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体系试题答案

2024-05-15

产品体系试题答案(精选8篇)

产品体系试题答案 第1篇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6.0学分!得分: 100

学习课程:金融产品销售技术

单选题

1.对于思想型的顾客,在销售金融产品时应当()回答:正确

 A 依靠核心员工

 B 努力提高业绩差的员工的销售额

 C 将人员优势和责任额的细分计划相结合,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优势

 D平均分配

4.负增强的作用是()回答:正确

 A 向客户施加压力,加速其作出决定

 B 降低产品价值

 C 缩减顾客的需求

 D 威胁顾客

5.撰写销售计划书,一定要有的要素是()回答:正确

 A 要有延伸性

 B 品质化并可以数值计量

 C 可行性

 D 以上都是

6.运用商品的特性销售金融产品,就是要()回答:正确

 A 强化自身优势

 B 弱化弱点

 C 降低缺点的影响,充分发挥优势

 D 以上都是

7.缔结过程中应当注意()回答:正确

 A 缔结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适时提出缔结

 B 随时缔结

 C 在顾客完全没有异议时缔结 A 表现对顾客的信任 B 解除对方的戒备,拉近彼此距离 C 放开自己 D 巴结顾客 A 针锋相对,用完美的口才击败他 B 争取决定他的意志 C 不断施压 D 由他来做最终的选择决定 2.体态语言中,微笑的作用是()回答:正确 3.在制定业务计划书,进行人力配置的时候,管理人员应当注意()回答:正确

 D 等待顾客提出缔结的请求

8.掌握顾客的人际风格,成为沟通高手后,业务人员还应当具备()回答:正确

 A 说服能力

 B 高度的说服谈判能力

 C 谈判能力

 D 以上都不是

9.有机性市场的构成包含()回答:正确

 A 同行竞争性因素

 B 非同行竞争性因素

 C 外界环境的变化因素

 D 以上都是

10.目视管理的作用是()回答:正确

 A 选择目标

 B 看清目标

 C 聚焦目标

 D 寻找更多的目标

11.要改变顾客的购买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回答:正确

 A 量身裁衣推销法

 B 观念指导推销法

 C 切身利益推销法

 D 扩大利益推销法

12.人际沟通能力的高低是由下面哪一项衡量的()回答:正确

 A 语言能力高低决定

 B 社会能力高低决定

 C 认知能力高低决定

 D 这三者的交集的大小决定

13.正增强的作用是()回答:正确

 A 提高产品的价值

 B 增强推销力度

 C 感染顾客

 D 通过奖励来鼓舞、激励顾客,促进顾客的渐次增强,缩短改变的周期

14.谈判三要素是指()回答:正确

 A 时间、情报和权势

 B 时间、口才和能力

 C 金钱、能力和地位

 D 情报、能力和权势

15.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人员,要有宣传家的风采,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要()回答:正确

 A 不断向顾客宣传产品的特性,博得顾客的认同  B 能够引导顾客的动机,指导顾客的行为  C 通过教育顾客,展现自己的销售才能  D 说服顾客,有效沟通

产品体系试题答案 第2篇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多选题,少选得1分;共40分)1.能源管理体系不适合以下哪种组织?(C)

A.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符合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组织; B.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组织;

C.通过体系的的有效运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的组织。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组织。

2.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

A.蒸汽

B.煤炭

C.石油

D.太阳能

3.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提供证据。以下哪个不属于承诺范围?(D)A.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组织内贯彻实施;

B.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并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 C.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D.进行内部审核

4.能源管理方案应包括:(ACD)

A.有关职能与层次上的职责和权限;

B.耗能设备的检修规程; C.技术方案、实施方法和财务措施等;

D.时间进度安排。

5.在一个用能单位中,往往80%的能源是由20%的用能设备/环节所消耗的,这种原理被称为(A)

A.二八原则

B.重点控制理论 C.标杆对比

D.能量平衡

6.标准4.4.6.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

(ABCD)

A.职责的明确;B、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C、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

D、验证结果的方法

7.除了节能技术应用外,节能的主要途径还有什么?(BC)A.空调改造

B.结构节能 C.管理节能

D.人走关灯

8.以下哪项属于强制性的外部交流(A)

A.统计局要求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用能情况统计表 B.网站上宣传能源方针

C.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描述能源节约情况 D.宣传获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9.以下哪种情况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可以接受的?(ACD)

A.没有纸质的管理文件;

B.没有文件化的能源管理基准; C.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与公司其他管理体系及日常管理规定合在一起,没有单独的文件系统;

D.信息交流内容在能源管理手册中描述,没有形成单独的程序文件。

10.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评价方法可包括:(ABCD)A.标杆对比法; B.二八原则识别法;

C.平衡测试法; D.专家诊断法

11.在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组织应:(ABC)

A.在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能源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

B.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此外,还应考虑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

C.适时更新或调整能源目标和指标;

D.单独设立一套考评系统,与原有其他目标指标考核分开。

12.组织应根据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识别、策划与所确定的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在以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BCD)A.对可能出现紧急的情况,制定应急方案;

B.对缺乏文件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应制定、提供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和/或操作指导书;

C.在运行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和能源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

D.当这些运行控制涉及对相关方的要求时,应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相关方。

13.能源管理体系可以与以下哪些体系/系统兼容或整合?(ABCD)A.环境管理体系; B.质量管理体系;

C.公司现有生产及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D.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4.组织应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并对其采购、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控制,包括:(ABCD)

A.在新设备和替代设备选用时,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

B.定期监控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其经济运行; C.进行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新,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 D.对重点用能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鉴定。

15.以下属于管理评审输入的有(ABC)A.组织的管理承诺和能源管理绩效; B.能源管理体系的客观变化; C.改进的建议;

D.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方针、目标、指标变更的重大决策。

16.标准对采购能源产品提出了哪些控制要求?(ABCD)A.根据满足要求的能力评价和选择能源供应商; B.制定采购标准或规范;

C.对采购的能源产品进行计量和(或)验证; D.规定相关能源的输配和贮存要求。

17.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在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评审时,应考虑(ABC): A.使用什么样的能源最经济,对环境影响最小,而又易于获取; B.选用什么样的设备,能使设备在经济条件下运行; C.能否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D.能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18.对重点用能设备的控制方式包括:(ABD)A.制定规程和设备关键运行参数要求; B.定期监测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C.设置安全保护装置;

D.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确认。

19.对应标准4.5.5条款“运行控制”,钢铁行业实施规则中,对提高余热余能的转换、回收和利用效率,提出以下哪些控制要求?(BCD)A.大力宣传节能,提高员工意识;

B.规定用于监控、评价余热余能转换、回收和利用效率的评价准则或指标要求; C.按评价准则或指标要求,最大量回收、合理调度及充分利用余热余能; D.采取措施,避免或不断减少余热余能的无谓排放或放散。

20.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BCD)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C.提出改进建议;

D.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应与企业的质量、成本、安全、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相容、协调一致,而不应走向一味追求节能的误区。(T)2.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或声明符合GB/T23331标准的要求,只要满足该标准的主要条款要求即可。(F)

3.能源绩效是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T)4.能源管理标杆是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T)

5.能源因素的识别仅限于体系范围内,组织自身能够控制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影响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F)

6.在规定周期内,管理评审可分多次进行,一次评审不一定包括管理评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T)

7.组织只要建立收集法律法规的渠道就可以了,不需要识别其中的具体要求,也不需要将其传递给相关的部门。(F)

8.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考核是纠正措施,制定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属于预防措施。(F)

9.能源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单独的管理手册。(F)

10.用能单位应对采购的能源产品进行计量和(或)验证。(T)

11.组织应定期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T)

12.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中规定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准确度等级的要求,是强制性国家标准。(T)

13.对重点用能设备只需加强目标指标的考核和维护保养,对操作人员的能力以及定期监控能源利用效率等不必作出要求(F)

14.适用法律法规中的强制性要求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底线。(T)

15.新产品开发过程的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应确保有具备能力的能源方面的代表参加。(T)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常用的节能技术有哪些?

(1)焦化:干熄焦(CDQ)发电、煤调湿技术、焦炉煤气净化回收利用、煤气冷却余能利用、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化产热泵蒸氨、鼓风机变频调速、焦油渣制球回配技术;(OCC焦炉加热技术);

(2)烧结、球团:烧结/球团余热回收、余热发电、混合料预热、铺底料厚料层烧结、煤气预热+热风烧结、脱硫风机变频调速、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控制技术;

(3)炼铁:炉顶余压发电(TRT、BPRT)、干法除尘技术、高炉鼓风除湿技术、热风炉双预热、外燃式热风炉、热风炉自动燃烧控制技术、富氧喷煤技术、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术、低硅冶炼技术、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CPP)技术、鼓风机变频调速、冲渣水余热回收利用;(熔融还原炼铁技术)(4)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烟道余热蒸汽利用、饱和蒸汽发电、蓄热式烤包器、烤包PLC自动控制、钢包转运加盖保温、转炉副枪取样及自动化炼钢技术、机械(干式)抽真空精炼技术、合金料或钢铁料烘烤、一罐到底技术、除尘风机变频调速;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电炉优化供电技术。

(5)轧钢:热送热装、薄板坯连铸连轧或直接轧制技术、蓄热式加热炉、汽化冷却余热蒸汽回收利用技术、饱和蒸汽发电、切分或倍尺轧制技术、电机变频

调速。

(6)其他:纯烧低热值高炉煤气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CPP);动态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综合节能技术应用、高效热电联产—低真空采暖、热泵技术、能源管控中心。

2.请简述组织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适宜的资源。答:

a)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人员; b)配备所需的节能产品/设备、设施; c)配备所需的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

d)充分识别和利用最佳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 e)配套充分的资金。

3、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期望作用与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有哪些方面?

1、强调岗位节能与系统优化同步推进;

2、制定节能规划建立长效节能机制;

3、防止“两层皮”;

4、建规立制、精细管理、夯实基础;

5、促进节能技术应用;

6、完善节能攻关机制,挖掘低成本节能潜力;

7、以能源“合规性评价”促进节能工作;

8、促进能源计量和能源中心建设;

9、促进能效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0、提升了全员节能意识 提升了能源管理的地位

4、什么是能源绩效参数?结合工作岗位举出列举三个参数。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

注:能源绩效参数可由简单的量值、比率或更为复杂的模型表示。

工序能耗、点火温度、点火煤气单耗、固体燃料单耗、电力单耗、新水单耗、蒸汽单耗、吨矿余热蒸汽回收量、吨矿发电量、返矿率、漏风率等。

四、应用题(共25分;其中:能源相关变量10分,控制措施策划15分)

旅游产品体系研究 第3篇

一、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产品体系是指旅游产品各种表现形式的集合, 其中包括单项旅游产品, 旅游线路产品和区域旅游产品。这些产品表现形式相互关联, 是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业经营和管理的重点, 同时也是呈现给旅游者核心价值所在。旅游产品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二、旅游产品体系的构成

1. 单项旅游产品。

单项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的单个要素形成的产品, 包括饭店、交通企业、餐馆企业、旅游景点、娱乐场所、旅游商店提供的产品。如, 一个景区、一间客房、一次午夜供餐、一件旅游纪念品、一次特殊服务、一次民俗歌舞等[1]。单项旅游产品中有两类旅游产品是研究的重心, 也是旅游开发十分关注的, 一是景区, 二是景区中的项目产品。

旅游景区项目产品的研究着重于如何引入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并将现有项目升级, 在项目中融入时尚的元素等量方面的研究。现在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在向着体验化, 参与式发展, 期望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内涵来增强吸引力。如, 马木兰, 汪雨明 (2008) 探讨了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项目产品的模式[2]。并指出实景舞台剧项目是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旅游产品的较好方式。此外, 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研究还存在于项目产品的投资风险, 收益分析, 项目策划, 融资等方面。同时还研究项目与内外部环境的适应度, 项目产品的布局等。如, 黄秀娟, 刘伟平 (2004) 研究了在选择森林公园旅游项目产品时应考虑的一些内外部因素[3]。

旅游景区产品的研究着重于景区的创新 (引入新项目和改造旧的项目) , 景区旅游路线的重新组合, 景区形象宣传, 景区旅游产品推广等。如, 黄建清、韦倩虹 (2007) 以广西花山旅游区为一个旅游产品, 利用区域内旅游线路组合, 品牌宣传, 项目创新来提升旅游区品味和质量[4]。杜丽娟 (2007) 以成都天台山为例, 研究了中等质量的景区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方式[5]。

2. 旅游线路产品。

旅游线路产品是旅游产品体系第二大类组成部分。它是指旅行社以旅游吸引物为中心, 将食、住、行、游、购、娱等单项服务捏合在一起, 并以一条旅游路线的形式表现出来, 提供给旅游消费者的产品, 旅游线路产品是单项旅游产品按照某一逻辑或者主题而组合成的。由于组合的多样性, 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线路产品。有学者根据线路的主题和特色, 归纳出了旅游线路产品的“家族谱”。把旅游线路产品分为观光类、度假类、康体类、商务类、文化类、专项类、特色类旅游产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旅游线路产品研究着重于线路的行—游时间比, 线路节点设计, 空间布局, 线路外部性, 线路策划推广等方面。如, 阳宁东 (2005) 提出了制定一套制度来保护旅行社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的知识产权, 进而保护旅游社的利益[6]。

3. 区域旅游产品。

区域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体系的第三个组成部分。

虽然区域旅游产品的概念并没有被正式定义过, 但是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表现形式, 在近年来的学术研究中, 这种提法已被频繁的试用。如, 李亚兵 (2006) 的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及其影响机制[7];张彦博 (2007) 的辽宁省旅游产品区域开发策略研究[8];阳国亮等 (2007) 泛北部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9]。

本文将区域旅游产品定义为, 一个区域所能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的总和, 包括所有单项旅游产品和线路旅游产品。单项旅游产品类, 比如景区、饭店、交通、餐馆、购物商店、娱乐场所等;线路产品包括不同主题和特色的旅游线路。这些单项产品和线路产品都存在于这个区域, 并且由某种地脉和文脉相互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 体现出地区的整体形象。

区域旅游产品也可以看做是多条旅游带和旅游面的集合。在某条狭长地域上集中分布的单项旅游产品和线路成为旅游带;在某个近圆形地域上集中分布的单项旅游产品和线路成为旅游面;区域旅游产品按照特色可以划分为区域红色旅游产品, 区域生态旅游产品。按照资源性质分, 有区域文化旅游产品、自然景观旅游产品等。

区域的旅游产品有一个整体的形象, 这个整体形象的支撑点是区域里的最经典的, 影响力最大的景区和旅游线路。同时区域的景区与旅游线路有一个层次结构。拳头产品是区域中少而精的景区及线路量, 主要面向区域外的市场, 并对形成区域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重要产品是区域中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景区和线路, 主要针对区域内部市场;补充产品是区域中大量的一般的景区和线路, 是其他类产品的有益补充, 主要针对景区周围居民。在做区域产品深度开发和结构优化的时候, 应该搭建起区域产品层次, 针对各层次的产品进行不同力度的开发。同时, 区域旅游产品推广也是研究区域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

三、旅游产品体系中的内部联系

旅游产品体系由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旅游产品组成, 即单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产品、区域旅游产品。三者的相互联系可总结为, 单项旅游产品组合成为旅游线路产品。一个区域的单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产品组成该区域的区域旅游产品。其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

四、小结

旅游产品的内涵十分丰富,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所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有较大的区别, 研究的指导理论也不大一样。旅游产品体系的搭建及层次的划分有助于理清这种旅游产品各种表现形式的归属层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以期促进旅游产品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燕芳.旅游产品及其结构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2]马木兰, 汪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282-287.

[3]黄秀娟, 刘伟平.森林公园旅游产品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J].绿色中国, 2004, (12) :59-60.

[4]黄建清, 韦倩虹.广西花山旅游区旅游产品开发及创新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7, (4) :42-44.

[5]杜丽娟.关于中质景区定义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162-164

[6]阳宁东, 周幼平.关于构造旅游线路使用权市场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4, (4) :10-12.

[7]李亚兵.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及其影响机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4) :108-110.

[8]张彦博, 韩影.辽宁省旅游产品区域开发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 2007, (7) :99-101.

[9]阳国亮, 等.泛北部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7, (12) :89-92.

产品体系试题答案 第4篇

专家们经常推崇跨国公司一个产品能够卖几十甚至几百年,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经典设计体系”。法国奢侈品品牌Berlute总经理谢尔瑞·马曼说,“Berlute只是在有了灵感的时候才會推出新款,没有灵感的时候,可能多年都没有新款。不过,新款一旦推出,便会把它当作经典永远卖下去。”

“快速设计体系”就是以更快的速度,设计更多更好的产品,哪怕新品很多并不成功或者生命周期很短。只要不断推新品,货架上就总有新品可供顾客选择。

只要到义乌的批发市场去看一看,就知道中国企业有惊人的产品快速设计能力。这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一款产品刚上市,便有多款新品等着替代老产品。

当中国企业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推出产品时,那些经典产品也许会被花样不断翻新的产品所淹没。

本土企业的“快速产品研发体系”非常适合中国国情,也非常有效,麦肯锡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周用于购物的时间是9.8小时,美国仅3.6小时,41%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购物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当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时间轻松选购商品时,就必须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产品的丰富化和多样化就极其重要。

中国企业的这种“快速设计体系”甚至开始受到跨国公司的推崇,从百事可乐成立至今的109年,其外观仅调整过10次,但在2007年,百事可乐就要经历超过35次的“变脸”。

与企业交流中我发现,本土企业的快速研发体系通常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本土企业其实更欣赏的还是“经典研发体系”,三株和太阳神都曾提出像可口可乐那样做“百年产品”的目标,本土企业因为没有强大的研发和推广实力,只有采取“试错”开发更多的产品交给市场去试验,结果却试出了产品的丰富多样化。

中国的传统渠道市场对产品的消耗力极强,产品生命周期普遍较短。这是中国的渠道结构决定的,是中国本土企业的机会,本土企业无意中形成的“产品快速研发体系”,也是本土企业的优势。

然而,近期我们调研市场时发现,一些已经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的新品推出速度大大放缓。这些本土企业正在丢失自己竞争优势,研发投入加大了,但新品投放速度却下降了,有些研发人员甚至问我:“跨国公司能够想到的我们都做出来了,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可以说,很多本土企业在创业阶段的产品研发不是技术人员主导,面是老板主导,产品研发成功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市场敏感度。因此企业规模扩大后,老板主导产品研发的能力无疑会退化,本土企业通常又不具备跨国公司那样的技术导向的新品研发能力,如果没有建立市场导向的新品研发体制,就更难与跨国公司抗衡了。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试题(含答案) 第5篇

基 础 知 识 试 卷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4分,抽取10题考核)

1、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 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是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为:质量检验、统计过程控制、全面质量管理。

3、“ISO/TS16949”中,“ISO”是 国际标准化 组织的英文缩写。

4、“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的全称是 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

5、质量体系文件范围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程序文件D、支持性文件E、表格类文件

6、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分为4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第一层文件是 质量手册 ;第二层文件是 程序文件;第三层文件是 支持性文件(作业标准等);第四层文件是: 质量记录。

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作用:为了每次能够比较一致地执行过程,实现标准化。

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的基本要求: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和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9、体系文件分“受控”和“非受控”两种,受控文件的发放一般要经过号、盖受控章等过程。

10、质量记录填写要求: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11、公司的质量方针由 总经理 批准发布。质量方针是:。

12、公司的质量目标是品缺陷不断降低,不断地向“零缺陷”靠近。用户的抱怨不断地向“零抱怨”靠近。

13、公司今年的质量目标是:

实物质量:;不良率:;重要索赔:0 ;

14、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是;核心是;主要方法是;

15、XX生产工艺流程中为特殊过程;工序为关键工序。

16.检验的质量职能有(ABCD)

A.保证职能 B.预防职能 C.报告职能 D.监督职能 E.经济职能

17、计量检定和校准的作用: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

二、简答题(8分,抽取6题考核)

1、为什么要建立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

答:①、是客户的需要。建立一个符合ISO/TS16949:2002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客户对供方基

本要求。

②、是公司管理的要求。向主机厂提供产品,必须有一个完善、科学的质量体系,保证在进行批量生产时,有一个稳定的质量水平。

③、是产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

2、怎样才能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

答:①、充分识别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产生影响的活动(过程),对这些活动进行控制,形成文件,按体系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②、每个员工,都能了解各自的工作要求和质量职责。并且通过培训等途径,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③、严格执行体系文件。全体员工,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中,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来做,并且记录相关活动的结果。即通常所说的:按写的做,按做的写。

④、不断地进行审核和改进。通过不断的检查和审核,考评质量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同时,将不符合的地方加以改善,作到持续的改进,使质量体系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完善。

3、如何正确理解“顾客满意”?

答:①、顾客满意不仅仅是指为顾客提供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产品,同时也应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

②、顾客满意不能只停留在“满足顾客的期望”的水平,而应着眼于“超出顾客的期望”。③、顾客不单是指购买产品的顾客,同时也应包括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例如:下道工序的操作者。

4、你是如何理解持续改进的?

答:①、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是进行一次、两次改善活动。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过程。

②、持续改进的依据是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各种评审、检查的结果。

③、持续改进是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时段都存在的过程,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一时段的特定过程。

5、不合格品控制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①、识别、标识并隔离不合格品,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②、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决定特采、返工或报废不合格产品;返工产品必须有返工指导书,并有关人员得到和使用。

③、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④、可疑状态产品必须按不合格品对待。

6、简述设备控制要求。

答:①、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制定设备计划。

②、为设备维护提供适当的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维护活动。

③、建立设备维护的指标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7、简述工装的控制要求。

答:①、制定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

②、对工装贮存与修复进行控制;

③、对工装进行标识,明确其状态,如生产、修理或报废。

④、工装设计变更的文件化。

8、简述工序异常的处理的一般步骤.答:①、.…..…..④、原因部门实施纠正措施。

⑤、质量保证科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情况进行验证。

9、产品初期管理的范围是什么?

答:产品的初期管理的范围:a、新产品的试制;b、技术标准变更;c、产品设计变更;d、生产工

艺变更;e、设备和产地的变更;f、重新启用最近12月内未用于量产的工装;g、原材料供方变更;h、因投诉处理而采取的异常措施。

10、试写出你所在岗位的质量职责。详见《XXX岗位质量职责》

质量管理体系测试题答案 第6篇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王洪奎

2、文件、会议、书面沟通、网络沟通、数据传递

3、管理流程化 流程信息化 基础规范化 4、19475、当前未来

6、过程方法

7、最高管理者

8、不合格再发生

9、潜在不合格发生

10、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12、62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2.错3.错4.对 5.对6.对7对8错9对10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答: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答:(1)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质量手册;(3)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4)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

3、答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的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4、答:质量方针:诚信为本 以质取胜 服务至上 和谐共赢 依法行政 文明执法 规范自律 高效运行

解释:诚信为本以质取胜:以诚实守信为根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坚持实事求是、诚信经营,加强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建设,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形象。

服务至上和谐共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构建企业与顾客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客我共赢。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烟叶生产经营和卷烟销售市场秩序稳定,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及答案 第7篇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

1、以下那种是二次能源?(C)

A 水能 B 核能 C 焦油 D 石油

2、中国的能源问题是(D)A 以煤为主,脱离了世界能源消费主流; B 供需紧张,缺口大; C 能耗高,利用率低; D 以上全都是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能耗下降(A)A 16% B 18% C 20% D 22%

4、节能的途径不包含(B)

A 管理节能 B 工艺节能 C 结构节能 D 技术节能

5、以下哪种表述是指标(C)A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降低单位产品的电和蒸汽的消耗 C 万元产值电耗比上年降低3%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D 车队送货车辆耗油量大

6、建立能源管理标杆时,以下情况不被考虑(A)A 组织选择自身一个基准年做为比较基础 B 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C 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D 自己的最好历史水平

7、能源管理体系所覆盖的范围可以是(D)

A 生产运营过程 B 管理运营过程 C 生活运营过程 D 以上均包含

8、以下哪一项不是能源方针的内容要求(A)A 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并实施;

B 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 C 包含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 D 包含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9、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不包括(D)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C 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 D 批准方针和目标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10、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对(B)加以考虑。A 能源使用 B 优先控制的能源使用 C活动、产品和服务 D 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11、以下哪种表述更接近管理方案(D)A 锅炉单位煤耗高 B 降低锅炉单位煤耗 C 每吨蒸汽煤耗在2007年的基础上降低5% D 设置蒸汽蓄热器;检测排烟中CO和CO2含量,增设燃烧控制装置。

12、能源管理体系的资源可以不包含(C)A 配备所需的节能产品/设备、设施

B 充分识别和利用最佳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 C 环保设施 D 配备所需的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设备

13、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可不包括的是(B)A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和记录 B 能源管理手册

C 组织为确保能源管理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D 对能源管理体系主要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关联关系

14、考虑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是在(应考虑的内容。

A 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 B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 C 能源采购控制 D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中 A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15、对重点用能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鉴定,是在(B)中应考虑的内容。A 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 B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 C 能源绩效监测 D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

16、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的是(A)A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B 能源管理方案 C 能源目标和指标 D 基准与标杆 17、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没有的含义是(D)A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影响

B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评价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并采取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

C 对潜在的不符合,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若需要,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 组织应对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和(或)减少随之产生的影响

18、内审的目的是评价能源管理体系的(B)A 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B 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 C 系统性、逻辑性、有效性 D 完整性、充分性、有效性

19、下面哪一个不是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的准则(B)A GB/T23331-2012标准 B ISO50001标准的报批稿

C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D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20、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是用来确定(D)

A 组织的管理效率 B 产品是否为节能型产品 C 管理手册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D 管理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21、在审核能源计量部门时,该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能源计量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这是(A)A 审核准则 B 审核发现 C 审核结论 D 审核证据

22、一次审核的结束是指(B)

A 末次会议的结束 B 分发了经批准的审核报告之时 C 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之后 D 管理评审之后

23、能源管理体系审核中一般不采用以下哪种方法收集信息?(C)A 面谈 B 查阅文件记录 C 现场实地进行能源计量 D 现场观察

24、审核员对某铜管公司进行审核时,发现公司未能按规定进行合规性评价。请判断不符合GB/T23331-2012标准哪个条款要求?(B)A 4.5.1 B 4.6.2 C 4.3.2 D 以上都不是

25、检验员发现有一批采购能源的某项指标未满足要求,但通过调整工艺,最终产品生产及用能不会受到影响,经总工批准接收了这批采购的能源。这种行为是(B)A 控制 B 纠正 C 报废 D 纠正措施

26、以上哪种情况可作为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的审核证据?(A)A 审核员看见某操作工人按作业指导书操作重点用能设备; B 操作人员反映另一车间内噪音太大 C 向导回答不合格采购能源的处理情况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D 以上都不是

27、以下明显属于第二方审核的是(B)A 某集团公司内,一个分公司对另一个分公司的审核 B 认证机构代表某集团公司对其供方的审核 C 某集团公司组成审核组对下属分公司的审核

D 认证机构代表政府主管部门对其行业内组织的评优审查

28、以下不属于审核准则的是(B)A 有关能源的政策要求 B 组织的用能记录

C 重点用能设备作业指导书 D 认证范围内产品所执行的能耗限额标准

29、与审核有关的原则有(C)

A 道德行为 B 公正表达和职业素养 C 独立性和基于证据的方法 D 独立性 30、审核的启动可涉及到(A)内容的工作

A 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 B 评审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C 编写审核检查表 D 制订审核计划

31、(A)负责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A 最高管理者 B 管理者代表 C 当地政府 D 以上都对

32、以下说明不正确的是:(C)

A 能源管理方案应形成文件 B 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 C 组织应对合规性评价的要求形成文件 D 组织应制定测量计划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33、能源管理过程中PDCA中的“C”可以理解为(D)A 实施能源评审 B 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C 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D 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4、为使员工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组织应(D)A 建立文件化程序 B 让员工认识到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C 定期开展合规性评价活动 D 建立信息交流的内部沟通机制

35、对能源基准的理解错误的是:(B)

A 反映的是特定时间段的能源利用状况 B 定量或不定量 C 采用影响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的变量来规范 D 用作能源绩效改进方案实施前的参照来计算节能量

36、(A)负责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A 最高管理者 B 管理者代表 C 当地政府 D 以上都对

37、以下说明不正确的是(D)

A 组织应识别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 B 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 C 组织应保存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 D 组织应保存适当的运行控制的记录

38、组织在实施能源评审时:(C)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A 能源评审的方法学不一定形成文件

B 能源评审的准则不一定形成文件 C 应评价过去和现在能源使用情况 D 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能源使用的所有区域

39、组织应建立能源基准,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对基准进行调整(A)A 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反映其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 B 用能过程发生变化

C 运行方式发生变化 D 用能系统发生变化

40、为确保组织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组织应(D A、形成获取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件化的准则 B 形成获取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件化的方法 C 在管理评审前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D 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

二、判断题(共40题,每题1分):对的请在()填“T”,错的请在(”。

1、不可再生能源是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二次能源。(F)

2、计算产品单耗时应将耗能工质计算在内。(T)

3、一吨煤一般情况下就是1吨标准煤。(F)

4、节能的代价可能是限制生产,降低生活质量。(F)

5、能源管理体系就是要求生产节能型产品。(F)))内填“F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6、能源使用的识别需要详细到工序和设备。(T)

7、组织应对基准和标杆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T)

8、必要时,目标指标应可测量。(F)

9、应定期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F)

10、能力是岗位要求,培训是满足岗位要求的唯一途径,意识是能源文化的体现方式。(F)

11、定期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审批。(F)

12、空白表单应是文件。(T)

13、组织应根据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识别、策划与所确定的与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F)14、4.6.4的“预防”是预防能源事故发生的意思。(F)

15、现场审核就是要收集受审核方存在的问题,促其改进。(F)

16、审核记录应记录发现的不符合证据,符合性的证据没有必要记录。(F)

17、审核组不能仅根据不符合项来评价受审核方的能源管理体系。(T)

18、审核过程中,审核员与所有人员进行的面谈而收集到的信息均可作为审核证据。(F)

19、现场审核中发现受审核方有违规现象、审核组长即决定终止审核。(F)20、审核员必须去现场验证才能确保不符合纠正措施的有效性。(F)

21、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应与企业的质量、成本、安全、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相容、协调一致,而不应走向一味追求节能的误区。(T)

2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一部分。(T)

23、具有不同的能源绩效水平的组织,只要满足GB/T23331标准及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即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可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T)

24、能源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单独的管理手册。(F)

25、能源使用是使用能源的方式、种类和数量。(F)

26、GB/T23331-2012适用于任何自我声明能源方针并希望保证实现和展示其符合程度的组织,其符合性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声明或外部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来确认。(T)

27、管理者代表应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F)

28、依据GB/T23331-2012标准4.5.6条款,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必须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F)

29、依据GB/T23331-2012标准,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T)30、组织确定的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应确保在规定条件下运行(T)

31、标准要求组织必须制定与外部相关方就能源方针和绩效进行交流的文件。(F)

32、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T)

33、能源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应由最高管理层中的一员担任。(F)

34、用能单位的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应满足GB17167-2006标准的要求。(T)

35、天气的变化不属于影响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F)

36、组织在对过程的设计时,无论该过程对能源绩效具有何种影响,都应考虑对其过程的能源绩效的改进机会。(F)

37、组织在实施能源评审时,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能源使用的所有区域。(F)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

38、能源管理团队是指:负责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活动并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团队,不能是一个人。(F)

39、能源基准经过审定发布后,在一段时期内不允许再作调整。(F)

40、能源绩效是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T)

三、简答题(20分)

产品体系试题答案 第8篇

一、单选题(60题)

1.()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A.事故控制

B.风险管控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级,其中()级最危险。

A.5、1 B.4、1 C.5、5 D.4、4 3.风险级别中()级别最高?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4.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将()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主体。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公司、部门、车间、班组 C.公司、专业、车间、岗位

5.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A.精神损害 B.健康损害C.身心损害 D.心理损害

6.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A.个体行为B.人为因素C.环境因素D.光线因素

7.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的组合。A.严重性B.适应性C.必要性D.有限性 8.()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0.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A.应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11.()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12.企业应建立以()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A.主要负责人 B.分管安全负责人 C.安全机构负责人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和()。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风险分级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划分等级。

A.风险评价 B.评价结论 C.评价结果 D.风险评估 16.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B.风险越小,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C.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低;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D.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下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7.企业应在各岗位悬挂安全风险告知牌板,标明风险点名称及等级、危险源名称及等级、事故类别或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等内容。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对风险等级进行标识。

A.应急预案 B.应急电话 C.联系方式

18.企业应对()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A.一级风险点 B.二级风险点 C.三级风险点 19.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

A.较高级 B.相匹配 C.同级别

2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岗位员工熟知()的学习义务。A.本岗位风险点及危险源 B.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 C.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级别

2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部署实施阶段包括宣传发动、法律法规学习、()、落实分工四个步骤。

A.考试 B.培训 C.教育

22.危险源分级,遵循()的原则,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分级。A.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B.定量计算 C.定性分析

2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分工阶段,企业要根据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的职责,按照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的任务。

A.制定风险管控责任制 B.编制风险管控清单 C.编制风险点管控计划 2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各层级人员体系建设职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运行制度、相关概念、()等。

A.风险点排查方法 B.危险源排查方法 C.风险排查辨识方法

2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组负责本专业风险点划分、()、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

A.危险源分级 B.危险源排查 C.危险源辨识

26.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包括()等4个步骤。A.隐患辨识、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B.隐患排查、隐患汇总、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C.隐患排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治理验收

27.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组织一次;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组织一次。

A.每月、每周 B.每月、每日 C.每季度、每月 D.每季度、每周 28.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制度包括()。A.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B.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C.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2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职责:一是负责本工作组范围内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二是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确保能够将所属范围的风险点全覆盖辨识,及时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三是()。

A.制订所有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B.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标准,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C.制订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告知排查表,并组织员工培训、贯彻落实 3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B.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C.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D.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实现零风险、零事故。31.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A.风险评估 B.风险辨识 C.风险管控措施D.审核与评估

32.企业应()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A.自主 B.委托中介机构 C.依托安监部门 D.委托他人

33.企业()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A.每半年 B.每年 C.三年D.二年

34.风险分级采用LEC法,中度风险色为()。A.红B.橙C.黄D.蓝

35.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由()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B.分管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人C.分管负责人、属地负责人 D.安全部门负责人、属地负责人

36.为确保隐患治理效果的有效性验证,应由()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A.属地负责人 B.安全部门 C.企业负责人 D.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 37.按通则要求,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A.编制事故隐患管控措施、制定监控方案

B.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C.制定监控方案,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D.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38.危险源辨识内容应涵盖风险点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活动。A.常规和非常规 B.常规 C.非常规

39.根据风险点特性及危险源风险确定检查周期(隐患排查的实施时间间隔),包括总经理每季度至少带队检查()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0.公司3级风险相对应的管控层级为()。

A.公司级 B.车间级 C.班组级 D.部门级 41.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42.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报警 B.联锁 C.安全阀 D.SIS 4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44.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 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5.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确定的所有()和法律法规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作为隐患排查内容。

A.管控责任人 B.管控分级内容 C.管控措施

46.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的过程。A.特点 B.特征 C.特性

47.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A.最高风险级别 B.最低风险级别 C.平均风险级别 D.中间风险级别 48.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A.特点 B.危险大小 C.数量 49.按风险矩阵法(简称LS)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判定为10分,则该风险属于()。A.1级 B.2级 C.3级 D.4级

50.风险矩阵法(简称LS)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判定为8分,则该风险为()。A.极其危险 B.高度危险 C.显著危险 D.轻度危险 51.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的安全管理体系,A.独立 B.双体系 C.双重预防体系 D.一体化 52.以下隐患排查类型组织级别为班组级的是()。

A.日常隐患排查 B.综合性隐患排查 C.专业性隐患排查 D.节假日隐患排查 53.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属于风险管控措施中的哪一类()。

A.救援控制措施 B.管理控制措施 C.应急控制措施 D.演练控制措施

5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应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理,确定(),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

A.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 B.考核频次和考核办法 C.考核频次和奖惩数额 55.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管控层级确定、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

A.风险分级标准 B.风险分级程序 C.风险分级原则 56.以下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工程技术措施的是()。

A.密闭采样系统 B.配齐应急物资 C.制定标准作业程序

57.以下各项不属于风险控制措施的是()。

A.工程控制措施 B.应急处置措施 C.医疗救助措施

58.下列记录中,包涵风险信息最全面的是()。

A.风险点登记台账 B.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C.风险分析评价记录

59.以下不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的是()。

A.事故管理 B.承包商管理 C.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60.隐患排查的要求不包括()。

A.全面覆盖 B.全员参与 C.责任到单位

二、多选题(30题)1.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或它们的组合。A.根源 B.状态 C.行为 D.环境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A.物的危险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缺陷

3.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和环境因素四类。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管理因素 D.社会因素 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危险源识别 B.风险评价 C.风险管控 D.风险培训 5.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A.会出现什么事故

B.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C.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D.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6.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危害较大”和“整改难度较大”两个要点。企业的现场有()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A.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B.物料管道跑、冒、滴、漏 C.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D.在生产区域饮水 7.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生产现场隐患,包括:()。A.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B.未遵守劳动纪律 C.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D.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8.隐患排查方式主要有()。

A.综合检查 B.专业检查 C.节假日检查 D.四季检查 E.日常检查 9.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

A.综合性隐患排查 B.专业性隐患排查 C.风险点排查 D.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10.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A.场所 B.环境 C.人员 D.设备设施 E.活动 11.风险点排查应按()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A.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 B.场所、部位 C.装置、设施 D.作业活动 1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包括()。A.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C.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D.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E.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13.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处置措施 14.隐患排查依据主要有()。

A.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B.技术标准 C.事故教训经验总结 D.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15.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A.岗位纠正 B.班组治理 C.车间、部门治理 D.公司治理 16.企业通过“两体系”建设应完成以下()成果。

A.编制两体系实施指南 B.制定“两体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C.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汇总表 D.危险源辨识清单 17.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可包括以下方面()。A.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B.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C.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D.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1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风险值为162分,则该危险源()。A.属于高度危险 B.应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C.需立即或近期整改 D.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19.以下情形()可判定为重大风险。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D.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20.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A.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B.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C.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D.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21.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两个要点。A.概率高 B.危害较大 C.整改难度较大 D.整改周期长 22.风险分级管控的效果评估应关注以下方面()。

A.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B.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C.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D.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2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判定准则包括()。A.可能性 B.后果 C.接触限值 D.暴露时间

24.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重点监管的危险生产工艺 D.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25.化工企业的现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A.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 B.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C.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 D.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26.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A.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B.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C.确定风险等级 D.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27.化工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A.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B.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C.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D.相关方的诉求等 28.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包括()。

A.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B.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

C.分析造成的后果 D.识别现有控制措施,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

29.企业应根据以下()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A.LS B.LEC C.MES D.RR 30.按风险矩阵法(LS)安全风险等级判定,R值为11分,则该危险源()。A.为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B.需立即停车处理 C.二年内治理 D.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三、判断题(90题)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3.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4.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5.风险度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6.风险不可以避免,但是风险有大小。(√)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9.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频率很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很大。(×)10.一件事件可能的后果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就很大。(×)11.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2.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14.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1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16.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17.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18.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19.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20.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21.一级风险点属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停产整顿。(√)

22.一般隐患,因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可暂时不予整改排除。(×)

2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2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25.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隐患。(√)

26.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27.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目的是,实现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8.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消除为工作目标。(√)

29.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30.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31.企业应在通则、细则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是双体系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32.隐患排查主要是指中介机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33.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34.持续有效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排查风险点是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然后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风险管控的核心。(√)

35.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6.企业应依据所排查出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37.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38.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及液位、温度、压力等测量仪表和控制设施及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39.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40.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统、制定标准作业程序、监控、联锁、报警等。(√)

41.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2.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监控、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43.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可延缓整改。(×)

44.隐患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管理优先、工程其次、防护为辅”原则。(×)45.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46.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需及时更新风险信息。(√)47.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48.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49.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50.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51.按照LS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度R值为15分,应判定为高度危险。(√)52.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53.设备设施清单可以不包括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54.DCS系统异常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

55.企业应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56.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

57.对评估出的1级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8.对评估出的3级风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59.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

60.安全检查表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6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62.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掌握风险管控信息,保留培训记录。(√)

63.生产过程中,公司的管理层在组织生产时会发出一些指令,偶尔有些指令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进入容器时指示不需要办理作业票证,那么这种指令就是危险源的一种,或者也称为危害因素。(√)

64.工作中的巡检、投料、开关阀门等作业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开车、游泳、开会、旅游等行为都是危险源。(√)

65.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或三氯化磷的运输过程等是风险点。(√)

66.在罐区、车间等场所进行的检维修作业,不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只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即可。(×)67.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68.判定为E级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69.合成氨企业的原料气化、气体净化、转化、合成等生产装置及储存液化气、液氨、等压力容器均为风险点。(√)

70.化工企业的、可燃液体储罐动火、进入液氨储罐检查、合成氨装置开停车等为作业活动类风险点,但自动化操作(DCS)不作为独立风险点。(√)

71.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

72.设备设施清单应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

73.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有风险分析小组填写,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74.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包括“建议改进措施”。(√)

75.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此种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可评定为3级。(×)

76.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77.消防及应急设施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78.洗眼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79.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80.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81.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属于重大隐患。(√)82.酸碱腐蚀是GB6441认定的事故后果。(√)

83.按照GB6441的规定,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坍塌、掩埋、压盖等。(×)84.短时间内少量接触氯气可采用褐色滤毒罐进行防护。(×)85.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86.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方法进行辨识。(√)

87.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危险源辨识。(×)

88.受限空间最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为中毒和窒息。(√)

89.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危险源辨识。(√)

上一篇:着装下一篇:跟朋友告别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