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总报告格式

2024-05-27

课题研究总报告格式(精选6篇)

课题研究总报告格式 第1篇

工程测量总实习报告

班级:组号: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一、实习目的见黄皮书26面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三、实习任务与要求

基平测量(五等水准)(含具体要求)

线路中线测量(含具体要求)

纵、横断面测量(含具体要求)

桥控测量(含具体要求)

1:500校园地形图测绘(含具体要求)

四、实习过程

1.基平测量(四等水准)

1.1 水准点布设

1.2 施测方法

1.3 精度要求

1.4 实习数据(每人一组数据,表格参考课本121面,数据需要平差)2.线路中线测量

2.1 线路布设

2.2 施测方法

2.2.1测量转向角α

2.2.2曲线要素计算(R=500)

2.2.3主点测设(ZH,HY,QZ,YH,HZ点测设)

2.2.4 主点里程推算(起点为DK?+000.00)

2.2.5 曲线详细测设(偏角法)

2.3 精度要求及实际情况

2.4 测设数据计算表及草图(计算表格参见课本197面)

3.纵、横断面测量

3.1纵断面测量过程

3.2 纵断面图绘制(每人一份数据表格和一份附图,数据不平差)

3.3 横断面测量过程

3.4 横断面图绘制(每人两份以上数据表格和附图,即含两个以上中桩点横断面数据及图形,表格参考黄皮书94面)

4.桥控测量

4.1 选点布网

4.2 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4.3 内业计算表格(近似平差表格、边长计算表格、坐标计算表格)

4.4 墩台中心放样过程

4.5 实际放样结果(示误三角形简图)

5.1:500校园地形图测绘

5.1平面控制测量(选点、测角、量边、坐标计算)

5.2 图纸准备(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5.3 碎部测量(在一个测站上观测的具体步骤及要求、支导线及要求)

5.4平面图绘制(地物描绘、地形图检查整饰)

5.5 实习数据(每组的控制测量记录表格相同,参考黄皮书68页;每人至少30个以上碎部点数据,自己画表)

5.6 附图(每组一份,不装订)

五、实习总结与体会(不少于800字)

装订要求:1.装订时,订书针统一订在页面左侧2.地形图不装订,单独提交,在纸背面写明班级、组号、组员。

课题研究总报告格式 第2篇

景县安陵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

然而,当前农村中学里,因为学习心理障碍造成的学困生,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

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消除它们的学习心理障碍的,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

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教育合格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我国,将学困生作为专门的教育研究对象始于80年代初。十多年来,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专业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公开出版了近十部有关的专著。虽然在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方面已有好多研究,但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对国外有关理论和做法的移植较多,结合我国国情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以调查和经验总结法为主,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再有,对学困生教育干预的实验以个案研究为主,在正常的班级教学中渗透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还很少。

围绕教育的培养目标,矫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清除或减轻学困生身上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重塑他们健全的人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适应初中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学困生”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学困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认知心理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导》等教育学、心理学专著。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生学生心理障碍的家庭、社会、学校因素,并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个案研究档案。

2、研究分析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具体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3、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中的动态关系。

4、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来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五、研究的方法

a、调查研究法: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观察、测试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b、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上升到理论,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c、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的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d、经验总结法:依照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六、研究的结论

初中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症状:幼稚、好动、贪玩,视学习为负担的厌学心理;不肯动脑独立思考、靠老师和同学帮助的依赖心理;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不爱学、不愿学的偏科心理;学习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时好时差的波动心理;对学习忧愁、烦躁、恐慌和惧怕的焦虑心理;容易骄傲、不求进取的满足心理;自认为无能、不如他人、轻视自己的自卑心理。这些表现症状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呈现出不同的组合,在特殊环境与事件上也可呈现并发的现象。

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学生及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

面对较为繁重的学习课程,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学生显得乐观开朗,不抱怨。九二班学生陈朋秋,学习较努力,但成绩一直处于

班级中游,向来很苦恼,经过多次心理辅导,他学会了辩证分析自我,学会了自我调节,抱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到中考时,情绪稳定,沉着镇静,有了超水平的发挥,以良好的成绩被梁集中学录取。

2、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有了明显改善,能够做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统一。

在上完学习心理辅导课后,有一位学困生这么写道:从心理课上了解学习动机的知识后,我明白了过去学习不努力,是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原因。现在我要自己强化动机,努力赶超其它同学。据班主任跟踪调查,这位同学的学习有了明显起色。

3、学困生在学习情绪的调控上有了明显进步。

在毕业年级,我们专门开设了考试前情绪调控的讲座,起到较好的效果。近几年中考,我校能够在县里取得骄人战绩,学习心理辅导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之一。

4、促使学困生改进了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具体的学习策略、记忆的方法等,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习的最佳方法,并由学生会编印了一本学习方法指导书。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已成风气,且不少同学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5、促进了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

据我们所作的研究调查表明,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认为进初中以后学习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初一学生的家庭抽样调查表明,百分之六十三的家庭认为孩子进安陵中学后,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有了明显提高。开展研究以来,连续三届初中学生全程跟踪统计表明,学生的成绩纵比和横比都有明显提高。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认为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是成功的,有效的。我们将不断深入研究,争取取得新成果,新进展。

七、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深挖已研究策略,常抓常新: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的各项策略应该是贯穿整个研究始终的,应该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加以利用的教育教学好方略,而且应该是随着学生换届常抓常新的,我们将适应形势需要,适应学生特点,深入一步挖掘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抓出新方法,挖掘新路径,形成新的特色。

2、开发新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依照所掌握的理论方法及路径,发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班级管理、各学科教育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拓新的学困生转化措施,努力填补原有研究的空白,特别是独生子女型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研究空白。

八、参考文献与附录

课题研究总报告格式 第3篇

一、总依据:基本国情没有变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也是共产党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的根本前提。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 就是“现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将这一基本国情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和方针, 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

中国的这个实际, 是由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决定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的, 在任何条件下,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都不可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社会形态发展和社会制度演变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人类不能自行跳过或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建成, 一定要以实现机器自动化体系为标志。但在一定条件下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 马克思认为, 社会制度的变迁可以先与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前移。但是, 前移并不等于不需要相应的物质生产基础, 唯物论要求落后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 必须经历一个历史阶段去积累与制度相适应的物质生产立基础,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近代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 资本产阶级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因此必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使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远远不能达到“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因此必须循序渐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二、总任务:什么是社会主义

了解了基本国情之后, 就要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首先要将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符合真正的社会主义条件的现代化国家, 为了达到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物质生产基础, 就必须实现机器自动化体系, 也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 在历史上, 华夏文明一度领先于世界, 为世人所称颂, 但是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中华文明逐渐被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脚步赶超, 使中国一度沦为积贫积弱主权沦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际上就是“自强”和“求富”之路, 这是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以来的主旋律。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及孙中山的《实业计划》都是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但是时代和国情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造成了诸多障碍, 加上中国的资产阶级自身带有软弱和妥协性, 并没有真正使中国走向自强、求富的道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 就肩负了中华民族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使中国人民真正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 进一步增强以经济、科技文化力量为主的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到21实际中叶, 争取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使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现代化的程度。

虽然我们错过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黄金时代”, 但随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 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我国正迎接着新的机遇时刻, 我国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 全力推进现代化进程。

三、总布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根据新时期的新任务, 必须建构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于是总布局应运而生。五位一体是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这是纵览国内外大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总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新增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 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相对应, 五位一体正是实现总任务的根本途径。

1、经济建设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实现社会主义需要具备的物质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经济不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无从谈起,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政治建设

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自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 中国的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推进, 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健全。然而政治腐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于是现代化建设对于政治也提出了相应的现代化要求。

3、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加快, 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但是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不相适应, 我国生产的产品更多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积极培育主流文化,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社会建设

随着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也是更加强烈。中国自古以来就讲“和为贵”,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充满着“和”的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5、生态文明建设

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第4篇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德育课题研究总报告 第5篇

归流河小学德育课题组

2015年11月

《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归流河小学德育课题组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案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二年来,课题组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经商、离异,孩子由爷爷、奶奶管理,或生活在后组合家庭中,孩子的隔代教育,单亲现象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全镇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三、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其包括的内容如下:(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我校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二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三)结题阶段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

近二年来,我紧紧围绕“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成立了全员育人德育网络,通过课题组研究落实开展各项活动,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德育领导小组。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政教处、大队部等成员组成。两年来,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训练内容。

2、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3、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政教处主抓养成教育,学校学生会成员、值周生、大队部干部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4、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红领巾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纪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少年宫活动成为学生第二课堂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拉大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4、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月十日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共筑中国梦”、纪念抗张胜利70周年大合唱比赛,“做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诚信”“感恩”“安全”等为主题开咋还能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建立了家长学校,每期聘请关工委和有资深的领导来为家长学校上课,并且做到了每次讲课内容和要求不同,这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家长学校还强调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子女。

二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建立了实践基地。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四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座谈会。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达成了共识。

(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几大类,每周定时进行评价。将班级量化考核与班主任工作挂钩,常抽查,勤公示,每周一在升旗仪式后进行总结。对于各班表现突出的同学,结合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评选为校级校园之星,学校将先进学生实际与图片张贴在宣传栏中,引领全校学生向榜样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处,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A、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习惯养成情况的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B、学生互评。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同学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并乐意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

C、教师评价。随着教师们观念的转变,都深深地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所以在评价时,都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评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D、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近二年来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中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7)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

1、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2、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3、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4、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八、结论: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党、政、工、团、队、班级的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

4、把握标准,建立了科学的行为习惯评价机制。实验中,评价内容全面,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性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

研究总报告 第6篇

(不少于4000字,可另附页)

提示:研究报告是描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展和结果的文件,一般应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承诺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的课题,本“研究总报告”可作为课题鉴定的“成果主件”。

研究报告的基本元素: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2.序言

3.摘要(不超过500字)

4.内容结构图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研究发现或结论

5.分析和讨论

6.建议(一是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重视或改进的事项;二是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三、参考文献

四、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研 究 总 报 告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莒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09CDL02

课题主持人:刘树芝

主要研究人员:刘树芝王文政邵明香季安彩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今年,我校也开始了教育技术的培训,给我的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活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以学科为中心,考试和升学以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基本的评价尺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中小学教育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中小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日益增长的知识总量的矛盾。中小学教育方式必须实现由单纯重视学习知识,尽快转到既重视学习知识,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地理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中学地理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若想搞好地理教学就必须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众多的资料.图片等呈现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

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标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

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CAI课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程度:全国性的教育技术培训刚刚开始,我县暑假也是刚刚培训了第一批学员.我校的教育技术培训正在进行中.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虽然早有应用,但出现了很多误区,也没有多大效果。本课题的研究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出发,力争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理论基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创立的人

本主义学习理论,及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所认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地理学习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生搬硬套,它需要涉及全世界的风土人情,还需要与当今时政紧密结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世界的主人,就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了解地理、了解世界、了解祖国,而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第一,对老师来说,我校正在进行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教学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第二,他最大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可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件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憧憬。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CD、VCD、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理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有利于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因为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创设出接近真实的地理事实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当结论与验证结果一致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下半年参加教育技术的培训,努力学习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应用教育技术;负责人:刘树芝

第二阶段;2009年 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写出体会与成果;负责人:刘树芝

第三阶段:2010年上半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各种类型的教学案例,开发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写出成功的教学案例;负责人:刘树芝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为实践探索法。在研究过程中,先学习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然后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达到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完美结合;然后进行推广,如果效果很好,就要形成理论,写出论文。如果研究过程中的论文得到认可,则继续进行,写出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案例。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第一、课题负责人在长达十年的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许多有力的素材并且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二、课题参加者上过县级教学示范课,对本课题的研究已走在日照市的前列。

第三、学校方面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会鼎立支持。

第四、研究人员都购买了计算机可在家上网,学校已经上了教育网,课题参加者随时可以上网学习、查询;教室里也有多媒体,随时可用多媒体、投影仪上课。

六、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符合我校情况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如下: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查询资料—分析探究—意义建构。2009年课题负责人撰写的论文在《山东教育》上发表。

2.“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课题组成员在2009年参加了全县优质课评选,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3.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整合,课题组成员制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课件,课题负责人写出了成功的教学案例,其中《水资源》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市级“二等奖”。

七、研究后的反思

1.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因此,要求教师平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地理资料、地理信息和地理课件,形成自己的地理资料库,为以后的教学整合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因此,学校需要有专门(懂网络技术)人员从事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以减轻其他教师的压力。

2.目前的教学中更多的还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机灌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如何大力推广,使教师乐于参与教改研究工作是学校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

3.“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现代教育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 目前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的确是任务艰巨。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匆匆上马,很多工具、知识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还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理念,会比较困难。如果我们有一批比较好的教材,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就能帮助教师减轻许多压力。

上一篇:社区矫正人员月度考察样本下一篇:读民间故事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