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2024-06-11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精选6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第1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体会

张令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十集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天1集连续10天播出。

该片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

纵观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我国的改革总体上秉承着渐进式的方略,通过稳健的政策调整,以时间换取空间,确保社会发展的稳步向前。但改革的重点始终是围绕着人民,比如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房价调控;社保变革等等。改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稳定,更是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为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实现。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每个五年都带着历史的厚重和人民的期盼。如今新的五年已经走过一年半载,它恰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特殊而关键的五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高高举起改革大旗,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 激发无比的信心勇气,汇聚无穷的改革合力,才能真正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革除“官本位”思想。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为最大限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和具体落实,彻底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控过严过细的状况,全面革除“官本位”思想,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建设,坚决该放的放,该管的管。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监管和调控。要以服务人民为本位,深入开展各项改革试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革除不实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的作风只会让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让人民群众对改革失去应有的耐心和信心。但改革就意味着对既得利益的改变,有些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在改革的进程中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只打雷不下雨”,改革没有迈出实质步伐。个别干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有意识阻扰改革的进程。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依然还存在个别干部中饱私攘,违反八项规定的情况。我们要继续加大巡察力度,严查不实作风行为,通过强有力手段促进工作作风持续好转,为推动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坚决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统筹全局狠抓落实。“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教诲。改革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更是全中国数以亿计人民群众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从改革构想、顶层设计到试点先行再到具体实施,从当前到长远,从宏观到微观,都要全盘把控好。我们要大力发扬实干家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改革各项工作落实,在改革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步调一致,确保改革的各项目标和措施精准落地。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新中国今天取过成绩和辉煌,正是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今天为改革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将引领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改革的终极目标尚未达成,改革始终还在继续,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抓、实干、苦干,拿出决心和意志,把改革的蓝图绘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第2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近日,十集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该记录片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非凡历程。观看专题片之后,我深有感悟。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全球治理困局凸显,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的当下,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回顾历史,正是改革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放眼当下,正是改革决定了民族复兴的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改革是一件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总会伴随着阵痛,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问题很多,怎么解决?往哪儿解决?如何解决到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二、党员干部要走在改革最前列

将改革进行到底,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前行,要求我们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作为党员干部,更应当走在改革最前列,牢固树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积极为中国改革事业献智出力、添砖加瓦。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以身作则,带头做改革的先行者和实干家,以成绩和进步赢取群众的信任,让每个普通人的“中国梦”都能照进现实。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中国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改革中不断创新发展。将改革进行到底,领导干部就要学得更深、悟得更透,把思想共识聚得更牢。将改革进行到底,领导干部要踏得更准、咬得更紧,把问题意识铭记在心。将改革进行到底,领导干部要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把领导责任担得更实。

当前,改革已进入破冰涉水的攻坚期,越往深处走,就越会触及深层问题。越是形势错综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党员领导干部越要看清大局大势,时刻保持清醒,坚持以党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情怀看待改革,以“功成不必在我”“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投身改革,做到不因局势纷繁复杂而迷向,不为眼前得失而纠结,凝神静气,稳住心神,尽心尽力干工作,心无旁骛抓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秩序不乱、作风不减、接续不断,积极为改革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三、真抓实干走好新的长征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梦想奋斗成真。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创新这个“根”和“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创新中深化改革。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以理念的接续更新,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虽然改革开放成绩让人可喜,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懒作为、不作为还有存在,只动嘴不行动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找准短板,真抓实干,在行动中践行使命。“大道至简,实干兴邦”,要切实看到发展中的短板,分析研究,查找原因,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实干为突破,以成绩为标准,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去,努力在真抓实干中闯出新天地。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第3篇

据记载, 1959年2月21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切切实实抓紧工具改革》的社论, 提出“要想彻底地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必须大力开展一个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成效的工具改革运动。”从根本上确定了1959年全年的农业生产目标, 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工具改革运动的高潮。

“在全面估计和总结1958年农具改革运动的基础上, 要继续开展广泛的技术革新和推广工作, 争取在最近几年内, 将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业机械》杂志如是记录当年刘少奇同志在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记者明显地感觉到1959年农具改革运动的力度更大, 决心也更大, 相关的动员会议和文件也更多。其中, 1959年2月16日, 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具改革办公室主任会议, 制定了1959年推广麦收工具、绳索牵引机、插秧机和排灌机械等农具改革的方案, 指明了“工具改革和机械化两条腿走路”的工具发展方针。随后, 1959年3月24日, 又在广东省番顺县举办了全国人畜力小麦收割机评选经验交流座谈会, 在那次会议上, 各地积极交流经验, 评选出了较好的几样收割农具, 在全国范围内以示推广, 为当年的麦收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1959年4月18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农具整修增补和麦收工具准备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对小农具的增修和麦收工具的准备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摸底, 确保麦收的顺利进行。

记者翻阅当年的期刊可以看到, 在1959年全国工具改革运动的背景下, 各地掀起了改革的高潮, 从国家部委、各地政府到人民公社, 无不积极的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 农业部于1959年6月5日在南京召开第6次全国水稻插秧机会议, 会议贯彻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地制宜、试制试用”的精神, 交流各自技术经验, 分析关键问题, 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办法, 把水稻插秧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技术水平。紧接着中共北京昌平区农具改革办公室农机研究小组引进苏联先进技术, 成功设计研制了2行玉米播种机、2行花生播种机和3行玉米豆子播种机, 并在北京范围内推广试用, 同时,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也研制出了一种适应高产密植的新式简易收割机, 黑龙江漠北人民公社改装选种和拌种复式作业机, 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劳动力。当时, 这些产品由于其优良的特性, 在推广的过程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自1958年开展农具改革运动以来, 我国的粮食已连续两年取得了大丰收,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蔬菜果品的生产仍主要依靠手工, 劳动十分繁重, 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截止1958年底,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 在大力发展基础作物农具改革的同时, 也必须加大对经济作物农具的研制工作, 为此, 全国工具改革办公室于1959年4月在上海召开蔬菜果树生产工具座谈会, 并于同年4月底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采茶机评比会议, 据当时的报道, 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 全国各地就已经试制出了26台采茶机, 为用机器采摘高级茶开辟了途径。同时, 一大批的甘蔗除草机、玉米灌耳器、剥麻机也相继涌出。

俗话说:“总结使人进步。”农业部工具改革办公室认真总结1959年上半年工具改革运动情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意见:“把重点任务放在收货、脱粒、深耕、播种、运输和自然能源的利用上, 对已定型的工具要积极推广, 未定型的工具要认真评选、改进和创造, 过去推广但未广泛应用的, 也要具体研究分析, 加强技术传授, 保证推广工作的有效应用。”

那次会议确定了我国1959年下半年的工作重心:评选、试点、能源利用和技术传授。很快, 在全国范围内就掀起了一场农业机械化推广试点的热潮, 如黑龙江省率先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当地耕作制度和自然条件的农业机械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进行农业机械化试点工作。1959年7月27日, 当时的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一机部农业机械研究所、西安农具厂、陕西省茂林机校等共计9家部委联合在西安举办播种和深耕工作评比, 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共同参与, 那次大会评选出了数种较好的工具进行室内测试和田间试验的鉴定, 确保农具大规模使用前的有效性, 为接下来的推广使用工作做好了准备。

同时, 在能源技术领域中, 1959年依旧延续了1958年关于能源“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方针, 大力推广安徽省阜阳市的沼气建设工程的经验。为此, 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59年9月15日在阜阳召开了一次沼气座谈会, 广泛地交流了沼气工程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 为全国沼气建设推广工作带了个好头。

在大力强调工具改革的同时, 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农业机械研究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 逐步建立或健全培训机构, 加速培养各种高级技术人才队伍。农业机械部也于1959年9月30日下发《关于加速培养农业机械工业职工队伍的意见 (草案) 》, 旨在推行农业机械高级人才队伍建设。

1958年, 我国首次提出了通过深耕土地 提高产量的建设性意见, 在此项运行开展1年之后即1959年, 农业部农业机械局和中国农学会农业机械学组于1959年10月16日在北京共同召开了基地绳索牵引机会议, 总结交流了一年多来应用绳索牵引机的经验和教训。同月18日, 农业机械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机厅 (局) 长会议,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发表了题为《为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任务而奋斗》的文章, 指出“为了使工业农业能够更相适应和持续不断地向前大跃进, 当前我们的任务及时要积极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 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在较短的时间内, 把我国农业从目前的落后技术转移到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来。”那次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工具改革的方向——机械化、电气化, 为全国农具改革运动的火热开展又打了一针强心剂。1959年11月24日, 新成立的农机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作了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工作要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讲话, 提出了农具改革运动“依靠群众, 结合实际, 密切协作, 注意成套”的16字方针。

农业工具的改革运动不仅促进了农作物的增收增产,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工业水平的发展, 大批的企业不断涌现, 1959年11月1日, 我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举行落成典礼, 该厂投产后, 每年可生产东方红牌履带式40 k W (54 hp) 拖拉机1.5万台, 此外长春汽车制造厂、吉林机械制造厂等企业充分结合苏联先进技术, 成为了当时全国范围内的骨干工厂, 为农具机械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经过开展近两年的农具改革运动, 到1959年底我国的农具设备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 新式农具不断涌现, 广大农民使用新型工具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但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技术的限制, 农具的使用和维修过程都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农业机械》杂志连载了《油管拖拉机电气设备的使用和修理》等系列文章, 为广大的群众提供方便。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传统;饮食习俗;光盘行动

宴席是多人聚餐的方式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社会、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餐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宴席不同,现代宴席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等等都离不开它。

一、传统筵席的弊端

我国筵席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但对其仔细分辨后就会发现,传统筵席从内容到形式虽有很多可资借鉴的部分,但也存在有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席面大、菜品多,易造成浪费

中国人请客吃饭习惯以“丰”为敬,即一桌筵席的菜肴客人吃不完,才能表明我们是热情好客的,如果恰到好处刚刚吃完,反被认为是主人照顾不周,甚至遭到嘲讽。人们旧的传统观念往往把待人的诚恳、把友谊份量与菜点的数量紧密联系在一起,菜点越多越丰盛,就越能表达主人的盛情和双方交情的深厚,即使吃不完浪费也不觉得可耻,以至于经常听人说:“请别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这就是传统思想的误区,它不但给个人而且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财政压力。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美国等较发达的国家学习,他们即使是举行国宴,也只会宴席接待规格较高,但是宴席菜肴数量却是恰到好处,不会有菜肴多的人们吃不完而后倒掉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日本,据报载日本的酒店都有这样规定,凡是就餐时没有吃完的菜肴,一律打包带走,不得以任何借口浪费资源、糟踏粮食。这的确很值得我们借鉴。

2.膳食营养搭配不协调

饮食讲科学、营养求均衡是现代人的饮食新时尚。然而,传统筵席往往因为片面追求大鱼大肉、油重味浓而使筵席菜肴中的营养成分严重失衡,并且出现了某些营养物质过剩,如脂肪等;而某些矿物质和纤维素却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高档筵席,此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现象的产生虽与大部分消费者不懂膳食营养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是饮食经营人员、烹饪人员对此的认识也不是很全面:就餐者(上接第81页)

只重色彩和口味,烹饪人员完全按照客人的要求烹制菜肴,没有及时建议客人怎样的饮食才算合理等,结果导致大部分营养素白白流失。社会呼唤懂得正常饮食结构和营养均衡的烹饪师,需要大量掌握各种食物(尤其是常用食物)的营养特点、熟悉不同烹饪方法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以及了解进餐者的心理特点和经济条件,并兼顾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的新时代的烹饪师。正是迎合这种社会需要,目前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烹饪营养专业,使学生不但懂得烹饪技能,更能根据客人的身体需求合理调配饮食使其营养均衡,因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3.不讲究卫生

多人围坐,亲切交谈,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大家同夹一盘菜,同舀一碗汤是我国传统筵席的就餐形式。有的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席间用自己的食具为客人夹菜而不顾别人的感受,更的客人就餐时高谈阔论,致使唾液横飞、菜渣四溅,试想在这种环境下就餐,人们会觉得这是在享受吗?尽管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人们已经重视了饮食卫生,不但在摆台中已增设了公用餐具,一部分高档餐饮店也开始实行分餐制,但仍不及西方的分餐制那么普及,仍会让消费者有饮食是否卫生、安全的顾虑。

4.片面追求奇珍异馔

中国筵席十分重视原料的稀少、珍贵,上至“周代八珍”,中至唐代的“烧尾宴”,下至清代的“满汉全席”,包括现代一些所谓的“豪门宴”无不是选用一些稀少珍贵的原料来吸引客人。如唐代“烧尾宴”中的“开平炙”(用羊舌、鹿舌合烤,约需300只舌)、“雪婴儿”(青蛙裹粉糊煎制,白如雪,形似婴儿),再如北京鱼唇席中的“红烧鱼唇”是采用鲟、鳇、鲨、黄鱼、赤鱼、梨头鳐等鱼唇部软肉干制而成,再进行红烧。诸如此类筵席中的名菜原料是越来越少,于是某些食客便想换换口味,商家为了招徕回头客,也想方设法做些原料十分稀少的菜肴,甚至少数经营者还丧尽天良,把国家明文禁止捕猎的保护动物摆上了餐桌,如娃娃鱼等。长期以来,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触犯了法律,而且还会把中国筵席推到了追奇猎异的歧途,这将是中国筵席改革的必然趋势。

5.就餐时间长

中国古代筵席从简到繁、由少到多,但都是上层人士才能享受的,普通百姓根本难以涉足,所以每举办一次筵席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其成本增加,时间冗长拖拉,如一席满汉全席一般要求三日九餐吃完。即使现代筵席,就餐时间也短则一、二个小时,长则达到三、四个小时,这样既不利于身体健康,更不符合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的新时尚,尤其对于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来说,就餐、陪餐时间更不宜过长。因此,缩短筵席的进餐时间也是筵席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将“宴席改革”进行到底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文化水平都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饮食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崇尚绿色食品和黑色食品外,也向往高质量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于是饮食改革成了今天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2013年1月,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一发布,更是给饮食改革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1.实行“光盘行动”,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针对我国传统宴席席面大、菜品多,易造成浪费的情况,无论是酒店人还是消费者都应该顺应潮流,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首先从酒店自身做起:一是酒店对“厉行节约、文明用餐”进行倡议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博宣传、网上晒吃光后的餐具、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二是发动服务人员,增加点菜提醒服务。根据客人的人数推荐适合的菜肴数量和分量,拒绝浪费,如果席后还有没有吃完的菜肴,为客人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三是对“参加光盘”行动的客人和服务员进行奖励,如对“光盘”客人赠送小礼品或免费卷等,对全力支持并将“光盘行动”付诸实施,有明显效果的服务员进行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以激励其继续为此行动努力,并带动周围一片服务人员积极参与进来,为“光盘行动”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endprint

2.倡导文明餐饮,增加宴席的文化气息

为了餐饮服务行业能够形成安全、健康、和谐的良好风尚,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开展评选“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之星服务员”等活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遏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无证食品、过期食品、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卫生餐具行为等违法行为,以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文明餐饮服务行业的创建。而且现代宴席的成败并不取决于酒菜的多少和就餐时间的长短,大吃大喝、拖拉冗长的就餐方式已逐渐被淘汰,而有主题,有内涵,有意义的专题宴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历史名宴被有组织地仿制(红楼宴、毛家菜等);现代宴席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民族菜、药膳菜、防老菜以及健美菜、旅游菜等新的筵席结构已走入了人们的心中,使客人在吃的同时,能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

3.注重宴席的营养化趋势,提供卫生餐饮新内容

在我们国家,自古宴席配餐都注重油大味厚(特别是北方及中原地带的宴席),而使各种营养素明显缺乏。其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目前的宴席可适量减少荤菜的数量,增加素菜、荤素菜、奶制品、豆制品的数量,以减少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及脑血管的发病率,具体配餐,可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标准进行。在宴席的卫生化方面,酒店也要保证提供卫生餐饮,采用分餐制的服务方式,以保证就餐者的健康。

作为酒店方,应根据各类消费人群的营养需求和特点,或者遵循各地区或季节的饮食习惯,进行群体消费者的膳食设计,根据不同的口味需求和营养搭配,编制营养食谱。并应当将菜肴所含营养素种类、数量、口味特点以及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等作为商品标志,连同价格表一起明确的出示给消费者,便于消费者自行选择,以增加消费者营养膳食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总之,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宴席的饮食观念,必须改变传统宴席“食有余”“醉方休”等摆阔气和暴饮暴食的观念;必须调整传统宴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贵珍稀”的饮食价值观;必须颠覆传统宴席“十箸搅于一盘”等不卫生的同桌共食的进餐方式;也必须改变在饮食中追求个人享受的错误观念,使节俭、文明、卫生、实效、典雅的新型宴席观念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宴会设计与管理》.叶伯平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宴会设计与管理》.丁应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

[3]《我国主题宴会设计现状与创新研究》.刘澜江.价值工程.2012.8

[4]《宴席设计实务》.周宇.颜醒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第5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四十年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华民族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一是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二是治国理政模式实现了“权威―民主―法治”的动态平衡,基本形成了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为核心职能,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框架和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型现代治理新模式;三是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创造了新的财富、新的产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四是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尤其是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发展奇迹,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作为一名卫计工作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之重大。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6.7岁,健康水平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深化医改方面也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形成,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织起覆盖城乡、多层次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跨省异地就医费用逐步实现直接结算;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基本实现儿童药、短缺药持续稳定供应;落实抗癌药“零关税”配套措施,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扩展到14类,开展21种大病集中救治,细化慢病签约服务,加强重病兜底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心得体会 第6篇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九年了。三十九年,几乎和我同龄,我用双眼见证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祖国、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在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在为家乡的变化而兴奋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家乡的失去。走进树林,我已看不到野鸡的飞舞、很难听到麻雀的叫声;走在矿区,我已很少听到轰鸣而去的煤车、看不到矿工疲惫却灿烂的笑脸;走进鳞次栉比的小区,我再也找不到在房前屋后绿树上爬上爬下的孩子,在草地上翻滚嬉闹的少年。生态在恶化、资源在减少,鹤岗依靠什么打翻身仗?

鹤岗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但这并不是鹤岗的唯一标签,这是我看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后,深刻领会到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贯穿在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为誉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关键文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里提出的六大理念正是更正以GDP的增长论英雄的传统观念,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理念的最好诠释。习近平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鹤岗有广袤的耕地,可以发展农业;有丰富的山珍,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亚洲之最的石墨储量,可以以建设“中国石墨之都”为目标;得天独厚的冰雪,可以发展旅游业;北邻俄罗斯,可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参与“中俄经济走廊”建设。如果仅仅靠山吃山,很快就坐吃山空了。现在的鹤岗就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产业发展新路子。

上一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下一篇:现场技术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