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解释及造句

2024-07-20

古筝的解释及造句(精选9篇)

古筝的解释及造句 第1篇

1、金丝楠木山水雕刻古筝。

2、擅长乐器:古筝,竹笛,葫芦丝。

3、魔术精彩纷呈,古筝丝丝入扣,精彩的表演让孩子们看得如醉如痴。

4、怎么识别古筝之好坏及材料真假?

5、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慢练及慢练在古筝学习中的诸多好处。

6、并希望在学习古筝时要重视并科学地运用慢练,从而得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7、最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古筝艺术在新时期表现出新的社会功能。

8、从屋檐滴到花砖上的,有如古筝的音,点点滴滴,回音空澈,像是打在心上,总惊起一个颤音。

9、第四章,笔者从新时期古筝艺术的文化属性着手进行分析。

10、我听过她演奏古筝,她也十分擅长古筝。

11、第五章,笔者从音乐本体和欣赏者两个角度着手,对新时期古筝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属性进行阐述。

12、在第二章中,笔者从题材、演奏技法和传统筝曲的调式音阶三个方面就传统古筝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论述。

13、首先,古筝作为一件民族乐器,必然拥有其在艺术风格上存有的民族性;

14、笛子,琵琶,古筝,双簧管,钢琴和大提琴。

15、笔者认为应加以探索、研究,并总结出相应的理论,有助于指导古筝艺术今后的正确发展之路。

16、当夕阳的最后一片残余渐渐退去,泡上一壶龙井茶,打开留声机倾听着优雅的古筝乐曲,欣赏着阳台上盛开的菊花。

17、德贤小学力争成为北区古筝卓越中心。

18、古筝韵律声,行云流水知晓。

19、我真地非常喜欢阅读,画画,英语,古筝。

20、酒店内以幽静典雅的.古筝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缓缓的流淌在酒店的大堂,廊道等公共区域,使人轻松舒畅,心宁神怡。

21、自小习古筝,已考获十级演出证书;超过8年专业教学经验,擅长训练儿童及青少年,学生考试累获佳绩。

22、古筝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之一。

23、古筝的音区虽不是很宽,但其清亮而不单薄的高音、韧性、韵味十足的中音和淳厚而不浑浊的低音都极具特点。

24、莫尼克·维荷珂的多媒体作品《古筝》探索了荷兰诗人J。

25、九月,我们的古筝团再次受邀在滨海艺术中心举行德贤小学古筝专场演奏会。

26、常静专注于唐宋诗歌的古筝音乐演奏与研究,有多张个人唱片出版。

27、古筝课程:分初级,中级和高级班,可选一对一或者一对二教学,课时费面议。

28、古筝音乐在50年代的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是从民间化开始走向专业化,逐渐规范化的开始。

29、同时,对新时期古筝艺术创新表现的整理以及对其蕴含的文化、审美本质的研究,将会对古筝艺术以后的发展提供微薄的借鉴意义。

30、古筝是我国一件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而古筝艺术伴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至今仍是被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

古筝的解释及造句 第2篇

枕头造句:

1、她把脸埋在枕头里。

2、我闻到家中她的枕头味儿。

3、她把枕头抖摇膨松后,躺在了床上。

4、如果你有一个支撑或者一些枕头,将你的下半身靠在这些支撑上。

5、在许多情况下,你可以躺下,然后用枕头支撑受伤的部位来做这个。

6、他看到猫在他脑袋边的枕头上,看到他明亮的金黄色的眼睛还有鼻子和耳朵上深褐色的毛发。

7、如果你想要增加一些明亮的色彩,就要把它用在附件上,如在枕头或小垫子上。

8、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我在渴望她,我梦到过她,以为我能够触摸到她的身体,直到我意识到,我竟在紧紧抓住枕头或毯子。

9、对于喜欢毛茸茸的东西的人,这种枕头真的是难以抗拒。

10、上周我们在阳台上竖起了一个帐篷,将我们找到的毛绒绒的毯子、枕头和羽绒被带了进去。

11、她靠着医院的枕头对迈克尔说,要是没有他们,她会憎恨自己,她会发疯。

12、这些枕头能让你在自己家里再造出一条布鲁克林大街。

13、如果您在床上或座椅上,并且无法移动,请使用毯子和枕头保护自己,避免掉落物砸伤。

14、你可以去参加武术班,去海滩上或是对着一个枕头大声说话。

15、他不知道母亲是否听见他的话,但是当他帮母亲睡下时,她躺在枕头上看着他说,“你不该为那个女孩心烦意乱。”

16、除此之外,透过另一扇开着的门,可以看到像是饭店房间里的大床——铺着米黄色的被子,床头板上竖直靠着许多枕头。

17、即使没有银色刺绣和枕头状的发型,这也是一种新式的着装方式。

18、如果把一个苹果放到枕头下,你就会梦到未来的丈夫。

19、和2等舱一样,晚上列车员会分发枕头、床单及毛毯。

20、她的脸颊下方塞着一个枕头,一个钢制的支架安装在他的前额上来保证他的头完全的静止。

21、在露营用品部,搭一个帐篷;告诉其他人,除非他们床上用品部拿来枕头,否则不会邀请他们一起露营。

22、枕头和毯子的清洗周期也能达到如此之长。

23、晚间不要把手机放在身体附近,比如枕头下或者床头柜上,怀孕女性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4、用可循环利用的棉布袋或者枕头套来收集糖果,而不是塑料袋。

25、真实之中,有些人作声,可能叫唤或呻吟,其他某些人则可能用枕头把骚声闷住,还有一些人则可能不单是叽咕叽咕喃呢作声。

古筝的解释及造句 第3篇

一、徐晓林的古筝作品的创作特点

1. 徐晓林的创作素材

徐晓林在创作中保持了每首作品的民族性, 原始的素材大多都取自于民间曲调。以往的筝派大多集中在中原、东南和南方, 大多数也主要表现的是那些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相比之下, 反应西南地区社会历史生活的筝曲数量非常的少。而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很多都是取材于这一地区, 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她看来, 那里山奇水险、充满了丰富的自然色彩和神秘的文化底蕴, 这样的自然人文环境不仅对筝乐、民族器乐有丰富的吸引力, 对任何艺术都是有感染的。

她的曲目中, 《建昌月》描写了皓月当空的建昌美景, 有浓郁的西蜀民歌风格。建昌即四川西部高原城“西昌”的古称, 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建昌”之月大如银盘, 华如美玉, 镶嵌在一尘不染的高原夜空, 曾引得无数诗人为之倾倒。该筝曲如一首诗、一幅画一般, 包含了作曲家对“建昌”明月的热爱, 以及对蜀乡美景的迷恋。

2. 在传统调式音阶上的创新

传统调式音阶就是定弦调式音阶, 指筝乐的定弦散音所能形成的音阶及其调式。古筝的定弦法及由定弦音阶所构成的调式对乐曲的风格、韵味及技巧的发挥、表现力的扩展, 尤其对乐曲创作手法的运用有着很深刻的影响。自古以来, 古筝都是以定弦下的五声音阶来演奏乐曲。五声调式虽然很和谐但长时间难免显得枯燥乏味, 所以, 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 徐晓林在她的古筝作品中改变了传统的五声定线排列, 设计出了传统及非传统的独特的定弦方法, 使乐曲在调性及和声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更加体现出每首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

如徐晓林在《抒情幻想曲》中, 以带变宫音 (si) 的六声音阶调式为基础, 表达对古代乐舞风格的追溯。乐曲主要的音乐主题既非完全来自于民间, 也不是对古代曲调的现成引用, 而是民间与古代音乐风格的融合, 是作曲家的创造之作。它的定弦为:

在音乐中, 要想成功地表现出其中的音乐思想以及塑造出饱满的音乐形象, 是必需要有强大的和声与调性作支持, 就像地基一样, 使其音乐表现的方向稳固, 并有自己的特色。而徐晓林在创作中将非传统调式中的和声进行拓展创新, 使用七度和弦, 二度叠置, 纯四度琵琶和弦等, 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五声调式和声, 这使她的和声音响复杂多变, 有张有弛, 对比强烈, 所表现的音乐语境更加丰富多彩。

3. 乐曲的结构安排

中国音乐的速度变化与乐曲的结构类型有着密切联系。徐晓林的作品中, 有很多继承了以速度为基础这一民间音乐惯有的结构类型。例如《黔中赋》速度的三次变化使整个曲子的情感表达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第一段《琵琶咏》, 这个段落是散板式的段落, 这段的音乐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古筝对贵州侗族演唱小歌时伴奏乐器侗琵琶音响的模拟;第二是前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民歌有着典型的“拖腔”音调。第二段《木叶舞》的核心音调, 是短小音腔的组合, 在节奏和音区上成跳跃型。第三段《黔水唱》的音乐主题, 是在一个持续流动的三连音背景上展开的, 一边用拉宽的节奏, 使主题旋律清楚完整地展现出来;一边以隐伏声部的形式, 将旋律线条巧妙的隐藏在流动的背景中。在这一整段音乐中, 持续不断的三连音背景, 犹如山中清泉穿越山谷, 描绘出一幅流水欢歌的情景。这是一段富有诗意的音乐。《黔中赋》的结构为带分段小标题的三段并列联曲体。就不同段落的结构功能来说, 其主要部分是舞蹈性 (《木叶舞》与歌唱性 (《黔水唱》) 的并置对比, 前有引子 (《琵琶咏》) , 后又尾声 (《黔水唱》的尾段) , 结构完整。这种结构, 不拘泥于西方专业音乐固有的曲式规范, 继承了我国传统器乐曲带段落标题的多段体结构形式。

4. 旋律与节奏上的创新

(1) 短小旋律的设计

徐晓林在其很多的作品中喜欢用比较简洁的音乐组合, 在旋律主题上常常采用简短的表达形式。比如在《山魅》中的一个快板段落中, 作者将一个简单地七和弦分解成为一个个短小的音乐段落, 运用变奏的音乐表现手法, 使这一音乐片段变为时隐时现的一种情绪, 更能表现出山的奇幻与神秘, 让人有种想抓又抓不到、摸不透的感觉。

(2) 节拍与节奏的“复杂化”

采用同一种节拍贯穿全曲, 以方正的对称性的节奏来创作的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作曲家创作的需要。丰富多样的节奏成为当代音乐发展的特点。徐晓林正是洞察到了这一音乐发展前景, 于是便更深层的挖掘节奏因素的表现力, 一方面要继承民间固有的传统音乐节奏形式, 另一方面也尽量对节奏的变化进行发展创新, 表现出“不规整”“不规律”的节奏律动形式。如《黔中赋》中的3/4拍与5/8拍的交替, 利用了混合节拍及不同拍子的交替运用, 达到了节奏重音的变化效果, 以增强音乐的动感。充分地表达了山野中热闹的舞蹈场面, 快乐洋溢着整个山林。

5. 音色及技法创新

徐晓林在完成正常乐音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 发掘了许多演奏技法, 从而使古筝的音色可以多样变化, 使音乐的表现力丰富多彩。在音乐的发展贯穿中, 作曲家将敲击音响融入其中, 可在琴弦上进行有规律或是随性而发的拍打, 模仿出打击乐的音响效果。其次徐晓林还运用了古筝琴码的左侧琴弦区域的新音色音响, 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的音乐效果, 这个对音色的表现力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与作用。《黔中赋》的快板主题段在第一个小高潮结尾处运用了左侧琴弦区域演奏, 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在琴码的左侧和右侧刮奏, 两种截然不同的音调交织在一起, 一方是有音高序列的音响, 一方是无音高序列的音响, 使乐曲主要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丝神秘之感, 更能体现出乐曲其中的意境。

二、徐晓林在作曲上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徐晓林的古筝作品, 与中国古典民族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先是植根于民族音乐, 后又应用了近现代的作曲技法, 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作曲家一直潜心深入研究传统音乐, 包括了分析古典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等多方面, 使她的创作脚踏实地地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基础。她对乐曲创作的主题与风格的把握上, 借鉴了地方民歌、曲艺、乐种的音乐风格及特色。比如川剧, 唱腔美妙动人, 具有地方特色。作曲家从小深受这些本土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她的节奏组合较过去的古筝艺术创作丰富多彩, 再加上演奏技法的提升, 使音乐的表现力加强, 并开拓了古筝曲目的复调意识。

2. 追求音乐的意境美

她的作品大多都有小标题, 与每段的音乐内容有密切关联。大标题之下的每段小标题都是为了更好地去诠释完整的音乐意境与内涵。仿佛她的音乐就是一幅庞大的画卷, 这个音乐画卷由一个个小的事物来组成, 有远处的山野河流, 近处的枝叶小鸟。远处的村落炊烟, 近处的歌舞欢笑。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旋律, 表现出了不同的美的事物, 让人能够深深地融入这些事物里, 感受他们其中的意境。她的作品大多凸现出来一种清新质朴的民族韵味, 标题也很诗情画意, 她很强调中华民族的审美意境, 有点像抒情诗的意味。这种画面感栩栩如生, 正是徐晓林将音乐、文学、绘画融为一体的结果。

三、徐晓林的音乐作品对当代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

徐晓林的古筝创作为筝乐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这使她对作曲的技法和乐曲的表达上也会进行创造, 另辟蹊径。

她的作品, 不仅仅代表她个人的成就, 更多地反映了近二十年以来民族音乐作曲家们的创作历程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及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徐晓林的作品, 并结合自身的演奏, 可以更好的领会作品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以徐晓林创作的筝曲为代表的当代筝乐在现代作曲技法的渗透作用下, 无论在调式、和声、旋律发展手法、节奏还是音色等方面, 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筝曲的新型特征, 既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特质, 同时也因在现代作曲技法新的演绎下, 呈现出更个性化的风格, 进一步拓展了筝曲的表现力, 有效地做到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完美结合, 使古筝这一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远长足的发展。并对民族音乐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 和发扬民族音乐, 有着巨大贡献。

徐晓林这一当代民族音乐创作家的古筝作品, 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通过分析她的曲目风格特点, 我了解到当代古筝发展的状态与趋势:是在继承传统筝曲的作曲方法与弹奏技法之下, 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法, 并在其他领域 (比如素材的选择、音色处理、意境的演绎等) 进行拓展, 形成符合现代人们内心音乐审美的并有一定高度的古筝音乐。掌握了这个趋势, 对推动古筝艺术繁荣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古筝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音乐艺术, 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古筝的传承是我们的使命, 古筝的发展道路是中国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经之路。感谢以徐晓林为代表的民族音乐创作家的辛勤与汗水, 为中国民族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要: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 代表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 作曲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古筝作品, 这些古筝作品的创作对古筝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创作素材的选用、传统音阶的继承与创新运用、旋律与节奏的设计、音色元素与演奏技法的创新等几个方面, 来探索徐晓林的筝曲创作特点及艺术风格。

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第4篇

古筝教学常见问题解决建议“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于甘陕一带,人们习惯于在筝前加上“古”字彰显其历史的久远。古筝是一种弹弦乐器,形制优美且音色清雅、委婉富有神韵,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中,古筝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古典高雅且简单易学,既能陶冶性情,又能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受到音乐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在当前各种专业及业余的艺术培训中,学古筝的人非常多,古筝教育的推广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全民素质的提升。纵观各类音乐培训中的古筝教学,也在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古筝音乐的发展。

一、当前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注重技能训练,忽视音乐素质培养

当前的古筝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古筝弹奏技能的训练,通过规范化、重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演奏古筝的方法,一味追求曲目的难度与古筝演奏的技巧,忽视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鉴赏,从而影响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学生虽然能够经过技能训练达到演奏古筝的基本技术要求,但是对演奏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难以精确把握乐曲蕴含的人文背景与风格特征,也就无法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具体音乐汇灵活驾驭演奏技术,难以做到演奏正确的音乐。

2.注重单曲演奏,忽视综合技能提高

古筝教学主要分为音乐学院里的专业学习、高师院校里的普及教育以及社会上的业余艺术培训班几种教学模式。很多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参加音乐考级或一些场合的现场演奏,严重存在着重单项专项、轻综合技能的倾向。在很多古筝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从易到难的规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固定的几首古筝乐曲,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来达到一定的演奏效果,忽视古筝知识、古筝音乐的学习,不重视舞台排练、演奏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表现能力的提高,更不重视乐队编配能力的训练,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更会限制其音乐审美鉴赏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对一教学,忽视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对学生进行单独教学。个别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会大量耗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令学生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演奏个性的发挥。

二、改进古筝教学的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传承民族音乐,古筝教学的目的不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演奏几首常见曲目,更要让学生在古筝学习中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包括古筝在内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是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有着数千年的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古筝演奏技巧的训练,更要让学生了解古筝音乐的历史,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古筝之外的乐器和一般音乐知识,了解民族音乐魅力,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

2.丰富古筝教学的形式

当前,各种教学模式的古筝教学正在社会上兴起,音乐专业学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以及少年儿童及成人古筝爱好者成为古筝教学的对象。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音乐修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一对一的口传心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音乐知识学习相结合,将演奏练习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广泛开展古筝音乐教育,全面提高专业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的音乐素养。

3.重视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古筝学习中,简单机械地对他人的演奏进行模仿,无论模仿得再像、技巧再娴熟,充其量都只是浅薄的弹奏匠,缺少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也无法在具体的演奏中驾轻就熟,也称不上真正的演奏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弹奏,进行弹奏的练习,更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弹,进行弹奏过程中的思考。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段音乐应该如何表现?你觉得自己弹奏有哪些优点与不足?”在对演奏不再停留在简单模仿、机械练习的时候,学生对演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表达,教师也要肯定与鼓励学生适当的个性发挥,重视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

4.将古筝演奏与智力开发、德育培养并重。古筝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古筝演奏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水平,反过来也会提高演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在古筝教学中要将古筝演奏与智力开发、德育培养结合起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一方面,古筝的练习和表演需要双手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与密切配合,是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另一方面,古筝演奏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古筝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内容与伦理道德内涵能让学生心灵的净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总之,古筝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广大古筝教学从业者要正视当前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结合教学实际,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发扬民族音乐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教学的研究改进,推进古筝音乐的发展,让古筝这朵来自久远历史岁月之中的艺术奇葩在新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鲜.浅谈古筝学习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覃晓宁.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1):119-120.

魔力的解释及造句 第5篇

【意思】: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

魔力造句:

1、我认为那把钥匙有魔力。

2、我们是否应该欢庆电影带来的欢乐和魔力?

3、我觉得自己的感官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强大的魔力,因为我能清晰地看到他们,虽然我知道他们应该是在很远的前方,远在视线之外。

4、但是氟是如何发挥其魔力的?

5、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幻想的世界是如何通过沙子的魔力来实现的。

6、在经济领域,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似乎将太多的信心放在市场的魔力上了。

7、我敢肯定,在很多个哨岗,他们曾经渴望停下脚步,但是在那里没有他们企图寻找的魔力。

8、五天全神贯注于非凡的产业和风景之后,葡萄酒已能够代表黎巴嫩本身的魔力。

9、我本可以使她有足够魔力的,我本可以向她施魔法的。

10、这样说吧,我期望到现在为止所有人都同意:至少在下个10年,我们不会在市场上看到这样一个魔力BPMS。

11、开发你的观察力,学习你偶然看到的的设计中的每样东西。要让自己被新技术的魔力吸引。

12、我不由疑惑,在这个日常的世界中,平凡之物上的帷幕被掀开,难道是暮色中的魔力使然?

13、《狮子,女巫和衣橱》只是这部庞大的杰作的一部分,描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世界,里面充满了魔力,还有一些奇怪的半人半兽的生物。

14、在这个心灵深处的渴望中隐藏着在激情,实现自我,以及梦想中生活的魔力。

15、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菜谱有一样是做不到的:魔力。

16、根文件系统有一些魔力;其中包含的文件所占用的空间要比根文件系统本身的空间更大!

17、尽管有新技术,暗房的魔力仍然叫我着迷。

18、你需要一点魔力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19、尽管是一首精彩的曲子,但是《女武神的骑行》在这个流行时代的文明中多少丧失了些魔力。

20、第一场雪不仅是一件大事,而且是充满魔力的大事。

21、当推举可某人使得社区更好时候,我认为营销是有魔力的。

22、但他们经过自然开发,用我们无法预知的方式,用潜藏在我们每个人体内的魔力,开发出新奇、卓越的3.0版人类功能。

五香的解释及造句 第6篇

2、夜市中一排金黄色的灯笼照亮了各家的台湾小吃。其中有美味的`面汤、蚵仔煎、五香蜗牛、糯米饭和牛百叶。

3、本文详述了五香烤鸡的加工技术和工艺配方及质量要求。

4、老城隍庙五香豆享誉大上海。

5、第一道菜包括小碟凉鸡和辣椒粉、螃蟹肉、五香猪肉、豆腐,以及一串豆、火腿、蘑菇和黄瓜。

6、食客可以尝试烤茄子,油炸鱼,豆汤和各种各样的五香肉。

7、金褡裢五香牛肉肉质鲜嫩,香味纯正。

8、本文介绍了以猪肘子为原料,采用盐水注射、真空滚揉的西式工艺,经真空包装和杀菌等工序,加工五香肘子的新技术。

9、住在冷冰冰的金门玉阶的屋里,吃着五香牛肉一类的麟肝凤脯,天天游手好闲,不在松树下着棋,更同金童玉女厮混,也不见得有什么趣味。

10、五香鹅?夹肉面包?

11、前言:介绍了软包装五香鸡蛋的加工工艺、工艺配方和质量标准。

12、五香瓜子,椒盐瓜子,各种水果味瓜子。

13、食品将是五香三角菜饺,咖喱鸡肉饭和印度飞饼。

14、本文详细介绍了软包装五香驴肉的生产工艺及原理、关键步骤和工艺指标的控制。

15、主要介绍了驴肉的营养成分及其特点,并介绍了国内五香驴肉、驴肉干、驴肉火腿、广饶肴驴肉的生产工艺。

16、以新鲜牛肉为原料,经过嫩化、煮制、用三种香辛料提取液浸渍、真空包装、二次灭菌生产出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温五香牛肉。

17、详细介绍了五香酱牛肉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并且指出了二次调味在调味、去膻方面的重要作用。

18、研究五香咸蛋的腌制方法和筛选最佳配方。

19、后面5米长的长椅下五香结球白菜和搅拌油炸猪肉坐在蒸在激烈的托盘,35个工人的立场,等待为你提供服务。

20、本试验于1990和1992年研究了稀土对‘五香’李生长结果、品质的影响及一些生理效应。

21、高岭土资源主要分布在义联庄乡五香坡附近,储量为35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日用陶瓷、造纸、化学工业等。

22、他馋涎欲滴地望着那塞满五香碎肉的一束束发亮的腊肠,并且安详地吸着调了香料做熟的猪血所发散出来的温暾气儿。

23、结论五香血藤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萜烯类、萜醇类。

24、了解有关材料,以弥补这一传统饮料配方五香秋季在与技巧微波热苹果酒。

25、学习如何准备在与技巧五香微波这一传统饮料配方秋季热苹果酒。

26、虽然姑姑霭可能担任伍德猪肉罐头(五香火腿称为垃圾邮件),无论喜欢与否,你知道它是什么。

27、每个袋子塞满了浓郁肉桂充分果冻轻轻涂抹在五香糖果的贝壳,我们见的剪彩杆。

28、看戏中间有一段休息,剧场便又恢复了喧嚣,这时场内会有小贩来回卖茶水、五香豆腐干或其它食品。

枯黄的解释及造句 第7篇

2、他现在只剩下了一副枯黄的骨架,因此他觉得他们的差别太大了,认为他的样子让苔丝讨厌了。

3、它越往深处去,就更源源地通向蛮荒野地,每走一步,人们就会越看不清它,直到再走不多久,枯黄的落叶上便不见白人的足迹了。

4、在生长缓慢的时期,草色变得灰暗,如果天气干燥,则会变得枯黄。

5、这是一个秋天,树叶正在枯黄。

6、但紫罗兰会凋谢,玫瑰会枯黄,糖碗空空如也,和你的脑袋一样。

7、寒风刺骨,长春藤的叶子被风吹得枯萎了、枯黄了,不停地互相拍打着,把她的神经刺激得烦躁不安。

8、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

9、原来有点枯黄的小草,也坚强的抬起头,固执的在秋天里留下最后一抹绿色。

10、秋天,别的树木大多都枯萎了,但是杉树的叶子并没有枯萎,只是个别有点枯黄了。

11、出于好奇,我也走了过去,捡起一片树叶细细端详:叶片略显枯黄,叶柄与叶片较长,有一层白白的绒毛覆盖在上面。

12、秋天悄无声息的来了,带着她冷艳的气质,某种萧瑟,某种枯黄,以及明亮和清澈的神情。

13、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亲身边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浅浅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的。

14、我蜷缩在床上,眼睛却眺望窗外湛蓝的天空和枯黄的树干。

15、秋天更是残酷的,因为在醉人的喜庆祝酒会降幕后,剩下的.却是枯黄的枝桠和满地的落叶。

16、夹在书中的枫叶,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心中长久地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17、而在另一个地方,十公里长的海岸带受了明显的损害,草叶枯黄凋萎。

18、春天开始,出现了叶芽,抑郁的人早就开始害怕枯黄,然后从树上落下的叶子了。

19、“我担心这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斯威士兰国家灾害管理局局长BenNsibandze指着枯黄焦灼的四周说。

20、一片枯黄的世界,奄奄一息。

21、芦苇轻轻地扭动着腰身,让芦花随着轻风飘走,然后在冬寒中枯黄,在春风中再次苏醒、发芽。

22、紫花苜蓿缺硼:复叶一般是嫩桔黄色或粉红色(枯黄病),但是在幼枝和顶点更显著。

23、走到银杏树下,抬头望去,银杏的树叶像一把把嫩绿的小扇子,只不过边缘部分有些枯黄。

24、我要把最后一点枯黄的血液,回报给我的母亲。

25、蜥蜴,蝎子,秃鹫和掠食性的鸟类以及半人马帮并不罕见,还有一个地精的小分队在枯黄盆地里开采石油。

26、秋天树木枯黄,花朵凋零,恰逢绵绵秋雨,天空一片灰蒙蒙,让人不觉心生荒凉的意境。

古筝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第8篇

关键词:古筝教育,古筝艺术发展历史,思考

一、古筝音乐艺术的发展

首先, 从形制上来讲,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 施于竹如筑, 秦蒙恬改于十二弦, 变形如瑟, 易竹于木, 唐以后加十三弦”。这句话表明筝在秦朝时期经历了形制上的变革, 由最初的五弦变为十二弦。在唐宋时期筝又演变为十三弦, 明代时已出现十五弦筝。由于乐曲表现力的需要当代的古筝经历了16弦筝, 18弦筝, 21弦筝, 23弦筝以及25弦筝的发展, 现在弦数最多的为26弦筝。由于演奏曲目的需要, 又出现了移码式踏板转调筝, 44弦转调筝等一列转调筝。

其次, 在定弦方面, 清代所用的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方法。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 倍之为十四也”。这里所说的“五声二变为七, 倍之为十四也”, 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当代古筝一般以最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为主, 近年来不少专业作曲家为了适应民族风格和音乐调式需要, 大胆的突破传统的古筝定弦规律, 创造出新的音节调式和定弦。如《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的定弦为57124 (一个八度内) 。

再次, 从音乐上来讲《呜呜歌》1是迄今为止所能查阅到的最早的筝曲名称。

传统筝曲记载可查到汉代的《陌上桑》及民间流传的《天下大同》《寒鸦戏水》《高山流水》《出水莲》等。在秦筝东渐南移的过程中, 与当地的戏曲, 说唱音乐等相融合, 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等。近现代是曲艺和戏曲发展的巅峰时期, 单纯的器乐演奏遭到了冷落。西洋乐的进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也造成一定的冲击, 只有一些民间曲社中还依然用筝作伴奏乐器, 独奏曲目多是些小调或板头曲。当代筝曲的创作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势头。除改编传统曲目如《月儿高》《高山流水》等, 又出现了大批新的作品。如《幻想曲》《黔中赋》《临安遗恨》等。这些曲目既保留了民族风格, 又充满了时代气息。有的取材于历史故事, 有的根据现实生活而创作。这些曲目已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由于古筝音乐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古筝技巧满足不了乐曲的要求, 这促使演奏者在演奏技巧领域作了更深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赵玉斋受钢琴演奏的启发, 创作了《庆丰年》, 在演奏中把左手从单纯的按弦中解放出来, 使之与右手相互配合。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 大大加强了筝曲的力度、厚度和旋律变化上的丰富性。此曲成为左手参与演奏旋律的里程碑。赵曼琴先生根据对称和惯性的理论在70年代首创了快速指序这一技法。此技法在《井冈山上太阳红》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种技法突破了传统的八度对称弹奏模式, 使四个手指获得了独立弹奏的能力和任意组合的可能性, 为筝的演奏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古筝由色彩乐器向旋律乐器行列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二、当代古筝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随着古筝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 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古筝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忽视作品的文化意蕴, 一味训练技巧

首先, 许多古筝作品的标题本身就具备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渔舟唱晚》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句“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学习《渔舟唱晚》时, 我们不仅仅学习乐曲的旋律和技巧, 而且要掌握乐曲的文学内涵。

其次, 古筝音乐多与历史事件紧密相关。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选用传统乐曲《满江红》粗犷的旋律素材, 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 在赴刑场前夕, 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担忧、对奸臣当道的愤恨, 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练习此乐曲时, 不能只是一味的练习乐曲中快速指序、双食点奏等指法技巧, 我们要在熟练掌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 更多的去揣摩如何才能准确充分的把岳飞焦虑、担忧、愤恨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再次, 古筝音乐多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我国广大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诸多的古筝流派, 而这一地域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和当地的民间音乐都对筝曲风格及演奏技法等产生深厚的影响。如筝曲《黔中赋》是以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创作而成。第一段“琵琶咏”, 以具有独特韵味的贵州地区民间音调“琵琶歌”为旋律素材;第二段“木叶舞”, 描绘了朴实、粗犷的民间舞蹈场面, 具有奔放的山野之风。左手轻压规定音域的琴码右侧弦, 右手同时扫弦, 产生出少数民族打击乐音响效果;第三段“黔水唱”, 歌唱性的旋律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 左手快速奏出的三连音音型构成的伴奏织体模拟流水的各种形态。独特的调式以及旋律使人只闻其声便能朦胧的看到贵州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而许多老师往往忽视乐曲的民族特色, 只注重乐曲中的技巧。使得大量的学生弹奏出的《黔中赋》如同一首音调怪异的琶音练习曲。

中国的古筝艺术博大精深, 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有一颗“心为主, 技为从”, “善巧兼备”的“艺术心”。一首乐曲演奏的好坏不能仅仅从技巧上来评断。技巧固然主要, 但是如果只有技巧而弹奏不出乐曲的味道, 那么这样的演奏听起来就像一杯白开水, 平淡无奇。只有在掌握了乐曲的意境的基础上, 经过不断的揣摩才能弹奏出乐曲的味道。音乐作品分析是演奏好一个作品的初级阶段, 所以我们在拿到一个乐曲的时候应该先了解乐曲背后有关系的任何知识, 再逐段的分析乐段的含义, 以便更深刻的对对乐曲有整体的把握, 最后再进行指法技巧的练习。技法的精湛可以通过勤学苦练来达到, 但“艺术心”的具有却只能靠内心的不断感受和领悟来完成, 所以, 古筝教师要走出“炫技”的误区, 培养学生的“艺术心”。

(二) 忽视学生的二度创造, 使学生刻板地练习乐曲

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 作为对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而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 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度创造, 或再创造。顾名思义, 音乐表演的基本含义就在于, 它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必须把第一度创造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应是对作为第二度创作的音乐表演的基本要求。然而, 音乐表演既是作为第二度创造, 那么它的本质意义就不仅限于对第一度创造的表达和再现, 它还必须能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

古筝演奏属于二度创造, 每个人都会对乐曲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在演奏作品时表达的不仅仅是作曲家的感受, 最多的是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所以我们在练习一个古筝作品时不能死板的按照谱面上的强弱标记去弹奏。很多老师在学生学习新乐曲时, 往往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为标准。苛刻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练习, 那么学生在演奏时往往是按照老师要求的指法、标明的强弱记号等原封不动的弹奏。这样演奏出来的乐曲是没有任何灵魂的, 即使技法十分的熟练, 也只不过是在做重复的机械运动。

21世纪的教育是思考力的教育, 批判性思想的能力。孩子从老师那学到的不是知识, 学到的应该是如何思考的技能。作为一个合格的古筝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意识与表演能力的培养。首先, 所有的音乐教师都应该根据音乐表演艺术的实际情况切实明确地告诉学生:没有创造意识就没有艺术。音乐艺术是一种心声, 最怕演奏者心头没有体会, 无动于衷。反之, 有创造精神, 不断琢磨、不断挖掘, 就能将作品的风格、情趣、意境等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其次, 充分调动学生综合性的创造潜能。这就要求古筝教师不但是古筝专业技巧的能手, 而且应具有多方面的修养, 教师本身理当是一位有丰富艺术修养的艺术家, 而不只是传授技巧的匠人。再次, 注意培养学生表达感情和创造意境的能力。音乐的各种形式因素, 各种形态、各种风格, 是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体现一定的音乐意境的元素。所以老师应该将自己对作品的深入体验告诉学生, 启发学生。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实际的启发和指导, 就能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感情和创造意境的能力。最后, 加强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舞台艺术实践中演奏者必须用音乐来感染听众, 所以它最能检验出演奏者的优点与缺点。多种多样的实践向学生提出发挥创造能力的要求, 也给学生提供激发创造的因素。因此, 学生通过舞台艺术实践, 才能最有效地调动他的创造意识, 发挥他的创造能力。

(三) 忽视演奏者内心感受, 过多注重肢体动作

在现代社会, 夸张的舞台表演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舞台上的肢体动作是演奏者内心情感起伏的一种昭示, 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完美地表达出乐曲的情绪。过于夸张的动作会适得其反。《吕氏春秋》记载“凡音者, 产乎人心者也, 感于心则荡乎音, 音成于外而化乎内。”这就是说音由心生, 心有所感就表现于音乐。而很多老师单单只注重学生的肢体表现, 把肢体动作当成一个单独的课程来教, 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在弹同一个曲子时, 肢体动作是一模一样的。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被重视, 在只有花哨的肢体表演的演奏中作品的音乐性早已从他们似乎是很投入的举手投足间流失。

音乐艺术作为第二度创造的音乐表演, 它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而从演奏者心理来说, 为完成这一重要的艺术使命, 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设计是不够的, 只有投情, 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 并使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动。美国著名教育家雷默先生曾提出, 每一个动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感情的符号, 像高兴得起来, 恐惧得发抖, 他们都是感情的真是表达。但是, 他又说道:“没有一个身体动作需要任何艺术形式。它们都是自发的, 不自觉的, 不拘泥于形式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似乎经过排练, 很自觉, 又拘泥于形式, 我们就会强烈地怀疑, 情感的表达没有真实感—此人仅仅是‘把那些动作做完’而已。”一个成熟的演奏者对乐曲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演奏时感情会自然的流露出来, 身体就会自然地随着音乐而动, 这样的肢体动作才是最自然, 最完美的。

完全没有肢体语言, 平淡地弹奏和过分的肢体表演这样两个极端都应该是古筝演奏者和教学者应该避免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他们主动地体验和表现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 培养他们各自独特的演奏风格和表现方式,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展古筝艺术。

结语

在古筝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习惯的做法是把乐曲中的重点、难点挑出来仔细讲, 但是关于古筝的历史沿革、流派特点等传统文化却很少系统的讲解。学生们也都很少去翻阅书籍查询这部分的内容。有的教师甚至忽视传统筝曲的教学, 只喜欢教一些演奏技法多变的乐曲。他们认为乐曲演奏最主要的是炫技和夸张的舞台表演这些外在的因素, 而音色, 乐曲的风格等关键的内在因素却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 他们更不会注重学生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奏时地感情处理。有些老师甚至还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我认为, 在古筝教学中不仅要加重对传统筝曲的学习以及古筝音乐艺术发展知识的扩充, 更重要的是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艺术文化的修养并且全面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现在的古筝学者从整体素质上提高, 而非仅仅停留在指法技巧的提高上。

古筝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拥有很浓厚的古典气息。对于不断发展的古筝音乐艺术来说, 它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所以我们现代的古筝学习者尤其是古筝教育者应该牢固地掌握传统文化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担当起保护与传承这门艺术的责任, 使古筝音乐艺术发展得更加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焦金海.筝演奏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2]上海音乐出版社成员.中国古筝名曲荟萃[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3.

[3]袁静芳.民族器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赵曼琴.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J].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

[5]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6]张前, 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古筝的解释及造句 第9篇

【关键词】古筝音质;古筝音色;古筝装饰;古筝市场;古筝厂商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5.004

【Abstract】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sound quality, timbre, decoration and market of guzheng from the production point. 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tasting of guzheng, and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the manufacturer of guzheng.

【Key Words】sound quality of guzheng; timbre; decoration; market; manufacturers

中国的琴筝制造厂商,从20世纪80年代的寥寥无几,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家,产量也在逐年增长。一方面,大众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了信心,反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在大好形势下匆匆上马,比较缺乏基本音乐素养和乐器知识的厂商所制作的产品,也令人担忧。笔者从琴筝制造厂商及古筝制作的角度分享一些对这方面的认识。

1 古筝音质、音色的基本要求

1.1 音质、音色概念的区分

买古筝的人都会说:“我想买一架声音好的古筝!”什么是声音好的古筝呢?需要从古筝的音质和音色来评价。

“音质”这个词,一般笼统的意义是指声音的品质。判断一个发声体的音质好坏,主要是综合衡量声音的音高、音量、音色。“音色”又称音品,是标识声音特征的核心要素。音高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音量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音色则取决于声音的谐音列构造和起始瞬态(俗称“音头”)。

由上可知,音质包含了音色。然而,音色相对于发声体来说是难以改善的,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声波中的谐波,是天生固有的。古筝因采用不同材质的不同发声体,木材的厚薄、疏密、木材结构的不同,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发出的音色也不同。这就是人们可以根据发声体发出的不同音色,分辨出不同古筝的原因。所以,作为乐器的专业制造厂商的专业工作人员需要把“音质”和“音色”的概念与性质区别开来,不可随意地混为一谈。

不少琴筝制造厂商的生产人员、推销员,甚至工厂的负责人对“音质”、“音色”问题的基本概念比较混淆或缺乏认识。例如有的古筝一弹就吱吱作响,或有码撞击面板的杂音,或筝码就会左右转动,发出噼里啪啦一片声。这种因面板弧度、琴码制作、前后弦眼不对位等一系列制作工艺粗陋而产生的问题,会被统称为:“音色不好”或“音质不好”。所以,在请教别人如何改进古筝制作时,答和问差距不是十万八千里,也是八万十千里。因此,一定先确定要改进的是音质还是音色?音质中的音量和音高可以改进,而音色是无法改进的。

1.2 古筝音色的平衡统一

由于古筝有着多彩的地方风格,不同风格的乐曲也会使用不同音色的古筝。例如演奏潮汕地区的筝曲,古筝的音色就需要偏于婉柔清越一些;演奏江南地区的筝曲,古筝的音色就需要偏于圆润细腻一些;演奏北方地区的筝曲,古筝的音色就需要偏于明亮高亢一些。另外,每个演奏者对乐器的性能和音色都会有自己的偏好。因此,很难有一架古筝能适合每一个演奏家,或者可以完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筝曲。

无论是具有哪种音色的古筝,都应该把握好其高、中、低各音区频点之间的幅度均衡、饱满、泛音适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音区之间的音量、音色的平衡统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制作者再对古筝的发声悦耳、余韵长短、演奏手感舒适等研究和追求才显得更有意义。

作为古筝的制作者、经营者应对自己工厂所生产的古筝特性、音色等烂熟于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客户和市场做出相应的决策,避免对演奏者、古筝老师们提出的各种不同音色要求和演奏习惯而无所适从。

1.3 古筝配件对声音的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大家都懂得,但是人们却很少想到,必有众多小器匹配才能成为有利之器。如今,许多厂家的古筝制作配件,是靠配件供应商来提供的。供应商提供的有:弦、钉(弦轴)、码、架四大类,大大小小20余种,其中影响古筝声音的主要配件是弦和码。由于各个生产厂家的制作材料、工艺标准以及手工制作的习惯差异,做出的古筝主体常常会因为与配件不匹配,而影响产品的声音质量。比如面板较厚而配用了纤细柔软的弦。由于弦的张力不足,振动时难以带动筝体的共鸣,所以发音呆滞,松散无力,余韵衰退快。再比如面板较薄而配用了硬木厚实的筝码。由于筝码的坚实厚重,面板薄而无力支撑,所以发音迟钝,如同敲击罐头盒,韵若破锣。

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庸”讲究的是不偏不倚,主体和配件之间适合才是最好的。并不是选择了最好的面板,选择了高档木材的筝码,就可以发出最好的音质、音色。所以,建议小型的古筝生产厂家最好能自己制作自己的主要配件。如果为降低成本或减少投资而不能自己生产制作,也要寻找或订制一种适合自己产品的配件。当然,配件商也应提供更多的配件选择,共同确保产品能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音质、音色。

2 古筝装饰的审美

2.1 古筝装饰的现状

古筝的装饰美是华夏文化艺术的一种体现。30年前,古筝的装饰大多是简单的花板雕。现在的古筝装饰品种、手法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扬州的琴筝制造,大量吸取了扬州地方传统工艺,如石雕、玉雕、骨雕、牙雕、木雕、平磨螺钿、点螺、镶嵌、漆雕、勾漆、彩绘等,不仅使古筝的品种、花色琳琅满目,还带动了扬州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山水、花鸟、人物、故事、吉祥纹样等传播了传统文化理念。这都是值得欣慰的。

但是,古筝的装饰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本来就是从色泽到纹理、从密度到硬度都是难得的一块高档的木材,常常不知为什么一定要被雕的狼牙狗齿。从纹样上来说,既不传统,又不现代;从工艺上来说,既不精工,又不写意;从艺术上来说,既不具象,又不抽象。

其实,一块上好的木料,它天生就具备着那种在朴实中渗透出含而不露的华彩韵味。“无为即有为”,多花点精力让木面光滑如镜,手感润泽,纹理清晰,未必不能更好地显示出其价值所在。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性情多显浮躁,而原木素面筝的返璞归真,能够给人一种淡然空灵的感受,更容易让人爱不释手。

2.2 古筝装饰美的重要性

目前,古筝市场的竞争多数还是在价格上,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价格低到让人吃惊时,就不得不认为那是劣质货了。这种低价格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劣质古筝还会影响到学筝孩子对美的追求。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影响了孩子的美德教育。这并不是骇人听闻,因为学习古筝艺术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演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毅力和吃苦精神;培养孩子认真、严谨和追求完美的作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民族自豪感。一架劣质的、发声带噪音的、外形粗陋不堪的古筝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可能是耳朵的污染、心灵的污染、时间的浪费、经济的浪费和很快的放弃。这些被放弃的劣质古筝存之无用,弃之可惜,让人无奈。

就当前的古筝市场价格来说,不是太贵了,而是太便宜了。为什么便宜?是因为制作者没有投入精力,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把小提琴可卖15万美元的秘密是什么?有人说是木料好,有人说是油漆好。不得不承认的是,打造一把这样的小提琴,制琴大师们要尽心尽力地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日本制作的精品KOTO(仿唐制古筝)售价可达到百万人民币。然而国内为什么做不到?

国内的琴筝生产厂商们应该把制作古筝,当成是在创造一个有生命的艺术品,注意每个细节,严把每道工序,用“工匠精神”打造出中国的精品古筝。只有这样,传统的古筝艺术才能真正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作者简介:

傅明鉴,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扬州市琴筝协会顾问、扬州琴筝研究所所长。

(编辑 王 芳)

上一篇:中国电信专业面试试题下一篇:先锋模范的践行者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