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的教育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

2024-07-24

前沿的教育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精选9篇)

前沿的教育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 第1篇

前沿的教育唤醒我的教育梦想

7月8日,我满怀期待来到了上海铭思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研修培训。此次培训共计6天,我听个8个讲座和参观考察了两所学校。此次培训领导安排的非常周到:给我们授课的全部是教育界的大咖,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如何操作的指导,班主任老师尽职尽责,安排具体,服务到位。培训期间学员勤奋好学,相互交流,让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精神。此次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另外还走进了两年学校参观学习。

短暂的学习,永恒的收获,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接受了前沿教育的熏陶,点燃了我的教育激情,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一路走来,感触很深,收获良多。

第一、教师要有教育坚守,教育情怀。陈镇虎教授在《创新师生关系,优化班级生态》,讲了师生关系是一种生命关系,教育真谛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对,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教师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人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顾文校长讲到“孩子们喜欢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的成长关键在于内因,也许你根本不优秀,但是通过你们的努力,可以变得很优秀。”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校长徐谊说课堂中孩子是风景,教师是背景,让孩子学习主动发生,学习动力是解决质 量的首要问题。如果你没有教育坚守,教育情怀,就搞不了教育改革,做不好教育。

第二、教师要善于研究课堂和学生。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博导《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变革》的讲座,谈到一节好课要体现“实、长、清、细”四个特点。而要做到这几点,谈何容易,也许我们穷其一生的精力也难做到,但我们要一直走在研究的路上。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周璐蓉讲到后“茶馆式”教学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后“茶馆式”教学,即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上海市特级教师吴金瑜的《基于新知识分类的课堂教学改革范式》的讲座,谈到我们今天学生喜欢的课堂是以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为中心的,让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并完成学习的课堂,是可以让他们有愉悦与成功等积极情感体验的课堂。董蓓菲教授讲了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效果最好的,必将成为今后的最好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要充分研究课堂、研究面临的问题、研究学生,遵循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发挥课堂的最大的作用。

第三、教育专家严谨的治教治学的态度。上海特级教师吴金瑜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他所讲的理论大部分都有调查问卷,有实际数据支撑,有很强的说服力,治学严谨,治教严格。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也强调要“有依据的思考和 表达”,那近乎苛刻的语言也在强调治学的态度。

第四、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学习课标,制定教学目标。上海市教委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姚剑强的《小学数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强调基于课堂标准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教学,不能随便拔高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这更加明确了和强化了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目标。

第五、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上海市建平中学首席教师、上海市高考命题专家廖飞讲到高考改革内容“两依据一参考”,将撬动基础教育深度改革,新高考下学校将面临新挑战。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会上好本学科的课程,还需具有课程整合与开发能力。

另外还走进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学习观摩。这两所名校,学校的校园面积不大,但很精致,处处充满了文化气息,无论是教室的布置,廊道设计,还是部室的安排,都有一种文化的力量,都是学生生命成长中最重要的文化底色。

六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论高度,还是从交流互动,或者参观考察,都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课,使我们脑洞大开,收获满满。六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我不仅收获了知识、领略了前沿的教育,也提高了思想境界,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在开班典礼上黄丹院长讲到:一个国家之强盛,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马丁.路德这个著名论断中所提及的文明素养,绝大部分是在基础教育这个阶段形成的。这足以说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所担负的历史重任。今后,在高新这块教育的沃土上,我将肩负起教师的历史担当,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培育美丽的教育之花,追逐我的教育梦想。

前沿的教育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 第2篇

要做真教育, 就应该奏好符合教育规律的“三部曲”, 即“唤醒本我”“发现本真”“追寻本源”。

一、唤醒本我

唤醒本我, 就是唤醒学生潜在的向上愿望, 唤醒教育工作者内心的教育良知。

(一) 唤醒学生的向上潜能

任何个体, 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上进愿望, 植物都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人往高处走”,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学校教育要注重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那些向上的意识, 为其刻苦求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学生内心向上的愿望一旦被唤醒, 潜在的知识渴求欲就会被激发, 艰辛的求知过程就会变成甘之如饴的享受。

为了唤醒全校学生潜在的向上愿望, 新昌中学近几年来使用了各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如“校史唤醒法”“校园环境唤醒法”以及“文化活动唤醒法”等, 全方位、立体式地长期唤醒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向上愿望, 并显示出了强大的教育效应。学校在近十年中培养出了四名省高考状元、九名市高考状元;2011—2014年连续四次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 2013—2014年连续两次获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

(二) 唤醒教师的教育良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的急剧变革, 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作为社会一份子, 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部分教师忽略了对教育良知的守护, 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学校如要做真教育, 唤醒教师内心的教育良知就至关重要。要让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 自己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一名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教师, 应把对学生的教育同民族复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切实担负起培育祖国希望的重任, 不断引导学生怀揣为实现“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的伟大志向。

为了唤醒教师们的教育良知, 新昌中学一直用“职业自省”“科学考评”“有效活动载体引导”等方式来践行, 效果明显。如今, 学校教师普遍具有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 他们心甘情愿地在三尺讲台前挥洒青春, 燃烧生命, 让老百姓一听到“新昌中学老师”就肃然起敬。

二、发现本真

发现本真, 就学校教育而言, 就是发现学生独特的优势和潜能, 发现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 让教育回归本真。

(一) 发现学生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能, 关键在于是否能被发现, 进而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一名称职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启发他们、欣赏他们, 使他们在各自最佳的状态中健康学习和发展。新昌中学用各种教育手段来实现此教育目的:一是通过创造教育发现学生潜能, 让创造教育激活学生长期被“应试教育”忽视、抑制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二是通过对话教学发现学生潜能, 学校倡导的对话教学提倡教师和学生在平等和真诚的前提下开展教学, 强调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感知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共同探讨的过程, 成为师生双方进行经验交流与价值分享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学生就同一问题给出的不同回答, 就显示出不同学生的内在优势和潜能;三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发现学生潜能, 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艺术节纵贯整个学期, 时间长, 形式多, 内容涉及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 具有各种特长和优势的学生都能在艺术节中找到展示各自才能的平台, 找到存在感。

(二) 发现教育规律

人之初, 如玉璞, 玉不琢, 不成器。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采用一切教育手段, 利用各种育人载体, 发现学校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 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高尚、精神高贵、情趣高雅、人格高大的人。学校首先尝试让德育工作回归教育本真, 提出了“求真善美, 做幸福人”的育人观, 并设计了许多与该育人观相匹配的活动载体,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其次是尝试让育人环境回归教育本真, 推出“美在校园”工程:要求行政人员做“美的规划者”, 科学规划“美在校园”的宏伟蓝图, 努力为全校师生提供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舞台;要求全体教师成为“美的设计者”, 用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教学艺术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要求班主任要做“美的引领者”, 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欣赏美、展示美, 鼓励学生创造美;要求后勤职工要做“美的服务者”, 为打造美的校园提供物质保障;要求学生做“美的实践者”, 努力用美的言语、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点缀美的校园。最后是尝试让活动载体回归教育本真, 要求每个活动的设计理念都有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 让“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学生灵魂深处, 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为人处世的理念。

三、追寻本源

追寻本源, 就是学生要追寻美好的人生理想, 教育工作者要追寻高尚的教育情怀。

(一) 学生追寻美好的人生理想

学校教育要追寻的本源应该是做人道教育, 即做真正的教育, 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生成人为务, 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幸福的人生。而拥有成功幸福人生的人必定拥有美好的人生理想。

学校提倡学生要追寻美好的人生理想, 并设计多种教育载体, 为学生提供模拟舞台。

一是通过文化课程助推学生成就人生理想。学校通过提高教学质量, 使高考升学率持续上升。尤其是近5年来, 新昌中学出现了高考尖子生群体, 文、理科总分进入全省前100名的达38人, 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41人。二是通过艺术课程助推学生成就人生理想。在新昌中学, 并非只有文化课成绩优秀者才有美好前程, 许多有美术、音乐、体育等爱好和特长而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 一样能通过学校的苦心栽培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院等国内高等艺术类院校。三是通过创造发明助推学生成就人生理想。学校率先将创造发 明课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发明兴趣。据统计, 在3年的学习生活中, 新昌中学每个学生都提交了创造发明构思预案, 每届毕业生中65%都有成功的创造发明作品。原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称新昌中学“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二) 教师追寻高尚的教育情怀

教师的价值是以学生为载体而得以实现的, 一辈子献身教育事业, 为的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地追寻教育本源, 遵循教育规律, 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 培养出一大批品学兼优、出类拔萃、能对国家和社会作大贡献的学生。在学生成功幸福的同时, 教师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是对教师最好的精神回报, 也是教师价值的集中体现, 而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精神支撑源自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怀。

新昌中学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修炼教育情怀。一是通过自我完善修炼教育情怀。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加高学历进修;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 常请名家来校讲学, 常送教师出校进修, 积极参加高层次研讨会;通过启动“青年教师培育工程”“骨干教师素质拓展计划”“名师成长计划”等, 不断造就名师。一支以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为龙头, 以各级名师和教坛新秀为主体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成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通过职业奉献践行教育情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不断修炼师德。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大爱, 新昌中学的教师通过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通过取得教学成就释放教育真谛。学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水平, 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助推学生走向成功, 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获得教育真谛, 形成高尚的教育情怀。

改革开放成就了我的教育梦想 第3篇

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也有很轻松的时刻,那时候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参加农场集体劳动,如栽秧、割禾、拣棉花。劳动的场面很壮观,常常是红旗招展、歌声嘹亮,让人终生难忘;劳动的过程很艰辛,为了增加农田的有机肥,满眼都是牛屎猪粪,栽秧时一不小心,满脸都是污泥浊水。

回忆是美好的。正是这艰苦的条件,让我学会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正是这集体的劳动,让我学会了精诚团结、协同合作;正是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让我幼小的心灵萌生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梦想。也正是儿时的这一梦想让我在学习上有了奋斗的目标。初中、高中,我一直都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1987年我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那年教学实习,我被分到安徽省泾县一中教初二。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感触深、感慨多,至今难以忘怀。安徽泾县云岭是皖南事变爆发地,是革命老区,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还很落后。但泾县一中的学风很浓厚,学生也很纯朴,尊师重教在当地蔚然成风。泾水河畔,云岭之巅,有我与学生漫步的足迹,一路上我们谈学习、讲理想,其乐融融。泾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泾县的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实习的半年时间里,我利用休息日带着学生走访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黄田古民居群、王稼祥故居等地。这为我日后的政治教学夯实了丰厚的人文基础。

记得初上讲台时,为了讲好一堂课,我总是精心地准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我阅读了大量参考书籍,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加工制作写进教案,力求教学内容详尽,讲解合理,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为一体。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我既紧张又激动,但看到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忘记了害怕。我终于绘声绘色地演绎了我人生道路上第一堂政治课教学。这堂课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1991年7月,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江西省德安县一中,担任高中政治课教学。为了早已铭刻在心的梦想,我走上了讲台。为了上好一堂课,我常常牺牲休息时间查资料、找论据充实教案。因此,每次走上讲台,我都有一种冲动,讲课时旁征博引,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然而,第一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却很不理想。那段时间我真的很气馁。痛定思痛,我告诫自己不能轻易言败。接下来,一有时间我就向老教师虚心讨教,谈教学、聊教法,交谈中我渐渐明白,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不是演讲,教学也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仅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启迪学生的智慧。为了加强师生间的了解,我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我的政治课教学,开诚布公地提出看法、建议和意见,两个星期一次。学生很真诚、有创意,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94届学生曹某说道:“老师,你的政治课讲得很特别,我很喜欢。如果你的普通话讲得再好点,相信会更受大家的欢迎。”正是因为学生这句话,一直让我在努力学说普通话。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像一面镜子,期待着我成长,鞭策着我进步,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

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是要以渊博的专业学识教书,以高超的教学艺术育人。作为一名教育者,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用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固然是教学目标,而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水平的提高,则永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竭的动力。

一直以来,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精读教材,精备教案,苦练内功。从教多年的积累,就教材而言,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但教学对象和教育环境在变化、在发展,梳理原有的教案也常有新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我决不拿陈旧的东西应付学生,而是积极关注教学改革的动向,时时注重自己业务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勤钻研、勇创新,不断充实自我。

1997年江西省开始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具有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学实验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增强与学习政治理论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保证政治课教学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

2000年开始,我在教学之余,总乐于跑到电子备课室练打字、学做动画,虚心请教信息技术课老师,尝试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暑期还自费到九江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进行教学理念的一次“洗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断的努力,使我逐步成为德安一中、九江市政治学科优秀教师,2000年获江西省课改先进个人,2007年荣获江西省第五届特级教师光荣称号。

前沿的教育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 第4篇

有学者曾提出“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各种考试频繁, 一切分数至上。大多数孩子的快乐都与学习成绩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就导致孩子在未踏入校门之前便对学习兴趣全无, 剩下的就只是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慌。作为应试教育中的一员, 我深知其中有太多的孩子在束缚与责备中挣扎, 这就使得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变得神伤无力。

我们曾都做过孩子, 从切身感受来说, 每个学生都希望努力去成为父母大人眼中的“好孩子”, 可又有几个“好孩子”是在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中长大的?要想让学生们从心理去接受学习, 热爱学习, 就要把时间还给孩子, 把空间还给孩子, 把话语权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习的内驱力。凭借内心最真实、最纯粹的想法去生活。只有他们兴趣盎然, 自由生长, 我们才能听见他们成长均匀的呼吸和快乐的声音。假如以后我有幸成为教师中的一员, 我会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 带领他们把握好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 而不是课后一味的留作业、加强复习。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考试和成绩并不能明确的表现一个孩子的能力和今后的命运, 只有开拓他们的思维、夯实他们的能力, 才能使他们长大后能够独立去创造、去发展。

二、教育梦·引导:优等生→差等生=学生

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在如今教育改革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 更多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远。很多教师为了整体的成绩着重对优等生的培养, 而对于差等生则持以忽视和放任的态度。这样一来就使得爱学习的学生在受到鼓舞后边的更热衷于学习, 而成绩差的学生在不受重视后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学生不分好坏, 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是学生。而引导他们成为怎样的学生是一个老师重要的职责,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知识储备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努力的老师。杜威曾说过:“教师应该有超量的知识, 比教材和计划上的知识都要广博, 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否则教师就只能被束缚在他所要教授的知识圈里, 缺乏伸展拳脚的余地。即便在课堂上他意识到学生提出知识的发生点, 但由于没有相关知识背景, 无法更深入激发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推进教学。

我提倡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分为一组, 成绩中等的学生为一组。课堂上分组进行回答问题, 学生们都参与进其中, 并且都提供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同时唤起他们的团队的责任感。

三、教育梦·习惯:习惯形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 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管得住自己, 你做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 你做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奴隶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自制能力。

学生从小养成的习惯决定他未来的发展走向。学生在家看父母, 在校看老师。他们有极强的效仿能力, 所以作为教师就一定要严于律己。教师不该只注重教学,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习惯:

1、从小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懂得倾听他人意见, 建立协作精神

3、虚心请教, 互帮互助

4、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灌输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告诉他们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让他们树立责任心, 分清善恶。

5、在活动中树立信心, 发挥特长

四、教育梦·平等:师生关系融洽

师生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是比较备受争议的。师生之间是属于上下级关系还是处于平等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本身及其效果, 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教师教学机智的生成。因为, 机智本质上是指向“他者”的实践, 也就是说, 要运用机智, 教师就必须由视为自己为一切事物的中心转向“它始终是为机智所指向的对象服务的。”师生关系决定了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是否融洽, 大家是否信服、拥戴老师。每个老师都当过学生, 位置调换, 便能投其所好的去与学生交流。及时与学生沟通, 谈心是打开彼此心扉无障碍交流的最好办法。大家既是师生, 也是朋友。

五、教育梦·感恩:教育秘诀是真爱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人生的杠杆是精神, 杠杆的支点是感恩。教师首先要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这一充满热情的行业, 感恩上天赐予自己这么神圣的职业, 感恩教了一群可爱善良的孩子。学生也要感恩, 感恩父母赋予生命, 感恩老师予以关爱和谆谆教导。

“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即便现在我国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但请相信每一位老师的热忱, 他们都在为了同一个宗旨而奋斗:一切为了学生。

假如我是老师, 就不会给孩子们留太多的作业, 因为我知道, 不爱玩儿的孩子并不可爱;假如我是老师, 就会多带孩子们去近亲大自然, 因为我知道, 孩子们离不开大自然;假如我是老师, 就会多跟孩子们交流, 因为我知道, 还有予以真心才能回报真爱;假如我是老师, 就会多注重孩子们的能力, 而并非一味的注重成绩, 因为我知道, 能力才是社会上的王牌。

教育不是孤军奋战的,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意识, 鼓励他们热爱学习, 关爱他人, 尊敬师长, 养成良好习惯, 是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必须教给他的道理。教育, 是造就未来的事业,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 从课堂和书本里得来的知识和技能固然弥足珍贵, 但做人的道理是要靠个人感悟和不断进取中得来的。教师责任重大。一肩挑的是学生的现在, 一肩挑的是祖国的未来。固然现在有很多人对教师这个职业存在误解, 但我希望从我做起, 用实际行动去提高教师素质和形象, 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对自己的称谓负责。

参考文献

花样性爱,唤醒了我的春天 第5篇

第二天傍晚,下班后回到家里,见已做好了饭菜的妻穿一件半透明的真丝睡衣,隐私部位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眼睛里向我传递着撩人的光波。我知道,昨夜未得到充分享受的妻又情欲大发了。想想昨夜的落荒而逃,我连忙扒了几口饭,就跑到办公室里“加班”去了。好在我的住处离我的工作单位并不远,那夜,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加了好长时间的班”,估计妻已睡熟了我才回家。没想到,刚躺下,妻就轻轻地翻了个身,长长地叹了口气。从那声充满哀怨的叹息声中,我分明听出了妻心中的压抑。

从此后,每当妻向我发出“性”号时,无计可施的我就躲到办公室里“加班”。妻知道我在刻意躲避她,一层厚重的阴云布满了她的脸庞,常常“无事生非”地同我吵架。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我的情绪日益烦躁。

平心而论,刚结婚的那些日子里,我和妻的性爱还是极其美妙精彩的。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妻小鸟依人般地偎在我的怀里;我紧紧地搂着她,对着她的耳朵说着绵绵情话。妻向我撒着娇,热烈地吻我;我满含激情地抚摸她、撩拨她,将她的情绪调动到了最佳状态。我雄性的力量排山倒海似的向她涌去;她积极地回应着我,口里发出愉悦的叫喊声。时间不久,我们便同时达到了快乐的巅峰。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我人到中年的去年春天,走上单位的领导工作岗位后,我几乎是天天从早忙到晚,繁重的工作压力将我搞得身心俱疲,久而久之,那种令人如痴如醉的性爱慢慢地淡出了我的生活,以至于到后来竟发展成了经常发生如同“逃婚”似的“逃性”事件。我也知道这样消极地逃避对妻很不公平,可不逃避我又有什么锦囊妙计能使我的周身热血沸腾同妻展开一场畅酣淋漓的性爱大战呢?

就在我悲观地认为“逃性”事件将伴随我以后的岁月时,去年夏天的一天晚上,妻“无意间”的一次“启蒙”,竟意外地激发了我的性欲第二春。

那是去年夏天,放暑假的孩子被我岳母接走了。一个难得的双休日,满面春风的妻让人在客厅沙发正对面的墙壁上安装了一块宽大的壁镜。那天晚上,妻同样也穿了一件半透明的真丝睡裙,隐私部位同样也若隐若现、朦朦胧胧。这在以往,我早已逃之夭夭了,可那晚的妻并没有表现出情欲难耐的样子来,再加上那晚的电视里转播的文艺节目太迷人了,我才能饶有兴趣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文艺节目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妻已躺在沙发上“睡熟”了。我站起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到屋里睡吧,小心着凉感冒了。”妻没有“醒”,不知是计的我弓下腰去欲把她抱到卧室去,妻却突然间“醒”了,她“色迷迷”地勾住了我的脖子,没系带的睡裙敞开了,褪到了她的肩膀处。灯火通明的客厅里,妻雪白胴体裸露无遗,不经意间扭头瞅一眼宽大的壁镜,镜里妻双手勾着我的脖子,薄薄的睡裙散挂在身后。一下子,我似是在同妻演一部言情片里男女主人公缠绵的镜头。不可抑制地,一股电流飞速地奔向了我的下体,并越来越强烈。我发疯似的褪掉了妻的睡裙,将妻轻轻地放在了沙发上。我和妻相互欣赏着对方疯狂的举止,同时达到了久违的性爱高潮。

高潮过后,我懒洋洋地拥着妻躺在沙发上回味这全新的感受。冥冥中,我突然“醒悟”了过来:妻是一个本分人,怎么突然萌发了“花花肠子”?将我的疑问说给妻听,妻笑着说,她将独守空房的苦恼说给单位的一位老大姐听,老大姐告诉她,我极有可能是因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性趣麻痹。要想激活我的性欲第二春,不妨来点“花样性爱”。于是,在老大姐的指点下,她打电话让岳母把孩子接走了,在客厅的墙壁上安装了一块宽大的壁镜,这样就有了这晚看着壁镜里的我们在沙发上做爱的场面。

既然花样性爱能激发我的性欲第二春,我何乐而不为呢?

整个夏天,我和妻在柔软的沙发上,欣赏着壁镜里真实的自我表演,每每都能激情高涨地弹奏一曲高潮迭起的性爱乐章。

沙发上的性爱日久又生厌。那天晚上,“心怀鬼胎”的妻又耍起了新花样。她走进热气腾腾的浴室洗澡时,说她忘记拿内衣了,让我把内衣递给她。我拿着妻的内衣打开浴室门,看见水雾中妻模糊的裸体,一股异样的冲动瞬间就攫紧了我下体的神经。我抑制不住冲动,连忙脱掉衣服,冲进浴室,抱着妻倒在了浴缸中,同妻真正地表演了一回“鱼水之欢”。

这以后,我和妻寻找着新的“战场”,沙发上、浴室里、封闭的阳台上,都成了我和妻随心所欲地搏斗的性爱战场。就连厨房里的那张结实的餐桌,也成了我和妻性爱的温床。联想着厨房里香甜的蔗糖、甜酱,那“秀色可餐”的滋味真个地令人回味无穷。

教育的真谛是唤醒 第6篇

关键词:教育,真谛,唤醒

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所以, 我们说教育的真谛是唤醒。作为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教师, 需要唤醒所有人的教育激情, 激发每个人的教育潜能, 让教育恢复它本有的社会功能, 为人的健康发展、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效来。

一、唤醒教师的社会良知, 虔诚向善求真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 决定学生得到什么样的教育。“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每个有良知的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每一天的工作, 将对学生的成长、民族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好的教育将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坏的教育将使学生受到打击、创伤甚至走向消极和反动。社会的良知、职业的道德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条生命的底线, 是绝对不允许突破的。

当教师充满教育良知的时候, 便开始了虔诚求真的旅程。“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每天教给学生的一杯水、一桶水、一湖水, 还是一杯过期的水、一桶变质的水、一湖浑浊的水?教师没有真知, 就不可能引导学生求得真知。因此, 向善求知始于教师。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唤醒教师的主体是教师自己, 唤醒的手段和途径是不停地学习, 不断地思考和有效地实践。同道者的交流、碰撞和激励让这艰辛操劳的向善之旅变得神圣而美丽起来。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真诚向善求知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只有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无忧无虑的踏上求知的旅程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 分出你长我短, 此前彼后, 也是正常的规律。但是, 这种正常的客观规律常常因为我们成人的急功近利和孩子们自我认知的薄弱而变得不正常起来。于是就出现每个孩子都把题做对是应该的, 每个孩子都把字写漂亮是应该的……凡此种种, 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摧残着孩子们的身心。教育是语言的艺术, 教师能够蹲下来和孩子共同品味那些含蓄隽永的故事和美文, 便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针刺提拔的有效唤醒凭借了。班里有个小男孩叫松松, 聪明好学, 时常瞪着一双明澈的大眼睛专注地听我讲课。只是他写字又慢又难看, 越指导他越写不好。同桌告诉我, 松松写不完作业时就骂自己是笨蛋。我赶紧把他找来询问原因, 他低头不语, 好半天才说:“我的确是笨吗!”我温柔地对他讲起了蜡兰的故事:一人外出半年请朋友照看花园, 园角长出一株不起眼的植物, 朋友一直不去管它。暮春时节植物开出了黄色的花朵, 请植物专家辨认原来是让多少人穷其一生苦苦寻觅的珍品蜡兰呀。朋友把此事告知主人, 主人沉默了很久才说:“我早知它长在园中一冒出芽来我就当杂草拔去, 也就错过了结识它的时机。”故事让我们感慨不已, 我轻轻地对松松说:“你就是那一株晚开的蜡兰, 虽然开的晚, 但是珍贵无比。谁说你笨, 你是最爱学习的孩子, 你将来肯定是最有出息的孩子!”松松笑了, 他轻地说:“我只不过比别人开的晚一些!”如今, 他的字依旧难看, 不过有了一些进步。他偶尔也会着急丧气, 我会对他做出暗示:“花开得晚一点……”“也没关系!”

唤醒学生的自信与激情, 他们会让你大吃一惊, 因为教育终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教师和家长根本无法代替。拔苗助长、意气毁苗都不是教育的至善之道。

三、唤醒家长的教育智慧, 提高家教境界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明白无二地告诉你, 你的孩子该用什么方法教育成才。孩子是独特的, 教育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 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在实践中学会教育孩子的。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出茫然无知和束手无策也便显得极为正常。我们不可能要求家长们精读教育经典, 熟悉教育方法, 但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决不能置身于教育之外。所以教师应承担起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 激发创造潜能, 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科学育人。

于是, 家长会上、放学路上、电话里就成了我和家长互相启发教育思考, 共同探讨教育实践的讨论场。针对家长们在言谈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只注重智育, 不注重德育的倾向, 便思考着如何启发家长们回忆、比较、思考影响人成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为家长读了两篇文章《天道酬勤》和《再给孩子一次失败的机会》, 讲述的是曾国藩勤奋成材和一位事事包办代替的母亲培育出一个事事无能的“低能儿”的故事。两篇文章在家长中引起轩然大波, 究竟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成了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我告诉大家, 我无法告诉你们明确的答案, 只能告诉你我是你的参谋, 我是你的合作伙伴, 我们会以探索的姿态激发彼此的智慧, 创造出一个个教育境界,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真正的教育。

科学的理念被人接受并不困难, 难就难在坚持科学的态度, 运用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针对家长的急躁、不得要领, 受到挫折后的灰心丧气, 我为大家讲述了《态度最重要》中一位厨师父亲是如何运用厨师的智慧启发自己的女儿态度比什么都重要这一人生哲理的。最后我对大家说:“厨师没有多少文化, 他不懂教育理论, 但他以自己职业的敏感和人生的感悟达成了自己的教育智慧, 引领女儿走出困境, 出色地完成了父亲的教育职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像这位父亲一样的教育智慧, 只是你还没有开发出来, 每个人都是天才的教育家。”

激情在心灵之间沟通得如此通畅的时候会被点燃, 家长们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教育角色, 责任感也在此时被确定下来, 与此同时家长们的教育潜能便被无限地激发出来, 为人父母的快乐, 与儿女共同成长的快乐, 照亮了家长们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程, 他们对人生、对儿女都有了更深的诠释。

“三项学习教育”圆了我的新闻梦 第7篇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采访工作的记者,要在理论上及时充电,要在思想上不断补充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自己的理论功底,及时修正自己的思想及工作方向,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参加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培训班,让我重温了“三个代表”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精髓,重新审定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工作态度,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同时也对如何把“三个代表”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具体地与对外宣传工作相结合,有了新的理解,认识有了新的升华,理论指导实践,有了新的收获。

我曾采写过一篇反映达赉湖生态恶化的稿子,因为我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兼职联络员,主要职责是为新华社采写稿件,于是便有了有很好的发稿渠道。新华社3月23日发了通稿《我国第五大淡水湖达赉湖“瘦”了》,记得非常清楚,第二天上午,就接到当时的分社常务总编殷耀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稿件发了。原来,24日,北方新报在头版头条用大标题《达赉湖水域面积锐减三百多平方公里》采用了,通常,北方新报采用新华社的稿件多在别的版面,用小的篇幅,这次超规格的采用少见,這才是分社常务总编激动的原因。近百家网站也纷纷转载新华社的通稿,加上北方新报的大规格处理,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保护呼伦贝尔的母亲湖。这篇稿子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认可,这是我兼职联络员一个月以来,采写的稿件在社会上引起反响比较大的一篇。

“在中俄蒙三国交界的口岸名城满洲里,提起她人人皆知。她的23年拥军情结深深地感染着27万边城人民,在八百里的边境线上,官兵们亲切地叫她‘兵妈妈’,她的母爱真情深深温暖着子弟兵的心,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菊亭。”

这是我采写的一篇新华社通稿的开头。2006年初,接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领导的电话,让我采写一篇反映双拥典型孙菊亭稿件。孙菊亭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她坚持多年到我曾经服役的部队慰问官兵,我当部队新闻干事时,每年跟随兵妈妈慰问团到边防哨所去,对她的事迹很了解。接到任务后,一点也不敢大意,认真收集材料,细致深入采访,光笔记就记了大半本,反复构思,几易稿件,上传了《边关有位兵妈妈》一稿,2006年1月23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签发了这篇通讯,24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等国家级媒体采用了这篇通稿,光明网,新浪网等多家网站也纷纷转载。孙菊亭的事迹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传颂,感染了无数人,当年她也荣获“首届全国百名优秀母亲”、“首届内蒙古感动草原十杰母亲”等荣誉称号。

令我激动的是,后来,偶然在新华社的一份内部理论刊物《新闻业务》上看到一个讲话稿,是原新华社的副总编,现任的总编何平在全国少数民族记者培训班上的讲话:“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好新闻,也能有所作为,上半年,内蒙古分社的《边关有位兵妈妈》采写的就不错。”看到这段话,我乐了。能得到新华社主管业务的副总编的认可,知足了,也算是在通讯社留下了芬芳,实现了自己采写有份量稿件的梦想。

有了眼界,心有所动,笔随心动,新闻永远在前方,我一直在行走,一路走来,用笔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我先后采写了几百篇稿件,经新华社发通稿后,有的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国家级媒体采用,有的被国内的地市级报纸采用,最多的采用数达四十多家。

几年来的学习、实践活动,对我的新闻记者生涯产生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启发和影响,让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工作在采编第一线的新闻从业人员,要持之以恒地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到每一次采编工作中,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新闻采编业务能力的需要。这种学习不是一时的应景,而是一个坚持不懈的长期的学习过程,是与新闻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只有这样,正确行驶新闻舆论导向和新闻舆论监督才会有重要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的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只有这样,新闻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满洲里市广播电视局)

唤醒学生的自主教育意识 第8篇

基于此, 我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新学期伊始, 我利用班会宣讲自主教育, 让学生学习“自主教育读本”, 从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自立、自尊”出发,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主题班会为时空交汇点, 整合学科课程与种类媒体信息中的德育资源, 一次班会围绕一个点, 确立一个主题, 集中实现一次补给, 循环下去便形成自主教育的一个节点, 铺就学生成长的一级级台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月主题:“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主题;“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自强主题;五月: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自立的主题;六月:诚信教育的自尊主题等。

(二) 以实施人文德育学分管理为着力点, 打造常态的班级管理。

以“四立” (立德、立身、立志、立学) 、“四自”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为基础构建班级人文德育学分管理, 即德育活动的制度化、课程化、学分化。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过程和结果学分化, 将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将学生的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之中。在班级管理中贯穿“自主教育”理念, 实现班干责任制, 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 同时将自己的权力下放积极发动学生, 创设各种机会, 给学生以自己活动的自由空间, 积极提高学生管理、交流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借助“人人有事, 事事有人”的先进管理经验, 不断创造时机,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互育环境的培育者、优化者。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 加强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实行值周班长负责考评、公示, 人人都有当家作主监督管理大家的时候, 管好他人, 先做好自己, 监督带起示范, 监督他人, 更促进自己, 依次循环, 渐习渐得, 班级中的成员互相促进。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思想上懒散、松懈, 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因此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主旋律。在实际工作中, 我紧紧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的现象等行为, 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 并进行积极引导, 让学生在反省、反思中受教育, 得真知, 约束自己, 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写成长周记,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许多中职生在入校后, 由于对前途充满迷茫, 整日闷闷不乐, 郁郁寡欢。这种情况导致不良心境的产生。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 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写成长周记, 我让学生学会小结一周内自己的学习、生活、心理的变化, 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以求更大的进步。周记也可以成为和学生思想交流的平台, 通过周记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 利用跟学生谈心和周记点评, 让学生自省,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解决思想问题。同时, 在洲际中比较集中反映的上网和早恋等突出问题, 我充分利用班会, 学习有关报纸, 认识到迷恋网吧的害处,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 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 从而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用“激励教育”、“成功教育”等科学手段引导, 转化后进生;积极同家长联系, 及时反映学生情况, 并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情况, 达到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 营造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人为本, 自我管理”的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 以“人性化”为标志, 其内涵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采取非强制方式, 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形式”。我首先和同学们一起树立一个班级共同目标:即我们要争当校先进班集体, 在这个班级共同目标的激励下, 同学们体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忱与活力,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使集体生活充满了生机。在具体操作中我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 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三制三会”的班级管理新体制。“三制”即“人人岗位制”、“值日班长制”和“小组值周制”, “三会”是指“班会”、“班委会”和“班级监督考评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制三会”的班级管理新体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他们在职业教育生涯中体会到自己被尊重, 让学生树立勇气和信心。

前沿的教育唤醒了我的教育梦想 第9篇

关键词:奶酪;改变;教育哲理

踏上工作岗位20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怎么做是最好的?一直在寻觅答案。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本好书,是给心灵的洗涤。最近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顿然醒悟,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本书与教学毫不相干,但细细品味,却余味无穷。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可是教师却肩负着神圣的教育使命,教师在铸就人的灵魂,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很强大,也可以很脆弱,而这一切的改变可能就在教师的一个眼神里,教师一句真诚的鼓励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老师的工作是神圣的,是负有使命感的。

《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美国知名的思想先锋和畅销书作家,约4万字,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书中有4個“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幸福的生活源泉。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遗: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世界瞬息万变,有些人能迅速作出行动;而有些人像小矮人那样,则由于害怕改变而否认和拒绝变化,既怕“没有奶酪”的饥饿和落魄,也怕寻找“新奶酪”的艰辛和危险。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不禁想到了以前看的一则寓言故事:草原上有两只狼,每当猎食后,其中一只呼呼大睡,另一只却在不停地奔跑。睡觉的那只不解地问:“伙计,你在瞎跑什么?”“你没听说狮子要来了吗?我在练习奔跑。”“狮子来了怕什么,它又不吃我们。”一天狮子真的来到了草原上,过了一段时间,睡觉的狼发现草原上的动物们的奔跑速度明显加快,要想捉住它们不像以前那样轻而易举,它不知道狮子的到来提高了其他动物的奔跑速度。

这是两则寓言,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要时刻具有危机感,否则,有一天你会被淘汰掉。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的哼哼在危机来临之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不想改变,只能在万变的世界中郁郁寡欢,束手无策。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才能在课改的潮流中不被淘汰。

改变虽然是个极其辛苦、危险的过程,达尔文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充分阐明了“优胜劣汰”的道理。要在教改的潮流中不被淘汰,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本人以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体会:

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心理

“变则通,通则久。”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改的浪潮下,要有积极应对的心态,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这是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二、重新研究教学思路、教学模式

新的教材、新的教育要求,需要新的教学思路。多年形成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很难更新换代,尤其是老教师,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目标,却继续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思维习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就像新式的汽车却用老牛去拉,结果可想而知。比如,课改要求课堂教学的活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如果,你还沿用“满堂灌”,夸夸其谈的教学方式,学生难能不厌烦,课改的目标又怎能实现?

三、认真研究教材,尽快适应新的教材内容

相比老教材,新教材变化很大,有的知识与大学教材接轨,教师们很不适应,尤其是习惯于多年用老教材的资深教师。教材就是这样,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与其整天埋怨,批评老教材的种种不是,不如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同时结合老教材,把新、老教材仔细研究对比,在教学实践中,学会适应新教材,慢慢地重新探索出新的知识认知思维。

教育之路漫长,“学无止境”,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永不停止奔跑。世界在变,让我们不断丰富知识与情感,知道回忆和不断进步,唯此,我们才能时刻“绷起‘时光的耳朵’,听那过去的声音和有限的未来”(小仲马语),才能像嗅嗅和匆匆,能在“享用奶酪”时不忘变化的来临,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

上一篇:电视里的粤语广告词下一篇:读《廉政文化进校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