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2024-05-20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精选14篇)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第1篇

学习内容与活动不仅与单元相关,且涵盖各种领域,例如:认知、音乐、体能、社会、语文、自然等活动,老师会利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实物、照片、图片、录像带、儿歌、图画书等视听媒体,拓展孩子的认知经验。以“交通安全”单元为例,老师在设计教案之初,会预先订下如:“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名称”、“培养遵守交 通规则的`习惯”等活动目标,并设计如:“常见的交通工具”、“认识交通标志”、“行的安全”、“小小交通指挥者”等四个小单元。

单元教学的优点在于“学习内容的广度与系统性”,该知道的生活常识大都会被老师列入学习范围,由于多采团体教学,且有教案设计,老师较能掌握孩子的学习内容与进展。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第2篇

目标:

通过故事《幸福是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体会幸福就是开心、快乐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过程:

一、引入

1、唱《幸福拍手歌》,这首歌我们都会唱,叫《幸福拍手歌》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幼儿自由发言。

2、在森林里有不少小动物,让我们去问问它们幸福是什么,好吗?(出示图片)

中班主题教案《幸福是什么》

二、情感体验

1、你看,这是谁来了?哦,原来是小青蛙呀!让我们来问问它好吗?“小青蛙,小青蛙,幸福是什么?”小青蛙说:“我的幸福就是能天天在池塘中,在荷叶上跳来跳去。”说完,小青蛙先跳上荷叶,再跳进池塘,快活地游走了。

2、小青蛙的幸福是什么?你觉得它幸福吗?为什么?

3、师:小青蛙可以每天在池塘中生活,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地玩,过得真开心,真幸福!

4、小羊来了,让我们来问问它好吗?“小羊,小羊,幸福是什么?”小羊说:“我的幸福就是能天天闻到绿草的清香。”这时,小牛来了,它说:“小羊,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草地,有好多嫩嫩的青草呢,我带你去!”说完,小牛就带着小羊高高兴兴地走了。

5、山羊的幸福是什么?你觉得它幸福吗?为什么?小牛的幸福是什么?你觉得它幸福吗?为什么?

6、师:小羊在森林里可以天天闻到绿草的清香,真快乐,真幸福!

7、这时,长颈鹿走了过来。“长颈鹿,长颈鹿,幸福是什么?”长颈鹿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如果有一天,我能舒舒服服坐下来喝杯茶,那就是我的幸福了。”

8、长颈鹿幸福吗?为什么?

9、我们怎么来帮帮长颈鹿,让他觉得幸福呢?

10、幼儿发言,教师归纳:你们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的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她让长颈鹿坐在大大的椅子上,长颈鹿的四条腿都伸直了,小白兔把一杯香茶送到了长颈鹿的嘴边。

11、“小白兔,小白兔,幸福是什么?”小白兔说:“长颈鹿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12、小兔子幸福吗?为什么?

13、教师归纳:对呀,幸福就是觉得开心、高兴的一种感觉。小兔子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别人,让别人感到开心、幸福,她自己也就很开心、幸福。幸福就是让身边的人都开心。

三、行为延伸你的爸爸、妈妈、身边的小朋友幸福吗?你有什么办法也让他们感到幸福呢?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第3篇

一、单元主题探究教学的思考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 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 教师需要处理好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也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既要让“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又要保证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停留在某一堂课上, 而要从一个阶段整体考虑, 分析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 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 更得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 我们着力探索“单元主题探究教学”。根据单元内容, 从整体着眼, 分析思考学生学习的原点在哪里;从原点出发, 分析哪些知识利于学生的探究, 哪些知识利于学生的自学, 哪些需要老师的讲授。强调用“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 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 根据探究主题, 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水平;从“小概念”向“大概念”不断扩展, 逐步建立大概念与小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从而把知识串联起来, 使之成为有机关联的整体。

二、单元主题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

根据单元主题探究教学的内涵, 我们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实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 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强调整体性、前瞻性、实效性。

整体性就是要从数学学科的整体着眼, 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学生的学情, 分析学生学习的原点、重点和难点, 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为此我们改变原有的备课模式, 整合原来的教学分析和学情分析, 先进行单元教学要点XIAOXUE JIAOXUE YANJIU分析, 包括本单元学生学习的起点、探究点、自学点和训练点,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少”, 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避免选择大量的主题, 或纠缠于大量的细节。

前瞻性就是要从单元整体着眼, 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 选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 创设问题情景, 引领学生通过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或情景的设计要立足于整个单元, 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情景的深层次解读。

实效性就是从学生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两个层面上考虑,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 使学生逐步能以形式符号为主要载体进行思维活动;中高年级注重学生的自主预习, 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获取知识, 学会有规则地推理和符号变换, 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单元主题探究教学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单元教学前组织学生预习、观察、调查、操作等, 为教学积累丰富的资源。教师还应本着单元整体设计的原则, 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点、自学点、训练点, 对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其自行体验、感悟;对需要一定训练的基本技能,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多层次练习,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原点探究, 逐步生长

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与概括, 许多数学概念都有生活的原型, 对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称之为“原点”。对这些知识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探寻里面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从而抽象为数学概念、符号及规律。

比如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 这个单元包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比例、比例尺等内容, 学生学习原点就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一内容深入探究清楚后, 后面的内容学生都可以自己学习。

因此我们这一单元的探究点就定位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放大与缩小, 而是要放在为比例的整体教学作铺垫的视角下来进行, 也就是比例是对生活现象的数学表达, 是生活实际事件的数学思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探究图形放大 (或缩小) 后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发现放大 (或缩小) 就是对应比相等的数学道理, 并能找出多组对应比相等的情况;在用比表示图形的放大 (或缩小) 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找出相对应的长度的比;在根据比正确地画出放大 (或缩小) 后的图形的时候, 引导学生画出对应的边, 这样为后面对学习作好铺垫。

2.节点探究, 裂变发展

“节点”是指在一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这样的点的突破, 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乘法的教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就是这样的“节点”。学生前面有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 只要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后续乘法的计算学习学生都能很好掌握。因此对这样的内容就要引导学生作充分的探究,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实际问题, 一般学生都用分步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用竖式该怎样进行, 实际上竖式就是把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的过程。在这里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进行竖式的书写。有了这样的探究, 以后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对后续的学习十分有利。

3.主问题引领, 逐步深入

每个单元都有一条知识主线。为此, 我们研究单元知识特点, 把握问题主线, 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深入, 将每个知识点连串成线, 从而构筑起知识的网络, 使学生能突破一堂课的难点, 从整体上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中, 我们从单元内容分析, 整个单元围绕“圆的大小”来展开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在圆的认识教学中, 学生发现可以用半径和直径表示圆的大小, 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维, 也引发学生思考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周长如何来计算的问题, 进一步思考这样的图形面积如何计算的问题。

《月光启蒙》的主题是什么 第4篇

答:我同意你们的看法。《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不识字的母亲在夏夜的月光下为“我”唱民谣、讲故事,教“我”猜谜语,促使“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表现了乡土文化的启蒙作用和母爱的强大与无私,当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教学参考书》将课文单纯地解读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是片面的,制定的“教学目的”也是不准确的。我的理由如下:

其一,从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表现母爱的力量和民间文学的美好。《月光启蒙》的主人公是母亲,文章所表现的是热爱生活的母亲对孩子的熏陶和关爱,伟大的母爱是通过“月光下的启蒙”这一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再看课后最重要的第3道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编者设计这道习题,意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投向“月光下的启蒙”这一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读懂月光启蒙的丰富内容和特殊形式。让学生跟随母亲吟唱歌谣、经历启蒙的同时认识民谣的含蓄流畅、神话的丰富想象、童谣的风趣幽默;在感受母爱的同时接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感受母爱的美好与深沉。至于“我”对母亲的情感则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自然流露。如果将“我”的感恩之情确定为主题,成为教学重点,则很容易造成离开课文语言文字空谈感恩之情。

其二,从编者对原作的改编也可以看出课文不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月光启蒙》是根据现代诗人、作家孙友田写的“母爱三部曲”中的《月光母亲》改编的。“母爱三部曲”的主题确实是表达自己对逝去的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但是,教材编者将《月光母亲》编入课本时,对原作进行了编辑加工,不但将课题做了改动,还删去了最能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厚感情的两段话。“怀念母亲”的主题也就转变为“母爱无价”。试想如果要保持原作主题表现“我”对母亲的爱,编者为什么要删去两段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回忆和表白呢?将课文与原作对比,不难发现编者的意图。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示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在研读教材时,不但要深入钻研文本语言,还要从课文所在位置、课后练习设计,甚至课文插图描绘等多方面揣摩编者的意图。有条件的还应该和原作进行比对、了解作者生平、浏览名家评析意见等。只有多方收集信息,开阔视野,方能准确驾驭教材、提高教学效益。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第5篇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参考2)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地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显卡・什么是顶点着色单元 第6篇

顶点着色单元是显示芯片内部用来处理顶点(Vertex)信息并完成着色工作的并行处理单元。顶点着色单元决定了显卡的三角形处理和生成能力,所以也是衡量显示芯片性能特别是3D性能的重要参数。

顶点(Vertex)是图形学中的最基本元素,在三维空间中,每个顶点都拥有自己的坐标和颜色值等参数,三个顶点可以构成成一个三角形,而显卡所最终生成的立体画面则是由数量繁多的.三角形构成的,而三角形数量的多少就决定了画面质量的高低,画面越真实越精美,就越需要数量更多的三角形来构成。顶点着色单元就是处理着些信息然后再送给像素渲染单元完成最后的贴图工作,最后再输出到显示器就成为我们所看到的3D画面。而显卡的顶点处理能力不足,就会导致要么降低画质,要么降低速度。

315主题是什么 第7篇

一、携手共治 畅享消费的涵义

一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消协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消费维权合力,搭建维权共治新格局,努力开创消费维权新局面;二是按照“依法治国”理念,消协组织动员和推动社会各界,依法履行《消法》所规定的各项责任、义务,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和教育引导,积极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愿意消费,无忧消费,畅享消费,为发挥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出新贡献。

二、主题依据

第一,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探索新机制,开创新格局,是新时期对消费维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消费结构多样化,消费时空扩大化,消费需求个性化的新时期,消协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凝聚社会共识,汇集维权合力,树立维权新思维,创新维权新机制,打造维权新格局。

第二,强化依法保护理念,贯彻落实《消法》,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20xx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了”的开局之年,也是《消法》实施一周年。落实《消法》,完善《消法》确立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制度,敦促消费者权益保护各相关责任方落实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

第三,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无忧消费,是消费维权工作的根本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日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对保护消费意愿、增强消费信心、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消费维权工作的根本要求。

第四,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畅享消费给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是我国社会制度对人民利益的保护,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应有之意。保障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成果,是我国社会制度的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也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主题的目标

一是凝聚社会共识,汇集维权合力,发挥纽带作用,努力推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按照中消协新一届理事会的要求,积极探索维权新机制,发挥消协社会组织平台作用,汇聚各方面消费维权的合力,促进建立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广大群众、企业主体共同参与的消费维权协同共治新格局,努力开创消费维权新局面。

二是牢固法治理念,依法履行职责,努力推动消费维权法制化。在全社会倡导和坚持依法维权消费者权益、服务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理念,继续推进新《消协》贯彻落实,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消协组织依法履行反映、查询、建议、披露曝光、监督检查、支持起诉及提起诉讼等各项职责,督促和促进全社会履行法定责任,推动消费环境向好。

三是推动制度完善手段创新,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按照《消法》的要求,推动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加强消费纠纷调处、消费意见反馈、消费诉求反应的快速应对机制,聚焦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重点领域和垄断行为,积极运用维权手段,推动市场交易秩序健康、有序,保障消费者放心消费,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是强化消费教育引导,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切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面对消费模式、消费需求、消费方式不断翻新和各类新兴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的消费领域,要依靠社会有利资源,运用科学公正手段采集客观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以消费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消费者真正体验消费的快乐,努力保障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四、如何进行宣传和落实

围绕“携手共治畅享消费”年主题,中消协和全国消协组织计划开展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年主题宣传,广泛传播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理念,及时发布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成果,传递消费维权正能量,保护和提振消费者信心;

二是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总结和研究《消法》实施一年来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消法》各项规定提供重要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三是加强消费教育引导,针对新型、热点产品和服务,开展产品比较试验和消费体察、体验,为消费者选择放心、满意产品和服务提供参考;

四是开展重点消费领域的社会监督,针对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银行服务、快递服务、电信服务、网络购物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和市场监测活动,查找服务短板,反映消费者诉求,促进行业自律和消费环境进一步好转;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第8篇

一、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需要教师处理好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既要让“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又要保证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停留在某一堂课上,而要从整体考虑, 分析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得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着力探索“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根据单元内容,从整体着眼,分析思考学生学习的原点在哪里; 从原点出发,哪些知识利于学生探究,哪些知识利于学生自学,哪些需要老师讲授。强调用“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根据探究主题,逐步提升学生的 学习能力 与探究水 平 ;从“小概念”向“大概念”不断扩展 ,逐步建立大概念与小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把知识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有机关联的整体。就好比一个知识的小池塘,我们选中一个目标,在水中投入一颗石子,让水的波纹逐渐地扩散开来,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根据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我们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实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注意做到整体性、前瞻性、实效性。

整体性就是要从数学学科的整体着眼,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的原点、重点和难点,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为此,我们改革原有的备课模式,整合原来的教学分析和学情分析, 先进行单元教学要点分析,包括本单元学生学习的起点、探究点、自学点和训练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追求“更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避免选择大量的主题,或纠缠于大量的细节。

前瞻性就是要从单元整体着眼,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选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通过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或情景的设计要放眼整个单元,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情景的深层次解读。

实效性就是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两个层面上考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逐步能以形式符号为主要载体进行思维活动;中高年级注重学生的自主预习,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获取知识,学会有规则的推理和符号变换,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个学习单元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空,在单元教学前组织学生预习、观察、调查、操作等,为教学积累丰富的资源。本着单元整体设计的原则,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点”“自学点”“训练点”, 对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感悟, 做到吃透、悟透; 学生能自学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在交流讨论中获取新知;对需要一定训练的基本技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层次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点探究 ,逐步生长

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与概括,许多数学概念都有生活原型, 对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称之为“原点”。对这些知识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探寻里面所蕴含的数学道理,从而抽象为数学概念、符号及规律。

如苏教版数学(下同)六年级下册的“比例”。这个单元包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等内容,学生学习的原点就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深入探究清楚后,后面内容的学习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

因此,我们这一单元的探究点就定位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内容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放大与缩小,而是要放在为比例的整体教学作铺垫的视角下来进行,也就是比例是对生活现象的数学表达,是对生活实际事件的数学思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探究图形放大(或缩小 )后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发现放大(或缩小)的就是对应比相等的数学道理,并能找出多组对应比相等的情况; 在用比表示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 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找出相对应的长度的比;在根据比正确地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学生画出对应的边,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节点探究 ,裂变发展

“节点”是指在一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学生学习的关键点。这样的点的突破,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乘法”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就是这样的“节点”。学生学习前有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这里就是一个对原有思维方式的突破,突破后,学生对后续乘法的学习都能很好地解决。

因此,对这样的内容就要引导学生作充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书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实际问题, 一般学生都用分步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用竖式该怎样进行,实际上竖式就是把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的过程。在这里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进行竖式的书写。有了这样的探究,以后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生长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后续的学习十分有利。

3.主问题引领 ,逐步深入

每个单元都有一条知识主线,对此,我们研究单元知识的特点,把握问题主线, 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深入,使每个知识点连串成线,从而构筑起知识的网络,也使学生能突破一堂课的局限,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中,我从单元内容分析中认为,整个单元都围绕“圆的大小”来展开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发现可以用半径和直径表示圆的大小, 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维,也引发了学生思考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进一步思考这样的图形面积如何计算的问题。

绯闻女孩 青春的主题是什么 第9篇

记者:《绯闻女孩》系列小说与您的成长经历有关吗?

Cecily:《绯闻女孩》是文学作品,故事里的人物原型并不是我的朋友或者我自己。我在曼哈顿长大,住在中央公园的西边,学校在公园东边。但我和我的朋友们过着跟小说里的姑娘们同样的生活——比如在大都会博物馆外面闲逛,喝咖啡。《绯闻女孩》小说里的学校跟我以前的学校很像。

记者:您觉得《绯闻女孩》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Cecily:我想,每个人都曾幻想上流社会的生活。去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过光怪陆离的日子,年轻的孩子尤其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或许,那里面一些青春的、鲜艳的东西特别打动人。

记者: 对《绯闻女孩》电视剧有何观感?和小说相比,两者有什么差别吗?

Cecily:电视剧做得很用心。布莱尔、赛琳娜、内特还有丹都跟我在书里设定的人物很接近。电视剧里的恰克·巴斯比我的小说原型塑造得更好——他很有魅力,很有趣。珍妮和凡妮莎则差别很大。一开始我有点失望,但现在我改变了看法。在电视剧里能做到的在小说里可能做不到,反之亦然。我喜欢她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与父母的关系。小说跟电视剧比起来,会低调一些。但是小说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更加有激情,更加耐人寻味。我希望小说可以吸引更多成熟的读者们。

记者:《绯闻女孩》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吸引了很多关注。小说是希望表达这样的关系吗?

Cecily:我真的不想绯闻女孩中的人物简单而肤浅,没有安全感或者内心充满纠结。我希望我的读者——来自任何经济背景的读者——可以找到人性本质的层面。我希望我的主人公有趣、智慧,不是帕里斯·希尔顿那一类,也不是芭比娃娃,而是让人能够感觉得到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可以踏踏实实地品尝生活的美好。

少男少女的天性在任何时代都一样

记者:您对年轻一代的深入了解,灵感来自于哪里?

Cecily:我也曾经是少女啊,好像就是在不久前,呵呵!现在青少年的生活也是我曾经的生活,只是点缀了一些当下最潮的玩乐元素。我尽量避免使用太多俚语或者明年看起来就过时的表达方式,我希望我的小说更加耐看。其实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也像是一本耐读的书,拋开那些时代的流行元素,其本质都是相通相融的。

记者:现在中国社会开始出现所谓的“富二代”,跟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Cecily:我想,现在和过去唯一的不同,不在于是否富有,而是科学技术。我们那个时代,没有手机、短信,没有数码相机,甚至没有电子邮件!家里的电话是我们交流的唯一渠道。绯闻或者小道消息会在密友间流传。但是少男少女的天性在任何时代都一样。在人的一生中,这是最美妙的阶段,或者至少说,是最有趣的阶段。

记者:请形容一下美国当代年轻人的生活。

Cecily:美国当代的年轻人很幸运。伴随科技发展,他们对时事、政治以及其他方面了解得更多。在我们那个时代,似乎只能从父母那里被动接受他们的观点。今天的年轻人变得更加智慧、更加独立,同时对这个世界也更好奇,向更多的领域投去打探的目光。但是,青春期的压力其实也是挺大的。我想提醒他们,睡眠很重要哦,我到现在还没有把青春期的睡眠补足!

记者:《绯闻女孩》系列小说中有什么情节和您的真实生活是一样的?

Cecily:赛琳娜从寄宿学校回到原来的学校,并且被她的朋友们排挤的那一段故事(《绯闻女孩》系列小说第一本,《绯闻女孩》连续剧第一季),曾经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11岁的时候跟家人搬到意大利住过一年。那段时间,我给我的朋友们写信,讲述在罗马的生活点滴,讲述我的新朋友、我的新学校,甚至还包括我交往的第一个男朋友。我想这些听起来大概很像是吹嘘,当我回到纽约的学校,竟然没人跟我说话!他们认为我在作秀,在编故事,一切根本都不是真的。后来一切重新开始,我交往新朋友,弥补与老朋友的关系。

寻找那些不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东西

记者:据说,您在手能握笔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写作了,写作对您意味着什么?是一种终极选择,或只是一时兴之所至?

Cecily: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就常常半夜起床,抓起铅笔和纸,写诗或者歌词。我也喜欢写故事。我想这是我可以想到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我也将一直继续写作。

记者:人性或现实中的哪些方面是您想着力表现与挖掘的?您想用自己的书告诉人们什么?

Cecily:小说中的男孩女孩因为富裕、父母常常度假,而拥有很多的自由。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态度仍然很积极——考好学校,找好工作。他们与普通青少年一样,会跟好朋友闹矛盾,会怀疑男朋友喜欢别的女孩,会担心父母离婚,会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等。华服或者派对仅仅是外在的东西。小说主题是友谊、爱以及忠诚,就像所有孩子青春的主题。

记者: 您笔下的《绯闻女孩》成了大家争相模仿的时尚偶像。在穿衣方面您有什么心得体会?平常最舒服的着装是什么?

Cecily:自己喜欢最重要。跟着感觉走,相信自己的直觉。我爱穿牛仔裤,或者窄腿裤加靴子。平常坐在书桌前写小说,不用穿得很正经。当然,如果有读者见面会或者签书会,我会穿上漂亮的礼服和高跟鞋。我也常常在网上买衣服。

记者:如果可以回到青春期,修改一件事,您希望是哪件?

Cecily:我想我会多花些时间和朋友们在一起,而不是成天骑马运动。青春期缺少与伙伴相处的时光确实是很大的遗憾,错过了很多东西。

记者:目前,《绯闻女孩》系列小说的中文简体字版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并与广大中国读者见面。您希望他们读完之后,有何感受?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第10篇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当你奋力奔跑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却不幸被绊倒,你认为你能自己站起来,可尝试了几次却并非如此,脚上传来钻心的疼痛。你无助、你呐喊,就在你灰心意冷时,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将你拉起,幸福洋溢心田。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老师都在灯光下辛勤地备课,批改作业。看,我们作业本上的一条条用心良苦的批语,一个个饱含赞许的红勾,难道不是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吗?顿悟的那一刻我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向你跑来,汗水湿透了她的衬衣,阳光晒红了她的脸颊,她仍不以为然抬头微笑着把手里的凉茶递给你,望着朋友如花的笑脸这无疑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你离家学习工作,只身孤影走在寒蝉凄切的小路上,独自一人走向黑暗偌大的房间,踽踽独行百无聊赖得在车站等车。却被电话里久违的一句问候温暖,这无疑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站在水泄不通的公交车上,车子的停顿拥挤的人群使你的身体剧烈摇晃。你抓在扶把的手已微微出了细汗,你无可奈何的望着窗外,一个陌生人站起来微笑的给你让座,这无疑是一种幸福。

315晚会主题是什么 第11篇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公布20年主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常宇阐释了“网络诚信消费无忧”的涵义: 一是倡导网络经济下诚信经营,强化网络经营者责任意识,切实落实法定义务,自觉保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完善网络消费者知情权、求偿权、交易权以及安全权等方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发挥“互联网+”给消费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动力;三是发挥消协组织社会监督和桥梁纽带作用,搭建网络消费者保护社会共治平台,构建紧密相连的网络命运共同体,建设消费无忧的网络消费环境。

年315晚会主题

常宇表示:“围绕‘网络诚信,消费无忧’的年主题,中消协将联合全国消协组织开展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年主题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二是广泛宣传贯彻新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加强对互联网交易商品和服务社会监督;四是创新投诉受理方式;五是提升对跨国、跨境消费纠纷的解决力度,

资料

发布会现场同时发布了2017年年题宣传海报。海报画面展示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传达年主题的核心涵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中国消费者协会新闻发言人董祝礼副秘书长诠释了宣传海报的设计理念:海报中以“信”表达四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强调年主题“网络诚信”是核心目标;二是网络消费领域要求商品信息全面准确、真实透明;三是网络经营者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四是诚信经营才能带来消费信心。

中消协建议,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履行平台义务,强化质量监督;仔细甄别商品,做精明消费者。“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的年主题,是对网络经济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的抵制,也是对建设放心无忧网络消费环境的呼唤。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年315晚会现场直播【全程回放】

2.2017年315晚会播出时间及节目单

3.2017年315晚会打假名单预测

4.2017年315晚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公布

5.2017年315晚会预测节目单

6.2017年315晚会主题

7.2017年315晚会节目视频直播入口

8.2017年315晚会直播视频央视【高清】

9.2017年315晚会播出时间及晚会主持人名单

世界水日主题是什么 第12篇

20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启动日。

年“世界水日” 节水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利用太仓市水利局与我校结对共创特色法制学校的契机,通过“水法进我校”的主题活动,宣传水法、普及水资源现状及节约用水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影响家庭,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加入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行列中来。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系列水法宣传、节水教育和环保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树立“爱水节水”的观念,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的宣传和行动,辐射家庭及社区。突出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创建苏州市节水型学校而努力。

三、活动时间:2016年3月21日-27日

四、活动对象:一到六年级

活动人数:684+58

五、活动内容:

1、节水教育和宣传

国旗下讲话、学校电子屏宣传、班级黑板报一栏、学校橱窗宣传、水利局宣传。

2、节水主题班队会

各班举行节水主题班队会,通过班队会活动,使学生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现有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做到节约用水。

3、发放节水小书签

发放节水小书签。

4、参观自来水厂

主题单元“人与动物”教学设计 第1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四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篇俄罗斯的作品, 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 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是写我国西双版纳打洛江畔的一头战象, 再现了它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 表现出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通过写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 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1.目标性教学, 体现学科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将较好地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工具性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继续指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通过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丰富情感,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人文性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入情入境地朗读, 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 体悟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2.启发式教学, 体现以学定教。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到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须教”, 都在倡导启发式教学,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 是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其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 着力体现重点指导、学法引导、品悟促读的教学思路, 启发、引领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共享的良好习惯。

3.整合式教学, 体现语文综合。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本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打破以往传统的逐课讲授的教学定势, 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克服了常规教学中出现的主题单元课文之间无联系的弊端, 构建了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适时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口语交际活动、选读课文学习以及拓展阅读活动等, 体现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主题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词, 单元“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能读会写, “读读记记”的词语能够正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 体悟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 体会句子的意思, 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挚、具体的。

4.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思考问题, 联系生活, 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升华对动物的认识与感情。

5.明确要求, 鼓励多元思考, 指导学生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展开合理想象, 学习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方法, 努力使学生习作达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目标。

6.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内容包括“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班级读书会、“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我的动物朋友”主题画报展示和“我眼中的动物英雄”诗歌故事会等, 通过学生积极的学习参与,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耀14课时, 本教学设计12课时。教学《老人与海鸥》2课时, 举行“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班级读书会1课时, 对比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和选读课文《军犬黑子》1课时, 举行“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1课时,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1课时, 习作2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召开“我眼中的动物英雄”诗歌故事会1课时, “我的动物朋友”主题画报展示1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课外读物《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以及书中的精彩故事《阿布, 我的大象哥哥》《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只吃不认得的鸡》《豹子很危险, 但我照样跟它玩》《温柔的小狮子———穆法萨》等。

2.指导学生学习《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学生自主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军犬黑子》。

3.小黑板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8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句子的含义,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爱海鸥的情感写得生动、具体的。

教学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 初步理清课文脉络;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根据学案自学课文《老人与海鸥》第一部分, 完成练习, 再和同桌交流。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导入:动物是我们人类亲密的朋友, 它们和人类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七单元的课文, 都讲述的是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走进这神奇的动物世界, 你们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今天, 我们将一同走进昆明翠湖, 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

2.揭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 这些词语不容易读好, 我们来试试:

撮起嘴旋涡应声而来抑扬顿挫扇动翅膀炸了营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段 (1耀13自然段) :通过描写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故事, 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第二段 (14耀19自然段) :老人死后, 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的画面, 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细读课文, 完成学案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 之后同桌共同讨论不懂的问题。

附:学案

1.结合上下文和查阅工具书,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褪色抑扬顿挫亲昵企盼炸了营

2.请你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中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

3.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意。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回答。

(1) 第2自然段是对老人的______描写。有一个词文中出现了三次, 它是______, 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的老人。从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赶到翠湖为海鸥送餐, 你体会到______。

(2) 第3自然段是写______的画面。请在文中勾画出写老人动作的词语, 读读句子, 想象画面, 你从其中体会到______。

(3) 和同桌合作读读第4耀13自然段。你发现这段话写出了______, 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到老人把海鸥当做______、______。

4.将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上, 与同桌讨论。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体会, 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 体会句子的意思, 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内容

1.交流自学第一部分的体会, 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深入体会老人爱海鸥的情感。

2.运用品词析句的方法, 抓住课文第二部分写海鸥动作的句子, 体会“意想不到的事情”里蕴涵着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教学步骤

一、互动交流, 朗读悟情

1.概括。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中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老人深情喂海鸥。第二部分:海鸥真情送老人。

2.研读。找出重点语句说感受, 有感情朗读, 感受老人爱海鸥的情感。

(1) “他背已经驼了, 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从三个“褪色”和对老人的外貌描写, 你能感受到什么? (勤俭的老人, 却无私地对海鸥付出, 这是老人对海鸥的爱。)

(2)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退开一步, 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 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从这些老人给海鸥喂食的动作描写以及海鸥吃食的动作描写, 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 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一个“扫”字, 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通过朗读, 想象画面,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3)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 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 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你从哪一个词感受到了老人和海鸥的感情很深? (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4耀13自然段, 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品析词语或句子, 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知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亲昵, 对海鸥的爱。)

二、归纳学法, 应用学法

1.归纳学习方法。回顾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 (默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 体会文字表达的情感, 练习有感情朗读。)

2.自主、合作学习。按照归纳的学法自主学习第14耀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汇报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词语, 将体会和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最后在全班交流。

(1)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 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做亲人的情感。)

(2) “过了一会儿, 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 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象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 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 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5.朗读品味。指导学生带着体会朗读, 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三、拓展延伸, 小结升华

1.指导写感受:2006年1月, “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看, 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 面带微笑, 手捧鸥食伸向空中, 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学到这里, 你有什么感受?写上一段话吧。

2.学生写话并交流。

3.总结延伸:这位普通的老人把无私的爱献给了海鸥, 这海之精灵以超乎寻常的独特方式回报他, 人与动物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现在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作者是法国的一个小女孩, 叫蒂皮·德格雷。她从小与身为摄影师的父母在非洲生活, 拥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朋友, 大到大象, 小到蚱蜢, 她不仅敢与豹子亲密玩耍, 而且还敢和变色龙亲吻, 她甚至敢和蟒蛇盘坐在一起, 与趴在自己胸口的大蛇对视。这些镜头都被她的父母拍下来, 有趣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照片都发表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里。书中的一些精彩故事《阿布, 我的大象哥哥》《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只吃不认得的鸡》《豹子很危险, 但我照样跟它玩》《温柔的小狮子———穆法萨》, 老师推荐你们课后阅读。

“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班级读书会 (1课时)

活动准备有条件的学生可购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没有书的学生, 教师可给学生准备, 复印书中的故事十余个。

活动目标通过读书活动, 了解小蒂皮和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 从而引发学生热爱自然、善待野生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 介绍精彩故事

二、自主读书, 写好读书笔记

提供写读书笔记的三种方式, 请学生自行选择。 (1) 抄写文中好词佳句; (2) 随文圈点, 写下读书批注; (3) 用阅读卡片写下读书时的体会、思考。

三、小组交流, 共享心得体会

用10分钟时间, 分4人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分享读书笔记。

四、课外延伸, 布置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通过多种方式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 用两天时间写好读后感, 准备参加“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

对比学习

《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军犬黑子》 (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跑进家来的松鼠》中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感受《金色的脚印》中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体悟《军犬黑子》中黑子的痛苦经历, 懂得人与动物之间只有彼此信任和爱护才能和谐共处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提出教学目标

小蒂皮在非洲结交了许多动物朋友, 你们读书后一定很有感触。生活中你们有与动物朋友玩耍一处、生活一处的故事吗?今天, 我们将学习三个有意思的故事,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写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但是给你们的感受也许会不尽相同, 相信阅读之后你们会对人与动物的交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选择学习内容, 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一只可爱、顽皮的松鼠, 一个温馨的狐狸家庭, 一只受尽委屈的军犬, 你们对谁的故事最感兴趣呢?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篇课文, 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完成练习。

附:《跑进家来的松鼠》学案

1.默读课文,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松鼠在“我”家做过的几件事,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里来的松鼠, 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松鼠的习性。读读“我”与爸爸的对话, 画出描写松鼠动作的句子, 读一读, 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回忆以前学过的说明文《松鼠》, 想一想《跑进家来的松鼠》与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将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5.给画线的部分换上适当的四字词语, 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1) 但是松鼠继续想尽一切办法地贮存冬粮。 ()

(2) 这是松鼠的天性, 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心能落在别人的后面。 ()

(3) 我们跑出去, 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

6.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在比喻句后面打钩, 并说说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1) 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 ()

(2) 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 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

7.喜欢这篇课文吗?说说为什么?

《金色的脚印》学案

1.读读下面词语, 并学样子说三个。

2.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思考: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好发言准备后, 与周围同学讨论交流。

4.自学完这篇课文, 如果要你用一个词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你会选哪个词?理由是什么?

《军犬黑子》学案

1.读读下面的词语, 不会读或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掺杂 嘉奖 无动于衷

虎视眈眈 威风凛凛

2.快速阅读课文, 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 在感受最深的句段旁写下批注。

4.朗读课文第4耀19自然段, 思考:黑子后来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呢?你想对黑子的训导员说些什么呢?

三、互动交流, 分享学习的快乐

学生发言, 分别汇报自主学习的体会, 教师相机安排朗读练习。

四、提升小结, 对比讨论

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人和动物的故事, 但结局却有所不同。比较思考一下,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引导学生体会, 动物也需要人的呵护和理解, 只有信任和爱, 人与动物才能亲密相处。)

“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 (1课时)

活动准备提前布置学生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里的故事, 选择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安排一至两名学生担任演讲会的主持人。

活动要求指导学生写完演讲稿后再用提纲的形式将文章大意归纳, 用于做演讲提纲。告诉学生演讲的要求:脱稿演讲, 内容要有观点, 要联系自己的想法, 语言要流畅, 表达要有激情。

活动步骤

一、主持人宣布演讲会开始。

二、学生演讲《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读后感。

三、教师小结。

《最后一头战象》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 分析其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 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 通读课文, 掌握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 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你们读小说、故事这一类文章时, 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情节、主人公、精彩的部分。) 什么样的小说, 你觉得写得很好?

刚才大家说得很对, 把握好故事情节, 是读懂小说的关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好小说的重点。所以, 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头战象》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是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 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 把握故事情节

1.快速地读课文, 用笔圈画出疑难之处。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 并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试着用简练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 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师生讨论, 解决疑难。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教师归纳整理: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 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 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 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 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感受“感动”细节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让读者难以忘怀, 往往是因为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如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嘎羧是头大象, 虽然它不会说话, 但从描写它神态、动作的词句中能读出它的心声, 也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形象。请同学们完成第二项学习任务, 画出文中描写嘎羧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嘎羧的内心, 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自读体会, 画记词句, 做批注。

3.讨论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总结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 我们是先找到相关的句子、段落, 然后品读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和句子, 联系上下文, 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 从而受到了感动。

四、讨论交流, 品味“英雄”情怀

1.学到这里, 嘎羧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有三个选择,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 说说你心目中嘎羧的形象。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明,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1) 大象嘎羧

(2) 战象嘎羧

(3) 英雄嘎羧

(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 如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五、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本文的作者沈石溪是位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 他说:“写动物的故事其实是折射人的本性。”你怎么理解他这句话呢?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还有很多, 推荐同学们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狼王梦》等。

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第14篇

关键词:单元整合;国定课程;校本化

“课程”的本意是“课业及其进程”。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被定义为: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一个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的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给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促使课程地方化、校本化和个性化。

网络资料显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一种理解与领悟、反思与实践、创生与发展的课程,教师即课程。

而我们的理解是,课程是一个主题,一个启示,一个资源或一个例子,它应该提供给学生选择,可以开发,可以作为一个扩展的机会,可以探索,并可以研究。呈现出开放型、生态型的特点。

现在,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研究学校学生现状,解读课标理念,解读教材,探寻一条适合我校师生发展的美术课程之路——主题单元式教学。

一、梳理教材,从理解内容走向校本探究

以“学科整合”为主线,将国定课程校本化实施。每学期开学初我校的每位教师都会根据自己所任教的不同年级研读教材,梳理出可以整合的教学内容,并多方收集教学资源,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试着用主题单元来准备课程计划,并使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为这两者的时间。

在学习内化层面,教师在课程创新时必须实现观念破冰。首先,改革课程结构,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课程。其次,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三,它反映了课程的整體教育功能,学生文化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发展的过程和道德的形成过程。学科教学到课程实施转变:由教师个人单一备课到备课组整体单元设计、由教教材到用好教材等资源教、由教学活动设计到课程设计。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以“专题突破”为基本策略,将成熟的教育教学活动“系列整合”,形成单元化、年级化、年段化,逐渐实现“形成体系”。形成合力、深度整合、多头并进转变日常教研方式,变学科公开课申报制为课程基地建设定期交流研讨、资源汇报、亮点分享、网络教研等,实现集中力量打造;整合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市区教研、名师工作室、教师基本功培训、社区资源等)拓展课程资源、开阔课程视野,逐步形成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整合等。

二、单元整合,从单篇课例走向单元整合

美术教师们在主题单元式的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现有的三种观念:

1.改变课程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宽度与深度。

2.改变学科整合理念,从学科内整合到跨学科整合,知识与技能是专业类学科的核心要素,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体现出学科特质。

3.改变美术学科原有的备课方式,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学科内整合到跨学科整合再到全“人”的教育的过程,即是从单一性到多元化,从线性化到网状化的备课模式。我校将构建“主题单元类型的体验与创新课程”,并在各级领导、专家、同行和我们的研究团队建设美术课程体系。从艺术的角度看,一切都是相互共存的,课程需要去深入的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三、开发拓展,从教师主导走向学生主体

由于研究的复杂性问题或现实社会问题,而追求全面发展的学生在立体化的目标,需要进行较长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教学程序更为复杂,“单元”的研究计划包括:单元任务、三维对象、单元设计、单元内容结构、单元计划(执行过程和类分配)、单元评估表、参考等,然后写上教案(简案或详细案例)。

同时还需要思考:

如何根据主体的基本内容来设计“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的内容,扩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内容?

如何设计“单元构成问题”和“小问题”,深化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完成这一单元课题需要多少课时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进入才最有效?

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来安排教学秩序?

需要制订哪些“游戏规则”(包括计划、学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这样的学习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思维方式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为确保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总之,教师应逐步从传统的“单一课时意识”转向“单元整合意识”,并以建构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学习用单元整合理念来指导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电力常用知识问答下一篇:社会保险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