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024-05-14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精选8篇)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第1篇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个人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渗透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各方面。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个人一种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个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蔡运桂《艺术情感学》)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第2篇

闻堰镇小 许金海 素养,也称修养,属于道德的范畴。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文明程度。

由于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于是教师的人文素养便不再仅仅属于道德的范畴,自然地便迁移到教育的功能了。因为,它成了一种教育的资源。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心理健康,乐观向上。他们很少为自己的权、名、利而发愁、沮丧、忧虑,甚至奔波、忙碌。他们安分地坚守着自己平平凡凡的工作,陶然于自己清清淡淡的生活,因而,教书育人的繁杂工作他们做得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忙碌而有条理,沉着而有节奏,清贫而又充实。这种平和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自然会感染着学生,师生间因此能营造出平和、融洽的气氛„„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能给一所学校带来团结,带来智慧,带来创新,尤其是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确是一种博大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他们谈吐文明,兴趣广泛,平易近人。他们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涨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感情丰富,充满爱心。他们尊重同事,关爱学生,体谅领导,善待家长„„因而他们也必然获得了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这样的教师,浑身透露着一种亲和力,很有人缘,走到哪里,都会博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好感、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豁达自信,敢于创新。他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充满了自信,面对工作的困难能沉着地应对,遇到工作的挫折能坦然地处之。他们敢于跨越教育的陈规陋习,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改革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学校的教育发展,实在离不开这样的教师„„

一、职业价值

建构和谐社会,首先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培养和谐发展人的基本方式便是教育。教师自身素养是否和谐,对于学生素养是否和谐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现代教师整体素

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师道尊严”,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这种传统虽经现代化观念的洗礼,依然没有动摇其根基。学校“从严治校”,教师“从严治教”,家长要孩子“听话”的训诫,都在强化着教师的专制权威,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奴性,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平等。媒体已经披露的教师给学生脸上刺字、逼迫学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极端的例子.在这些极端的例子背后,还有大量的司空见惯的有损学生人格、剥夺学生权利的现象,比如罚站、罚做作业、停课之类的处罚,比如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跑动和大声讲话的校规,比如逼迫学生在周六、周日上课的措施,这些现象还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还是“为学生好”。

从人文的角度看,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诚然,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进程,但实施这种责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校的规章,班级的制度,是学生团体意志的具体体现,必须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经受学生的评判。学生组织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即使学校教师认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许是“为学生好”,但也必须获得学生的“现场认同”,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相信学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时代流行用语,展示出了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的师生关系。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4)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5)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第3篇

1 高校提高体育师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当前,在高校体育教育不断的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人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注重,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果将体育师资作为学校重要的人文培养对象,并不断地去丰富与创造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使得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和发展提升速度,对于整个高校的人文教育氛围打造,以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来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 . 1 培育学校人文氛围

由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日常活动,都是在室外且在学校人员相对便于流动和集中的区域,通过对体育师资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活动,可以对学校、大学生与其他的教师形成具有带动性的人文影响。首先,培育综合人文学习氛围。体育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把综合人文以体育外显的特色开展学习,让体育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人文知识学习、审美培养与师德建设等方面活动中,感受到综合人文学习自身的魅力和积极意义,进而也从自身的需要开展适当的学习活动。其次,培育综合人文实践活动氛围。即把综合人文素养创造性地融入到体育项目中、体育技能训练中与其他的体育活动中,让更多的师生都能看到综合人文素养对全校师生的内驱性助推作用。如体育教师运用运动医学为运动受伤的学生进行治疗或紧急救治等。

1 . 2 挖掘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

体育作为实践性的学科,其大多数项目和运动都是群体性的,都需要不同团队在合作中去竞争,追求竞技成败的同时也培养友谊,其自身所包含的人文元素以运动的形式不断得以实现和丰富。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挖掘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一是竞技挖掘。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学习和竞赛,在教师之间的教学竞赛、日常体育娱乐活动竞赛、学生之间的竞赛与学生和教师的体育竞赛等,挖掘和培养全校师生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进取精神、不服输精神与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二是合作挖掘。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培养教师教育教学、体育活动与体育教科研的团队精神,在相互取长补短中实现优势互补,追求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以此挖掘学校的合作意识、协作意识、互助意识与团队精神。

1 . 3 推动高校体育人文教学

所谓人文教学就是要关爱生命、关爱健康与关爱大学生成长的教学。高校通过培养体育师资的综合人文素养,会直接地对体育教师的教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教师在接受到了综合的人文素养教育后,其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也会更加注意积极主动地渗透人文元素。在当前普通的大学生体质下滑的情况下,教师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人生教育、幸福教育和运动科学教育,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感受去体验和感悟体育学习、人文学习的积极作用,真正然该学生从关爱自身的幸福和机能感受开始,理性地认识体育和健康的关系,并开展科学和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师运用人文理念指导体育教育教学。无论体育教师是理论教学还是体育项目技能教学中,都会积极地运用人文的原理或道理等,对学生展开讲解与示范,并分析体育项目与体育技能自身的人文元素,及其存在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作用,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内源性动力。

2 高校体育师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的路径

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大部分时间需要运动训练,其岗位工作与专业学习等的特殊性,占用了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实际的培养中就需要科学地借助各种契机,实现教育教学、专业学习与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的多赢。

2.1 继续教育培养

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师开展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的最佳契机之一。在培养的实施中,有两种方式:一是专门性人文课程培养。即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根据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专门编写与高职教育相关的教材,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作为其中的一门课程开展专门的教育教学,使更多的体育教师可以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和综合人文学习的方法指导。二是交流性人文学习。即继续教育组织部门和教育教学实施学校的教师,运用特定的时间组织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开展具有计划性、目标性与提升性的综合人文交流活动。当前具有参考意义的形式是,经过专家、体育教师与其他人员科学地研讨后,列举出相关的研讨论题,组织体育教师开展研究,剩余的论题可以作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后的个人学习目标或任务自由开展,确保交流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2 校本教育培养

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及其体育教师自身状况的情况,开发、创造和运用校内的人文资源,加强对体育师资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工作。具有操作性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学校对全校教师开设定期的人文讲堂。即学校组织人文素养涉及到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学术水平高和科研成就大的教师作为教师,按照学校统一的计划或规划,在既定的时间与地点开展人文讲座,使得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全校教师都接受教育,追求整体性人文素养提升。二是体育院系或部门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定期专门的人文学习。即体育院系或部门内部,自行组织的综合人文素养教育工作。根据体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与人文素养表现不足,开设的具有体育教师特点的综合人文教育工作。通过这类培养,不仅可以突出学校特色,还可以激发学校体育教师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引入其他专业或学科教师教学,与挖掘体育院系自身人文潜力结合起来,实现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的针对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2.3 师生互动培养

师生互动培养最主要的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相互充满人文关怀的互动,实现对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性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这种互动培养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人文互动对教师的启发性教育。即学生相互之间的人文教育、人文关怀与人文素养提升,会以教师教学成绩的形式与学生体质提高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对体育教师会形成具有成就感的积极启发,推动他们主动地展开自己的人文反思,个人人文素养反思、教法人文内涵反思,以及教学内容人文含量反思,使他们结合高校体育教改和个人教学实际,作出更具有切实意义的自我教育。二是学生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及其教育。这属于学生反哺性的人文教育活动。尤其是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现状、性别现状与其他的客观限制的状况,导致教师无法按照理想完成技能示范或其他的教学要求时,学生会从对教师的安全与健康关心的角度,对体育教师加以呵护,会促成对体育教师人文的反向教育刺激。

3 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通过注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加强体育教师人文教育。在提高体育教师个人素养的基础上,也让每一位体育教师都以正确地态度与科学核心价值观,去实施做人、做事态度,开展工作和岗位技能创新。使其在追求体育精神和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同时,体育教师也时刻以身作则。通过师生互动培养来感染更多的大学生,不仅可增进师生情感与有效提升全体师生的整体素质,也达到了促进提高体育教学的目地,培育了大学生的个人素养与创新能力。

摘要: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等,认为,在当前我国不断提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改革实施的背影下,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其自身独有的活跃性,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对体育教师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在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与体育师资力量,也更能够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增进体育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性,不仅如此,通过运用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体育教师高水平人文素养的结合性,也可有效实现大学生体质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双赢化教育模式。

人文素养对教师的必要性 第4篇

关键词:教师 人文素养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95-01

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但古人对教师的定位至今仍然发挥着其熠熠的精神之光。只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深入思考的是究竟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才是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内在职责。

1 人文素养在教育中的现状

整个世界的教育形势是,人文学科正在边缘化,但社会对人文精神和素质的要求却越来越迫切。当社会出现缺乏精神文明的行为时,社会主流的判断就会认为,社会精神残缺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当所有的矛头——理性的或不理性的——都指向教育的时候,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承担所有的责任固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但至少应该为此做点努力。

2 人文素养的内容

教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精神的最后底线,是沟通思想者与平庸者的桥梁,如果连我们都已经混迹于“走兽”般的生活,只把自己当作一个文化知识的教授者,而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那么谁将传承最后的“人道”。这正是作为传道者的教师应该面对的现实,宏观的人文缺失并不能成为教师人文素养淡泊的理由。从教师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说,培养教师人文素养也是应有之义,因为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成长,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未来乃至国家未来的建设。教育专家刘良华介绍,有下列特征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1)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强调纪律与惩罚也是教育的必备条件;

(2)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

(3)实习老师,他们往往不受教育制度影响而敢于创新,能给学生带来自由、平等的气息;

(4)有宽容精神的老师,这些老师能够宽容学生的错误而不只是指责和抱怨;

(5)帅哥老师,在第一条基础之上更有激情与欢乐精神;

(6)美女老师,在第二条之上更有美感和想象力;

(7)风趣幽默的老师,将更有利于学生在幸福中学习;

(8)有爱心的老师;

(9)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

(10)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他们以其独立思想与自由人格来赢得学生的尊重。

以上这十个特点可以归纳为“有专业素养”和有“积极心态”这两种最关键的因素。其实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的内在范畴。换句话说,具备人文素养的教师更容易对学生产生亲和力,也更容易为学生所认可。所以,了解人文素养的相关知识,积极行动并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3 人文素养对教师的必要性

3.1 人文素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专业认同感反映出一个人对专业的参与热情,试想一个整天想着脱离教师岗位的人,怎么可能对这一神圣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呢。所以要形成教师完善的职业人格,就需要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教育界流行一种观点:经验+反思=成长。自我反思不仅是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文素养的内在要素和发展起点。

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教师工作既体现在课堂中,也体现在课堂之外的各项活动中,比如作业的批改、私下的沟通、集体的活动等。因此教师的人文素养无时无刻不体现于教师所做的事务之中。教师作为主流价值的传承者,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对用其掌握的知识来对学生造成影响。

教师完善的人格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德是教师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教师要在平凡的教书育人活动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才能感染学生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3.2 素养有利于教师的幸福生活

对幸福的追求和幸福感的提升本身是在一定人文态度之下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事实上,教师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无论对其理解教育事业、看待学生、处理教育事件还是诸如此类的学习、生活都将充满着人文气息,都将尊重人与发展人作为事业的立足点,从而给学生带来清新之气,并最终影响至社会风气的改善。

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助推学生的发展。帕斯卡说过:“人是思想的苇草”。这就决定了人与其他生物不同之处在于人有思想,而人的思想唯有蕴含人文精神的教育才能给予。没有人文精神作为支撑的教育,就像没有灵魂的教育,学生要形成独特的有个性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非常难。其知识、技能和情感也会因此而走偏,正如人们早已警觉到的那样:没有正确价值观引导的知识会变成恶行的帮凶。

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往往更有爱心,懂得信任、宽容学生,并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不仅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教育也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

3.3 教师的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师的自我管理、课堂管理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一般学校往往通过必要的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上处于一线教育岗位的人们非常清楚这些不过是影响教师自我管理和发展的外部因素,真正要激发教师参与热情,增强自我认同感的方法还应该从内因上想办法。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师的人文素养较之前者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也是促进教师永葆热情的发动机。教师在人文素养的指引下,才会“迁善惧其不及,改过恶其有余”,才会任劳任怨地自我修炼、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将人文的内在意蕴感染给所有的学生和其他同事。

人文素养同样在课堂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民主的课堂比专制的课堂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在课堂中会表现出很多的关怀,更大的诚意,从而激起学生更多的参与,更积极的努力。他们不仅在对待自己的学生时怀着莫大的爱,在对待自己的同事时也会怀有更多的体谅,从而营造起学校的民主氛围、和谐气象。

4 结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文素养贯穿在一个人身上,其影响是微弱的,但无数个个体所绽发的力量将是无穷的,这将会使师德体系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最终会使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何海翔,章亮.教师的人文素养.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

[2] 于漪.教师的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论现代秘书的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 第5篇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熟练的工作技巧,良好的工作态度,是每一个秘书人员应该具备的,作为现代秘书,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秘书的信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秘书

信息素养

人文素养

一、引言

秘书是办公室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代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都需要加级职业道德修养,社会对秘书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秘书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创新性和发展性。

二、秘书的基本概念

1.秘书的定义: 秘书是指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

2.秘书的职能:

参谋助手、承上启下、协调服务、调查研究、信息督查,是秘书工作的几项基本职能

3.秘书的工作内容:

直接服从领导,服务全局员工,不管在公文处理、会议服务、后勤管理、档案管理还是组织协调、服务接待等方面的工作

4.现代社会对秘书的要求:

(1)秘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与单位各个部门和人员打交道,另外秘书职业也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和其他公司的主管部门、大客户都有联系,在工作中频繁与外界接触,这要求秘书对单位的日常工作和整体状况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秘书工作再也不是传统观念中简单的电话接线员、接待员,以及收发、抄写的文员,工作涵盖面更广,要求更高更严,掌握简单的 秘书知识已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3)新的时代要求秘书工作制度化、专业化、现代化,担任秘书的人员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应该时刻保持拾遗补缺、不断更新、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秘书的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备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道德等方面的信息素质。秘书人员应通过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技能、强化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提升信息创新水平等途径提高自身信息素质。

(一)秘书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1.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2.信息素养包含的内容

(1)信息意识:是指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地表现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2)信息知识:是指关于信息的理论、常识和方法。当代秘书的信息知识,是秘书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对各种与秘书各项工作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

(3)信息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从事秘书工作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对于秘书工作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的能力。面对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吸取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经过合理的组织加工成适合自己办公室各项工作运用的形式,并推动办公室的各项实际工作。

(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能自觉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不得向领导者和有关用户传递各种不良信息,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5)信息观念:指秘书对信息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在工作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它关系到秘书人员对秘书相关工作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二)秘书提高信息素养的价值意义 1.对秘书人员自身的价值:

首先,秘书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也就培养了他自身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且加以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

人员的信息观念不健全,其思想没有与知识经济和信息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其次,秘书在企业中秘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秘书自身的素质及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部门或机构的形象及其竞争力。因此秘书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秘书人才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2.对工作所产生的意义: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具有资源庞大、来源广泛、处理复杂以及变动性快的特点。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就秘书工作而言,秘书工作是一项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办公手段日趋现代化。要应对这样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做好秘书工作,使之正常、有序、高效运转,秘书就必须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信息品质。只有秘书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及时过滤信息,正确把握方向,为上司做出合理的安排和部署,更好的为领导服务。

(三)现时期秘书信息素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秘书队伍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仍然存在一些缺漏。1.比如一些秘书时代的发展脚步向吻合。一些秘书人员只注重日常的一般性事务,缺乏对信息价值认识和筛选,不了解信息技术对提高自 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大意义;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不强,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不足,甚至“老死不想‘网’来”,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秘书人员因循守旧,遇到问题仍习惯于到纸堆里查陈年老账,而不愿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去获取信息。

2.秘书人员缺乏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信息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紧密相连,没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信息素养则难以达到真正的提高。

3.秘书人员信息技术偏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秘书不能在计算机上熟练使用文字、图像、表格处理等常用办公软件。有些秘书人员信息技能偏低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工作纳入整个信息化工作之中,无法在整个企业工作系统中完整的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完成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这无疑对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应当重视秘书人才的信息素养的锻炼和提高。

4.一些单位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水平不高,使秘书没机会学习新信息技术。

(四)针对秘书的现状提出的应对措施 1.当代秘书必须具备优秀的信息能力。当代秘书的信息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获取能力。秘书工作不仅要学会充分利用好组织建立的内部信息网络,还要建立并掌握自己常规的信息渠道,懂得信息获取的基本技法,善于开发新的秘书工作信息资源,并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第二,信息的检索能力。现代秘书必须学会对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的目的。网络化信息改变了我们秘书人员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信息技术,才能面对繁杂的信息社会和在网络条件下做好工作,及时提供给领导所需要的有用信息资料。

第三,信息鉴别处理能力。当代秘书要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排序,归类处理,充实秘书工作数据库;能对这些信息的意义与可 靠性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提供给领导者参考。

第四,信息运用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融入其中,并通过恰当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的能力。集中表现在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信息

2.当代秘书应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秘书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强弱。总的说来,秘书的信息知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知识。二是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常识三是一定的外语和法规知识。使用计算机网络要遵循我国现有出台的法律条文;使用各种数据与信息,要合乎国家的有关法规,尤其应严格遵守保密法规,防止泄密问题的发生。

3.当代秘书还需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

高尚的信息道德是保证当代秘书信息行为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当前,信息传播媒体多种多样,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偏见,虚拟空间交流的隐蔽性也可能会伴生一定的无政府状态,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就很容易使人们在享受信息网络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一些与先进的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这就对秘书人员的道德责任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为提高行政秘书的信息素养要进行信息技能的教育和训练。秘书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其信息技能。从现实情况看,信息技能是制约秘书人员信息素养提高的一个关节点。当前,秘书人员的信息技能培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秘书人员的网络运用技术。善于借助网络掌握秘书工作的实时动态信息,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宝贵资源,提高秘书工作效率,并在网络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二是提高现代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秘书人员要努力掌握每一类软件并争取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

5.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秘书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信息素养的培 养提高离不开一定的软硬件基本建设。对于硬件的的基本建设政府部门及各单位各级领导应统筹规划,为秘书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提供必需的物资、器材和场所,逐步改善秘书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条件。

四、秘书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是秘书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素质的支撑点之一。没有厚实的人文素质底蕴,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会因基础不牢而后劲不足。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对秘书来说就如同车之两轮,缺一就会寸步难行。因此,秘书在努力提高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必须抓好人文素质这一基础素质建设。人文素质是我们立身做人的最基本的基础素质,是连接其他素质的纽带,并与其他素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是高素质秘书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素质。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概念 1.人文素养的概念

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内化和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

2.人文素养包括的基本内容(1)知识和理论素养

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秘书必备的本领和基本功,是秘书人员思维飞向更高的“翅膀”,是秘书人员成长过程的“阶梯”。

二是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业务知识是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根本标志。

三是独立于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知识。秘书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在日常工作和闲暇时博闻强记,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专业外的有关知识。

(2)人员的基本素养

一是思想政治素养。文秘人员是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领导和各部门之间联系的桥梁,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机关或领导的形象及信誉,因此,文秘人员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是很重要的。二是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名文秘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爱岗敬业,难以想像不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建树。

三是心理品质素养。秘书活动是一种十分繁重的劳动,秘书活动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都对秘书人员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屈辱面前保持心理平衡,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培养秘书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牢秘书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基础。

2.提高人文素养,可以充实精神世界,修养道德情操;而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人就很容易被坏的东西侵蚀、支配和利用。当前,有的秘书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考验而栽了跟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人文素质偏低、人文底蕴薄弱有关。

3.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于讲真话、低、知识贫乏,必然思维空间狭窄、目光短浅、发展受限。人文素质功底不深厚势必制约其他素质的提高,影响秘书在本职工作岗位和未来发展中继续获取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4.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就是让秘书了解中外文化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奠定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功底,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格文明,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和谐统一地发展。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身心素质,达到知识、品质与意志的有机统一。

(三)现时期秘书人文素养的现状 1.缺乏人文知识,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前些年,教育界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严重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较差的大学生绝不在少数,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如今的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作为一位秘书,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

2.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在职业技术院校,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事实上,实用技术教育只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如果我们仍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 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为了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专家们所批评的“工具人”,我们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上的“残疾”

人文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造成人格境界低下。有些学生由于人文素质差,除了专业知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他们祟尚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粗俗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当然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教育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学生缺乏人文现象。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导致科学技术的滥用。我们希望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4.只懂技术不懂艺术,导致缺乏创新精神

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形象思维是通过对外部形象的想象去构建心理形象。一个专业人员创造力的大小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即使职业技术院校并不以培养科学家和艺术家为基本任务,让学生接受人文和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针对人文素养的现状提出的应对措施 1.培养乐观精神

秘书工作压力大,时刻围绕领导转,即使在休息时间也难保能高枕无忧。什么时候需要你工作,就得什么时候到位,既紧张又受累。甚至会因过分紧张而精神忧思郁结,紧张错乱。所以文秘人员要注重培养乐观的精神。

2.热爱工作、忠诚服务

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工作。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组织纪律上,要无条件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保持平常心,不骄不躁,甘于清苦操劳。自觉做到事前参谋,事后服从。传达领导的意见要实事求是,对领导意图要认真领会,领导交办的事项要办理得及时可靠,决不能敷衍塞责,要自觉维护领导的权威,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

3.廉洁奉公,不假借领导名义以权谋私

首先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忌借权谋私。秘书人员只有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公仆意识,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其次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切忌贪图名利。无私奉献是党政各级机关秘书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尤为重要。

4.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秘书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地处理一切问题,尊重实际,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是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勇于创新,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创造性地贯彻领导的意图,为领导工作提供最佳服务。秘书人员只有勇于否定旧思想、旧事物,大胆提出合乎实际的见解,才能不断开创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6.严守机密,提高觉悟

守纪保密是秘书工作人员铁的纪律,办事要讲法,遵守制度,不能 感情用事,不以权谋私,要增强保密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间的不问,对经办的秘密事项要守口如瓶。要严厉制止公文旅行现象,把文件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保密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7.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秘书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同时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除此以外秘书需要掌握广博的知识结构。

其次,在完备知识结构的同时秘书人员需掌握新型的工作技能,如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协调能力、具备现代信息的收集与应用能力.再者,秘书人员需具备善于沟通的技能,其技能有不找借口,多方沟通;抓住重点,及时反馈;建言献策,适当赞美。

五、小结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社会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对新时期的秘书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行各业的秘书工作无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秘书人员的素养则要求的更加严格。为了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秘书人员应该审时度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秘书工作与创新。参考文献: 1.郝懿

刍议现代秘书素质【J】

改革与开放 2010年 第158页

2.周发强

浅议秘书的信息素养及培养途径【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2卷第1期

第31-33页

3.毛新伟

秘书信息素质的特别要求及培养途径【J】

经济师 2010年第10期

第52-53页

4.杨帆

信息时代我国秘书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

农业图书馆报学刊 2009年 第21卷 第4期

第213-215页

5.王飞飞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 第6篇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第7篇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最值得人们珍藏的,不是她的经济发达和人均生活水平有多高,也不是绮丽的风光和家用小汽车,而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文精神。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

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比较缺乏。据一家权威机构最近的调查统计,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体达标率仅为7.5%,这种现状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惕和深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文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文明修养程度较低;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来看,教师侧重理论、学生侧重书本,而且是侧重少数几门“主科”,而蕴含了丰厚人文资源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则被边缘化,长期处于“副课”的地位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不仅占据了大量的课时,而且这三门课的作业也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学生有限的一点课余时间不是忙补习,就是上网吧,根本无暇充实人文知识。

根据目前高中学生选科的情况来看,都是先选理科,后选文科,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选体、音、美。在课时分配上,各学科之间呈现出鲜明的主次地位,这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等级化,这种等级化的结果,必然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以及各类知识间的平衡,也会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并导致群体偏科现象,即将所有学生的精力集中导向少数学科,构成群体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缺陷。从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大多学校注重数理训练,热衷于各种竞赛培优班,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即使是语文,尽管课时并不少,但社会普遍认为它是一门“软”学科,不愿投入精力去学习。

如此看来,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否则高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

如何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提几点粗浅的想法,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加强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 长期以来,工具性主宰了语文课堂,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了重新界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践也证明:语文在实施人文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人文精神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渠道。

在语文学科实施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树立文化语文观念。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就能打破传统的语文观念,进一步提升语文的文化内涵,增加其文化分量、通过文化积淀实施人文教育。语文不是单纯的关于语言和文学和文字的学科。它是以汉民族语言为载体和学习对象的实施人文熏陶的工具,只注重工具性训练是没有灵魂的语文教育。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全面渗透文化教育,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积极发挥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作用。文学作品的人文熏陶作用是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功能。要切实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积极发挥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作用,使文学作品成为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要充分把握文学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对语言艺术的强烈兴趣和爱好。要借助文学作品激情育情,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情感细腻而丰沛,健康而真挚,成为性情中人。要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思考人生和生命意义,通过文学了解人道主义和人性,思索道德、社会、历史、文化问题,关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的关系,使文学真正成为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这样,语文教学就实现了由单纯注重工具主义向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者并重的转移。

二、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

历史教育处境悲惨,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历史教育正在越来越被自然科学的教育所同化,从“精讲多练”到“少讲多练”再到“以练代讲”,本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成了一个个枯燥无味的一问一答。这样的训练榨干了历史学科的人文奶汁,使历史学习味同嚼蜡。

比较一下中日两国对同一内容设置的考题即不难发现我们在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性缺失。如对“甲午战争”这一内容,我国的教师一般设题为: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和教科书上规定的条条。我们强调的是知识,极少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日本的教师却这样设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见张寿卿《历史题该怎么考》)。

如果说上述分析出于一个政治家之口,我们都还好理解。而它偏偏出于一个高中生之手,这就使我们的老师汗颜了。历史学科中的众多人文因素未被发现,未被开掘,作为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事。

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当前的历史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往往已使历史教师无从招架。如何从繁杂的历史知识中脱身,增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必须精心处理教材,大胆取舍。线索性的知识用年表、简述即可,把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实加以放大、特写、渲染,将历史人物与事件说充分。千方百计还历史真面目,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历史之间产生思想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真正了解历史并产生热诚的感情;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感悟到那些蕴藏在人文知识中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宽广仁厚的传统美德;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人文精神的洗涤,领悟人文精神的真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扩大课堂内存。历史教材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历史材料非常丰富。要精心处理教材,扩充材料,妥善处理教历史中智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应多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一是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历史教学软件,通过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电脑等比传统历史教学更有吸引力的手段,向学生再现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从而强化史实,强化情境教学效果。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历史章节体系,简化历史内容,为历史的人文教育节省大量可供利用的时间。

三、促进思想品德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人文素养教育也有其内在的优势: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其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其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理应站在品德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着眼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规范,提高人文素养。一个人的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要起到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的作用,就不能“以本为本”,脱离他们的实际。在教学中,就应摒弃长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从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发展,锻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在授课中就应把目光从以书本为中心转向中学生日益扩展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烦恼,解决他们的困惑,为学生适应现实世界做好准备,使他们真正能面对社会、面对未来。优化课堂氛围,营造良性沟通,构建平等课堂,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体现价值,增强学生人文意识。能够独立的表达自己的讲解,学会和他人的良性沟通,正是人文素养的良好体现,也是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培育学生爱国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革新评价机制,达到知行的有机统一,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中,卷面分数是唯一的判断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往往一个卷面很好的学生可能在真正面对同类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心怀胆怯。这种情况的广泛存在,使得我们同龄青少年在与西方国家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知行的不统一还会给成长中的个体造成潜移默化的恶性影响,从小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作风,会使人丢失掉忠诚、宽容、诚实、守信等一系列的美德,根据“蝴蝶效应”学说,若干年后我们就会看到由此带来的可怕后果,即整个社会道德的全面滑坡乃至沦丧。我们教师担负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校几年的发展,而是他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甚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必须为他的一生负责,必须为社会负责。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之际,应大胆革新评价体制,避免改革轰轰烈烈,最后还是看一个分数的结局。评价机制可由多种因素构成,卷面的考察可作为了解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非唯一的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我们加强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促进思想品德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使人文学科的建设落到实处,我们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进而为塑造国民精神和民族品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第8篇

一、职业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一) 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专业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 往往课堂显得沉闷, 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 这是由专业知识的直观性和逻辑性来决定的。但是, 如果由一个人文素养较高的专业老师来上同一门课, 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个人文素养高的教师, 在表达上声情并茂, 在行为上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传授枯燥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把自己的文学素养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例如, 学生在烦躁不安的时候, 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笑话, 或者一个几分钟的演讲, 来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让同学们对老师刮目相看, 对老师充满了崇拜, 这样对同学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这样的老师会适当调节课堂的气氛, 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影响着学生。同学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即学习了专业知识, 又滋润了自己的心灵, 这样的老师, 哪一个学生会不喜欢呢?学生的行为也反过来影响着老师, 双方互相理解, 互相鼓励, 把枯燥的教和学的过程, 转换为愉快的合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是很难实现的。

(二) 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 由于生源的影响, 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这就需要加强管理的力度。一般的高职院校, 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个班主任, 班主任的人文素养就决定了班级管理的好坏。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如果用老师的威严来强制他们, 效果不理想, 反而会激起一些同学的逆反心理, 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依笔者的观察, 那些人文素养高的班主任, 管理有方, 他们能充分地理解学生,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能和学生做朋友, 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 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 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或者无助告诉老师, 学生也愿意邀请老师参加他们组织的文体活动或者其他一些增进理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崇拜, 充满了信任, 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团队合作能力也会提升。要实现这一点, 同样离不开的老师的人文素养。

(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内涵。当前, 各个学校都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 建好学生文体中心、图书馆、科技中心、网络中心等, 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艺术展览展示空间等的一体化建设, 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硬件建立起来之后, 就需要教师人文素养这个软件发挥作用, 根据学校教师人文素养的优势, 开设绘画、书法、陶艺、歌舞等名师工作室, 成立各种社团, 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 同学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品位, 完善自己的人格, 把自己培养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人才。没有教师的人文素养做基础,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也无从说起。

二、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 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阅读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在阅读学习中思考、积累, 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拓宽视野, 提高思想高度, 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专业老师, 除了多看各种专业书籍之外, 还应该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 阅读各种历史、哲学、美学、宗教等著作, 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丰富自己的才能, 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一个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 无不是爱读书的人。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的这种内在的美, 不但丰富美化了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人生,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

(二) 向名师学习, 向他人学习

名师是标杆, 起着表率的作用, 多阅读名师的著作, 听名师的报告, 在理念上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俗话说,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作为一个教师, 还应该学习想自己的同行和同事学习, 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三) 经常自我反省

教师要善于自省。自省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 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要反省自己的人文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 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 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四) 高校将人文素养的内容纳入继续教育范畴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人文素养的相关内容, 纳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 并有部署、有组织进行学习和考核, 成绩不合格者, 即继续教育不合格, 依据相关规定承担其后果。这样做, 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对于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小结

职业院校的教师肩负着职业教育的重任,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不可否认, 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职教老师应该顺应潮流, 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摘要:当前, 各个职业院校都意识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要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不可忽视。笔者根据自己从教的经历, 阐述了教师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人文素养,提高,重要性,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晔.浅谈提高大学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方法.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邓志伟.论当代教师的人文素养建构.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9.

[3]冯青来, 黄雪利.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之探微——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的反思当代教师教育, 2014.

上一篇:新时期农民致富的对策及思考下一篇:管理人员的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