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中医治疗

2024-06-30

腮腺炎中医治疗(精选8篇)

腮腺炎中医治疗 第1篇

腮腺炎是一种病毒细菌病,这种疾病传染力很强,而且得病以后对于患者的身体危害也比较严重,比如腮腺炎部位特别的疼痛,影响到饮食,影响到休息,所以得了腮腺炎以后,很多患者都想尽快的通过治疗改善,下面就详细介绍了腮腺炎中医治疗,出现腮腺炎的患者,可以尽快的了解一下。

1. 去刺仙人掌12克,白矾10克,冰片9克,捣碎调匀后涂于腮腺或颌下腺、舌下腺肿大部位,外敷干净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2.鲜仙人掌200克,青黛50克,生大黄、赤小豆各100克,冰片5克,食用米醋适量。先将生大黄、赤小豆、冰片碾碎成细粉过筛,再拌入青黛,再将鲜仙人掌捣成糊状,与上药拌匀放入适量米醋。根据腮腺肿胀范围大小,均匀涂抹一层药物,盖上纱布,用绷带固定,每隔3小时换药一次。

3.鲜仙人掌适量,制泥敷在腮腺上, 每次2~3小时,每日2~3次,连用一周。包有仙人掌的纱布要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4.鲜仙人掌加入少许石膏捣烂,外敷患处,连敷3~5日。

5.仙人掌加食盐捣烂外敷患处,并配以金银花、连翘各10克,黄芩、柴胡、大青叶、桔梗、夏枯草、七叶一枝花各9克,赤芍6克,甘草3克。清水煎后内服,每日一剂。

7.取新鲜仙人掌1~2块,在电炉上烘烤,

去除针刺,加白矾2~3克放入研钵中混合、捣烂制成糊状。用温开水清洁双侧面颊部皮肤,将仙人掌糊均匀涂布于无菌纱布块上,涂布直径要大于腮腺肿大的范围,将涂布好中药的无菌纱布覆盖于肿大的腮腺上,胶布固定。对合并颌下腺肿大者,外敷面积要扩大至颌下;对于一侧腮腺肿大者,也给予双侧同时外敷,每日换药3~4次,也可根据病情增加外敷次数,直至腮腺恢复至正常。

8.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克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疗程3天。

得了腮腺炎也不要担心,腮腺炎可以通过很多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治疗腮腺炎的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大,效果也比较明显,以上介绍的一些中医治疗,就是很好的治疗腮腺炎方法,你可以尽快的采取治疗,让自己的腮腺炎通过治疗康复。

腮腺炎中医治疗 第2篇

2、阴虚火旺型: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4、气滞瘀阻型:为病程长,经久难愈的患者。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不适,疼痛,尿道刺痛。治疗以活血化换,理气导滞为原则。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腮腺炎中医治疗 第3篇

2014年5月18日, 通江县回林乡畜牧兽医站一名职工反映, 全乡近10日内有60余头牛发病, 其中灵山村七社养牛户许某饲养的5头黄牛全部发病, 症现耳下颈部肿痛, 流涎不断, 吞咽困难, 经用抗菌素治疗效果欠佳, 严重影响春耕生产, 遂约笔者出诊。

2 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至40℃, 呼吸40次/min以上, 脉搏100次/min以上, 腮腺肿大, 触诊腺体较坚实并有疼痛。严重的已蔓延到腮腺区的皮下蜂窝组织。多数病牛在下颌间隙和颈沟出现侧枝性水肿, 头颈伸直似显僵直。水牛发病为一侧性腮腺炎, 则头向健侧偏斜。由于炎症的影响, 使牛采食困难, 咀嚼缓慢。唾液分泌增加, 不断流涎, 特别是在采食和咀嚼时, 流涎显著增加, 反刍迟缓, 吞咽谨慎。

3 病因分析

气候剧烈变化, 饲养管理不当;又值春耕大忙季节, 过度疲劳而伤风感冒;再加上使役前农户常用豆荚、稻草和玉米稿秆喂牛, 可能造成机械损伤口腔, 刺激腮腺管并带入了病原微生物而引起。

4 辨证施治

按照中兽医诊疗原则分析, 所见之症为风热之邪搏于上焦头颈部, 化火成毒引起的腮腺炎, 宜用普济消毒饮, 泻火解毒, 祛风散邪。

组方:黄芩40 g、黄连30 g、连翘50 g、板兰根40 g、玄参40 g、薄荷30 g、牛蒡子40 g、僵蚕30 g、柴胡30 g、马勃30 g、桔梗40 g、升麻30 g、陈皮20 g、甘草20 g。

用法:水煎去渣, 候温灌服, 1剂/d, 连用5~7剂。

加减:表症重者宜先解表, 防引邪内陷, 可去黄芩、黄连, 表解后即加二药以奏效;尿赤者, 可加竹叶40g, 利水泻火;怀孕母牛, 加白术30g、陈艾40g, 以保胎。

采用本方治病牛74头 (其中怀孕母牛7头, 水牛12头) , 全部治愈。同时利用本方给当地未发病牛310余头内服, 亦收到良好预防效果。

5 诊疗体会

5.1 通江县回林乡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大巴山缺口处, 属亚热带秦巴山地湿润季风气候, 每年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大, 又值春耕、秋耕大忙季节, 牛的腮腺炎皆有发生, 但多为零星散发且病势平缓, 而今年所发之症来势凶猛, 传染较快, 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5.2 中药治疗牛急性腮腺炎, 效果甚好。我们取用的“普济消毒饮”, 原为李东垣方, 录自《医方集解》, 在应用中方药组成相同, 药量加大为牛的常用量。本方所治之证为风热之邪搏于上焦头颈部, 化火成毒引起的腮腺炎。有热宜清, 故用黄芩清上焦之火, 黄连清中焦之火, 连翘清下焦之火, 板兰根凉血消肿, 玄参泻火解毒, 共为主药。有风宜除, 故用薄荷疏散风热, 牛蒡子散热以清利咽喉, 僵蚕疏风消肿, 柴胡升浮, 散头颈部之风热, 四药伍之使邪从肌表而解, 为辅药。马勃解毒消肿, 桔梗清热泻火, 升麻引药上行直走病所, 三药共协主辅之品, 清热散风, 为佐药。火成需聚, 即是守, 陈皮行气以防火化毒,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笔者认为本方是配伍周到的泻火解毒与祛风散邪之剂, 对治疗牛急性腮腺炎效果显著, 可应用推广。

5.3 春耕、秋耕大忙季节要注意牛的饲养管理, 不能使役过度, 防止伤风感冒;平时不喂粗硬尖锐的饲料 (如带芒刺、粗稿秆饲料) , 以免刺伤腮腺管和带入病原微生物而引起感染。

参考文献

[1]金重冶著.新牛马经.北京:农业出版社, 1955.

[2]清吴仪洛.本草从新.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3.

腮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腮腺炎;免疫力;治疗;临床疗效

在生活中流行性腮腺炎常被称作“痄腮”“猪头肥”,儿童常发病,但有时成年人也可以发生。近几年由于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的应用,使其发病率较前明显下降,但每年仍有散在发生。曾经患过此种病的人群,因其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免疫力,很少会再次感染发病,但还是存在少部分人对此病易感。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腮部疼痛并出现红肿,在其咀嚼食物时,疼痛会随之加重。本病好发于春冬季节,经治疗后恢复比较快,若没有接受及时的诊治,可能会伴发其它并发症,如脑膜炎,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还可引起睾丸炎。笔者运用中医疗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1 温毒在表型

临床特点:体温升高、畏寒,伴有头痛症状,腮腺肿胀。舌颜色加深,舌苔发黄,脉搏细速、变弱。

治则:清热降温,消除肿胀。

方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处方:连翘9g、桔梗9g、蒲公英15 g、金银花15g、牛蒡子9g、薄荷6g、鱼腥草20g、板蓝根15g、夏枯草9g、丹参15g、黄连6 g、黄岑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

1.1 胆热犯胃,气血壅滞型

临床特点:气躁易渴、腮红肿痛、食欲下降、大便干燥、尿液色深、舌苔发黄、舌颜色加深、脉率不齐。

治则:降热排毒,疏肝活血。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处方:柴胡颗粒5g、薄荷6g、僵蚕9g、牛蒡子9g、升麻8g、连翘11g、板蓝根15g、马勃3g、黄岑12g、桔梗9g、丹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

1.3 余毒没有清除,腮肿仍然存在型

临床特点:高热消退、腮腺肿胀症状逐渐好转,舌苔发黄干燥,舌颜色加深,睾丸红肿胀痛,脉搏细速。

治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消瘰丸加减。处方:夏枯草12g、玄参9g、瓜蒌12g、浙贝母12g、牡蛎12g、板蓝根15g、大青叶9g、王不留行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

1.4 气血亏损,痰淤阻留型

临床特点:高热退除,神色呆滞、流涎四肢活动障碍,舌稍红或蓝紫,舌苔湿润,体型肥胖,脉搏细弱。

治则: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涤痰丸加减。处方:石菖蒲6g、郁金6g、丹参12g、茯苓9g、地龙6g、胆南星3g、葛根6g、黄芪12g、白术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

1.5 邪退正虚,气阴两虚型

临床特点:头昏烦闷,纳呆困倦,舌红涎减少、舌苔发黄干燥,脉搏细速。

治则:既益元阳,开胃健脾,复填阴精。

方药:参麦散加减。处方:麦冬9g、白术6g、茯苓9g、神曲6g、炒麦芽9g、炒山楂6g、太子参6g、沙参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

以上各型可随症加减:腮腺硬结不消散、肿胀加昆布;高热和中毒症状明显,大便困难加大黄、芒硝;若睾丸炎并发,加龙胆草、枳壳、荔枝核;脑膜炎并发者,伴有惊厥症状加紫雪丹、僵蚕、地龙;恶心加玉枢丹。

2 针灸治疗

2.1 穴位

常用穴位:翳风、颊车、少商、合谷。备用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2.2 具体操作

如效果不佳可加备用穴,一般以常用穴为主。用细的三菱针将少商穴刺出血,剩下的穴位须在得气后进针,采用手法主要为急缓补屑法。具体步骤为:开始将针快速进入到一定的深度,待得气后,再渐渐的提出插入来回捻转,对其给予一定的刺激分层取针,重复多次运针,让患侧面部穴位的针感放射到腮腺肿胀的部位,再让针停留30~60min,行针2~3次。每日针1~2次,不及疗程,以愈为度。

3 饮食宜忌

1)宜给患者半流质易消化清淡饮食,如稀粥、素汤面、素汤粉等。饭后清洁口腔,每天用加有淡盐的温水漱口数次,使由腮腺炎症导致的口腔感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清除,同时也可以减少其它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2)忌食富于营养和刺激性的食物。如鳓鱼、鲳鱼、猪头肉、鹅肉、鸡翅、南瓜、鸡爪、蚌肉、蘑菇、香茹竹笋、荠菜、菠菜等都会加重所患的疾病。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食用后会使疼痛等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同时也会延长病程。

3)忌食坚硬的食物。食用坚硬的食物咀嚼需要用力,因肿大的腮腺和颈下淋巴结,腮腺炎患者在咀嚼时疼痛会加剧,对其病情的恢复有很大影响,因此需避免食用坚硬食物,如核桃、花生、南瓜子、西瓜子、芝麻、杏仁、松子、开心果、榛子、栗子、饼干、梨子、苹果、一些比较硬的饼干类、油炸和烧烤之类的食物等。

4)忌食纤维比较多的食物。如蕨菜、菜花、菠菜、韭菜、菠菜、竹笋、南瓜、白菜、油菜 菌类、发菜、香菇、银耳、木耳、紫菜、松子、杏仁等。这些食物也需用力咀嚼,因此在腮部红肿时腮腺炎患者必须忌食,需在肿胀退去后才能使用。

5)忌食厚味辛辣的食物。辛辣厚味的食物会对口腔造成比较大的刺激,可使腮部红肿和疼痛的症状加剧,唾液分泌受阻,从而使病情加重,同时,此类食物可以助火,使患者全身发热,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此类食物只要有五香粉、八角、辣椒酱、桂皮、茴香等。

6)忌易引起兴奋的食物。酒、咖啡、浓茶都是容易让人产生兴奋的食物,当体温比较高时需忌食,否则可能会导致烦闷不安,患者不能安静休息,从而使病情发生波动。茶叶中因为含有茶碱会使患者体温升高,并会使解热药的功效降低。

7)忌食过咸、过甜及酸性的食物。清淡的饮食对患者很重要,食用过甜、过咸的食物会让腮腺口受到刺激而使涎液不能顺利被排泄,病情会加剧。过酸的食物如苹果醋、柠檬、加有食醋的炒菜等都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多,使腮腺的负担加重。

8)忌冷饮。处于高热状态的患者,对于冷饮需忌饮,否则会对胃造成刺激而影响消化功能。此病由于对食物的咀嚼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粉碎食物,同时唾液的分泌功能受阻,都可以使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因此保护好消化道,忌食冰冷之物非常重要。

4 典型病例 1

患儿杨旭飞,男,15岁。主因寒战高热2天,右面颊肿痛1天就诊。患儿就诊前曾因高烧在某诊所就医,查T39.6C,按感冒给予口服西药抗炎药类,未明显奏效。刻诊:患儿面红耳赤,时寒战高烧,头痛腮肿,口唇干燥,T40.0C,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属温毒在表型,治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清瘟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金银花15g、连翘9g、桔梗9g、蒲公英15 g、牛蒡子9g、薄荷6g、鱼腥草20g、板蓝根15g、夏枯草9g、丹参15g、黄连3 g、黄岑6g、甘草6g。方中金银花、连翘、疏风散热;蒲公英、鱼腥草、板蓝根、夏枯草清热解毒;黄连、黄芩清热泻火;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病变处;丹参凉血散结。上方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共取汁500Ml,分3次服。结果,次日下午热退,测T38.2C,饮食增加,睡眠佳,至第3日腮腺肿痛明显减轻。服药1周后,诸症状消除,上方改为疏风扶正加减治疗。

典型病例 2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第5篇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红,苔黄。

(二)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

(三)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肿胀

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

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

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患者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

2.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

3.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如出现乳头皲裂,可用蛋黄油、麻油或橄榄油外涂。

4.怀孕6个月后,用木梳沿乳腺导管方向梳理,可预防乳痈。

(二)饮食指导

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忌油腻、刺激性食物。

1.气滞热壅证:宜食疏肝理气、通乳消肿的食品,如白萝卜、白菜等。食疗方:萝卜丝汤。

2.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食品,如马兰头、鲜藕、绿豆、马齿苋等。食疗方:马兰头拌豆腐。

3.正虚毒恋证:宜食益气合营托毒的食品,如鸡蛋、鱼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安慰其正确对待疾病。

2.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证候诊断: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疼痛□

1.观察□

2.体位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肿胀□

1.观察□

2.排乳手法□

3.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发热□

1.病情观察□

2.皮肤护理□

3.口腔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其他:

□(请注明)

1.2.3.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药外敷

耳穴贴压

中药熏洗

中药泡洗

穴位按摩

健康指导

/

/

/

签 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

附件:

排乳手法

1.护理评估

(1)哺乳期妇女,乳痈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程﹤7天。

(2)发热恶寒,体温39°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

(3)局部肿块经诊断未成脓者。

(4)乳痈成脓期或溃后期禁用。

2.患者取坐位,在患乳搽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

3.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后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

4.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

5.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二

乳痈(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汁淤积、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约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绝大多数发生在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为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是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1]。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汁淤积结块、乳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一旦发生乳痈将给产妇带来很大的身心困扰,影响母乳喂养,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近年来乳痈患者增加明显,通过中医辩证施护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特此对于乳痈提出中医护理健康宣教,以增强乳痈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及依从性,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情志调理

患者多因起病较急,疼痛剧烈,且初为人母,知识缺乏等原因,易出现焦灼、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引起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病情加重,故情志调理为健康宣教的重中之重。

1.1 多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劝导安慰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采用谈心、陪护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减轻病痛,更好的给予母乳喂养,增进母婴情感。

1.2 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仙人掌治疗腮腺炎治疗方法 第6篇

仙人掌治疗腮腺炎治疗方法:

验方1 .去刺仙人掌12克,白矾10克,冰片9克,捣碎调匀后涂于腮腺或颌下腺、舌下腺肿大部位,外敷干净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验方2. 鲜仙人掌200克,青黛50克,生大黄、赤小豆各100克,冰片5克,食用米醋适量。先将生大黄、赤小豆、冰片碾碎成细粉过筛,再拌入青黛,再将鲜仙人掌捣成糊状,与上药拌匀放入适量米醋。根据腮腺肿胀范围大小,均匀涂抹一层药物,盖上纱布,用绷带固定,每隔3小时换药一次。

验方3. 鲜仙人掌适量,制泥敷在腮腺上,每次2~3小时,每日2~3次,连用一周。包有仙人掌的纱布要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验方4. 鲜仙人掌加入少许石膏捣烂,外敷患处,连敷3~5日。

验方5. 仙人掌加食盐捣烂外敷患处,并配以金银花、连翘各10克,黄芩、柴胡、大青叶、桔梗、夏枯草、七叶一枝花各9克,赤芍6克,甘草3克。清水煎后内服,每日一剂。

验方6. 取新鲜仙人掌1~2块,在电炉上烘烤,去除针刺,加白矾2~3克放入研钵中混合、捣烂制成糊状。用温开水清洁双侧面颊部皮肤,将仙人掌糊均匀涂布于无菌纱布块上,涂布直径要大于腮腺肿大的范围,将涂布好中药的无菌纱布覆盖于肿大的腮腺上,胶布固定。对合并颌下腺肿大者,外敷面积要扩大至颌下;对于一侧腮腺肿大者,也给予双侧同时外敷,每日换药3~4次,也可根据病情增加外敷次数,直至腮腺恢复至正常。

验方7. 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克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疗程3天。

腮腺炎怎么治疗好 第7篇

2、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3、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4、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5、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在家里,爸妈也要做好治疗护理,让孩子能够更快地健康起来。家庭治疗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点:

1、隔离: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要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

2、饮食: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3、消毒: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有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

4、降低体温: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5、减轻疼痛: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6、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

7、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中医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将来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75例, 年龄48~72岁, 平均60岁, 病程0.5~3年;对照组75例, 年龄50~74岁, 平均62岁, 病程0.5~3.5年。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方法 (治疗组)

(1) 气滞血瘀型。临床症状:会阴、小腹、睾丸坠胀, 有时伴有血尿、血精, 舌质紫, 有瘀点, 舌苔黄或白, 脉沉涩。治法:理气止痛, 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红花10g, 小茴香6g, 乌药10g, 泽兰15g, 蒲公英30g, 赤芍12g, 川楝子10g, 当归15g, 桃仁10g。 (2) 肾阳虚损型。临床症状:头晕, 神疲, 腰膝酸冷, 阳痿早泄, 劳累后尿道有白浊溢出, 舌质淡胖, 舌苔白, 脉沉细。治法:温肾固精壮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合家韭子丸;药物组成:韭子12g, 补骨脂20g, 山药10g, 仙茅10g, 益智仁15g, 肉桂4g, 怀牛膝15g, 仙灵脾10g, 泽泻10g, 山茱萸10g, 熟地黄30g, 熟附子12g。 (3) 阴虚火旺型。临床症状:头昏脑胀, 腰膝酸软, 失眠多梦, 遗精、血精, 排尿或排便时有白浊溢出, 舌质红, 舌苔白, 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 祛毒通利。方用:大补阴丸加味;药物组成:熟地30g, 知母20g, 女贞子10g, 半枝莲30g, 白英10g, 制斑蝥6个, 龙葵10g, 菊花10g, 猪脊髓10g, 黄柏20g, 龟甲30g。 (4) 湿热蕴结型。临床症状:尿频, 尿急, 尿痛, 尿道口摘白浊, 腰骶、会阴、睾丸坠痛, 舌苔黄腻, 脉滑数。治法: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方用:萆ā分清饮合三妙丸加减;药物组成:萆ı10g, 车前子10g, 黄柏10g, 川厚朴10g, 石菖蒲10g, 甘草3g, 滑石20g (先煎) , 生苡仁10g, 苍术10g, 丹参10g, 茯苓10g。以上中药水煎服, 每日1剂, 日服2次。

1.2.2 西医治疗 (对照组)

选择注射用阿奇霉素, 将本品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 配制成0.1g/m L, 再加入至250m L或500m L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 最终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mg/m L, 然后静脉滴注。浓度为1.0mg/m L, 滴注时间为3h;浓度为2.0mg/m L, 滴注时间为1h。本品每次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min, 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0mg/m L。

1.3 前列腺炎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前列腺液检查正常, 触诊压痛消失, 前列腺质地变软;有效:症状体征改善, 前列腺液检查好转, 触诊前列腺改善;无效: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均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前列腺炎是由于前列腺受到微生物等病原体的感染或者某些非感染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以及因此造成的病人前列腺不适或疼痛、尿道分泌物异常、排尿异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4]。因为引起前列腺炎的病原体或其他病因的性质以及它所引起的病理上的变化、病人自身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反应性和生理状态等的不同, 前列腺炎病人通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包括尿急、尿频、尿痛、尿等待、尿不尽, 大便后滴白, 下腹胀痛, 腰骶疼痛, 大腿内侧、睾丸、会阴疼痛, 失眠健忘等症状。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前列腺炎症状, 反而表现为机体其他部位的不适。目前, 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但已确定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一类具有各自独特形式的综合性疾病-前列腺炎综合征。

近年来根据精液、前列腺液或者前列腺按摩后初始10m L的尿液情况, 可以将前列腺炎分为四类: (1)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急性细菌感染引起, 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前列腺培养液中可见大量炎性反应性白细胞以及细菌, 有明显症状和体征;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慢性复发性细菌感染引起; (3) 无症状性炎症前列腺炎:无临床症状, 只能依靠前列腺活检或检查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被确诊。 (4)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根据精液、前列腺液或者前列腺按摩后初始10m L的尿液有无白细胞可分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两种。治疗前列腺炎, 多首先选择单用西医西药, 虽可缓解部分症状, 但随着细菌、病原体、微生物的耐药性的产生, 根本无法控制病情, 难以求得彻底治愈。西医治疗前列腺炎, 采用的是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 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不影响核酸的合成) , 从而解除泌尿生殖系统平滑肌痉挛, 缓解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但并不能完全根治前列腺炎, 效果不理想。在祖国医学中, 前列腺炎属“淋症”, 其病机以肾虚为本, 气滞血瘀, 湿热蕴结为标[5]。

在对中药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中, 笔者发现中药治疗前列腺炎, 重在舒肝理气, 清热利湿, 补肾固精, 活血化瘀。根据其病机, 中医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治疗前列腺炎: (1) 气滞血瘀型。以理气止痛, 活血化瘀为主, 具有疏肝、理气、活血的作用。 (2) 肾阳虚损型。本方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 软坚消结, 其中熟附子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为君, 韭子补肝肾, 暖腰膝, 壮阳固精为臣, 诸药合用, 有温肾固精壮阳之功效。 (3) 阴虚火旺型。方中熟地益髓填精, 龟甲潜阳, 二者共为君药, 知母黄柏, 滋阴凉金, 清热泻火, 共为臣药, 诸药合用, 有清热降火, 滋阴填精之功效。 (4) 湿热蕴结型。方中萆薢为君, 有利湿, 分清化浊之功效, 茯苓益脾和胃, 利水渗湿, 为臣。诸药合用, 有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之功效。

综上所述, 中医在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特别在经方、验方上, 但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上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思路过为单一, 缺乏同病异治思路;辨证分型缺乏量化指标和临界征候指标;用药剂型单一, 多为汤剂, 给长期用药患者造成不便等等。因此, 应对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做适当改进, 如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医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 着重总结辨证论治指导下的系统方药, 开发新型品种的中药, 拓展异病同治思维等等, 只有这样, 才会提高治疗前列腺炎的疗效, 为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祖广, 孙荣生.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尿酸浓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10) :33.

[2]陆建军, 金晓东.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30例[J].医药导报, 2010, 29 (2) :30.

[3]刘燕.前列腺液细菌感染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7) :66.

[4]王德华, 李畅.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10) :55.

上一篇:猫和老鼠优秀作文300字下一篇:综合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