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模式范文

2024-07-11

混合学习模式范文(精选8篇)

混合学习模式 第1篇

学习混合式培训模式心得

混合模式克服了课堂教学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的缺点,使它们的优点互补.是培训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解混合模式是培训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解决了多年来在培训中存在的资金大量不足,时间与地点受限,培训时间与教学时间冲突等许多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种研修模式给我的启发是要不断地集思广益更新研修模式,让教师受益更多。首先,我们的教师培训形式要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培训期间要解决培训人员的后顾之忧,把培训形式落到实处,培训内容要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不能空空而谈。第二,培训评估环节,它关系到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想使培训评估结果发挥积极作用,就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考核并重。首先在培训起始阶段就应该公开本次培训评估的内容,明确考核标准,使参加评估的人员能够有标准可以遵照,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该标准;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过程性评价指标,由评估人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适时公布过程性评价的相关数据,比如人员的出勤情况、参加讨论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情况等;最后要安排结果考核,促进大家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当然如果能够配合相关的政策性鼓励和制约,效果会更好。第三,可以建立学员学习情况自我评估报告电子表,此表包括学员个人信息、自我评价等,并列举出自己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在处理课内外资源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探索,积累了哪些课程资源;自己在课程实施中的优势与劣势;近期内,在提升个人课程实施能力方面,您

想集中解决哪些问题?未来中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得到帮助?把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相信我们的培训会更有时效性。第四,对于评估优秀人员进行多渠道的表彰和鼓励。比如,对优秀学员发以证书,对勤奋学员给予适当加分,这样会对学员的积极性有所推动。

混合学习模式 第2篇

勿可否认,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模式,但另外一个现象却是我们很少看到成功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要么混合的策略过于简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么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使而项目难以有效开展。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教育培训从业者对混合式学习还没有深入的认识,把握不住混合式学习的实施要点,特别是对混合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e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混合的单一认识层次,从而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混合学习策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包含了四个应用层次,分别描述如下:

第一个层次:线上与线下的混合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assroom)”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当人们认识到单一的e-Learning模式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时,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仍然是狭义上的混合式学习,从广义来看,混合式学习还包括更多内容和层次。

第二个层次: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

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不再单一考虑线上与线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以“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广泛。基于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既可能都是传统方式的,例如:课堂培训与读书以及讨论会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又可能都是在线方式的混合,例如:通过网络虚拟教室学习与BBS讨论相结合的在线学习等等。因此,该层次的混合式学习又被称为“整合式学习”。

第三个层次:“学”与“习”的混合

“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学习更高层次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学”等同于学习,而实际情况将“习”完全遗漏掉了,绝大多数的面授或在线学习都只是“学”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实际上,设计“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最有效的混合式学习。而这种混合式学习在设计上其实又是最简单的。这里有我参与过的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某外企在举办一次全球新经理人的集中轮训,培训时间是一个月,培训经理考虑用什么方法让每年一次的经理人培训更为有效?最后,我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混合学习模式,即为每次培训开设一个在线讨论区和报告上载区,集中的面授结束后,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经理人可以到讨论区中交流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必须在每个季度末提交一份应用的心得,培训经理在报告模板设计、激励措施上都下了一番功夫,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例子就是将原来一个月的“学”变为一个月的“学”外加一年的“习”。

第四个层次:学习与工作的混合

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第3篇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同时也可以面对面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网络备课、检查作业、在线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等教学活动。而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如完成作业、参与论坛讨论等学习活动。

二、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 一) 混合式学习模式解读

通过查阅研读有关混合式学习和Moodle平台的文献资料,弄清了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基础后,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提出了包括前端分析、网络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探索三部分组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前端分析是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教师对参与教学的人、物分析考察,实际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三个方面; 网络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模块划分,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三部分内容; 教学实践探索包括Moodle平台使用培训、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 二)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的主要任务,是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学习方法。我们在导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时,安排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上,设计的内容为向学生作自我介绍、公开教师的QQ号码和手机号,然后使用多媒体广播软件向学生介绍Moodle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再分发每个学生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让学生登录到学校网络课程首页,浏览本课程的基本情况亲自体验Moodle平台的使用。

2. 活动组织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的开展,每个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活动来完成。在教学实践阶段,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在学校多媒体机房进行,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能保证全部参与学习活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双休日或手机上因特网,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按照活动的不同方式,课程中采用的活动形式有课堂讲授、学生阅读、讨论交流、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等。

( 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所需的课件,讲解突出重点,目标明确。Moodle平台支持ppt、flash、网页链接等多种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可以将备课的资源放置在Moodle平台上,借助多媒体网络广播软件向学生讲解知识或演示操作过程。

( 2) 学生阅读。Moodle环境中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电子文档,图片或视频材料。在组织学生开展“电子小报”制作比赛时,可将比赛通知写成网页放在平台首页,学生登录就能看到,提前做好比赛准备。

( 3) 讨论交流。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和同伴切磋了操作技艺,而且和同伴交流了学习心得感悟,实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不但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反馈和电子档案记录。当然,讨论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在Moodle提供的讨论区、聊天室版块中进行。

( 4)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每节课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预期结果。例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和要求,设计任务时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注意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同时要按照课程进展顺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快乐地完成任务,而不成为他们的负担。

( 5)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伙伴,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Moodle平台中有讨论区、小组投票、Web Quest和Blog等功能、可以组织小组的问题讨论、“Wiki”活动、组织“互动评价”活动等。例如,本课程中以教师制定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协作完成的一份“主流电脑配置调查表”,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Moodle平台。

( 6) 课堂学习评价。Moodle平台提供的评价方式有: 投票、作业提交、在线测试、互动评价、成绩汇总和分析报告。例如,在完成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结果,我们设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测验练习”,对学生进行在线小测试,题目做完后系统自动显示得分和教师评价,这样学生能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也能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分析

( 一) 问卷分析

在教学实验结束时,我们设计了Feedback活动模块调查问卷,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2012级检验班全体学生,共计40人,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 有 70% 的同学对混合式教学很感兴趣; 20% 的同学有点兴趣; 无所谓和没有兴趣的各占 5% ; 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有兴趣的。

2. 有 80% 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20% 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帮助。

3. 有 60% 的学生愿意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

4. 有 80% 的学生表示不要卷面考试,主张根据课堂和上机表现决定最后成绩。

5. 有 90% 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基本相当,肯定了混合式教学效果。

6. 在问及学习收获时,65% 的学生表示学到了课程的重点,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30% 的学生觉得在学习中提高了与人交往能力和自学能力。

7. 有 80% 的学生认为,Moodle 平台操作不熟练和在线学习时间不足,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8. 在总结本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时,60% 的学生认为学习硬件条件高;40% 的认为要求实验者素质高; 另外,还有时间紧等因素。

9. 学生理想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时间比是 1 ︰ 3 或 1 ︰ 2。

10. 大部分学生肯定这种学习方式,支持老师有所改进后继续使用。

( 二) 研究结论

混合学习模式 第4篇

关键词:混合学习;混合培训;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2001年开始,混合培训成为教育技术界和培训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E-Learning的概念迅速传播开来,通过近十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E-Learning虽然本身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它同样具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只有少数课程教学或培训课程可适用完全在线学习,大多数学习、培训环境还是由课堂、网络同步和异步传递等组成。

当前,各行业的培训机构都在自行探索更优化的培训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方式各有不同,培训质量和效果也参差不齐。目前大多数培训机构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其次,忽略受训者自身特点,缺乏针对性。再次,大多数培训课程内容太多,培训时间太短,导致受训者难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网络培训迅速的发展,新技术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曾经一度有人认为网络培训将完全取代传统面授培训,但实践表明,网络培训同样也存在着缺陷,如培训教师与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之间缺少情感交流等,而这些缺陷是可以用传统课堂面授来弥补的。本文基于混合学习的思想和理论,试图通过将传统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进行有机地整合,取其两者的优势,构建混合培训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培训的绩效。

二、混合培训的概念及国内外混合培训现状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原意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外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传统学习方式与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相结合等。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再片面强调网络学习环境而忽视课堂教学,不再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仅仅注意网上资源的利用而忽视其他传统媒体的利用。综合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的观点,混合学习可归纳总结为有机整合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员需要及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传播媒体,采取同步和非同步教学的方式,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动性,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的优化学习方式。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提出的混合培训模式吸取了传统的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的优势和特点,并将二者有机地整合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模式。混合培训是指将课堂培训与在线培训有机结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培训形式。课堂培训是指在传统教师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培训,在线培训是指在网络中进行培训。课堂培训和在线培训是密不可分的,有些在线培训的内容还需要在课堂培训中进行答疑、讨论或辅导等。培训中受训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指导教师的讲授与辅导的有机结合,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当国内外很多行业还致力于E-learning的应用研究时,部分行业已开始探寻混合培训的发展了,如美国国家气象局与美国大气研究大学联合会的气象教育培训项目COMET、欧盟的合作培训项目EUMETCAL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等。近年来,由于美国气象事业规模的扩大,气象部门员工的教育培训需求量剧增,提供高质量、便捷的员工培训迫在眉睫。因此,COMET精心策划了混合培训的教学方式,整合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资源,研发并放在其网站向学员免费开放许多贴近气象业务需求的在线课程包,导入网上答疑、交流论坛,不断创新开发出的高质量和大数量的气象人员职业发展培训课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开设多门在线同步培训系列讲座课程,采用E-learning考试系统,使学员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活动,同时,COMET定期举办结合在线培训的气象水文面授培训,在先进的预报实验室指导学员应用最新预报产品。EUMETCAL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以其合作与共享的理念独树一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已运用混合培训模式举办多期气象业务与管理方面的国际培训班,以面授培训为主,同时通过在线同步共享澳大利亚气象局培训中心的面授培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混合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混合培训模式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一定的指导原则,因为若不遵循适用原则或原理,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一,要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知识背景与特征,针对此开发或购买学习内容,明确考核和评估方式,然后让学员通过E-learning~习一些基础知识,进一步通过面对面交流来获取更高级的、需要讨论或者需要言传身教的知识。

第二,培训设计师和指导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训的设计者应将一个培训过程分成许多的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呈现给学习者。受训者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混合培训的环境中,受训者既能通过传统的课堂学习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又能在家里或是办公室里等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在线学习,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受训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二)混合培训模式的构建

1培训前期准备

(1)培训需求分析

对参加培训的受训者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初步设定通过培训后受训者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课程、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媒体和教学方式等。另外,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和自身特点等不同会有个人特殊的需求,从而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和不同水平的受训者分别考虑,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呈现培训内容,力求弹性培训,使每一个受训者都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2)构建混合培训环境

混合培训的资源分为面对面讲授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面对面讲授课堂是传统的教学课堂,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中使用的课堂是多媒体讲授式教室和多媒体交互式教室,前者包括了计算机、投影、实物展台等现代化设备,教师讲课使用多媒体单机或网络课件;后者区别于前者的特征是这里的指导教师和受训者均一人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边讲解边练习。

在线培训是混合培训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在线培训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培训成功的关键。网络的功能对于教学来说不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发布,还应该是支持教学交互、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应包括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

教学管理系统、网络课程个性化定制工具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以为学员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自测、在线资源浏览等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作业考试系统等实现多方面的教学交互。另外,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支持教师在线设计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此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网络教学平台为学员提供自主构建知识的环境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定培训目标后,选择和编制合适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和计划,是实施培训的重中之重。培训内容的选择范围包括课堂培训内容和网络培训内容,由于受训者对培训的期望和要求都存在差异,因此,除了设计一套基本的培训内容外,还要根据不同受训者的不同要求,结合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跟受训者一起制定符合受训者特点的个性化内容。在培训中,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受训者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如案例法、实践课、实地参观等。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受训者自身的特点会出现许多变化,因此培训内容要尽量避免固定死板的设计方法,使培训可根据外界变化做出及时调整,保障培训顺利进行。网络在线培训的跨时空、超链接等特点就为弹性的培训设计提供了可能。

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内容和计划后进入培训实施阶段前,要对培训教师和受训学员进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课件演示工具或交互工具等的教学环境进行使用培训,使培训教师和学员熟悉教学环境,排除技术障碍,为培训实施奠定基础。在培训课程开始之前应将整个培训计划及各个阶段的计划细节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以使学员做好准备并做好个人学习计划与安排。

2混合培训的实施

(1)课堂培训

面对面课堂讲授可以促进师生、学员之间的交流。通过课堂面授,指导老师将讲授培训内容中的面试课程,并对网络课程中某些学员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面对面的讲授能从多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助于学员的记忆和理解。另外,某些技能的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演示将使学员更容易掌握并运用于实际中。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网络课程上的热门议题讨论等能激发学员的兴趣,这是鼓励和维持学员持续在网络上参与培训课程学习和讨论的有效措施。成功的课堂讨论和交流,通过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培养学员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不仅使学员“解惑”,也能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在线培训

网络培训课程资源是一个个视频、音频、动画、图形、文本等多种类型或复合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将培训内容生动的呈现给学员,使学员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随时在线调整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

网络培训有很好的异步交互性,课堂上的讨论可以继续延伸到网络上来深入讨论,由于交流时间不受限制,参加讨论的学员可以对所讨论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通过学员们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交流,能把问题全面深刻的分析清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员更容易将知识点掌握牢固,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混合培训结果测评

对受训者培训项目进行评价,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培训评价体系,也是混合培训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评价不仅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保证评价的顺利进行,而且要以评促学,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受训者既能学到知识,又尽量减少受训者的考核压力,保证培训评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课堂考试测评

指导老师可以对当堂或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测试,培训中的测试结果将反馈给教师和学员,使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学员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加强学习。培训后的考试测评可以和培训前期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以此作为检测培训效果优劣的依据之一。

(2)在线教学评价

学员学习评价的实施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试题资源库、系统统计分析等来完成。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随即抽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试题组成自测试卷来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学员可采用匿名方式为教师打分、采用提议的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

(3)问卷调查法进行综合评价

在课堂上发放调查问卷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从培训各个方面、各个实施阶段、环节进行评价,关注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知识结构、层次、个人能力的改变及其学员所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力求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找出培训缺陷所在,为完善下一次的培训做好准备。

四、结语

混合培训不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法,而是传统的面授培训和在线培训优势的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任何一种培训方式都有其优缺点,综合其长处弃其短处的培训模式会更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混合培训模式还需要不断地经受实践的检验而完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混合培训模式也将会呈螺旋式发展。

混合学习模式 第5篇

摘要:混合型学习是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组合,结合当前高校实践类课程学时数不足、实践力度不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无法深度融合的现状,该文通过课堂讲授、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课外任务式实训3个模块,以摄影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混合型学习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混合型学习;模式研究;实践;摄影技术

混合型学习是国外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术语,它将面对面传统学习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进行优势融合。该类学习关注学习个体风格和步调,强调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满足不同学习个体的需求。混合型学习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的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面对当前高校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技能,提高高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成效,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混合型学习的实践探索,早期就曾在企业培养雇员专业技能和提高雇员工作效率上发挥效能,现在同样对高校培养满足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具有一定就业竞争能力的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混合型学习在高校实践类课程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1.1 弥补当前高校实践类课程设置和面授教学的缺陷

由于高校课程设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不敏感性,我国高校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状,虽为适应就业需求,许多高校也大面积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实验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比重,但学时数和实验配套却维持不变,导致教师理论讲解不透,学生实践赶鸭子上架,理论和实践无法透彻融合。

混合型学习是传统面授教学与E-Learning的有效融合,E-Learning既能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弥补教学学时不足、资源传授有限、知识内容难于展开等缺陷,也能通过网络交流功能和教师合理的活动设计,拓宽教学面和师生互动面,提高教学广度与深度。

1.2 提高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混合型学习包含3种教学组织形式,一为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授课制,可通过课堂面授、网络视频授课和拓展知识讲座展开,目的在于扩充知识受众面和课程内容质量;二为合作式小组学习,可在面授和网络学习中同时展开,该形式对于实践类课程的小组实验项目实施,实验协同讨论和学生协同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很大优势;三为自主学习,主要在网络上展开,学生可自定步调,利用丰富网络资源,拓宽学习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E-mail、BBS、聊天工具和Web2.0相关技术,可有效开展学生个别辅导,实验成果展示和探讨等教学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混合型学习在高校实践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实践类课程是指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该类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又有一定要求,因此,有限的学时内,既让学生吃透必备知识和技能,又能在能力上有所提升,是该类课程解决的重点之一。Jennifer Hoffman在其《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一文中提出,混合式学习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若干模块,然后再用最好的媒体将各模块呈现给学习者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模块的简单拼合,其强调模块元素的互相影响与作用,最终实现效果最大化的目的。为此,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将混合型学习划分为技能驱动(Skill Driven)、态度驱动(Attitude Driven)和能力驱动(Competency Driven)三个维度,技能驱动强调学生自定步调学习和教师/促学者(instructor/facilitator)来支持发展的一定知识和技能;态度驱动强调通过不同学习事件和媒体的混和发展一定的行为和态度;能力驱动则强调混合不同的媒体和学习事件,以及知识管理和指导(mentoring)来发展工作能力(workplace competencies)。

综上所述,并结合实践类课程特点,实践类课程可采用课堂讲解、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和课外任务式实训3个模块展开混合型学习,为实现混合型学习的3个维度驱动,整个学习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讲授以问题引入、讨论思考和案例分析为主;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通过在线阅读、协作讨论和在线测评开展自定步调的学习,并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课外任务式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技能的重要环节,该模块强调学生实训任务的设计能力与实训任务完成的协同能力培养,并以此达到技能驱动和能力驱动的目的。实践类课程混合型学习的具体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类课程混合型学习应用模式实践类课程混合型学习模式应用案例分析

为探讨实践类课程混合型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了课时数偏少,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摄影技术课程进行了实证研究,此课程同样采用课堂讲授、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课外任务式实训3个模块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并力求在技能、态度和能力驱动3个维度上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进行优化和提升。

3.1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和课外实训的基础,由于课内时数有限,教学内容又相对庞杂,因此,课堂教学要尽量做到内容精、效率高的特点。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从零散到整体,将内容按专题划分,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每个教学主题都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作品进行小组互动讨论,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展开对自己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此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同时也为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协作学习和任务式实训的小组协作进行了前期培训和方法引导。该模块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课堂讲授流程

3.2 网络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是课堂扩展的重要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不仅能将课堂知识扩充和深化,而且网络同步和异步交流功能,还为学习自定步调提供了条件。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模块的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课堂内容拓展、教学论坛和学习测评。课堂内容拓展以大量网络扩展学习资源扩充学生知识面与知识深度,为保证自主学习效能,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记录及知识考核进行监控与调整。教学论坛是学生展开深度讨论的重要基地,教师将课堂上无法深度挖掘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拍摄作品,以讨论专题方式在此发布,并通过帖子主题引导、讨论引导和适当评价机制,调控学生回帖内容与质量,讨论以个人和小组两种方式参与,提倡挖掘学生创新观点和小组协作能力。学习测评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3部分进行,理论知识以网上作业提交、知识模块测验获取评定;实践能力通过上传作品,作品论坛互评的方式进行考核;网络学习能力则通过学习记录、发帖数量与质量及小组合作互动的效果进行一个综合的表现性评价。

为监控网络学习进度和效度,教学网站通过教学通告,学习提醒和学习指导小纸条,讨论引导,作业、论坛和测验提交时间限制等手段,监控课外网络学习的进展与效能。

3.3 课外任务式实训

课外实训是课堂实训力度不足的有力补充,摄影技术课程在原课时基础上增加了约20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为在缺乏教师监督情况下提高开放实验的效果,实验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开展任务设计、教师联系、小组作品网评等各项工作。为提高学生作品分析与创作能力,小组作品将上传到教学论坛中,以异组互评的方式讨论评定,作品最终成绩将参考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共同得出。为保证实训顺利完成,理论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将在任务设计、协作学习方法指导、实训技能等方面提供面授和网络辅导,为学生完成高质量实训任务提供学习支持。课外任务式实训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课外任务式实训流程

4实践类课程应用混合型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过一个学期实践研究,混合型学习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均起到不错效果,但初期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学生网络学习意识不强、自主与协作具有被动与盲目性、实训作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指导和制定合理评价机制成为混合型学习有效落实的重要调控手段,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4.1 提高课程内容的兴趣度和实用性,并以适当反馈机制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动机分为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两种,内源性动机源于兴趣、好奇心和求成的需求,外源性动机则是由学习奖惩和分数诱发的。因此,本研究通过提升课程内容的兴趣度和社会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内部需求,然后再通过学习提示、作业、测验、讨论评价、学习表现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意识与竞争意识,从外源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2 提供充分的自主与协作学习指导,提高自主与协作学习效能

由于缺乏网络学习锻炼和意识培养,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与协作意识不强,能力欠缺,如不加以指导,学习效果明显欠佳。因此,完善的自主与协作学习方法指导和详尽评价指标体系,教师适时进行学习动员,对提升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意识和网络学习能力极有帮助。协作学习则强调组长责任制,利用作品自评与互评机制,提高协作小组成员的责任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小组协作的效率与质量。

4.3 细化实训任务,合理设计实训评价机制,提升实训成效

课外任务式实训由于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展开,因此,合适的实训指引和恰当的评价机制将是实训任务成败关键,为保证实训完成质量,本研究在兼顾实训任务完整性的同时,将实训任务根据知识点进行细项划分,每个细项依据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给出相应评分标准。为发挥小组协作作用,实训成绩评定由教师评定、成员互评和组间互评综合得出。

5结束语

混合型学习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理论知识,在实践创作中的升华迁移,利用混合型学习的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不仅扩充了课堂,而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协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均起到良好效果,但如何实现有效学习监控,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和网络信息素质,仍然是影响混合型学习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有待于未来对此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Jennifer Hoffman.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J/OL].http:///

[3]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深入理解混合型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4,6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 第6篇

[摘 要]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需要与课程本身的特点相符合。论文通过对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挖掘出其使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提出了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将课程的能力体系分解为三部分,并针对这三部分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了混合式教学流程。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图像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020-03

一、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使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

混合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已经被运用于许多课程的教学当中[1],该理念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体系构建,这种构建的过程需要线上活动(课外学习)与线下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机混合来实现。它不仅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混合,也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混合[2]。

混合式学习模式并不适合用在所有课程,要想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这些课程应该符合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课程本身的教学资源基本上可以数字化,以便于网上学习使用。二是课程的面授教学环境应该以机房、多媒体教室为主,这样不至于生硬地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分割成两块,体现不出混合的优势。三是教学活动的成果便于在线上展示、讨论,以利于探究学习的开展[3]。

Photoshop图像设计是通过学习Photoshop软件,构建数字图像设计能力的课程[4]。该课程非常符合上述三个特点:首先,课程的素材、作品、教学视频、图文教程等都可以且必须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其次,课程的上课地点多在机房当中进行。最后,教学活动的成果即图像作品也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展示。

所以,在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可行的,但还需要针对课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教学效果更好的模式。

二、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块设计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构建使用PS进行图像设计的能力[5]。可围绕这个核心将课程的能力体系分解成三个部分,即基本技能、自学能力、设计能力。基本技能指的是PS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基本工具等,是PS能力体系的砖石。自学能力指的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自学能力,即探究??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PS能力体系的建造师。设计能力指的是PS图像设计能力,是PS能力体系的具体表现[6]。这三个部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任何一个教学单元当中都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内容。但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或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对这三个能力目标有所侧重。

基于此,我们为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设计了三个模块,即“基本技能”模块、“综合作品”模块、“创新创意”模块。“基本技能”模块的重点在于PS基本技能的学习,兼顾自学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以任务驱动式为主;“综合作品”模块主要是培养自学能力,完善基本技能并兼顾设计能力,学习方式以探究式为主;“创新创意”模块主要培养PS设计能力,进一步完善基本技能及自学能力,学习方式以协同学习为主 [7]。我们针对这三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及内涵设计出相应的混合式教学流程。

三、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

(一)“基本技能”模块的教学流程

这个课程模块针对的是初学者,初学者的学习目标是基本功的培养,并克服入门者的学习障碍。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和模仿开始,通过实践掌握基本工具的运用技能。因此,“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1.为每个单元确立明确的技能目标,这个目标一般是掌握一项基本技能,而这个技能会包含几个相关的基本工具,如技能目标是分区选择,则包含圆矩形选区、多边形套索、磁性套索、魔棒工具、快速选择工具等,教师围绕这个技能目标设计图像作品进行线上展示。这个作品既可以让学生在线上观看,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分析的样例。2.教师录制好该作品的制作视频放到线上,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线上观看视频进行自学。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视频更多的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作为初学者,只有在课堂中边听讲解边练习,并浸入学习环境中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学生如果课上实在搞不懂,还能在课下利用这些视频进行学习。3.学生通过自学或教师的指导完成该作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并思考相关工具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4.教师布置一个作业作品,要求运用本单元的技能来完成,并在思路上进行引领,学生在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本单元的基本工具,也会培养一些自学能力及设计能力。5.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线上进行展示,与同学互相欣赏、交流,教师对这些作品进行评分之后和学生共同鉴赏分析,并通过赞赏激励学生进步。

(二)“综合作品”模块的教学流程

这个课程模块针对的是已经具备了PS基本操作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提高自学能力时进一步完善技能和积累作品制作经验。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因此,“综合作品”模块的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1.教师选择一个合适的综合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进行线上展示,这个案例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及设计感,同时也要包含一些新知识新技能。2.教师在线上分享该案例作品的图文教程及重点新知的视频教程,学生通过自学图文教程迅速把握作品的整体制作过程,在巩固内化旧知的同时学习新知,而重点新知的视频教程可以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并掌握新知。这个自学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3.教师基于教学案例中出现的新知设计相应的探究问题,例如配色的分析、技能的运用场合等,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共同探究,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探究能力、沟通能力,并促进能力体系的自我构建。4.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作品的创意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并扩展知识技能体系,提高创作设计能力。5.学生在线上展示设计的创意作品,教师与学生共同鉴赏并提出各自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开阔眼界,也能互相学习设计思路。

(三)“创新创意”模块的教学流程

这个课程模块针对的是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操作技能并形成了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的培养和提高。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对主题作品进行总结,领悟出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设计眼界和设计思路,从而能够构建设计能力。所以“创新创意”模块的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1.教师选定一个图像设计中的主题进行探究,这些主题包括展板设计、海报设计、BANNER设计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基于这些主题的优秀作品进行探究分析,并得出基于这些主题的设计原则。2.教师在线上收集这几个小组探究出来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给出符合主题设定的设计原则,并和学生共同分析,使学生对这些原则能够很好理解并形成主题作品的基本设计思路。3.学生基于该主题设计相应的主题作品,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意和设计感,并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对设计原则的运用及设计思路。4.学生在线上展示所设计的作品并给出设计思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这些作品提出鉴赏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激励,并一步步地培养提高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四、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P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在两个学期中使用上述混合式教学设计对220名学生的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以下几方面可以支撑这个结论:一是作业作品质量得到提高。与教改之前相比,学生的作品技能操作更纯熟,设计感更突出,特别是一些学习主动性强、有潜质的学生,明显体现出其能力构建的完善[8]。学生的总体期评平均分提高了9.7分。二是从调查问卷的数据中也可以体现出教学效果的提升。有93.8%的学生认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自己认为得到较大提升的方面是基本技能(100%)、自学能力(31%)、设计能力(36.1%)。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能有更自主的学习空间(42.3%),教学活动能驱使自己去学习(30.1%),能培养自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2.9%),能对自己的设计能力进行训练(49.5%)。如图4所示。三是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数据分析,也能看出学生对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情况及教学效果。(1)学生平均每节课会登录3次网络平台,表明学生至少课内登录1次,课外登录2次,在课程内外都在使用平台,体现出混合式的学习特点。(2)每个主题讨论参与的学生占到学生数的85%,说明学生参与讨论探究比较主动,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3)每次课程作业的提交率超过95%,说明线上交作业的方式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同时因为作业能够评选出优秀作业,使学生能向好的作品学习,对学生是极大的激励,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可见,混合式学习模式在Photoshop图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能力体系的构建起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锻炼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增强线上资源与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参 考 文 献 ]

混合教学模式 第7篇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自主学习、网络交互学习和课堂面授学习三个模块,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对教师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ESP;EGP;混合教学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引起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建立起规模不一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中心,开始“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然而,一、混合学习观

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其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教学形式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2]。它转变了学生的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是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一种提升。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由于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也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具备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3]。

混合学习强调通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差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往往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许多老师将“自主学习”等同于“没有教师的上机学习”,导致“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同学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或评估学习的经历”[4]。针对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也发现,单纯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甚至比“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差,而不同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往往能取得喜人的教学效果[5] [6]。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面授学习之间的关系,折中的办法就是将两者以一定的比例按照某种模式进行整合,也即开展混合式教学,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为这种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第三范式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其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一种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7]。这种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学习不是课堂面授学习和在线自主学习的叠加式混合,而是“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是一种深度的混合式学习,可称之为整合式混合学习(integrated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学习模式下的课程设计以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需求分析和特征分析为基础,以特定的学习环境为前提,必备的要素包括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课件、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网络试题库、网络交流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8],其中计算机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平台,网络教学资源是载体,教师是灵魂。

1.网络交互式学习与网络探究式学习混合

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无法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些问题最终多数未能得到解决。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我们可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搭建立体化答疑系统,学生可将问题提交到答疑系统,等待老师或其他同学解答。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将问题和回答整体公布到答疑中心,供其他学生参考。教师也可通过答疑系统提出自己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除答疑功能以外,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都提供讨论交流的模块,教师也可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网络虚拟社区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教师可结合EGP课程内容学习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些话题,学生则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异步交互”式的主题讨论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单元内容的理解,通过发帖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针对ESP教学,结合课堂面授的任务驱动型的情景式教学(task-driven context-based instruction),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基于项目的网络探究式学习(project-based webquest)。Webquest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在教师指导下,以一定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网络,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报道、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ESP教学的“真实性”不谋而合。Webquest既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子自己承担的项目分工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最终合作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对学生完成任务能其帮助作用的网站或链接,并给予经常性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混合

由以上论述可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起了学生的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的变革,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实践,改变过去教师作为评价唯一主体的现状,需要有一套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工具的多元化。

混合学习模式 第8篇

一、混合学习及其实施条件

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面授教学和基于计算机的教学结合起来, 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传统的面授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授课与指导, 学习者利用教科书、阅读材料、图书馆和其他活动进行独立学习。“混合学习”主要是指在课程设计和传递中与技术进行整合, 寻找教学内容在开展网上与面授教学时的最佳分配方法, 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要开展混合式学习, 要求学校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及教学平台。福建化工学校作为国家级第一批信息化试点校, 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相对先进, 具备高配置的计算机机房作为网络教室, 并拥有“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学校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的比例较高。此外, 学校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 信息素养较高。这些因素都为我们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制作优秀的微视频需要树立的观念

混合学习模式中的微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显著不同。从时间上来看, 微视频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而一节传统课有45分钟;从教师的课堂活动来看, 过去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 而录制微视频的环境中只有教师自己, 面对摄像机, 讲授一段内容;从教师的实际授课过程来看, 传统教学中,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讲授、启发、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而在混合学习模式的微视频中, 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 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 也没有师生间的互动。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录制微视频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北师大曹周天教授认为, 微课程建设要树立四种观念, 笔者认为, 这四种观念同样也适用在我们的微视频制作中。

(一) 内容观念

内容观念即选题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视频的。那么怎样的内容才适合制作微视频呢?在传统教学中, 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适合讲授, 有的适合启发提问, 有的适合展开讨论。而混合式学习中的微视频是只有教师在场的一种授课形式, 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

(二) 时间观念

微视频的时间短、节奏快,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所准备的内容是否能用正常语速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有研究表明, 如果视频时长超过6分钟, 学生参与度就会急剧下降。一般一个人每分钟可以讲120字左右, 那么6分钟以内讲稿的字数就应该控制在700字左右。

(三) 结构观念

在混合式学习的微视频中, 所有内容的推进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因此, 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后, 对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 特别是在没有真实的课堂情境中, 讲授完一个知识点, 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分析与重构。

(四) 语言观念

一段微视频可以被反复观看, “听”课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大了。树立语言观念要求讲授的语言做到通俗、流畅, 既富有讲述性又重视启发性。有研究表明, 若在微视频中语速稍快,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微视频制作的步骤

笔者对静态网页制作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微视频的制作。通过实践, 笔者认为, 微视频的制作有以下四个步骤:分析、整理、制作和发布。

(一) 分析

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知识点。一般教师刚接触微视频制作时, 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教师说整门课的知识点有一两百个, 怎么可能都制作成视频?笔者认为, 微视频的制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刚开始时, 教师们可以从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入手, 结合上面提到的内容观念, 选出10个左右重点中的重点进行制作。

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能力等。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长期使用计算机软件, 他们的信息化素养相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较高, 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机会比其他专业学生多, 那么他们使用计算机学习的时间也会更多。

3.分析教师。这里指的是教师自己制作视频。我们要看看自己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可以制作视频, 另外我们的媒体素养又是怎么样的。

其中第二、三点结合起来分析, 我们可以确定微视频的风格和形式。

(二) 整理

整理包括两个阶段。

1.素材准备阶段。素材准备是指我们在视频中要用到的所有内容, 包括课件、PPT、图片等。

2.脚本设计阶段。脚本的设计和接下来的制作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好的脚本可以让拍摄和后期制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如果是请摄影团队来拍摄, 脚本也可以使教师与摄影团队沟通得更顺畅。

笔者请教了影视制作教师, 借助影视制作中脚本的编写方法, 设计了如表1的微视频脚本设计表格。表格中, 讲解内容是对应于不同的画面的。比如我们可能应用PPT制作一张封面, 显示本视频的讲解主题, 而开场白就可以对应这张封面。又比如对于难点的讲解, 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动画或视频来进行说明。

在表1中大家可以看到, 笔者将小测试的题目放到脚本中了。那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 笔者发现微视频的学习, 必须要有一定的测试题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该测试题要针对视频的内容来出, 需是简单、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以客观题为主。通过小测试,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也能通过教学平台及时分析并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 笔者在每集视频的脚本后都加上了小测试的题目。

(三) 制作

制作包括拍摄和后期制作, 如果学校能支持, 教师会轻松一些。但是摄影团队一般不会制作, 也不可能帮教师录制完整, 就像笔者前面内容分析里提到的。后期教师能自己拍摄的话, 我们就能将整门课慢慢地完善起来。当然, 一定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勇于挑战自己, 学习一些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技术。只要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们一定能自己制作出优秀的微视频。但是一定要记住, 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而不是技术。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和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去感染学生, 去引领学生的学习这才是最关键的。

(四) 发布

发布要考虑的是教学视频发放的形式和时间。在形式上, 我们可以选择学习管理系统或网络教学平台这样的工具。像福建化工学校采用的是“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选择百度网盘等网络存储工具。另外, 还可以将微视频上传到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而视频的发放时间, 可以根据学科做区分。比如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上课时观看, 那么课前发放即可。而商贸专业要求学生周末进行市场调查, 那么要提前两三天进行发放, 以保证学生有时间看完。

微视频的制作过程到发布就结束了。但是微视频要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 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也就是说, 在微视频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反馈。反馈包括学生观看视频的反馈、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反馈和根据学生的建议修改微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的反馈, 可以让教师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课上活动设计。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反馈, 将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根据学生的建议修改微视频包括视频的风格、内容、技术手段等, 通过对微视频的修改, 能让我们的制作手段和技术有所提高。优秀的微视频制作对推动混合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面对新挑战, 努力应对技术环境下对课堂教学改进提出的新要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混合学习模式在中职学校逐步开展。本文借鉴微课制作方式, 通过分析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混合学习实验中微视频的制作过程, 进一步探讨制作优秀微视频的方法, 从而为中职混合学习模式中微视频制作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微视频,静态网页制作课程

参考文献

[1]韩锡斌, 刘英群, 周潜.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重庆市劳动合同样本下一篇:高一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