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2024-06-15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精选6篇)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第1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与运维管理方案》已经市五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16日

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与运维管理方案

一、项目总述

(一)项目背景。

2013年8月,贵港市获得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来,我市政府为了快速推进建设,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贵港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整体建设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开展,根据已通过政府批复的《贵港市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建设要求,我市拟建设“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配套项目,中心功能集办公、展示、多媒体汇报厅、应急联动指挥功能于一体,集中展示贵港市智慧城市建成效果,预留数据接口兼容智慧城市各项应用系统,接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应用的实时数据,用于领导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上级领导的考察、社会团体的交流学习和招商引资对城市了解考察,对接大数据中心可成为全市应急联动指挥调度中心。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是贵港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需求。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的必要性:(1)是智慧城市统一建设的必备配套设施,利于政府及社会投资方、建设方共同有序推进智慧城市项目落成。政府领导了解智慧建设成果和动态的掌握城市发展现状,给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示宣传、交流、合作、研究的城市管理中心。(3)是实时归集、调用、抽取全市经济社会数据,形成城市联动应急指挥中心功能。

(三)项目概况。1.拟规划面积:1700㎡。2.规划建设内容:

管理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各区域硬件及配套支撑操作系统;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区配套软件开发及智慧城市集中展示区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开发;对管理中心场馆进行规划、设计、装修装饰,对场馆进行电气、灯光配置;对中心各功能区域(内部结构)进行部署。

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两大功能板块:

(1)智慧城市管理区:智慧城市建设运维技术用房、智慧办业务用房、智慧城市项目公司用房。

(2)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区: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巨幕)、多媒体汇报厅(即应急联动指挥调度中心)、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数字会议室、智慧城市展示墙。

图(贵港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规划)

(四)规划建设思路。1.国内参考案例。

针对国内其他已经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展厅、运营管理中心的研究及了解,目前国内展厅一般采用两种形式:

(1)纯粹的智慧城市宣传展示厅:

其优点是通过各种展示手段,让参观者从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来了解智慧城市各个系统,令人感受直观,印象深刻。缺点是初期投资大,实效性较差。由于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更新快速,这类展厅所应用的技术在三年之后就需要整体升级再造,维护费用高。

例如: 宁波市智慧城市科技展馆项目:

宁波市智慧城市科技馆面积1546平方米,一期投资约4000万,2014年9月中旬正式开馆;2017年开始二期建设,整体更新设施设备,全套系统升级。是全国首家以“智慧城市”命名的大型综合性互动式科普体验场馆。科技馆向市民呈现了未来智慧生活的部分缩影,涵盖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教育等领域,兼顾智慧城市教育和培训职能,为学生提供培训实习基地。

(2)智慧城市综合性管理中心:

其特点是更注重实用性和空间的合理利用。集办公、会议、宣传、学习为一体,主要运用视频播放的手段将智慧城市各个内容进行展示;能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更新的节奏,实用性、适应性强。

例如:智慧宜昌管理中心。

整个管理中心面积6000平米,规划了中心办公室、云中心、机房控制中心、公共办公区、独立办公室、小会议室、大会议、VIP会议、智慧城市会客厅、应用实训区、应用体验中心、网格管理中心办公室区、城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集行政办公、商业运营、中心机房、展示汇报、交流学习、创业基地为一体。

2.项目建设思路。

基于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形式,结合我市的实际需求,拟将智慧城市配套项目按照“管理中心”的模式来规划建设内容:

管理中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配套项目,是展示智慧城市各项信息化建设的窗口平台,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规划以实用性、公益性为基本导则,既为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提供必要的管理、运维场所,也要打造成极具公信力、信服力、可视化的,符合贵港特色的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学习中心,承担着提升城市科技文化品位、展示城市形象、项目宣传、交流、招商引资等工作的重要平台。

3.项目建设模式。

管理中心作为智慧城市总体建设的配套项目,需与智慧城市项目总体建设的业务内容、技术架构、平台部署等高度统一,预留数据接口,兼容智慧城市各项应用系统,接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应用的实时数据。由市财政直接拨付给《贵港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中标方,管理中心的初步设计方案报发改委审批后的概算作为拨付依据,管理中心建设场地由政府免费提供,后期硬件设备二次更新升级、10年的网络费用、运行维护、展示内容软件更新等费用共4789.58万,由中标方项目公司承担(该管理中心若非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中标方建设,则会导致数据接口不兼容,展示内容与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不符,因数据安全问题而无法连接大数据平台,无法形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等,后期运行维护费用需政府承担)。根据财金[2014]156号附件《PPP项目合同指南》,将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纳入智慧城市合同范畴,作为智慧城市PPP项目合同附件签订。

二、设计及建设方案

(一)总体设计方案。1.设计理念。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使用功能,以及运营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总体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立足广西,全国示范。以智慧城市最新理念与成果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示范。

(2)对标国际,持续创新。对标国内外先进智慧城市运营与展示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智慧贵港展示中心迭代更新,要让管理更富科学性,产业更趋协调化,生活更具幸福感。

(3)装修风格要融合贵港特色元素。符合美学要求,富有科技感和创新精神。

2.总体设计原则。

管理中心内部功能主要包括管理中心办公区和功能展示、汇报区。打造集展示与运营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为智慧城市的管理、运营、维护、宣传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管理中心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展示与运维服务相结合,将管理中心建设成为长期性的智慧城市宣传教育与管理的中心。

管理中心将坚持实用性、综合性、前沿性的规划原则,建设多功能管理中心。

(二)各分区建设方案。1.智慧城市管理区。

智慧城市管理区包括智慧城市建设运维技术用房、智慧办业务用房、智慧城市项目公司用房。该区域是贵港市智慧办、智慧城市项目公司和运维团队的工作区域,承载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管理以及智慧城市各子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工作。

智慧办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的推进,督促各部门落实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度,统一规划、部署,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科学统筹,统一管理贵港市所有的智慧城市类项目,统一安排项目评审、建设资金、项目的建设与验收等。

(智慧城市建设运维技术用房效果图)

2.智慧城市展示汇报区。

(1)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巨幕)。

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由大屏播放智慧城市宣传片,全面展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愿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文、城市产业等,并对“智慧贵港”各方面的成效进行展望,使参观者对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有更全面、宏观的了解。

管理中心入口展示区参考图

(2)多媒体综合汇报厅(应急联动调度指挥中心)。

本区配备大型投影幕布、多媒体音箱等设施,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汇报、城市应急联动调度指挥中心等功能。该区域可容纳100人就坐。通过智慧城市“一张图”,实现对城市运营的全面监管控,做到对城市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对城市的突发状况能及时进行协同处理。展示内容包括: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建设成果与规划等。

(多媒体汇报厅参考图)

该区域以三维UI平台软件展现贵港市从交通、安防、环境检测、居民信息、能源、医疗、金额等全方面数据化的展现,让参观者以宏观的视角了解智慧贵港的方方面面,体验为城市管理与决策提供的智慧化的数据。在该平台上可以观看到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内容,初始阶段制作模拟平台,数据采用后台数据库随机产生,营造真实体验环境。预留开发接口后期可以接入真实平台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实时、详细的数据依据。

(3)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

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采用投影仪,LED屏等辅助工具为依托,将承载智慧城市的远程视频会议、各应用系统的相关培训、智慧城市技术理论学习等功能。

(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培训区参考图)

(4)智慧城市展示墙。

智慧城市展示幕墙以电视幕墙的为载体,通过播放宣传视频、智慧应用软件模拟等方式展示智慧城市各个智慧应用的建设内容以及建成之后的效果。

(智慧城市展示墙参考效果图)

展示墙展示的内容包括 :

智慧政务:展示贵港市智慧政务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包括:政府网站、网上服务大厅、电子审批电子监察、协同办公、部门业务应用、领导决策支持等几个方面。

该区域以向参观者展示政务公开、透明的应用。以智慧城市为依托,体验未来智慧化的服务,参观者只需要上传相关数据及信息即可足不出户完成所有手续,体验智慧化一站式服务为百姓带来的更加快捷、高效的便利。

智慧交通工程:展示贵港市智慧交通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包括: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展示、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展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展示、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监控等。

智慧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系统:以地下管廊为主解读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以及贵港市智慧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系统,生动形象地立体展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基础支撑的智慧城市建造基石。

该区域带领访客体验以地下综合管廊为主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贵港市智慧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系统。

智慧人社:用影片形式,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以管理平台体验整合社区管理与服务资源,实现人口信息、地名地址、事件、城市部件、组织、社情民意等社会管理要素,结合网格化管理思想,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情、房、组织”等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

智慧水务:展示贵港市智慧水务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以三维影片介绍智慧水务的建设成果与管理方式,区域内水系从污染源检测到环境治理的现状等。污染源检查以互动软件的方式,展现污染源在线检测,模拟水污染排放智慧水务平台检测及报警,锁定污染源,提供水污染预测评估报告等。智能节水展示城市绿化灌溉等方面的节水措施,雨水及生活用水收集、水处理及过滤、中水处理等几个方面。

智慧水务界面展示参考图

智慧产业园区:通过屏幕展示三维可视化数据,智慧产业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可以查看园区内所有的信息和数据,例如:人员信息、能耗信息、车辆信息、金额信息、安防信息等,让参观者以园区管理员的角色,通过智慧化的数据管理园区。

智慧物流:展示客户车辆、运输危险物品车辆在车辆定位,车辆远程监控,车辆环境监控等方面的应用。

以软件模拟方式展示物流车辆智能调度,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自动化管理的应用。

智慧内河港口:通过宣传视频展示贵港市智慧内河港口建设成果与总体规划,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港口以实现物体互联为发展方向,以传感技术、RFID 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配合有线、无线等传输技术,来推进港口的物联网建设,实现港口在仓储管理、生产操作、海关监管、实时跟踪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搭建高水平、高度智慧化的智慧港口。

智慧社区:通过智慧社区软件平台展示贵港市智慧社区建设内容——在线服务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数字健康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社区信用系统、村村通、社管通等内容。

智慧一天,用影片的形式,展示一个人的一天出行、办公、购物、休闲等智慧化的生活。

智慧养老:用影片的形式,做居家养老介绍。

智慧医疗:通过宣传影片和智慧医疗演示软件,展示未来的智慧医疗发展方向。

智慧教育:通过宣传影片体验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互动,课程管理、成绩查询、综合评价等,体验远程视频教育和网络教育,体验校园监控、校园签到、信息查询。

智慧公交:智能公交方面,以互动软件的方式,体验电子公交,公交信息查询,路线规划等应用。智能驾驶方面,采用三维视频方式,让参观者虚拟驾驶车辆体验路线规划、交通信息、自动驾驶、车位预定等应用。

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展区将采用视频展示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拍的旅游视频让人们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场景,通过不一样的视角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使得游客不仅拓展了视野,也了解到了未来旅游的新方式。

三、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有关文件。2.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

3.2017年贵港市建筑及安装工程预算基价。4.2017年贵港市建委颁发的有关工程造价信息。5.项目拟建设方案及业主单位提供的资料。6.国内及广西省类似项目投资。

(二)项目总投资及运维估算。

10年项目总投资¥78,809,685.00元。其中主要费用构成如下:

(1)硬件及支撑软件购置费6,590,300元,主要含硬件及配套支撑操作系统购置费等。

(2)软件研发费18,453,600元。

(3)装修工程费用概算5,870,000元,主要包含综合布线等装修工程费。(4)10年运维及硬件设备二次更新费用估算47,895,785元。

(三)设备及支撑软件投资估算。

硬件投资费用约为6,590,300元。软件投资费用约为18,453,600元,具体明细如下:

设计、装饰、装修工程投资费用约为5,870,000元,具体明细如下:

(五)10年运维及硬件设备二次更新费用估算。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第2篇

按:9月15~16日,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在北京市朝阳区规划艺术馆隆重举行。论坛以“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发布我国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9月15~16日,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以“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发布我国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围绕论坛主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分别从科学执政看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城市变革与城市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着力点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在第二天的圆桌论坛上,获得2011“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的城市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以化解民怨和顺应民意为主线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积极成果。

■信息技术引领城市变革智慧城市重在社会管理的“智慧”

2011年被誉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数字)城市的目标,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以实现人口、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市改造工程,更是一个城市系统重新再造的过程。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长茂在论坛发言中指出,社会管理的前沿性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并推动了产业变革和社会转型。信息网络从一个技术工具正在变成与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科技的前沿性直接投射于社会层面,各种问题直接表现为社会矛盾,并呈现扩大化、关联化、整体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现有的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化、多元化、网络化、动态化的社会环境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趋严峻。

与会代表认为,智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从根本上优化城市治理模式、优化城市运行机制的“解决方案”。同时,以信息技术引领城市变革,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和质量,这既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在此次年会上,“智慧城市实验室”首次公开亮相。作为我国首家智慧城市发展研究平台,该实验室将通过打造可视化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智能化的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和多元化的智慧城市共享空间,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化解民怨到顺应民意创新社会管理要抓住本质规律

论坛圆桌会议期间,获得2011“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的各城市代表阐释了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

山东泰安市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探索系统化的社会管理创新,改变了过去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真正实现了社会管理惠及民利、保障民安。江苏淮安模式改变了传统事后被动处理的维稳工作方式,实现了事前主动预防,完成了对社会稳定问题由粗放式治理到集约式治理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基层基础,源头治理的现代公共治理理念。同时,把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外,还有北京市朝阳区的“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厦门市的“无讼社区”等等。

从建设智慧城市,到体制机制创新,从社会风险评价,到政府公共服务,从加强社会参与,到解民怨顺民意,这些来自基层的鲜活实践为我们梳理出未来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路径,那就是无论是决策层面、执行层面、监督层面还是参与层面,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化解民怨走向顺应民意。与会代表认为,民意才是需求,尊重民意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本质规律。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顺应民意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放在社会管理的首要位置

作为此次论坛的一项重要成果,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的国内首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整体上已进入一个典型的危机频发期,主要表现为五种不稳定因素与九大纠纷极易诱发和放大为社会危机。与此同时,“五全两信”问题正成为社会公众关心的焦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成为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索”,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索”背后的“炸药包”。

《报告》指出,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放在社会管理的首要位置,作为社会管理的前置条件,并且依法纳入科学决策的程序之中,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当前,要像做好安评、环评工作一样大力推进稳评,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第3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是落实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是以统筹兼顾为原则, 以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为目标, 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导向, 以城镇化为最大的内需着力点, 倡导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机制, 着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切实提升民生福祉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模式。

对于一个所关联的问题、所依赖的资源、所组成的功能错综复杂的大型系统而言, 其设计、验证、实施、运维无法通过特定专业技术及组织人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完成。此时需要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 以令系统在不同阶段内由不同组织及工种来调动各类资源, 协同有效地完成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思考, 通过理念一致、功能明晰、结构有序、资源合理分布等设计方法, 对系统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整体设计。其所对应的设计成果即为顶层设计。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 不是一个部委、一个条块分割的专业部门、一类行业群体可以独立完成的。这类综合性问题依赖顶层设计给出解决方案的建设指导框架, 让所有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其权, 既分头并进又互联协同, 分阶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整体专业系统的建设。

2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的广义概念是用人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管理好城市。

当前我国各类社会关系日趋复杂, 如何提升城市的经济及政治活动水平以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而管理和发展好城市, 这依赖于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即通过智慧城市系统有效地对社会各类诉求进行合理检测, 对社会各类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和公益规律进行合理化利用, 尽可能地响应社会各类诉求, 缓解社会各类冲突矛盾 (由资源冲突导致的诉求冲突) , 改善社会各类关系, 推进社会各方面有序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即形成一套有效的城市管理、发展的运行机制 (含系统) , 以改良、提升现有的城市管理和发展的水平, 使城市的管理和发展更具备智慧定义中的“正确性”, 此处的“正确性”既包含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类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等公理性认知的明确, 又包含对主体利益的明确。

智慧城市的建设区别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平安城市”, 其目标为综合管理和发展能力的提升。“数字城市”强调城市的数字化建设, 通过各类手段、工具提升城市的量化程度, 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系统提升城市运转效率, 而非直接面对城市发展能力提升的目标。“平安城市”强调城市社会、民生的建设, 重点解决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着重在流动人口、治安巡防、突发性群体事件等方面的处理能力给予提升, 这是一个提升具体能力的建设工作, 并非一个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提升的建设工作。

城市是承载社会主要人口居业的相对有限的空间区域。人群的密集, 各类行为之间的交错影响, 城市的各个问题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联, 从单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 并不能有效解决城市综合性问题, 同时也不能体现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建设者的“智慧”。

通过一系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体制机制的调整, 使得城市现有的发展更为有序, 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是智慧城市建设所面对的工作内容。

综上所述, 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以下二个重要的特殊性:

(1) 不单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工作。

(2) 不以实际建设内容完成度为评测, 以城市问题处理能力提升度为判断。

3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是综合管理和发展的手段, 也是综合管理和发展自身的问题, 其包括科学技术的利用、制度法规的调整、各类资源的优化、社会关系的改善等诸多问题。面对这样的综合系统, 是无法由单一部门在相对封闭的内部完成。其依赖顶层设计的方式来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 通过主持牵头部门, 调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大众、工商资本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完成。

有些地方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只是一系列“智慧”应用系统的堆砌, 这必然会对地方政府的领导小组带来以下疑惑:

(1) “升级”版的智能系统是否能有效解决现有城市问题。

(2) 这些系统建设对城市发展所起作用的因果关联如何梳理清楚。

(3) 如何确保这些系统在面对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所具备的处理能力。

这些疑惑产生的原因是顶层设计的设计者误解了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的建设源于本地区的规划, 目标是管理和发展能力的提升, 是针对地区发展及管理能力而规划的具体工作, 而非针对一系列信息化系统所规划的具体工作。

智慧城市的管理和发展能力对应的是问题解决的能力, 而社会问题由社会各类诉求无法响应所致。诉求的响应靠资源的支撑, 合理性诉求无法响应的问题由资源冲突导致。智慧城市的建设始终围绕如何提升、解决社会各类合理诉求的能力为主, 使城市管理能力及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里首先应有一张系统组成图。从智慧城市各个内部子系统的相互支撑、相互关联、对系统应用作用来看, 这张系统组成图可粗略分为:诉求应用类、基础应用类、工具服务类、保障支撑类、智慧基础类等, 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基本逻辑关联框图。

诉求应用类直接响应社会各类主体诉求。

基础应用类直接响应社会中明确但无具体对象的主体诉求, 例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同时基础应用类可完成诉求应用类的共性诉求, 响应服务子任务。

工具服务类为系统内各个组成模块提供功能服务。

保障支撑类为系统内各个组成模块提供保障服务。

智慧基础类是完成系统各个模块具备“正确性”以体现“智慧”的基础功能。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各个地区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及其顶层设计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图2是智慧城市的组成模块, 它是以智慧城市 (系统) 发挥作用的角度进行分割。从智慧城市 (系统) 功能实现的角度来看, 顶层设计存在一个功能图, 如图3所示。

图3是根据传统 (带计算分析类) 系统设计方法的6大功能即输入、输出、显示/测试、计算、数据、参数组成, 进而划分6大功能模块, 以下给出部分功能的解释说明。

传感/采集:包含智慧城市 (系统) 的所有输入性工作, 包括感知、交互录入部分等。

传感与采集本文的定义区别如下:

传感指数据内容及格式由外部确认, 如物联网中传感器的数据信号。采集指数据类别及格式由内部确认, 如各类业务流程中的信息登录表。系统运行策略的决策者, 如领导小组的要求, 这属于传感部分, 而非采集。

物联与互联本文的定义区别如下:

物联指联网数据本源为设备、传感器等被动监测, 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晨练指数、数据本源为大气污染指数。互联指联网数据本源为主体人的主动描述。

流程/驱动:包含智慧城市 (系统) 的所有输出性工作, 包括内部模块阶段性输出, 外部驱动性输出等。

数据治理/标准化:并非对联入系统的各个信息库的重置, 而是对不同信息孤岛和不同语义域的互联。主要用于不同系统中数据及信息的互通。

外部系统/外部组织的驱动本文的定义区别如下:

外部系统和外部组织均指非智慧城市 (系统) 自身的外部系统, 如自控化、信息化系统、专业团体组织。但外部系统被看作执行体, 外部组织被看作关联体。

原则制度驱动在本文的定义为:影响智慧城市 (系统) 整体生命周期内的一切约束规则的驱动, 含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原则制度驱动主要针对专家库的调整。对外原则制度驱动包括影响对应部门的业务流程调整、当地政策法规的调整等。

展示/检测:包含对智慧城市 (系统) 的一切表诉、显示、监测、检测的工作。

展示/检测本文的定义区别如下:

检测是客观、全面的记录系统自身及外部的状态, 为整体系统服务。展示是选择性的观测, 为系统所服务的对象提供服务, 例如决策者、运维者、建设者、应用者。

平衡/分析:本模块均为分析系统, 但区别于传统分析, 本质是个平衡过程, 即存在参数包含输入/输出双重属性, 而非单向映射推动因果逻辑。再次强调智慧系统是个“正确性”实现的系统, 在于调和、平衡矛盾。智慧系统本身没有主观“正确性”, 而是针对不同主体诉求和资源现状平衡各方利益。因此, 智慧系统的分析算法核心是平衡算法, 核心模块是平衡器而非超脱于任何一方的“绝对正确的”总裁判。

信息库/专家库系统:此处为功能模块, 并非专指库本身, 还包含库的操作及衍生工具和运行环境。信息库/专家库的区别如下:

信息库是针对整体系统处理对象的描述。专家库是针对整体系统处理工作的约束。可以简单的理解, 专家库是用于调整管道运行的数据, 信息库是处理在管道内流淌的数据。但此处的专家库和传统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的专家库存在区别, 专家库并不是静态或被动服务于信息库处理使用。也可简单理解为, 通过专家库的公理认知, 实现信息库的数据处理;也通过数据处理的矛盾实现专家库的公理认知的调整。后者针对更为简单地理解为, 从实践中优化和改良了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方式、方法。

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独立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建设、社会诉求服务建设、社会资源调动的建设, 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建设。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还包括一张建设阶段图。但该路线图粗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认知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智慧城市的原理验证、结点建设、标准体系初步确认。在实践上通过几个小型智慧应用系统, 从设计者、建设者、运维者、应用者的审核来检验智慧系统的优越性。认知阶段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应用系统原型建设、建设方法论验证建设。

互通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智慧城市中不同系统的互通、不同资源的互通、不同诉求的互通。如果把认知阶段看做点验证阶段, 则互通阶段为点连通阶段。互通阶段的建设内容为扩大建设面, 连通建设点, 丰富建设理论及方法。互通阶段相对于认知阶段而言, 前者建设以诉求实现为导向, 后者建设以资源流转利用率提升为导向。前者是在验证理论原型, 后者在应用理论推广。

平衡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智慧城市中, 不同主体、不同诉求、不同资源、不同系统在智慧城市系统中的平衡运转。包括不同主体相同诉求的平衡, 不同诉求之间的平衡, 不同资源的平衡, 不同系统功能执行的平衡等。平衡阶段以效果为导向, 以社会关系优化为检测标准, 互通阶段以资源利用率为检测标准。平衡阶段是多样性诉求, 在多样性资源、多样性处理手段下的平衡阶段。

自洽阶段:自洽即逻辑一致性。自洽阶段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高阶状态。在自洽阶段中智慧城市 (系统) 具有整体系统中各类平衡最优化的能力, 外部资源利用率最优化的能力以及诉求合理性最大化的能力 (可简单理解为能令整体诉求的合理性检测通过率提升到最大程度) 。它包含系统自身逻辑的一致性及设计者、建设者、运维者、应用者对智慧系统认知的一致性。自洽阶段是平衡阶段达到一个稳步状态的阶段, 并非独立的建设对象和内容。

辨证阶段:自洽阶段可简单的理解为理想的城市与人的和谐。需要注意的是, 智慧系统定义为主体利用公理性的认知得出符合主体自身利益的参照。这使得在公理性认知没有重大改变, 主体自身利益平衡最大化后, 智慧城市会持续在自洽阶段进行自适应调整, 以确保持续稳定, 这是城市自我运转方式的自洽, 或者说是我国国内社会关系形态的自洽。从管理角度来说这是最优状态, 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 都存在问题。主体自身利益对应的诉求从现状中来, 依赖外部资源作为条件进行实现。随着全球的发展、自然规律的演进, 人类公理性认知的提升, 这种自洽会受外部关联的变化逐步被打破。辨证阶段打破现有自洽阶段的平衡, 使系统由不稳定状态重新进入波动振荡状态, 这种打破即得利益和惯性处理方式、方法的阻碍需要一定周期完成。

辨证阶段对应发展好城市, 自洽阶段对应在一个发展状态内管理好城市。城市有序良好的管理并不能直接表明具备可发展的能力。

4 我国智慧城市应从小地区做起, 即从镇和区做起, 再向大中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综合建设的问题, 其成效也依赖各类系统的综合良好运转。简单的从某个方面进行建设, 无法有效验证当期建设的成效及整体建设计划的合理性。

从一个大型城市全面铺开来, 在无法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时, 还会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转, 加深城市问题的激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 应该从区、城镇、城乡展开, 这样做既降低了整体系统的建设规模, 也有利于与周边区域进行横向对比评测, 可快速有效的验证“智慧城市”建设思路的具体方式、方法的正确性。

同时,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能力的建设, 包含极强的区域特性。每个城市具备自身的特点, 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可以借鉴, 但不可复制。而区域内的试点建设, 即便失败对整体区域的影响较小, 若成功则便于对区域内具备相似现状特点的周边地区有效推广, 形成由点扩面的快速建设效果。

我国发展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内需扩大、共同富裕两个内容。如果简单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高端信息化的建设, 只会强化一个错误的概念, 即智慧城市只先从相对发达的大型城市开始, 这会形成马太效应, 大型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越发完善, 欠发达地区越加落后, 区域发展越发不平衡。广大劳动力无法在国内各地均衡发挥价值, 内需扩大的目标便无法有效实现。

智慧本身是一种能力的描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新农村的城乡跨越式发展, 均可以体现当地政府决策的“智慧”, 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可以说是利用“智慧型”信息化系统来推进我国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特定地区工业化的建设工作。错误的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内涵, 则会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产生偏差, 更会对小区域、城乡的“智慧”建设带来阻碍。

5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强调能力的提升, 依赖各类系统的综合和各类手段的协同, 从小地区试点, 从欠发达地区起步, 更有利于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更有利于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更有利于降低大型城市各方面压力, 更有利于减缓我国各类矛盾及问题的激化。

顶层设计是对规划的具体化, 智慧的城市使城市的发展更有智慧。智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展的和谐、统一、可持续性。由此要求顶层设计除了包含系统组成框图外, 还应包含功能分布框图和发展路线图。

如今城市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安全隐患等问题, 这些日益突显的问题正在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汇聚之地, 几千年来的人类智慧的光芒在城市间交相辉映, 相信通过人类的才智及科技的发展共创美好家园, 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竭尽全力, 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陆伟良.对住建部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解读与贯彻体会[c].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2012

[2]陆伟良.与时俱进, 争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c].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2012

[3]李林.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策略[c].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2012

[4]郭理桥.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c].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2012

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第4篇

摘 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加快哈尔滨产业转型升级,幸福哈尔滨、低碳哈尔滨建设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姿态去加以推进,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哈尔滨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哈尔滨;智慧城市;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17-02

哈尔滨市在《加强文化名城市建设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抓住机遇,切实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哈尔滨建设成为领跑国内外的智慧城市”,为智慧哈尔滨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治理城市问题和城市病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主动实现城市跨越式和创新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它可以激发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政府的行为方式、提高政府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更和谐。

一、建设智慧城市对哈尔滨市的重大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加快哈尔滨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哈尔滨,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从而在开创未来发展新路中赢得先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也是进一步提升哈尔滨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哈尔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其次是有利于促进幸福哈尔滨建设。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哈尔滨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发展、投资创业、民生保障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特别是有助于就医、住房、出行、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和“三优”文明城市的创建,促进幸福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力促进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居建设,居民将全方位享受城市智慧化带来的成果,增强生活幸福感。

三是有利于推进低碳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力促进哈尔滨各类能源使用方式的转变,城市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以动态的、更加精准的方式得以监测和管理,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资源和环境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推进低碳哈尔滨建设。

四是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已有数字哈尔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智能城市运营理念的融合,通过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构建涵盖政府、企业、居民、市政设施、环境监测等海量信息的综合数据中心,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各部门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形成畅通的城市管理智能信息通道,实现智能高效的城市管理平台。

二、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的有利条件

1.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近年来,哈尔滨大力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稳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政策有力扶持、内需有效提升、信心显著增强等综合因素带动下,哈尔滨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5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0.3亿元,增长30.5%。金融、信息、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38.8∶50.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据“半壁江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44.6%提高到54.4%。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5%,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别减少17.8%和11.7%。哈尔滨不断发展壮大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哈尔滨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广阔市场。

2.城市空间迅速拓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支撑和动力。近几年来,尤其是实施新战略以来,我市的城市骨架迅速拉开,“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通过建设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群力、哈西、哈东等新城区,实现了城市发展空间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县域延伸,使哈尔滨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得国家批复。科技创新城累计开发9.6平方公里,134个研发项目入驻园区,37个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工业新城开发35平方公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3户,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家。宾西、利民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哈西、群力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宜居新区。这一系列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有力措施为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物联网产业和普及物联网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3.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突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哈尔滨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的枢纽,在对俄合作与交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全国开展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具有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工业资源集聚的战略地位。俄罗斯入世也使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得到加强,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景。与此同时,哈尔滨独特的区域优势,让此前选择沈阳或大连作为“占领东北”的外来物流企业,陆续在哈尔滨扎根。在他们眼中,哈尔滨市场本身潜力巨大,而其背后“连通”的俄罗斯市场则更加广阔。哈尔滨也是中国北部的综合交通中心,拥有国际一流的空港和陆路枢纽。太平国际机场2011年的全年运送旅客量达784万人次,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枢纽,铁路、公路网密集并汇聚于哈尔滨。尤其是哈大高铁通车后,大大拉近了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进了哈尔滨与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的联系。哈尔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不断完善的空港、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为哈尔滨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4.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哈尔滨是黑龙江地区的信息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市网络出口带宽500兆,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光纤进楼、光纤进村”,互联网用户589万户,市区广播电视网络城区双向网络改造已经总体完成85%,覆盖用户35万户。2011年,哈尔滨市“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融合)步伐加快,信息化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转型,信息服务业兴起。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效,电子政务网节点单位158个,普及网上办公,数字仿真防汛、数字城管、社会保障等一批应用系统水平提高。

三、建设智慧哈尔滨的对策建议

1.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哈尔滨应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成熟等优势,及早研究可行性,谋划发展方案,选择重点方向,力争超越式发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全市要统筹编制“智慧哈尔滨”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意见,为各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依据,避免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二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在“智慧哈尔滨”建设总体规划未出台前,应采取在南岗、道里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区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方法,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三是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各区要根据城市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谋划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牵头制定《智慧哈尔滨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规划以及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区、街道各级政府应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政策措施,加强考核与评估,分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3.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加大投入,提升“三网”融合的速度。瞄准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建设与融合,加快推进普通传输网与自动感知智能应用网络的融合,构建“无处不用、无时不用、无人不用”的功能共享的“多网融合”的信息网络。二要多方协同配合。

4.政府引导,建立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引导是关键,企业和市民是主体。一要设立“智慧哈尔滨”建设专建资金。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投入,创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二要制定投资导向目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项目授信和审贷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三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要在加强建立“智慧哈尔滨”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的创新与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保护信息知识产权和保障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探索建立网络活动信用管理、信息交互共享管理等制度,着力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法规制度环境,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5.吸引人才,提升素质。人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抓住“智慧革命”先机的关键。一要创新机制。落实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进和高水平使、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市民科技素养和智慧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智慧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要加大交流合作力度。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展会、论坛等载体,建立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纽带的开发合作机制,宣传推介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引进一批国内外智慧系统开发商、综合运营商、专业运营商为投资主体的重大项目,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和资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6.总结推广,共建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新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互联互通和系统协同为基础,但又必须考虑到实践中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基础不同,进展不平衡,需要在统筹规划前提下,坚持重点突破,试点示范。一要确定南岗、道里先行试点区域,使之成为我市建设智慧市的核心和龙头,乃至全国的先行示范基地。二要协同各方,共建共享。大力推动在交通、公安、商贸、环保、卫生、教育、公共文化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合作,促进各区间互动协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第5篇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街道信息化的发展对辖区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街道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根据2015年长沙市“城市管理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对街道城管智慧平台开发建设要求,我街道拟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街道辖区各个管理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将展现经济财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一并纳入进来。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如人、交通、综治、计生、环保、城管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门店管理、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后将计生、综治等内容一并纳入在内,在公众信息平台整合展现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信息,在门店管理系统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日常监控、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街道工作中上级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臵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分配、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与管理、计生、综治等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街道中管理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街道各业务部门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论文 第6篇

摘要:

由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持续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和资源以及能源,还有城市运转这些问题慢慢暴露出来,以往基本设施以及城市管理方法根本没有办法合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由物联网和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与计算这些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当作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对应上面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且智慧城市拥有智慧政务和交通以及医疗和教育,还有环保这些根本功能。因此,本文主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旨在给其建设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上一篇:下雨了初中写景作文下一篇:高中美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