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卷

2024-06-17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卷(精选6篇)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卷 第1篇

《社会福利思想》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阐述其整体幸福与社会和谐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A)A.《理想国》

B.《政治学》 C.《上帝之城》

D.《马太福音》

2、对我国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A.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

B.社会保障从属于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等于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没有关系

3、以下属于“终老”的是()。A.依年龄段制造费时不等的棺材

B.依年龄生理状况给予老年人不同的饮食待遇和日常护理 C.家里有上了年岁的老人,家属劳动力可减免征役 D.庶民老人可免除力役与事务

4、政府平抑粮价,避免大贾乘人祸天灾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制度始于(A)。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5、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C)A.个人慈善救济 B.国家慈善救济 C.教会慈善救济 D.书院慈善救济

6、在宗教改革中提出“因信称义”观点的是(D)A.西塞罗

B.奥古斯丁 C.卡尔文

D.马丁•路德

7、(A)将神学理论和亚里士多德学说强扭在一起,创立了社会国家学说。A.阿奎那

B.托马斯·闵采尔 C.马丁·路德

D.爱德华三世

8、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乌托邦》的作者是(C)A.潘恩

B.圣西门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9、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B)A.关注贫穷问题

B.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C.解决宗教问题

D.解决国家财政问题

1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是(B)A.阿托•琼斯

B.大卫•李嘉图 C.欧文

D.凯恩斯

11、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C)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A.到底是相信个体,还是依靠集体

B.到底是相信家庭,还是依靠政府 C.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

D.到底是相信家庭,还是依靠市场

12、边沁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由其奠基的学说被称为(A)A.功利主义

B.国家干预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民族主义

13、下列思想中,不属于梅叶所表达的社会思想的有(D)。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出了激进的革命主张

B.认为要进行斗争,就必须依靠教育改变群众的无知状态,使群众认识真理 C.他认为教权和神权的相互联合造成了社会祸害 D.主张实行实业制度

14、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A.充分就业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 D.自由市场理论

15、《贝弗利奇报告》确立了实施社会保险的原则,是()A.普遍性原则、市场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

B.个别化原则、市场管理原则、特定性原则

C.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特定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公共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项目,它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基本需要而兴办事的公益性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涉及教育福利、卫生福利、文化康乐福利以及住院福利等。

2、帕累托最优: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除了损害他人利益外,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即不会使任何一人移至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3、效用递减规律

4、圣西门的实业制:圣西门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社会福利的特征。(1)保障对象的全民性(2)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3)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4)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根据穆勒的观点,哪些情况下政府不应该干涉经济活动

3、简要回答福利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4、简要回答国家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特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答: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上述五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

5、简要回答凡勃伦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1)是论有闲阶级;(2)论社会制度的演变;(3)反驳传传统经济学;(4)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5)社会改革方案 《社会福利思想》B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属于“终老”的是()。A.依年龄段制造费时不等的棺材

B.依年龄生理状况给予老年人不同的饮食待遇和日常护理 C.家里有上了年岁的老人,家属劳动力可减免征役 D.庶民老人可免除力役与事务

2、下列不属于原始基督教主要内容的是()A.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

B.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

C.建立封建统治秩序

D.宣扬“信徒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

3、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A.充分就业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

D.自由市场理论

4、“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B)的思想。A.管仲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5、下列不属于柏拉图的著作的是(C)。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共和国》

D.《法律篇》

6、由一些非政府的社会福利团体负责向有关社会成员提供服务,通常称为()A.职业化的职业福利

B.社区化的社会福利 C.专业化的社会福利

D.市场化的社会福利

7、托马斯·莫尔的主要代表作是(A)。

A.《乌托邦》

B.《太阳城》

C.《理想国》

D.《论最好的国家》

8、下列社会保障项目中,弗里德曼认为最为可行的是()A.公共福利住房

B.法定最低工资 C.负所得税

D.强制购买养老金

9、一般认为,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庇古

B.门格尔 C.汉密尔顿

D.亚当•斯密

10、下列思想中,不属于梅叶所表达的社会思想的有(D)。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出了激进的革命主张

B.认为要进行斗争,就必须依靠教育改变群众的无知状态,使群众认识真理 C.他认为教权和神权的相互联合造成了社会祸害 D.主张实行实业制度

11、下列不属于李斯特思想的是()。

A.他研究各国经济史得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对个人财富增长的关系,必然与人民享受的自由以及政治制度的完善成比例

B.他研究各国经济史得出:自由与制度亦必然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个人生产能力的提高,日益增进和完善

C.他认为德国应创造自由的条件,吸引世界高技术和发达商业到德国安家落户 D.无论各国采取什么的政策和法律,德国应首先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

12、新制度学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B)分配的不平等。A.财富

B.权力 C.机会

D.教育资源

13、西欧封建社会统治的时期,史称“中世纪”,它是指(D)。A.公元1世纪到15世纪

B.公元1世纪到18世纪

C.公元5世纪到17、18世纪

D.公元5世纪到15、16世纪

14、()被视为福利国家的重要标志。A.收入均等化

B.机会均等化 C.收入平均主义

D.资本均等化

15、第一次提出了“有工作能力”的乞丐这个概念的法案是()A.旧《济贫法》

B.新《济贫法》 C.爱德华三世颁布的《劳工法》

D.《社会保险法》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思想:是关于社会福利的起源、发展与改革的各种系统观点与主张,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思想相比较,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历史性(2)多元性(3)呈现明显的流派性(4)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2、序数效用论

3、相对工资论:不能根据某一阶级所获得的绝对产品数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来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

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三、简答题

1、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2、简要评价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3、新制度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4、中国社会福利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5、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赤字财政政策(2)通货膨胀政策(3)发行公债(4)租税政策

《社会福利思想》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是关于新《济贫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它是1834年通过的

B、这之前对旧《济贫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 C、这之前济贫负担加重,反对者众

D、它规定了领取救济的贫民的尊严应受到尊重

2、经济学家把()和福利国家相连,并把它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成为福利国家的标准。A、收入均等

B、充分就业 C、对贫困群体的救助

D、机会均等

3、下列是关于托马斯·莫尔的思想及评价,不正确的是()。A、他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复活了的奴隶制度”

B、他认为“圈地运动”对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他是人类思想史上大胆抨击私有制的第一人

D、宣传私有制乃万恶之源,私有制和社会幸福是背道而驰

4、()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实际福利”,要依靠“国家”这一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A、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西斯蒙第D、亚当·斯密

5、经院哲学体系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该体系的最后完成者是(B)A、托马斯·莫尔

B、托马斯·阿奎那 C、康帕内拉

D、马布利

6、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

A、自由主义思想

B、保守主义思想 C、功利主义思想

D、制度主义思想

7、下列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有()。A.反对教会权威

B.反对封建等级桎梏 C.强调人的理性

D.提倡禁欲主义

8、傅立叶和谐制度的基础是()

A、实业制度

B、法朗吉

C、公社

D、社区 9、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商事故保险法》、《老年、残疾、遗属保险法》,开创了世界社会保险立法化的先河。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瑞典

10、马克思写于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是他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C)的著作。A.经济学

B.政治学

C.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1、新制度学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B)分配的不平等。A.财富

B.权力 C.机会

D.教育资源

12、关于边际效用学派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

B.这一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

C.这一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D.这一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凝集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3、下列不属于合理预期学派观点的是(C)。A.人是合乎理性的人

B.政府可以运用欺骗的手段,暂时达到某种宏观政策的目的 C.合理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持支持的态度

D.合理预期学派主张,只有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才能使经济不再遭到政府干预所引起的震荡

14、列宁在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第六次全俄会议的决议中提出,“工人阶级最好的保险是(A)。”

A.国家保险

B.社会保险 C.单位保险

D.商业保险

15、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的基本主张是(D)

A自由放任经济

B.国家控制经济 C.个体主义经济

D.国家干预经济

二、名词解释

1、基数效用论:在一个国家中,人与人之间的满足或效用是可以比较的,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也就是说,各个人的经济福利是可以计量的,这样一种用计量办法比较效用的方法,2、福利国家

3、相对福利学说

4、学派研究法

三、简答题 1、1349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最早的一部《劳工法》。这个法案对今后的济贫法案有什么意义?

2、根据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应该有哪些主要的职能?

3、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4、“福利病”都有哪些表现?(1)政府负担过重,触发财政危机,公营部门规模过大,浪费社会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也降低了竞争能力

(2)政府办福利服务质量欠佳,效率低下,官僚化;

(3)人口老龄化和失业人员的数量激增,福利支出有增无减;

(4)过度福利形成的制度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整个社会经济效率下降,企业产品成本上升,再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卷 第2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答案(A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DCADD;ACBDB;ADACB;AAADC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2、AC3、BCD4、BCDEF5、BDF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基础分别是什么?(8分)

解答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2、什么是中华传统道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何重大意义?(8分)解答要点:

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2分)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分)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2分)

(3)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2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主干、部门。(8分)

解答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1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7个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7分)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其中哪一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8分)解答要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5分)

(2)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3分)

5、简述社会公德概念、主要内容、特点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8分)

解答要点: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1分)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1分)(2)助人为乐(1分)(3)爱护公物(1分)(4)保护环境(1分)(5)遵纪守法(1分)

社会公德的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1分)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1分)

其它。(虽然不符合上述要点,但切合题意,请酌情给分)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结合个人实际谈一谈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解答要点: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点3分,充分展开或结合个人实际再加1-2分)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分,充分展开或结合个人实际再加1-2分)

(3)合理调控情绪(3分,充分展开或结合个人实际再加1-2分)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3分,充分展开或结合个人实际再加1-2分)

加强学校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第3篇

一、学生的心理形成及影响因素

中学时代是学生人生的重要时期, 期间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习惯、个性、气质等均已具有指向性, 心理上喜欢表现自我, 张扬个性, 对事物求知欲加强, 行为往往受兴趣影响。如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时, 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 促进学习[3]。良好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行为的自觉性, 进而形成特定的个性和气质。兴趣源于环境, 环境变化势必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甚至导致心理异常现象。中学生主要处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之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由此家庭因素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是学生心理形成的第二课堂, 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人格、品质、气质、个性、喜好直接影响学生的品格。在学校各项教育中, 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二、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 改进德育工作

德育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发展过程, 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 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 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 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 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 “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才能促进学生知、情、行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关注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 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需要建立现代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过程中, 要以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主题进行, 通过正面宣传, 创设自然融洽环境, 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驱力”, 使学生从认知到感兴趣, 最后形成道德情感。

(一) 建立现代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倡导新的课程观, 重建师生关系、师生文化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师职业角色与教育形象的转变;强调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并学会向学生学习。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普遍存在师生间交流单向的弊端, 采用的多是教师灌、学生听的交流方式, 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加深理解, 减少磨擦, 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凝聚力, 为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这样将来学生走出学校后, 也能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相反, 如果师生关系不好, 学生觉得缺乏爱和温暖, 就容易在人性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上形成不正确或片面的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容易使学生养成乖戾的态度, 既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也不利于德育思想的传输, 甚至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 形成不好的思想意识, 成为教育的悲哀!

(二) 在合作与分享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中, 情景活动学习、合作学习、训练学习等教学模式创新颠覆了以往单纯的讲授模式, 突破了以往教学的要求、制度、约束。教师的个人意志实施, 代之以学生自我发觉、自我探究、教师引导的模式。例如, 杜郎口“互教互学, 智慧共享”学习模式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潜力[4]。“合作与分享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 推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尤其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不能忘记塑造他们的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合作与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 创设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直接影响着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团体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团体生活的质量、团体效能的发展和群体意识, 其理论的意义以及应用和实践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三) 多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一直是凝聚和鼓舞我国各族人民前进的力量源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很多德育工作虽然涉及面很宽也照顾到民族精神教育, 但说教性的居多, 实际效果并不好, 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缺少足够的可操作性。长期以来, 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操作方法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课堂教学活动, 内容针对性不够, 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 未能有效地发挥民族精神培育的应有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教学渗入、调查问卷、活动实验等形式围绕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生活环境、心理特点、存在问题等加强研究, 重新审视中学课堂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成与败, 摸索学校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的结合点, 探索让民族精神真正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和行为习惯上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内容上, 可以结合本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调查研究家庭教育情况, 与家长共建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结合学生在校情况, 研究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引导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活动, 研究教学模式、手段、教材内容等的改革, 建立培育学生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理想方案。

三、素质教育呼唤师德建设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他的一言一行, 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明确的道德素质要求。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潮中, 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尤为重要。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同社会的其他方面的职业道德相比, 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

首先, 教师的职业道德以指示性为特征, 教师不仅要在行为及道德方面作为学生的楷模, 只有“以理性影响理性, 以道德影响道德, 以性格影响性格, 以意志影响意志”[6]的情况下, 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有目的的影响。

其次, “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 不能取得他们的尊敬和爱戴, 那么最好是让他离开教育岗位”[7], 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奉献特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 决定了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 教师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 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任何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劳动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自身职能的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学校教风和校风的树立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作为人民教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用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总之, 这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等人格力量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的职业道德, 不仅仅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影响力。所以教师要自善其身, 真正做一名“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人”。

新的时代, 呼唤它的主人, 对年轻的下一代, 时代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更要有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让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自己的心中扎根发芽, 开花结果。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校来说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教育, 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在加强自身师德建设的同时, 必须把对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 努力实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郭瞻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5:11.

[2]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M].开明出版社, 序.

[3]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30.

[4]杜郎口中学学习模式研究[ED/EL].http://www.jiaoxue.org.cn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应用[M].学苑出版社, 2001:234~137.

[6]乌申斯基全集[M].525.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卷 第4篇

一、请你选择(共20分)

——积极思索,慎重定夺!

▲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

()

A.科学发展观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点评:本题考查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本题抓住了2008年时事政治的核心,切中了当今时代的脉搏,旨在培养学生关注重大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参考答案:D

2.右图所示的距今8万~10万年间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发现于()

A.河南安阳

B.河南许昌

C.陕西西安

D.北京周口店

点评:本题考查了时政知识,形式较为新颖,题干采用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回避了以往时政考试中单纯文字表述的刻板格式,既能够调节试卷版面,又可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激活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积极思考、从容应答。

参考答案:B

3.2008年3月29日,两名女学生在郑州市一家“保罗国际”美容美发店,选择了每人38元的剪发消费,结账时却被要价1.2万元,两人共借了35位同学的生活费,支付9800元后才得以脱身。后来,该店受到了有关部门的严厉处罚。以下对这件事的看法正确的是()

A.美发店价格欺诈,理应受到法律追究

B.消费者自愿消费,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C.消费者自投罗网,责任后果应当自负

D.美发店自主要价,实属正常无可厚非

点评:该题选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保罗国际天价头”事件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依法维权。四个题肢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又不失严谨性,有利于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A

4.下列情形中,你认为符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礼仪要求的是()

A.参观旅游时,强拉外宾参加合影留念

B.与人交谈时,刻意打听对方个人收入

C.与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以示尊重

D.观看比赛时,只为本国队员呐喊助威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礼貌、礼仪等交往常识的选择题。本题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设置了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基本素养和社交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注奥运、支持奥运,从自身做起喜迎奥运的情感。

参考答案:C

▲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少选一项即少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星期天,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

A.从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等将全部免费开放

B.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自2008年起成为法定节假日

D.河南人李剑英、谢延信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点评:这是一道时政综合题,题干巧妙地将一组看似不相关的重大时政整合起来,选项中的叙述简洁凝练,既扩大了整个试题的容量和信息量,又没有增加难度,堪称时政综合考查的范例。

参考答案:ABCD

6.河南仓廪实,全国粮价稳。作为“中国粮仓”,河南对全国粮食价格的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际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为确保我省粮食的持续丰收,就必须做到()

A.继续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B.不断增加农药化肥的施用量

C.严格限制农民外出务工

D.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

点评:国际粮价上涨、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粮荒等现象,使粮食问题成为近来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关系全国的粮价稳定和粮食安全。本题抓住这一热点,从如何确保河南粮食持续丰收这一角度考查,立意高,切入点低。该题在考查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省考生了解河南、热爱河南、建设河南的意识和使命感。

参考答案:AD

7.看了右边的漫画,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A.该企业兼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其行为需大力提倡

B.该企业的行为污染了环境,理应受到法律追究

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D.该企业在不同时段污染环境程度是不一样的

点评:该漫画寓意深刻,这样选材既关注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这一时代主题,又讽刺和鞭挞了社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和个人阳奉阴违、肆意破坏环境的不法行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意识。

参考答案:BC

8.下列人员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A.教师:私自拆阅学生信件侵犯学生隐私权

B.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记是关心子女的表现

C.学生:受教育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义务

D.商家: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考生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的多选题,整合了隐私权、受教育权、消费者合法权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等内容,形式简洁,内涵丰富,考查视角和立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参考答案:ACD

二、请你概括(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由表及里,揭示主题!

9.为确保学生用品安全,国家首部关于文具用品的强制性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那些散发出香味却含有甲醛、苯等致癌物质的橡皮等不合格学习用品,从文具市场被责令下架;为确保学生的食品安全,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些常常在学校周边叫卖的非法制作的“牛排”、“鸡排”等垃圾食品,也将受到严厉查处。

点评:该题关注学生的食品安全和学习用品安全问题,选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和生活化特征,既考查了考生对社会保护、自我保护、依法治国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教育了学生,促进他们进一步重视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

参考答案:(1)国家重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2)未成年人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保护。(3)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5)这是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6)国家应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10.观察右图,进行概括。

点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不仅困扰着很多家庭,也成为国家和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题通过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生日消费这一看似简单的小事,恰当地切入了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这一重大主题。漫画折射出未成年人中的一些奢侈浪费、盲目攀比、非理性消费等现象。本题在考查考生对这一问题是否持有正确的态度的同时,也促使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个人品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参考答案:(1)我们应以勤俭节约为荣。(2)我们应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3)我们应明辨是非,避免盲目从众。(4)我们应学会理性消费。(5)我们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6)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7)我们应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尽量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8)父母应重视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三、请你简答(4分)

——简明扼要,理性思考!

11.“好个大中原,历史很久远。炎黄文明在这里发祥,愚公移山在这里流传……”

2008年初,继《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图书出版后,同名电视系列片又与观众见面,引发热议;“2007年河南十件文化大事”评选结果出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半壁江山姓“豫”;文化套书《中原文化大典》重装上阵,打造河南文化产业品牌……

阅读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感想。(两个方面即可。4分)

点评:该题背景材料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以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为切入口,考查了考生对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我省中原崛起战略整体部署的了解情况,既增强了考生作为河南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又促使他们从自身做起,培养宣传河南、建设河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答案:(1)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2)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3)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4)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显著。(5)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6)应进一步加快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7)应继续加强对中原文化事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8)应加大对中原文化的宣传力度。(9)每个河南人应从自身做起,增强学习、传承中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10)应继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11)我省采取得力举措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2)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奋力促进中原崛起。

评分建议:只要答出本答案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

四、请你辨析(8分)

——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12.

点评:该辨析题的形式在2006年、2007年的固定模式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文字表述简洁,图画生动直观,从而赋予了这种题型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这一设计也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创设情境、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创新的理念和要求。这样的辨析题亲和力强,学生喜闻乐见,有利于他们积极思考、作答,提升情感体验,在考试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答案:(1)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或:人生难免有挫折。或: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逆境。或: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2分)(2)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可能促使人走向成熟,也可能成为人成长的障碍,关键在于应对挫折的态度。或:挫折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战胜挫折、摆脱逆境能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3分)(3)只有心理上真正做到了“不畏挫折”,才能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面对挫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这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或:心理承受力强的人,能积极应对挫折,把克服困难当作磨砺意志的机会,千方百计地战胜挫折,走向成功。(3分)

评分建议:第(1)点答出人生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即可给2分。第(2)点答出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可给2分;答出应对挫折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即可给1分;本要点最高给3分。第(3)点答出愈挫愈奋的原因或意义均可给3分。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共有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10分)

——置身情境,表达心声!

13.(之一)材料一:如右图《钱包里的变化》。

材料二: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所了解的变化或成就。(两个方面即可。4分。友情提示:可从国家建设成就、社会生活发展、家庭生活变化等角度思考)

(2)感受变化与成就,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三个方面即可。6分)

点评: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这一结论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通过试题来关注这一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如何通过贴近学生的方式来考查这一课标中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却是一个难题。该题在命制上可谓匠心独运:材料一将30年来我国社会的诸多变化通过一幅漫画《钱包里的变化》折射出来,直观形象,富有启迪性和示范性,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完成第一问;材料二直击主题,提升了背景材料的高度和效度,帮助考生综合深入地理解、分析并完成第二问;题目在问题的设计次序上,注意了逻辑性和递进性,注意了从现象到本质、从事例到理论的思维路径和认识规律。

参考答案:(1)略。示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嫦娥一号”成功探月;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饮食结构日趋科学合理;住房越来越宽敞;出行越来越便捷。(2)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⑤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⑧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1}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评分建议:第一问宏观描述、具体事例均可,答出类似于示例中的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

13.(之二)“小小身体,大大书包,早出晚归上学校;家庭作业,课外辅导,快乐生活哪里找?……”据报载,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书包的平均重量为3.5公斤,初中生为5.5公斤,书包超重现象较为普遍。有70.2%的小学生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外,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48.9%的小学生参加课余补课,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参加补课的学生比例和补课门数均有所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两个方面即可。4分)

(2)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就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三个方面即可。6分)

点评: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多年来的焦点话题。这一问题虽然关注度很高,但现实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本题引导考生深入地分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针砭时弊、在忧患中进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答案:(1)①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教女成凤心切。②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学生全面发展。③一些学校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④学生家长存在着跟风攀比、盲目为孩子报辅导班的现象。⑤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不够。⑥学生家长偏重学习成绩、忽视德育,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⑦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⑧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盲目办辅导班现象。(2)①应采取得力举措,切实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②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在校时间。③学生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④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⑤国家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⑥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⑦要严格规范社会办辅导班行为。⑧学校和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⑨学校、家庭、社会应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条原因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条建议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第14小题10分,第15小题10分,共20分)

——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14.在体育竞技的赛场,有他们任劳任怨、活跃忙碌的身影;在抗击雪灾的一线,有他们破冰开路、勇往直前的身影;在抗震救灾的现场,有他们舍生忘死、全力救援的身影;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堂,有他们呕心沥血、挥洒汗水的身影……快乐在微笑中传递,真诚在帮扶中见证,精神在服务中升华,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据悉,你校团委、学生会决定联合开展一次“我志愿、我奉献、我快乐”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精神家园,共享共建——

(1)你认为志愿者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两个方面即可。4分)

见贤思齐,贵在参与——

(2)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弘扬志愿者精神?(三个方面即可。6分)

点评:目前,“志愿者”一词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志愿者活动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普遍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题没有局限于对某一类志愿者行为进行分析,而是整合了各种各样的志愿者事例,引导考生综合分析志愿者行为的精神实质,向志愿者学习。这样的设计提升了试题的高度和境界,通过结合课标中的“亲社会行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等相关内容,既考查了考生在这一方面的三维目标掌握情况,也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进一步自觉践行志愿者精神,做一个好公民。

参考答案:(1)①舍己为人,无私奉献。②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③帮助他人,快乐自己。④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⑥热情服务,真诚待人。⑦与人为善,互助友爱。⑧团结协作,共同进步。⑨积极向上,追求卓越。(2)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②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③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④关爱他人,助人为乐。⑤团结友爱,与人为善。⑥服务社会,无私奉献。⑦锻炼自己,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⑧在社会实践中磨砺意志、经受锻炼。⑨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荣誉。⑩培养社会责任感。{11}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志愿者事迹、宣传志愿者事迹,带动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

15.山崩地裂,江河呜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0级强烈地震突袭汶川,瞬间,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从那一刻起,我们的爱心飞向灾区,我们的脚步奔向灾区,我们的援手伸向灾区。大灾无情,大爱无疆!从那一刻起,汶川与中国紧紧连在一起!四川与世界紧紧连在一起!

据悉,你校正在进行“情系灾区老百姓,爱心奉献我行动”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大家解说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三个方面即可。6分)

(2)你想对灾区同胞说些什么?请把你的心里话填入下面的心愿卡。(要求:感情真挚,观点正确,语句通顺。4分)

点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想品德学科,在2008年学业评价中关注汶川大地震是必然又必须的,但究竟应怎样关注才能既不为难学生又不落俗套呢?本道活动与探索题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以“情系灾区老百姓,爱心奉献我行动”活动为主线,“串联”了两个问题,即分析抗震救灾的意义和填写爱心卡。第一问考查考生深入探究问题、分析理解身边现象的意识和能力;第二问帮助考生提升关爱社会、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道德和情操。

参考答案:(1)①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是中国人。②有利于弘扬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③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④有利于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⑤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⑦有利于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⑧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⑩有利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11}有利于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12}有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2)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卷 第5篇

一、填空题(10分)

1、社会主义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执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和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二、选择题(20分)

1、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具有:()

A、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B、国家强制力和预测力

C、普遍约束力和制裁力D、国家强制力和禁止力

2、有权行使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D、立法机关

3、现阶段,()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现代

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司法机关的是()

A、审判机关B、人民政府

C、监察部D、人民代表大会

5、国体决定了一国的国家性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体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王某在本市闹市区有一处当街的商业门面房,袁某多次与其商谈转让事宜。当王某得知即将兴建的人行天桥将遮挡自己的房屋,就将该房转让给袁某。王某的行为违反了()。

A、诚实信用原则B、等价有偿原则

C、公序良俗原则D、自愿原则

7、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的是()人生观

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D、个人主义

8、人生目的是指人()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A、为什么发展B、为什么活着

C、为什么工作D、为什么努力

D、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9、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10、以下关于中华民族精神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B、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C、它是时代精神的依托,时代精神则是它的现实体现

D、它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

11、法律主要体现的是()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党D、全社会

1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

A、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B、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C、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D、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

13、爱国主义所反映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是:()

A、隶属关系 B、敌对关系C、依存关系D、兄弟关系

14、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

A、保护环境 B、维护公共秩序 C、爱护公物D、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15、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其重要原因在于()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B、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强大民族

C、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D、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三、多项选择题(30分)

1、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

A、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争

B、在无数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从不低头

C、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

D、在抗洪斗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关于改革创新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

B、是中国共产党永保蓬勃生机的法宝

C、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D、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B、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理想

C、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

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D、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6、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于()

A、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B、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D、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7、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贯穿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覆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和各个利益群体

B、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

C、既体现了先进性导向,又体现了广泛性要求

D、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8、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哪几种形式实现的:()

A、义务性指引B、禁止性指引

C、授权性指引D、强制性指引

9、下列属于国防观念的是()A、国防忧患意识B、国防责任意识

C、国防教育意识D、国防献身意识

10、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B、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反映了所有社会成员的意志

D、法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11、决定宪法居于根本法地位的因素主要是()

A、在内容上,它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在形式上,它有着逻辑严谨的宪法典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它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在效力上,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2、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包括()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B、与时俱进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D、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1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有()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把科学的理想与非科学的空想结合起来

1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重大意义是()

A、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是加强社会意识形态调控的必要手段

B、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C、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D、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15、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需要()

A、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而崇高

B、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同于一种宗教信仰

C、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众多理论流派中的一个

D、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判断题,正确的划“对”错误的划“错”(10分)

1、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2、社会价值是指个体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意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之相适应。()

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

5、要正确地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6、只有经公布的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7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8、“上访就是犯罪!”这句话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

9、法律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所以不保护其他阶级的人的利益。()

10、王某年满19周岁,因受重大精神刺激,患上精神分裂症,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王某不享有选举权。()

五、简答题(2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2、简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3、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

4、简述理想信念的作用。

5、浅析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六、案例分析(10分)

2005年11月30日,大学生小陈在父母离婚后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为其垫付每年一半的学费和每月300元的生活费。

小陈3年前考取上海外贸学院,每年的学费是6000元。年初,小陈父母协议离婚后,小陈就和母亲共同生活。今年新学年开学后,小陈于11月30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母亲收入较少、依靠母亲难以完全满足其就学所需的生活费及教育费为由,要求其父陈先生按月垫付生活费人民币300元,并每年垫付学费人民币3000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卷 第6篇

考试形式:闭卷 2009年6月

院系: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养成优良学风,应在()上下功夫。

(1).勤奋

(2).严谨

(3).求实

(4).创新

(5).爱国

2、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的历史使命。

(1)建设体育强国(2)建立新中国(3)反帝反封建(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如下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跟着感觉走

(3)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

(4)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5)听从领导指示

4、关于爱国主义,的正确说法是:()(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2)爱国主义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道德要求。

(3)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

(4)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5)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5、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正确说法是:()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2)爱国主义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道德要求;

(3)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4)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5)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6、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其中,()是人生观的核心。(1)人生机遇

(2)人生目的(3)人生态度

(4)人生环境

(5)人生价值

7、人生价值评价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1)坚持贡献和索取的均衡

(2)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3)坚持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相统一

(4)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5)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8、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5)忍让、迁就原则

9、对道德定义的正确理解是:()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2)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维系

(4)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5)道德是上帝的意旨或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意志

10、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另一种是()(1)拜金主义

(2)享乐主义

(3)文化复古主义(4)个人主义

(5)历史虚无主义 11.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和其他义务 12.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年满18岁

(2).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意思表示真实

(4).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5).以上都不是

13.结婚禁止的条件是:()

(1)禁止直系血亲和五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3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4)禁止年龄相差二十岁以上的男女结婚。

(5)禁止同姓结婚

14、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

(1)讲法律

(2)讲证据

(3)讲程序

(4)讲法理

(5)地位

15、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1)罪行裁量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

(3)罪刑相当原则

(4)罪行公平原则

(5)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二、判断说明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全面学习就是要学好本专业的各种知识。判断: 说明:

2、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判断: 说明:

3、“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买到一切”。

判断: 说明:

4、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感官的需求与快乐。()判断: 说明:

三、连线题(共4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为人民服务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2、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3、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4、简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五、论述题(一题,共18分)

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六、案例分析题(共1题,12分)

2001年8月23日,三名青岛考生向最高人民法院投寄诉状,状告教育部侵犯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将教育部告上法庭的栾倩、姜妍、张天珠是山东青岛的3个应届高中毕业生。在2001年7月的全国统一高考中,他们分别取得了文科475分、理科522分、文科506分的成绩。如果在北京,他们完全可以去读重点本科,但是在青岛,他们中的两个只能读专科或者电大,另一个则完全没有希望。同是十年寒窗苦读,同样的分数境遇却如此不同,让三个女孩子愤懑不平。他们认为,根据《宪法》,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教育部制定招生计划的形式,导致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的不平等,特别是北京地区的高考录取线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山东低100多分),教育部的这一行为一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因此,她们诉请最高人民法院确认被告所做出的关于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行政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由法院向被告提出司法建议书,督促被告今后避免作出类似违法行政行为。但是正如一些法律界人士分析,此案在立法方面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请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分析。苏州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试卷(A)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3)(4)

2.(5)

3.(1)(3)(4)

4.(1)(2)(3)(4)(5)5.(1)(2)(3)(4)(5)

6.(2)(3)(5)(2)

7.(2)(3)(4)(5)8.(1)(2)(3)(4)

9.(1)(2)(3)(4)

10.(3)(5)11.(1)(2)(3)(4)(5)

12.(2)(3)(4)

13.(1)(4)14.(1)(2)(3)(4)15.(2)(3)(5)

二、选择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错。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各方面知识。

2.对。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地学习和工作中。

3.错。这是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4.错。这是享乐主义人生观所宣扬的,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褊狭理解。

三、连线题(共四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八荣八耻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四、简答题

1、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答案要点: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需乐观;人生要进取。

2、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答案要点: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4、简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答案要点: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答案要点:为人民服务是科学的人生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结合;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环节和一些人身上出现了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这就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违反我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是理所当然。

(2)当然,并不是在高考中实行全国统一分数线就是平等。因为地域之间、城 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客观事实,在录取分数上有所差异也是合理的。但这种差别应当与教育水平相适应而不是相反,应当与宪法精神相符合而不是相违背。

(3)北京、山东两地的录取分数线相差100多分令人难以理解,这是本案发生的根本原因。现阶段我们应当承认差别,但人们有权知道理由,考生在法律面前应当获得平等的机会。高考制度已实行多年但并不因此而当然合宪、合法,教育部有必要对此重新审查。

(4)此案是一起典型的宪法性诉讼案件。但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宪法诉讼制度,而且我国的人民法院没有违宪审查权,此类案件法院往往以不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而拒绝立案,最后不了了之。

上一篇:硕士生毕业论文致谢下一篇:游景山动物园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