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2024-08-15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精选6篇)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第1篇

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一)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A.《行路难》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共三首。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解析: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内心悲愤、失望的情绪。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对前途信心满满。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说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句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引人深思;第二句是一个细节描写,既写出了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流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赏析。这几句从人到月,从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现了洒脱、旷达和无奈的复杂情感。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增其旧制

制:制度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写 .C.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D.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解析:A.制:规模。)(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3)语段(一)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从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看待为官之道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语段(一)中范仲淹针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进一步提出了无论是当官还是不当官都应该为君王或百姓担忧,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语段(二)中他指出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提醒皇上不应该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都委托给宰相;主动率军支援潘原,吓退敌军,但却以无功而不受封赏,可以看出他一切为君王、为百姓的为官之道。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年轻时就有志气有操守。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

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②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 ①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②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③忭(biàn):高兴,快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思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D.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解析:B.“意”是“意趣、情趣”的意思。)(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3)用原文句子写出语段(一)和语段(二)中亭子命名的由来。醉翁亭:太守自谓也。

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4)语段(二)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语段(一)和语段(二)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事: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思想感情:与民同乐。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一: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C.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 ..D.大:大雪三日/见余大惊喜 ..(解析:A.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还;B.均为副词,“全”;C.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文中代指酒/跟“黑”相对;D.与“小”相对/非常)(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语段(一)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何作用?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赏析语段(一)“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和语段(二)“则心已飞湖上也”中“飞”字的妙处。“绝”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飞”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我的)心就早已到西湖之上了。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的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东阿王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览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住过的僧房。途径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一早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第2篇

(满分:36分 考试时间:30分钟)

一、文学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3分)A.《沁园春·雪》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标题。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的作品。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

D.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可谓是一支盼望祖国统一,感人至深的异乡游子的心灵悲曲。(解析:C.《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3分)A.《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B.《行路难》(其一)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给予同情,故其作此诗答谢。

D.《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文章描写了作者到西湖湖心亭看雪时的所见所感。(解析:B.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3分)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林冲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D.《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解析:C.是宋江领导的,没有林冲。)4.下列对鲁迅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3分)A.《故乡》选自小说集《彷徨》。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C.《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解析:A.《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二、名著阅读

5.下列有关名著《艾青诗选》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3分)A.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D.绘画出身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解析:A.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6.下列有关名著《水浒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3分)A.三位女将及绰号分别是扈三娘,绰号一丈青;孙二娘,绰号母夜叉;顾大嫂,绰号母大虫。

B.“山门醉打金身坏”这个故事情节主要是讲鲁智深下山喝酒吃肉,醉后大闹五台山,砸坏金身像,还逼众僧吃狗肉。

C.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孙二娘所赠的两把戒刀,他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

鬼所害。

D.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解析:C.“孙二娘所赠的两把戒刀”是武松的兵器,李逵是拿一对板斧。)7.下列有关名著《水浒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3分)A.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脾气暴躁却又粗中有细的鲁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梁山好汉们“落草”的原因各不相同。林冲因受高太尉诱骗,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而被逼上梁山。宋江怒杀阎婆惜,因此被发配江州;后又因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死罪,被迫上梁山。

C.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鲜明的符号,如不守清规戒律却疾恶如仇的鲁智深叫“花和尚”,景阳冈打死凶猛的老虎而名震天下的武松叫“打虎将”,敢于反抗却脾气火爆的李逵叫“黑旋风”。

D.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解析:C.武松的绰号是“行者”,李忠的绰号才是“打虎将”。)8.下面有关《水浒传》的情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晁盖、吴用等八人用计在黄泥冈劫走了梁中书送给岳父蔡京的生辰纲。

B.鲁达打死镇关西后被赵员外收留,接着被送到东京大相国寺,后转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C.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被困盘陀路,幸亏石秀探庄识路标,众英雄才能够脱险。二打祝家庄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冲活捉了扈三娘。

D.李逵上梁山后回老家接母亲,母亲口渴,他去寻水,回来后却发现母亲被虎食,他一怒杀四虎。(解析:B.鲁达打死镇关西后被赵员外收留,先转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后被送到东京大相国寺。)9.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3分)A.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是《水浒传》中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B.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脾气暴躁的李逵十分恼怒,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王,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C.宋江是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其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D.书中具体描写的“四贼”高俅、蔡京、童贯、杨戬都是倒行逆施、坏事做绝的大官僚。(解析:B.火并王伦的是林冲,不是李逵。)10.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3分)A.《艾青诗选》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回忆性的抒情长诗,表达了作者对养母的爱和对旧社会的恨。

B.《水浒传》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宋江,晁盖之后是王伦。C.《艾青诗选》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

D.《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解析:B.晁盖之前是王伦,晁盖之后是宋江。)1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3分)A.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通过歌颂太阳、探索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战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艾青的诗歌以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C.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大虫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清结拜为兄弟。

D.《水游传》中描绘了众好汉聚义梁山的情形,在众头领中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主张梁山好汉走“招安”之路的代表人物是宋江。

(解析:C.孙二娘的绰号是“母夜叉”,“母大虫”是顾大嫂的绰号。)12.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3分)A.艾青善于通过想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B.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一节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曹操骄纵多疑,老谋深算。刘备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大智若愚。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第3篇

此句直译应是:因为(“以”)这样(“然”)的原因(“所”指代性副词)(是)什么(何)(呢)?水土不同(异)(啊)。

然而,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这句译文中的“因为这样”和“原因”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意译为: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此句直译应是:叶子只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然而前半句的译句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只有叶子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此句前半句中的“绝”意为“气息中止或死亡”。照前句字面意思讲,王子猷应该是早就死去多时了。可是为什么后半句又讲他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难道说前面那个死了的王子猷又起死回生重新复活了?否则,岂不是前后矛盾?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定王子猷前回的死是昏死而非真死。于是此句可推译为: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教参原译: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笔者认为,此句翻译似乎不妥。因为此句主语“青树翠蔓”和谓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很难整体搭配。此句实际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格。所谓并提,又叫合叙,即文言文中出现的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并成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文言修辞现象。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就是由“自非亭午不见曦”和“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成的。此句真实含意为:

青树参差披拂,翠蔓蒙络摇缀。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原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如果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看见”,那么根据现代汉语语法,此句动宾搭配显然不当。因为“明”处“可见”,“灭”(隐藏)处怎能也是“可见”的呢?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知道”。据此,此句可译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一样流动,这才知道这条河道的有些地方是隐藏着的,有些地方是显露着的。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此句至少有两个语病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一是“寂寥”和“悄”前后重复,“凄神寒骨”和“悄怆”基本上也算是近义词;二是“无人”与后文的“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自相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解释是这样的:“竹树环合”的环境特点使作者仿佛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这又使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当时被贬寡居的生活处境,于是悲从中来,感到这样的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则强调了作者这种因为环境极端寂静而产生的悲伤之情的深重。“悄怆”,即作者由观看小石潭周围环境而产生的静极而悲的感情。

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想可能有两种解释:1.吴武陵、龚古等人虽与作者同游,但他们并没有随同作者一起“伐竹取道”并来到小石潭边。2.吴武陵、龚古等人虽在作者身边,但由于作者过于陶醉于小石潭优美动人的景致而完全忘记了他人的存在。

据此,本句不妨试译为: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这里既寂静又空旷,没有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不禁使我心神凄凉,骨节寒冷,如此静极而悲的感情真是深不可测啊!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126页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解释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这里的错误有二:一是译文中“悄怆”被解成了“寂静”的意思,这和后面对“悄怆”一词的注解相矛盾。二是没有指明“幽深”指的是什么深。

(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重。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把此句中的“隶”和“从”分别解释为:隶,随从;从,跟随。众所周知,“随从(名词)”和“跟随(动词)”是近义词。如此一来,“隶而从者”(直译:随从而跟随的人)岂不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病句?

笔者认为,这里的“隶”不妨解释为:“以奴仆(或随从)身份”。这样既解决了上面的难题,又突出了作者当时孤苦无依的处境。

(8)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无论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还是苏教版八语教参都把此句中的“胼胝”解释为“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据此,“亲劳胼胝”一语便可直译为:亲自辛劳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或可直译为:亲自辛劳使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劳苦。(“劳”字使动化。)

显然,以上两个译句都是病句。

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胼胝”似乎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1.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手脚生茧子”。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辛劳(乃至)手脚会产生茧子。

2.此为借代修辞格,即以“因劳动而在手脚上磨成的茧子”代指“因劳动而磨出茧子的手脚”。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劳苦使生了茧子的手脚觉得劳累。

两相比较第一个解释更合理一些。

(9)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将此句译为: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苏教版八语教材对“布袍缓带”一语给出的解释是: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把前面教参的译句紧缩一下,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

海瑞轻装便服,顶风冒雨,来来往往。

这显然是一个病句。因为名词性短语“轻装便服”怎么能够和动词性短语“顶风冒雨”、“来来往往”同时作这个句子的谓语呢?

因此,从这个句子的实际情况看,原句中的“布袍”和“缓带”两词其实都是名词当作动词活用的。即:

布袍,穿着棉布长衣;缓带,系着宽松衣带。

这样原句就应翻译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棉布长衣,系着宽松衣带,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1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对此句的翻译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据此,笔者可以断定,按此教参观点来看,句中的“荡”应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激荡”。“曾”则同“层”,层出不穷;决,裂开;眦,眼角,指眼睛。

此句是杜甫五律《望岳》中的颈联。按照律诗的写作要求,此联应对仗。既然“荡”是使动用法,那么为什么后半句中的“决”不是使动用法呢?再说,如果把“荡胸生曾云”译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即“曾云荡胸”,那么,原句中的“生”岂不是就没法解释了?后面的句子更不能按照对仗的要求翻译为“归鸟决眦”。另外,一般的主谓倒置的倒装句往往有强调谓语的作用。如果说前句倒置谓语是为了强调谓语“荡胸”,那么后句却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强调谓语“决眦”。

所以,笔者认为,此联似乎可以这样来翻译:在我激荡的胸脯周围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云气,在我睁开的眼角周围飞来了一批又一批返回的鸟儿。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即天涯。

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是词语的超常搭配,暗示诗人心中的离愁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重。“浩荡离愁”是名词性短语,“白日斜”则是主谓短语。诗人将它们连用在一起也属词语的超常搭配。诗人如此造句自然是为了更充分地抒发自己心中浩荡的离愁。因此,翻译此句时就应该注意突出诗人的这一意旨。

据此,此句可试译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在斜挂夕阳的映衬下越倍增伤感, 离开京都,我把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立即来到了天涯一般。

(1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中“落红”借指落花,而这里的落花又比喻像自己一样已经辞官回家的爱国志士。

(1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句中“南冠”本指古代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详见教材231页注释3)

但此句中的“南冠”显然是一个动词。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南冠”实际上兼用了借代和词类活用两种修辞格,可理解为:本借指囚犯,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成为囚犯”。

(杨卫军 江苏盐城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1)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第4篇

(一)三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2)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4)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半夜 ..(5)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7)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8)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9)不以疾也 疾:快 .(10)则素湍绿潭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11)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绝. 多生怪柏 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4)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刚放晴 ..(15)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16)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解释下列多义词。(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 .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 ..

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泉水、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无限趣味。

(二)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

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解释下列多义词。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精神萎靡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夕日欲颓

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5.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步于中庭 中庭:院子里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2.解释下列多义词。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跟,同).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窗

今义:住户、人家(2)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相与步于中庭

步: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5.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风烟俱净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 从:跟、随 .(4)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 甚:超过 .(6)争高直指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7)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8)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9)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 ①天下独绝(绝妙).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2)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赞许,允许(2)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3)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4)经纶世务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6.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腾的骏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也仍然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能见到阳光。

(五)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循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之①妾妇之道也(助词,的).

②父命之(代词,代他).③女子之嫁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②居天下之广居(住宅).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使动用法,使……惑乱 移:使动用法,使……改变 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3)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4)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2)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于①管夷吾举于士(从).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③征于色,发于声(在)..(2)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2)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征讨 .(3)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4)然后知生于忧患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2)所以动心忍性 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3)人恒过 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6.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七)愚公移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 谋:谋划,商量 .(4)杂然相许 许:赞同 .(5)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6)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7)以残年余力 以:凭,靠 .(8)如太行王屋何 何:怎么样 .(9)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且①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②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2)之①跳往助之(代词,他们).②隐土之北(助词,的).③甚矣,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而①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②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③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4)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5)以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6)焉①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②且焉置土石(往哪里).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河阳之北 .古义: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今义:太阳(2)年且九十 .古义:副词,将近

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3)指通豫南 .古义:直 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6)惧其不已也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寒暑易节 .寒: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 6.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3)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

(八)周亚夫军细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上自劳军

劳:慰问 .(2)彀弓弩

彀:张开 .(3)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4)天子且至

且:将要 .(5)居无何

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6)以备胡

以:表目的,用来 .(7)曩者霸上、棘门军

曩:先前 .

(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 “式”同“轼”,扶轼 3.解释下列多义词。(1)军①军细柳(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③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2)诏①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②诏将军(下诏).(3)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②天子为动(被).(4)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②使人称谢(派遣,打发).(5)入①匈奴大入边(侵入).②直驰入(进入).(6)之①已而之细柳(到,往).②介胄之士不拜(结构助词,的).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军细柳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将军约

约:名词作动词,规定 .(3)介胄之士 介胄: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6.翻译下列句子。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后,(皇上的车队)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将刀拔出鞘,张开了弩,并把弓拉满。(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又(被拦住)不得进入。在这个时候,皇上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

(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于是,天子的车队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第5篇

(满分:45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一、标点符号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的太空的向往。

D.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解析:A.将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B.将冒号改为逗号;D.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谁在新的巨大变革浪潮中能够牢牢掌握和控制至为关键的云计算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主动权。

B.一旦“巴尔古津导弹列车”投入服役,它将成为俄罗斯又一重要“撒手锏”,可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从1991年开始,每年9月,世界上最严肃的科学奖——诺贝尔奖颁发前的一到两周,“搞笑诺贝尔奖”都会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

(解析:A.将问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引号内应为“巴尔古津”;C.删去顿号。)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了,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C.稻谷的香气是浓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D.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解析:A.将两处问号改为逗号;B.将句号改为逗号;D.两处逗号应改为顿号。)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C.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解析:A.引号后面的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C.冒号应改为破折号;D.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当生活不尽如人意时,向往旅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旅行半似现实,半似梦幻,1 当生活春风得意时,旅行仍然让人期待,因为旅行像是微甜的痛感,最深切地确认着你的存在。

B.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C.“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D.杭州之美就是由漂流书亭、暖心姜茶、上门摄影以及遍及大街小巷的各种志愿服务等细节之美构成的,从盆景变风景,又从风景孕育、绽放出最美的城市之花。

(解析:A.“半似梦幻”后面的逗号改成分号;B.“看法”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C.最后一个问号改成句号。)

二、病句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A.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已三年稳居世界第一,对全球快递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B.历时83天,总航程逾超过2万海里,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后返回上海。

C.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D.今年3月份至8月份,北京PM2.5浓度连续6个月制造历史同期最低。

(解析:A.语序不当,将“连续”和“已”调换位置;B.语义重复,删去“逾”或“超过”;D.搭配不当,将“制造”改为“创造”。)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这位花滑选手在平昌冬奥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的生涯。

C.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

D.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解析:A.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精神”;B.搭配不当,将“退出”改为“结束”;C.缺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十分自豪。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眼花缭乱。C.如果一篇文章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解析:A.否定不当,删去“无不使人”;B.搭配不当,“节奏”与“眼花缭乱”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将“文字”和“即使”调换位置。)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A.忧国家治理,养浩然正气,这是中央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所在,是壮大和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培育“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此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更为国人所不耻。D.向来考试不及格的他,今天破天荒第一次考了100分。

(解析:A.语序不当,将“壮大”和“巩固”调换位置;C.用词不当,将“不耻”改为 2 “不齿”;D.语义重复,“破天荒”和“第一次”删掉其一。)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阵。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C.我看着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暖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D.他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漫步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感慨万千。(解析:A.语义重复,删去“尽”或“全部”;B.前后矛盾,删去“基本上”或“全部”;C.搭配不当,删去“一股”。)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B.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C.在常规能源中,水能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解析:A.用词不当,将“关于”改为“对于”;B.否定不当,删去“不”;C.句式杂糅,应改为“水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其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B.能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解析:B.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C.成分残缺,删去“随着”或“使得”;D.语序不当,将“很多”与“学校”互换位置。)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面对“微信拉票”,家长们要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不能随波逐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B.烟花的刺鼻味道是因为含有燃放后产生的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和烟尘颗粒等有害物造成的,这些气体和烟尘能瞬时提高PM2.5浓度。

C.近期出台的“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建立高校及学科建设的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D.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有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解析: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将“因为”改为“由”;C.成分残缺,应在“动态调整”后加“的机制”;D.前后矛盾,应将“前者”改为“后者”。)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毕节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 900万,避免约1 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解析:B.缺主语,去掉“由于”,改为“建成的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C.搭配不当,“加强”改为“提高”;D.否定不当,删掉“不”。)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A.三位学生虽然都是外校的学生,但他们的表演对我校的师生并不陌生。B.通过这次中学生知识竞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C.这个口号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民致力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的愿望。D.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 第6篇

一、上下句衔接:

1、树木丛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汉灿烂。

3、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

4、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

5、----------------,--------------------------。小园香径独徘徊。

6、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7、老骥伏枥,------------------------------。

8、绿树村边合,——————。

9、曲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

10、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13、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迁移训练:

1.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时被孩童当做“外乡人”的两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家人团聚的诗句(或设想将来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的两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两句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该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或作者劝慰友人不必要因离别而悲伤的句子;或说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共同心声的句子;或宽慰和激励友人的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窗好友将随父母去远方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为亲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显得伤感,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表达互相慰勉之情。

唐朝诗人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或劝慰友人不必伤离别,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或借用来表现“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该诗中表现对友人怀念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或“托月送友”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杜牧的《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兴亡之感的两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写登飞来峰与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或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或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或作者把深刻的哲理蕴含其中的两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登高望远的句子(或其中的名句;或点明全诗主旨并表明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句子;或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或表达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愿望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曹操《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或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句子;或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木兰诗》中由“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该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或运用互文修辞方法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该诗中运用夸张描写木兰壮士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该诗中表现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该诗中具体描写戍守边关情景的两句(或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的两句;或描写边塞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论语〉六则》中指出“学”与“思”脱离的句子(或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或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或谈个人修养问题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活中既要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中“是以谓之文也”的“是”指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何有于我哉?”的“何”指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现实生活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常引用本文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文中告诫学生学海无涯,教师要热情地教导学生的句子是:学而不厌,诲人有倦。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要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可用本文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文中现在已凝固为成语的句子有: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本文中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文中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2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写登飞来峰与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或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或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8.《〈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与“思”相脱离(或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表明学习的三个层次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活中既要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去年的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填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写景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连续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5.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或: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上一篇:我的开学四味汤下一篇:四大山草场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