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有感范文

2024-07-16

探访有感范文(精选9篇)

探访有感 第1篇

探访冢斜古村落有感

在稽东镇车头村有一古村落,名叫冢斜村,只有八百多人,近来学校老师组织学生一同探访,我一同观看,感触颇多。

在车王路104省道旁,一座古村落入眼帘:长满青苔的鹅卵石路,曲曲折折,蜿蜒在一片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之间。踏上鹅卵石路,进入青砖瓦房里,感觉特别凉快。据闻这里的建筑群都是明清时候的,这些房子大多数是有三进,左右有侧屋,中间有穿堂,三进和二进的连接处有龙虎门,在天井中,是由无数的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的图案,惟妙惟肖。古朴的建筑群中镶嵌着别样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让人惊叹!

冢斜余氏宗祠,是清朝建筑,祠堂坐南朝北,宽20米,长28米,建筑面积560多平方米。祠堂分两进,右首有偏门,第一进与戏台相连,戏台独具匠心,四角牛腿木雕戏台顶是由鸡笼顶构成,具有一定的聚声扩音的效果。第二进为大厅,五间,共有22根石柱挺立,显得气势雄伟。在大厅顶上悬挂有历史名匾,墙上挂有余氏先人像,以供后人瞻仰。整个宗祠气势磅礴。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幸聆听的冢斜古村落的义务讲解员给我们讲了许多冢斜“八老爷”及宝藏的故事,感受颇多,令人神往!

何佳玟

指导老师:潘烈登

探访有感 第2篇

在《U客探访》中,许多地方都能看到Ufo的真照。而这些照片中的Ufo大多是一个椭圆形的金属外壳,包围在白色的光芒里,他们在天空中留下一个模糊而又转瞬即逝的身影。有人说,U客们探访地球是有备而来,有可能是敌意,有可能心怀好意,到底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书中描述的“麦田怪圈”让我想起了一部部美国大片的情形,那里面的外星人都是来侵略地球的, 影片中的外星人科技发达,如果他们真的有一天来到了地球,我们的科技够发达吗?能够打败外星人入侵,保卫自己的家园吗?虽然暂时这一切都只是杞人忧天,但我希望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有关外星人、Ufo的问题会被我们一一迎刃而解。

宇宙很大,宇宙外面还有更大的空间。也许人类会永远发现不了外星人,也许某一天会在宇宙的`某一处发现和我们人类长得一模一样的外星人,更说不定等我们到达外星球时,他们还会当我们是外星人呢!因此,我们这青少年要好好学习,宇宙中无数的谜团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其实,有探索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

探访有感 第3篇

有着全国“造纸第一镇”美誉的新密市大隗镇, 距河南省会郑州45公里, 位于嵩山东麓, 洧水河畔, 全镇58.8平方公里, 25个行政村, 约6万人口。早在宋金时期, 大隗镇就有了手工造纸作坊, 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目前, 造纸业已成为大隗镇的支柱产业。“八五”期间, 镇工业化造纸业突飞猛进, 主导产品有瓦楞纸、水泥包装纸、民用纸、卫生纸四大系列, 产品畅销国内外, 年产值达15亿元。大隗镇实行“强镇富民, 以工建镇”的发展战略, 强力推动了全镇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如今全镇几乎家家都采用大中型的造纸机进行机械化造纸, 传统的手工造纸的技艺已经到了濒临消亡的境地。

据新密市文化馆馆长李宗寅介绍, 东汉初年刘秀的大司徒侯跋从蔡伦处学得造纸技艺, 又将此技艺传给大隗镇的侯姓后人。因此, 该镇的手工造纸作坊均以蔡伦为祖师, 大隗镇还敬祀有“蔡仙庙”。这种传统手工制作的绵纸, 纸质绵韧, 手感软滑, 纸面平整, 不洇墨, 吸水好, 润墨力强, 是书写的上乘佳品。

一、大隗的手工造纸工艺及亟待保护的窘状

大隗镇大路沟村唯一一户坚持沿用手工技术造纸的村民叫黄保灵。2008年9月20日, 我们冒雨驱车前往新密市大隗镇去探访黄保灵, 了解这项古老的工艺技术。

给我们做向导的是大隗镇的村民、75岁高龄的孟东老人。提起造纸, 他津津乐道:民国时期的《中央日报》用的就是这里的纸。与陕西的手工纸相比, 陕西的手工纸以麻为原料, 纸质硬, 而这里生产的绵纸纸浆原料为枸树皮, 纸质柔软、韧性好, 耐折耐叠, 吸水性好, 且不洇墨水。这里所产的纱纸具有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的特点, 无毒、环保、细嫩、耐用, 防虫蛀, 味道清香, 吸墨性强, 不易变色, 保存年代久, 而且对人体还有镇静安神之功效, 成为历代书写重要契约、家谱及佛教、道教经文的用纸和各类包装、工艺用纸。

过去外地人来这里学习手工造纸技术, 成绩优异者留在这里落户。由于买纸的人多, 所以镇上的居民多以造纸为生。孟老年轻时, 这里有一百多户人家以手工造纸为营生。但三十多年前就几乎全都改用机器造纸了, 大约十年前大路沟村还剩下2-3家手工造纸作坊, 如今只有村民黄保灵还固守着这一传统工艺。

我们来到黄保灵的家, 由于手工造纸已经难以维持生计了, 家境拮据的他刚从外地打工回来。黄保灵今年46岁, 他无奈地告诉我们:“手工造纸是祖传的手艺, 到我这儿是第五代了。新型的机械造纸工业使我们村原来60多家手工造纸的村民, 都放弃了这种古老的造纸方法, 现在只剩我一家了。干这个, 累还挣不到钱。村里其他人早就不干了。我胆小, 有点懦弱。”他坦率地说:“如果早几年能走出去, 现在也会有点积蓄。每天起五更搭黄昏, 十个钟头, 做1800张纸, 也不过60快钱的收入, 三个孩子都上学, 连学费都凑不够了。新密文化馆的馆长李宗寅先生及工作人员经常来鼓励我干下去, 现在又说要把这个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经不起鼓励, 就坚持到了现在。”

他带我们来到他的工作间, 那是间约10平米的屋子, 屋子一角堆满了他采购来的废纸边角料, 成捆码放着。黄保灵站在80公分深的“脚坑”里, 面前是操作池:1.5米长、1米宽、0.8米深的纸浆池。该池需要30担水蓄满, 沉淀后池底有约10-20公分厚的纸浆, 分别被两块砖头压住, 以防搅动时纸浆一下子翻腾上来影响浓度。他介绍说, 这项手艺至少需要10到20人才能传承下去, 就是现在演示这个捞纸、摊纸的过程也需要至少2人操作, 其中一人捞纸、摊纸, 贴纸另需一人, 通常是老人或女人完成贴纸。现在大隗镇全都是机器造纸, 他自己这个营生已经很难维持下去, 虽然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他收了2-3名学生, 可是学生每月1200元的工资问题至今没落实。“我自己都要外出打工来维持一家生计, 哪里还有钱发给学生们工资?”黄保灵无奈地说。

现在的手工工艺已经不能算是完全的复古了, 纸浆的原材料70%是碎纸边角料, 枸树的内皮层只占30%。枸树果称楮实子, 与根皆可入药, 有补肾利尿、强筋骨的功效。枸树的内皮层纤维较长而柔软, 吸湿性强, 在我国是制造桑皮纸的上好原料, 远在隋代就大量生产应用。公元102年前东汉各地已生产麻纸进贡。皇帝、邓皇后都喜欢用这样的纸, 当时蔡伦掌管宫内文书档案, 深感“帛贵而简重, 并不便于人”, 于是时任内廷尚方令的蔡伦决定造比西汉纸更好的纸。《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 奏上之, 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用焉, 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他总结前代及同时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 将造纸原料由原来单纯的丝或麻, 扩大为树肤、麻头、敝布、鱼网, 在主持研制楮皮纸时, 实现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 并扩充原料来源, 革新造纸工艺。皮纸的出现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蔡伦正是这项创新的倡导者。

古法的制浆——将枸树内皮剥离开、浆化, 是个费时费力耗燃料的工作, 至少六、七十道的工序, 以往需要几人配合, 现在一个人来作工作量非常大。黄保灵向我们描述的过程是:将枸树皮的外皮内皮一起剥掉, 拌着石灰在大灶上蒸, 蒸完在石磙上碾, 再泡, 再剥离劈开, 卷成像烙饼一样的卷, 用刀切成丝, 在大缸里捣碎。一般用做纸浆的是麦秸秆、稻草秸秆, 混着枸树皮, 用来制作鞭炮的纸则全部用枸树皮做原浆。据黄保灵介绍, 有人因吃他的树皮纸治好了多年的糖尿病, 现在还有人在用这种树皮纸偏方。“我希望这个偏方能在医学上得到认可, 也算是条路子将这个手艺留传下去。”黄保灵说。

捞纸的重要操作工具是一个一米长、半米宽的竹箅子, 篾儿细密如头发丝, 作用是在纸浆中均匀捞出纸浆, 滤掉大部分水。黄保灵捞纸的动作非常娴熟、轻松、迅捷, 来回一个折返就均匀地将纸浆平摊在了竹箅子上, 且保持纸的一条边略微厚一些, 以便于揭纸。原纸的水分含量很多, 拓够1800张后, 黄保灵将这些一张摞一张的原纸放在石板上, 上面再加一块石板, 将水压出。他让我亲自操作试试, 我饶有兴趣地扎好围裙, 跳下了脚坑。当我端起竹箅子时, 才发现很难将纸浆均匀平铺在竹箅子上, 动作稍有偏差就会造成纸浆的厚薄不均匀, 别说排成薄薄的一层了, 就是倍加小心也常常会将纸浆堆成一座座“小山包”, 而且越搅动“小山包”就越大。黄保灵说, 初学者都会弄成这样。他从事这项工作30多年才练就了这样娴熟自如的动作。他的经验是每天捞够1800张纸再添加新的原料, 使池子里的纸浆浓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这么多年从未中断过。试想如果这项手艺一旦失传, 再重新“捡”起来恐怕就绝非易事了。

操作的下一个程序, 是将铺好纸浆的竹箅子, 倒过来粘在另一片同样大小的竹帘上, 用力按下, 一层纸便会贴在那张竹帘上。下铺的竹帘左右有铜针卡在固定的位置上, 竹箅上的凹痕与两端的铜针吻合, 使随后贴下的纸能分毫不差地层层摞住。黄保灵特别提到, 这种专用的竹箅子是从几百里外一个手工造纸专用的竹箅厂订做的, 200多元一个;由于篾儿太细密, 泡在纸浆池中两个多月就会沤, 那时需更换新的竹箅子。如果这种造纸工艺不再延续, 那么这种竹箅子也就“下岗”了。

二、与大隗手工纸异曲同工的傣族村寨手工造纸

大隗手工造纸工艺令我想到至今仍流行于云南傣族村寨的蔡伦造纸术。在距中缅边界三十多公里处的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 有一个芒团村, 该村的枸皮手工造纸, 已被列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芒团村家家都有手工造纸作坊, 村子周围河滩、水洼地生长着成片的枸树林, 村民每年盛夏砍枝剥皮, 第二年春天新枝发芽又可剥皮。与黄保灵的造纸工艺相同的是, 在枸皮手工造纸的最后一道流程——晒纸之前的两三天内, 均要完成浸泡、蒸煮、捣浆、抄纸四道工艺流程。村里人造纸离不开小溪, 用石块压住构树皮在溪水里浸泡约一昼夜, 就能脱胶。然后, 把浸泡过的枸树皮洒上一层草木灶灰, 放人铁锅内蒸煮约12小时, 树皮被煮成絮状。煮好的树皮被放到大而平整的鹅卵石上, 用木槌反复捶打, 直到树皮料变得柔和, 入水完全散开, 才进人抄纸工序。抄纸时, 先将抄纸架放人盛满清水的水槽中, 布面朝下, 两侧用卵石固定边框, 不使抄纸架浮起。然后将捣制好的纸浆放入抄纸架中, 双手不断搅动纸浆, 再用一根细木棒上下左右在水中拍击, 使纸浆分布均匀后, 将抄纸架提起移至向阳处晾晒。最后, 把晒干的纸张磨平, 从抄纸架上取出、卷好, 造纸完成。村民孟嘎老人平均每天能做150张构皮纸。她说:“这两年构皮手工纸价格涨了, 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家里收购。”造纸每年给她家带来了上万元的纯收人。孟定镇10万人口中有九成多为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 全镇108个寨子共有100座佛寺。每年傣族开门节、关门节, 孟定镇每家每户都要向佛寺供奉经书, 经书必须用色质白净、耐磨、不易破损、书写流畅的枸皮手工纸抄写。随着普洱茶热销海内外, 芒团枸皮手工纸因其无工业添加剂, 且韧性强、不易被虫蛀、透气性强、利于茶叶自然发酵而受到茶厂青睐, 大量被用来做普洱茶包装纸。妇女是芒团枸皮手工造纸的操作者, 村里男子除帮女人采购枸树皮原料外, 并不过多涉足造纸。现在, 纸的需求量比过去大大增加, 女人忙不过来时, 家里男劳力也会帮着捶捣树皮。

三、开辟为旅游景点的石桥村手工造纸

我国利用树皮造纸的历史悠久, 而史籍中记载的却很少。与大隗镇的树皮手工造纸相似的, 还有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石桥村, 在那里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石桥村250余户苗族人家中, 有40户从事手工业造纸。

用树皮造纸的主要原料, 是石桥村田间地头到处都生长的枸树, 得天独厚的枸树满山遍野, 是天赐的原材料, 注定了这里造纸工艺的兴旺。据民国初年的《八寨县志》记载, “楮, 俗称枸皮麻, 山谷郊野园林皆有。”当地人称为“皮麻树”, 以三至五月采集的枸树皮最佳。造纸术的发明, 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而利用树皮为原料造纸, 在我国更有着悠久历史。然而在史籍中对以树皮为原料造纸的方法却记叙很少, 以致我们不能详尽地了解我国古代生产树皮纸的方法。贵州省丹寨县石桥村造白皮纸的原料纯是枸皮麻, 不添加其它材料, 枸树皮在这里全年都可砍伐采集, 但以三至五月采集的枸皮质量最好。取皮的方法很简便, 选用明火灼热枸枝至30-40℃, 约烤十分钟, 在根部用手一拉, 即可将枸皮剥脱。随后用刮刀去掉外硬皮, 将初步加工的枸皮麻晒干即可备用。

制作皮纸还需要一种重要的辅助材料——滑药。能够做滑药的植物有岩杉树根、野棉花根、猕猴桃藤、滑树、糯叶等。制作彩色皮纸的染料都是天然的植物和矿物质。制作皮纸有几十道工序, 在国内尚存的手工古法造纸工艺中是工序最多的, 其纸张规格也最多、纸质也最佳, 其中以彩色皮纸最负盛名, 在全国独树一帜。彩色皮纸颜色多, 纸质粗细不一、厚薄不一, 有的在纸浆中摆放天然植物的花、叶, 把天然植物的美融入彩色皮纸中, 是彩色皮纸的精品, 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石桥村由于这一民间工艺而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保护得如此完好的贵州石桥村手工造纸的经验, 是否可以为大隗手工造纸的保护提供一些借鉴呢?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大隗造纸工艺, 是否也可以开辟成旅游景点, 以供人们浏览、缅怀和操作古人的制作工艺, 以有利于它自身的保护和延续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开发利用的课题。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未必创新才有出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以后, 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弘扬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期工作中, 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过时的、落后的东西, 没有现实价值, 对之持否定态度。这显然是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对其历史价值的重视。普遍赞同的观点是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保存其固有的生命活力, 不仅要保护传承人, 还要保护传承的环境。怎样让优秀的文化遗产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和环境并保存其精神实质, 怎样有意识地创造优良的传承环境和真实的文化空间, 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在此精神的指导下, 在对待具体问题时却出现了一种观点, 即所谓的“创新才是出路”。在这种观点影响下, 一味搞“创新”, 结果或使原有的工艺技术失去了原汁原味, 或不把关注点放在保护核心价值、延续文化生命力上, 而是以追求经济效益, 甚至是“卖点”为出发点, 强行使之顺应现代社会的变革, 以延续其存在的意义。表面看来, 这似乎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能给当地创收, 其实, 这种委曲求全的“创新”, 完全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这不禁令我想起无锡的惠山泥人艺术。自唐宋始, 无锡惠山脚下“家家善彩塑, 户户做泥人”, 到如今仅剩三位传人。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 自喻湘涟、王南仙两位大师从泥人厂退休后就再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 使这项民间技艺一度面临“失传”。2006年, 惠山泥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两位老人也成为该项目的唯一代表性传人。去年开始, 政府每年给两位老人发放4万元的传艺补贴, 无锡市文化局通过招聘考试为老人招收了9名具有美术基础的大学和大专毕业生做学徒, 每月发给学生1000多元的工资。时隔20多年, 老艺人王南仙终于盼来了她的9个学生。今年5月9日——11日惠山泥人大师喻湘涟走进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交流展览。许多业内专家指出, “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 但并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 政府部门应帮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市场空间, 在政策上加以扶持, 有了适度的市场规模后, 逐步开发新品种、新工艺和新技术;帮助那些只懂本门艺术而无商业理念的艺人们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适应市场环境的经营机制, 实现手工艺术品的商业化, 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濒危的民间工艺。本文论者认为, 这虽是当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 但要求其造型创新也未必妥当。在历史的发展中, 惠山泥人形成了“满、简、爆”三个特点, 即形象饱满、细节概括、色彩醒目, 品种也很多。独具风格的传统“大阿福”, 是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历经千年传承的惠山泥人, 绝不仅仅是能将各种造型塑于泥中, 其精髓乃是如“大阿福”之类的或憨态可掬, 或夸张怪异, 具有辟邪纳福、吉祥寓意的独特造型, 乃是将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化蕴于其中的古朴泥人造型。云集于纽约的先锋艺术家当中不乏泥塑大师, 他们对于先锋艺术的把握也一直在世界占据着主流地位, 而我们的泥塑艺术是与其平等存在的文化, 甚至是更加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将这种工艺用于制作非惠山泥人传统创意的奥运福娃, 或是在中央美院里被制成风格迥异的先锋艺术作品, 即使再加以创新, 再开拓新品种, 却因为变了味道也就不再是惠山泥人, 不再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存在的, 但也要看到, 经济发展的功利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天然的破坏性。经济越发展, 越需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 而原汁原味是不需要所谓的“创新”的。文化是高尚的, 不能屈尊于旅游经济或者商品经济的夹缝中以求得一息生存。国家宏观上的支持,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巨大。政府运用宏观策略有意识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倡导文化多样性, 通过动员全民参与守护自己精神家园的活动, 增加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与尊重, 这样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 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有蔡伦手工造纸工艺, 但由于工作量大、利润微薄已经难以维持了。其他地方的传统工艺品生产也有类似情况。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有人提出“须求变求创新才能得以延续”的观点, 值得商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的, 但也要看到, 经济发展的功利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天然的破坏性。经济越发展, 越需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 而原汁原味是不需要所谓的“创新”的。

参考文献

[1][元]王祯.王祯农书.北京:中华书局, 1956

[2]张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1999

[3]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简明中华印刷通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牛达生.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中国印刷, 1994 (2)

[5]人类印刷史上的重大发现──西夏文佛经《本续》认定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及其价值.台湾:中华印刷科技年报, 1997

[6]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贺兰县文化局.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清理纪要.文物, 199 (49)

[7]刘立魁.论全球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郑州:河南社会科学, 200 (71)

[8]吴昌红.拿什么拯救濒危民间艺术.新华日报, 2008年3月5日

[9]张文俊.无锡惠山泥人艺术的改造问题.美术, 2005 (11)

探访何士德 第4篇

2月22日下午,中国音协新一届主席傅庚辰、秘书长顾春雨、总政宣传部王兆海副部长一行前往北京协和医院看望何老。傅庚辰紧握着何老的双手说:“我代表全国音乐家,祝您早日康复!”他说,“您的《新四军军歌》是我军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代表作之一,曾对我军的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巨作用。我们都是您的学生和晚辈。”随后他反《啊,红星——傅庚辰创作歌曲》送给何老,何老珍爱地紧紧抱在胸前。

何老身边的特护张女士告诉记者,何老是位开朗善良的老人,入院三个月来,大家都非常敬仰他、爱戴他。“何老特别爱唱歌,天不亮就开始吊嗓子练声,1234567i。还要求弹钢琴,我们只好把书桌抬到床前,他边‘弹’边指挥我们,‘男声部唱’,‘女声部唱’……”张女士学说:“他经常神智不清,白内障严重影响他的视力,但听觉极即,看到军人尤其高兴。”何老的儿子说:“父亲已严重失忆,却清楚记得自己入党那天是1938年7月14日;《新四军军歌》也能一字一句都不会唱错。”

“三联”志愿者探访聋哑学校有感 第5篇

王丽萍 江西师范大学2015级

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下年1点半,按约定的时间地点,我与其他十位“三联社”的志愿者带着满满的热情和糖果登上了220的公交,周未的公交异常拥挤,一次次的转车让我晕车晕得直吐,也浇灭了我最初的热情,当时我心里想的就是“赶紧到学校,赶紧下车,赶紧回去”。

大约过了两个半小时我们的负责人终于通知我们到了。下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我稍稍缓了一下晕车带来的不适,跟着队伍爬上了一个长长的坡,一所破旧简陋的小学便映入眼帘,从墙壁上斑驳剥落的石灰可以知道这所“特殊教育小学”已年久失修,小小的操场上还残留着下雨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水坑和孤零零的篮球架及几张乒乓球桌。我的心中五味杂陈,同行所有人都默默的不出声。

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上了三楼,进入了孩子们学习的教室。当看到那一群年龄不一,身高各异,在打闹,在用乎语互相交流的孩子们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只想给他们每个人一个拥抱,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们交流。同行的志愿者在当地老师的指导下,给孩子们分发糖果。负责的学姐告诉我们,这群孩子听不到,不会说话,这所学校的老师们也是,但是他们很聪明,会写字,所以我们可以拿出自带的纸笔,用写字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我们一对一,一对二陪孩子们玩,老师拿出了他的平时玩的象棋,五子棋,围棋,跳棋,彩色纸。我很难相信一个个这么小的孩子听不到,说不出,竟会下象棋,围棋。

我分到的是一个小女孩,很瘦小,我一边教她折千纸鹤一边与她通过纸笔交谈,我庆幸我带了纸笔。她很热情,让我震惊,也让我心酸心疼,她拿过我手中的笔在本子上写下了第一句话,一句歪歪扭扭却让我想要好好保留的话“您好,您叫什么名字?”。她用了“您”,一个让我觉得自己受不起的敬语,一个聋哑儿童对一个陌生姐姐的敬语。我赶紧回答她的问题,纸笔在我俩手上一来二去,不停转换,写了满满两页纸。在交谈中,当我看到她写下她的名字,只看到“樊”这个复杂的姓从她笔下写下时,我不禁赞赏的摸摸他的头。我还知道她竞然11岁了,但她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我不停轻拍她的肩膀,只想尽自己所能给她一点力量和安慰。她告诉我她还有一个妹妹,妹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不在这

里,她很爱爸爸妈妈和妹妹。真的,与其说是我给她力量还不如说是她给我力量,她的乐观,她的热情,她的善良,都是那么的难能可贵,那么的一尘不染。她还让我和她下象棋,让我更加震惊的是,自诩象棋下得还行的我输给了她,而且她还提醒我她要将我一军了。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对手,我向她比了一个“很棒”的手势,她笑了笑,跟我做了同样的动作,或许,这就是孩子,虽然上天犯了一个小错,让她们活在无声的世界,但她们从不抱怨,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乐观面对每一个今天,明天,我希望甚至是末来,不过我更希望的是她们在末来的某天可以听到这个世界的美妙歌声,而不是喧闹的车喇叭声和争吵声。

本来想给她画一幅画,但她很认真的表示她不喜欢画画,于是我折了一只千纸鹤和一朵玫瑰画给她,她很喜欢。我把我刚学的手语歌曲李宇春的“和你一样”“唱”给她,她坐在我前面,默默看着我,一边笑一边点头,我很高兴。但当我问她看懂了没时。她很诚实的告诉我,没有懂。我早该想到手语歌曲都是简化了的,看不懂是正常的。然而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个善良的女孩用她的包容和善良微笑着看完了这首来自陌生人的并不能算做歌曲的歌曲,并没有因为未知而表现出半点的不耐烦和恐惧。

棋下完后我往教室扫了一圈,才看到还有好多比她更小的孩子,有一个大约6岁的孩子正拿着志愿者的手机在拍照,那张天真无邪的笑脸让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都笑出了声,也让我们所有人都忘记了她是个聋哑儿童这个事实。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我所有的心疼和安慰都是多余的,这其实是对她们的另眼相待,其实她们和我们一样,甚至在有些方面比我们更厉害,她们有着比我们更善良的心,他们比很多人都乐观向上,他们比很多人都自尊自信。

当看到两个比我还高的男孩子坐在旁边静静下着棋时,我拉着我陪的那个小朋友去“观战”,他们看到我们两,有些害羞,腼腆的笑着,我除了微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得指了指他们,比了个“很棒”的手势。旁边的女孩子用属于他们的方式交流着,虽然我半点没看懂,但看得出来他们在开玩笑,因为说完后他们甚至玩乐式的打闹起来。我想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看着他们什么抱怨都烟消云散了,心中所有的不悦,生活的所有烦心事都似乎变得很渺小。

我又看到一个男孩子正在摆弄着跳棋盘,我又拉着小女孩过去。我把刚刚折好的玫瑰花送给他,他笑了笑,比了个“谢谢”的手势,我笑着摇摇头。拿着笔,他在纸上写下“我不喜欢玫瑰花”,我吐了舌头笑了笑。也许这就是小孩子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丝毫不会弄虚作假,所以他

们活得很自由,很欢快,比我们很多人活得轻松。他看我尴尬笑了笑,比了个我没看懂的手势,我猜他是想弥补一下,但其实我并无半点丢脸的感觉。他笑着在纸上写下“你会下跳棋吗,我们来下跳棋吗”。我点了点头,这时候我庆幸自己会下跳棋,他拿出来的只是简单的用玻璃珠子代替棋子的跳棋,有些颜色还缺了,他很聪明的凑齐了两个人的份,这一切简陋的现实并没有磨灭我们的兴趣和热情。另一个女孩虽然不会下,但兴致勃勃的在一旁观战。我们连续战了4局,无论谁输谁赢,都会互相比一个“很棒”的手势,这是我能看懂的为数不多的手语之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叫了我好多手语“我爱你”,“你很善良”,“谢谢”,“分享”,“见证”„„这些都是我在别处学不到的,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满足,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我很满足;自己能听到这世界的声音,听到亲人朋友的呼唤,很满足;自己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趣事趣闻。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感情丰富,容易被感动。我就是一个特容易感情用事的人,我很容易对一些自认为比自己还要困苦的人产生同情,包括路边叫卖的小商贩,碰上一些年纪大的,我就有想把他的东西买下来的冲动。我知道这样并不可以给他们带来多少,因为我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不够的。就像这次的志愿者活动,有几个和我们年龄差得不多,比我们高很多的聋哑学生,我们并没有帮到他们什么,但我想,如果有个志愿者可以陪他们一起操场打篮球,踢足球,他定会玩得很开心,可惜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并没有一个男生。

五点多的时候,天色渐渐昏暗,离开时虽有不舍,却还是微笑着和他们拥抱告别,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一个特殊的属于他们的告别手势从教室三楼一直比到了校门口,频频向后望去,这一次,我忍住了没有哭。

探访春天散文 第6篇

一、探访春天

清明将至,乍暖还寒,空气中流动着几许清冷的寒意,若不是远处那一抹抹泛着鹅黄的柳在风中婀娜起舞,款款摆动你根本感觉不到季节的变化。哦,春天来了,柳枝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瞧,一树树柳如烟如雾,千般媚态,万般风流的点缀着这春寒二月天。这不得不令我的心头生起几分怜惜爱意,同时也牵引着我渴望春天的心去探访自然,探访春天。

春天是真正的来了,只几天的功夫,柳的绿意是越来越浓。

在晴朗丽日的午间,走到户外,走向春天的田间山野,去感受春天的到来吧。用心去听花草物语,给心灵放一次假,春天本来就是一场美丽的盛宴,一场心灵与万物美丽的邂逅!

春天的风是轻柔的,和熙的,从四面徐徐的吹来,似深情的母亲那暖暖的爱意,轻抚着人们的脸颊,发梢,轻吻着万物。风携带着初春的空气里面有清清甜甜的味道,是田园泥土的气息,还是花草的芬芳?清清爽爽的迎面扑来,直拂过我的心田,牵引着我的脚步越发轻盈,心和灵魂也随着季节飞扬了起来!春天的阳光是那么明媚,照到身上暖暖的,令人有一种熏然欲睡的感觉,但百鸟婉转动听的歌喉,却在召唤着你:春天来了,来踏青吧,莫要辜负了这大自然恩赐的美景。听,鸟儿的歌声里有对春天的向往和憧憬,成群结队的鸟在田埂上,在树枝上尽情的跳跃着,欢快的鸣叫着,唱响了春的旋律!

冰封的大地睁开了睡意朦胧的眸子,在阳光雨露春风的招呼下摆脱掉冬的疲惫,冬的沉寂,使劲的伸展着筋骨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任风潇冷煞也抵挡不住春天刚劲有力步伐的迈进。看啊,在那一蓬蓬枯草下露出莹莹绿意,似眼睛,似星星,千千万万个小小的生命晃动脑袋壳,闪闪烁烁,用新奇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透露出对阳光的`向往之情。只要一心向往着阳光,再微小的生命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张力!这就是春天最大的魅力!而山花是浪漫的春天里最美的点缀,极目眺望远山,百花仙子早就派杏仙借着冬日的一缕花魂来到了人间,待到清明前后把山山岭岭织就成片片美丽芬芳的香雪海。

走过田野上纵横交错的阡陌,离杏花越近,越闻到空间里流淌着一股淡雅芬芳的味道,轻轻的流淌进呼吸里,直沁人心脾,迷醉你的灵魂。微醺的春风和着杏花的香,置身于茫茫香雪海中,一颗远离了红尘俗世纷扰的心,是如此的闲逸,舒适,一缕思绪如风灵动轻盈翩飞,静静的端详着那一朵朵蕊中带黄,雪中脱蕊的杏花,我分明听到了一种悠然,柔漫的生命纯音,简单而又灿烂的绽放着,独为赴春这一季里最美的相遇,历经苦寒的折磨而在春天里与世无争的绽放枝头,默默点缀空旷的山野。难怪人们把杏花也说成是报春的使者之一。杏花随然开得短暂,却在春风里充满了盈盈的笑意,自由翩然舞蹈,欢快的摇曳生姿,尽情的与风嬉戏,与阳光温情脉脉的相拥,。呵呵,这春日的世界充满了美丽的童话,我的心也如花在悄然的盛开,绽放出优美的韵律丝丝诗情,缕缕画意迷漫心底。

春天是一卷唯美的画廊,春天是一首舒缓的乐曲,春天是一首抒情的诗,向世人展示着一切自然界的美好,令人依恋,令人陶醉,孕育着希望和生机,憧憬着远处的风景,使人从容的走过人生的四季。因为有一种叫做生命的东西,总是在春天里牵引着人的心。

春天来了,到大自然中来吧,在这个缠绵多情的季节里来探访自然,探访春天,用心静听万物的静语心絮,你会听到一种属于生命的禅音,那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

二、渴望春天

暖阳似春,远山如黛,冰冻的长河依山傍村,在暖意融融的阳光里在悄无声息的融化,露出那一脉活泼而灵动的水流,那湛蓝辽远的天宇澄澈如洗,宛如一块蓝田玉,时不时有鸟儿成群接队飞过长空……在这年终岁末的腊月,这一切的一切像美丽的音符,在拨动着我沉寂了一冬的心弦,我感觉到了春的律动,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步伐正在刚劲有力地迈近,我内心是多么渴望春天!

我渴望春天,渴望春天的阳光。喜欢在和风暖日的季节里闭上眼,享受阳光的沐浴,阳光的抚摸,让整个身心放松放松,心和灵魂深处都是暖暖的。

我渴望春天,渴望春天的蓝天。喜欢在云淡风清的三月天,老爱像个孩子似的仰望蓝天,看洁白如絮的云从天的这一端飘移向那一端,随着清风变幻着各种各样姿态,于是在心里拼凑成一幅幅我想像的图案,那是一种闲云野鹤般的自在悠闲!

我渴望春天,渴望春天的山野。喜欢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山水间游走,让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久居室内一冬,心灵像积满了尘埃,我是多么渴望春天的到来,我是多么渴望早早脱下这沉重厚实的冬装。在山花烂漫,春水潺潺的时节去野外踏青。着一身轻便的春装,迈着轻盈的步伐,迎着柔和的春风,沐浴着暖暖的阳光,踏着柔柔的芳草,站在一溪清澈的水流边,那是最惬意的享受。五颜六色的花知名的,不知名的隐在草坪上静静地绽放;抽枝的柳在风中婆娑起舞;在加上那溪水,远山,蓝天,白云……就构成了一幅如诗的画卷。行走在这幅美丽的画卷里用心听,不光听到水流声,鸟语声,还能听到生命的蠕动声......在春天里悄然拔节生长!这时你会感到生命在律动,也许是一朵小花,也许是一株绿草,就能让久居冬日的你有种莫名其妙的欣喜和感动!喜欢漫步徜徉在春天的山林间,独享那份清幽和寂静,心静自然凉,还真是啊,心在这种意境中变的脱俗而超然!走,走到山颠去,听风掠过,松涛阵阵,站在最高山峦,心都随着春风去远行了,此时所有的烦恼不快皆飞到九霄云外……

我渴望春天,我好想把无尽的春色尽揽怀中。春天是孕育生命,撒播希望的季节,一切都欣欣向荣,令人浮想联篇,心驰神往!每当开春我的心就随着季节,像三月天的风筝似得直上青天蓬勃的充满了朝气,整个人也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探访鲁迅故里作文 第7篇

周日 我们进行了一次小队活动,就是游鲁迅故里,快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约定9:30在鲁迅门口集合,集合完毕我们首先是到游客中心购票,然后就开始我们的旅行了。

我们先去了鲁迅故居,我们一个小队七个人,争先恐后地走进鲁迅祖居。走进大堂就看见大堂中间的一幅字画。四周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里在缸、罐、桶,最吸引我的`是七星台,七星台是由三个烧水的小锅和四个烧菜烧饭的大锅组合成的。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有香气扑鼻的牡丹;有色彩明艳的凤凰;有高傲美丽的孔雀。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仿佛在展现最美丽的一面给你看。

对圆的探访 第8篇

一、用于推导公式

例1:已知, △ABC中, 角平分线AD, 如图1。求证:AD2=AB·AC-BD·CD。

证明:作△ABC的外接⊙0, 延长AD交弧BC于E, 连结BE, 则∠E=∠C, 又∠BAE=∠DAC, ∴△ABE∽△ADC, ∴, ∴AD·AE=AB·AC, 由相交弦定理:AD·DE=BD·CD, ∴AD·AE-AD2=BD·CD, ∴AD2=AB·AC-BD·CD, 即角平分线的计算公式。上述公式表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长等于角的两边之积减去角平分线把这个角的对边分成两条线段的乘积所得的差的算术平方根”。

小结:通过这个公式, 对一般的三角形, 当已知三边长, 可首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角平分线把对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 再代入公式计算, 求得角平分线的长。

练习:△ABC中, AD是角平分线, AB=5, BC=6, AC=7求AD的长。

二、用于证不等式

例2:已知, 实数x, y满足x2+y2=25。求证:。证明:如图2, 直角坐标系xoy中, 满足x2+y2=25的所有点P (x, y) 集合是半径为5的⊙O, 而它表示点P (x, y) 到点A (3, 4) 的距离, 显然, A (3, 4) 是⊙0上的点, ∴PA是⊙0过点A的弦, AB是圆的直径, 由圆的性质可知, 圆中直径是最长的弦, ∴PA≤AB, ∴。

小结:把代数式子, 抽象成几何模型,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圆中直径是最长弦等性质, 使问题解决。这种数形结合, 转化的思想是重要的数学品质。

练习:已知, 实数x, y满足x2+y2=9, 求证:。

三、用于解开放性题

例3:已知, 梯形ABCD中, AD∥BC, 且AB⊥BC, AD=1, BC=7, AB=6, 在AB上是否存在P, 使得PC⊥PD?若存在, 确定点P位置;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过D作DF⊥BC于F, 那么, 在矩形ABFD中, DF=AB=6, BF=AD=1, 在Rt△DFC中, FC=BC-BF=7-1=6, ∴CD=2姨2, 以CD为直径作⊙0, 过O作OE⊥AB于E, 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可知, OE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 ∴, ∴直线AB与⊙0相交, 交点为P1, P2如图3, 故存在这样的P点, 使得PC⊥PD, 此时, 设AP=x, PB=6-x, 由△APD∽△BCP, 可知, 如图3。

例4:已知, 线段AB=9cm, 点A到直线l距离为4cm, 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 试问, 这样的直线l存在吗?若存在, 确定条数和位置;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作以4cm为半径的⊙A, 作以半径为5cm的⊙B, ∵AB=9cm, ∴两圆外切, 又点A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4cm, 点B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5cm, ∴直线l是两圆的公切线。故这样的直线l有三条, 即两圆的两条外公切线和一条内功切线, 如图4所示。

小结:通过例3, 可以复习三角形相似的性质, 梯形性质等有关知识, 用圆作辅助线后, 把这个探索存在性问题, 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个我们熟悉的问题, 使得解法灵巧;例4这类问题又可归纳到判断圆和圆位置关系, 进而确定公切线条数的方法解答, 使问题具有同一性。

练习:1.已知, 梯形ABCD中, AD∥BC, AD+BC<CD, 在AB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C⊥PD, 若存在, 确定点P位置;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 已知, 线段AB=9cm, 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4cm, 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R, 当这样的直线存在至少两条时, 确定R的取值范围。

3.△ABC中, ∠C=90°, ∠B=30°, AB=6cm, D是边AB上的动点, E是直角边BC上的动点 (不与B, C重合) , DA长为R, 当DA=DE时, 求R的取值范围。

四、确定三角形第三边取值范围

例5:锐角三角形三边为5、6、x, 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5, 作线段BC=6, 以5为半径作⊙B, 以BC为直径作⊙O, 两圆相交于点M, 直线BC交⊙O于E、F, 连结BM, 则CM⊥CM, ∴CM是⊙B的切线, ∴, 过B作BN⊥BC交圆弧EMF于N, 则, 当点A在MN上 (不与M、N重合) 时, 显然, ∠ABC和∠ACB都是锐角, 而点A、M在直线BC的同旁, 点A在弓形BMC外部, ∴∠BAC<∠BMC, ∴∠BAC是锐角, ∴△ABC为锐角三角形, AB=5, BC=6, 第三边为AC=x, 显然, CM<CA<CN, ∴。

小结:从例5的图形中可见, 当A在NF上或者弧ME上 (异于端点) 时, ABC为钝角三角形, , 或者;当A与M点或者N点重合时, △ABC为直角三角形, 此时, ;

不失一般性, 可归结成为:三角形两边b (a≥b) , 第三边x, 与三角形的形状的关系定理:

⑴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⑵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⑶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练习:已知, △ABC中, AB=10, AC=6k, BC=8k。

1.△ABC是锐角三角形时, 求k的取值范围?

2. 当k为何值时, △ABC是直角三角形?

3. 是否存在k值, 使△ABC为钝角三角形, 若存在, 请求出k值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让我们再通过以上练习体验用圆作辅助线解题的新颖别致, 感受例题结论给解题带来的便利, 体验学以致用, 解数学习题的愉快心情吧!在教学过程中, 对有些题目, 就应学过之后, 不断挖掘题目的条件结论图形之间的有机联系, 发挥其典型性、示范性。探讨结论的应用, 精讲精练;若能用圆作辅助线, 可以巧妙借助圆的定义和性质, 沟通“曲”与“直”的联系, 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提高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事半功倍!

探访市场看发展 第9篇

李棣华,北京西单商场相机专柜销售顾问,北京市劳动模范。

□记者:2002年中,各种民用照相机在西单商场的销售情况如何?

李棣华:西单商场以销售民用胶片相机和数码照相机为主,根据我们目前的销售统计,数码相机的销售数量应该是在不断地上升,但这一类相机整体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还没有超过传统相机,因为在传统相机中500元以下的低端相机销售数量非常大。我们这里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例大概在3∶7,每月数码相机的销售数量大约在80-100台,主要分布在2000元以上的价格段,传统相机则能够销到200-300台。

□记者:在传统相机中,单反相机与傻瓜相机有怎样的销售比例?

李棣华:在传统的胶片相机中,单反相机每月的销售数量可以占到1/3左右,余下的便是各种35mm的轻便相机,而在轻便相机之中,又以单价500元以下的相机销售数量最大。

□记者:数码相机中哪个价格段卖得比较好?如果按品牌来分,销售情况又怎样?

李棣华:对于数码相机,轻便的、外观时尚而价格相对便宜的那些品种卖得比较好。其次,高端的产品也比较畅销,比如500万像素级的数码相机销售的情况就比较好,甚至超过了比它便宜很多的400万像素级的中档相机。

在西单商场,数码相机商品中,销售数量最多的品牌是索尼,其次是佳能、富士和柯达,这三个品牌的数码相机在销售数量上相差不多,然后就是尼康和奥林巴斯以及其他品牌的同类商品。但销售额不大好统计,因为象尼康这样的品牌出的高档的相机比较多,价格也就比较贵。美能达在我们这里销售数量比较少,每个月可能也就能卖2、3台,而索尼为30-40台,有时还要多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们这里的销售情况,并不代表其它销售点。这与各经销商的支持力度有关,比如最近柯达在我们这里促销,柯达数码相机的销售数量就比促销前上涨了很多倍,以前每月在2-10台,现在每月能到20-30台。

□记者:你认为2003年相机市场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李棣华:2003年,数码相机应该会逐步地走进家庭,因为低端的200万像素带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大多价格已经在2000元左右,与比较高级的传统轻便相机相比,它们的清晰度、功能都比较接近。我估计明年还会研制出更薄、更小、更轻、更时尚的高品质数码相机,还会开发出更大容量的电池,存储卡的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这样一来,数码相机便更加易于使用。随着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使用数码相机的人群会越来越大。人们的注意点可能会集中在2000-4000元之间这个价位的商品上,高端的数码相机会进一步降价,品种会更多,销量会比今年有更大的增长,在相机产品整体销售量中,数码相机会占到40%,而传统相机的销售比例有可能会下降到60%左右。到那时二者的销售额将会持平,因为数码相机的单体价格要高一些。

陈光俊,北京万得专业摄影器材行经理,主要经营传统专业摄影器材以及黑白材料。

□记者:数码影像发展很快,您认为经营传统摄影器材是否会与之背道而驰?

陈光俊:从去年德国的科隆影像博览会上应该可以看到世界摄影器材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站在展会现场一看就能明白。在传统摄影器材产品这一方面,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厂家都没有参展,而数码产品相对来说就很火,这就是一个大的趋势。在我看来传统器材在其它国家可能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但在中国,还是有它特定的市场。我所经营的这一领域应是“传统”中的“传统”,原本就不是主流。数码影像的冲击是会有的,但我的客户群中基本没有因为数码而去改变他们乐于使用传统摄影器材的习惯。现在热衷于银盐黑白摄影的那一部分人,对我而言依然是一个市场需求的存在,我就可以继续为这非主流的一部分摄影人服务。正因为它不是主流,相对来说,从事这一领域经营的人也就很少,我等于是在这个广阔的影像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切入点,那就是非主流的影像器材市场。别看这个市场不大,但销量却日趋见好,比如我这里的黑白材料,当初进这些产品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会销售得这么好,这可能就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一块市场。大家都去玩数码了,把这一块忽略了,其实,它还是存在的。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过于强调黑白,让搞摄影的都去重新玩黑白,毕竟数码影像还是主流。这应该承认,经过一两年的发展,整个市场可能就逐渐稳定了,黑白可能就占整个摄影行业的一小部分,比如15%,不会有什么大起大落了。

□记者:来您这里的主要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群?

陈光俊:主要是一些高层次的摄影发烧友,另外有一部分是需要高级专业摄影器材的机关单位、专业摄影师等。一部分正在学习摄影的在校学生也是我的客户,但对于他们许多商品我们都会给特价,这是未来的一个较大的消费群体,三两年之后,这些人可能就成为我的一个主要的客户了。

常永祥,北京祥升行专业感光材料公司总经理,主要经营各种胶片,以及传统和数码照片的冲扩。

□记者:数码影像发展迅速,对传统的感光材料有没有冲击?

常永祥:我感觉就现阶段而言还没有太大的冲击,现在祥升行彩色反转胶片的销售量比以前有所增加,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使用反转胶片拍摄的摄影者越来越多;其次是反转片本身有很多优势,比如色彩饱和度高,能够自行控制影像效果等等,另外还有个宣传的问题,以前人们看见好的彩色负片,就觉得相当满意了,当知道有了反转片之后,他就会比较,比较之后,他自然知道反转片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可能会比负片要更加方便,用的人多了之后,就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

□记者:您认为传统胶片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常永祥:我认为胶片的种类不会再有太大的增加了,而且会有相应的减少,因为象ISO100°的胶片已经可以达到过去低感光度胶片的细腻程度了,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去生产象ISO25°一类的胶片了。从销量上来讲,我觉得短期内应该还有上升的趋势,毕竟在二、三类城市的摄影者目前还是以胶片为主,但从长期的发展情况看,胶卷使用的数量一定会从波峰往波谷走,因为数码影像发展得太快了。

牛秀英,北京今日汇丰科贸公司的总经理,经营传统和数码摄影器材,以及传统彩扩和数码彩扩业务。

□记者:今日汇丰与往年相比在影像业务方面有怎样的变化?

牛秀英:在我们这里传统彩扩比往年有一些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不大,但数码冲扩的业务量增长幅度很大。我们在2001年引进了一台富士370激光数码输出设备,当时可能主要还是顾客对这个新技术不太了解的原因吧,所以来的人很少。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在输出价格和输出质量上基本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状况,所以来我们这里做数码冲印的人很多,比前期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记者:在您这里传统彩扩和数码彩扩占有怎样的比例?

上一篇:小学期中考试总结表彰会主持词下一篇:三级班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