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托班健康教案

2024-07-22

意愿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托班健康教案(精选5篇)

意愿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托班健康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认识夹子,学习使用夹子。

2.发展手部小肌肉的力量。

3.在夹、拔夹子的操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不同大小的夹子若干,注意选择托班幼儿能够捏得开的夹子。

2.木头夹子每人一个,皱纸撕成条每人一条。

活动过程

一、认颜色、比大小。

玩夹子:

1.幼儿每人一只夹子,说说自己的夹子是什么颜色的。

2.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的夹子大,谁的夹子小。

二、夹子的大嘴巴

1.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让夹子的.大嘴巴咬住身体的各部位,一边夹一边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同样方法,让夹子的大嘴巴咬住衣服各部位的名称。

3.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指挥夹子的大嘴巴夹一夹。

三、帮刺猬理发

帮助老师拔下夹在身上的夹子。

1.把自己手上的夹子夹在老师宽大的衣服上,把老师变成一只刺猬。

2.刺猬逃走,小朋友追着拔下刺猬身上的刺。

四、制作飞镖玩飞镖。

幼儿用一个木夹子夹住一条皱纸变成一个飞镖,做完之后小朋友到外面玩飞镖。

意愿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托班健康教案 第2篇

关键词:环境渗透;提问;激励;引导;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61-01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对幼儿发展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我认为从环境渗透策略、提问引导策略、激励策略这三种不同策略加以研究,在这些策略的帮助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做好幼儿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在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一、环境渗透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舒适而宽松,并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对于每个语言活动的开展都积极利用环境的功能,把环境不仅局限于语言活动中的教室内,还在走廊、楼梯、角落等多处挂有抽象画、故事连环画和幼儿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议议、想想,并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渗透于美术活动中,将语言与美术表现相结合,形成一个环境是一道场景,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画面,以此激发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孩子们通过自主参与环境,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问引导策略,为幼儿拓展创新的思维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要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1、 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搜寻以往经验,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2、开放式的提问,促使幼儿活跃思维,提高幼儿思维发展水平。

三、激励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基础

“激励”主要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情景激励:即通过教师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

2、竞争激励:即运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在欲罢不能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3、评价激励:即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励幼儿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策略,增加了幼儿创新的条件

在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延长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时间 。在本次课题实践中,由于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策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意识强,他们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因此幼儿对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愿意动脑的好习惯,事实上,善于动脑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有“创新”。

经过实践:

我认为:

1、延长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时间 。在本次课题实践中,由于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策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意识强,他们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因此幼儿对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愿意动脑的好习惯,事实上,善于动脑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有“创新”。

2、具有多变性的思维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维的。我通过实践后帮助幼儿交流信息,通过交流信息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就如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个思想,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思想,交换一下,你的思想给我,你原来的思想还在,你原来一个思想,现在变成了两个思想,而在思想碰撞过程中,幼儿之间就可能碰出新的思想火花,就有3个思想,4个思想,5个思想出来,通过交流,创新思维就出来了,幼儿的思维具有了多变性。

所以,我们采取的各种策略认识、尊重和推动了他们在语言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能让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充分展示,敢想、敢说、敢做,与众不同。否则,这种可贵的思维将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新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终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但是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而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实践、验证,在初步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的一些问题:(1)要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而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有时很难拓展其思维,因此,老师应在一日活动中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2)家庭是幼兒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如何使家长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上和幼儿园形成合力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意愿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托班健康教案 第3篇

关键词:动手活动 培养 创新思维

一、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

教师是有组织和策略的计划者,但不应过分拘泥,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使教育既适合全体又能突出每个孩子的特长。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嫩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的火花。这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如应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的机会和丰富的工具材料,保持自由轻松活跃的环境氛围。在进行手工活动《火车嘟嘟》时,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将一个牙膏盒均等地分成三份这个环节时,采取了启发幼儿“自己拿牙膏盒,先试一试,待会儿告诉大家”的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尝试,采用了很多的办法,很多孩子想到了用折叠法、眼观法、借物量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创造,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十分感兴趣。

二、在活动中提供充分的材料,并给予幼儿动作、方法上的支持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双手、时间、空间”,并且他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幼儿来说,创造力正孕育在新颖奇特的幻想中,而幼儿的这种幻想和创新需要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提供丰富的、新颖的材料,去刺激幼儿创新的思维,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上下工夫,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为幼儿的动手操作收集和挖掘新颖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材料保证。如:小制作的材料:石头、木块、松塔、核桃、花生、贝壳、树根、姜块、骨头及各类蔬菜和水果等等,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边观察想象边制作,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蔬菜这一幼儿熟悉的事物,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想象创新能力,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南瓜、黄瓜、萝卜、土豆、毛豆、扁豆、蒜头等蔬菜,其形态、色彩自然,有一些蔬菜只要稍加装饰就是一件别致的工艺品。另外还为孩子提供了相应的工具、辅助材料,让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幼儿运用切、接、拼、插等方法制作出了蔬菜娃娃、豆粒毛毛虫、萝卜小猪……由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使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潜能在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和挖掘。在自主活动中,要允许幼儿开放性地使用各种材料去尝试。在幼儿反复尝试不能成功时,教师如果再不给予指导,幼儿就会失去信心而放弃,所以教师就要及时介入指导,并给予方法上的支持。

三、在活动中适时、适当的启发引导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当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教师可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在活动中,如果当孩子的有些想法和教师的想法有出入区别时,我们不应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地否定他们,应该敏感地捕捉孩子们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才能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活泼的气氛,让他们能够大胆思索,自由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意愿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托班健康教案 第4篇

【关键词】 手工制作活动;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幼儿教学中,手工制作一直是幼儿比较喜欢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可以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自己的喜好制作手工,幼儿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得以开发。文章主要阐述了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论述了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师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给予儿童充足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拘泥于现实世界,使儿童的个性与共性能够实现有效融合,彰显教育的独特性与全局性。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的思维正处于跳跃的阶段,不仅仅是充满童真与幼稚,而且还暗含着思维创造,幼师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中,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思维,并加以有效指导,让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够被放大并得到精心培育。手工制作活动是幼儿园最常开展的活动之一,在此过程中,幼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要完善活动所需的材料,确保幼儿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创造思维得以开发。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有趣的瓶宝宝》教学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的环境,并积极鼓励幼儿利用现有的瓶子材料制作,比如饮料瓶、酒瓶以及塑料瓶等等,幼儿在手工制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幼师对于幼儿的想法必须给予肯定而不是打压,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手工制作激发兴趣,并在兴趣的基础上调动思维能力。

二、提供活动所需材料,给予有效指导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最佳时期,幼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针对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提出这样的观点,要充分调动儿童的所有器官,包括头脑、眼睛、嘴以及双手。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對于事物的新鲜感就是其创造力的萌芽,而一些奇特的幻想正是创造的源泉,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幼师的大力支持以及积极鼓励。手工制作就是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最好实践,幼师在此过程应该为幼儿提供活动所需的材料,并以这些材料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实际推动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幼儿的探索更具趣味性。幼师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一些资源,也可以将废物引进活动中,让幼儿能够将废物再利用,促使幼儿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幼师选择手工材料非常重要,这是整个活动的关键环节。例如:某幼师在手工课上引用幼儿比较熟知的事物,即蔬菜,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教学的作用,还能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幼师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蔬菜,主要有南瓜、黄瓜、萝卜、土豆以及核桃等等,这些蔬菜不仅形态各异,而且颜色缤纷多彩,幼师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装饰这些蔬菜,这能使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升,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创造思维能力,他们会将天马行空落到实际行动上,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装饰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体现。除此之外,幼师还准备了相关辅助材料,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改造蔬菜,将想象付诸于实践动手,幼儿运用各种方式将蔬菜改造成自己喜爱的样子,如切、接、拼、插等,进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极具创造的作品,如蔬菜娃娃、豆粒毛毛虫等等,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不断开发脑力,并将自身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应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三、幼师在活动中应该起到指导作用

新课改的实施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教学活动的指引者。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个性不经相同,能力有限,因而对于各种事物缺乏一定的认知力,当他们遭遇困境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思想上的鼓励,帮助他们将探索活动不断延伸,增强幼儿探究的兴趣。例如:某幼师在进行“小火车嘟嘟”手工制作课时,对于如何将小盒子进行均匀分配这个问题,幼师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如若幼儿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幼师可以给予幼儿指导意见,比如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或是可以采用折叠的方式等,幼儿受到启发之后将会发掘更多的方法将小盒子进行均匀分配,然后将其连接起来组成小火车。幼师在上述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且还将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继续延伸,手工制作不仅考验幼儿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升华。

结语:

幼儿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幼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手工制作就是一个极好的培养幼儿思维创造力的方式。文章主要论述了幼师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并以具体案例论证所述观点,进一步促使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想象转化为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翟艳.创意美术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4).

[2]孙艺闻,崔贺.浅析手工制作与幼儿思维发展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4(24).

[3]马建华.尊重本性,鼓励创新——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4]胡媛.幼儿手工制作教学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21).

[5]郑益乐.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0(06).

意愿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托班健康教案 第5篇

关键词:幼儿 语言 创新思维

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总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黄金时期。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做好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引路人,在语言活动中使幼兒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尝试了各种策略,认识、尊重和推动了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的创新性思维,能让他们积极思考,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一)环境渗透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本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语言活动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舒适而宽松,并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 如在纸偶活动《家里高兴的事》中利用区域为幼儿创设几个温馨的小家,幼儿戴上纸偶后在“家”中表演,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家中的许多布置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一些美好的回忆就涌现了幼儿的脑海,孩子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说,这样也让“家”的环境成了指导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我们还创设和追随流动的环境,支持孩子的表达表现。对于每个语言活动的开展都积极利用环境的功能,把环境不仅局限于语言活动中的教室内,还在走廊、楼梯、角落等多处挂有抽象画、故事连环画和幼儿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议议、想想,并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渗透于美术活动中,将语言与美术表现相结合,形成一个环境是一道场景,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画面,以此激发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孩子们通过自主参与环境,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问引导策略,为幼儿拓展创新的思维。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首先把幼儿放在主体的地位,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的创新性思维。

1、 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搜寻以往经验,激发幼儿的创新性思维。 在活动中,当孩子们的兴趣被诱发出来后,我们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如开展“让爱驻我家”的主题时,我们在语言区中,创设一些幼儿制作的全家福的照片图书,引导幼儿表达。刚开始孩子只会说“这是我的爸爸和妈妈”等一些短句,而且人云亦云,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启发他们说:“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你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做了些什么事情?”“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些什么东西?”鼓励幼儿回忆,把做的事能用一小段话完整地说出来。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有许多孩子能用两、三句话把自己做的事情完整地说出来。通过语言孩子们把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梳理,为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进行铺垫。

2、开放式的提问,促使幼儿活跃思维,提高幼儿思维发展水平。 中班的孩子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予以表达与表现。而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可重复性。以语言和多媒体相结合,孩子们会看到具体的事物,甚至自己的所想马上会变成现实,并不断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当他们被某一现象吸引而兴奋时,思维便异常活跃,探索欲望也特别强烈。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提出具体的,封闭的问题,还是会束缚幼儿表达表现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的提问要“开放”,多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三)激励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基础。

“激励”主要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并不时地鼓励、表扬幼儿新的想法,能极大地增进师幼间的感情,帮助幼儿获得创新的成功感。

(1)情景激励:即通过教师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在学习诗歌《家》时,我们从游戏方面挖掘语言的价值,创设情景来激励幼儿,给予充分的创新表达的机会。孩子们坐成马蹄形的位置后,我们用泡沫小垫子做成的筛子往地上一扔,出现了海洋的图片,孩子们就会觉得既兴奋又好奇,在游戏中孩子的思维最敏捷,提出的问题也最多。教师敏感地抓住时机,让幼儿边玩边学,同时也为幼儿创设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竞争激励:即运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在欲罢不能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如:在手偶表演《在幼儿园里》时,要求幼儿能表演一些有关自己生活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后让他们合作进行表演,然后评出表演的最好的一组加以鼓励,并说说他们想的哪些事与别人不一样,并好在什么地方,帮助幼儿体验到创新的成功,还激发了幼 儿积极的情感。

(3)、评价激励:即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励幼儿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如在区域活动讲评时针对图书区老师常常可以说些:“你讲得真好啊,连老师都没想到”“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故事)让老师也来学一学”等话来鼓励幼儿,在美术与语言结合时除了表扬幼儿的绘画作品外还可多说一些激励幼儿思维的话语。如“你画得真好,很漂亮,如果------你愿意再来试试吗?”等肯定幼儿创造成果的同时,也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思维,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上一篇:半边街社区开展儿童节的主题活动简报下一篇:小学生语文阅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