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2024-05-18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精选10篇)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1篇

一、交流平台

1、师:请生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独立准备;分组交流通过搜集资料,震撼学生的心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

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互相交流学会在交流中收获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师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师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3、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

4、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同桌对读,分组比赛尝试学习是学生进步的一个阶梯,让学生在探究

不懂中学习。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学生畅谈收获评选可以激励学生进步

回顾拓展七

不屈不挠烈士

奋发图强

交流平台重点是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教学时,把有关“屈辱的历史”的资料整合与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收获的过程中。要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他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通过读背成语,一方面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所表达主题思想的感悟。“展示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2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七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的思考 第3篇

我教的七年级两个班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大部分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多数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消遣性阅读这样较低的层级

本次调查中只有43%的学生在阅读时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在“阅读时专门想到文章段落”的学生只占15%,“对任何一段文章,经常概括,筛选重要信息”的学生占16%,“对非小说类读物总是试图找到其主题和论证方法,从而帮助更有效地阅读这类材料”的学生只占20%,“对自己所读内容有良好的记忆力”的比例稍高,也只占32%,“阅读时感到头脑中有许多问题冒出来”的学生占42%。这些数据表明,很多学生属于“精神漫游者”,在阅读中浮光掠影无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无法在阅读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他们的阅读停留在较低消遣性阅读层级。

2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较弱

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这些因素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陶冶性情,涵养心灵。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既可推动阅读行为的深入和促进阅读效果的优化,也会造成阅读选择的片面性和阅读视野的狭窄及阅读理解感悟的简单与肤浅。

本次调查有42%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全神贯注而不分神”,42%的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头脑中有许多问题冒出来”,1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所读内容有良好的记忆力。这些数据表明在阅读过程学生的注意力,联想能力及记忆力的这些智力因素参与较弱。本次调查只有43%的学生在阅读时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说明像动机这样的非智力因素在阅读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阅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发展。

3 学生们阅读过程中,阅读技巧欠缺

虽然有62%的学生经常根据阅读目的和读物性质而变换自己的阅读速度,但只有33%的学生经常用扫视法阅读,并能看到一连串的词,只有28%的学生的学生经常用回视法阅读。这表明学生不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低下。

39%的学生读书时“常常考虑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28%的学生认为“标点常识和语法知识会帮助自己准确地把握作品意义”。这些数据表明学生没有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网络,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各种语文能力脱节,不能用课堂上所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13%的学生“喜欢积累词汇,做摘录笔记”;15%的学生常动笔勾画圈点批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语,17%的学生会去查词典。这些数据表明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时思考、圈点勾划、做摘抄、查阅工具书、写读书心得等良好习惯。而这些阅读习惯是我们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基础。

初中语文阅读计划

1)目的。

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为目标,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在阅读课上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实验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2)内容。

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积累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力求形成完整的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同时计划对学生进行关于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环节和方法、阅读量等的问题的调查;通过练笔、摘抄、作文等多种形式检验阅读课对学生写作所起的作用。

3)方法。

(1)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七年级英语重点知识回顾 第4篇

“Could you lend me your dictionary?” “Of course.” “你能借给我你的字典吗?” “当然。”

2. one不仅可用作基数词表“一”之意,也能用作代词替代前面所提可数名词中的“一个”或代指“任何人”。如:

One and two is three. 一加二等于三。

I don’t have pens. Please give one to me. 我没有钢笔,请给我一支。

One must love one’s country. 任何人都必须爱国。

3. You’re welcome.用来回答对方的感谢,相当于That’s OK./That’s all right./Not at all.。如: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e welcome.”

4. 当名词前有定冠词、指示代词或物主代词修饰时,all 习惯上放在这些限定词之前。如:

all my books我所有的书

5. the other 通常表示两者(部分)中的“另外那个(些)”,而 other 多用来泛指“另一些”。试比较:

The twins are English. One is Lucy, the other is Lily.

这对双胞胎是英国人,一个叫露西,另一个叫莉莉。

I have many friends. Some are teachers, others are policemen.

我有很多朋友,一些是教师,另一些是警察。

6. socks, shoes, trousers, glasses(眼镜)等表示两部分构成的整体东西的名词习惯上用复数形式,如果表示数量指“一双(副)”,应用a pair of 短语修饰。如:

a pair of socks一双短袜 a pair of glasses一副眼镜

A pair of shoes is under the bed. 床下有一双鞋。

7. 当询问“某人(物)怎么啦”时,常用句型“What’s wrong with…?”,这里的疑问词 what 不可受汉语的影响误用 how。如:

“What’s wrong with your kite?” “It’s broken.” “你的风筝怎么啦?” “它坏了。”

8. worry作及物动词用时其后习惯上只接人作宾语,意为“使……担心”;worry 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其后能接人或物作宾语,但必须用介词 about,意为“担心……”。如:

The recent changes in the Earth’s climate are beginning to worry scientists.

近来地球的变化使科学家开始担优。

Don’t worry about my lessons. 别担心我的功课。

9. tea, milk, bread, water, meat, rice 等物质名词均为不可数名词,此类名词无复数形式,其前不可用不定冠词、基数词、指示代词等直接修饰,若要表示它们的数量,其前必须加“计量名词+of”短语。如:

a bottle of orange 一瓶桔汁 two cups of tea 两杯茶

10. something to eat(drink)意为“吃(喝)的东西”,to eat(drink)为不定式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不定代词 something。如: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5篇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展示台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6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易读错字:奕 瞪 簧 娓 2.易写错字:簧 奕 垂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前体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二)重点读背:能流畅地背诵“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最后一段。

二、理解运用: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4、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三、情感体验: 1.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2.积累你知道的表现学习刻苦的成语故事。教学重点: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1.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2.体会成语的故事的意义和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内容回顾。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4.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从学习中发现知识,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第2课时 教学任务: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 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11.课外拓展: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表现读书刻苦的成语故事。如:《爱屋及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

板书设计: 外貌

动作 入木三分

语言

限时检测: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回顾.拓展七》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文质()()巧舌()()活()乱()()头()气()背()腰()()如飞 手()眼()目()口()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有:()();(2)描写人物神态的词有:()();(3)文质()()是()式的词语,我还知道()()。

2、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7篇

回顾拓展七是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勿忘国耻”安排的,“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而“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展示台”展示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特别是要充分结合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优势进行。如,请老红军、抗日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等;还可以结合清明节、纪念抗战胜利周年、“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设计理念】

初步具有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的。学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也有许多感受与体会,本次“交第一文库网流平台”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稍微系统的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和新做法,以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搜集与处理信息。把交流有关“屈辱的历史”的资料整合于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收获的过程中,在交流中,获得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应用需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到了高年级,“展示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得收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4、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重点】

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交流搜集、整理资料方法过程中随机训练和规范语言,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准备】

1、查阅学生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建议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便展示。

3、制作随堂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引入

1、回顾本组课文,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强烈地撞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让我们至今隐隐作痛;“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声音仿佛依然回响在我们耳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饱含深情的语句将我们的双眸润湿。

祖国曾经的屈辱,中国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同学们搜集了并条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资料积累本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

从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切入话题,肯定学生搜集的资料,更加激发学生交流资料的兴趣。

二、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1、刚才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资料。老师到各个小组看了看,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资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经常被同学们恰当引用的资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8篇

回顾拓展, 不应只在《回顾·拓展》这个板块上动心思, 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对课堂材料的解构与外引, 归根到底为“反哺”文本这一最终目标服务。有效回顾, 巧妙拓展, 还得回归到文本上。

一、有效回顾方法一: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例1: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二》

这个方法能引领整个单元课文的教学, 比按序教学得到更加好的效果。开篇就让学生感悟思念家乡的诗句, 感受千古游子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和热爱。给学生创设了浓浓的思乡氛围, 让本组课文中显示出来的人文内涵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更主动体会文本的情感, 继而啃透本组课文的文字, 触摸人物的内心情感, 同时高度聚焦写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等。学习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即以训练学生的表情达意方法为目标, 掌握交流平台中学生最终要达成的语文基本技能。

方法二:整合——发挥单元整体功能

例2: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

在单元整组具体的阅读教学、日记评析和习作教学中渗透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了“为什么教”后重点设计“教什么, 怎么教”, 经常温故知新, 强化说明方法, 在相同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准确拿捏生活、方法、表达三者的关系, 在具体鲜活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描写方法, 是单元组的整体教学功能独放异彩,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方法三:回顾——展示运用活动成果

例3: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二》

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接触了一定的爱国报国的名人轶事、诗文名言歌曲, 了解了祖国引以为傲的河山和建设新成就, 日积月累中的爱国名言在学生心中早有所“悟”, 让他们把历史、社会、生活、人生同名言建立链接, 实现知识的重组和消化的过程。教完本组课文再回到交流平台上, 让文本情感和表达方法都走一个来回, 以文本内涵为方向, 加强工具性的训练力度。如五上“回顾·拓展一”、六下的“回顾·拓展二”都是在综合实践后, 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方法四:重组——高效利用教材资源

例4: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四》中的成语故事和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二》中的趣味语文

人教版实验教材以同一主题内容编排课文。“回顾·拓展”的内容安排也是如此。但是在个别单元, 主题还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另外, 有些“回顾·拓展”的内容丰富, 学生兴趣勃勃, 交流学习一节课往往不够, 而有些单元则时间有余。这时便可抓住契机重新组合教材内容, 就是打破单元教学顺序, 把某个部分重新组合到另一个单元中去。也可利用课外的材料调整重组, 尽量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文章或推荐经典作品。

方法五:丰厚——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

例5:五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五》

其实, 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模板, 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重新解构与内化的过程, 回顾拓展一样也可以解构和内化。另外, 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还可以对整个回顾拓展增加一些内容, 有机渗透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几种基本查字法的特点、主要内容的概括训练等。

语文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些内在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制约, 因此, 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只着眼于一册教材、一篇课文。真正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要从宏观上把握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从而实现“大语文”的教学。

二、巧妙拓展

说到巧妙拓展, 我们需要认真的使用教材又能跳出课本, 做好课堂训练还要注意课外拓展。

(1) 课前拓展。

自主预习课文是课前拓展的主要方法。预习课文不仅仅值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还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 另外课文的相关知识也得略知一二, 包括相关资料的查找, 相关体裁和作品的收集, 在书本上留下有关的问题。在学生学习课本是便能散发出已储备的能量, 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尽可能对学生学习的范围拓宽。使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便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如在教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时, 首先导出一首小诗后, 再穿插对冰心老人的介绍, 便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陌生感便消失殆尽。总言之, 学生积极储备课文能量的过程就是走进语文世界的过程。

由此可见, 课前拓展对上好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有备而来, 有感而发, 就会学的有劲、学的有效。

(2) 课中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被课文的难点、疑点卡住时常发生, 这时便应利用好拓展材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到《画风》这一课时提出:什么是风?风有什么特点?风能画出来吗?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因为在对原有课文理解研读的基础上, 又展现了另一个信息, 另一种认识, 另一种思考, 学生在这些拓展的材料解读时, 就会自动地进行比较、整合, 信息之间互相转化、相互弥补, 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 也能锻炼学生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3) 课后拓展。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 一篇课文学完后, 当学生意犹未尽, 悬而未决的时候, 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 如学到《有的人》时,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于鲁迅的文章。学到古诗中并涉及到荷花时,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使课堂阅读转向课外、课后阅读, 并及时地进行交流, 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和情感。课文只是是个范例, 一个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学生掌握语文首先要将这些范文很好的消化, 但学好这些范文只是学好语文的开始。所以, 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控教材并以此例子, 学习语言规律外, 还要注意对学会学习教材的方法并能进行恰当迁移, 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会提升。这样, 可以最大幅度地去拓宽课程资源, 拓宽学生的视野, 像涟漪一样不断扩大。是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 燃起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热情, 并不断充实语文学习的范围。

在课堂是把握好有效回顾, 巧妙拓展这一环节, 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运用语文的能力, 拓宽语文的视野, 都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使学生懂得生活即语文, 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

摘要:回顾、拓展, 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每一个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回顾, 达到巩固的目的, 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进行新教材的拓展。回顾、拓展, 旨在促进学生掌握表达方法, 积累经典语言,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9篇

词义辨析

1. take与bring

(1) take是动词,意为“拿走,带去”。take... to... 意为“把……带给(拿到)……”。例如:

Please take thes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请把这些书带到教室去。

(2) bring意为“拿来,带来”。bring sth. / sb. to +地点意为“把某物带到某地来”。bring +sth.+for+sb.意为“给某人带来某物”。例如:

Could you please bring the eraser for me? 你可以把橡皮拿给我吗?

2. good,well与nice

(1)good意为“好的,合适的,擅长的”,可用在be动词及taste(尝),smell(闻),sound(听)等词后,作表语,也可用在名词前作定语。例如:

Good morning, Mr Zhang. 早上好,张先生。

(2)well作形容词时,指“(身体)健康的”;还可用作副词,修饰动词。例如: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他英语说得很好。

(3)nice意为“美好的,令人愉快的,可爱的”,特指取悦感官的事物。例如:

She is a nice little girl. 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3. Im sorry与excuse me

Im sorry / Sorry.常用在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他人的不便或损失,或爱莫能助时,表示“对不起,遗憾,道歉”之意;excuse me也译作“对不起”,但它表示的是引起对方注意、打扰或麻烦别人。例如:

Excuse me, whats your name?打扰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Im sorry to hear that bad news.听到那个坏消息我很难过。

4. some与any

(1) some是形容词,意为“一些”,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一般用于肯定句。例如:

I have some apples. 我有一些苹果。

(2) any一般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中。但是表示邀请别人或向别人提出要求时,为了得到肯定回答,在一般疑问句中也可用some。例如:

Are there any books? 有一些书吗?

Would you like some fish? 你想吃鱼吗?

5. look,see,watch与read

上述这些动词均有“看”的意思,但“看”法有别。

(1)look通常为不及物动词,强调“看”的动作,指“认真看”,在强调看某物/人时,其后必须接介词at才能带宾语,即look at。例如:

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请看黑板。

(2)see是及物动词,侧重于看的结果,意为“看见,看到”。例如:

I see two birds in the tree. 我看见两只鸟在树上。

(3)watch作动词,意为“观看,注视”,多指看电视、比赛等。例如:

Do you watch TV every day? 你每天看电视吗?

(4) read主要强调“读,阅读,朗读”,在汉语中常译成“看”,多指看书、报、杂志。例如:

She reads English every morning. 她每天早上读英语。

重点句型及相关语法

1.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1)这是一个询问对方姓名的特殊疑问句。Whats是What is的缩写,有时后面可以加上please,以示客气、礼貌。

(2)对这种问句的回答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My name is +姓名;二是I am+姓名; 三是直接用姓名。例如: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s Mary. / I am Mary. / Mary.我的名字叫玛丽。

2. Whats your first name?你叫什么名?/ Whats your last name? 你姓什么?

英美人的姓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姓与名,不过同中国人的姓名不同,英美国家把“名”放在前面,称之为first name或given name,而把“姓”放在后面,称为last name或family name。

3. —Is this your pencil? 这是你的铅笔吗?

—Yes,it is. / No,it isnt. 是的,它是。/ 不,它不是。

(1)句型Is this ...? 是一个一般疑问句。

(2)此一般疑问句的简略回答:肯定用Yes,it is;否定用No,it isnt,其中isnt是is not的缩写形式。另外,在一般疑问句的简略的肯定回答中,通常不可用缩略形式。

(3)该句型常用来询问离说话人较近的人或物,较远时用句型Is that ...?。

4. Is that his book? 那是他的书吗?

该句中的his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e是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注意这两种代词的区别:人称代词主格只能单独使用,后面不可以跟名词。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不可以单独使用,通常放在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或词组前作定语。例如:

This is her elder sister. 这是她姐姐。

She is a doctor. 她是一名医生。

人称代词主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对应关系如下:

人称单数

人称代词主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一Imy

二youyour

sheher

三he his

itits

人称复数

人称代词主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一weour

二you your

三theytheir

并列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

(1)单数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其顺序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例如:

You, she and I are friends. 你、我和她是朋友。

(2)复数人称代词作主语时,其顺序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例如:

We, you and they will play basketball together. 我们, 你们和他们将一起打篮球。

5. This is my sister. 这是我的姐姐 / 妹妹。

这是一个用来介绍他人的常用句型。介绍他人的常用句型为This is...或That is...,一般不用He is...或She is...。例如:

That is Mike. 那是迈克。

6. Call Alan at 495-3539. 请打电话495-3539找艾伦。

(1)call意为“给……打电话;拨打”,后面既可接人也可接电话号码。例如:

Call Kelsey, please. 请给凯思打电话。

(2)英语中电话号码的读法:通常两个数字一组,从后往前分,读时从左向右依次读出。六位号码通常三个一组读出。

(3)call sb. at 后接电话号码,意为“打……(电话号码)找某人”。

7. Thanks for the photo of your family. 谢谢你的全家福照片。

(1)Thanks for...也可以说成Thank sb. for...,表示“因……而感谢某人”。for是介词,后接名词或v-ing形式。例如:

Thanks for your help. 谢谢你的帮助。

(2)介词of常用来表示某物的归属。例如:These are the trees of our school. 这些是我们学校的树。

8. Here is my family photo! 这是我的家庭照。

副词here或there置于句首时,若句子的主语是名词时,要用倒装语序,即“Here /There+谓语动词+主语(名词)”。句中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要与其后主语的单复数形式保持一致。例如:

Here comes the bus. 公共汽车来了。

9. 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你可以把一些物品带到学校来吗?

can是情态动词,意为“能;会”,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实义动词一起构成谓语,且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其后的动词要用原形。例如:

He can help you. 他能帮助你。

10. I need my hat,my notebook and a pen. 我需要我的帽子,笔记本和钢笔。

(1)need作实义动词讲,意为“需要”。例如:

We need a new house.我们需要一套新房子。

(2)need也可作情态动词,后跟动词原形,多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例如:

You neednt come. 你不需要来。

11. —Lets play soccer. 我们踢足球吧。

—That sounds good!听起来不错!

(1)Lets是Let us的缩写形式,该句型结构为let sb. do sth.,意为“让某人做某事”。肯定回答一般用OK / All right / Yes,let...,否定回答一般用Sorry,I...等。例如:

—Lets sing ABC song. 我们唱字母歌吧。

—OK. 好吧。/ Sorry,I cant sing. 对不起,我不会唱。

(2) play soccer意为“踢足球”。当“play+球类名词或棋类名词”时,球类或棋类名词前不加冠词;而当play后接乐器名词时乐器名词前要加定冠词。例如:

play ping-pong 打乒乓球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12. —Do you have a tennis racket? 你有网球拍吗?

—Yes, I do. 是的,我有。

(1)这是一个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疑问句,用来询问对方有没有某物。其中do是助动词,用来构成否定句和疑问句,没有实际意义。其结构为“Do+主语+动词(原形)+其它?”。例如:

Do you have a pen?你有钢笔吗?

(2) Yes, I do. 是由助动词do构成的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回答。它的否定回答用“No,主语+dont.”。

13. But he doesnt play sports—he only watches them on TV. 但是他不做运动,他只是在电视上看它们。

句中的but是连词,意为“但是;然而”,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转折,常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

14. Do you like bananas? 你喜欢香蕉吗?

(1)句型Do you like...?意为“你喜欢……吗?”,后接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或v-ing形式。例如: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你喜欢看电视吗?

(2)该句型中,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句首用助动词does。例如:

Does your friend like it? 你的朋友喜欢它吗?

15. Running star Sandra Clark eats lots of healthy food.赛跑明星桑德拉·克拉克吃许多健康食品。

lots of相当于a lot of,多用于肯定句中,后面既可以接不可数名词(如该句中的food),也可以接复数可数名词。例如:

There are lots of apples on the tree. 树上有许多苹果。

16. And for dinner, she has chicken,tomatoes and French fries. 她晚餐吃鸡肉、西红柿和炸薯条。

表示“某顿饭吃某种食物”可以用句型“have sth. for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表示三餐的名词前面通常不用冠词。例如:

I have breakfast at home. 我在家吃早餐。

解题方法

如何将单数句子改为复数句子?

1. 可数名词单数要变为其相应的复数形式。例如:I am a student. → We are students.

2. 主格人称代词要由单数形式变为复数形式,即:I→ we,you→you,he(she,it) → they

3. am或is要变为are。例如:I am at school. → We are at school.

4. 指示代词this或that要分别变为these或those。例如:

This is a pencil. → These are pencils. That is an orange. → Those are oranges.

5. 不定冠词a / an要去掉。例如:

It is a desk. → They are desks.

6. 单数句变复数句时,句中的形容词、定冠词、副词、疑问词、介词短语和感叹词等保持不变。例如:

五年级回顾拓展七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4、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教学重点

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交流搜集、整理资料方法过程中随机训练和规范语言,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一、交流平台

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

(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日积月累

1、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3.介绍课外搜集的此类词语。

三、布置作业:抄写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词语盘点展示台

一、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出示:看拼音写词语。

3、同桌互查。

4、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二、展示台

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三、布置作业

上一篇:校园因我们而更美下一篇:巾帼明星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