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平行高考题证明

2024-08-09

线面平行高考题证明(精选14篇)

线面平行高考题证明 第1篇

线面平行证明题

1.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A.异面B.相交C.平行D.不能确定

2.若直线a、b均平行于平面α,则a与b的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或相交或异面

3.已知l是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的平面AB1D1与下底面ABCD所在平面的交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D1B1∥lB.BD//平面AD1B

1C.l∥平面A1D1B1D.l⊥B1 C1

4.在下列条件中,可判断平面α与β平行的是().A.α、β都平行于直线l

B.α内存在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l、m是α内两条直线,且l∥β,m∥β

D.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它们重合B.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C.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D.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两个平面中的两条直线平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两条平行线中一条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C.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D.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7.已知P是正方体ABCD-A1B1C1D1棱DD1上任意一点,则在正方体的12条棱中,与平面ABP平行的是.8.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F分别为

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EC

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BC、C1D1的中点.求证:EF∥平面BB1D1D.DA

10.如图,已知E、F、G、M分别是四面体的棱AD、CD、BD、BC的中点,求证:AM∥平面EFG.B

D11.如图,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AB、PC(1)求证:MN//平面PAD;

(2)若E在PC上,CECP,过ADE做一平面与PB交与F点,是确定F点位置。

12.已知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M、N、Q分别在PA、BD、PD上, 且PM:MA=BN:ND=PQ:QD.求证:平面MNQ∥平面PBC.1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E为 侧棱PC上一点且PA//面BDE,求

14.在正方体AC1中,PEPC的值。

C

A

AEAA1

13,过ED1和B作出正方体的截面

A1

E

线面平行高考题证明 第2篇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是AB、PC的中点,若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MN//平面PAD.

P

C

A

M

2、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 P—ABCD 中,点 E 是 PD 的中点.求证:PB//平面 AEC;

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

是底面ABCD

对角线的交点.求证:C1O//平面AD1B1.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在AB1上,F在BD上,且B1E=BF.求证:EF∥平面BB1C1C.E,F分别是棱BC,C1D1的中点,求证: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C11D1中,EF//平面BB1D1D.

线面平行证明中的辅助线作法 第3篇

在证明线面平行的过程中, 我们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的问题, 从而也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如此, 在平面中找到和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便成了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中, 发现很多同学凭感觉去找那条直线。当然, 有时候数学的直觉对于解题好比是一把金钥匙, 它可以引导你顺利的解题。然而, 这种数学的直觉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能不能借助什么方法去找到那条关键直线而不是凭灵光一现呢?

一、理论依据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线和交线平行。方法:找和已知直线、已知平面都相交的第三条直线, 则它和已知直线确定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就是平面内和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如图1)

二、例题示范

如图2, 已知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点D是BC边上的中点。求证:A1B//平面AC1D。看完这个题目, 直觉就是想连接侧面AC1的另一条对角线A1C, 设对角线的交点为E, 连接DE, 这恰好是三角形A1BC的中位线, 从而实现了线段A1B的平移。为什么会想到这么作辅助线呢?除了这一种辅助线作法以外, 还有没有其他作辅助线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采用上面叙述的方法来做一做。在这个三棱柱中, 和线段A1B、平面AC1D都相交的线段有BC、A1C1、AB、A1A。其中, 每一条线段都可以和已知线段A1B构成一个新的平面, 通过找新平面和平面AC1D的交线, 从而实现线段A1B的平移。

方法一:确定线段BC, 它和线段A1B构成平面A1BC, 从而自然连接线段A1C。如图3所示, 连接A1C, 交AC1于点E, 连接DE (平面AC1D与A1BC的交线) , 则在三角形A1BC中, DE为其中位线, 有DE//A1B, 又因为A1B埭平面AC1D, DE奂平面AC1D, 所以A1B//平面AC1D。

方法二:确定线段A1C1, 它和线段A1B构成平面A1BC1, 过点B作BG//AC, 交AD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C1G (平面AC1D与A1BC1的交线) 。实际上, 此时可将三棱柱补全为一平行六面体, 如图4所示。则有C1G//A1B, 因为A1B埭平面AC1D, C1G奂平A面AC1D, 所以A1B//平面AC1D。

方法三:确定线段AB或A1A, 它和线段A1B构成平面A1B, 恰为三棱柱的侧面。延长B1B, C1D交于点J, 连接AJ (平面AC1D与A1B的交线) 。实际上, 此时可将三棱柱纵向拉升为原来的两个, 如图5所示。在JB1C1中, BD//1/2B1C1, 则BJ=BB1=AA1, 又BB1//AA1, 所以BJ//AA1, 即四边形AA1BJ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J//A1B, 因为A1B埭平面AC1D, AJ奂平面AC1D, 所以A1B//平面AC1D。

三、小结

“三法”证明线面平行 第4篇

一、由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证明线面平行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证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此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到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此直线平行,即证线线平行,经常应用到的结论有:(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2)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的两直线平行;(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5)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点评:本题中要证BE∥面PAD,可考虑在平面PAD中寻找一条直线与BE平行,根据条件中的线段关系考虑构造平行四边形解决.

二、由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在证明线面平行时,若根据判断定理不容易证明,可考虑通过证明面面平行,达到证明线面平行的目的.

点评:要证明BM∥平面AEF,在平面AEF中不容易找到一条直线与BM平行,但根据条件易证明PM∥平面AEF,PB∥平面AEF.从而得到面面平行,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易得线面平行.

三、法向量法

由平面的法向量可知,如果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在平面外,则直线与平面平行,当题目中的条件有利于建立直角坐标系,且用以上两种方法不易证明时,可考虑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求解.

所以PQ∥平面BMN.

点评:本题具备了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条件,且点的坐标易求,故考虑利用法向量证明线面平行,应注意最后必须写明PQ平面BMN.

(责任编辑钟伟芳)endprint

平行关系是几何中一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其包括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三种类型.其中线面平行是三种平行关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高中数学的必修内容,它既与线线平行相关,又与面面平行有一定的联系,是三种平行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在2013年的高考中,有一半的试卷涉及线面平行的证明,下面以题为例研究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寻找此类题的解题规律.

一、由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证明线面平行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证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此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到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此直线平行,即证线线平行,经常应用到的结论有:(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2)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的两直线平行;(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5)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点评:本题中要证BE∥面PAD,可考虑在平面PAD中寻找一条直线与BE平行,根据条件中的线段关系考虑构造平行四边形解决.

二、由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在证明线面平行时,若根据判断定理不容易证明,可考虑通过证明面面平行,达到证明线面平行的目的.

点评:要证明BM∥平面AEF,在平面AEF中不容易找到一条直线与BM平行,但根据条件易证明PM∥平面AEF,PB∥平面AEF.从而得到面面平行,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易得线面平行.

三、法向量法

由平面的法向量可知,如果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在平面外,则直线与平面平行,当题目中的条件有利于建立直角坐标系,且用以上两种方法不易证明时,可考虑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求解.

所以PQ∥平面BMN.

点评:本题具备了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条件,且点的坐标易求,故考虑利用法向量证明线面平行,应注意最后必须写明PQ平面BMN.

(责任编辑钟伟芳)endprint

平行关系是几何中一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其包括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三种类型.其中线面平行是三种平行关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高中数学的必修内容,它既与线线平行相关,又与面面平行有一定的联系,是三种平行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在2013年的高考中,有一半的试卷涉及线面平行的证明,下面以题为例研究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寻找此类题的解题规律.

一、由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证明线面平行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证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此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到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此直线平行,即证线线平行,经常应用到的结论有:(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2)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的两直线平行;(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5)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点评:本题中要证BE∥面PAD,可考虑在平面PAD中寻找一条直线与BE平行,根据条件中的线段关系考虑构造平行四边形解决.

二、由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在证明线面平行时,若根据判断定理不容易证明,可考虑通过证明面面平行,达到证明线面平行的目的.

点评:要证明BM∥平面AEF,在平面AEF中不容易找到一条直线与BM平行,但根据条件易证明PM∥平面AEF,PB∥平面AEF.从而得到面面平行,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易得线面平行.

三、法向量法

由平面的法向量可知,如果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在平面外,则直线与平面平行,当题目中的条件有利于建立直角坐标系,且用以上两种方法不易证明时,可考虑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求解.

所以PQ∥平面BMN.

点评:本题具备了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条件,且点的坐标易求,故考虑利用法向量证明线面平行,应注意最后必须写明PQ平面BMN.

线面平行高考题证明 第5篇

1.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B的中点,证明:BC1//平面ACD

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直线EF∥平面PCD;

A

3.4.PD⊥底面ABCD,PD=DC,EEDB;,D是AC的中点。

A

证明线面平行 第6篇

二,面外一直线上不同两点到面的距离相等,强调面外

三,证明线面无交点

四,反证法(线与面相交,再推翻)

五,空间向量法,证明线一平行向量与面内一向量(x1x2-y1y2=0)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利用定义:证明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利用判定定理:从直线与直线平行得到直线与平面平行;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线面平行 第7篇

(2)当∠PDA=45°时,求证:MN⊥平面PCD;

2、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AA1=1,D是BC的中点,点P在平面BCC1B1内,PB1=PC1=2.(I)求证:PA1⊥BC;

(II)求证:PB1//平面AC1D;

3、(本题满分14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DCD,正方形ADEF所在的平面和平面ABCD垂直,H是BE的中点,G是AE,DF的交点.⑴求证: GH//平面CDE;⑵求证: BD平面CDE.4、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FAFE,AEF45

(I)求证:EF平面BCE;

(II)设线段CD、AE的中点分别为P、M,求证: PM∥平面

BCE5、(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AB⊥平面ACD,DE//AB,△ACD是正三角形,AD=DE=2AB,且F是CD的中点。(I)求证:AF//平面BCE;(II)求证:平面BCE⊥平面CDE;

6、直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BAD=∠ADC=90°,AB2AD2CD2.

(Ⅰ)求证:AC⊥平面BB1C1C;(Ⅱ)在A1B1上是否存一点P,使得DP

与平面BCB1与平面ACB1都平行?证明你的结论. B1CD

B

D C

变题:求证:(1)A1B⊥B1D;(2)试在棱AB上确定一点E,使A1E∥平面ACD1,并说明理由.

7、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PA=AB,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90°,PABC1AD.(1)求证:平面PAC⊥平面PCD;(2)在棱PD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CE//平面PAB?

2若存在,请确定E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 AB//CD,ABBC,AB1,BC2,CD1过A 作AECD,垂

足为E,G、F分别为AD、CE的中点,现将ADE沿AE折叠,使得DEEC.(1)求证:

BC面CDE;(2)求证:FG//面BCD;(Ⅲ)在线段AE上找一点R,使得面BDR面DCB,并说明理由.D D C G E A B 2F C

线面平行证明的常用方法 第8篇

2线面平行证明的常用方法

摘要:立体几何在高考解答题中每年是必考内容,线面平行的证明经常出现,很多同学总觉得证明方法很多很繁,在这里给大家用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及空间坐标系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找平行线;找第三个点;作平行平面;建立空间坐标系

立体几何在高考解答题中每年是必考内容,必有一个证明题;证明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平行与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我们现在对线面平行这一方面作如下探讨:

在线面平行这节里有三个重要的定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

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

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交线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是平行,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

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

从前面两个定理不难发现:要证线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一定是平行于这个平面的),由性质定理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要过这条直线作一个与平面相交的平面,那这个直线一定是与交线平行得。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与平面内的直线平行的直线。那么关键是怎样作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且过直线的平面。下面给大家介绍

方法一:两平行线能确定一个平面,过已知直线的两个端点作两条平行线使它们

与已知平面相交,关键:找平行线,使得所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

(08浙江卷)如图,矩形ABCD和梯形BEFC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CF,BCF=CEF=90,AD=3,EF=2。求证:AE//平面DCF.分析:过点E作EG//AD交FC于G,DG就是平面

与平面DCF的交线,那么只要证明AE//DG即可。

证明:过点E作EGCF交CF于G,连结DG,可得四边形BCGE为矩形,又ABCD为矩形,∥EG,从而四边形ADG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D 故AE∥DG.

因为AE平面DCF,DG平面DCF,所以AE∥平面DCF.

方法二:直线与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关键:找第三个点,使得所作平

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

(06北京卷)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AC,PA平面ABCD,且PAAB,点E是PD的中点.求证:PB//平面AEC.分析:由D、P、B三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AEC的交线最易找,第三个点选其它的点均不好找交线.证明:连接BD,与 AC 相交于 O,连接

∵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是 BD 的中点又 E 是 PD 的中点∴EO∥PB.又 PB平面 AEC,EO平面 AEC,∴PB∥平面 AEC.方法三:两个平面是平行, 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关键:作

平行平面,使得过所证直线作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

(08安徽卷)如图,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四边长为1的菱形,

ABC, OA底面ABCD, OA2,M为OA的中点,N为BC的中

点,证明:直线MN‖平面OCD 分析:M为OA的中点,找OA(或AD)中点,再连线。

证明:取OB中点E,连接ME,NE

ME‖AB,AB‖CD,ME‖CD

又NE‖OC,平面MNE‖平面OCD MN‖平面OCD

方法四:(向量法)所证直线与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关键:建立空间坐标系

(或找空间一组基底)及平面的法向量。

(07全国Ⅱ•理)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棱SD⊥底面ABCD,E,F分别为AB,SC的中点.证明EF∥平面SAD;

分析:因为侧棱SD⊥底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很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应的点的坐标。

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0,0),S(0,0,b),则B(a,a,0),C(0,a,0),设A(a,Eaa,0

,F0ab222,

EFba,0

2.

因为y轴垂直与平面SAD,故可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0,1,0)

则:EFnba,0

2

(0,1,0)

=0 因此EFn

构造比例线段证明线面平行 第9篇

(1)平面PAB平面PMC(2)直线PB//平面EMC2、如图,ABD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E、F、O分别是AD、BD、AC的中点,G是OC的中

D

点;(1)求证:BDFG;(2)求证:FG//平面BOE。

E

G

C A3、如图所示,正四棱锥P—ABCD的各棱长均为13,M,N分别为PA,BD上的点,且PM∶MA=BN∶ND=5∶8.求证:直线MN∥平面PBC;

4、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DQ.求证:PQ∥平面BCE.变式.如图,ABCD与ABEF是两个全等矩形,且不在同一平面内,点P、Q分别是对角线AE、BD上的点,当P,Q满足什么条件时,PQ∥平面CBE?说明理由。

F

P A D5、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G1、G2、G3分别是△PAB、△PCB、△PAC的重心.(1)求证:平面G1G2G3∥平面ABC;(2)求S△G1G2G3∶S△ABC.8、(2009通州第四次调研)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B、A1D1、C1D1的中点(如图)。

(1)求证:B1G⊥CF;(2)若P是A1B1上的一点,BP∥平面ECF,求A1P∶A1B1的值。

D1F A1 1

D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 第10篇

 知识梳理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 a

ba//ba//

//

(3)其他方法:a//a

a//

2.性质定理:a

 a//b

b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

(1)定义法:两平面无公共点。

a//

b//

(2)判定定理:a //

b

abP

(3)其他方法:aa// //;// a//

//

2.性质定理:a a//b

b

三、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判定方法

① 用定义.abac

② 判定定理:bcAa

b

c

a

③ 推论: b

a//b

(3)性质 ①

aa

ab②a//bbb

四、平面与平面垂直

(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线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a

(2)判定定理 

a

(3)性质

l

①性质定理

a

al

l②Al

P

PA垂足为A④PA

PPA

 “转化思想”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

例题1.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A1=4,点D是AB的中点,(I)求证:AC⊥BC1;(II)求证:AC 1//平面CDB1;例

题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O为BD1的中点,M为BC的中点,N为AB的中点,P为BB1的中点.(I)求证:BD1B1C;(II)求证BD1平面MNP;

例题3.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且ACBCa,∠VDC0(I)求证:平面VAB⊥平面VCD;



π. 2

π

(II)试确定角的值,使得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为.

例题4.(福建省福州三中20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是2,D是棱AC的中点,E是棱CC1的中点,AE交A1D于点H.BB

(1)求证:AE平面A1BD;

(2)求二面角DBA1A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A1

CHA

线面平行的证明中的找线技巧 第11篇

1.已知直线a∥平面,直线a∥平面,平面平面=b,求证a//b.

分析: 利用公理4,寻求一条直线分别与a,b均平行,从而达到a∥b的目的.可借用已知条件中的a∥α及a∥β来实现.

证明:经过a作两个平面和,与平面和分别相交于直线c和d,∵a∥平面,a∥平面,∴a∥c,a∥d,∴c∥d,又∵d平面,c平面,∴c∥平面,又c平面,平面∩平面=b,∴c∥b,又∵a∥c,所以,a∥b.

2.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A平面BCD. 证明:连结BD,在AB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EF//BD,EF平面BCD,BD平面BCD,∴EF//平面BCD.

3、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B

证明:连结BD,在△AB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 EF∥BD

B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DQ.求证:PQ∥面BCE.又 EF平面BCD,BD平面BCD,∴EF∥平面BCD(直线和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A

F

D

C

证法一:如图9-3-4(1),作PM∥AB交BE于M,作QN∥AB交BC于N,连接MN,因为面ABCD∩面ABEF=AB,则AE=DB.又∵AP=DQ,∴PE=QB.又∵PM∥AB∥QN, ∴

PMAB

PEAE,QNDC

BQBD

.∴

PMAB

QNDC

.∴即四边形PMNQ为平行四边形.∴PQ∥MN.又∵MN面BCE,PQ面BCE,∴PQ∥面BCE.证法二:如图9-3-4(2),连结AQ并延长交BC或BC的延长线于点K,连结EK.∵AD∥BC,∴

DQQB

AQQK

.又∵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有公共边AB,且AP=DQ,∴

AQQK

APPE

.则PQ∥EK.∴EK面BCE,PQ面BCE.∴PQ∥面BCE.点拨: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方法有:①利用定义采用反证法;②判定定理;③利用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其中主要方法是②、③两法,在使用判定定理时关键是确定出面内的与面外直线平行的直线.5 已知:如图9-3-6,面α1∩面α2=b,a∥面α1,a∥面α

2.求证:a∥b.证法一:过直线a作两个平面β1和β2,使得平面β1∩平面β1=c,面β2∩面α2=d.∵a∥面α1,a∥面α2,∴a∥c,a∥d.∴c∥d.∵d面α2,c面α2.∴c∥面α2.又∵c面α1,面α1∩面α2=b,∴c∥b.∴a∥b.证法二:经过a作一平面π,使得平面π∩面α1=k,面π∩面α2=l.∵a∥面α1,a∥面α2, ∴a∥k,a∥l,则k∥l∥a.∵三个平面α

1、α

2、π两两相交,交线分别为k、l、b且k∥l,∴k∥l∥b,则a∥b.证法三:在b上任取一点A,过A和直线a作平面和平面α1相交于l1,和平面α2相交于直线l2.∵a∥面α1,a∥面α2, ∴a∥l1,a∥l2.∵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另一直线平行,∴l1与l2重合.又∵l1面α1,l2面α2,∴l1与l2重合于b.∴a∥b.点拨: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有下列方法:(1)若a,b面α,则a∥b;(2)若α∩β=a,β∩γ=b,γ∩α=c且a∥b∥c;(3)若a∥b,b∥c,则a∥c;(4)若a∥α;aβ,α∩β=b,则a∥b.6.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求证:PC∥面BDQ..证明:如答图9-3-2,连结AC交BD于点O.∵ABCD是平行四边形,∴AO=OC.连结OQ,则OQ在平面BDQ内,且OQ是△APC的中位线,∴PC∥OQ.∵PC在平面BDQ外,∴PC∥平面BDQ.7.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M、N、E、F分别是棱A1B1、A1D1、C1D1、B1C1的中点.求证:(1)E、F、B、D

四点共面;(2)面AMN∥面EFBD..证明:(1)分别连结B1D1、ED、FB,如答图9-3-3,则由正方体性质得 B1D1∥BD.∵E、F分别是D1C1和B1C1的中点,∴∴121

2B1D1.BD.∴E、F、B、D对共面.(2)连结A1C1交MN于P点,交EF于点Q,连结AC交BD于点O,分别连结PA、QO.∵M、N为A1B1、A1D1的中点,∴MN∥EF,EF面EFBD.∴MN∥面EFBD.∵O,∴四边形PAOQ为平行四边形.∴PA∥OQ.而OQ平面EFBD,∴PA∥面EFBD.且PA∩MN=P,PA、MN面AMN,∴平面AMN∥平面EFBD.//

S72S。

证明:

GDGHGAC//BD

EACFBD

HEHAHAE//BF

ACBD

GAGB

9

21AE∥BF

BFAE

HBHA

1628

AC∥BD

SAECSBFD

212

ACAEsinA

BFBDsinB

37374

4∴ SBFD96正方形ABCD交正方形ABEF于AB(如图所示)M、N在对角线AC、FB上且AM= FN。求证:MN //平面BCE

证:过N作NP//AB交BE于P,过M作MQ//AB交BC于Q

CM

QM

BN

NPEF

AC

ABBF

NPMQ

又 ∵

NP//AB//MQMQPN

MN//面BCE

PQ面BCE

PE

CF

FA求证:EF//面PCD

CF

HFFB

MN//PQ

10.P为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PB,FAC,且EB

.证:连BF交CD于H,连PHAB//CD∴ ABF∽CFH∴ FA

PE

CFFA

HFFB

在BPH中EB

EF//PH

EF面PCDPHPCD∴ 11已知:平面α∩平面β=a求证:a、b、c证明:∵α∩β=a,β∩∴a、bβ

∴a、b相交或a∥b.(1)a、b相交时,不妨设a∩b=P,即P∈a,P∈b 而a、bβ,aα

∴P∈β,P∈α,故P为α和β的公共点 又∵α∩γ=c

由公理2知P∈c

∴a、b、c都经过点P,即a、b、c三线共点.(2)当a∥b时

∵α∩γ=c且aα,aγ ∴a∥c且a∥b ∴a∥b∥c

故a、b、c两两平行.1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在AB1上,F在BD上,且B1E=BF.求证:EF∥平面BB1C1C.证法一:连AF延长交BC于M,连结B1M.∵AD∥BC ∴△AFD∽△MFB ∴

AFFM

DFBF

又∵BD=B1A,B1E=BF ∴DF=AE ∴

AFFM

AEB1E

∴EF∥B1M,B1M平面BB1C1C ∴EF∥平面BB1C1C.证法二:作FH∥AD交AB于H,连结HE ∵AD∥BC

∴FH∥BC,BCBB1C1C ∴FH∥平面BB1C1C 由FH∥AD可得

BFBD

BHBA

又BF=B1E,BD=AB1 ∴

B1EAB1

BHBA

∴EH∥B1B,B1B平面BB1C1C ∴EH∥平面BB1C1C,EH∩FH=H

∴平面FHE∥平面BB1C1C EF平面FHE

∴EF∥平面BB1C1C

说明:证法一用了证线面平行,先证线线平行.证法二则是证线面平行,先证面面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其中一个平面内.∴△END的面积为

nm

线面垂直判定经典证明题 第12篇

1、已知:如图,PA⊥AB,PA⊥AC。

求证:PA⊥平面ABC。

2、已知:如图,PA⊥AB,BC⊥平面PAC。

求证:PA⊥BC。

3、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求证:VBAC4、在正方体ABCD-EFGH中,O为底面ABCD中心。求证:BD平面AEGC5、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AC, PA⊥AB,求证: BC⊥平面PAC6、如图,AD⊥BD, AD⊥DC,AD=BD=CD,∠BAC=60°

求证: BD⊥平面ADC7、.如图所示,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8、已知:如图,P是棱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PC 求证:AC平面PBD

_

_

C9、已知四面体ABCD中,ABAC,BDCD,平面ABC平面BCD,E为棱BC的中点。(1)求证:AE平面BCD;(2)求证:ADBC;

B

E

C

D10、三棱锥A-BCD中,AB=1,AD=2,求证:AB⊥平面BCD11、在四棱锥S-ABCD中,SD⊥平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

求证:AC⊥平面SBD12、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三角形CDE所在平面相交于CD,AE平面CDE,求证:AB平面ADE;

A

E

D13、三棱锥P-ABC中,三条侧棱PA,PB,PC两两垂直,H是△ABC的垂心

求证:PH底面ABC1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A1C⊥平面BC1D._A

_

115、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SBC,求证AB⊥BC

S

C

A

平行证明题 第13篇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棱AD、PB的中点,求证:直线EF∥平面PCD

P

D

F

C

E

A

B

2.如下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A1、AD、B1C1、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ACB1

C1

D1

1G

B1

D

F

A

B

3.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E是PD的中点.求证:PB∥平面AEC

E

A B D

4.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为A1C1的中点。求证:

(1)BC1∥平面AB1D;

(2)若D1为AC的中点,求证平面B1DA∥平面BC1D1.AB1

平行线证明题 第14篇

1.已知:如图,∠C=∠1,∠2和∠D互余,BE⊥FD于点G.求证:AB∥CD.

2.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求∠B的度数

3.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BE∥DF,∠A=∠F,AB=FD.求证:AE=FC.

4.如图,△ABC中,∠BAC=90°,∠ABC=∠ACB,∠BDC=∠BCD,∠1=∠2,求∠3的度数.

5.如图,△ABC中,D,E,F分别为三边BC,BA,AC上的点,∠B=∠DEB,∠C=∠DFC.若∠A=70°,求∠EDF的度数.

6.如图所示,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C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说理.

7.【问题】如图①,在△ABC中,BE平分∠ABC,CE平分∠ACB,若∠A=80°,则∠BEC= ;若∠A=n°,则∠BEC= .

【探究】

(1)如图②,在△ABC中,BD,BE三等分∠ABC,CD,CE三等分∠ACB.若∠A=n°,则∠BEC= ;(2)如图③,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和∠A有怎样的关系?请

说明理由;

上一篇:写历史名人的作文下一篇: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