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之思考

2024-07-20

李约瑟难题之思考(精选3篇)

李约瑟难题之思考 第1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17课

一、导入

(讲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文字显示)破解李约瑟难题。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发展史中提出:(文字显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后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们来看一个李约瑟博士简介:(图片/文字简介):李约瑟(英国1900—1995)早年是一位生化学家,创立了化学胚胎学这门新学科。在援助中国抗日的艰苦岁月,他率先提出战后国际科学合作及建立国际科学机构的设想,最终形成今天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并出版30多卷册的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人们称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20世纪的伊拉斯谟”。

长期以来,“李约瑟”在中国几乎成了“中国科技史”的代名词,而求解“李约瑟难题”的热潮更有水涨高之势。可以说,凡是关心中国前途和未来的人都对这个问题抱有或多或少的兴趣。要破解这样一道难题,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什么是近代科学。

二、什么是近代科学 1近代科学

大家知道,近代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图片显示)提出太阳中心说,他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观测、计算、校核,于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打破了基督教神学宣扬的地球中心说。

(图示显示)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望远镜,他注重实践和实验,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物理学方面,牛顿(音像)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如上所示,这就是近代科学,也就是说,(文字显示)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与之不同的是,传统科学指的是什么呢? 2传统科学

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例如:(flash配音图片)我们知道,这种“传统科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因此,李约瑟难题的确切表述应该是:(文字显示)3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这里有一个统计,同学们请看,(图片显示)明朝以前世界和中国的重要发明和科学成就,中国有175项,占58%。明朝中后期,在传统科技领域,中国也曾一度精彩纷呈。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问题:

三、近代科学的晨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

请将下列事件按相应时间填入表中:文艺复兴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西学东渐 李自成起义 清兵入关 闭关锁国 文字狱(学生回答)我们来看一段文艺复兴的资料(图片、文字显示)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原意为“再生”“复活”。这场运动以复兴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所谓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是追求现实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请思考: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使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以科学的态度、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讲解)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欧洲人把自己从宗教神学的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与人生自由成为一种时尚,在这些社会合力的推动下,近代科学诞生了。

我们再来看有关明朝的资料:(文字显示)材料解析

材料一,《天工开物》涉及了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双季稻大面积种植,产量极高。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材料二,(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三,明朝的确是个强盛的王朝,„„经济十分发达,万历年间中国GDP占世界的80%。当时江南等地已经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而且明朝重农抑商的思想较少„„愿和外国交流,引进了当时世界海上强国葡萄牙的大炮„„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1)明朝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2)白银流通,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资本活跃。(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综合国力的强盛。(4)对外开放,与外国交往频繁。

(讲解)晚明科技辉煌灿烂,但终如昙花一现,当人类历史从古代向近代迈进,中国却在封建泥潭中停滞不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呢?

四、破解“李约瑟难题”

材料一: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始尽”。

材料二:清王朝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坐以他事;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欠”,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三:清朝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出海的水手、客商,须“各给腰牌,刻明姓名、年貌、籍贯”,预先规定往返日期,逾期不归,永远不许返回。

据材料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清朝的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讲解)清朝奉行的这种重农政策,把大量过剩劳动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大大削弱了开发非生命动力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愈趋坚固,阻碍了手工工场的扩展,更加凝固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在重压之下,商人和工场主通过资本集聚扩大再生产、开展远程贸易风险极大,迫使一些商业资本转而投向风险很小、寄生性很强的“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极大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变革。

禁海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在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压抑、阻碍下,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只能在农耕经济结构的细小缝隙中迂回曲折的缓慢潜流、渗透,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迟滞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得中国近代科技无从发展。(图片显示〓胤祯耕织图)

在西方,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近代科技开始萌芽并在科技创新和工业革命的相互鼓荡中迅速发展。(图片显示〓工业革命)。(文字显示)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可以说,中国明清,特别是清朝固守高度密集型的农耕经济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

我们接着从政治制度特别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进行分析。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也有人表示了异议。(文字显示)解释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看法。(学生辩论)正方:(1)我认为科举制度扼制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将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优秀人才笼络在自己身边,造成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学而优则仕”的官僚体制垄断了人才,不利于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使知识分子无心专注于科学研究。

(2)我们并不否认隋唐科技成就的取得,但这和科举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科举害人,同治年间,张之洞大声疾呼:“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

(3)书生的学习指的是什么呢?大概只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吧?自然科学和技艺却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又怎可以说科举并不扼制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呢?(4)这仅仅是在唐代,也就是说在科举制度的初创之时。从整个科举发展史来看,难道不是弊远大于利吗?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的权力财富的诱惑下,有几人还热衷于科学研究呢?从事科学研究和技艺的人不是都被蔑视为只会一点雕虫小技的艺人吗?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如何能与科举出身、八股取士的进士们相比呢? 反方:(1)我认为科举制度没有扼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事实上科举制度还激励了人才的成长。若科举制度真的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从隋唐就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为什么隋唐依然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科技成就呢?(2)科技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隋唐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而明清国力强盛,1720—1820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尽管科举制度并不完全公平,但这个制度毕竟为出身贫寒之人创造了通过学习成为有用之才的机会,还使整个社会的学习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在隋唐,并不可以说读书的内容只是四书五经,天文、历法、数学等在科举制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科举制度仍然设有秀才、进士、明经、明算、明法、明书六科,自然科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到一定的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这一条路。

(4)不可否认在我国科技史上曾出现过像李时珍这样的布衣平民,但大家可曾想过更有徐光启、沈括这样科举出身的科学家呢?所以科举制度并没有垄断全部人才,并未完全阻碍科技的发展。

(讲解)同学们的辩证十分精彩,一方认为科举制度垄断了人才,排斥了自然科学,因此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强调隋唐科技成就的取得,以及科举出身的科学家。应该说,并不是科举制度本身扼制了中国的天才们发起一场科学革命,真正起阻碍作用的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蜕化。“尊孔读经,八股取士”的精神枷锁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试想中国如果有奖励机制激励广大士人以“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精神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中国的科学技术会呈现一种什么状况呢?(图片显示科举考试的举间)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专考四书五经,科学技术完全被排斥在各级学校教育和科举选官考试内容之外。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图片、文字显示)这是发生在崇祯年间袁州府学堂里的一幕,时任教师的宋应星信步来到书房,见好友王某正潜心诗书,遂拱手一礼:“王兄,近年宋某呕心沥血,著成新作一编曰《天工开物》,请王兄斧正。”王某信手拈来,见书中皆为农工技巧之类,遂推之一边,不屑道:“君子之道,当习四书五经。夫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方伎数术,所以治身也。”宋应星叹曰:“夫儒教久居于庙堂,疲于济世而忘其天真。重人伦而轻自然,爱名节而弃本义。以王道为天道,唯余虚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讲解)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始终没能把认识视角定位于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然观上,而仅仅关心的是人类社会的秩序和结构。(图片显示儒学著作)儒学这种漠视自然、回避自然科学的态度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对科学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思想障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知识普遍持鄙视态度,因为古代科技的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大多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属劳动者的对象,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熏陶下,科技称不上学问。

在封建宗法观察和文化传统的支配下,形成了君臣、官民、父子、理由生关系的泾渭分明。森严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下,人的创造性、对真理的追求、独立思考的品质和质疑精神被剥夺殆尽。因此我们说:

(文字显示)解释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讲解)以上我们分别从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方面进行了探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对“李约瑟难题”还有何见解?(学生讨论回答)(1)重文轻技和迷信思想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2)中国是大陆国家,与希腊、罗马、埃及的海洋文化不同,所以闭关锁国、故步自封。

(3)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发展和传统是封闭的,以“祖传秘方”形式进行。(总结)同学们分别从迷信思想、环境气候和古代科技本身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各有见地。

事实上,许多因素互相关联,或递进,或互动,共同发生影响。

(结语)有人说:十六世纪以前的中国就像一辆吱吱哑哑的牛车,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执着和自信向前迈进着,中国有无数世界之最,尤其是四大发明,足以令中世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群星黯然失色。(音像资料:四大发明)然而,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却落后了。

科技兴国,近百年来,有识之士始终对此孜孜以求。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严复等人提出“西学救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不寄托着中国人的渴望和梦想。从今天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的探讨中,你是否感到一种现实的紧迫感呢?

初探“李约瑟难题” 第2篇

一、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差别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社会与生产的需要。明清时期的中国, 虽然伴有资本主义萌芽, 但在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下, 这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只能是举步维艰, 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体制束缚着它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发展。清朝雍正皇帝曾反复强调, “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试想, 作为封建统治者, 他如此固守农耕经济,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何在?近代科学技术又如何能产生和发展?

而几乎同时期的西方, 14世纪、15世纪便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16世纪开辟新航路 (即地理大发现) 和早期的殖民扩张, 他们谋求的是资本原始积累, 在逐渐扩大的资本、市场、原料条件下, 社会需要科学技术, 生产需要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就这样在西方产生了。例如, 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以及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此后,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许多科学技术成果纷纷涌现, 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爱迪生的电的应用等。

二、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差别

政治制度的建立对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明清时期的中国, 政治上丞相制度的废除, 使皇权彻底战胜了相权。之后的内阁、军机处的设置, 尤其是军机处的设置,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这种封建君主专制保护的是小农经济, 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所以这种科学技术只能表现为经验性和描述性, 对于统治者来说, 足以够用。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 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壮大, 其反封建思想的形成, 经过17世纪、18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各国纷纷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在这个过程中, 资产阶级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 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产生, 保障了科学技术的顺利发展, 这是中国所不具有的。

三、思想文化教育上:封建思想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差别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在意识形态辽宁瓦房店●曲兆霞

方面的反映, 进步的舆论导向能推动历史的前进。明清时期的中国, 儒家思想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当时的理学属于唯心主义范畴, 人们只迷恋于做一个忠臣、孝子、顺妻, 当时的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使得理学成为文人入仕的敲门砖。思想文化教育对科学技术根本没有提出一个高水平的要求, 这使得当时的人只陶醉于古典科技的辉煌。

而从14世纪开始的西方,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 资产阶级的诞生、壮大, 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响彻大地, 它否定神的力量, 肯定人的作用、人的价值、人的理性、人的追求, 它推动着人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提高。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哥白尼, 他否定地心说, 提出日心说, 摇撼了欧洲宗教神学的基础。思想文化教育做到了为现实服务, 经世致用。

四、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别

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并非“李约瑟难题”的根本原因, 但不能否认它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气候、土壤条件、地处平原, 这些使得中国适合于农耕经济, 又得益于黄河、长江两条大河, 是典型的大河文明。但这种大河文明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只局限于围绕农业文明, 并且与农业文明紧密联系的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等方面的古典科技, 没能产生近代科技。

而西方, 从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等方面来看, 周围临海, 遍布岛屿, 多山地, 适宜耕种的土地极少, 这些决定了他们必须依靠海、利用海而生存, 因此他们选择了商业, 他们重视远洋贸易, 而这些促使他们发展科学技术, 拥有了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强大的驱动力, 因此, 近代科技首先在西方产生并不断发展。

五、外交上:闭关锁国与对外扩张的差别

外交政策的制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联系。明清时期的中国,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这就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束缚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而同一时期的西方, 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实行对外扩张的外交政策, 这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因此也就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综合上述, 中国古代科技曾一度辉煌, 是由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儒家思想等治国思想的指导、大河文明的特点等;然而到了近代,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海洋文明的特色以及对外扩张的外交政策等, 近代科技在西方诞生了,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破解“幼小衔接”难题之思考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60-02

孩子哭闹不愿上学、在上课时间乱走动、课堂上大声叫唤……幼儿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会出现种种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做好衔接工作,引导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近两年,南宁市高新小学西校区一年级人数剧增,均达到了10个教学班。破解“幼小衔接”难题,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曾国藩曾说,做事情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学校管理者“谋篇布局”、承上启下;“幼小衔接”教育对象的低龄化,又需要实施者细致入微、言传身教。两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幼小衔接,始于“幼”

南宁市高新小学重视与幼儿园的互动交流,让新生在入学之前就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所了解。一是让学龄前儿童到小学参观,二是让小学教师到幼儿园进行交流。比如在2015年春季学期学校就与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高新分园联合组织了一次幼儿参观小学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即将进入小学的小朋友们参观了教室、功能室、食堂和宿舍等场所。小朋友们看到宽阔的塑胶运动场,情不自禁地说:“好大的运动场呀!踩上去好舒服哦!”看到美丽的教室,也不禁发出感叹:“真干净!”“好漂亮呀!”看到食堂阿姨从厨房端出来的饭菜,嘴里喊着:“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进了宿舍,温馨而富有童趣的布置让他们羡慕不已:“以后我也要这样布置!”我校低年级管理经验丰富的刘秋月老师以“欢迎你,亲爱的小朋友”为题举办讲座,课件中生动有趣的校园生活紧紧地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后来,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高新分园还特意邀请刘秋月老师到幼儿园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上小学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而利用暑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理能力。始于幼儿园时期的“幼小衔接”活动,不仅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对“小学”有了初步的印象,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同时也让家长们对“幼小衔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和行动上的准备。

幼小衔接,重于“衔”

让幼儿顺利地适应有学习任务、有纪律要求的小学生活,关键在于做好衔接工作。首先,做好一年级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1+x”培训模式,以及较为稳定的培训师资——上一届一年级教师。“1+x”中的“1”是指一个固定内容,即课堂常规训练及新生培训方案的学习;“x”是指班主任工作方方面面的内容。如2014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教师培训内容为:

通过聆听这些内容既丰富又“接地气”的经验介绍,一年级老师不仅能够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方法,也能感悟到班主任的应急处理机智,并做好迎接新生的心理准备。而有关班主任角色的理论讲座,给在座的老师输入了正能量,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他们的职业信仰。

其次,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培训工作。为了鼓励学生养成勤上学、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会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年开学前均组织新生集中培训,时间为半天。培训形式为“示范+讲解+讨论+练习”,培训内容分为“上学要守时”“课堂有志气”“课间能自理”“集队听指挥”“团结很重要”“午休我能行”“值日要勤快”“礼仪伴我行”“安全记心间”等九个板块,各个板块以歌谣或短句的形式出现,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在讲解中配合使用学校制作的教育视频,直观展示九个板块中的各种场景,让学生讨论、感悟。培训体现了尊重儿童、关怀儿童、发现儿童的育人理念。以下举出几个片段予以说明:

课间能自理

下课上厕所,来回慢慢行。

课间不奔跑,玩耍要文明。

休息在走廊,勿要窜楼层。

打水要排队,拧盖水不泼。

雨天地上滑,走路要小心。

礼仪伴我行

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道声早。

见到客人不尾随,见到熟人说你好。

迟到会说对不起,做错事情表歉意。

上下楼梯靠右行,排队等候莫着急。

再次,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环境,包括班级、功能室、宿舍的环境等,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容易让孩子对新学校产生好感。开学前,学校会在校园悬挂彩带、插上彩旗,在LED屏写上欢迎标语等。教室作为学生一天停留时间最长的活动地点,布置时要体现儿童的特点,用儿童喜欢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点缀,或加入星星、彩虹等装饰元素,或是展示孩子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一踏入教室,就能看见自己的杰作。总之,让墙壁“说”出来的话语,应该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

习得不易,且行且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好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一年级新生年纪小,自控能力较差,好习惯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形成。有的幼儿尽管明白有些事情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但不愿付诸行动;有的幼儿想改掉坏毛病,却坚持不了。要使幼儿做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要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如开学第一周,有的孩子会上洗手间,返回教室时却迷路了,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缺乏可逆性,这时教师的帮助不能少;又如一年级新生随意上厕所的情况较多,这是因为孩子沿袭了幼儿园的习惯,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孩子课间要上厕所;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眼离桌面一尺远,身离桌沿一拳宽,手离笔尖一寸长”,但低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上课时除了要多提醒与纠正,还要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树立榜样;要改变学生课间追逐奔跑的习惯,教师除了要经常提醒那些“管不住腿”的小朋友,还要组织学生做一些游戏,如跳房子、老鹰捉小鸡、转呼啦圈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课间十分钟快乐而安全。在开学前两周,师生双方容易犯“脸盲”症,教师可以在开学前一天教孩子制作台签,让孩子把名字写在台签上,这样既方便老师记住孩子的名字,也便于孩子之间相互认识,结交新朋友。

交流趁早,形成合力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一年级,教育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有些家长不清楚为什么孩子上了小学会烦躁、哭闹,有些家长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学,有些家长想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也有必要把学校的常规要求及对孩子的观察反馈给家长,这就需要搭建家校沟通交流的平台。一般学校会在开学第二周周末召开新生家长会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通过家长委员会,教师能充分挖掘、整合家长资源,服务于学生。如有的班级就邀请身为武警的家长协助训练学生的队形队列,有的班级邀请有舞蹈特长的家长教孩子们跳舞,有的家长主动为班级订购书架、捐献图书等。很多班级还成立了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班级的信息可以随时在QQ群、微信群中了解,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李约瑟难题之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感想02-03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论文题目04-05

约瑟夫奈《硬实力与软实力》读书报告07-09

解决难题与破解难题09-19

管理难题06-22

关键难题08-01

探索难题08-30

政策难题09-20

存在的难题05-16

销售难题范文05-20

上一篇:创业不是单纯的摆地摊下一篇:我爱我美丽的校园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