过去方法教养他们, 自然会碰钉子的。遇到这种情形, 建议家长多放手, 在安全而有准备的环境下, 让儿童自己尝试完成他们想做的事, 在他们遇到困难且表示需要帮助时, 家长再适当的介入, 并利用介入的机会引导儿童认识未知。

3. 儿童的发展状况与其对奖惩的态度。

蒙台梭利博士在实践中惊奇地发觉, 能够自我控制、专注做事、独立自信的儿童, 其一言一行都能表现出平静和从容, 他们的道德高过那些被视为是无助与能力不足的人。而且这样的儿童对于奖赏和鼓励表现出极不相同的态度, 他们对那些从前低级的情绪所无法抗拒的外在许多小诱惑漠不关心, 如口腹之欲、虚荣心、自我表现等, 而是享受于能让他们自得其乐的各种活动中。而对于不能自律、混乱任性、胆怯懒惰的儿童, 往往容易被惩罚, 他们表现出对那些具有小诱惑的奖励有极大的兴趣。儿童的这种表现, 对成人正确认知奖惩作用和合理使用奖惩方式具有深刻的启示。

笔者曾经在一次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英语试听课上见过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课上, 教师对待幼儿回答问题的奖励方式是一枚小粘贴儿, 所以大家对回答问题表现得非常踊跃, 陆陆续续地许多幼儿得到了粘贴儿, 得到粘贴儿的幼儿大多不再关心教师的提问而是互相比看得到的奖品。有一男孩多次举手希望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但一直没有被教师叫道, 就在另一名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 男孩的妈妈快速地冲到前面拉起自己的儿子, 然后亲手撕下一枚粘贴愤愤地离开了教室。针对这一事件, 且不说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 但这位家长的行为真的值得人们深思, 如果成年人把物质的诱惑作为对儿童的奖励, 长此以往, 势必会导致儿童不关注自我认同, 将评价寄希望于他人和物质, 进而形成急功近利、虚荣、不自信等不良品性。可见, 这位妈妈亲手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了一道障碍。当然, 英语教师的行为对儿童产生的暗示和引领也是极其错误的, 他过多地将教学效果寄托于物质奖励上, 暴露出了自己内心的虚弱。这是一个反面的事例, 但足以说服成年人要以帮助儿童内心强大作为奖惩的依据, 选择奖惩的方式。

4. 儿童的双手与其心智的发展。

蒙台梭利博士提出, 人的上肢和下肢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人一旦降生, 就肯定要行走, 并且所有人行走的姿势都大同小异。但没有人能够说出任何一个特定的人将用手做什么。事实证明, 人类环境的一切变化都是由手带来的, 智力的整个职责就好像是指导双手的活动。所以, 重视儿童双手的活动才能有利于促进其心智发展并达到更高的水平, 心灵手巧, 手巧心更灵。

在家庭中, 让孩子动手操作的玩具越来越多, 甚至相当一部分的玩具标明是蒙台梭利教具。但是, 家长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让儿童双手灵巧、智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儿童从一出生就努力地获得独立和自由, 所以, 一定要让他们的双手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且事实也是如此, 儿童喜欢真实生活的活动内容, 如喜欢跟妈妈一起洗衣服、择菜、扫地、摆放餐具、叠放衣物等, 这些劳动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麻烦的事情, 但对于儿童却是他们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家长一定要为儿童提供做事, 或者叫工作的机会, 儿童也会因为能够独自完成某事而在争取独立的道路上迈进一步。

三、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与职责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告诉教师, 使儿童成长的主要原动力是实物本身, 而不是教师的指导, 是儿童使用这些实物, 是儿童在活动, 而不是教师。那么, 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呢?家长们应该从教师的角色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1. 教师是环境的保护者和管理者。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师的第一且最重要的职责, 所有的教具都要认真地依次放置, 永远保持新颖、美丽、光泽和完美, 可供儿童随时使用, 也会吸引儿童开展活动。因此, 家长在家中也要承担起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能力, 从小年龄时帮助他们收整环境, 逐渐过渡到协助、再到鼓励他们独立收整环境。但要强调的是, 无论儿童收整得多么好, 家长都要进行检查, 做出及时的调整, 以确保环境的完美。

2. 教师是促进者。

对于教室中的每一件摆在儿童眼前的实物, 教师都要进行解说, 然后鼓励他们自行选择和运用, 并投注心力于所选择的活动上。在家里, 家长也一定要向儿童介绍每一种玩具、操作材料或物件, 包括这是什么, 怎样操作, 如何收整等, 在此基础上儿童才能出现有目的自主选择, 才能专注于自己所选择的活动。否则, 儿童就会出现因不了解而盲目, 因难以掌控而烦躁, 进而失去兴趣甚至出现破坏行为。

3. 教师是引导者。

蒙台梭利教师必须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如何做观察, 如何保持冷静和耐心, 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不干扰儿童;必须非常清楚自己该承担的职责, 如何引导儿童选择适当的教具, 如何引发儿童的兴趣, 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等等。上述对教师的要求其实也是适用于家长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第一任教师, 所以, 作为家长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要承担起照顾、观察、了解、引导、支持和促进儿童成长的多重职责。家长应该多学习先进的育儿知识,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多与孩子的班级教师沟通和交流,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教导儿童如何吃、洗与穿着的人是一个教育家, 而喂儿童吃、帮儿童洗与穿着的人则是在做仆人的工作。而且后者是危险的, 也是容易做到, 它堵住了儿童成长的路, 也造成了生命发展的障碍。”

本文有关蒙台梭利教育的相关理论及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是在家园合作开展蒙台梭利教育的课题研究中得到的思想, 对改善家庭教育现状, 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具有应用和借鉴的价值, 也对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 希望能给关注和热衷于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刘亚莉, 邱宏译.发现孩子[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复学第一课2020_复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下一篇:六年级写难忘课堂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