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音乐教育体系

2024-07-07

世界四大音乐教育体系(精选8篇)

世界四大音乐教育体系 第1篇

由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淺談兒童音樂教學

簡婉純 音樂科教師

對於ㄧ位執教多年的音樂老師最常被同事、學生問的問題不外是:老師我現在學鋼琴來得及嗎?老師,我孩子現在五歲想學鋼琴你的看法如何?老師,我小孩現在在幼稚園他們學奧福的音樂,我要不要再找私人教師學琴?老師,我小孩上Yamaha音樂班,家長都得陪著上課,好累喔…..等種種問題。那麼我就藉著這個篇幅來介紹目前最被常用的音樂教學法供給大家參考,這些教學法有些較適合幼兒的啟蒙;有些是以訓練專家為終極目標;有些則是適用於全民的音樂教育,那麼就看個人的個性、家庭經濟能力與父母的期待,來選擇教學老師及教學方式了。

ㄧ、達克羅士教學法:

內容概述:

「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為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之一,其特色為教師以鋼琴即興方式教學,學生則以身體律動來體驗對音樂的感受。達克羅士教學法是瑞士集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舞蹈家及詩人於一身的艾彌爾.傑克-達克羅士(Emile Jaques-Dalcroze , 1865-1950)於1905年在日內瓦音樂院實驗成功而公諸於世旳教學法。其教學方式有:1.律動教學 2.聽音訓練 3.即興創作。

1.律動教學:

這是藉著身替肢體最自然的律動,表達對音樂節奏的反應。這種教學模式常用在我們幼稚園、國小低年級的韻律、唱遊…。它經常以肢體的動作:如走步、跑步、彎腰動作來代表拍子;或藉著拍手、腳踏來分辨不同的音符;或藉著遊戲的規律節奏來激發學生對節奏的反應能力…這種以肢體的節奏感,導引學習音樂基本能力的潛能發揮可說是最府合認知、思考的一種音樂教學。

2.聽音訓練:

達克羅士認為以首調唱名來訓練歌曲教唱,對於音樂欣賞的聽音或記憶較有助益於能力的發揮,尤其音程間的認知,簡單歌曲的仿唱,一定要配合身體的律動以達到「內在聽覺感受能力」的音樂薰陶。

3.即興創作

藉著任何樂器的彈奏,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創意性的舞蹈動作來揣測音樂的動機及意境。另ㄧ方面達克羅士也鼓勵對旋律與和聲方面的創作與嘗試,他認為節奏、韻律的配合是不能疏忽的。

教學特性:

1.重視以兒童之體律動的節奏配合音樂教學。

2.舞蹈與律動為音樂教學的主要活動。

3.教材應取之於自然界中的節奏素材,是兒童音樂學習最自然的感受。

4.非常重視兒童對「視覺」、「聽覺」感受能力的培養。

5.即興的舞蹈表演動作可促進兒童的表達能力。

6.音樂教學應以節奏教學做為基礎。

二、高大宜教學法:

內容概述:

根據高大宜的看法,他認為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唱歌必須是無伴奏的,就像傳統的民謠演唱一樣。由這個觀點來看,音樂教學的實施,祇要具備接受良好訓練的師資和完整的教材,則無論在都市鄉鎮,甚或最偏遠的地區,都可以實施;而且它的教學對象由二歲的幼兒至成年人,都可以透過歌唱的方式來學習音樂,可說是最理想的全民音樂教育。

高大宜的教學法可以用歌唱教學法做為其教學宗旨其主張所有音樂活動有:1.歌唱教學、2.節奏的配合教學、3.視唱與歌曲練習、4.手語教學。

1.歌唱教學

幼兒時期的歌唱以聽唱仿唱為主開始已『唸』歌方式,用童謠民歌與生活之諺語做為題材,從小三度音程開始教唱,並以五聲音階的音域為主,選擇適當的教材配合實施教學,採漸進的教學方式,由兩小節到四小節,再擴大為八至十二小節的樂句,每次上課以20分鐘為原則。

2.節奏的配合教學

(1)先以感覺節奏的快、慢開始,聆聽老師的節奏示範再加上以自己模仿,以拍手或踏步方式實施。

(2)採用節奏音節念法實施節奏教學。

(3)以歌曲配合遊戲動作,尤其讓兒童有創造設計的機會以配合唱歌的舞蹈動作。3.視唱與歌曲練習

高大宜的歌曲與視唱有一系列的教本,大部份取之於民謠,視學生程度而給予適當的教材。視唱訓練多以首調唱名法唱譜練習;歌曲練習則以二聲部合唱為主,多為民謠,採用五聲音階的調式,節奏較難,適合程度較高的能力者視唱及歌曲演練。

4.手語教學

高大宜的應用John S Curwen的手語以輔助視唱的教學法,主要的特點是利用視覺,加上身手配合的手語動作,來加深兒童聊解音階中,各音之間的音程高低的距離關係並使兒童能感受兒童歌唱時曲調所表達起伏的那種音樂性。教學特性:

1.以歌唱為主的教學法。

2.以傳統民謠、兒歌做為主要教材。

3.運用首調唱名及移動Do唱法,實施視譜教育。4.以五聲音階作為基礎。

5.引用英國John S Curwen手勢教學法,輔助視唱教學,辨識音與音之間的高低觀念。6.使用節奏音節念法幫助節奏的認知等。7.讓兒童接觸到世界上著名的作品。8.使用條線的獨譜方式導入五線譜的訓練。9.注重用心聽音樂的靜默聽音練習。

奧福教學法

內容概述

奧福對於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在「感覺」優於「理解」。在幼童的生長過程中,他們在最自然環境中,透過本能的活動如:模仿、觸覺、味覺、肢體的活動,經過慢慢的成長,使一些潛意識的經驗成為具體的行動,加上語言日見成熟的表達去學習音樂基本能力。也就是由感覺→具體概念→語言表達→讀寫→到創作的階段。

(一)節奏教學

奧福教學以節奏為音樂學習活動的重點,從簡單的彈指、踏腳、拍膝、舌頭聲或雙手擊拍動作,以單拍子的一拍一拍開始,從自然的律動速度,再漸進到快速節奏,並導入要學習的節奏模式。(二)唱遊活動教學

節奏語言是進入曲調的基本教學活動之一,兒童藉著生活中所接觸耳熟能詳的說白、童謠、遊戲、吟誦…作為歌唱的教材,由單字到詞彙甚至到句子,由模仿,一再重複練習讓學生體會音樂的感受,進而了解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規律性的節奏、變化節奏、音成高低的觀念以及輪唱模式的練習,經由樂器的伴奏而有初步的合絃概念。

歌曲的教唱先由節奏語言的帶動,依字彙順著節奏,延伸到樂句的練習,加上肢體的韻律,創作出舞蹈的動作,充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與陶冶。(三)節奏樂器的教學

為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教學者必須設計一套節奏樂器給學生練習,教材內容應取自本國民謠。

節奏樂器的練習,是以頑固低音為伴奏,形式採用五度合音伴奏,也就是用一個曲調的主音與屬音為伴奏的模式,可按調性的不同而移動,常用的樂器有木琴、鐵琴、直笛、吉他等…。而即興創作也是教學重點之一,剛開始教學者彈奏頑固低音,學生可自由創作配合同調性之曲調,由簡單的曲調,採用卡農輪唱的方式。加上敲擊伴奏,使學生學的快樂且學的有成就感。教法特性

1.以各國民謠作為教材。

2.以「節奏」與「即興創作」作為教學基礎。

3.以說白語言節奏、熟悉的兒歌、民謠、遊戲配合節奏樂器所設計的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

4.藉持續低音、卡農及頑固低音作初步合聲的介紹與練習。5.注重模仿演唱及模仿演奏的教學模式。6.運用拍手的功能作為節奏的基本練習。7.以樂句為單位作為節奏的即興練習。

鈴木鎮一教學法 內容概述

鈴木教學法可說是一種母語教學法,從小即著重兒童潛力的發揮。

當孩童生下來兩三歲間,家裡就開始塑造音樂情境,常放一些優雅的歌曲,刺激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在那時母親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時常帶著孩子仿唱,或以音樂的節奏做簡單的拍手或身體搖擺的遊戲。三歲時則讓孩子觀摩融入音樂的遊戲課程,母親則要指導孩子,安排孩子規律性的練習時間,並佈置很好的練習環境。四歲時則正式接觸樂器,鈴木教學法以小提琴為教學樂器最主,主要訓練孩子專心程度的培養以及敏銳的聽力訓練。每階段的練習都要不斷的反覆、熟記譜子。每週除了固定上個別課外,每一週或兩週還要上ㄧ次合奏課,彼此互相觀摩,互相學習。主要要給孩子有成就感,並增加孩子的信心與上進心,而父母要不斷的鼓勵與欣賞孩子的練習,建立良好的家庭氣氛。

這樣持續性的練習、觀摩、表演一直到青少年以至成人,雖然不ㄧ定每一個人都是音樂家,但每一個人卻都能發揮其潛能且都具有專業的水準。

教學特色

1.創造學習音樂的環境,並從中培養良好的音樂感.2.強調模仿和反覆練習的重要性.3.注重父母與孩子的互動.4.注重音色的品質.5.要求彈奏的正確性.6.注重表演或演出.7.重視自我評量和同儕觀摩的自學能力.8.鼓勵背譜彈奏.9.掌握上課時間.10.團體課與個別課並重.*

以上四大教教學法是目前常被採用的,不難發現是以兒童為中心的潛能教學法,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與專專注力。

那麼到底要要採用哪一種比較好?其實要考慮到孩子的個性、父母的經濟能力、家庭情境及最後期待等…。例如一個好動的孩子,父母希望藉著音樂訓練使他專注、安靜,則不仿採用鈴木教學方式,培養其專注力;但若父母期待孩子,想利用其好動、好奇的個性,探索激發他的潛能,使之更加發揮他的人格特質,則奧福、達克羅士都是很好的教學方式;若父母經濟不許可,則學校常用適合全民音樂教育的高大宜教學方式,或綜合式的教學,也可培養出孩子對音樂的樂趣及潛能的發揮。

總之,沒有一種教學法是絕對單一的教學模式,他們的共通性都是注重綜合性的教學,如結合語言、說白、律動、遊戲、舞蹈以至到歌唱、樂器演奏及即興創作等,都是重視團體意識與個人人格教育的培養,因此才有這麼一句話:「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就是這個道理。

世界四大音乐教育体系 第2篇

(2009-03-13 16:58:20)

转载

标签:

教育

郑朝予

乐富

儿童

英语

幼儿

新东方

高考

中美教育

卡尔维特的教子理论

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8、9岁时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然而,谁会相信,这样一个禀赋极高的孩子出生后并未表现出怎样聪明,相反却被认为是痴呆儿。奇迹的发生全在他父亲的教子有方。卡尔威特有一套被世人称为金典的早期教育理论,一百年来使许多人受益,造就出无数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1、教育儿子先从母亲开始

历史上的伟人都拥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母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潜代的作用。如果母亲只关心孩子的健康,而忽略孩子的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那就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卡尔威特说,小卡尔的母亲勇敢和快乐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儿子,使儿子后来步入社会时,即使遇到困难,也无所畏惧,永不失望。卡尔威特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作法有失天性。

2、催逼会毁灭天才

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再施以高明的教育,孩子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但父母对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父母往往只着眼于孩子的天赋,而不注重全能的培养。对孩子要求过高,施加压力过大,这样做多半使孩子半途而废。

3、儿童潜能递减法则

儿童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遵循递减法则的,如果从一出生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的潜在的能力就可能达到100度。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施以最优秀的教育,他的潜能也只能达到80度。而从10岁开始,不管教育方法怎样好,潜能也只能达到60度。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潜在的能力实现得就越小。

4、不要让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

卡尔威特说,孩子出生后的头半个月,我们坚持定时给他喂奶,喂水,使他的生物钟一开始就形成规律,直到他能吃饭后,两顿饭之间仍然只许喝水不许吃别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总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如果让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那么大脑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5、愉快是健康的关键

孩子生活的周围环境,如果气氛阴郁,孩子必然会消化不良,身体不健康。因此,孩子居住的房间从最初起就应该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卡尔威特说,天气晴朗时,我们经常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眺望绿色的原野。天气好时经常让他在屋外睡觉,以便接受阳光沐浴,呼吸新鲜空气。在婴儿睡觉时,我们决不把它裹得紧紧的。每天都坚持给孩子洗澡、按摩手脚,这样即能发展他的触觉,以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的灵活。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

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主持人,专著超过20本,发表论文数百篇。超过20所大学颁给他荣誉学位。《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称“加德纳是本时代最明亮的巨星之一,他突出表现人类成功的不同智慧”。美国特质教学联盟主席称“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学者,加德纳当之无愧。

1983年,加德纳出版了一本名为《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在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人类有着完整的智能“光谱”。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可采用单一的、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经过多年的研究,加德纳逐渐完善了自己的理论,明确提出人类存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他将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8种,分别是:

1、语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口语及书写文字的运用能力,它包括了对语言文字之意义(语意能力)、规则(语法能力),以及声音、节奏、音调、诗韵(音韵学能力)、不同功能(语言的实用能力)的敏感性。

2、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3、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它涉及了对抽象关系的使用与了解,其核心成份包括了觉察逻辑或数字之样式(pattern)的能力,以及进行广泛的推理,或巧妙地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

4、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指对视觉性或空间性的讯息之知觉能力,以及把所知觉到的加以表现出来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精确知觉物体或形状的能力,对知觉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的能力,在脑中形成心像以及转换心像的能力,对图像艺术所感受的视觉与空间之张力、平衡与组成等关系的敏感性。

5、肢体-运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与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巧妙地处理(包括粗略与精致的身

体动作)物体的能力,巧妙地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运作或表达的能力,以及自身感受的、触觉的和由触觉引起的能力。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辨识与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注意并区辨他人的心情、性情、动机与意向,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7、内省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能对自我进行省察、区辨自我的感觉,并产生适当行动的能力,此种智能也扮演着「智能中枢的角色」(central intelligences agency)(Kornhaber & Gardner,1991),使得个体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了解如何有效发挥这些能力。其核心成份为发展可靠的自我运作模式,以了解自已之欲求、目标、焦虑与优缺点,并藉以引导自己的行为之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对周遭环境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及其它事物进行有效辨识及分类的能力。详而言之,自然观察智能不只包括了对动植物的辨识能力,也包括了从引擎声辨识汽车,在科学实验室中辨识新奇样式,以及艺术风格与生活模式的察觉等能力(Gardner,1999,页116)。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i 1807-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继福禄贝尔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瑞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为37国文字,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奖惩制度

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

铃木镇一简介:铃木镇一生于1898年的名古屋,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其父经营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他22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抱着“每个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孩子“天才教育”,培育出了大批的“天才”儿童。为了进一步发扬才能教育法,著有《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

铃木镇一在《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中总结了才能教育:

1、采用灵活的培养方法,任何孩子的能力都会提高。

2、为所有孩子提供最高水平教育的可能性。

3、若在幼儿时期培养能能力失败,那就无法挽救了。

4、生命力培养是一切能力的原动力。

5、教育越早越实施,其效果就越好。

6、在反复训练过程中能培养优越的能力。

7、培养能力的好与坏与大小是由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劣决定的。

8、教育培养能力,光教不能培养能力。

世界四大音乐教育体系 第3篇

一、少儿舞蹈的四大特点

1. 趣味舞蹈

趣味是最好的老师, 不容忽视的兴趣性和娱乐性是少儿舞蹈的关键, 用“玩”的天性来设计选题。在少儿趣味舞蹈的创编过程中, 始终坚持从“童心”出发,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儿童舞蹈, 使舞蹈与游戏巧妙结合, 充分调动少儿天性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通过舞姿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 呈现生动诙谐的画面。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可以采取语言诱导法,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少儿明白舞蹈的意图及游戏规则, 有效调动和激发少儿的舞蹈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如“剪刀、石头、布”的舞蹈设计, 可着重于上身肢体的训练, 特别是手部的运用, 强调剪刀、石头、布的手势。用舞蹈肢体动作来表达趣味游戏的大意, 它训练了少儿的肢体表现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少儿的应变能力。通过不同游戏的形式让少儿遵守规则, 参与协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一方面促进提高少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另一方面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和协同意识, 使他们学会互相合作。

2. 童谣舞蹈

童谣舞蹈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及应变能力而定义的, 凭借童谣的音乐载体形式而创编的一套舞蹈表演方式, 最终将舞蹈的基本教学内容融会于儿歌之中, 边说边做, 孩子是天生的舞蹈家, 舞蹈动作的设计编排可根据童谣提示的内容进行, 可以边唱边说边舞。童谣的内容往往又琅琅上口, 非常生动。“丢手绢”是儿童中脍炙人口的童谣, 歌词中写到: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快点、快点抓住他。舞蹈“丢手绢”可以用摆臂动作为主导动作, 吸腿跳为主要步伐, 大家围圈而舞, 根据歌词的进行, 及悦耳动听的旋律可以引导孩童进入舞蹈的世界, 根据舞蹈画片变幻场景。

3. 即兴创编

即兴创编舞蹈充分发挥少儿的想象和艺术天赋, 在接受到相应命题时, 直接通过肢体运动反映出来, 根据提示的信号特点发展特定的动态体语, 并将这种身体语言连贯持续下去。少儿层面的舞蹈即兴可以包括动作的即兴、生活场景的即兴和戏剧表演的即兴, 它是一种下意识的、有目的的身体表现方式, 对于开发少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促进少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快乐的小鸟”舞蹈, 教师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再现了一个“小鸟”的形象, 两臂的上下运动呈现出鸟儿们自由飞翔的动态特征。动作相对单一简洁, 整个舞蹈的上场顺序、队形调度、动作起伏、情绪变化主要通过教师的口令完成, 不需事先过多准备, 强调舞蹈的随机性、即时性、应变性、便捷性。在掌握一定基础舞蹈语汇的同时, 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指令, 运用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激发少儿创造和表现的多种可能。同时舞蹈时, 少儿更可即兴发挥, 不需提出过多的要求。少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要诱导他们善于幻想, 善于表现, 善于发挥。即兴舞蹈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自娱性舞蹈, 它有助于提高少儿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感悟能力, 提高对生活真实情感的表达能力, 提高思维应变的反映能力, 提高对身体开发的想象能力,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少儿艺术综合表现形式。即兴创编让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会有所提升, 使少儿更喜欢舞蹈这门课程。

4. 形象舞蹈

少儿舞蹈要具有形象性, 少儿是善于把生活中有特点的事物用舞蹈的方式描绘出来的。将复杂的舞蹈动作与趣味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 动作设计要在形象之中, 动作训练要和物态形象结合起来, 要把生活事物与舞蹈艺术联系起来, 要把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连接起来。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着重表现“洋娃娃”与“小熊”的形象, 男生饰演小熊, 女生扮成洋娃娃, 最主要是培养了少儿捕捉动物形象和加强观察及模仿事物的能力。形象舞蹈深刻融会在少儿的兴趣爱好中, 鲜明、生动、易懂, 充分调动了少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用儿童易接受形象来表现, 如舞蹈《天鹅之死》为例, 美丽的天鹅这一舞蹈形象, 它的动态是:背面直立、双臂如翅缓动, 双脚尖平稳横移, 让儿童在观察中捕捉形象, 在生活中发现艺术。

二、少儿舞蹈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 一些少儿舞蹈作品成人化, 我对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各位舞蹈工作者参考:

1. 少儿舞蹈成人化问题

历届舞蹈评委和舞蹈理论家的关于儿童舞蹈的点评文章中, 其中都提到少儿舞蹈成人化的问题, 并呼吁今后少儿舞蹈能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几年过去了, 这个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儿童舞蹈中表现爱情、醉酒或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等仍旧很多,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严肃地对待它、解决它。

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 指导老师和编舞者都是成年人, 他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没有用少儿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和思考所要表现的事物;或者是他们还不熟悉少儿们的生活、不了解少儿们的思想情感;其次, 有的指导老师图省事把已有的表现成人生活的节目稍加改动就拿来给孩子们排练演出;第三, 可能有的指导老师和编舞者对少儿舞蹈的艺术特点 (重点要表现童心、童趣以及游乐性、纯真性、明晰性、多彩性等) 还不十分清楚, 或是尚不能够准确的把握……

这个问题是一个顽疾, 多年来有些人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但是, 只要下决心解决它, 能对症下药, 就一定会迎刃而解。例如, 深入体验少儿的生活, 深入了解当代少儿们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此基础上编创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作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并把它们提升理论高度, 继而用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来指导今后的艺术创作实践。

2. 少儿舞蹈的形象塑造问题

在很多少儿舞蹈节目表演中, 我们能看到许多小演员都能掌握很多高难度的舞蹈技巧, 如“蛮子”“虎跳”“前后滚身翻”“点步翻身转”“躺地骗腿滚”等, 那干净漂亮的技艺动作, 让人忍不住要为他们鼓掌叫好, 但是继而一想, 他们作出这些舞蹈技巧, 是表现什么呢?却让人感到茫然。舞蹈动作 (含技巧动作) 和由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 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手段, 绝不能只是展示小演员掌握高难度技

素描人像教学中创作意识的培养

庞博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笔者主要从教学、学生等两个方面就素描人像教学中存在学生创作意识不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如何使写实素描教学富有新意, 是每教师所始终考虑的。学生缺乏对当代生活的敏锐观察, 只注重传统的作画程序, 画面内涵空洞、无感受。马蒂斯说:“我的作品是从认真而又尊重的观察自然中产生的, 同时也是自然在我身上激起感情性质中产生的, 而不是从某种熟练的技巧中产生的”。因为, 每个学生面对同一模特的感受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与他们在画面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采取的手法也是不同的, 所以要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 从而是学生在平时绘画中养成创作意识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创作意识;综合材料;因材施教

在我们平时素描人像教学中, 常常过多强调基础, 其结果学生画出来的人物素描仍如同高考素描头像一般, 死板是没有生机!画到毕业搞创作时仍是衔接不上,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要提出绘画要求, 在进行素描人像练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创作意识, 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作品的特点。

一、改变被动描绘的观念

应将素描教学中平时练习与创作联系起来, 比如说表现语言、各种绘画风格的收集、表现素材的收集、原始图片的艺术处理等。

学生往往只在课堂被动地完成人像写生, 为上一堂课而上一堂课, 而不是从练习中提取与创作有关的内容。再有一提到某些大师的绘画作品学生一问三不知, 更甚者在画头像时还拿着高考时的素描人物范本来画, 面对模特没有创作意识, 完全被动。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主动的去观察表现模特, 课下收集了解各种素描优秀作品开阔视野。

二、注重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打破教师找模特, 摆模特, 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让学生自己去找模特, 一些没有特点没有表现力的模特学生画着也没有激情, 这就要求学生在找模特时主动去考虑模特本身相貌的特点、衣着的特点、本身气质各方面是否适合表现, 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去表现自己对模特的理解, 也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身边生活的习惯, 善于发现美、表现美, 深刻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素描对象, 不仅能培养他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而且可以让他加深自身的情感体验。在师生互动中, 教师听取学生找模特、摆模特的意图之后, 再从美学规律、造型法则上与他们交流, 并适当提出一些建议。对描绘对象所倾注的情感和体验, 从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这样就能帮助他们从传统素描教学的被动中走出来, 主动地用心去绘画, 去表现对素描对象的独特感悟。

2.周围环境的要求

有时, 教师在摆模特的时候往往忽视周围环境的配置, 简单的往椅子上一坐就完了, 周围环境除了白墙就是白墙, 学生在画面安排的时候也很空洞, 最后整幅画面语言就显得很简单苍白。

巧的表演。指导老师要明确这一点, 同时也要让小演员们弄清楚塑造人物、刻画性格、表现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3. 少儿舞蹈内容的清晰度问题

一般来说, 人们对待任何事物, 只有理解了才能接受, 更何况少年儿童。少儿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一定要让少儿看明白, 弄懂它的含意, 小演员才能表演好, 小观众才能接受。所以“明晰性”是少儿舞蹈不可或缺的。不同舞蹈体裁对此有不同的要求:抒情性舞蹈 (情绪舞) , 人物的情感 (喜、怒、哀、乐) 要清楚地表现出来, 不能含混不清;情节性舞蹈, 所展现的人和事要清晰、条理分明。只有如此, 少儿舞蹈才能具有艺术生命活力。

综上所述, 少儿舞蹈基于趣味舞蹈、童谣舞蹈、即兴创编、形象舞蹈的四个层面上将更具完整性。儿童以纯洁的心灵对生活

教师可以多安排周围配景及道具, 比如模特本身的着衣打

扮、植物、衬布、画室内部摆设的利用, 增强学生作画的

构成意识。

3.姿势的变化, 透视, 角度对于画面构成的影响

在摆模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摆静物或模特的过程中来, 这样学生更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摆, 为了表现什么, 兴趣点在什么地方, 从而使他们主动去画, 作品

也更丰富生动。可以改变一些常规的角度, 不是平视就是侧面, 可以仰视、俯视, 尝试有利于画面表现的多种角度, 并利用透视的变化加大画面视觉冲击力。

三、综合材料的运用

1. 打破传统素描就是单色铅笔炭笔的局限, 使用多种工具表现。

同样的对象用不同的工具去描绘, 自然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加上使用方法的差异, 更会形成千差万别的绘画语言。比如用彩铅、色粉等来表现素描人物的明暗变化。利用各种色卡纸和纸质不同的肌理感觉结合适应的工具来进行各种尝试, 让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素描工具来挖掘其创造潜力, 提高其艺术修养, 增强对素描的学习兴趣, 由此使现代人物素描教学更具魅力, 更具吸引力。把材料转换为绘画语言, 同样会使学生们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 激发创作灵感, 培养创造能力, 从而使人物素描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素材是死的, 而素材转化为画面则是积极主动的过程。画形凭直觉, 画体需要理解, 而表达整个画面构成的趣味, 则需要融汇通达的智慧和修养, 由画面传达心意, 体现情感修养。

2. 学生作业讲评:

每一件作品的创作都是学生们创作情思的汇集, 包含着学生们的创作观念和对技法的掌握程度。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画面上出现的个人语言迹象, 因势利导。教师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 给学生以充分表达的机会, 面对着自己作品, 说出个人在创作中的心得与感悟, 并主动将这种想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学生们在学习期间都有这样的特点, 面对自己的创作, 往往都不知道优点和缺点所在, 可以面对别人的作品, 却能说的头头是道。通过这种个人讲解和大家交流的形式, 能够锻炼学生认识自己作品和认识他人作品的能力, 同时对照着自己的作品, 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听取之后, 也要予以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在进行评价时, 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因为艺术创作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工作, 每一个人在性格、志趣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正如那句名言,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师要充分重视这种差异, 针对每一个同学的作品,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切忌态度简单粗暴, 采用“鼓励式教学法”, 充分肯定学生作品中的每一个闪光点, 而且鼓励他们将这种优点继续发扬下去。对于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 教师应当委婉、耐心地说出来, 照顾到学生的情绪。这种因人而异的做法, 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四、优秀作品的学习拓宽视野

挑选一些优秀素描作品让学生观看, 包括视频资料, 了解分析大师作品绘画特点, 高超之处在什么地方, 国内国外各种风格的艺术家都可以观摩学习, 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参考文献:

[1]安格尔素描百图.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6.118页.[2]幻钟涵.廊下巡礼.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57页.

中美好的事物最敏感的触摸、清新透明、活泼单纯是整个少儿舞蹈的基本色调, 无需讲述更多的故事情节, 不必在意跳动的理由, 只需纵情尽兴地释放孩子的天性, 是少儿舞蹈的基本准则。在舞蹈的元素上添加童年的重彩, 使它成为一个有生命力、有感染力、充满生机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 用最为流行的俏皮动作表现少儿舞蹈的动人场面。在少儿的心灵中寻找快乐的光环, 努力走进童心的世界才是少儿舞蹈的终极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吴圣彪《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个问题》 (《舞蹈》) 2007年第1期

[2].李美安《校园舞蹈—创编与实例》湖南文艺出版社.

世界四大音乐教育体系 第4篇

模式1:免(低)学费-高资助。实行这一模式的有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税收制度,学生除了不需要缴纳学费之外还可获得优厚的资助。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丹麦和瑞典决定向国际留学生收取学费,以保证当地高校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模式2:高学费-高资助。实行这一模式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学费昂贵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入学率,但因为有完整且优厚的学生资助体系,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远超出经合组织成员国及众多“低学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该组国家中,企业界(私人企业或非盈利组织)的资助是高等教育主要经济来源。

模式3:高学费-低资助。实行这一模式的国家为智利、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学生不仅要缴纳高额的学费(高于4500美元,约合2.8万元人民币),获得的资助金额也远远少于模式1和模式2国家的平均水平。该模式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因而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普遍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

模式4:低学费-低资助。实行该模式的国家包括上述国家之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法国、爱尔兰、意大利、波兰、葡萄牙、瑞士、西班牙、墨西哥等。该组国家公立高校生均学费不超过1300美元(约合8046元人民币),同时,这些国家中只有不足40%的学生可以获得政府资助。因资助率较低,政府往往更倾向于资助一些特殊学生。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教育原则 第5篇

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是流传千年的教子智慧,是受益终生的教育圣经。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总是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地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孩子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

罗森塔尔效应

世界四大音乐教育体系 第6篇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的里,我们就很荣幸的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希望通过这次认知实习更进一步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而且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我也想通过这次实习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这次的认知实习就是一个好机会。

二、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

这次我们参加音乐教育大会的实习内容是当志愿者。由于我是机场组的成员,早于其他组开始工作,所以我们第一天搬到中国音乐学院,我将行李放好后便直奔机场。当我高高的举着ISME的接机牌,注视着国际出口时,我是既焦急又兴奋的,然而每当有外国有人面带微笑的向我这边走来时,我又紧张的不得了。因为毕竟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与外国人打交道。第一天我迎来了两位从东京来的外宾,一位老奶奶是日本人,还有一位男士是欧洲人。我见了面,紧张的语无伦次,本来准备好的台词也忘得一干二净。不过我们还是顺利的到达宾馆,但是入住却成了难题,因为宾馆前台服务员不会英语,只能我来充当翻译。结果查到两人只预定了一间房,但是他们又不是夫妻坚决不同意住在一起,眼看外宾就要生气了,最后我打通了老师电话联系了组委会相关负责人才把这个事情解决。老奶奶很开心,要给我小费,我没有接受,她握着我的手说了好半天话我们还交换了联系方式。之后在会议期间我们又进行了多次的电话和短信的交流。前些天我还收到了她从日本发来的e-mail,她说已经回国了希望我们还会再见面,如果有机会去日本一定不要忘了找她这个朋友!我真的很开心!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的接送机工作进行的特别顺利,这次的实习工作就这样完成了。虽然这次在ISME的实习时间很短暂,有时也比较辛苦,尤其是接机时间不定,早上最早4:30晚上最晚23:50,结果晚点到了2:20,所以导致了我在机场的凳子上睡了一晚。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开心很快乐,特别是既学了知识又收获了友谊!我相信在今后的大学三年里,我还是会继续不断的多多找机会来实习,我会在实习中继续不断的进步,我相信我会学到很多的,我能够成功,我成功的开始就是我的暑假实习!

三、实习感受和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比以前更珍惜校园生活了。明白了工作的难度,相比之下也懂得了该珍惜自己在象牙塔的日子。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有宝贵的经验。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的做好今后的事情,不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

世界四大童话 第7篇

王尔德著作的童话集共2部:

《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

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共5个故事。

《石榴屋》(A House of Pomegranates,1891年)

包括《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4部童话。

中美“世界音乐”教育漫谈 第8篇

一、“世界音乐”的概念

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看, “世界音乐”是一个极易让人产生误解的概念, 该词与它的英文“world music”一样, 是个复合名词, 由“世界”和“音乐”两个单词组成。其中, “世界”具有地理范围的意义, 从字面上来看意味着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音乐文化事项 (特别是非西方的音乐文化传统) 。而“音乐”也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 它可以涉及西方与非西方、城市与乡村、古典与民间、现代与传统、宗教与世俗、经典与通俗、严肃与娱乐等不同范畴和类型, 以及相关的行为和活动的音乐。以此推理, “世界音乐”似乎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无所不有的音乐文化集合体, 包括了人类音乐活动的所有方面。但是如果过于泛化“世界音乐”的概念, 显然是无利于相关研究以及教学活动的。对这一概念的清晰界定毫无疑问要从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角度, 深究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存在的方式。

笔者认为, “世界音乐”这一概念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涵:其一, 在教学与科研的领域中, “世界音乐”主要是作为一种教育课程体系而存在。它以非西方艺术音乐传统的世界诸民族音乐为教学内容, 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教育的基本策略, 以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为学科基础, 以“参与式”教学为特色教学方法, 是一门迎合时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课程。其二, 在音乐商业的领域中, “世界音乐”是音乐的唱片和影像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与欧洲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新世纪音乐等种类型的音乐并驾齐驱, 共同组成了唱片工业中丰富多彩的消费品, 满足了各类消费人群的需要。

笔者认为, 将“世界音乐”进行清晰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世界音乐教育与国际的世界音乐教育相接轨, 理清“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关系, 分清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世界音乐”与音乐产业中的“世界音乐”类别究竟有何区别。也才能进一步地理解世界音乐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意义, 以期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世界音乐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二、中、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 美国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美国的世界音乐教育相当的普及, 它不仅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修课程, 还进入了其它专业的大学生以及中小学, 甚至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之中, 主要作为一项普及性的基础人文课程而存在。在美国这个世界音乐教育普及率极高的国度里, 世界音乐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具体事件的催生之下孕育、产生和发展。在1997年第一期的《中国音乐学》里刊载了刘沛的《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学》, 他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音乐教育的提出、美国世界音乐教育的历史以及世界音乐教育的基本争论和它的重要性等问题。根据此篇文章及笔者的补充概括, 美国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历史和文化的成因:

1.“多元文化主义”的文化策略促进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发端。

针对美国多种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社会, “文化多元论”逐步取代了此前的含有种族歧视内涵的“熔炉理论” (melting pot) , 而成为了一项既能促进各族群和睦相处, 又能保持各族群文化个性的文化政策。

2. 民权和反种族歧视的运动推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合理合法化。

20世纪50年代开始, 美国爆发了巨大规模的民权运动, 这导致了国会于1964年通过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民权法》, 其中对多元文化教育影响最直接的规定时, 国际对坚持种族隔离的学校停发教育经费。现在, 如果报考美国的大学, 就会看到它的招生章程的最后一句话通常是:“我们坚决遵守和拥护《民权法》, 不歧视任何少数民族、性别、年龄……”。这些事件极大地推动了多元文化教育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

3.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繁荣带动了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

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 美国的民族音乐学及音乐人类学空前活跃起来, 孔斯特、梅利亚姆、胡德、西格、布莱金等知名学者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也为世界音乐教育积累教学的内容, 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 这些学者也身体力行, 成为了世界音乐教育积极地倡导者和先行者, 带动了美国整个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

4. 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为美国的世界音乐教育建构了新的平台。

1993年, 在多元文化策略的促动下, 美国政府宣布了被克林顿总统和教育部长赖利称作以“世界级”水平为准绳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并于1994年3月通过立法程序首次把艺术依法律的形式定为基础的核心学科, 这就通过官方把世界音乐提到了不是可有可无、主科以外的选修课, 而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教育系统中的必修课程。

(二) 国内世界音乐教育的社会文化土壤

国内世界音乐的提法以及相应的教育理念主要源于国外, 特别是美国。在国外, 这一概念最初是站在西方的文化立场上提出的, 授课的内容在排除了西方艺术音乐传统的基础上, 涉及了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世界诸民族音乐。当世界音乐进入中国本土时, 很自然地将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排除在外, 也就是说, 国内世界音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西方艺术音乐以及非我音乐文化在内的世界诸民族音乐。在国内, 世界音乐的课程名称又被进一步地本土化为“世界民族音乐”, 旨在强调那些与某个民族密切相关的音乐文化。1996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发起成立了“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在诸多学者的推动下, 我国的世界音乐教育近年来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催生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 这种文化土壤如:

1. 早期的亚、非、拉的音乐研究为世界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中国音乐学院就曾设立了“亚非拉音乐”专业, 安波、马可等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並亲自为学生上课, 但由于“文革”而被迫停止了。80年代, 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了“亚非拉音乐”小组, 开始了对国外诸民族音乐的研究、教学, 当时的课程称为“外国民族音乐”。同时期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亚非拉音乐的编辑工作也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2. 新兴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带动了世界音乐的相关教学。

80、90年代伴随着国外民族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的引入, 以国外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的、具有民族音乐学意味研究大量涌现出来, 印度、印尼、非洲、拉美等未知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 这些研究成果也随之丰富世界音乐的教学活动。

3. 学术界里对中西关系的讨论, 促发了音乐观念从二元论走向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初, 学术界反思了西方音乐一统天下的现状, 而世界音乐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科研无疑能够引领中国音乐文化朝着更开放、更加认清自我的方向发展, 是打破中西二元格局, 既反对西方化, 又反对民粹主义的一剂良药。

4. 在国内几位相关学者的大力推动下, 世界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20世纪伊始, 世界音乐这门课程在全国范围的普及程度虽然远没有达到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期效果, 但是的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相关学者的倡导下, 世界音乐开始尝试在师范类大学、中小学、综合性大学等各个教育层面崭露头角, 并相继出版了一些适用于世界音乐教学的教材。现在的世界音乐不仅走入了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和师范类的课堂, 还成为小学音乐课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者们的引领下, “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等学术组织相继召开研讨会, 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音乐教学和研究。

三、“世界音乐”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 多元文化主义的音乐教育策略

“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 已经在许多国家音乐教育的研讨中成为热点反映出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以及明确实行这种理论和政策, 并在音乐教育中广泛探讨和实施。作为一个外来词, “多元文化主义”最初的含义涉及三个方面:1.指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社会;2.是指多元文化社会里各种不同的文化互相尊重;3.指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种文化政策。世界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主义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最直接体现, 在像美国这种由大量移民构成的多元文化社会里, 提倡多元文化并存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开拓视野, 打破西方音乐的单一的审美对象, 还蕴含着增进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促进各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文化政策性目的。

我国虽然没有形成像欧美许多国家那种大量移民组成的多元文化社会, 但“多元文化主义”被我国的世界音乐教育先行者赋予了新的含义, 并在我国大、中、小学等各个层面的教育中得到提倡。在我国, “多元文化主义”在音乐教育中的内涵及意义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音乐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 是多元一体的音乐文化。因此, 我国的音乐教育不应是以汉族音乐文化为中心的音乐教育, 应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 强调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2.多元文化主义不仅是国内多民族的多元文化, 更要面向世界的各个民族, 这种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促进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3.多元文化是针对中西二元的格局而提出的, 意味着中国的音乐教育要走出中、西二元的禁锢, 朝着更开放、更包容的方向发展。4.在全球化的语境下,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在中国成为了寻求自我身份认同、应对西方化的一种文化策略。面对着各个民族多样性的文化走向趋同,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不是模糊了民族的身份, 而是彰显了各民族的文化个性, 避免了中国民族音乐迷失方向而淹没在西方音乐洪流之中。

(二) “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20世纪60年代, 胡德等民族音乐学学者曾提倡青年研究者花尽可能长一点的时间, 到异文化中学习当地人表演音乐的方法, 通过这种“切实的分享性的参与—观察”活动, 以兼获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音乐能力” (bi-musicality) 。胡德认为, 此类耳、眼、手和嗓音的训练以及在这些技巧中获致的流畅性确保了某种对于理论性研究的真正理解。与此同时, 除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领域, 胡德还大力倡导在世界音乐的教学领域中实践“参与式教学方法”, 即:学生不仅通过书籍、录音、电影图片和教师的理论讲授去认识所学的音乐, 而是通过自己参加这种音乐的合奏, 掌握其中的一两件乐器, 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的结构, 亲身感受这种音乐的特有韵味, 从而培养学生对它的独特兴趣。胡德倡导的这种方法很快为美国乃至欧洲的一些国家的大学所接受, 纷纷开设起这类课程。师资来源或是从印尼、印度、阿拉伯、伊朗、日本、韩国等地聘请本土音乐家, 或者是派人到当地学习后再回国的教授。

参与式教学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 印度古典声乐、非洲鼓合奏、瑞士的约德尔唱法、菲律宾的安格隆、日本的尺八、中国的京剧等都已成为国外世界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但开展得最好、普及面最广的当属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和特立尼达多巴哥的钢鼓。自20世纪50年代, 在胡德的大力倡导下, 美国大学中的甘美兰乐队以星火燎原之势从几个发展为上百个, 极大地丰富学生们的文化视野, 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兴趣。从总体上来说, 甘美兰和钢鼓这两种乐队中的乐器演奏都不是太难, 很容易上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音乐基础的情况, 来分配他们所演奏的乐器, 比如, 甘美兰乐队中的大吊锣几乎不需要什么技巧, 只要在每个“甘刚” (乐句) 的结尾及中间敲一下就可以了, 没有音乐基础的同学完全可以胜任, 而主奏旋律的共鸣筒金属排琴可能难度就要大一些, 通常由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演奏。钢鼓乐队也是如此, 高音钢盘稍难, 而低音钢盘相对容易。并且这两种乐队都属于集体性的乐队, 也就是单独表演的可听性不是很强, 只有靠大家的合奏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乐趣, 培养了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四、结语

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通过几百年, 上千年, 甚至几千的发展, 沉淀出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这部分的文化和西方艺术音乐相比, 丝毫不逊色, 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拥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放眼国际, 世界民族音乐已经成为一股席卷国际音乐舞台的流行热潮, 它所拥有的艺术魅力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并潮水般的涌向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传播和新兴的媒介。传媒音乐人, 作为音乐传播链条中的重要角色, 意味着拥有宽阔的音乐视野, 广博的音乐观念, 彻底摒弃以一两种音乐为中心的狭隘观念, 走向多元的世界音乐文化;意味着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动态保持相当程度的敏感度, 把握国际传媒音乐发展的动向, 站在时代的前沿;同时还意味着以传播世界上优秀的视听艺术为己任, 认识和挖掘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并进一步在不诋毁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音乐文化的商业价值, 以期实现丰富大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和引导音乐文化良性发展的最终愿望。

摘要:本文首先从教育体系和音乐商业两个角度对“世界音乐”进行初步界定, 在强化中美世界音乐教育差异的同时, 对中美世界音乐教育生成与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语境进行比照, 并进一步探讨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教学策略和世界音乐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关键词:世界音乐,多元文化主义,参与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自明.“研究世界民族音乐共享世界音乐资源——在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音乐》.第2期.2006.

[2]管建华.“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中国音乐》.第2期.2005.

[3]管建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纪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2005.

[4]郑苏.“世界音乐的若干问题及美国世界音乐教育讲座纪实”.《中央音乐学院》.第4期.2001.

[5]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古诗文一剪梅阅读理解下一篇:客户信息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