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看图作文评语

2024-09-18

小学看图作文评语(精选14篇)

小学看图作文评语 第1篇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春姑娘迈着那轻快地步伐,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春姑娘的脚步带来了柳树的阴凉,桃花也绽开了一个个笑脸,它们都笑红了脸庞,为春天增光添彩。小燕子也都聚拢来,在屋檐上搭棚,筑巢……

燕子们的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炯炯有神,白白的肚皮,尖尖的尾巴好似一把剪刀,黑色的外衣更是把它衬托得格外可爱、美丽……

一天清晨,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来屋檐下看小燕子,碰巧那天,燕子妈妈不在巢中,小燕子们从年龄的大小来排队,准备练习飞行,一只只的小燕子从屋顶上飞下来,飞了一小段路后,又掉头往回飞,不一会儿,那只小雏燕因为飞行不当,从空中掉了下来,我正要过去捡,不料,家里的猫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就串到了小雏燕的身旁,小燕子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惊恐的叫着,希望妈妈来就它,为了使小燕子得救,我只好从柳树上摘下枝条,向猫咪打去,它看到柳条被吓得掉头就跑,小燕子得救了,它看着我,感激地叫了几声,被哥哥姐姐带走了……

教师评语:

本文是一篇看图作文,作者将春天的春意盎然进行了描写,过渡自然,引出后面小燕子和猫咪的故事,运用细节描写将小燕子遇到危险时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那幅图立刻展现在读者眼前。

小学看图作文评语 第2篇

小猪乐乐可淘气了,来到草地上玩耍,一会躺在地上打起滚来,一会儿和小伙伴玩捉迷藏,躲进了泥坑里,成了一只小黑猪,大象伯伯看见了直摇头说:“乐乐呀,你咋成了一只小黑猪呢?来来来,伯伯给你洗一洗,让你又变成一只干干净净的小白猪。”说完,大象伯伯长长的鼻子朝旁边的小溪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水,对准乐乐脏兮兮的身子“唰唰”地喷了起来,不一会儿,乐乐身上的泥巴都冲干净了,它又成了一头惹人爱的小白猪。

【评语】这篇看图作文通过自己的想象设计了小猪和大象的对话与动作,描写很符合形象的特点,童真稚气,富有爱心。交代故事完整生动,可见小作者观察细致,描述能力非常好。

小学看图作文的教学体会 第3篇

一、理解画面

我们观察图画, 要有整体观念, 统观全貌, 不能只观察一个部分, 一个局部。看单幅图是这样, 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 要从整体出发, 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 了解主要内容, 再按一定的顺序, 把画面的具体内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 最后回到整体上来;看多幅图, 也要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 先要统观几幅图画, 看这几幅图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人, 什么事, 再按照看单图的方法, 逐幅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最后还要统观全局。当然, 观察要有顺序。我们这里讲的观察顺序, 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 先看什么, 后看什么。多幅图是要从第一幅看起的, 依次看到最后, 这是不用多说的了。单幅图观察顺序就很多了, 有的图画需要从上往下, 也有的画需要从下往上看, 有的图画是从远处往近处看, 也有的画需要从近处往远处看, 还有的从左往右看, 从右向左看, 由物及人的, 也学有的图画, 几种观察顺序都要用上。

二、把握中心

看图作文, 图画就是作文材料, 看图就成了作文的基础。所以, 首先要让学生看图画, 使之掌握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 然后再作文。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首先从整体入手, 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都画了些什么, 谁在做些什么等, 大体了解图意, 掌握基本内容;其次, 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 明确人物之间与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最后, 抓住重点和细节, 深入观察和想象。

三、训练说话

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 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必须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 说时要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边回答, 教师在旁启发, 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 老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 这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 并参加到中下生那里去活动, 以便具体指导;三是指引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 老师还须向学生提示, 图画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通过老师的点拨, 学生讲得更完整, 更有条理, 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

四、展开联想

任何一幅画面, 它只能是从生活长河中所撷取的一朵浪花, 只能是浪峰起伏情节的一个片段, 而不是全过程的展示, 因此许多场面和细节都需要用联想的方法加以补充。从画面出发, 进行恰如其分合乎情理的联想, 只有联想, 神思才能纵横飞扬, 起伏跌宕, 行文才能创意求新, 不同凡响。这种联想来自画面, 又比画面更广阔, 更自如, 更丰富, 更富有新意, 是创造性的体现。如《长城》这篇看图作文, 作者就由长城的长想到长龙, 联想到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照片, 由长城的平整宽阔联想到马路, 由长城的齿形结构联想到打仗, 由站在雄伟壮观的长城上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同时还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从而发自内心地赞叹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篇文章以其真实的事实, 由此产生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使得文章构思精巧, 文笔驰骋, 不同凡响。

五、选点立意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 审题看画以后, 接着根据画的寓意, 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 不能离开画意, 最好只选一个点, 因为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 拟定题目。由于着眼点 (角度) 不同, 立意也不会完全相同, 但不论选定什么样的中心内容来写, 都不能离开图画的基本寓意, 一定要符合图画的主旨。据意行文, 也就是说要依据标题和画面来构思、谋篇、行文。在着手写作时, 一定要联系画面, 扣题深化。要防止言不及义的空论, 做到说理集中, 合乎情理, 切忌广而散, 也要防止受画面的拘泥, 使思路施展不开。

六、身体力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 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 各种与教材同步的作文书籍泛滥, 很多老师视范文为珍品, 动员学生买优秀作文书, 多看多读对写作很有帮助。确实, 多看书, 不会写也会借鉴, 但大多学生未经老师指导, 借鉴回来的词句往往不合适, 会变成笑话连篇。所以老师在习作教学时应减小范文的篇数, 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特别是中低年级, 识字率低、词句贫乏, 要他们看优秀作文有些会不理解, 选别人的佳词佳句可能不会运用。我觉得中低年级初入作文最好用填空形式出现、指导正确使用合适的词句, 这样效果会更好。

浅析小学生看图作文教学 第4篇

一、要善于观察。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周围环境无疑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奥妙无穷的大自然,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低年级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向往。多多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孩子们会从中猎取到许多感兴趣的内容。文学大师鲁迅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是观察。”春天来临了,我会带他们去田野里观赏金灿灿的油菜花;到校园中看看那竞相开放的花朵,长满绿叶的树木,聆听那清脆的鸟鸣……面对这美妙的世界,孩子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吸引住时,有的孩子会兴致勃勃地讲述,爱思考的孩子会不住地提问。有了情感触动,就会有倾吐的需要。孩子们会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和惊奇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语写下来。如讲授关于春天的文章时,可带孩子们到校园中观察,让他们摸一摸小草,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叫……自己去校园中找找春天。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低年级学生在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时,在多幅图中抽去一幅或出现不完整的图画,要求学生自己创作添画,推前测后,更能激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记得一次交流课上,我出示了一张画,画中只画了半个圆,要求学生在这个半圆上添上几笔,变成一样东西,然后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后来发现,学生画的图有“太阳”、“刺猬”、“乌龟”、“蘑菇”、“小汽车”、 “雨伞”……形形色色的东西,奇思妙想的话语,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有个同学写的“太阳”的故事,更是让我心灵一颤,印象深刻。她画的是可爱、生动的太阳并写道:“星期四下午放学后,我乘车回家。半路上,我看见太阳追着车子。车子跑到哪,太阳就跟着跑到哪,就这样跑来又跑去。我下车了,那太阳还在。原来太阳是追着我在跑啊。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听后笑了,我也笑了。”多么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三、让学生表演画中的内容。有些图片类似于生活片段,我们还可以用演一演来化难为易。有一次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一幅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躺在病床上,另一个孩子站在病床边。要求写一写他们的对话。当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并认真读提示,然后来说说时,孩子们都面露难色,举手的寥寥无几。我忽然灵机一动,请上了两位学生,一个孩子坐在椅子上当生病的小军,另一个是来看望小军的小明,我没多说什么,只是让“小明”到门外去。门外的孩子即刻“咚咚咚”敲起门来,“小军”应声:“请进!”“小明”推门探头进来,边走边笑着问:“小军,你的病好点了吗?”“小军”面露笑容:“好多了!谢谢你来看我。”“小明”接着说:“本来小红也要来的,可她今天有事来不了了。叫我代她向你问侯。”“那也请你帮我对她说声谢谢!”“小军”笑着说。此时此刻真应该伸出双手为他们热烈地鼓掌,动作、表情、语言他们都表现得如此到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自己解决了难题。当我再问“谁还想演一演?”时,学生们活跃积极。自己表演了,还看了别人的表演,这时再来看图,静止的图画在学生的眼中、心中必然会“活”起来,“动”起来,这时让他们看图说说,再让他们看图写写,学生们乐此不疲!

四、让学生动手描写画中的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时,你会发现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的图画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从下手;有的图画学生不喜欢,观察的时候就会缺乏主动性;有的图画有人物,有景物,学生在写话时,往往写了人物,忽略了景物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想到了画图画的是低年级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美术课上,他们充满画画的热情,纷纷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课间,也经常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在一起交流自己得意的图画作品,可见他们是多么地喜欢画画,在他们心中画画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何不先把看图写话改成画图写话呢?画画是孩子们体验画画乐趣的过程,又是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他要构思画什么,为什么画,怎样画更漂亮,这又是个观察和分析的过程。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都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他会急于表达自己的作品,此时再让孩子们写话,一定会生动又有感情。

五、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畅所欲言。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写话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练习都有说话训练的安排,可见“说”是多么的重要。低年级孩子好奇、天真,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说起话来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或重复。这就要求老师要耐心引导,注重细节。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胆小,不爱说话,但对班级里发生的事,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总爱跑来跟老师说说。说也奇怪,原先连话都说不通的孩子这时候他总能有头有尾地把事情原委流利地有条理地说下来。其实,平时我们的做法是对调皮和学习不认真的孩子,总没有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还会打断他的话。但你不曾发现这也是个训练孩子说话的好机会吗?孩子愿意说,而且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他能说得那么顺溜,也就不足为奇了。后来我还经常利用课前几分钟鼓励他们说说班级里发生的事。这一招真好,有些孩子还会事先进行练说。他们都愿意说着自己在班级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还会说出自己心中对这事的看法。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他们在今后看到一些关于班级或同学故事的图片时,有话可写。

小学生看图作文评语 第5篇

2、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3、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4、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5、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6、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7、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8、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9、结尾含蓄点明主题。

10、结束得有点突然夸张了。

11、结尾简炼感人。

12、结尾同样有趣。

13、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完整。

14、由景生情结尾自然。

15、比喻形象贴切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

16、结尾似乎没有写完应能与开头照应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17、结尾呼应文题点明中心。

18、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19、以感受开头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20、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开头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小学生看图作文评语【篇二】

1、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立意高远令人赞叹。

2、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3、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4、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5、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6、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7、内容紧贴现代生活,新颖别致,把握时代脉搏,尽现时代气息。

8、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

9、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

10、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小学生看图作文评语【篇三】

1、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让人爱莫能助释手卷。

2、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3、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值得借鉴。

4、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5、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7、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8、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9、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小学四年级看图写话作文和评语 第6篇

可能是因为我属猴吧,我特别喜欢猴子。在动物园里,我看到一座假山,假山上面都是猴子,我高兴地跑过去。我给猴子们扔了一个苹果,有一只猴子迅速地捡起苹果,快速地爬到假山顶,美滋滋地吃起来了。有些猴子在假山上又蹦又跳、爬上爬下,玩得可开心了。还有一只猴子用自己的尾巴倒挂在树枝上,它在那荡秋千呢!我还看见,在一个角落里,有两只猴子靠在一起,似乎在说着悄悄话呢!

猴子身手敏捷、聪明可爱,我特别喜欢猴子!

【评语】这篇看图些话,小作者由画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猴子形象。文中对猴子的描写细腻准确,尤其是“有两只猴子靠在一起,似乎在说着悄悄话呢!”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小猴子的可爱。

看图作文带评语 第7篇

晴朗的夏夜,天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看着朋朋在睡觉呢!你看朋朋睡的正香呢!我猜他一定是梦见天使在和他一起做游戏呢。弯弯的月亮也像朋朋一样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点评】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看到了你纯真的童心。文章通过简单的语言,写出了“朋朋”的梦,立意浅显,语言流畅。如果可以将“梦乡”写得再生动具体一些,文章就更好了。

怎样指导小学生看图作文 第8篇

小学生看图作文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 但也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目前, 小学生看图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作文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 脱离生活, 简简单单地交代人物和事件, 缺乏生命活力, 呈现出提纲式习作。 (2)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联系起来观察图画, 把连贯的画面分割成零散的几个部分, 从而削弱了图的主旨, 习作的立意肤浅, 缺乏可读性。 (3) 不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适当的润色, 想象力欠丰富, 作文没有个性。

怎样才能克服以上不足, 从而提高小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仔细观察, 不留盲点

看图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正确表达出图所反映的意思, 这就离不开仔细观察,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初步了解图意

观察要有顺序, 要知道先看什么, 后看什么。单幅图观察顺序要由画面来决定。观察要仔细, 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可放过, 同时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进行, 也就是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由物及人,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顺序, 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看全面, 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 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看多幅图时, 要先统观几幅图, 看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 从第一幅开始, 逐图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 将几幅图联系起来, 进行观察思考。

观察图画时, 观察的顺序不同, 对图意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对不同的图画要按不同的顺序去观察, 例如观察风景画, 就要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 也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的顺序;观察人物事件画, 可以按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等,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 找准重点和事物的特点, 掌握图画的中心思想

这一点尤为重要。观察要有重点, 一幅图画和一篇文章一样, 作画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 画面的内容必定有轻重之分, 这往往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我们在作文之前, 面对一组图画或一幅图画, 必须抓住图的主要画面, 对图中反映的事件, 人物的外貌、神态进行认真具体的分析, 才能和作画人原意吻合, 找准中心, 再从写文章的角度看, 重点突出了, 文章的主次分明了, 详略也就恰当了。例如《节约用水》这幅图画, 男同学在水龙头边洗完手后扭头就走, 女同学紧跨一步, 把水龙头关上, 一位老大爷对女同学竖起了大拇指。从老大爷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图意是要提倡节约用水。然而要弄清楚图所表达的中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和环境等方面, 然后做认真的分析思索才能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掌握图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3. 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观察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画面上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传神是一个重要因素。绘画如此, 看图作文也一样, 善于抓住并认真观察细节, 看图作文才会写得更好。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观察到画中最显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 忽略了细小的部分, 但是细节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例如《耕耘》这幅画中, 有一个老教师在灯下批改作业, 周围灯都熄了, 老教师还一手按着头, 正是“按头”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老教师废寝忘食和带病工作的敬业精神, 这一细节也正好是这幅图的中心所在, 所以要指导学生不要放弃图中的一根小草、一束月光、一个眼神等细节。

二、理解图意, 抓住重点

1. 抓住题目进行分析

图画的题目往往揭示了图的主要内容, 所以抓住题目分析图画, 就很容易掌握图意。而要把图意充分表现出来就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细节, 写清过程。如《尊师爱生》这幅图, 要突出表现图意, 就必须要求学生写清老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的身上, 以及后边一个男同学看到这种情景连忙把自己的雨伞举在老师的头上这两个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把他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尽可能地写得详细些, 这样才能较好地表现图意。

2. 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动作

每幅图画都可能有几个人物出现, 并且各自有不同的动作, 但肯定有一个主要人物, 仔细观察画面, 认真分析后就会找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如《保护小动物》这幅图, 图中有一群小朋友在河边捉小青蛙玩耍, 有一个小女孩挤到他们中间, 接过小青蛙放到小河里, 其他同学看了后都呆住了, 不难看出图中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 从她的动作就能看出她是要保护小青蛙, 从而也体现了整个图意就是要爱护小动物, 指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的动作来写, 才能把图意表现出来。

3. 抓住人物活动的环境

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活动的环境。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看图作文, 从图中桌子上放着的地球仪、书本、墨水瓶、老花镜等, 可以看出这是教师的办公室, 从桌上的日历、窗外盛开的喇叭花以及画面红色的光晕等, 可以看出事件发生时间是“9月10日早晨”。这样可以想象出人物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这样, 这幅图画的重点也就更加清楚了。

三、合理想象, 凸现亮点

图中表现的内容只是生活的瞬间情景, 看起来是静止不动的, 但要用文字表现出来, 就要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从“瞬间”写出过程, 让画面动起来, 把各方面的活动都要写出来, 如行为、思维、语言等。要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学生就要合理地想象, 教师要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 指导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看图作文的想象要合理, 可以采取“瞻前顾后”的办法, 想想这幅图所构成的情景之前是怎样的, 之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上的人以前在做什么, 以后又会做什么。如果丢开画面内容胡想一番, 不但离题偏题, 而且会使重点不突出。合理想象, 还要大胆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把自己摆进去, 假设自己是画中人, 此时此刻会怎样做, 会怎样想, 这样就能使画面内容丰富起来。

2. 指导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表情、行动, 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

如《最后的姿势》这幅图, 从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 死死地护着身下的四个学生这一举动, 想象谭老师是如何的关爱学生, 想象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是如何用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3. 抓住图中的中心内容, 通过细节想象

如《不要捕蜻蜓》这幅图, 图题揭示了图的中心, 要求学生仔细审图, 就不难抓住图的重点。这幅图的重点部分是少先队员, 从她的手势就可以想象, 她是为了阻止他们捕蜻蜓才这样做的。从大男孩摸头的动作, 小男孩天真的神态, 推测他俩听了大姐姐的话后, 有点不好意思……这样的想象就抓住了重点, 反映在文字叙述上自然就成了习作的一大亮点。

四、正确表达, 紧扣要点

正确表达就是在前面仔细观察、深刻理解、合理想象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从而布局谋篇。只有把图画的要点写得具体、写得形象, 才能使中心思想表现得更突出, 才能生动感人。怎样表达呢?一方面要紧扣图的要点。如小语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欢乐的节日》就是要抓住一位母亲在节日的早晨为子女试穿新衣的情景, 这一要点, 反映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节日里的喜悦心情。另一方面, 对画面上非主要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略写, 这样也可以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浅谈小学看图作文的教学 第9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的灵感

情感是我们每个人深入生活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达到渲染气氛,进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首先,是图画的展示。教师可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一些连贯的图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图片赋予动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些事物,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同身受进而萌发表达激情。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图画内容的表演。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看图作文的内容,安排好各种角色。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图画,在指导学生看图以后,让学生当堂表演图画剧本。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图画的内容是静止不动的,跳跃性很大,人物的动作也是不连贯的,每一幅图画的内容之间没有动态的连接,学生看不到图画背后的内容。而通过学生来表演图画剧本,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鲜明更加连贯的形象,从而有助于理解图画的内容,表达的难度就小多了。

再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可根据图画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是在学生对图画内容不熟悉而又有可能去实践的情况下采用的,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内容就充实了,就不会有没有东西可写的感觉,表达的情感也就真切了。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图画中的某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接近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写好观察片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观察片段,把他们先前写好的观察片段加以适当修改和补充完善成为看图作文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图画观察与生活观察相结合,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用丰富的富有感情的眼光去看待图画,为自己的作文写作增添光彩。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作文写作开启了看图的第一步,但是,教师还要进行精心的帮助与点拨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看图作文要注意思维的正确性。人的思维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语言中词语的概念如果能与鲜明生动的画面内容或周围的事物、现象结合起来,就能成为点燃思维的“火花”。看图作文为学生展示了生动鲜明的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来进行思维。

其次,看图作文要注意思维的条理性。教学中,指导学生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是理清思路的前提。只有观察有次序,表达起来才不至于混乱。教师要认真研究图画素材,按照图画的内容,确定好观察的次序,引导学生看图,进而说话。为了让学生在一个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观察一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分解图画的方法,依次出示图中的事物,引导学生逐一进行观察、说话。这种方法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比较有效地完成局部画面的看图说话任务,进而理清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

再次,看图作文要注意思维的深刻性。事物的本质属性总是通过事物的外部运动形式表露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探讨。要寻求表现本质的一切外部特征,全面地去揭示本质内容,人物的精神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外表、语言、心理来揭示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动作、神态,合理地想象人物的语言。要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这个过程就是就是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也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学生依据自己观察、思考的结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事物的外部状态,人物就立体化了,形象也就饱满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展现出来了。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积累

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写好看图作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句子的润色也是必不可少的。润色文章需要学生有词语的储备,这不能靠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课本上学习过的好词好句。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平时多注意读一些同步作文和一些课外读物,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将遇到的好词、好句抄录下来。

另外课堂发言尽量用上好词好句。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口头语言有了良好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没有口语训练的基础,书面语言也不可能发挥出来。

还有平时练笔尽量借鉴课文精彩片断。模仿在小学作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模仿才会有创造,作文的过程是伴随着模仿生成的。模仿并不是机械地一模一样重复别人的话,而是从学到的词语结构和句子的格式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看图作文带评语 第10篇

前两天,小红家里发生了一场面包**,小红差点就被冤枉了。

那天放学后,小红背着书包回到了家。来到客厅,她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沿着香味找去,她看到茶几上摆着两只大面包,面包上面还沾着一层厚厚的奶油。小红顿时眼睛发亮,看着面包,馋得直流口水。她凑上去,闻了闻,心想:“多么好吃的面包啊!待会我做完作业,一定要尝尝这个绝世美味!”于是,她就立刻进屋去做作业了。

过了一会儿,小红听见妈妈在客厅里哇啦哇啦地叫:“谁偷吃了面包啊?”小红立马从客厅里跑出来,来到茶几旁,低头仔细

看图作文加评语 第11篇

这幅漫画是一只小鸟被关在一个小笼子里,被它的主人挂在阳台上,离阳台不远的地方,是一片大树林,小鸟把头从笼子里伸出来,深情的望着那片树林。另一幅漫画是那片树林被人们砍掉了,只剩下一排排的树桩,那只小鸟很无助的站在一个树桩上,抬着头望着阳台上它原来呆过的那个笼子。

小鸟,我懂你的心。人们把你抓起来关在笼子里,供他们玩赏,有吃有喝的,小鸟窝也很舒服,但是你更想到大树林里去生活,因为你是属于大自然的。小鸟,我懂你的心:大片大片的树林被人们砍掉了,你站在树桩上无家可归,没吃没喝,无法生存,你只好又想回到那个那个笼子里面,那里的主人还能给你吃喝,还有一个小小的家。

小鸟,我懂你的心。你渴望的眼神,你无助的眼神在告诉我,在告诉人们,在告诉社会,你最渴望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人类要保护大自然,要保护动物,大自然是动物的家,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只有保护好自然,保护好动物,动物、大自然和人类才能和谐相处。

看图作文和评语 第12篇

秋天的早晨,公鸡蹲在草地上啄虫吃,却被一只狡猾的狐狸盯上了。狐狸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我今天怎么抓住你的。狐狸慢慢地靠近公鸡,公鸡却浑然不知只见狐狸大叫一声,跳了上去,咬住公鸡。公鸡拼命挣扎,好不容易逃脱了出来,可身上的鸡毛被狐狸咬掉了了一撮。狐狸气得暴跳如雷。只听扑通一声,原来公鸡慌乱中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岸上的狐狸看见了心想,这只公鸡,现在我捉住它犹如囊中取物。这时,对岸好心的小兔子看到了,急忙拿了三块木板扔给公鸡,公鸡抱住木板,顺着河流逃跑了。

狐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鸡得救了。

【点评】本文是一篇看图作文。小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对图画有生动的描述,能用简洁的文字,解读出图画的内涵。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的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看图作文评语 第13篇

(一)低段学生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很不容易。笔者就农村一、二年级段学生对习作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注:随机抽取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54人。)

调查发现,学生怕习作的心理十分严重,不愿习作的现象也客观存在,再加上低段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认知有限,使得学生害怕习作的心理更甚。因此习作教学培养低段学生习作兴趣,把好入门关显得尤为重要。

(二)低段学生看图作文弊端显现

弊端之一:画面说明式

我们曾用下面一幅图让学生以《摘桃》为题练习习作。

有学生写道:

河对岸的一棵小桃树上的桃子成熟了。星期天,小猴去河对岸摘桃子,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刚巧大象伯伯经过,大象伯伯把小猴驮过了河。

干瘪的一两句话简直跟画面说明差不多,一部分想象力不丰富的小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毛病。

弊端之二:脱缰野马式

同样是这一幅图,有学生写道:

星期天,小猴子在家里和小白兔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猴子把自己的眼睛用布蒙起来,去捉小白兔,小白兔可机灵了,悄悄躲在了门后面,小猴子怎么捉也捉不到,他们玩得十分高兴,过了一会儿,小猴子对小白兔说:“我们一起去摘桃子吧,有一棵桃树上的桃子结得又大又红。”小白兔说:“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于是,小猴子自己一个人高高兴兴地来到桃树上摘桃子,摘了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准备到河对岸的奶奶家,送给奶奶吃。可是河水实在太深了,小猴子过不去。这时,一头大象来到了小河边,大象伯伯在小河边喝水,小猴叫大象伯伯帮忙,大象伯伯把小猴驮过了河。

到了奶奶家,奶奶说:“小猴,你是怎么过来的?”小猴子说:“是大象伯伯驮我过河的。”到了晚上,该吃晚饭了,奶奶拿出小猴摘的桃子,两个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之后,小猴就在奶奶家的床上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像这种写法的在我们低段学生的习作中比比皆是,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看图作文的“想象要丰富”,就是不受任何约束,可以兴之所至,随意发挥。

弊端之三:揉做一团式

由于知识的局限性,绝大多数的低段学生对“段”的概念几乎为零,他们的习作常常从头到尾习惯性地写成一段,毫无条理,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习作的质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对策研究

(一)培养低段学生的习作兴趣

1. 图片的选择力求扣击童心。

只有内容着眼于童心,乐写的心境才有基础。因此,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有限的范围,走进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有一次,我看到一幅漫画《小灰鼠和小白鼠》,讲的是两只老鼠由起先的合作成功摘到悬崖边上的苹果,到后来的争功劳,为一己之私导致两败俱伤,前功尽弃。我感觉很有意思,并且想象的空间也很大,就把它拍摄下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编童话故事。看到有趣的卡通的漫画形象,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乐意编写。

2. 教师的创编力求深入童心。

低段学生语言积累贫乏,生活经验很少,即使他们兴趣盎然,也难以有推陈出新的奇思妙想,情节的想象往往落入俗套。这时,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的编导,引领学生走进新奇有趣的童话世界,叩开他们的智慧之窗。比如,在看图作文《花瓶碎了》的指导中,学生对图中小刚和小强踢足球这一场面的想象缺乏生动感和惊险感,于是,我就现场创编了这一场景:小刚和小强在操场上踢得十分尽兴。只见足球在他们之间跳跃,忽而滚向球门,忽而被小刚中途拦截。小强也不甘示弱,飞起一脚,凌空发射,足球像离弦的箭射向前方,不巧,撞到球门的栏杆后,笔直地射向张爷爷家的阳台,只听“砰”的一声———我编得入情入理,学生睁大眼睛听得十分入神。果然,在上交的作业中,我看到了他们模仿的痕迹,当然也用了自己的语言。

3. 教师的点拨力求凸显亮点。

要营造学生乐于表达的心境,笔者以为先要转变指导的评价观,多一些赏识、赞美之词。可以专挑习作中精美的词段、新颖的设想、有趣的内容等亮点给予褒奖,暂时对存在的问题不予理睬。学生在一个个习作亮点的刺激下,充分张扬习作自信心,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潜移默化地爱上习作。

(二)抓好“读图、想图、说图、写图”关

在上文中提到的弊端无疑是学生习作的通病:一部分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只能三言两语了事;想象力较丰富的,则容易跟着感觉走,放开易,收拢难。针对这两种现状,笔者认为,切实抓好“读图、想图、说图、写图”这四关,不失为良策。

1.读图:

看图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要指导学生全面地看,即看整幅图的全貌;细致地看,即看整幅图的每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有顺序地看,即或由近到远,或从左到右,或先总后分分主次地看,先看主要部分,再看次要部分。只有看得全面,才能写得完整;只有看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看的顺序明确,写的层次就会清楚;抓住了图的主体,写时才能突出文章重点。

2.想图:

学生看懂画面、理解画面含义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想开去。一是想画面内容。观察事物是根据画面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活动,所以,想要立足于画面,要高于画面,不能满足于客观描述;二是想图外之意,这是根据画面内容丰富想象、展开联想的思维活动。要搞清图的主题思想,据此生发开去,丰富看图作文的内容。“想”的意义在于:第一,让学生懂得思考在看图作文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积极动脑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图画上的人物和景物是静止不动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联想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第二,让学生明确想些什么,诸如画面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整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的目的和寓意等。第三,让学生懂得怎样想,首先要扣住画面主题想,其次联想、想象要合乎情理。

3.说图:

语言表述既体现着观察和思考的成果,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看得细、看得全、理解得透,才能说得通顺、说得有条理。因此要在看懂、想好的基础上说。要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启发、学习、借鉴。说,不只是让学生客观地叙述自己的想法,更主要的是能使听的学生得到启发。

4. 写图:

这是学生习作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求学生把图画上所反映的内容写下来,并要求把句子写完整,注意句子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式;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按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过程进行训练,使之逐步了解完善这一复杂的写作过程。学生写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借鉴他人说得好的地方,进一步发挥想象。

(三)拟段落提纲,理写作思路

低段学生对段的认识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帮助学生拟定段落提纲,可以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比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低段学生训练纸,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想法,而且通过多次实践操作,证明了这个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段落概念及理顺写作思路比较有效。

小学看图作文评语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看图写话练习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基础课程,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刚刚入学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能实现培养。在低年级学生中,虽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写字量积累,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薄弱,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较低,也就导致了其对于图画的理解程度不够,并且,由于孩子缺乏系统的语言训练,也就相应会使得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言不达意的现象,其言语的表述不清,语句的流畅性也不足。在本文中,结合其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经验分析来对低年级应当如何开展看图写话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二、自由表达,培养写话的兴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应当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观点,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在获得一定的识字量后,将会受其天性影响,产生自然而然的阅读与写话意愿,就写话而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充分的鼓励,进而使得其表达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对于其字数也不要设定要求,让学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蓝天白云,在进行表达对其的喜爱过程中,可能会说到其颜色、形态、变化这些真实存在的感受,但也有可能会写到它味道、触觉等抽象的虚幻想象,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孩子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与明确认识,对于这样事物的表达,是学生心灵的真实体现,是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切实感受,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学生进行写话活动中的真情流露,这样的语言表达当得到老师认可的时候将会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得到学习的乐趣[1]。

三、改变评价方式,感受写话的快乐

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即在花费了较大精力进行作文批改之后,学生对于其评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发下作文本之后,学生对于其评语不屑一顾,只是单纯地看下自己得到了多少分,使得语文老师在进行了作文批改之后难以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语文老师的评语的内容往往是关于学生的写作是否生动具体,语言运用是否优美顺畅进而忘记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作文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关注,教师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使得学生难以对其写作积极性进行提高,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难以实现根本提高。在进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方式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转变,就其中对于学生作文的评语来看,从以往单纯地通过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写作内容选择等方面的说教,向着通过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交流模式来实现语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实现对作文内容的交流与分享。具体来看,对学生所讲述记录的故事所形成的作文,语文教师应当尝试去对其内容进行感受与理解,进而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能够发自内心的对其表示认可与喜爱,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和老师分享他们的故事,进而推动其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文提出相对而言较为贴切真实的评语也会使得学生的作文故事能够更加的真实自然,进而帮助其实现对于故事选择与记录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写作给其带来的乐趣。

四、在“流动写话本”和“接力日记”中,体验写话的

乐趣

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进行写作练习这一目标,借助不断地练习进而得到老师与同学对其写作能力的认可,所以,在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设立两本“流动写话本”,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好的美文、字句誊抄在上面,使其形成班级读物,进而能够让所有同学都能读到这上面的文章与字句,这样的笔记形成,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实现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对于优秀文章进行鼓励,进而促使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使得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发展。同时,在采用这样的记录方式之后,与之相对应的,还应当设立相关的笔记记录时间以及同学阅读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早读期间,专门设立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这些文章,并且,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优点,同时,也要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明确,进而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互相指导,进而实现进一步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记录进而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借助这样的平台建立与完善,能够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能够实现其可持续性与有效性的提高[2]。

五、在“发现”中感受生活的多彩,感受写话的乐趣

对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对其写作对象与内容的选择不知所措,这样的现象产生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较浅,同时,在进行了长期的写作训练之后,对于写作内容与对象的选择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不知所措,缺乏写作素材,使得写作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现象产生,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之中的小事进行感受,对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明确,同时,在有机会的前提下,带领小学生参与到对大自然的感受之中去,进而在这样的观察基础上,来实现对其写作素材的丰富,使得小学生写作内容既能是天真自然的,也能是真实而丰富的。通过这样的过程,将会使得小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与大自然,进而实现对其观察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成长乐趣,最终,使得整个写作的过程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对其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发展,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同时,也能使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拥有更为坚实的素材基础,即为其写作技巧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3]。

六、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为实现其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发展的关键之处。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设立看图作文的学习方式将会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基础性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将会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加大写作练习量,并且学会对其总结反思促使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教师而言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同时,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提醒与纠正,进而切实地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立红.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研究和讨论[J].学园,2014(16).

[2]林采菱.利用看图写话教学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4(35).

[3]林采菱.利用看图写话教学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4(35).

作者简介:洪碧芬,女,1970年生,福建泉州人,泉州市南安英都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央广播大学教学管理专科毕业。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下一篇:创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