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2024-09-21

(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精选6篇)

(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第1篇

(文档说明:应付检查提供资料,下载者勿当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目的

1.1.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作业的管理,防止触电、火灾、爆炸、高处坠落、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严格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和建立健全有关审批手续,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

2.1.各部门。

危险作业审批

3.1.进行危险作业,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应由下达任务部门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经有关部门现场检查,符合作业条件,由公司指定人员审批后方可作业。

3.2.审批危险作业应重点把好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关。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法规、规范、标准和校颁布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制度的要求;

3.3.如情况紧急,来不及履行审批手续,必须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执行部门应有负责人在现场指挥,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作业,并立即通知安全环境部。并将处理情况补填申请表;

3.4.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没有妨碍从事本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具有本作业所需要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及经验,严禁酒后作业。

危险作业范围

4.1.高处作业(特别是高处交叉作业):凡离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2米以上的,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在高处有固定操作室的除外)。4.2.在有触电危险的环境作业或带电作业。

4.3.在禁火区内或对忌火器物进行明火或易燃作业。

4.4.进行爆破或有有爆炸危险的作业。

4.5.在轻质屋面(石棉瓦、玻璃钢瓦、木屑板等)上的作业。4.6.有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4.7.大件吊装作业。

4.8.其它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4.9.重量超过50T以上,产品发运及发运过程中的相关作业。4.10.有塌方、坍塌危险的土石方或拆除工程作业。

职业卫生

5.1.危险作业中,执行部门应指派作业监护人员负责现场作业安全监护。5.2.危险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用具要完好无损,符合安全要求。5.3.危险作业区要清理整洁,通道畅通,要有明显标志和告示。

5.4.作业前,要仔细认真地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作业完成后,必须进行现场整理和清点。

5.5.生产车间和仓库设置通风设施,使作业场所气体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5.6.在生产现场设置冲淋设施和洗手池。

5.7.职工上岗前进行体检,工作期限定期进行体检,不安排有禁总症人员从事相关危险,有害作业,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据健康情况进行调整工种。

5.8.按劳保用品配备标准,进行劳保用品的发放,并检查督促其正确穿戴,生产区域内严禁穿短裤、裙子、高跟鞋、拖鞋及带铁钉鞋,严禁赤膊上岗。

5.9.接触有毒物质职工喝水,进食前必须洗手、洗脸,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5.10.在教育培训中,对生产中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的危害有害性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考核。5.11.作业场所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5.12.不断改进工艺、设备、使毒物浓厚、噪音、粉尘有效降低。

附则

6.1.对违反规定的危险作业,造成工伤事故的,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6.2.危险作业应作为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重点,安全环境部和有关人员要切实做好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6.3.本规定至公布日开始实施。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总经理办公室

2013年7月1日

(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第2篇

为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根据省安监局、贵州煤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努力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有效遏制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今年以来,在省安监局的指导下,经过全市各区、市、县的共同努力,基本摸清了我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职业卫生项目申报工作基本完成,对进一步加强我市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将全市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中,共有6024个重大危险源,其中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265个,尾矿库12个,贮罐区14个,生产场所274个,压力管道1159.01公里,锅炉989个,压力容器4470余套。另外特种设备(电梯2922台,起重设备1362台,游艺游乐设施67台)。

(二)职业危害企业情况:

全市涉及职业危害的企业约1143家,直接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人数约6万余人次(因农民工流动性大,统计不确切),实行上岗前职业病体检的企业有136家,体检人数约16477人次,开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企业约1100家,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约55家。全市职业危害因素分类分别为:粉尘危害因素约占30%左右,噪声危害因素约占20%左右,高温危害因素约占10%,化学危害因素约占40%。

(三)机构情况:

目前,市级职业卫生监管机构2个,人员52人;区县职业卫生监管机构21个,人员180人;贵阳市现有职业卫生检测机构17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政治稳定,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源头性的工作,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的工作部署,贵阳市政府以及安监局领导非常重视,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理顺关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重大事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局成立了以杨小平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区、市、县安监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辖区内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登记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二)制定方案,周密安排。

为组织指导全市认真搞好工作,我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贵阳市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评估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对局各处室的工作职责、申报的范围和时间、申报的工作程序、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连续下发了(筑安监管通[2006]64号、68号、90号)等文件,对全市开展这一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区、市、县按照市局《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2006年7月份我局还组织协调,召开了市、区(县)两级安监、卫生部门的工作会议,区县安监、卫生部门会后陆续进行了工作交接。

(三)加强检查,严格执法,认真指导。

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各区、市、县安监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存在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项目的企业,进行了日常检查,认真指导企业建立必要的监管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开阳、息烽、修文等县,今年以来就组织企业成功举办了多次危险化学品泄露、运输等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检查中,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

2006年10月中旬,由市安监局和市卫生局分管局长带队分别组织两个检查组,对贵阳市11个区、市、县(高新区)开展职业卫生情况和重大危险源普查情况以及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从职业危害重点监控企业现场抽查的情况来看,所抽查的11家企业,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岗前培训及职业病体检工作,并初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开展了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建立了企业职业病卫生管理档案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安监部门是新组建单位,新同志多,不熟悉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而且人手少,很难有效开展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5年10月份以来,我局积极组织各区、市、县安监部门的同志,积极参加省安监局、省煤监局举办的为期一周的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为下一步做好监管工作打下了基础。2006年7月份《实施方案》下发后,针对我市企业存在的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和职业危害工作认识不足、监控不到位、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我局与培训机构密切配合,制定了培训方案,研究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共举办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企业相关人员培训班9期,772人参加了培训。同时,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部分区县也组织了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如:修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召开相关协调会,理顺关系,划清职能,使该县职业卫生工作在职能转换期间未出现空档;县安监局以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为契机,购买职业卫生书籍,下发到乡镇和重点企业,依法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同时,县安监局和卫生局把职业卫生工作内容纳入自编培训教材,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在企业职业卫生申报工作中,县安监局与县卫生局相互配合,县卫生局对企业的申报表和现场安全检查给予技术把关,有力地支持了安监局的工作。息烽县于2006年5月23日请无锡市五邦科技有限公司在县职业中学举办为期2天的重大危险源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软件培训班,全县21家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管理人员共计61人参加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基本掌握了重大危险源建档和动态管理系统软件的知识。80%的企业都完成了微机建档工作,县安监局绘制了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加强日常监控监管。

三、存在问题

(一)由于目前全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制度尚不够完善,且还存在着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监督执法手段和设备落后,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以致部分安监部门的领导和群众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认识不够,措施不力。

(二)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对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认识不足,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比较典型的是对推广的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软件系统的购买不积极,影响了这一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工作技术性较强,企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重大危险源管理的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且流动性大,掌握辨识标准熟练程度不够,辨识不准,影响了整个重大危险源数据档案的准确性。

(四)重大危险源软件开发商技术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以及软件价格问题、操作程序问题等都制约了软件的推广使用。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登记工作,我局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将继续分期分批组织各类人员参加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技能。

(二)继续抓好重大危险源的核查和登记建档工作。

按照国家、省的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准确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及时补缺,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一律核销。要求区、市、县和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做到一企一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监控措施,完善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切实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

(三)加强工作协调,实现齐抓共管。

定期召开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席会,及时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实现齐抓共管。在与卫生部门的配合工作中,要逐步达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综合执法,共同管理”的目标。

总之职业危害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是安监部门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在起步阶段存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执法手段和设备落后,信息不畅,部门协调不好等诸多困难。但这项工作从安全监管的长远角度来看,既是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也是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尽职尽责开展好这项工作,努力完成省局下达的工作任务,为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第3篇

1 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条件

1.1 师资力量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

要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 必须对毕业论文实行专业人员的专职辅导制度。首先, 要严把“专业关”。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的主要依据是学与用, “学”指专业理论水平, “用”指专业实践能力。所以, 指导教师或是卫生管理方面具有中级职称和硕士学位以上的理论学者, 或是具有丰富医院管理与教育管理经验的实践专家, 而且每位教师所带学生不能超过4人。其次, 要严把“专职关”。毕业论文指导主要有两种形式:专职和兼职, 专职是指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直接指导;兼职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间接指导, 一般采取“助手带学生”或“师兄带师弟”的方式。兼职指导本质是不合格人员的替代指导, 必然降低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从而降低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然而, 当前许多地方院校的卫生管理专业为新办、弱势和小型专业, 存量师资力量难以支撑毕业论文的专职指导。为此, 我们建议通过“外引内培”方式改善卫生管理专业师资力量, 这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必由之路。

1.2 学生水平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 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主体地位, 千万不能颠倒指导教师“领路人”与毕业学生“行路人”的位置, 正确处理好毕业学生“主体角色”和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树立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一要通过思想教育确保学生“愿写”毕业论文, 二要通过能力培养保障学生“能写”毕业论文, 三要通过严格管理保障学生“必写”毕业论文。三管齐下方能保证毕业论文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其中, “能写”最为重要, 能写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智”、分析问题的“才”及解决问题的“能”。另外, 切勿将“能写”误解为书面表达技能。实际上, 本科毕业论文是一种初级的学术论文, 内容决定毕业论文质量, 而不是表达决定毕业论文质量。所以, 思维能力的培养, 包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是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必由之路。

1.3 科研经费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支撑条件

从长远角度看, 对毕业论文进行“课题式管理”, 不仅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举措, 也是优化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从近期角度看, 对毕业论文进行“课题式管理”, 可以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自费”而引发指导教师“无心”指导毕业论文 (因为没有经费激励) 和毕业学生“无力”完成毕业论文 (因为没有经费保障) 两大难题。当前, 卫生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常由学生先“粘贴复制”后“修修改改”完成, 没有进行真实数据的调查收集, 其重要原因在于毕业时期的学生根本没有“闲心”, 更没有“闲钱”进行社会调查。所以, 对毕业论文进行课题式管理, 配备3 000~5 000元科研经费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经费的用途主要是学生课题调查研究经费, 其次是论文指导教师补贴, 目的是更好的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和高质量地完成。当然, 课题经费并非“一发了事”, 而是需要精心管理, 这必然为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另外, 毕业论文的课题式管理必然会增加学校和二级院系的经济负担, 如何筹来钱并用好钱是摆在毕业论文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2 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

2.1 确保毕业论文题目合理性的制度安排

毕业论文题目的合理性是展现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毕业论文题目的合理性 (主要包括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等) , 必须设置三大关口, 第一关是学生对题目的初选关[3], 以确保所选题目是学生“所爱”和“所能”完成的。第二关是指导教师的复选关, 学生初选的题目常为大题目, 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大题目进行三个界定:时间界定、空间界定和角度界定, 从而将无法写的大题目转化为可以写的小题目。众所周知, “小题大做”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路径。第三关是开题教师的终审关, 学生初选和指导教师复选的毕业论文题目, 最终还要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来完善和确认。开题教师原则上应该由指导教师以外的独立专业人士构成, 才能确保其对毕业论文题目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毕业论文开题后, 学生和导师依据开题教师的意见对毕业论文题目进行完善, 并最终定题。通过学生的初选关、指导教师的复选关和开题教师的终审关, 毕业论文的题目由完成转型为完善再升格为完美。

2.2 确保毕业论文内容充实性的制度安排

毕业论文内容的充实性展示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条件。为了确保毕业论文内容的充实性 (主要包括内容、结构和格式三大块) , 必须设置三大关口:指导督导关、调查撰写关、最终审评关。 (1) 第一关是指导教师指导督导关, 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指导教师告诉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必须“做什么” (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 和“怎么做” (完成毕业论文的方法) , 二是“如果不能按要求完成将受到怎样处罚” (完成毕业论文的保障) 。此关是确保毕业论文完成的首关。 (2) 第二关是学生调查撰写关, 如果说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确保毕业论文内容质量的前提, 那么毕业学生“主体”功能的有效启动的是确保毕业论文内容质量的关键。学生要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毕业论文, 必需三个条件:丰富的信息输入数量 (写作材料) 、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 (思维能力) 和较好的信息输出技能 (表达技能) 。丰富的信息输入数量主要由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取, 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获得, 较好的信息输出技能主要从日常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获得。通常, 毕业论文的管理, 只能对信息输入进行控制和把关, 但是难以及时有效提高信息分析和信息输出的技能。可见, 保障毕业论文内容质量的秘诀是“要想学做诗、功夫在诗外”。 (3) 第三关是答辩教师的最终审评关。论文答辩是保障毕业论文内容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要发挥答辩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最终保障作用, 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必经两个环节。“一个原则”是指答辩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交叉非重叠原则:指导教师不能担任其指导学生的答辩教师, 以避免感情因素对毕业论文资格审查和等级评定的影响;“两个环节”是指任何毕业论文都要经过答辩资格的审查流程和答辩成绩的评定流程, 审查流程主要是决定“能不能答辩”的问题, 依据的是“排除法”;评定流程主要是决定“答辩分数高低”的问题, 依据的是“优选法”。

2.3 确保毕业论文指导全程化的制度安排

毕业论文的全程化指导模式, 不是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设计、答辩的全程化指导, 而是指导师在对毕业论文每一个环节的指导都要完成三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的“事前”讲授, 第二项任务是“事中”答疑、帮扶、协调和检查, 第三项任务是“事后”把关。 (1) “事前”讲授主要是指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 (选题、开题、设计、答辩) 启动前都要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内容和方法介绍, 告诉学生“为何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毕业论文”, 让学生对毕业论文“脑明”。事前讲授是确保毕业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的“始端”, 通过事前讲授, 毕业论文的“航船”将被插上指南针, 学生将改变对毕业论文“两眼一抹黑”的困状。 (2) “事中”答疑、帮扶、协调和检查主要是指学生听完专业教师讲授后立刻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专业教师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手动”。在手动环节, 学生的三种行为倾向可能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一是学生“不想写”, 二是学生“不会写”, 三是学生“不能写”。不想写是思想问题, 为了防止此类问题发生, 必须设置指导教师“检查关”;不会写是认知和水平问题,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必须设置指导教师“答疑关” (认知问题) 和“帮扶关” (水平问题) ;不能写是时间问题和精力问题, 为了防止此类问题发生, 必须设置指导教师“协调关” (指导教师教学生如何安排时间) 。 (3) “事后”把关对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 我们将毕业论文分为选题、开题、设计、答辩四个流程, 其实, 毕业论文只有两个流程, 第一个流程是选题, 即合理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第二个流程是设计, 即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容。那么, 开题和答辩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开题本质上确保毕业论文题目合理性的把关制度, 所以开题把关不严, 难免导致毕业论文题目难以达标;答辩本质上确保毕业论文内容合理性的制度安排, 所以答辩把关不严, 必然导致毕业论文内容难以合格。因此, 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必须在开题和答辩上下足功夫[8]。

目前, 地方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的主要问题, 是将开题省略化和答辩形式化。 (1) 毕业论文开题“省略化”, 必然导致毕业论文题目或缺乏合理性或缺乏可行性。缺乏合理性主要指学生选择或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不具备“新”、“优”、“特”的特征。毕业论文题目的合理性有三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是“人无我有”, 即以“新”为毕业论文题目的要求;第二个档次是“人有我优”, 即以“优”为毕业论文题目的要求;第三个档次是“人优我特”, 即以“特”为毕业论文题目的要求。缺乏可行性主要指学生选择或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尽管具备合理性的特征, 但是欠缺可以完成的必备条件。完成毕业论文的条件主要包括爱好、水平和资料。爱好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前提条件, 所以学生应该选择符合兴趣爱好的题目;水平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条件, 所以学生应该选择符合能力水平的题目;资料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保障条件, 所以学生应该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材料支撑的题目。可见, 只有设置并优化毕业论文的开题环节, 才能确保毕业论文题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将毕业论文的答辩环节“形式化”, 必然导致毕业论文的设计抄袭成风和粗制滥造[9,10]。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答辩环节把关不严, 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突显“劣币驱逐良币”的怪相:完全由精细化抄袭而成的毕业论文, 常被视为质量“太高”而获得较高分数;而完全由亲笔化撰写而成的毕业论文, 常被视为质量“过低”而获得较低分数。可见, 只设置并优化毕业论文的答辩环节, 才能确保毕业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充实性。

摘要:质量是毕业论文的生命线。要切实提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师资力量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学生水平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条件、科研经费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支撑条件。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际上是“题目确定”和“内容构造”的过程, 要通过制度安排确保毕业论文题目的合理性、毕业论文内容的充实性和毕业论文指导的全程化。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守军, 杨永利.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 :103-105.

[2]章礼明.本科论文的创新性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J].嘉应学院学报, 2011, 29 (1) :59-64.

[3]王淑梅.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3, 15 (2) :67-69.

[4]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2004]14号) [S].2004.

[5]张庆华.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为背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1, 32 (3) :85-87.

[6]赵云, 农乐颁.卫生管理专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4) :257-259.

[7]姚卫光.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对策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2) :156-158.

[8]赵云, 农乐颁.毕业论文答辩主要影响因素与答辩技巧[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31 (6) :1092-1093.

[9]代小琳.北京大学首次规定本科生抄袭论文将被开除[N].北京晨报, 2005-12-14 (6) .

(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提问;问题

一、不同班级、层次提问

在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不同班级的学生,设置问题要有难度,更要有跨度,同时还得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问题的“面”是教师提问时应该要把握好的,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言语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看,如“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每个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

二、鼓励参与、引导探索

教师要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行动的主体,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进行论证,争取正确的结论。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循循善诱,层层激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期望学生的回答与所谓“正确”或“标准”说法一致,当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时,就打断学生的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或自己把正确的答案全盘说出。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思路、标准答案南辕北辙是难免的,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教师也应听完后再给予评析,可能他的这种思想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回答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其中往往隐含着别出心裁的想法,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解法,教师如轻易否定或置若罔闻,就把创造之花、异想之苗窒息扼杀了。所以在提出此类开放性的问题时,应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并让学生自己再提出新课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选好问题,激发动机

问题的设计要从以下三点来考虑,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底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的联系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低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之间的矛盾,使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同时,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提问与练习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多进行身体练习实践,不能破坏体育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提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动作。

四、选择角度、巧设梯度

课堂提问中,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角度,还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变换角度,使问题新颖、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难度适当,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其具有的水平相适应,根据内容设计出一些“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

五、创设情境,开拓想象

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性。这类问题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展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而想象是知识基础优化的源泉,是活跃思维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想象。

六、语言亲和,明白简练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答问题,教师的语言都应力求亲切柔和、感情丰富,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指令性与强制性的语言有时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叛逆的情绪。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明白简练、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使学生能迅速领悟教师提问内容。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尤其要注意语言节奏的合理运用。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

七、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

[2]刘中超.在体育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教育,2009(4).

[3]沈国兰.关于加强高中体育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探究[J].教学园地,2009(8).

[4]周川海.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对策和建议[J].文体资迅,2009(6).

(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第5篇

1.目的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全面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3.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对有毒有害岗位进行分类,建立职业危害人员的档案。

3.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安全检测工作,督促落实职业危害因素的整改和整治,以及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

3.3 办公室负责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组织有毒有害岗位人员的健康查体和职业病的医治工作。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整治工作。4.工作程序

4.1 岗位和人员的确定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照职业危害因素和国家有关标准,确定公司内具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和人员,并建立职业危害人员的个人档案。4.2 培训与教育

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遵守职业病防治的各项规定,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备。4.3 健康检查

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的不得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岗期间要组织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作业相关的健康损害人员,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同时要妥善安置;离岗时也要按规定组织健康检查。每次的检查结果要告知作业人员。4.4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整治

按照确定的职业危害因素,公司定期组织对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粉尘、噪音、有毒有害物质等每年检测一次。检测数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彻底整改整治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也要不断增加投入,努力降低危害程度。4.5 危害告知

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和检测结果要如实地告知员工,公司采用广播、简报、宣传栏、有毒有害物质周知栏、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中的危害,掌握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4.6 安全防护

具有职业危害因素的部门,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预防控制,做好安全防护:

1)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如在有毒有害场所安装通风机、通风帽、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仪,通风厨、隔离操作室等。

2)加强防护、减少职业伤害,公司为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因素所安装的设施、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按规定使用。

3)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作业时处于上风侧,工作完毕讲究个人卫生,洗浴换衣,尽可能不在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必要时应开启强制通风设施,在有危害的场所不得饮水进食。

4.7 防护用品和设施管理

公司按计划购进合格的安全防护器材、用具;各部门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报警设施、冲洗设施和应急撤离通道,配置防护装置,配备必要的现场急救用品,并对防护用品、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和定期检测,保证其正常运行、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4.8 急性职业病事故的处理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各部门要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迅速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抢救,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送医院治疗。4.9 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6篇

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为搞好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止职业危害,制订以下卫生管理制度:

1. 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预防职业危害,立足于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搞好对职工危害治理及防护工作,

2. 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卫生技术措施要符合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

(1) 改革工艺:用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机械拖拉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2) 排风排毒:有尘毒的场所,应有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高温辐射的场所,做好隔热、通风降温。

(3) 合理布局:有毒作业与没毒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和防范措施。

(4) 设备完好:要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污染作业场所。

4. 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单位要按国家标准为员工配备各类防护、保护用品,员工在作业场所按要求佩带,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皮肤侵入人体。

5. 对接触尘毒、高温、辐射、噪声等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者立即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及早治疗。

6. 对有尘毒等危害作业场所,按国家规定,定期职业卫生检测,如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检修,达不到标准,不得进行生产。

7. 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在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应采取自我防护和抢救措施。

上一篇:心理咨询案例论文下一篇:员工宿舍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