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解读

2024-06-14

中国古代小说解读(精选6篇)

中国古代小说解读 第1篇

中国古代小说数不胜数,明清两代尤其蔚为大观,而禁书在古今中外都有过,但是人有一种毛病,越是被禁止的事,越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所以也就有了“红袖添香焙茗茶,雪夜闭门读禁书”的名句,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吧。

中国历史上禁书最严厉也是明清时代,几乎所有书籍包括四大名著都被列入禁书行列。

禁书的理由一般是诲淫诲盗。但禁书并不全写淫秽事,真正的“淫书”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政治和社会原因,书中的思想或让统治阶级认为“离经叛道”;或书中的观点与当时的道德伦理观念相悖;或是因为作者为统治者不容的原因,作品也许并无该禁的内容。典型代表,如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由此可知,真正的淫书,今天仍应查禁的实属极少数,大部分禁书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值得研究。

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编纂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文库》,这套书把古代禁毁小说中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作品发掘出来,供读者阅读并研究。这套书大概有十八本,我只买到十三本,现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部小说浅析并与大家共赏。

首先,小说,在古代虽然数量可观但地位不高。历朝的读书人“始于读经,终于读礼”,更重要的是,书生们读书是为了“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最终要以科举求得出路,写小说,只是一些闲适文人的消遣而已,小说的地位与今天大不相同,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古代小说,作者不愿或不屑落真名。虽然如此,这些小说中确实有一些很不错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

才子佳人代表作品,明代无名氏所作《十美图》,写一段生死相恋的故事,文笔精细语言生动,真情真意颇为感人。书中歌颂了男女主人公追求生死不渝的爱情,在封建社会有明显进步意义,虽然通篇无一涉及淫词艳曲……在清代仍被列入禁毁书目中。

市井小说代表《清风闸》,作者浦琳清代扬州人,是著名的评书艺人,他以亲身经历编成此书,假托北宋仁宗年间事,实际上表现的是清代南方下层社会生活。此书人物形象鲜明活泼,焦点在于家庭中伦理道德的纠结,故事描写一个恶妇与无血缘继子谋杀亲夫、把继女嫁给贫如乞丐的人,最后以包公断案来了结。本书有一个情节很传奇,主人公本是家无隔夜粮的赤贫,后来竟挖到银窖,从而逆转了命运。古代没有银行,家里的普通箱柜防不了盗,较多的银子埋在地下相对安全,除了防盗还能防止不肖子孙偷钱乱花;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古代战争频繁,一旦发生战乱逃难时带大量银子不方便,埋在地下,等时局平稳了再挖出来。但是也就有这种可能,亲自埋银的人在逃难时与家人走散后路上死亡,这笔银子就无人知道。为写此文我专门查了有关资料,资料显示古人房产买卖时可以向买方追加“掘金”这一条款,作为将来可能挖到金银财宝的预估补偿。《清风闸》的主人公很幸运,无意中挖到五个大银窖。这本书算是劝世文一类,宣扬的是因果报应。

再来看这一本《包龙图判百家公案》,这也是有代表性的判案小说,它是所有包公判案小说的最初祖本,弥足珍贵。包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此书在清代还是遭到禁毁,原因大概是书中所记多有神鬼怪异因果报应之事,也有些写盗案奸情而有伤风化。

还有一种遭禁的书,比如《英烈传》,写朱元璋起义一统天下,其中叙述之事多与史事相符,属于评书中讲史小说一类,这类书在民间流传也广,但在清代也遭禁毁,其原因是它歌颂了前明的开国功臣,这自然不为替明而兴的清朝所容忍。

再有一类遭禁的书,因笔涉“异端邪说”故遭禁毁。《归莲梦》,苏庵主人撰,是融才子佳人与神魔于一体的小说。书中以女主人公白莲岸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反映了延续元、明、清三代白莲教起义的历史事件。小说最后以白莲岸招降后被斩,靠法术脱身,回到山寨梦中重振旗鼓,却又再度被擒伏法,故名《归莲梦》。书中描写的白莲岸很可爱,她是孤儿,靠老和尚养大,无意中得到“天书”,几经周折成了具有救世悲悯心的“大师”,聚众造反跟官府作对,队伍日益壮大。后来她迷上了一个书生,倒追书生的过程中解救他的未婚妻,作了很多好事。最后白莲岸曾经的部下和那书生夫妇,都皈依了佛教。此书宣扬的是世事无常和佛法无边的理念。

重点说一下《五美缘》,清代无名氏作,是著名的半文半白言情小说,也是糟粕与精华共存的作品。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历经磨难几经周折,最后并娶五美。此书人物形象众多,且塑造得各有个性,尤其以五位美女的描写最为出色。她们一改以往小说中女性的弱不禁风,表现出刚烈的性格。但同时书中也渲染了男女情爱的描写,所以在清代被定为“淫书”。本书的表现形式有明显的评书风格,爱憎分明的同时,也有典型的“颂圣”和“歌青天”倾向。艺术上较有特色,回前诗多用宋代名家如苏东坡、王安石等人作品,并有许多有趣的评书代表性语言:

马跑临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情知语是针和线,就此引出是非来。

混浊不分鲢共鲤,出水方见两般鱼。

留得五湖明月在,何愁无处下金钩。

……

还有一些江湖语言:

荷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一旦浮萍归大海,有缘何处不相逢。

……

书中也有一些不合逻辑的细节安排:前文才说正月初九要游西湖,此时残雪未消,到了西湖,却为了表现西湖的美,写出这样的形容来:“十里西湖跨六桥,一株柳树一株桃”,仿佛马上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而描写坏人就坏到极点,没有一个性格发展的过程,天生恶劣品行,一出场就打上标签。书中主人公冯旭历经千辛万苦,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最后通过科举彻底翻身,坏人也得到应有的惩罚。本书流露出作者对一夫多妻、光宗耀祖的向往,似乎古代男子优秀者较少,有一个出来,就被众多女性组团似的追求,所以古代男性有一种骄傲叫“好男养十家”。特别要提一下的是,作者借明正德武宗皇帝朝为背景,其实表现的还是清代的社会风貌:科举、民间游玩、同性恋、朝臣权势的泛滥等等。

书中把民间算命写得很生动:“一张铁嘴说尽人间生与死,两只俊眼看见世上败和兴”。书中一个重要角色问科举,算命先生摇头:“今春无望。正月寅宫面带伤,加官进碌喜洋洋。目下却当水星现,不须仔细向前行。”另一位行武中人问前程:“天庭红光冒火星,满身杀气气腾腾。刀枪队里应行遍,日后名扬到处闻。”说到另一位武官之后,高祖乃是朱元璋大将汤和,算命者说道:“日后保做封疆大吏。目下天仓只取黄,一生宝贵任荣昌。有朝将相权操手,方表男儿当自强。”主角冯旭:“土星照命有灾殃,谨防小人暗里伤。家业凋零犹自可,分离骨肉兆非祥。”后来冯旭被污杀人、家被火烧、逃跑途中拒捕、受刑认死罪等等,还有那几位朋友的说词也应了验,似乎这一场算命是几位命运的序曲。书中还有一个厉害角色,每次冯旭等遇难的紧要关头,他就出现使局面转危为安,这个人的名字在今天看到很有趣,他叫马云。这是一本值得看一次的书。

还有一个类禁书也可以欣赏一下,那就是以明朝“西湖渔隐主人”署名的《欢喜冤家》,此书共有24回,每回写一个故事,内容多为男欢女爱之事,其中颇有意想不到的传奇色彩。这些故事都是写下层人民生活的,而明朝中叶已是一个欲望膨胀的时代,民间社会思潮有一种渴望挣脱礼教的倾向。此书中第一回“花二娘巧智救情郎”,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女主角从小父母双亡跟叔叔长大,成年后美貌出众,凭长辈作主嫁了个姓花的好酒又好财的丈夫,她成了花二娘。对此婚姻她很不满意,婚后她出轨于经常跟丈夫一起喝酒打牌的一个漂亮书生。另一个想打她主意的男人抓住她出轨的把柄,威胁利诱不成,甚至想借那个好酒的丈夫之手要她的命。花二娘不动声色进行了报复,并解了漂亮书生的未婚妻的困局,最后都回归家庭各自过日子。这当中传递了一个观念,人的生命才是最珍贵的,偶尔失节不能跟生命相提并论。这种观念跟“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教条相比,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禁书中我个人认为最有价值,艺术性思想性都较佳的李渔的作品。李渔,清代初年著名戏曲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著有剧本《笠翁十种曲》并有多部小说,更有戏曲理论专著《闲情偶寄》传世,此外他还点评过几部小说。李渔的话本小说《无声戏》值得着重点评一下。无声戏是与有声和戏曲相对而言,本书是继晚明冯梦龙《三言二刻》以来,特别值得重视的拟话本作品。它继承了拟话本小说的传统(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不再是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以描写市民生活见长,主人公多为三教九流的平民百姓,故事新奇情节缜密,富于悬念和喜剧效果。同时,小说立意追新求奇,有意颠倒已成定制的传统故事结局,借旧事翻新意,往往出人意料;艺术形式上刻意求新,结构完整人物生动,语言流畅娓娓道来。冯梦龙长李渔37岁,因为地域限制,他们生前应该没见过面,但李渔的短篇小说深受冯梦龙影响,他著的《无声戏》与《十二楼》是清代拟话本小说中最出色的作品,代表了清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书中所言往往违背封建礼教传统,所以在清代遭到禁毁。

中国古代禁书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我们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浅析几本有代表性的作品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个人觉得,所有的明清小说加起来,艺术性思想性都不能跟《红楼梦》相比,那才是真正的经典。因为,几乎所有的禁书,所有的话本小说,源于生活而没有高于生活,都没有超出忠孝节义、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等范畴。禁书在当今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普世价值观下,它还有没有价值?作为过去时代的民间百姓生活故事,也许它可以补正史的不足,让我们一窥几百年前的社会。

公众号:壹品小筑

中国古代小说解读 第2篇

—、编写说明:本大纲编写依据和适用范围;

编写依据:在“中国文学史”基础课学习比较巩固的前提下,针对中国古代小说史做进一步的讲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相关研究引导。适用范围: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

二、本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小说史》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或专升本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专门以传统中国文学中的小说瑰宝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科。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史为纲,以作品为目,重视名著讲解,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和鉴赏中国小说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民族精神和人格情操的陶冶。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2)对重要作家作品,包括成书过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等有一定的掌握。(3)要求对古代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比较全面的掌握。(4)完善自身的人文素质,把中国古代小说体现的真善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自身的修养和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去。

四、教科书与参考书目 教科书: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

沈治钧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小说十五讲》 李银珠、宋浩庆等编写

北京出版社 1983

2、《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齐裕琨,王子宽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4、《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焜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0年

5、《中国小说史漫稿》,李悔吾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五、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总学时36学时,面授学时30学时,自学学时6学时

第一讲 古代小说的起源与萌芽―先秦两汉(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古代神话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本章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本章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古代小说的含义及演变,了解神话的地位和内容。思考题:

1、神话与“小说”有什么关系?

2、古代神话可分哪些内容,代表作品是什么?

第二讲 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小说的起源和此进期小说的兴盛情况,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产生的背景及内容,此朝小说的特点,《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内容: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魏晋南朝小说是文言笔记小说,在情节叙述、性格刻划方面初具小说规模,但不是小说的成熟形成。本章重点:《搜神记》、《世说新语》

本章难点: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世说新语》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可自学其相关作品的内容。思考题:

1、《世说新语》是如何表现魏晋风流的?

2、魏晋南北朝小说有何历史贡献?

第三讲 中国文言小说的繁荣期―隋唐五代(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唐传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唐传奇和变文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章重点:唐传奇的发展分期和内容分类及艺术成就 本章难点: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要求:对唐传奇概念进行细致讲述,包括内容及艺术成就,并要求学生熟读相关篇目 思考题:

1、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代表作品有哪些?

2、唐传奇在小说史上有何地位?

第四讲

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期―宋元(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本章评介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本章重点:宋元话本的分类及其特点。本章难点:如何理解宋元话本的贡献。

教学要求:本章讲述了话本的名称及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话本小说的特点,并熟读重要作品的内容 思考题:

1、什么是“话本”?

2、“话本”如何来分类?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作品?

第五讲 明代长篇小说

(一)―《三国演义》(2学时)

目的要求:旨在通过对《三国志演义》以上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对《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版本;《三国志演义》的主旨、艺术成就及其影响。本章重点:《三国志演义》的主旨及艺术成就

本章难点:《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思想的形成。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授《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三国演义》的版本、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及版本。

2、《三国演义》的主旨有哪些?

3、《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六讲 明代长篇小说

(二)―《水浒传》(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水浒传》的版本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本章重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本章难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水浒传》的成书情况,《水浒传》的版本、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几方面?

第七讲 明代长篇小说

(三)―《西游记》(2学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对明代的神魔小说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西游记》为代表的明代神怪小说,西游记题材的演化、作者、版本、主旨及艺术特色。

本章重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本章难点:《西游记》的整体寓意是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西游记》的成书情况,《西游记》在早期的流传、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试述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2、《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

第八讲

明代长篇小说

(四)―《金瓶梅》(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它所描绘的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以及他对于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使学生了解《金瓶梅》巨大的文学价值。教学内容:本章论述《金瓶梅》及其续书。本章重点:《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本章难点:《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金瓶梅》的成书、思想内容、女性形象,以及在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上的贡献。思考题:

1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2、试析潘金莲的人物形象。

第九讲 明代拟话本 ―“三言”“二拍”(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三言》、《二拍》及明代文言短篇小说。本章重点:《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章难点:《三言》《二拍》的新的价值取向。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授了《三言》、《二拍》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选取重点篇目进行了分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相关内容。思考题:

1、试析《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讲

中国小说的发展高峰期―清代(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初白话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清初白话小说的几种类型,即明代小说的读书、摹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世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特点是虽无杰作但数量达上百部,标志着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合编迈入独创阶段,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前训后的作用。

本章重点:《水浒后传》、《说岳全传》。

本章难点:清初白话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清代初期白话小说的发展情况,能阅读比较重要的几部相关作品。思考题

1、清代初期白话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2、清初白话小说的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评价?

第十一讲 清代小说

(一)―《聊斋志异》(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新成就。教学内容:本章介绍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本章重点:《聊斋志异》的孤鬼世界建构及其内涵。本章难点:《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作者的生平思想与作品的关系,重点讲授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阅读相关的优秀作品。思考题:

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分为哪些方面?

2、《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二讲 清代小说

(二)―《儒林外史》(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深入把握《儒林外史》的题材、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成就。教学内容本章介绍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及其《儒林外史》。本章重点:《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本章难点:如何把握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现象。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作者的生平与创作情况,并重点讲授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就作品做相关人物分析。思考题:

1、《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试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第十三讲 清代小说

(三)―《红楼梦》(4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曹雪芹的家世、思想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以及《红楼梦》悲剧主题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本章重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本章难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曹学芹的身世与作品《红楼梦》的关系,讲授《红楼梦》的版本情况、研究流派、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熟读作品。思考题:

1、试述“红学”的基本情况。

2、《红楼梦》的版本情况概述。

3、《红楼梦》的悲剧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4、《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四讲近代小说(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狭义公案小说、人情世态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此期小说的发展与诗文相比,明显滞后,显得沉闷。通过对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此期小说、戏剧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内容:本章论述近代小说的发展状况。

本章重点: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现象、人情世态小说的人文蕴涵与美学风貌。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点。本章难点: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滞后于诗文的现象及其原因。近代小说与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述了近代小说与政治的关系,并着重讲授四大谴责小说的社会意义,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作品。思考题:

1、近代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解读 第3篇

中国古代的小说是座丰富多彩的宝库, 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 对世界文学, 特别是对东亚小说曾经产生过至深至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小说, 曾经对世界文学, 特别是对东亚国家的小说, 产生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比如, 古代的朝鲜半岛在罗末丽初之所以产生《调信梦生》、《崔致远》、《虎愿》等稗说, 就与中国古代的传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 如中国的《太平广记》、《剪灯新话》等文言小说, 对朝鲜半岛小说的发展, 更起着明显的作用。当《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通俗小说在中国流行之后, 很快就传播到日本、越南与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今就韩国而言, 崔溶澈、朴在渊的《韩国所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闵宽东的《国内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出版翻译状况》、郑炳昱主编的《乐善斋文库藏书目录》与不久前出版的全寅初主编的《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等, 就从版本流布的角度有力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对韩国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这种情况, 在日本、越南等国也十分相近。如日本现代著名学者增田涉在说到江户时期大量引进中国的白话小说时说:“这些中国小说刺激京阪、江户的读本作家, 开拓出了至此我国从未见到过的新的小说世界。”在越南, 如中国的一部《金云翘传》小说, 被移植为喃传后成为名著, 不但在越南家喻户晓, 而且享誉世界文坛, 被译成多国文字。至于在西方, 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当然相对较晚也较弱, 但也不断地产生过积极的作用。有名的如德国大诗人歌德读了《好逑传》、《花笺记》、《玉娇梨》等清代小说之后, 大受启发, 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同之点超过了异国之情, 乃至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

二、面对当今世界

时至当今21世纪, 中国古代小说的生命力究竟如何?是将渐渐被人淡忘, 还是仍然在世界文学发展的长河中魅力常在?

诚然, 目前的世界, 在经济上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趋向, 在文化上也有不少人在探讨全球化问题。然而, 文化毕竟不同于经济, 不可能形成“全球统一市场”, 不可能像规范全球经济行为规则一样来规范世界的文化。世界各国的文化是有着相通之点, 但同时也有着不同之处。西方国家凭借经济上的强势, 常常在文化上也是以“欧洲中心”自居。东方的一些文学家, 也往往不分青红皂白, 认同西方霸权话语, 把一些肤浅、庸俗、末流的东西奉若神明, 热衷于走“西化”道路。与此同时, 现在的世界还有一种暗流, 就是越来越重物质, 重实利, 这对整个高品位的文化生产也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总之, 面对21世纪的世界, 有两股风, 对作为东方文化之一的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是不利的, 这就是:一股是崇西化、远东方的风;另一股是重实利、轻人文的风。但是, 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 重视真正的文艺精品与学术研究, 拒绝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主张东西方文化多元发展, 相互交融, 携手并进。事实上, 在文化上的真正全球化, 就是这种相互交流、互补互利的全球化。在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中, 作为东方文化的源头和代表, 中国的文化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她不仅深深扎根在东方国家的土地上, 而且越来越对西方具有吸引力。更何况, 近年来, 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刮目相看, 即使是出于实用的目的, 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学习汉语, 关注中国的文化。21世纪的世界, 正是以这样的情势, 为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敞开着大门, 创造了条件。

三、让中国古代小说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古代小说在新的时代中仍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只不过, 这种生命力在新时代经受着严峻考验。

我们作为专业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 有责任为全世界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小说而多出点力。为此, 我觉得当前除了本身加强研究之外, 有三项工作特别要注意。

第一项工作是加强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包括中国的专业研究者与国外的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以及各国专业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与各国的“国文学”研究者、“汉文学”研究者, 乃至同各种文化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由于历史原因, 有关资料往往分散在世界各地。相互交流, 可以互通有无。同时, 由于国别差异, 各国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研究方法往往也多有不同, 相互交流, 可以优势互补。目前这方面的形势很好, 比之20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项工作是加强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理论的译介。中国古代小说要走向世界, 最主要的无疑是要使世界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普通大众能阅读, 这个道理是最容易理解的。这个工作就需要各国的文学、语言工作者合力来做。过去已做过不少工作, 有的就做得比较好, 如1939年伦敦出版的克莱门特·伊杰顿翻译的《金瓶梅》 (英译本名《金莲记》) , 因为得到了老舍的指导, 就翻译得比较好。但总体上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在重视小说翻译的同时, 还要加强译介中国化、东方化的小说理论批评著作。中国古代的小说理论批评是有着与西方不同的体系与批评机制。我们在传播中国古代小说的同时, 也有必要让西方人领会与认同东方式的小说理论思维, 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中国古代的小说, 认识中国的古代文化、审美观念和民族风尚。

第三项工作是加强中国古代小说信息化、数字化工程的建设。就文学研究而言, 在全球化格局下, 运用电脑、电子网络和数码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包括小说在内的古代文学作品以及文化典籍的电子文本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各种电子书库、期刊检索网站和专门的文学研究网站的纷纷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等等, 都为我们的文学研究尤其是小说研究带来了重大变化。据有的学者统计, 目前至少有七百余种中国古典小说实现了数字化存储。但是目前的小说电子文本, 大多只有一般性的阅读功能, 不仅缺少相关的附加功能, 更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小说研究资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台湾、大陆的学者都尝试对《红楼梦》做一些数字化工作, 但其工作的细致性与应用性都有一些问题。近年来, 对于《三国演义》数字化工作比较引人注目。围绕着《三国演义》数字化的问题, 中、韩、日三国学者已开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的周文业先生与日本的上田望先生等, 都做出了一定的实绩。我期待着在这方面有更大的收获。同时, 期待着其他小说的数字化也能乘势跟上。我相信, 在新世纪,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的数字化工程迟早会完成, 以促进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与传播。21世纪无疑是一个更加全球化的时代, 也是一个更加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必须紧跟全球资讯时代小说研究的新趋势, 促进中国古代小说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最后要说明的是, 中国古代小说在不断走向世界, 同样, 世界各国的文学也在不断地走进中国。文学的交流是双向的。只有在这种双向、平等、互补的全球化潮流中, 世界文学才能繁荣, 各国的文化事业才能兴旺。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去迎接世界文学灿烂的明天。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要从大众文化的接受中得到检验。只有不断地唤起大众的记忆和热情, 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接受, 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所以, 要让中国古代小说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除了依靠翻译、讲解, 让普通百姓直接阅读、欣赏和接受之外, 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精神来诠释当今现实的一些问题以及扩大到形成各种文化产品, 似乎也有它的必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现实的、大众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与接受。这不仅是指面向世界, 即使是面对中国的读者, 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小说解读 第4篇

我国古代小说都是借由描述人物的语言与行为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这种心理描写手法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一大亮点,其中《金瓶梅》的心理描写最为精湛、绝妙。田秉锷曾在《金瓶梅与中国文化》中这样评价《金瓶梅》:“对人的描述,由倾于行为而倾于心理;心理描写则由倾于理性到倾于感情;感情的描述又引入了性感情。”

一、《金瓶梅》潘金莲人物心理分析

《金瓶梅》第8回,武大被害死之后,西门庆天天忙着要将孟玉楼娶回家,因此便将答应娶潘金莲的事忘于脑后。潘金莲日想夜盼,独不见西门庆的到来,内心无比焦虑,小说写道:(潘金莲)坐在小杌上。……悶闷不语用纤手向脚上脱下两只红绣鞋儿来,试打一个相思卦……。这一段有个小细节:用红绣鞋打相思卦,预测西门庆能不能来,把潘金莲思慕西门庆的心理刻画的异常生动。不仅如此,她还狠狠地打了武大的女儿迎儿,虽然作者没有将潘金莲的心理活动仔细、具体地描写出来,但读者可以从作者对她的言行举止细致的描述中描述体会到,潘金莲迫切希望西门庆来看她的那种殷切心情。她心中七上八下,担惊受怕,担心西门庆感情不专一,忙着娶孟玉楼,把自己忘了;害怕西门庆不遵守诺言,不再娶她,假若等武大的弟弟武松回来,自己必定会死在武松愤怒的铁拳之下。作者借助行为细节,灵活生动地将潘金莲矛盾、复杂的心理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其精妙绝伦的表现手法令人感叹。

作者在《金瓶梅》中时常将韵文形式使用在人物言辞中,以表达其内心世界与思维。因此在《金瓶梅》中,可以看到一些词曲,将这些曲子运用到一些特定的场景中主要用以描述人物的心理倾诉与祈求。第82回,潘金莲同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偷欢,时因自身不得释放,但又相思深种、感情浓烈,于是两人就通过写小曲的方式,互相传递、诉说相思之苦、绵绵情意,小曲直接将两人真实的心理显露了出来。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天殇后,作者描写李瓶儿独自在房中悲伤痛哭时就借助小曲《山坡羊》,深刻描述出了李瓶儿悲痛欲绝的心理。李瓶儿唱道:“进房来,四下静,……你今生寿短。”唱出了自己失去儿子的悲伤情绪及对以后自己无依无靠的哀伤,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失子之痛。

“西门庆与众妻妾的感情……是李瓶儿不死于纵欲享乐,却因妨碍他人满足其纵欲享乐欲望而死。”通过此段描写可以想象出,李瓶儿是一个小妾,自己的儿子也早夭了,生活在大宅院中,其唯唯诺诺的胆小性格又经常遭人迫害、中伤(她的死与潘金莲有莫大的关系),而其丈夫又贪恋美色,使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心中充满无尽的恐慌和绝望,只能通过小曲《山坡羊》来宣泄心中的悲伤,所以《山坡羊》不但顺应了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与人物的处境极其贴合,真切地将人物的悲怆心理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作者这种表现心理的手法,同“说话”艺术有着颇深的渊源。可以说,是说话艺术催生了我国古代的白话小说。“说话”是讲唱艺术的一种,是曲艺中的一个类别,可与戏曲融为一体。我国古代的戏曲曲艺节目,通常都以唱曲的形式来描绘或塑造人物的心理活动。但这种形式较少运用至《金瓶梅》之前的文学作品中,白话小说《水浒传》早于《金瓶梅》,其中就很少使用唱曲的表现形式。而《金瓶梅》中不仅有李瓶儿唱的《山坡羊》,作者还在潘金莲苦等西门庆迎娶她时,以及与陈经济两人互诉情意时,也运用了词曲的形式。但此处对词曲的处理方式与上面略有不同,此处的词曲不是让主人公自己唱出来的,而是采用“说话”人作场时的表现手法,借由艺人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唱出来。在万历本的《金瓶梅》中缀有“词话”二字就体现了这种表现手法。

二、《金瓶梅》李瓶儿心理活动分析

李瓶儿在儿子天殇后,每一天都在悲伤、痛苦中度过,她的生活一片黑暗。如果她还有幸运可言,唯有一点便是她死的比西门庆早。在李瓶儿得知自己病重即将离世,又听闻西门庆要将潘道士请来为她作法遣邪时,她马上答道:“我的哥哥,你请他早些来。”把李瓶儿求生的欲望及对法师的殷切盼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李瓶儿对人生彻底绝望,着手处理自己的后事时,将自己的东西送与老妈子与丫鬟,为她们安排好退路,同时也为自己的仇人潘金莲准备了一份礼物,虽在表面上传达着“人之将死,其心也善”的讯息,但同上文联系起来,便不难体会到李瓶儿对死亡的恐怕以及对生的渴望和贪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对死亡描写最精彩、最优秀的作品当属《金瓶梅》,这与详细剖析李瓶儿在生死面前的心理息息相关。西门庆一死,妻妾立刻哄散。孟玉楼与一个衙内一起离开,潘金莲最终被武松杀死,而李娇儿则毫无廉耻之心、心安理得地趁乱拿走了吴月娘房内的五锭银子,随后又偷了一些细软往行院而去,想要再嫁入富人家。李桂卿与李桂姐对李娇儿说道:“妈说你没量。……不可错过了时光。”这段话,把行院女子“攀高接贵、抛旧迎新”的心理特征显露无遗。

三、结语

在后代的小说中,许多作者都采用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辞、行为(包含韵文)来勾勒人物心理,并成为了我国古代小说创作艺术的一个传统。但在《金瓶梅》之前,该手法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金瓶梅》的作者对人、事、物以及社会环境的观察相当细致,人物的身份、动作及言辞行为都设计的恰到好处,用细节将人物的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瓶梅》的作者借助一些动作、表情、言辞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泪的故事中,以深刻体会人物各种纷杂多变的感情,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突出的主题。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述 第5篇

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寓言故事,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的小说。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志怪小说中,一方面多有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广大人民思想愿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叙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蒋济亡儿》叙述蒋济的儿子在阴司官府当差的故事。后者如:《干将莫邪》记写巧匠莫邪为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紫玉韩重》记写吴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愤恨而死,韩重痛哭墓前,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墓中结为夫妇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记写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卖了鬼的故事。后者是志怪小说中的精华。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他喜招聚文学之士,此书可能是他与其他手下文人杂采众书加进所闻而编的,此书成后不久,到梁朝,有刘孝标为其作注,此注引书达四百多种,且多散失,故此注保存了许多古代资料,很有价值。《世说新语》原只名《世说》,因西汉刘向也有《世说》(已佚),故唐人为区分,称为《世说新说》,到宋朝,又改为《世说新语》,一直沿用到今天。此书记载的是从汉代到东晋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其中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1、《世说新语》的内容:(1)作者以欣赏赞扬的态度,描写了大量“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比较清楚地反映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如作品选《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表现了士族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名士风度。如《雅量篇》载谢安----------,表现喜、怒、忧、惧不形于色的名士风度。(2)暴露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以及高门士族穷奢极欲、凶残贪婪的丑恶本性。如《汰侈篇》,“石崇要客燕集”载石崇每燕客-------。《侈汰篇》“石崇王恺斗富”。石崇的残暴,王敦的冷酷简直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3)歌颂了一些正直、爱国、有事业心、有斗争精神的优秀人物。(P355)《言语篇》“过江诸人——”。当时士族多崇尚脱离实际的清谈,但王丞相(王导)能够对北方沦陷发出感慨,表示要恢复失土,这在当时很可贵。《世说新语》的艺术性: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如《愤捐篇》描写王蓝田性急。②善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德行篇》记管宁割席的故事。③语言凝练,记言记事巧妙结合,能用人物的片言只语表现其性格。《任诞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把子猷自命风雅的情态和盘托出。《世说新语》对后代的小说戏剧都有深远的影响。

2、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

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了。这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韩柳倡导的朴实的新体散文,比较适合于小说的创作;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家面向现实。唐代传奇就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当时社会现实基础上繁荣了起来。它虽源于志怪小说却又有很大的发展,由志怪转向了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唐时期是传奇创作的黄金时代。作品很多,主要反映现实。即使是谈神说怪的作品,也往往具有现实社会意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小说。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系耳。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体现了妇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精神。《柳毅传》,具有神话色彩,叙述龙女被丈夫虐待,柳毅仗义传书,几经曲折,二人终结良缘的故事;表现出柳毅性格善良、品德高尚,龙女反抗压迫、执着爱情,具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恶的社会意义。《霍小玉传》,叙述名妓霍小玉倾心相爱李益,李益考中得官负心,小玉相思成疾,侠士挟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痛责李益,长号而绝的故事;塑造出一个执着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性格,鞭笞了负心的男子,揭露了门第婚姻的罪恶。《李娃传》,叙述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某生相爱,某生沦为乞丐,荥阳公不以为子,鞭之几死,弃之郊野,李娃挽救某生,助他攻读,终于高中得官,荥阳公又认子认媳的故事;对比地刻画出两人的性格特征,热情歌颂卑贱妓女李娃的善良品质,无情揭露高贵荥阳公的虚伪狠毒,具有深刻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唐代传奇标志着我国小说趋于成熟,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一节。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作者围绕龙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线安排情节,展开矛盾,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的语言生动流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这与作者不少是诗文高手,讲究修辞造句,注意汲取骈文和口语之长有关。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气跃然纸上。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

话本即说书艺人——在宋代称为说话人,演出的底本。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这是一种不同于志怪、传奇的新兴小说。小说话本在人物塑造及情节处理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时,不但长于动作、语言描写,还长于心理描写。在展开情节时,不但曲折生动,而且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细节描写。北宋统治者鉴于唐代藩镇的割据跋扈,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国内局势比较安定,农业、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繁华的大都市,市民阶层扩大了。这时期,传奇创作趋于衰微,话本却在唐代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话本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底本,亦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话本这种民间艺术在唐代已经产生。到了宋代,在汴京、杭州等大都市里,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娱乐要求,出现了不少说话场所“瓦子”,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元代也是这样。宋元话本可以视为一个整体部分。传留下来的长篇有《新编五代史平话》、《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等。这些话本,分别和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创作有很密切的关系。短篇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志诚张主管》等。这些短篇小说,多以城市中的小商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为正面描写对象,更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刻画人物也有新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如《错斩崔宁》,写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到家后,他的妾陈二姐问他钱是从哪来的,刘贵和她开玩笑,说是将陈二姐典给了他人换来的。“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侍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等刘贵睡去之后,“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家?我欲先去爹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家里,也须有个下落。’”通过这一系列细节的动作、对话、心理描写,把陈二姐不满刘贵,但又无可奈何的温顺性格和口中虽不明言,但又颇有心机的性格刻划得十分生动细致。之后写刘贵被杀,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

4、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唯一形式,也是标明回目、分章回叙事的白话长篇小说。源于宋代评话,至明、清两代最为发达。明郎瑛《七修类稿》:“小说起于宋仁宗时,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以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章回小说全书分若干回,少则数十回,多至百余回,每回标以对偶的回目,概括全回故事内容。有的开头有“话说某年”、结尾有“且说下回分解”的套语。著名的有明吴承恩的《西游记》、陆西星的(一说许仲琳编辑)《封神演义》,清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这些作品直到现在还为我国广大读者所欢迎。

拟话本小说:指摹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而创作的作品,主要供文人案头阅读,其形式特征有入话或得胜头回,并征引较多的诗词。(指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与“两拍”

“三言”包含《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由冯梦龙搜集、整理、创作、编辑成书的,各收四十篇小说,内容广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描写爱情生活,反映被压迫妇女的追求美满生活,抨击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描写忠奸斗争,谴责权奸的罪恶,体现人民的同情和憎恶;《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描写人与人间的关系,歌颂真挚友谊,鞭笞堕落世俗;《灌园叟晚逢仙女》等,描写阶级压迫,同情善良人民,鞭笞邪恶势力。“三言”在描写人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有些篇中的露骨色情描写,则不足取。

历史演义: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

世情小说:以描写世俗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作品,又叫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等。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第6篇

由山东大学王平副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叙述学的理论全面分析、探讨、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理论渊源。在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对叙述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理论主张和理论层面做了简单的辨析。其次简述了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叙述者”按照叙述者在古代小说中的演变分为四节。第一节“史官式叙述者”,认为早期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叙述者以“史官”的标准限定自己,遵循着历史的叙述法则,具体表现为三个特征。第二节“传奇式叙述者”,首先论述了六朝之后文言小说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两种类型。其次分析了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多于叙述者的情形,最后分析了作者、叙述者与读者的关系。第三节“说话式叙述者”,按照白话小说发展的进程分别论述了宋元话本、拟话本和明代四大奇书叙述者的特征。第四节“《红楼梦》的叙述者”,认为《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叙述者与四大奇书有着明显的不同,并通过分析《红楼梦》叙述者的特点,说明了这一类型叙述者的普遍特征。

第三章“叙事角度”根据叙事学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将叙事角度分为六种类型。第一节“中立型全知视角”,认为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叙事视角与当时的小说观念密切相关。第二节“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出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以及《痴婆子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节“戏剧式叙事视角”,论述了话本小说中的某些公案类作品在运用这种叙事视角时的特点。第四节“编辑型全知视角”,指出这是古代白话小说最为常见的叙事视角之一,这种叙事视角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表现略有不同。第五节“多重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虽然仍运用全知视角,但却采取不断改变的内在角度,同时叙述者的介入也大大减少,最典型的作品便是《儒林外史》。第六节“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外在于故事,相对固定地以某一人物的视点作为叙事角度来进行讲述,最典型的作品是《老残游记》。

第四章“叙事时间”依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在“时距”、“时序”及“频率”等方面的区别分为五节。第一节“时距”,分别探讨了省略、概述、场景和停顿在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表现。第二节“时序之一——插叙和倒叙”,指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倒叙较少,插叙在唐传奇中较为常见,话本小说中的公案类作品为设置悬念而经常使用插叙或倒叙。长篇章回小说中局部的插叙较为多见。第三节“时序之二——预叙”,指出这种时间倒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其方式或是在开头便将故事的梗概和结局预告给读者,或是在情节的关键处将故事的线索透露给读者,或是用诗句或格言预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或是以伏笔的形式出现,或是通过人物之口说出,或是运用占卜、梦境等作暗示。第四节“时序之三——平叙”,是指在同一故事时间内讲述不同空间或不同线索的事件的叙事方式,它是解决时空关系的有效手段。第五节“频率”,分别考察了单一性叙述、重复性叙述和综合性叙述等三种叙事频率在长篇章回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第五章“叙事逻辑”按照叙事的基本序列和三种复合序列分为四节。第一节“基本序列”,认为魏晋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基本序列表现为复仇式、报恩式及兼容式三种。第二节“复合序列之一——首尾接续式”,论述了该序列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个序列的最后一个功能是第二个序列的第一个功能。第三节“复合序列之二——中间包含式”,是指在一个大的叙事序列之中,往往包含着一些小的叙事序列,而且这些小的叙事序列是大的叙事序列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功能。第四节“复合序列之三——左右并连式”,是指同一事件从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进行讲述,从而揭示出生活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变性。

第六章“角色模式”将小说中的人物区分为六种角色,即主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

第七章“叙事结构”从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的关系入手分为五节。第一节“文言小说叙事结构”分别论述了六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唐传奇、《聊斋志异》的结构特征。第二节“话本小说叙事结构”重点探讨了短篇话本小说的结构特征。第三节“章回小说叙事结构之一——缀段式”,认为《三国演义》偏重于时间上的段落缀合;《儒林外史》偏重于空间上的缀合;《水浒传》则先是空间后是时间的缀合。第四节“章回小说叙事结构之二——辐射式”,认为《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中心,逐层辐射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从而组成全篇。第五节“章回小说叙事结构之三——网络式”,认为《红楼梦》几条线索纵横交叉,齐头并进,但又有一条总纲,这就是贾宝玉的人生道路。

第八章“叙事修辞”按照辞格的类型分为五节,分别论述了“对仗”、“排比”、“谐音”、“比喻”、“反讽”等辞式在不同小说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第九章“古代评点家的叙事理论”分为四节,分别论述了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及其他评点家的叙事理论。第十章“古代小说叙事特征的理论探析”分为五节,分别从史学、思维模式、文化心理、审美特征、时空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古代小说叙事特征的理论根源。

上一篇: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活动的方法技巧下一篇:天桥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