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2024-05-19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精选15篇)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1篇

癞蛤蟆来到青蛙家串门,青蛙刚一打开门,癞蛤蟆惊叫起来:

“青蛙哥哥,你的脸色太绿了!”

“我的脸本来就是绿色的嘛,我是青蛙呀!”

“今天你的脸色实在是太绿了,正常的青蛙可没你这么绿,你还是上床休息吧。”

癞蛤蟆给青蛙沏了一杯茶,青蛙躺在床上说:

“我在这儿休息,你给我讲个故事听好吗?”

“好吧,”癞蛤蟆说,“我这就来想个故事讲给你听。”

癞蛤蟆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听的故事,就说:

“我到房前门廊里走走,也许能想出个故事。”

癞蛤蟆在门廊里来来回回走了好久,也没想出个故事。癞蛤蟆回到屋里,两脚朝天地打起倒立来了。

“你为啥要打倒立呀?”青蛙问。

“我希望这样能让故事落到我的脑子里,好讲给你听。”

癞蛤蟆倒立了好久,还是没想出个故事。他就站了起来,往头上浇了一杯水。

“你怎么往头上浇水呀?”青蛙觉得好奇怪。

“我想浇点凉水会让我的脑子更清醒,也许就能想出故事了。”

癞蛤蟆往头上浇了好几杯水,也没想出故事。他就又用头砰砰地往墙上撞。

“你疯了吗?这么热的天,拿自己的头往墙上撞干吗?”青蛙问。

“我真恨自己的脑袋太笨了。要是把脑袋撞开了窍,不就能想出个故事来了?”

癞蛤蟆又往墙上撞了几下,头上立刻起了好几个大红包。

“我现在好多了,癞蛤蟆,我不要听你讲故事了。”青蛙说。

“那么你下床,我上去,我可觉得难受极了。”

“我给你讲个故事听好吗?”青蛙问。

“要是你真能想出个故事,你就讲吧。”

就这样,青蛙又给癞蛤蟆讲起了故事: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青蛙,一个是癞蛤蟆。一天,青蛙觉得不太舒服,就让他的癞蛤蟆朋友讲故事。癞蛤蟆怎么也想不出个故事来。

“他在门廊里走来走去,想不出个故事;他两脚朝天倒立,也想不出个故事;他往头上浇冷水,还是想不出个故事;他往墙上砰砰使劲撞头,照样想不出个故事。

“这时,青蛙觉得好受多了,而癞蛤蟆却又累又难受;于是,青蛙下了床,癞蛤蟆上了床。

青蛙又给癞蛤蟆讲故事。“癞蛤蟆弟弟,这故事好不好听?”

“癞蛤蟆弟弟?癞蛤蟆弟弟?”

青蛙一看,哈!蛤蟆弟弟已经睡着啦!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2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癞蛤蟆与小青蛙》,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欢快、诙谐的场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及分角色表演唱等方法,使学生唱出歌曲活泼幽默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与同伴分角色编创动作,有表情地演唱本课,认识中强及中弱的力度记号,并能运用中强和中弱的力度变化唱一唱歌曲。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表情地演唱《癞蛤蟆与小青蛙》

2、难点:唱准弱起小节;了解力度记号中强、中弱并运用到歌曲当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PPT播放有关池塘的图片,并以本课的前奏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生:“流水、蛙鸣”

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其实啊,这里面不光有青蛙,还有癞蛤蟆呢。快看。(出示癞蛤蟆与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两者有哪些相似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它们都是四条腿,大嘴巴,眼睛凸出来,但是癞蛤蟆的体表有疙瘩,不善于跳跃,而青蛙的表面相对来说较为光滑,善于跳跃和游泳。

师:“有一天晚上,癞蛤蟆与小青蛙相遇了,并且闹出来一个笑话,你们想不想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请听《癞蛤蟆与小青蛙》”

二、关注音乐,有效聆听

1、初听歌曲,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的癞蛤蟆与小青蛙发生了什么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癞蛤蟆与小青蛙因为长得相近而相互认错了自己的娃娃和爸爸。活泼、幽默、风趣地)

2、复听歌曲,让我们带着幽默的情绪来感受一下歌曲是几拍子?边听边轻轻地拍一拍。(24拍)

3、再听歌曲,设问:这首歌曲在演唱中与我们平时听的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呢?

(演唱中有对白,说唱结合,使歌曲显得更加风趣、可爱)

三、巧解难点,完整学唱

1、按节奏朗读歌词,进行语言节奏练习。

师:“让我们用对白的方式来朗读一下歌词,并请我们的响板来帮忙。”

2、师单手弹旋律,学唱弱起小节,利用划拍、手势的方法辅助演唱;对于跨度大的音程,如2-6,1-6,让学生多听多唱。

3、师双手弹旋律,生完整学唱。

4、力度记号mf mp 师:“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个力度记号f、p,如果比f弱一些,比p又要强一些的力度,该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呢?—— 中强(mf);如果比中强(mf)弱一些,比p强一些的力度,又要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呢?—— 中弱(mp)。你觉得歌曲中的癞蛤蟆与小青蛙分别要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合适呢,来试一试吧?”师双手弹旋律,生用不同的力度变化随钢琴唱一唱。(癞蛤蟆—中强mf 小青蛙—中弱mp)

四、巩固歌曲,表现创造

师:这么幽默、风趣地场景和这么可爱的小动物,老师忍不住想让情景再现一下,师生讨论如何编创动作来表现它们的神态和动作。请一位女同学扮演小青蛙,一位男同学扮演癞蛤蟆,扮演角色的同学可根据歌词内容侧重表演和对白,全班男女生用对唱的形式来伴唱,并举起双手左右摇摆。)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水乡船歌>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快快坐上小船,老师要带你们去江南水乡去看风景喽!

1、聆听乐曲(引子),听一听演奏乐器是什么?——笛子;

2、聆听第一乐段,感受其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水,船”,“这么秀美的风光真让人陶醉”。

3、聆听第二乐段,感受其情绪是怎样的,并说说它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主题旋律、速度、节奏、笛子的音色不同)

4、聆听第三乐段,它和第几乐段相似?

那么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图就是:引子+A+B+A+尾声

5、完整聆听,当笛子演奏主题旋律时,还伴随着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你能听出来吗?都有哪些乐器,仔细聆听。

(扬琴、二胡)引导学生模仿扬琴及二胡的演奏姿势。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3篇

一、故事可以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故事教育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限制, 词汇量少, 理解能力差, 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 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听故事的兴趣, 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 同时要注意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讲解, 比如配以事物、图画、手势与肢体语言等等。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注重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词语的解释, 还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讲解, 通过反复的重复, 加深幼儿对词语的印象, 巩固幼儿的记忆, 已达到培养幼儿词语理解能力的目的。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精心选择故事, 在故事教学中多提问幼儿, 不但帮助幼儿巩固对词语的理解, 同时要有目的地训练幼儿对词语的灵活运用。

二、幼儿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教学不但要给幼儿讲故事, 培养他们的词语理解能力, 还要鼓励幼儿尝试着讲故事,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唯有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故事教学。幼儿教师刚刚开始的时候, 可以鼓励幼儿复述故事, 培养幼儿的勇气与自信心。幼儿教师在给幼儿讲述一个故事超过3~5遍, 孩子才能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然后教师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辅助, 幼儿一般就可以把故事听下来, 并且帮助幼儿整理清楚故事内容。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复述故事时, 尽量运用肢体语言或表情来引导幼儿讲述完故事, 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多鼓励与表扬,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同时对于幼儿忘记故事的时候要引导与帮助, 培养幼儿表现的欲望与自信。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不断地重复地复述训练, 使幼儿能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完整的故事, 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表现力, 提升其模仿能力

在故事教学中, 当幼儿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的时候, 就要引导和培养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来形象地表现故事。儿童的言行举止一多半都来源于模仿, 而幼儿模仿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教师或家长。幼儿园的教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手势和动作。教师丰富的语音语调, 得体到位的肢体语言, 再加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幼儿做出好榜样, 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书中犹如身临其境, 同时, 也给了幼儿模仿的对象。一般的幼儿园都开设有语言课, 鼓励幼儿运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欲望。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 鼓励幼儿进行表演, 并对幼儿不断生动形象的表演加以模仿,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模仿能力, 为将来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做好铺垫。

四、听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的年龄导致他们具有丰富、天真的思想。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 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遇到适当的情节时,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思考问题, 追寻答案, 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笔者在给幼儿讲故事《狼和小羊》的时候, 由于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尾, 就给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笔者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 就会问幼儿:后面会怎么样呢?幼儿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给出许多的答案, 不但由于幼儿的参与提高了他们对故事教学的兴趣, 还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五、故事中的道理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一个好的故事不但要求情节能够吸引幼儿, 还要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 能够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教师在故事教育过程中, 要精心选择好的故事, 选择能够帮助幼儿分辨好坏、明辨是非的故事, 选择能够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故事。幼儿教师应当通过故事的情景与内容使幼儿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 怎么做是错误的, 应当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通过精心选择的故事, 幼儿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 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的方法在提高幼儿听故事兴趣的同时, 提高幼儿的词汇量, 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参与到讲故事中来,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模仿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好故事,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幼儿教师要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故事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效果极佳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要努力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幼儿教师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幼儿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幼儿教师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青蛙和癞蛤蟆 第4篇

一天早上,青蛙来到稻田里,扯着嗓子高声唱起来:咕儿呱,咕儿呱,正当青蛙唱得高兴的时候,突然从地洞里跳出来一个黑不溜秋肥不拉叽的丑家伙,他一出来就大吵青蛙:你,你莫明其妙,唱什么唱,多难听啊,烦死人了,我刚睡着.真是的,滚远点唱吧.青蛙一听,非常生气,回敬道:"搞错没有哇,你这个懒家伙,太阳都不得晒到屁股了,怎么还不起来呀?你看我,多勤快,算了不跟你说了,我捉虫去了.看你这么丑,我也不想跟你吵架,走了,再见."丑家伙一听,也很有风度地说了句:"兄弟,回见!"青蛙一听,不对呀,我哪有这么丑一个哥哥呀.就冒火了:"唉,我说你别乱认亲戚好不好.你看你,衬衫西装脏兮兮的,几百年都没洗过了吧.肥嘟嘟的脸上长着眯眯眼,浑身上下坑坑洼洼,真是要多丑有多丑.你看看我,雪白的衬衫,碧绿的西装,大大的眼睛,多帅,多超前.我们俩怎么可能是亲戚嘛!"丑家伙挥手打断了青蛙的话,说:打住,打住.你错了,我名叫癞蛤蟆,学名叫蟾蜍,我们的确是亲戚,而且工作都是一样的:捉害虫.只不过你上白班,我上夜班,所以说我只能在大白天睡觉.青蛙听了恍然大悟:连忙说:"对不起噢,我妈妈好像给我讲过的,我忘了,打扰了.“

几年以后,一天早上,癞蛤蟆又听见了清脆的叫声.癞蛤蟆立马跑出来,果然是青蛙老兄在他门前低声地唱着:"世上只有青蛙好,有青蛙的稻田像块宝"癞蛤蟆冲过去,给青蛙来了个热烈地拥抱,高兴地说:哇噻!几年不见,越来越帅了嘛."认谁知青蛙并不高兴,反而大哭了起来.癞蛤蟆被搞得莫明其妙:你家里出了事了吗?"青蛙听了,哭得更加凶了.他诉说道,我们全家都不得死光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怎么回事?来坐下慢慢讲."说着就给青蛙喝了一点纯净水.青蛙悲愤地诉说了自己的事:"哪里嘛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居然时兴吃起青蛙来.特别是一些村子,山高皇帝远.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害得我们全家家破人亡.怎么办哪?"癞蛤蟆听了气极了,说:"走吧,我们去告官."蛤蟆跑去喊了许多的朋友,义愤填膺地在山路上走着.他们还举着标语,标语上写着:保护青蛙,保护环境.

作者: 陈程 指导教师: 冯鸥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反思 第5篇

这首歌曲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歌曲,歌曲中加入了独白的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癞蛤蟆与小青蛙彼此因长得像,而相互认错的风趣地情景,旋律欢快活泼,歌词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导入中,先让学生自由说癞蛤蟆与小青蛙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结合自身课下的知识积累,多数孩子都能说出一二来,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次聆听,学生们都被歌词所吸引,开怀笑起来,展现了天真、活泼的童心。这首歌曲学习的难点是:唱的歌词与独白的歌词演唱与说的准确性的不够,多数孩子在独白处总是慢拍,还有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节奏不够准确。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先朗读独白部分的歌词,再师生接唱的方式进行,通过接唱唱准节奏,通过聆听,唱准音高。再跟钢琴试唱旋律,然后自己试着填唱歌词,最后分角色表演歌曲。表演中指导学生不仅唱准,更要自然的演好各自的角色,更好的投入歌曲。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反思2

《癞蛤蟆和小青蛙》这堂公开课是作为镇内情满课堂初赛选拔而选的,说实话,作为一首新教材中新编入的歌曲,再加上教参上及网上一点资料(包括教学设计和歌曲)都没的,选到这首歌曲我是有抵触心理的。可能平时备教案有先看教参,再网上找教学设计,然后自己再整合的习惯,现在突然来个比赛,啥都没有资料,多少很无助,加上歌曲速度快,节奏复杂,让我无从下手。

由于时间紧,匆匆写了简案、做了ppt,试教了一个班,发现内容上不完,发现自己在导入环节时间花的太长,导致后面创编环节匆匆忙忙,于是我对自己的导入环节进行了删减,特别是介绍癞蛤蟆和小青蛙部分,我几乎是一张ppt让学生快速浏览,打招呼环节我找出了歌曲中难掌握的节奏,这个节奏难在有八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弱起,学生掌握相对困难些,当然了,平时可能不太注重节奏训练。

整堂课上来下,感觉气氛相对平淡了一些,很多环节,都是以老师教为主导,学生学为辅助,相对比较被动,怎样使音乐课上的更加趣味性,灵活生动,这是我今后的目标和方向。整堂课的串联词也没有很好串起来,只关注了环节内容,没有关注细节。

还有就是老师们提到,要善于利用钢琴,用钢琴去调整学生的音高问题,用钢琴去提高学生听辨节奏的能力,同时,教师自己也应该范唱正确,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2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癞蛤蟆和小青蛙》,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表现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中弱、中强的力度变化唱出这首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都见过小青蛙吗? 生回答。

同学们都听过小青蛙的叫声吗? 生回答。

我们先来听一首关于青蛙的歌曲吧。(播放歌曲《花蛤蟆》)。

二、新歌学习。

1、师:今天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青蛙有关的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首先,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生朗诵歌词。

师:通过歌词,同学们大概知道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吗? 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遍这首歌,注意思考老师刚刚提的问题。生听歌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想一下这首歌在唱的时候力度有什么不同?我们该怎么表现出来呢? 生听完讨论回答。师:现在老师弹琴,同学们跟着轻声唱。

师:同学们场的不错,不过有些地方有一点点问题,同学们跟着老师唱一遍。师:现在大家再来唱一遍吧。生合唱。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演唱吧。生分角色演唱。

三、表现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师:这首歌曲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我们接下来分组,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歌曲编排动作吧。一会分组表演,看看哪些同学表现的好。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7篇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 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 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 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 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 词汇量少, 理解能力差的幼儿, 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 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 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 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 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 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 把握好故事的整体。

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 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 丰富的神态表情, 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 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 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 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 结果怎样?这时,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 让幼儿展开想象, 思考解决的办法, 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 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8篇

教学设计理念:

1、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去感受、体会、表现和创造音乐。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

3、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气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小主人。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从音乐中感受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可爱形象,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癞蛤蟆和小青蛙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热爱大自然。

3、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参与音乐知识,初步建立说唱歌曲这一概念。教学重点:

1、感受说词部分的节奏,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中。

2、学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进行歌表演并且创编动作。教学难点:

感受说词部分的节奏,以及歌曲创作。教学准备:

电钢琴、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歌曲《小青蛙》做律动。

2、师生音乐问好!

二、情景导入:

1、师:很高兴又能和同学们在充满欢乐的音乐教室里见面!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 知道它们是谁?

2、生:想!

3、谜语猜一猜![教学设想:谜底呈示两位新朋友。癞蛤蟆和小青蛙在夜晚相遇,它们俩在池塘里相遇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导入歌曲]

三、新课教学

1、学生用心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演唱的情绪和速度。

(情绪:风趣、活泼。速度:稍快。)

2、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学唱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引出说唱歌曲)

3、老师用课件出示说唱歌曲和曲谱,引导学生自主找出说词和唱词部分,以及它们的特点。

4、老师板书说词部分的节奏,并进行教学。

5、师生用La音轻声慢速的学唱歌曲的旋律,说词部分直接读节奏。在学唱过程中老师作出正确的范唱,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学唱两遍)

6、回顾旧知,弱起小节的正确演唱方法。

7、师生跟琴轻声慢速学唱歌曲歌谱,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的高低。

8、找最难唱的地方,把它提出来解决。

9、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歌曲歌词,教师给与及时的引导和纠正。

10、加入歌词部分,慢速演唱歌曲,巩固后给适当的速度演唱。

1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攻破了好几关难题了,现在又有一个难题出现了,出示两种力度记号-----mf中强和mp中弱。先请同学们聆听和感受这两种力度记号的音响效果,并请同学们思考应该在歌曲的什么地方来表现这两种力度记号?

12、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说见解。

13、给与学生表扬和鼓励,并用歌声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果。

三、想象与延伸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创造性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效果。]

1、为歌曲创编动作。

2、讨论并试着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癞蛤蟆和小青蛙》这首说唱歌曲,通过学习我们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和表现歌曲,并为歌曲创编了精彩的动作,老师希望同学们课下时间多加练习与合作,来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五、完美结课

1、课下时间收集“快乐小作业”,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9篇

这首歌曲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歌曲,歌曲中加入了独白的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癞蛤蟆与小青蛙彼此因长得像,而相互认错的风趣地情景,旋律欢快活泼,歌词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导入中,先让学生自由说癞蛤蟆与小青蛙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结合自身课下的知识积累,多数孩子都能说出一二来,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次聆听,学生们都被歌词所吸引,开怀笑起来,展现了天真、活泼的.童心。这首歌曲学习的难点是:唱的歌词与独白的歌词演唱与说的准确性的不够,多数孩子在独白处总是慢拍,还有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节奏不够准确。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先朗读独白部分的歌词,再师生接唱的方式进行,通过接唱唱准节奏,通过聆听,唱准音高。再跟钢琴试唱旋律,然后自己试着填唱歌词,最后分角色表演歌曲。表演中指导学生不仅唱准,更要自然的演好各自的角色,更好的投入歌曲。

大班歌唱教案:青蛙和蛤蟆 第10篇

一、活动目标:

1、能在掌饰的暗示下,有节奏地接唱青蛙和蛤蟆的叫声。

2、学习看指挥分角色演唱。

3、体验同伴合作演唱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青蛙和蛤蟆的`掌饰各一个。

2、已经认识过青蛙和蛤蟆,知道它们的区别。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个小客人,是谁啊?教师出示青蛙和蛤蟆的掌饰。

师:青蛙是怎样叫的?蛤蟆又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学一学。

师: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我说你接”的游戏,我拿出图片,你马上接上它们的叫声,谁愿意先来试试?一起玩玩。

2、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师:今天青蛙和蛤蟆是到我们班来开音乐会的,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唱歌唱得特别好听,它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参加,你们开心吗?不过它有一个要求,要我们先学会唱青蛙和蛤蟆的歌曲,才能参加,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先来听一听歌曲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轻唱)师:我们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一念吧。

3、学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听着音乐来演唱吧!

师:青蛙和蛤蟆这对好朋友相遇了,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让我们用快乐、轻快的歌声来唱一唱吧?

4、分角色看指挥演唱。

师:这首歌曲真好听,还可以大家合作着来演唱呢,我们请一组小朋友做青蛙,一组小朋友做蛤蟆,看着老师指挥来合作演唱如果老师双手交叉指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交换一下,一起来再试试)。

5、学习分叫声合作看指挥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还有另外的一种演唱方法呢,可能合作唱出的歌声会更好听。我们一起试一试。我来唱歌曲,小朋友来唱青蛙和蛤蟆的叫声。

师:一组幼儿唱歌曲,一组幼儿唱叫声。

师:交换一下,我们在来试试。

师:请一小朋友指挥着大家一起演唱。

6、表演歌曲师:这首歌曲还可以表演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师:老师发现了两个小朋友表演得非常精彩,请他们来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

故事教学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11篇

1. 启发想象,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想象作为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创造发明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 在故事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密切联系故事内容, 发掘故事中潜在的线索, 开展想象性的语言训练。例如在讲述《乌鸦和狐狸》故事之前, 教师先出示三幅狐狸不同表情的画面:馋得流口水、开心地笑、伤心难过。在分析这三种表情的时候, 分别让幼儿猜想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才会出现这种表情,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 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有助于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从而充分发挥想象力。

(2) 创设想象情境, 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幼儿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 要善于给幼儿一些联想的条件, 善于给幼儿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 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 使幼儿听教师读和讲, 如身临其境。如果教师的语言干巴巴, 即使有好的教材, 也不能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 只有情感充沛, 想象才会丰富。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 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 唤起幼儿的想象。

(3) 讲故事, 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应让幼儿多讲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 甚至可以是古怪离奇的幻想, 这对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引发想象的动机、激发创造欲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一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入园和离园10分钟进行, 也可以在活动室内设置故事角, 满足幼儿的需要。

2. 展开联想,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在故事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看图讲述、排图讲述、续编故事等形式, 让幼儿进行专项联想思维训练。如在看图讲述《猜猜看》活动中, 教师将一幅完整的教学挂图有意地分成5个小图, 每一次只出示图中的部分场景 (其余部分遮盖) , 引导幼儿想象、思考, 就像破案一样抓住图中所给的一点点线索、一点点提示, 引导幼儿大胆展开联想。例如第一部分我出示图片最下方一滩像水洼的部分图片, 让幼儿想:“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有的幼儿说:“这是一条小河。”有的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水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呢?教师出示图片最上方的乌云、雨滴的画面, 从而引导幼儿推理判断:刚才出现的地方是下雨过后草地上的积水。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纷纷凭借自己的经验充分地展开了思考和联想, 这种形式对于培养幼儿多维的探索性思维方式, 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幼儿能在主动的思考与想象中不断体验到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和创造感。

3. 引导求异思维, 奠定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求异思维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故事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天真、好奇、无拘无束、富于想象等年龄特点、思维特点, 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训练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和求异性训练, 让幼儿在故事教学活动中, 凭借情节所提供的线索, 展开想象的翅膀, 打开思维的通道, 在故事中理解、想象、求异, 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例如在讲《瘪嘴的大老虎》故事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先后出示了一个凶狠的、龇着牙的大老虎和一个瘪嘴的、可怜巴巴的老虎形象, 教师问幼儿:“凶狠的大老虎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悬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幼儿的好奇心, 他们各抒己见, 猜测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的说:“老虎想吃乌龟, 可是乌龟的壳太硬了, 把老虎的牙崩掉了。”有的说:“老虎年纪大了, 掉牙了。”还有的说:“老虎糖吃得太多了, 变成蛀牙了。”

在讨论中形成了自由和谐的气氛, 幼儿各抒己见, 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 互相促进, 互相补充, 新颖独特的想法由此产生。

4. 鼓励逆向思维, 拓宽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历史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就是逆向思维的典型例子。有人落水, 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 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 运用了逆向思维, 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 “让水离人”, 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经典童话或寓言故事, 引导幼儿从另外的角度从小构想故事的结局, 让幼儿意识到事物具有许多不同的方面。例如, 在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白雪公主听从七个小矮人的话, 不吃毒苹果, 那么她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这样的提问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思维, 让幼儿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 一个个新颖独特的结局会由此而生。幼儿在构想故事结局的过程中锻炼了逆向思维能力, 拓宽了创造思维的空间。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12篇

但终于有一天,当癞蛤蟆又对着天空大喊的时候,他居然分外激动,为什么呢,这时天上正飞着一只雪白的白天鹅,天鹅妹妹听了,觉得非常奇怪,就问癞蛤蟆:你是在叫我吗?癞蛤蟆没反应过来,像是忽然从梦中醒来似的,癞蛤蟆擦擦眼睛,问白天鹅:我这是在做梦吗,白白?白天鹅大吃一惊,哇嚓!什么回事,我不叫什么(白白),我是天鹅,我的名字叫(菲菲),你认错鹅了吧!

癞蛤蟆一想,对啊,他不叫白白,我每天喊白白是因为我很想看见一只白天鹅,然后把她娶过来做我的妻子,现在真的有一只天鹅来到我身边,我可不要吓坏了他,就这样,癞蛤蟆想方设法要把天鹅菲菲留下来。

癞蛤蟆和白天鹅加上了深厚的友谊,一天,癞蛤蟆终于忍不住了,就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向菲菲求婚,癞蛤蟆想向菲菲求婚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森林,最后传到了白天鹅菲菲的耳朵里,还没等癞蛤蟆行动,菲菲就已经气得闹翻了天,大骂了癞蛤蟆后说了一句:我一直把你当朋友,没想到你却一直在计划着,一直在骗我留下来,你太坏了,做白日梦吧你!说完就飞上了蓝天,看都不看一眼癞蛤蟆。

骄傲的青蛙幼儿故事 第13篇

这天,飞虫家族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一下该怎么对付这只可恶的青蛙,因为只要有它在一天,这群飞虫们就有被吃掉的可能,它们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活着,这实在是让它们忍受不下去了。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紧张讨论,这群飞虫们决定,它们要亲自去拜访青蛙一趟,和它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话。

就这样,它们选出了三个能说会道的飞虫,拿了一些礼品,有一个用绿色的水草编的王冠,还有一些像酒一样醇香的露水。

这三只飞虫来到了青蛙的住处,敲了一下门,青蛙打开了门(就是一片树叶),问了一句,“是谁?”

三只飞虫先将带来的礼物举了起来,然后恭敬的说道:“我们最最尊敬的青蛙殿下,是我们,我们代表飞虫家族来给您赠送礼物和授予王冠来了。”

青蛙看到有一顶王冠在自己的眼前闪了一下,然后又闻到了醇香的露水的味道,于是就将这三只飞虫让进了它的住处。

来到青蛙的住处,三只飞虫首先将那顶‘王冠’戴到了青蛙的头上,然后就开始对青蛙进行恭维起来。

“尊敬的青蛙殿下,我们这次其实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您这里的。”第一只飞虫首先说。

“是的,我最敬爱的青蛙殿下,但我们这次来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只是想和您能够亲近一下。”第二只飞虫接着说。

“没错,我最最英武的青蛙殿下,我们希望您能原谅我们总是来偷吃庄稼的罪恶,虽然您吃掉了我们很多的同胞,但它们真的是罪有应得的,它们只是我们家族的一些败类,我们希望您不要因为一些人的恶意,而对我们家族所有的成员都有了偏见。”第三个飞虫也跟着说。

青蛙被带上了王冠,又听到了几句赞美的话,就有一些得意了,于是说:“哦,我可不是一个喜欢偏见的人,我对待任何事物都是很客观的。”

“当然了,您的为人真是没的说了,您为了稻田能够健康的成长,为了那些人类的生活,真是鞠躬尽瘁了。”

“真是的,但有一点我们真是为您报不平了,您那么费力的为了他们人类,可他们居然还要将您捉住吃掉。”

“是呀,您是我们最最尊敬的,而他们居然这么对您,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三个飞虫轮番的说了起来。

“哎,不要提了,每次一想到这些,我就伤心。”青蛙显得有些沮丧。

“哦,好吧,青蛙殿下,我们不提那些不高兴的事了,现在,您能不能屈尊和我们喝一杯呢?为了见证我们这次历史性的见面。”三只飞虫将带来的香醇的露水端了一杯递到青蛙的面前。

青蛙正有些不高兴,闻到了那香醇的味道,就接过来,一饮而尽了。

就这样,三个飞虫轮番的劝着这只青蛙,一杯一杯的喝着。看看青蛙有些醉意了,这三个飞虫就问道:“尊敬的青蛙殿下,其实您最让我们佩服的就是您的眼力了,不论我们飞得多么快,您都可以经我们捉住。我看,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比您的眼力更好了。”

听到飞虫这样说,青蛙很得意,再加上有些醉了,于是它就对三只飞虫说道:“哈哈,这个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其实我的眼睛有一个和其它动物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你们飞得越快,我就看得越清楚,相反,如果你们呆在那里不动,我就看不见你们了。”说我,青蛙又举起一杯,一饮而进了。

“来,再给我倒一杯。”青蛙放下酒杯,叫了两声,就歪戴着那顶王冠,睡着了。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1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童话故事教案:小青蛙听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小青蛙听故事》,懂得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2、理解新词汇: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跳、一声不吭。

3、在活动中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大图书、角色图片(月亮婆婆、小鱼儿、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呱呱呱!谁来了?”(小青蛙)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青蛙的故事,想听吗?

二、教师整体讲述,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注意语气和动作),幼儿倾听。

2、提问:

(1)故事里有谁?(月亮婆婆、小鱼儿、小青蛙)(出示图片)

(2)月亮婆婆在讲故事给谁听?(小鱼儿、小青蛙)

三、分段讲述(图书1—2页)

1、教师:那小鱼儿和小青蛙它们是怎么听故事的?我们再来听一听。

2、幼儿倾听

3、提问:

(1)小鱼儿是怎么听故事的?(安安静静)幼儿学一学。

(2)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又蹦又跳)对话引出,幼儿学一学。

4、教师:想一想,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听故事?向谁学习?

四、分段讲述(图书3—4页)

1、教师:哟!小青蛙又蹦又跳地听故事,谁生气啦?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接着往下听。

2、教师讲述,幼儿倾听。

3、提问:

(1)后来,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一声不吭)

(2)猜猜小青蛙会对月亮婆婆和小鱼儿说什么呀?

(3)月亮婆婆和小鱼儿出来了吗?

教师: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连忙道歉,月亮婆婆继续讲故事给它们听。

五、鼓励幼儿给故事起名字教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想一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

癞蛤蟆与青蛙幼儿故事 第15篇

一、倾听故事, 在理解中丰富幼儿词汇

幼儿学习语言是从理解简单的词汇开始的, 有了一定词汇的积累, 慢慢再学会表达。因此, 幼儿词汇量的多少, 也决定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在语言发展的刚开始阶段, 由于幼儿对生活认知不足, 加上积累的词汇不够多, 经常会出现一些乱用词的现象, 乱用词就是对于一个词语, 不能从根本上理解, 不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去描述, 只是生搬硬套, 造成表达上的混乱。如老师教给幼儿“可爱”这个词用来形容小狗之后, 一些幼儿马上说出一系列“可爱”的东西, 像“可爱的天空”“可爱的大树”“可爱的小河”, 等等。当然, 还有乱造词现象也较严重, 刚学了“白花花”这个词, 有的幼儿就说出了“黑花花”“紫花花”类似的词语。这样的问题, 肯定会影响幼儿语言的健康发展, 所以, 在幼儿时期, 通过一定的方法丰富幼儿词汇是发展语言的必经之路。对于幼儿来说, 最熟悉不过的是一系列童话故事, 故事中有着丰富的词汇, 平时利用每日固定的时间, 由家长或老师给孩子讲故事, 同时指导幼儿学会倾听, 在理解中不断丰富幼儿词汇。

1、给幼儿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无论是在园内, 还是在家中, 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在家中, 选一个安静的场所, 有条件的放一点轻音乐, 家长娓娓道来一则则生动的故事。在幼儿园内, 老师给幼儿讲故事时, 为了加深对故事中词汇的理解, 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鲜艳、情境具体的画面来有重点地学习。丰富生动的画面吸引幼儿注意力集中, 此时幼儿倾听效果一般较为理想。

2、教师的主导不能忽视。

每一则故事, 教师在讲前都要能把握住其学习的“听点”, 幼儿在听故事时, 到了关键处, 教师可有意识地改变语调, 提醒幼儿注意, 有时还可以引导重复相应的词汇几遍, 以便于幼儿理解积累。对于故事中重复的话语, 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说。当然, 教师还不要忽视鼓励和表扬的作用, 因为鼓励是孩子形成倾听习惯的动力, 孩子表现不错, 不要吝啬自己夸奖的话语, 孩子表现稍有欠缺, 换一个角度思考, 鼓励孩子加油。这样, 幼儿更乐于倾听, 自然而然地会积累上更多的幼儿词汇, 为语言表达打下基础。

二、复述故事, 在模仿中发展语言能力

复述故事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语言活动。通过听故事, 积累其中丰富的幼儿词汇是指导幼儿复述故事的基础。

为了提高复述的效果, 我们经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所要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里面有哪几个故事人物, 发生的地点, 什么事情, 等等。然后再尝试让幼儿开始复述。指导幼儿复述时, 我主要是让幼儿从模仿开始, 在模仿中发展其语言能力。

1、模仿声色、动作。

所谓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这是讲故事的理想境界。指导幼儿复述故事, 要注重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神色表情、动作手势等, 因为绘声绘色的复述、夸张自然的动作能够充分表现出故事的内容, 同时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也让幼儿知道故事应该怎么讲才算好听、好看。经常性的开展这样的语言活动, 我发现不少幼儿对讲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当他们一次次大胆地站在台上讲故事时, 语言能力也随之渐渐地提高了。

2、关注细节、重点。

一般来讲, 幼儿在复述故事时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基本掌握故事内容, 但由于幼儿的语言敏感度不高, 有时候容易对故事中的细节或重点内容一点而过, 从而不能展现故事给我们带来的语言魅力。因此, 在指导幼儿复述时, 对一些细节或重点内容的模仿, 老师要予以强调和反复, 让幼儿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编讲故事, 在想象中培养语言能力

编讲故事是幼儿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适合开展的语言活动, 它重在引导幼儿根据提供材料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在故事中表明自己对真善美的看法,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指导幼儿编演故事,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续编故事。

老师选择一则故事, 将故事讲到其中的一个关键处, 然后停下, 提问幼儿:“这时, 会发生什么事儿呢?”“事情的结果将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编出下面的故事情节, 然后讲述或表演给同伴听。

2、看图编故事。

到了大班, 可以组织幼儿看图编故事, 指导幼儿从“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什么?”这几个方面来说说图画, 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如果幼儿在讲故事时遇到困难, 教师要适时点拨, 予以帮助, 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3、实物编故事。

平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 (下转20页) (上接21页) 实物指导幼儿编故事, 如幼儿带来的玩具, 选几件放在一起, 给他们一个场景, 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些都可以让幼儿在丰富的想象中不断培养自己语言能力。

上一篇:工作成长感悟散文随笔下一篇:2025年法治进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