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

2024-07-31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精选6篇)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 第1篇

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我们要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在全年剩余的时间内,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当前,要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建立疫情分析应对机制,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贫困户发展生产,组织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加快扶贫项目实施。

要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要将巩固脱贫成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扶贫是一场持续的战斗。已经脱贫的群众可能会因灾、因病、因残、因产业失败和务工不稳等原因返贫,还有大量处于贫困边缘的人口也可能陷入贫困。因此,需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不减,驻村工作队不撤,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扶上马送一程。需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并建立起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 第2篇

目标中包含了我们改革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是让我们的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各个方面等有更加公平的机会,有一个更加宽松、宽裕的发展环境,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和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核心力量是贫困群众自己,我们希望通过发布这样的一个行动,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让他们自己成为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

我们这个活动为什么叫做减贫论坛,是因为我们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到2020年让现有的贫困人口脱贫,这样一个目标实际上包含几层含义: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要超过全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让最贫困的老百姓获得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让贫困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均等。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 第3篇

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形势,紧扣时代发展特征,顺应人民发展期待,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贫困地区农村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最大的短板,任务艰巨的。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前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要求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有着深刻的背景。

围绕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考察世情和国情(结合“新常态”),我们得出:30多年我国的发展,事实上走了一条粗放型发展发展道路,未来30年,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新常态下我们的发展,已经不能什么东西都为发展经济让路了。我们要的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是既要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即必须守住两条底线。贵州和全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小康进程大体落后、贫困问题最突出。发展的巨大差距要求通过“赶”来加快发展,就要守住发展的底线。贵州经济发展的“底线”就是,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强调质量、环境、效益的前提下,经济增速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即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石漠化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全省市(州)中,毕节市石漠化面积最大,占全省的19.79%,其次是黔南州,占全省的16.43%,黔东南州石漠化面积最小,占全省的4.35%。安顺市石漠化发生率最高,为47.35%,其次为黔西南州39.69%,第三为六盘水市36.87%。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又要求贵州要守住生态的底线。

贵州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一个省份。毕节试验区是贵州贫困和石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市级区域,生态贫困和经济贫困双重压力大,脱贫攻坚必须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才能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出新路。

2 释读坚守减贫“两条底线”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意义

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地区发展也有底线。所谓底线,即最低界线。本义:事情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引申意义: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心里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threshold)的下限、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我们讲的“两条底线”,就是指“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贵州、毕节属于典型的落后地区,长期以来主要矛盾是穷和慢,贫困集聚也主要是其发展不足。坚守发展的底线,以较长一个时期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加速发展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生态环境良好但非常脆弱,极易遭到破坏,一旦破坏就难以修复甚至无法修复。坚守生态的底线,牢固树立生态底线意识,在已有良好生态的基础上,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必须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坚守“两条底线”这是由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弱后区域”内生特性所决定的。

“两条底线”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是生态经济理论的实践应用、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化、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进一步拓展。蕴含着生态文明的底线思维。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命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内、区域之间的协调发与协调发展,又要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要素在区域之间的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同样,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要从区域内部加以审视,努力谋求诸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又要从区域之间加以审视,努力谋求区域之间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协调与和谐。图1可以简要说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各种均衡态。

受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生态初始禀赋差异影响,有的地区处在左上角的“低增长,低污染”状态,如某些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的经济增长模式;有的地区处在右下角的“高增长,高污染”状态,如东部重化工业地区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模式;有的地区处于左下角的“低增长、高污染”状态,如西部某些特定地区陷入“增长泥沼”的经济低增长、生态高退化的“生态贫困型”模式。无论是第I、Ⅱ还是Ⅲ区域,均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目标均衡。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其最终的发展目标均是右上角的目标均衡区域Ⅳ,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但是在短期内,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非目标均衡状态向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目标均衡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路径选择,以第I区域为例,其最优选择是直接跳跃至第Ⅳ区域,但问题是:其自身是否具备直接跳跃的条件?如果有,如何选择跳跃的路径与方式?如果没有,其他间接路径是否可行?如果选择I→Ⅱ→Ⅳ的路径,即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模式;如果选择I→Ⅲ→Ⅳ的路径,即是“先改善环境、后发展经济”模式。每种路径要求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各有差异,同时在路径迁移过程中甚至可能出现倒退或者偏移,譬如I→Ⅲ之后应该水平向区域Ⅳ移动,但经济优先战略可能导致Ⅲ→Ⅱ的路径偏移。标均衡区域Ⅳ,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从发展和环境质量看,要做到促进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功能相适应、相协调。

“两条底线”要求:在片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中,区域经济子系统不能突破区域生态系统的约束;区域经济子系统也不能侵占其他区域的生态系统。两个层面共同的特征在于:都是以生态文明为出发点,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为归宿。对理解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动态演化的路径,路径选择的基本要素、动力与机理,如何设计路径跳跃机制,以及如何防止路径偏移或倒退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要求落后地区走包容性绿色发展道路,促进后发赶超,其实践意义在于,借助这一思想武器,对当前的落后地区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战略及思路,并在生态产业政策、生态消费政策、生态资源政策、生态环境政策、生态科技政策、生态制度政策等方面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通过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等益贫机制,将贫困人群纳入增长框架,逐步推进绿色发展与扶贫的融合,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减贫的新路子。精准包容性、正向绿色性是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脱贫攻坚的中的要求、体现。

3 从坚守“两条底线”视角分析总结毕节试验区绿色减贫探索取得的主要成就

绿色减贫的本质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来进行减贫。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贫困与环境退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严重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石漠化问题日益严峻,大片地区无水、无土,以致失去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地处这一区域腹地的毕节试验区,是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集“老”、“少”、“边”、“穷”为一体。作为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其诞生、命名、主题本身已正蕴含着坚守“两条底线”。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东部地区等帮扶下,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针对生态恶化和贫困落后相辅相成的问题,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基本解决温饱的跨越”,绿色减贫探索取得阶段性成就。

一是物质成果方面,由生态贫困逐步向生态保护成就突出、生态扶贫效果明显的绿色减贫转型。生态保护上,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同时,林业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88-2015年,全市森林面积从601.8万亩增加到1935.03万亩、增长32.1%;森林覆盖率从14.9%增长到48.04%、增长32.2%;森林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加到2600万立方米、增长29.8%;水土流失面积从16830平方公里减少到11670.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910.18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接近50.45%,水土流失面积率由1990年的62.7%降低到2010年的43.46%,年均减少0.96%。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减幅居全省减幅之首。通过开展“山水园林宜居城”创建活动,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07年的9%上升到35%。2015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林业产业带动农民人均涉林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032元的27%。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和政策性森林保险每年补助资金达13277万元,惠及240余万农户。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120万亩、产值达32.73亿元,林下养殖、种植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正日益凸显。生态扶贫效果上,随着全市林木资源总量的不断增长和林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已成为促进农村开发扶贫的一项重要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林农得实惠的绿色发展之路。2015年,林业经济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达1903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27%。

二是理论经验成果方面,阶段性探索了岩溶山区绿色发展经验。探索了“山顶种植松杉柏带帽子、山腰种植经济林木系带子、山下抓结构调整铺毯子、富余劳动力务工挣票子、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盖房子”的“新五子登科”建设立体生态经验;先建后补、代种代管、承包造林、企业带动、建设移交“五种模式”推进毕节绿化经验;采取高位推动、政策撬动、龙头带动、基地推动、品牌拉动“五轮驱动”发展林下经济经验;开绿色之源、开产业之源、开机制之源、开模式之源、开科技之源“五开治石”石漠化防控经验;等等.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这些经验,大大激发了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大户)、企业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克服了长期以来造林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造林难题,加快了林农变股民、森林资源变资产、林产变资本的“三资”转换进程,补齐了造林资金短缺和林业产业发展缓慢两块短板。

生态脆弱区,面临着生态贫困和经济贫困双重压力,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坚守“两条底线”,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再生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局面。毕节试验区开展以人口、经济、资源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融经济开发于生态建设中,以生态建设推动经济开发,对绿色减贫在岩溶贫困山区探索进行了超下具有借鉴意义。

摘要: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两条底线”要求:毕节试验区在片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中,区域经济子系统不能突破区域生态系统的约束;区域经济子系统也不能侵占其他区域的生态系统。通过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等益贫机制,将贫困人群纳入增长框架,逐步推进绿色发展与扶贫的融合,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减贫的新路子。

关键词:脱贫攻坚,“两条底线”,毕节试验区

参考文献

[1]沈满洪.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 第4篇

抓好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脱贫攻坚薄弱村整顿。针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脱贫攻坚薄弱村,要坚持一村一策,因村施治,以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规范组织生活、提高阵地利用率、办理惠民实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为切入点,推行“四个一”工作法,明确由包村县领导统筹指导、乡镇党委书记具体负责、包村单位结对帮扶,组织部门分包联系的整顿责任体系,严格按照标准完成整顿工作任务,确保不因村党组织问题影响脱贫攻坚大局。

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镇要因地制宜拓宽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致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产业集群,加强收益管理,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总结推荐一批发展模式好、效益显著的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供大家参观交流、借鉴提升。

抓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注重用好党员积分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载体抓手,进一步提升制度落实效果。农村“双强”党员要联系带动未脱贫户和边缘户,将他们吸纳到自己所办的工厂、合作社、蔬果大棚、养殖基地,以打工、入股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体稳定增收、同步致富。机关党员要以定向认购团购、向外推介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消费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流动党员要发挥“穿针引线”作用,依托在外信息渠道优势,把贫困劳动力带出去就业,增加收入。同时积极宣传推介家乡农副产品,做好销售对接工作,解决卖难问题。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 第5篇

总结大战大考中的“摘帽”经,每个贫困县村都有专属的脱贫特色和经验。在攻坚“主战场”,为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可以考虑设个“过渡期”。在“减贫”到“脱贫”过渡期内,农村地区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具有特色的产业“带贫”体系,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门路,能够更好巩固成果、保障稳定。

紧盯“剩余量”,守好农业农村“主阵地”。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要把影响降到最低,必须把“定量”的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在全国“一盘棋”思想下落实分区分级精准脱贫、防控“两条战线”策略,在保障基础建设、财政扶持、返乡创业项目等,探索实行产销对路、城乡资源“双向”流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放大乡村治理的先行效应。要聚焦达到45.7%比例的老年、病残“特殊”群体,农村产业“孵化”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主动对接“家”“族”参与合作管理,同步自治业态“送岗到手”,集群效应保障“不误农时”。聚焦“剩余量”中因疫致贫返贫的不稳定因素,抢时间补短板、“关口”前移,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在治理效能转化上求突破,力求夺取“两手抓”的“双胜利”。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心得作文 第6篇

必须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同时将是人类减贫史、发展史上的巨大奇迹。

必须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克服形式主义、杜绝数字脱贫。

必须积极应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突出保障重点,着力稳住就业基本盘。保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保住民生,要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要把税费减免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负担,确保企业可持续性经营。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

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回旋余地。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等国内外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对冲性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住了中国经济基本盘。从数据看,今年3月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上一篇:中考成语专题训练一(含答案)下一篇:四下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