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2024-09-12

小学童话教学研究(精选9篇)

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第1篇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摘要】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童话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化平凡为神奇,充分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逻辑的形成与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小学童话教学的现状的分析,挖掘童话的内在价值,促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童话选编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比重不断上升。比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童话在全册体裁中占29%,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可见童话教学对于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不管是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童话时,多选择西方的童话如《丑小鸭》(丹麦的安徒生)、《乌鸦喝水》(希腊的伊索)等,或者是《松鼠和松果》、《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样的自编童话,对于富有中华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童话,则编入较少,不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现代选编入教材的童话以及近代以来创作的童话,体裁多采用记叙文形式,但是却只抓住了记叙体裁叙述、描写、议论等特点,忽略了童话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童话创作中多运用平铺直叙的白话语言,过于注重利用童话讲道理的作用,忽略了童话的创作魅力。

2.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的了解不深刻。部分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不足以在充分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充分把握童话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达到童话教学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只依赖小学语文课本内编入的童话,不能博采众长,结合中外古今童话,系统又全面的采用多样的手段教授多种文化背景下的童话,不利于开拓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儿童的眼界。

3.大众对童话认知偏差。“文以载道”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小学语文更是承担着对小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更是被人民给予重任,很多人创作童话的目的就在于将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观念,通过童话故事具体化,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童话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被童话所包含的思想影?,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目的。在选取童话时,太过重视童话的思想教育功能,忽略了童话的趣味性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性。

4.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方式不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学生从一篇童话中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到做人的道理,如何处理一件事情等,造成的后果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教学中会不自觉的采用灌输的方式,向儿童灌输知识与理论道理,把本来应是趣味满满的童话教学变成道理宣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儿童的心里发展规律相违背,不仅不能起到教育作用。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进步,儿童从小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童话教学却像过去那样,只局限在书本上,不利于儿童学习童话的积极主动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质量的策略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受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思维逻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童话故事本身的美好情感与用意,把握语文整体编写和安排的目的,从而实现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促进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与思想道德的养成。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要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抓好新一代的教育工作,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新一代的传承与创新。这就要求重视小学教育,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比重要有所提高,在童话选编方面,就要儿童多了解我国带有浓浓中国文化气息的童话,而不是让王子、国王充斥我国的童话领域。

2.童话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复制品。童话充满了幻想与趣味性,多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童话故事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符合儿童的心里发展状况。但是童话教学不应是以教师的角度、成人的立场来进行,过于注重童话教学知识与道理的灌输,不仅不利于童话的创新与发展,不利于童话珍贵的精神的传承,也不利于儿童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童话对儿童进行德育,让儿童更好的生活只是童话教育的目的之一,不是童话教育的唯一目的。

3.童话不同于语文其他体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童话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童话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科学的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以防限制儿童的思维空间。

总之,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完美品格的养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童话这一好伙伴,我们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该抓住童话特点,引导学生走进真、善、美的世界,充实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时光。

参考文献:

[1]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2]于弘.儿童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0.

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第2篇

江西省萍乡市萍钢小学

冯宇芳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童话,怎样才能教好童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趣‚提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合作质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当同学们读到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时。老师借机而问:‚同学们读到这,你有问题要问吗?‛要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来发问,的确是一个尝试,可是这难不倒孩子们‚是

呀,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教师则相机评价‚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了,那么能否自己解决问题呢?课堂上我们见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七嘴八舌,自己打开了话匣子,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要比教师一问一答式的方式好得多。此时,作为教师要学会调控热闹非凡的场面,做到收放自如‚太美了,我也想要一幅画。哪匹小马来帮帮我?快踩两脚,帮我画幅梅花图。(不行?为什么?不愿帮我?)小鸭子来帮吧?那我该找谁呢?(一块说——小狗)‛‚我明白了,小动物们虽然有绝活,但只能画出和自己脚印形状相同的图案。但是不要紧,就让他们各自发挥特长,齐心协力画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咱们再读读这部分(教师引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此时教师的问答真是点睛之笔,一语惊醒梦中人,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个性朗读,独特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成人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便常常褒贬不一,我们更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同一的认识,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童趣。

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教师在指导‚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的朗读时提示学生,‚转来转去‛读得慢些,‚跳起来‛速度轻快,要读得快点。此处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过于牵强,新课标中指出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当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时,他朗读的语气也会因人而宜,所以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在葡萄架下急得抓耳挠腮时,它可能会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应是焦急的,语气应稍快;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边转边想办法如何去摘葡萄,这是在思考时动作应会比较慢,所以语气读得稍慢些。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而教师在上课时,只想到一种语气的读法,没有考虑学生们个体的不同感受,一味地强调‚转‛应读得慢,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及对文本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

三、利用插图,把握艺术形象。

童话课文大多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反映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了他们内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图文结合,激发想象,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故事语言,把握童话中的艺术形象。如:在教《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描述一下铁罐的神态,之间学生站起来声情并貌,还加上

了自己的动作和神情‚挑着眉毛、斜着眼、噘着嘴,真是瞧不起陶罐啊。‛,这时教师相机点拨‚这幅图正是体现文中的一个词——轻蔑‛通过看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看图为了学文。教师正确的使用图画,发挥了图画对学文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运用语言。

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因此在语言上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法。在教学这类童话时,要抓住特征,精讲其中的一段,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法。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铁罐()说:‘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会把你碰成碎片!’‛,教师请同学们想象当时会怎样说呢?在()里填上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这时学生口中的词语脱口而出,‚轻蔑、暴跳如雷、傲慢的说、大发雷霆、气急败坏、火冒三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目的是想通过添加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语句来表现此时铁罐的态度变化,更好的理解对话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并运用了平日学生对于人物神情词语的积累,但课堂生成时,学生仍就用傲慢、轻蔑,此时教师及时点拨:比较看看,用哪个词语比较准确?让学生体会到由恼怒到大发雷霆的变化过程。一语道破天机。所以说语言教学很重要的一个职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既引导学生内化了语言,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此更是受益终生。

五、引导想象,再创续编。

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它色彩鲜明,音律和谐,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魅力。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孩子们是好奇的,他们富于想象,希望能到天上,到海底去漫游。在童话里,有许多奇异的情节,有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力量来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因此儿童从童话里能寻找到欢乐。他们喜欢读童话,听了都能记住。童话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结尾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间万物都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如果有一天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你们知道还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吗?在学生们的作品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既超乎寻常,却又似乎合情合理,有的学生这样写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不易破碎的陶瓷制品,和不会腐蚀的铁罐,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各自的弱点而瞧不起对方,可是陶罐秉性难移,在一次拍卖会上……‛

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第3篇

童话既是作者美好幻想的产物, 又是美的结晶, 构成这么美的重要因素首先是语言。

一、童话的语言美表现在富有韵律美、音乐美

童话是专为儿童创作的, 作者从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出发, 常用叠音, 使之音节匀称、和谐, 节奏整齐、明快, 富有音韵和音乐美感。 在讽刺童话里, 作者常常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和漫画式的夸张、拟人的手法进行无情的揭露或善意的批评。 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丑小鸭》, 在语言上就富有这个特色。 民间谚语、警言歇后语等常常应用于童话中, 读起来流畅、悦耳、朗朗上口, 这些优美的、富有诗意的语言为儿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使学生从中学习生动、活泼、优美、规范的书面语, 由于童话语言富有韵律美、节奏感强, 更有利于儿童记诵, 除朗读、背诵外, 还可以通过复述课文加深印象, 巩固知识。

二、童话的语言美又表现在有丰富而强烈的色彩美感

一位童话作家说:“童话是人生白纸上的第一滴墨水, 滴上去就渲染开了, 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 ”儿童对色彩的反应特别强烈, 因为色彩能引起他们的形象思维, 作者常借助富有色彩的语言创造出一幅幅鲜艳夺目、 五彩缤纷的优美画面。 所以, 无论是从学习文学的角度看还是从育人的角度看, 指导学生读者童话色彩分析, 都势在必行。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中一段:“小蝌蚪游呀游, 过了几天, 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 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 正在捉小飞虫。 小蝌蚪游过去叫:‘妈妈, 妈妈! ’青蛙妈妈低头一看, 笑着说:‘好孩子, 你们已经是青蛙了, 快跳上来吧! ’”这里, 清清的池水, 黑身子、大脑袋的小蝌蚪, 圆盘式似的绿荷叶, 清新淡雅的白荷花, 披着碧绿衣裳、露出雪白肚皮、鼓着大眼睛的青蛙构成了一幅色彩明朗、欢快、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画面。 儿童透过这些语言, 生发开去, 引出一连串丰富的想象, 脑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幅幅多层次、多色彩、多内容的生动画面。 学生想象力丰富了, 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理解力随之增强了, 同时又促进了朗读、复述能力的提高。 朗读和复述使儿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 做到发于音, 动于情, 净于心。实践证明, 能收到特有的教育效果。

三、童话的语言美, 还表现在极强的动感美

许多儿童都喜欢使用富有动感的语言, 尤其是对人类的语言描绘及声音、动作的摹状。 这些语言特点很符合儿童的好动心理, 有利于儿童的动作表演。 “演童话”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如学生学习童话后, 可以抓住《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语调, 《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凶狠等, 尝试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表演有助于儿童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 更好地掌握人物个性;表演有利于发挥和增长儿童的个性特长,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表演能更直观、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地再现童话故事, 把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如通过“说一说”和“演一演”很多脍炙人口的童话, 在儿童心中都印象深刻、难于忘怀, 这样学生乐学爱学, 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四、童话的语言不仅美丽而且简洁凝练

新课标指出, 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 童话的语言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语言的创作方法,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都只是抓住特点, 粗浅勾勒, 寥寥数笔, 传神凝练, 其余部分则留有许多空白给小读者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因此它又是进行作文训练的好教材。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 知识面不广, 他们的想象力受到限制。 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 他们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性的, 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弄清故事的主人公、线索、情节、主题思想。 我们可借助童话对儿童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作文训练, 如扩写、续写或改写等。 如《会摇尾巴的狼》这篇童话的末尾这样写道: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 说:“你不会活多久了, 猎人会来收拾你的。 ”说完就走了。 此时儿童已进入童话意境, 狼最终结局怎样? 是逃走呢? 还是被猎人收拾了? 这当然成了我们关心的问题。 教学时可借此顺水推舟, 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把故事内容继续写下去。 他们的想象有了依托, 思路就如脱缰的骏马奔腾千里, 就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 平时应多进行此类型的训练, 儿童的思维就能活跃起来, 智力就能得到启迪和发展, 作文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童话;想象力;创造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实施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充分融合游戏教学的精神,将更多的娱乐因素带入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在保持玩的心态过程中学习文学知识。通过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体验知识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进而提升文化素质。本文将针对游戏教学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理解童话的内涵

童话的语言往往伴随着通俗易懂的特点,为的就是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懂得大道理。而教师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往往背道而驰。比如,会抓住一两句话而大做文章,想要让学生在浅显的文字中了解深层次的含义。但是,这其实是错误的意思表示。教师要深刻意识到童话的读者是儿童,儿童受其年龄的限制,很多事件并不能利用教师的标准去评判作品本身。教师往往会对作品过多的理性分析或者讨论,这并不适合儿童。教师所做的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解读童话。教师要陪伴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里,享受童话中的喜怒哀乐。关于童话中所教会学生的深刻道理可以需要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深深体会,去思考和回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传授知识内容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慢慢地理解和消化。

二、抓住童话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

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向前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以及长处,并且不吝啬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多给予学生肯定和支持,使学生在学习方面逐渐树立信心和勇气,产生对童话学习的兴趣,使得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公平合理的评价作用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将游戏精神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一直以来探索研究的主要教学方向。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童话的课堂,使得学生一同分享喜怒哀乐,茁壮健康地成长。为此,语文教学不断创新改革,探索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小学童话的优质教学 第5篇

《现代汉语词典》对童话一词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可见童话是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深受孩子喜爱的文学样式。小学童话教学作为低学段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的重任。然而,传统的小学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是否明白道理,忽视了小学童话在儿童生活中的特殊意义。本文将分析目前小学童话文本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适合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策略。

一、目前小学童话文本的教学现状

1.不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形象思维多于逻辑思维。儿童在文学鉴赏的想象力和对形象感受的深刻性,是成人不可企及的,他们通常会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有时他们会抒发情感体验,身体力行那些有趣的情节。他们通常会与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分享喜怒哀乐,有时甚至会达到忘情的程度。原本这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天然优势。但是,教师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是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和情感体验。

2.缺乏心灵交流

在儿童的眼里,世界的万物都是有生命并且是充满爱的。看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他们就觉得是雷公电母来了;看到波涛汹涌,就以为有妖怪在兴风作浪。小学童话文本教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告诉学生“真理”,更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很多教师在教小学生时,没有保持一颗童心,没有像孩子一样投入到文本中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缺乏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这样的教学,直接把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扼杀在摇篮里,很难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小学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策略探究

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整个小学阶段,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是尤为重要的。而现代化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讲台,更是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培养能力的场所。因此,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个全新的童话教学的课堂。笔者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概括出童话文本的优质教学策略如下:

(一)大胆创新,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1]然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文本,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收获丰富的知识,这是想象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应从不同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比如在讲《世界多美呀》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世界上美丽的自然风光,讲讲砍伐森林等破坏自然的现象。发散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对世界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为破坏自然的行为感到可耻。其次,应创设鼓励想象的氛围,这是想象的情感基础。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以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应该鼓励学生想象女孩几次划火柴看到的美丽幻像,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这是想象的方法基础。如《小露珠》结尾“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大家想把小露珠留住,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植物和动物对小露珠的恋恋不舍之情。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童话文本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在童话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复述童话

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象、理解和推理。没有记忆和想象就谈不上思维和发明创造。因此,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与培养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目标。记忆力对儿童掌握知识至关重要,复述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述的时候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详细复述、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无论什么样的复述,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情感色彩和艺术形象,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童话文本的理解程度。

2.表演童话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可以将儿童语文能力的训练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表演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化抽象为形象,突出重点。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表演才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应满足学生适当的个性化表演,把学生对于故事的体会表演出来,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把表演作为一种形式。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相互指导,及时反馈,多加鼓励,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更能深入地体会童话文本的内涵。

3.续写童话

孩子对于美好的童话,永远都是意犹未尽的。教师在教学结束的时候,要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不自觉的联想童话的后续情景,为文本作个“续编”.比如《丑小鸭》文末,可以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想象的能力续编故事,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对文本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个性化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2]要让学生对童话人物以及文章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地朗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分角色朗读

通过不同的角色去体会文章中不同形象的特点,能够加强与文本的理解和沟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去,领略其中的含义。像《狼和小羊》中,狼和小羊的言语都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通过师生朗读、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等方式,使学生体验了不同形象的特征。

(2)感情分明的朗读

感情分明的朗读,就是要读出文本的感情基调,读出褒贬,表达出爱憎分明的感情来。如《风娃娃》中风娃娃“吹风车”“吹船帆”是好事,学生应该读出赞许的情感;“吹衣服”“吹小树”“吹风筝”是风娃娃好心却做的坏事,有些学生觉得风娃娃是好心,这也不能怪她,读的时候可以读出可惜的语气。总之,可以让学生自由解读,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有表情的朗读

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充分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运用与迁移。如《小露珠》中有这样一句话--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通过面部表情的运用,略带些笑容,读出小露珠当时的心情。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里的“哈姆雷特”是同一个,即文本原意。但“一千个哈姆雷特”就需要读者去发现,去体会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应当向教师指明这个方向”.[3]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更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加深理解,应倡导结合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多角度、多元化的.理解文本,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弊端。但我们必须明确个性化阅读是开放式的,而不是不管学生的放开式。个性化阅读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学完《三袋麦子》一文后,可以提问学生,你最赞同小猪、小牛、小猴中谁的做法,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给出一个答案,学生答得有道理的均可。因为这三者的做法都是可取的,关键看学生从哪个方面去想了。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童话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小学童话,自身的童话素养至关重要。

1.童真的语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天真爱幻想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孩子的这个特点,如果像教高中生那样去对待小学生,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尤其在教童话文本的时候,教师就更应该用童真的语言与之交流、沟通。同时可以配上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学生随着教师富有童真的言语充分地发挥想象,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走进童话的海洋。

2.自身形象的打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要求教师首先博学多才,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其次,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再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要仪表大方,讲究卫生,还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最后,教师应树立一定的威信。没有威信的教师只能跟学生成为益友,而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就必须树立威信。总之,教师注意自身形象的打造,才能使童话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教学工具的恰当使用

有研究表明,视觉神经对大脑的控制比听觉神经大25倍。因此,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教学工具。通过试听设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点明主题,还能吸引注意力,加深记忆印象。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写字或画“图”“表”增加效果。也可以用投影仪、PPT、录像、海报等方式强调教学重点。但要注意的是应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教具,以学生理解为主,以教具为辅,以免学生分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的童话素养对于小学生的童话教学尤为重要。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

小学四年级教学童话故事 第6篇

突然,“嗞”的一声,电灯泡坏掉了,卧室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漆黑之中。

米小扬觉得很奇怪,这个电灯泡是前天晚上才装上去的,怎么这么快就坏了?他伸手把灯泡拧了下来。这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吱吱吱……”听起来就像是一只小老鼠被踩住了尾巴,古怪得不得了。

最古怪的是,这个声音竟然是从台灯帽里传出来的,难道老鼠钻进了台灯里?米小扬拿出一只手电筒,朝台灯帽里照了照。“天哪,你是谁?”米小扬惊讶地问。

米小扬是在跟一个长相古怪透了的小人讲话。这个小人比樱桃大不了多少,脑袋上的眉毛和眼睛都像是用针刺上去的。他的头发很长,像灯光一样闪闪发亮。在手电筒的照耀下,他坐在台灯帽的边上,低垂着大脑袋,垂头丧气地摇晃着两条腿。

“你是电灯泡精灵吧?”米小扬是一个喜欢并且相信童话的小男孩。

小人扁着嘴说:“你真笨!我怎么可能是电灯泡精灵呢?我是电线精灵。电灯泡精灵是我大姨夫家的表哥,我可是跟他长得一点都不像,他是一个秃子。”

米小扬兴奋极了:“电线精灵,你好,你怎么跑我家来了?”小精灵气得肚子都鼓起来了:“你可真笨!谁说我叫电线精灵了?你是人,难道你的名字就叫人吗?”米小扬很惭愧:“对不起,我叫米小扬。”小精灵擦擦口水:“没关系,我叫卡卜秋秋。你可以叫我小卡,当然,如果不嫌麻烦的话,你最好叫我亲爱的小卡。”

“亲爱的小卡,你是从哪里来的?”米小扬接着问。小卡一下子躺在了地上,尖叫不止:“天哪,你真是笨死了!我干脆叫你米笨笨吧?”米小扬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怎么笨了?”小卡说:“我叫电线精灵,是从灯泡里掉出来的,你就算是用屁股想,也应该能想得到我是从电线里来的吧?”

米小扬“哦”了一声,不再说话了。过了一分钟,小卡忍不住了:“米笨笨,你为什么不说话了?你为什么不问我为什么坐在这里跟你说话,为什么不从电线里跑回家去呢?”米小扬说:“我用屁股都能猜得出来,因为电灯泡坏了,所以你回不去了。”

小卡一愣,点点头:“这次你变聪明了。你们家还有别的电灯泡吗?”米小扬指了指客厅:“客厅里有一盏大吊灯。”小卡摇了摇头:“不行,我从哪个灯泡里出来的,就要从哪个灯泡里回去,要不然我会在电线里迷路的。我迷路了就糟了,你们家肯定就短路了。”米小扬说:“楼下的商店里有灯泡,可是现在商店已经关门了,明天早晨才能开门。”

小学生教学童话故事 第7篇

“哦!福尔摩斯!对不起,可能又让你失望了!今天还是没有什么案子,你明天再来吧。”赫尔克警长好像比福尔摩斯还失望,应为今天连个违反交通的人也没看见,过几天警局就要发薪水了,罚不到钱,警局下个月的伙食也要紧张起来。

“真是太讨厌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就会被旁边的科泰斯警局比下去,员工也会辞职到他们那去干,我真担心,我这一手操办的赫尔克警局会垮掉。”就在这时,警长又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还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而且越说越激动。

“那好吧,警长,我先走了。”福尔摩斯又将帽子扣回了自己的头上,原先那股欣喜好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去不复返。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第8篇

一、深化对童话素材的教学研究

小学课本中收纳了大量优质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文本, 这些文本都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在展开童话教学前, 教师首先很有必要深化对于童话素材的教学研究, 这样才能够让童话教学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一方面, 对于语文课本中收录的童话故事的类型、题材以及数量等要有详细的统计, 这能够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童话题材的文本的教学方法与基本教学思路。另一方面, 对于每一个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意义等要十分清晰, 这能够让具体的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的展开, 也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此外, 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如按大家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以及接受能力等来更合理地设置教学过程,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一般来说, 童话形象可以分为三种, 即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以及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中, 作者利用拟人化手法, 将各种事物人格化。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童话形象大多都是拟人体的童话形象, 例如《猴子种果树》和《蘑菇该奖给谁》, 还有《小动物过冬》等, 但超人体童话却基本没有涉及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 童话故事最基本的特征即幻想, 利用童话的这一特征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童话教学素材的研究很有必要, 这不仅能让教师们找到更为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 也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富针对性,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有益的收获。

二、发挥童话的审美功效

童话故事能够极大地锻炼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是童话类题材的教学中最为直观的一个优势。然而, 教师同样应当注重对童话题材的教学功效进行多方面的开发, 要让童话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与不同的层面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多童话故事其实都具备较好的审美功效, 童话故事一般情节都不会太复杂, 但是故事通常都非常贴近学生的世界, 这也是学生们喜爱童话故事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童话故事的教学中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激发作用, 这些充满童趣的故事能够很好地带给学生们美的感受。

教师要抓住教学文本的特点, 有意识地在童话教学中发挥其审美功效。例如, 在讲授《蚂蚁和蝈蝈》这一篇童话的时候, 学生们对于故事情节产生的兴趣并不大, 不少学生在讲到蚂蚁和蝈蝈间行为的对比时都心不在焉, 学习积极性很低。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其他的方面, 例如, 可以引导学生们体会这篇童话中的一些充满童趣的画面, 让童话故事的审美功效能够得以体现, 进而在童话教学中带给学生们美的享受。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往往都很乐于接受, 大家是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那种纯粹的美感, 这也是童话教学具备很好的审美功效的原因。

三、加大外国童话教学

童话故事最早起源于西方, 很多经典的童话都来自外国童话集, 然而, 在我们的课本中收录的外国童话却非常有限, 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的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做出改善, 可以更多地给学生们介绍一些经典的外国童话故事, 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尝试阅读一些好的外国童话作品。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也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更为多样化的童话故事。这对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也会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推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童话, 这不仅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丰富与拓宽。例如, 在一次课堂上我将格林童话中“母狼高司普和狐狸”的故事介绍给学生, 因为与教材中常见的东方童话在情节和语言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 所以从故事一开始, 学生的注意力便被牢牢被吸引。这种差异性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对于这个新奇的故事都十分好奇。因此, 在实际的童话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一些国外的优秀的童话故事, 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 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大家的想象力。童话教学应当有适当的拓宽与延伸, 教师要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那些优质的童话作品, 无论是东方童话还是西方童话,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能够为大家的人文素养的提供积淀。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第9篇

【关键词】童话 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童话是一种美妙、神奇、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特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心理意义,而且来自它的文学特性。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中外小学童话教学比较及思考

首先是课程目标层面上,我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对童话有所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增加了童话选文,可从数量远不及韩国的多,另我国的课程目标虽然提及童话的阅读,但不如韩国叙述得具体,比较起来,韩国有关童话的课程目标更具体,操作性强,对童话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次,教材中童话作品的选择方面,韩国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加大童话选文的数量,小学阶段有145篇,这与我国的43篇童话较大差别,当然产生这种差别,除了对童话作品重视程度的不同,还和各国的语言和文学特点有关。我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状况,改变一些形式,适度增加童话选文,如既有把整个童话作品收入到教材中,又可把篇幅长的童话故事的片断收入教材中,不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而是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设想出一个故事的结局,做法是自己说出来,或是写出来。这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好方法。童话选文除了篇数的多少,还有就是篇幅的长短问题,从日本教材中《信》的例子可以看出,他们选的童话作品字数远远多于我们,甚至我国小学高年级也没有这么长的选文。这是由于我国的童话多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认字有困难,不易学习太长的课文,我们也可以适当增加高年级的童话选文,打破固有的两课时学一篇课文的教学安排,这样就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读一些优秀的、原创的童话作品,让学生尽早进入社会化阅读阶段。

最后,是关于教师对于童话文本的认识与处理,“即使是最好的课本也不能代替教师,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好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工具去教会学生。”我们在教学时,特别是在教名家精品时,总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总是怕把握不住文本的“原意”,总是怕把握不住作者写作的初衷,总是怕读“经典”。因为我们总是觉得经典只能有一种解读。因此,在教《灰姑娘》这样家喻户晓、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时,我们首先是翻阅“教学参考”等书籍,寻找或出自于专家或流传于民间的己成定论的主流解读,然后把这些解读“搬运”给学生。因此,这么多年来,这么多学子想起《灰姑娘》,无非就是“做人要真诚、善良”,其中一点点的个性化理解,都有可能被视作“误读”。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减少道德教化,增强童话选文的趣味性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育发展史,我们就会知道其实我国语文教育一直承担着“德”的教育。因此,当我们拿起教科书的同时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机械的道德教化中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儿童好幻想,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相对发展得比较迟缓。在选文的过程中,如果过多的选择那些缺少想象和幻想的道德教化的作品,那么首先他们会没有兴趣,再次他们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其实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注重儿童的情趣,选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的作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我国的教材编著者在尽力改变现状,新课程标淮配套教材就比大纲修订本好,但与课外的童话繁荣局面相比,教材选文仍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大量文学性强、有趣味的童话没有进入教材。

要增加童话选文的趣味性,就得有童话的审美无功利性,它是指作家和读者在创作和阅读过程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祈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美国小学母语教材小的童话作品审美无功利性较为显著。一般都将对诚实、善良、勤分、勇敢、自信等美德的宣扬包孕在事物形象之中,并倾注作者的真挚情感。还有一部分“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儿童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时,凭借直觉就能获得审美感情形态,享受真切的情感体验、领悟其中的审关意蕴。

2、增加高年级的童话选文

童话因为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为儿童所特别喜欢,它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阅读体裁,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文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在韩国,五六年级是对文学作品学习的“充实阶段”,课程目标中对包括童话在内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对自己阅读后的观点和感想的表达、对作品情境、人物性格及对话的想象,以及对文章教育和美的情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在我国,从新课标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选文的分配可以看到,整个五六年级只有一篇童话,其他版本的选文情况也都大致相同。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可能是我国从课程目标层面对童话的价值不够重视,认为童话只不过是个例子,是学生们认字读文的载体,没有看清其文学教育的价值。另方面,也许是由于到了高年级,选文不能太简单,而根据我国的教材现状,又不可安排太长的作品,所以舍弃了那些有趣味、有文学价值,但文章过长的童话。其实这些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把童话故事的片断收入教材中,不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而是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设想出一个故事的结局,做法是自己说出来,或是写出来。这既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力,也是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好方。或者也可以打破常规,选入一些长篇的童话,借鉴日本多课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适应长篇的学习,以尽早进入社会化阅读。

【参考文献】

[1]朱瑛《<风娃娃>教学设想》载《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九期12页

上一篇:腊八节小学二年级作文150字下一篇:青春是一朵淡雅的花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