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08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篇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越来越多了被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用和重视,并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有效地应用好这一功能强大的新技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本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逐渐进入家庭和社会各领域,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着越来越深刻地改变。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课堂,给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带了变革,也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教师是一堂课的主导者。课堂上,教师就好比是演说员,是魔术师。你要让观知道你在说什么,演什么,你台词就得说得流利无误,演技要熟练利落。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一个操作熟练的老师,才能让其发挥作用。否则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如某教师在一堂使用多媒体的课上,首先是开机,然后几分钟才翻到他要播放的PPT,讲了不到十分钟,机子就出了点小小的故障,他自己在上面弄,学生们在下面等,交头接耳,稀里哗啦乱成一片,过一会儿还是没有弄好,结果只得又去找管理员,这时离下课已经只有几分钟了。这样的一堂多媒体教学课,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因此,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堂多媒体课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多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能自己修改和开发教学课件

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除了应具有熟练的软硬件操作技能,还应该能够自行修改和开发自己教学课件。网络上的教学课件往往是量多而不精,而已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又少或不切合自身实际,用起来就会感到资源贫乏。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课题,有网上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如意的教学课件,一般来说,网上找到的课件都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意图,或是图片多了,动画多了,学生的视线和注意力吸引不到内容上;或是内容繁杂,废话连篇,不够精简等等。亦或是找了半天根本找不到想要的东西。而教材也没有配套相关资源。这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对我们下载的课件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适当补充部分内容,不断地修改以形成自己的课件。要做到能够自己修改和开发切合自己的,具有高使用何时价值的课件,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使用各种开发工具的能力,如:课件制作的需求、课件制作的流程、课件制作的原则、课件的特性,以及PowerPoin、Photoshop、Windiws图画工具等等开发工具的使用,都要求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的理论水平的开发工具的操作技能。

三、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技术,它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熟练才操作技能和自己开发、编辑教学课件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育技术的含义和作用。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应重在“辅助”二字,让计算机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服务。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如下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于一身,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它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小学生对其中奥妙有很多浓厚的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感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3、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使用幻灯片,可以代替黑板板书,简化书写过程,节约书写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1、考虑是否有无必要使用多媒体,控制其使用的频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理论结合实际,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结合教材内容选用恰当的媒体进行教学,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或者说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一定比其他媒体教学的效果好。高频率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还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从众多的教学媒体中选取更加符合教学内容的,更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媒体,可以不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就不要去使用计算机。如果每课必用且毫无选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机械麻木而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抑制了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使其真正用在“辅助”教学上。

2、选好素材,做好课件。

现成的课件一般都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修改和自制课件是我们用好多媒体的唯一途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而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数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课前收集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如需要修改的课件,需要插入的图片、图像、声音和相关资料等。并将这些素材按我们的教学意图,教学构思重新组合,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制作课件时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界面要美观大方,有利于学生观看,又要能调动学生兴趣,太单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太花哨又会让人眼花缭乱,将学生的注意引开,颜色搭配要恰到好处。

3、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呈现的频率和时机。

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平常见不到的展示出来,使平常不易描述的变得清晰。滥用多媒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带来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要把握好呈现的频率,还要把握好呈现的时机。我们只有找到多媒体切入的最佳时机,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如何寻找多媒体切入的最佳时机,这还需要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深刻体会数学教学的本质,深刻体会新课改理念.

4、课件内容要少而精。

我们不能因为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减少了书写,就随意增加信息量,把多媒体变成“填鸭”的工具,那样会使学生“消化不良”,反而“消瘦”下去。另外,教师的讲解,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应该尽量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尽量选用教学效果好,成本相对小的教学媒体。使其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数学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寻求新知识的结合点展开,使他们在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2篇

摘要:教学源于探索,探索更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优越性,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以及使用多媒体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用多媒体来指导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等。总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最终的目的。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的一些具体做法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优越性、多媒体课件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优越性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多媒体能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而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使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情景,展示问题意义,能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2.运用多媒体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的单调模式,达到图文同步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一副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然后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直观地展示了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因此,这种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又如梯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的,因为这个旋转过程很难想象,所以电脑是边讲解边演示。

3.多媒体能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以经常实施。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复习”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

(1)说说平行四边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学生说到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计算机屏幕马上就出现显示图;(2)说到平移小三角形,微机根据学生所说显示图;(3)产生一个平移的过程。这样就让学生活生生地看到了这个平移的整个过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时再请学生看着演示讲一遍割补过程,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保持、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先在屏幕上显示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又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教学软件,在大屏幕出现: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一堂高质量的课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便是其中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要,并促进这些需要转化为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自觉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精美图案,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美,同时使学生领会到几何图形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是新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对《圆的认识》设计采用了三个问题情景: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圆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圆的几种图形,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圆的判别中,设计插入一个绘制的车轮图象,使学生对圆的性质豁然醒悟;在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相遇问题》这堂课的设计中,在上课20分钟时加入情景问题:“行驶中的两辆汽车,一前一后相隔300米,两车速度相同(30米/分),前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作用,要继续往前滑行一段才停,这段路程是15米,时间大约2分钟,后车继续前行,求两车相遇的路程”。在师生讨论的操作、计算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数学在交通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又体会到站中不同角度观察者的感觉和情景。又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教学平移、旋转、轴反射等几何变换时,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换比在黑板比画易懂直观得多。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中,可设计如下内容的多媒体。△ABC中,∠BAC=90°,AB=AC,MN是过点A的直线,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问题1:BD和AE相等吗?如相等,请证明,如不相等,请说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证明。问题2:如果MN绕着点A旋转,旋转到与BC相交的位置,此时,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做出合理的解释。当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课件的设计也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意识。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几何》的多边形教学课中,将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来,都是些美丽的几何图案,让同学们知道祖国不但繁荣昌盛,就连祖国的象征标志也美观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将《勾股定理》的史话资料和几何图案制成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知识是从书本里、课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奋学习。从而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注意问题

(一)、多媒体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是非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可,有些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不如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好。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例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一般说来,板书既包括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课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临时书写的部分。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演示课件的板书内容是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现的,思维上的跳跃较大。而现场即时性板书则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且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1.用音乐创设情境,在音乐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使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时间的小马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美妙的乐章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使教学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动画故事式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动画、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进位加法”时,创设小动物摘苹果的情境,请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每只小动物摘多少个苹果,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生趣盎然。

3.练习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在习题课中的兴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一节好的练习课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而且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数学练习课中,更需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改变过去枯燥的课堂教学。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体会创造数学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爱好想象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地大胆去尝试,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会创造数学的乐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孩子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体会创造数学的乐趣,改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教师不仅自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而且要善于利用教学中产生的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循着知识发生的发展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形成问题意识。比如,在“角的分类”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给“角”找朋友的操作游戏,使学生发现并提出:“有几种角,每种角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角可以怎样分类?”等教学问题,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习课中,教师首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关于44×25的简便计算,你会想到哪些问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运算定律有哪些,运用乘法交换律是否可以简便,其他的运算定律可用吗?如果把其中的数转变出三个数相乘可以用什么定律呢?这些问题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的,具有可操作性。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探讨出多种的解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运算,利用多媒体展示,表达了多种的解题思路,也表明了学生各种思维,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又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生活气息,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是很美的: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明确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1.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趣味

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要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到处藏着数学,体会数学的趣味。如,在学习了“6的加减法”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加起来等于6的生活的事例,于是学生分别找出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加起来有6只手,6条腿,6只眼睛,6只耳朵;吃饭时学生发现了一家三口又有6根筷子……”学生都发现很多生活中与之有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趣味。

2.计算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计算是枯燥乏味的,大多数学生都讨厌计算课,为了改变学生对计算课的兴趣,我们可以对计算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最终要服务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从学习数学中找到乐趣,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文化知识,小学数学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不可分割。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十分乏味无趣,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大部分学生也难以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的有效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就要在数学课堂上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使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主要手段,而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使其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几张图片,有蝴蝶、花朵、蜜蜂等,并在每张图上都用小数标示出这些事物的长度、宽度等。在学生看到了这些图片后,我便让他们读一读这些数,并说一说这些数字代表的含义,面对这些熟悉的常见的事物,小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再抵触排斥,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与良好的情境中开展了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都十分积极,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有所提升。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保证。数学教师要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构建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而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在学习时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功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播放展示出来,从而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时,考虑到小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还有所欠缺,于是我便利用多媒体将立体图形全面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在从每一个方向观察时都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在看过了几个简单规则的立体图形后,大多数学生都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思维,然后我又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通过想象以及实际的观察画出各个面的图形。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他们也逐渐形成了空间的立体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能力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丰富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大多数的小学生看来,数学是一门十分枯燥的学科,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适当地拓展教学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颖有趣的内容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眼界,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生理解了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概念后,我便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平行和垂直的例子,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马路、房屋等,为了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多个方面的应用,如,利用平行的例子有:操场的跑道、双轨窗帘的推拉滑槽、书桌边缘、铁轨等;利用垂直的例子有:楼梯、电视机的相邻两条边、测量跳远的距离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例子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课堂的教学真实而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保证,他们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

总之,多媒体集动画、图片等于一身的功能使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其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欲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地促进小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侠.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數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5篇

贵州省余庆县龙溪小学 杨启仙

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运用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然而,如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不当或者过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引起诸多弊端,我个人认为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追求形式多样,掩盖了教学的主体目标

在课件中加入合适的图像、音乐是常用的手法,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刻意装饰,追求美感动感。一堂课,装饰精美的课题、标题,要展示的重点难点、公式定律,接连不断的动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我们应注重的教学目标,却被这些精美的装饰所掩盖。我们本想传授的知识或方法,却远不及这些动人场景留下的印象深刻。如:在三年级数学 《认识角》这一堂课中,课前教师收集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图片,还伴有动听的音乐。教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寻找生活中的角。教师每点击一次鼠标,教室里就“哇”声一片,学生被这些精美的图片吸引住了。然而到了老师提问时,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

我认为教师在选择课件或制作课件时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误区二:课件设计不合理,脱离主题

制作课件,首先要有明确的逻辑顺序,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随手就来,做到最后,逻辑混乱,呈现内容条理不清,到最后要呈现个什么东西自己也不清楚。最起码在做课件之前要把制作的思路,流程,结构,素材等,有个很好的计划与设计,才能把课件做好,不只是随便的把内容放到多媒体课件里。而有的课件,素材选择不恰当。不围绕教学主题选择素材,而是不恰当地使用各种媒体素材,冲淡了主题,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忽视了教学内容。做的华而不实,主次颠倒。并且忽视尺度和场合,只注重制作界面,一味追求创新,技术上的展示大于了教学内容的展示,也使课件主次颠倒。

误区三:演示代替动手操作,忽视传统媒体黑板、粉笔、教学具等的作用

黑板、粉笔、教学具等是传统的教学常规媒体。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在黑板上板书了,学生也不上讲台演算了,甚至教师都不必动手画图了,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什么都有了。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只是众多教学工具中的一个,不能运用了多媒体,就忽视了传统媒体黑板、粉笔、教学具等的作用,这也会适得其反。

一道数学题的计算方法,一个图形的画法等,用多媒体的效果远不如传统媒体黑板、粉笔、教学具等的效果好。如:在讲《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老师是一边按键、解说,一边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却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学生没有通过亲身操作实践的体验,对学到的知识怎会有深刻的印象呢?所以,不可一味的追求多媒体教学,应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来选择,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误区四: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课件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就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课件的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应该以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情境的创设、目标的体现和课堂的组织为重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对话、提供学习资源为目的。误区五:课件乱套用,忽视课件的有效性

如果让一个教师每堂课都自己做课件,考虑到时间,精力,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很多时候是可以应用现成的课件来为自己服务。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课件的套用。其实,一个好的课件不是看它里面包含有多少文本、图片、动画、音乐等,而在于看制作这个课件的教师是否深入钻研教材、学生和教法。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照搬别人的课件,或只对他人的课件进行一下简单的修改,结果只能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找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以自己学生情况为主要备课依据,备学生,备教材,备条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选用课件、制作课件时一定要切实了解该课件是否符合我们的学生,是否确实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可以选择其中的片段。

数学教学设计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只有选择适当,适合的课件,才能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6篇

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魏 家 远

方城县广阳镇一初中

二0一年五月

浅议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方城县广阳镇一初中

魏家远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联系,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充分地利用,让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这才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优点。多媒体是死的,但操纵多媒体的人是活的,多媒体使用的最终目的是让它更好的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从教以来,我一直本着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原则,现就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心得描述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使微观现象宏观化,突破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在学习分子、原子时,突然从宏观世界去认识微观世界而不能很好掌握,使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失去兴趣。若使用多媒体可是抽象世界变得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使微观现象宏观化,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原子》这节课时,由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是每次授课的难点所在。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先观看“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接着又有许多氧化汞分子分裂成许多的更小的粒子。这时提出问题: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然后播放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思索:在化学变化中,一个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两个更小的粒子。而这两个粒子却不能再分下去。那么也就说这些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从而得出结论:化学上把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再次播放动画,学生根据情景归纳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创新精神。

二、运用多媒体,强化演示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突出化学的个性,肯定要辅助化学实验。众所周知,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有些实验即使操作得当,也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当然,在中学化学中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我们都没有做,最多教师做演示实验。鉴于种种情况,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有时也会现象不清晰,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势必会下降,而此时只要一个flash动画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这样几全其美的好方法,为何不用呢?多媒体在教学中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时,也还可以减少污染。并且,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多个实践证明这是我们化学引入多媒体的最直接最普遍的原因。如在讲解物质的燃烧条件的那节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多个地区的火灾现场情况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信息和启迪,培养防火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一堂课只有45分钟,有的实验时间长,不易马上见到实验效果,如电解水的实验,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其实验过程,几分钟即可,既节省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实验的现象也比较明显。

三、运用多媒,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单质碳的性质》时,采用多媒体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在屏幕上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紧接着放映画面:(1)几个大型的露天煤矿,外面堆积着好多的煤; 3(2)人们用烧焦的木桩往坝梁上栽,边上闪烁一根普通木桩在泥土中腐烂的情形。学生们在观赏中情不自禁的脱中而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在练习巩固中使用多媒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巩固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剖析和师生的双边交流上,学生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4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

五、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电化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之一,造纸、火药、指南针、烧瓷等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但在1840年,英国人却依靠指南针来到中国,用钢铁制成的战舰和利炮,以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我国的大门,给学生播放这些知识的录像片,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而且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增强国力而努力奋发拼搏。通过播放侯德榜博士拒绝外国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回国为祖国作贡献的动人事迹,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7篇

戎志菁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多媒体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关键字:多媒体教学 中职体育

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使教学活动在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理想教学环境中进行,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它的使用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不仅能促使每位教师紧跟时代的脚步,自觉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还能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形式;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已成为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以下浅谈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体会和感悟。

一、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仿佛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单调、枯燥无味、有的同学在教师示范中感到害怕和担心,因此我个人觉得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后,效果会让同学们及体育教学老师们看到,所起到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是以前的体育课所达不到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空前的。

例如:在上常规体育常识及体育运动时所发生的意外伤害课时,我事先制作了课件,剪辑了一些运动场景及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视频对运动有更清晰的了解及渴望,也通过视频播放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提问的欲望,在提问的过程中边解答变让同学们进行示范,结果是很明显的,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提高,也改变了以往体育技术教学中,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状况。多媒体教育技术那新颖的形式、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栩栩如生的动画效果、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上课时,学生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感知和总体把握。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重点强调,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充分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要领,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学生能更主动的获取知识,对动作过程有更深的理解。

例如:向学生们介绍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怎么理想。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与前面的动作一一对应,但是学生较难将这种一一对应很快在脑子里建立起来,因此较难掌握动作要领。如果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立定跳远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制作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的文字解释出现在相应动作的旁边,并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于是在这样的直观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一定会理解的更加彻底。之后,师生再一起到室外,就能练习的更加顺畅、效果更明显。

当然其他一些有难度教学的动作,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来教学。如遇雨天,则可以更好的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为体育课服务。如雨天上体育课时,我会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田径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我国在世界田坛所处的位置并结合各个项目介绍了一些世界名将。并在各知识点后面提出小问题。课堂上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提出些问题,有的还做些记录。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另外,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现代社会中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实及时传播给学生,如奥运知识、NBA赛场上的中国巨人等体育信息更直观地搬上讲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整体功能,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锻炼,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三、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能推动人去探索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兴趣不是先天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的、发展起来的。中职生的好胜心很强,任何一些简单的体育常规动作做的是否优秀都会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兴趣。而多媒体的应用,会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能有效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爱学、乐学。

例如:在对同学们进行一些急救知识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利用电脑课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把制作好的教学内容按动画方式来进行播放,同时让学生来回答或者按键选择正确与否的选择项,如果选项正确那这个模拟人就会感谢被救活,同时会很开心,如果回答错误这个模拟人就会死亡同时会沮丧的说你谋杀了我,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一直保持着愉悦的心理状态,而且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十分融洽,这样教师转变了主体角色,转变了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学习环境,那么学生有了民主的学习环境,对于一些问题允许学生间的讨论和帮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和习惯,对不同的学生再根据不同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意识也会更强烈,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是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和形式。它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典型事例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引人入胜的特点,能够提供各种生动、逼真的声、像材料,把真理体现出来,易于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多媒体声音与形象具有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励学生勇敢、坚毅,不怕困难、进而去沿着正确目标探索、实践。如:在电视台转播重大体育项目比赛节目时,我们可以把一些重大赛事录制下来,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我国运动健儿的勇敢拼搏和为国争光的顽强作风,并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热爱我们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以插播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场面,让学生了解每一名运动员的成绩获得要经历多么的艰辛和来之不易。通过这些真实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养成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毅力、有恒心,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品质。

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思想品德,冀教版图书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而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和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多媒体具有可控性的特点,可以按照人的要求将信息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多媒体将信息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性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多媒体赋予信息结构动态性,学习者可以按着自己的目的和认知来重组、增加或者删除信息,形成自己的结构。

一、冀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

冀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1-2年级小学生使用。《品德与生活》课程从小学生切身生活出发,从学校和环境入手,由近到远逐步扩大小学生的生活认知范围和能力,渐渐过渡到农村和城市不同的环境,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品德与生活》的主要特点是:课程寓品德教育于学习生活中,注意体验和感悟;教材内容注重多元化的有机融合,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注重启发,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以图片为主,生动有趣;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品德与社会》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3-6年级小学生使用。《品德与社会》的特点是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选择儿童身边的事例,虽然切入口小,但是寓意深刻;注重用基本的社会常识来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图片是品德教育的支柱,绘声绘色;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多媒体成为支撑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多媒体技术在冀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邓小平说过:“毫无疑问,学校应永远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水平,促进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小学生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只能用具体的或者观察得到的事物来展现所学内容,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特点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其境

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图文结合的教材形式比纯文字教材有优势,但是静态的图片很容易固化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具有直观性特点,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多彩的动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给予鲜明真实的生活感觉,补充课本学不到的内容,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多媒体信息结构的动态性使教学更加灵活,便于形成成生的认知结构

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和结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学课件和视频进行适当地调整。多媒体可以更明确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达到动静结合、声像融合的目的,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其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3.多媒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小学品德教材和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展现色彩斑斓的图片、源于生活的视频、吸引眼球的色彩等,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成为学习的主体,很好地融入到课本的情景中。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表象记忆,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记忆效果,积淀内心的情感,把所学内容内化于心,最后用自己的行为外化于行。

三、多媒体教学在冀教版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教师在冀教版思想品德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况比较普遍,但许多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比较机械和盲目化,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媒介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内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形式多为无意注意,因此,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由无意识的注意向有意识的学习转化。例如: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的《爱爸爸妈妈》一课,教师结合教材图片进行讲解要比纯文字灌输效果好,图片展示了儿童和父母的拥抱、上学前的再见、妈妈生病时儿童对妈妈的照顾、在爸爸工作时及时送上一杯热水、妈妈下班后端上一杯热茶等画面,这都是孩子对父母的爱,都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这时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搜集一些孩子和父母相互关爱的视频资料,补充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扩展课堂知识容量,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如何爱父母,延伸到如何关爱长辈和同学等,渐渐引导到有意识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其想象能力。

2.教师应注重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发展,引导学生内化思想与外化行为

纯文字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理论灌输,这样会严重影响其记忆水平发展,教材图片与文字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对中心主题的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应该生活化,这样品德规范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有助于加强长时记忆。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对声像音频的整合技术,其对内容的体现更接近现实生活,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长时记忆。例如: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幸福生活的地方》一课,这堂课的主题思想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场所,爱护它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通过两年多的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小学生对周边环境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应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意识到爱护周围的环境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补充教材以外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身,把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深地印到脑海中,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感知水平,使其不断进行思想的内化和行为的外化。

3.教师应注重儿童的思维运算应由具体思维运算向抽象思维运算的自然过渡

小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从幼稚园的启蒙阶段走向初步形成自我认知的阶段。皮亚杰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7-12岁的学生属于小学年龄阶段,也属于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的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时期学生的活动逐渐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是这个时期学生进行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者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例如:在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我的祖国》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了解我国的疆域、面积和临海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的情感意识,综合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事物、辩证看待事物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本课主题思想搜集与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应既宏观又具体,通过祖国局部的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的各地特色,进而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由小处见大处,由具体的各地风光汇聚成抽象的祖国词汇,使学生由具体思维运算向抽象思维运算过渡。

4.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方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渐进转化

感性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初级思维阶段,一般指对某一事物表象和具体的感知;理性思维是对感性认识地升华和提升,是对事物本质和全面的认知思维。一般情况下学生年龄越小,感性思维就越占优势,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渐渐地向理性思维转化。例如: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灾难深重的中国》一课,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搜集有关列强入侵、奋勇抗敌与旧社会腐败堕落的视频资料,运用多媒体合理地设计课程结构,让学生具体感知到旧中国沉重的国家灾难,内心情感具体化,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思考造成中国灾难的根本原因,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有国才有家,从而奋发图强,努力读书。

总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冀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也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参考文献

[1]黄智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2):68-70.

[2]朱贤贵.新形势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模式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6,(05):155-156.

[3]岩有荣.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5,(10):87.

上一篇:顺江小学 2+2汇报材料下一篇:论证方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