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4-09-22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精选8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1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折中主义;向技术学习;用技术学习

摘要: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视角,站在折中主义的立场,座清“向技术学习”与“用技术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边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五年以来,广大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并开发了一批又一批的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远未像理论上探究的那么理想,实施效果也没有理论上所期望得那么好。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问题。本文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一、被混淆的边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课件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则是运用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为了增强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运用方法时常结合使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或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运用教学方法。从教育技术学视角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多媒体课件及其应用。前者可以称为“物”的因素,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后者则是“人”的因素,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要求多媒体课件必须兼具多媒体的特点和课件的特性。多媒体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非线性等;而课件是课程软件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软件,但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多媒体课件并未满足“物化形态的技术”要求,这就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智能形态的技术”,要求使用者必须具有熟练应用“物化形态的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反映在对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课件(软件)的操控方面,即对多媒体课件的运行条件及其运行平台的掌控水平,有不少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能。还有一个因素也值得我们注意,有些教师把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对立起来。事实上,日常教学活动往往是组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才得以开展的。如果教师仅以多媒体教学为惟一追求,排斤其他教学方法,而不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果是违背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多数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是powerpoint文件,是由教师按教材的逻辑框架、思想理论脉络和课堂教学思路自行编制,能够独立地或完整地表述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这类课件具有制作技术要求不高、设计比较自由、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法容易、制作成本较低等优点,既适应了教材体系逻辑框架下的教学方式,也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快(内容本身、案例有实效性)的特点及教师对技术掌握的要求。但是,这类课件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尤其是课件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而且powerpoint引用外部文件的能力也比较有限,并缺乏控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如果接受过计算机应用的训练并能根据多媒体课件特征及考虑教学需要研制多媒体课件,那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今,如何进一步研制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技术观的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技术学习”抑或“用技术学习”

在我们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边界被混淆的同时,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即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技术的设计思想及其支撑理论是什么?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美国著名心理与统计学家拉姆斯丹(lumsdaine)提出了教育技术的两源论,以后美国教育技术学专家塞特勒(saettler)在1968年的((教学技术史》中也加以强调。他们都认为存在两种意义上的教学技术:一种是物理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技术,一种是行为科学概念的教学技术。前者是“媒体论”的教学技术,而后者是“过程论”的教学技术。考察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思想,与上述两种教学技术观密切相关,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向计算机学习”(或称“向技术学习”)的技术观。从计算机应用的对象来看,集中在三个方面:学习计算机(learn about computer),用计算机学习(learn with computer),向计算机学习(learnfromcomputer)。“向技术学习”的技术观主要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往往将技术视为给学生传递教学的手段。拉姆斯丹将这种观念称为i型技术(technologytypei),所强调的是技术所起到的教学辅助作用。我们可以把基于计算机的教学归类为1l型技术,这种技术应用是以软件为基础的,软件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的原理。i型技术是强化教师所传授的信息,i<型技术则是根本就把老师给替换掉了。这两种技术的共同特点是,都强调了利用技术传递教学。当代美国知名教育技术专家乔纳森(jonassen)指出,在传统教学中,技术往往被用作是知识传递的工具。人们通过与技术交互,从技术中接受信息并且尝试去理解这些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的载体和学生的导师,学习者是“从技术中学习”。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更多地体现为教师所选择的一种教学的方式、手段和工具;多媒体课件则是部分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月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这类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占有很高的比例,并且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课堂教学中,技术与媒体常见的作用是辅助教师教学。无疑,设计适当的教学媒体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支持教师的教学。但是,使用的效果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

相对于“向技术学习”侧重于教师的教而言,“用计算机学习”(或称“用技术学习”)则侧重于学生的学。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泰勒(taylor)曾经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模式之一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tool)。将计算机用来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和认知工具两大类。效能工具(productivity tools)重在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也称为智力工具,乔纳森认为,认知工具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如数据库、电子报表、语义网络、专家系统、多媒体建构工具、微世界、动态建模工具、视图化工具和计算机会议系统等。乔纳森从建构主义出发,主张技术不应该被用做被动的学习者运输和传递设计者信息的工具,而应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工具,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即“用技术学习”。在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与“向技术学习”相对应的,是沿袭了多年的教师主导型模式。建构主义主张“用技术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型模式,包括webquest模式、nteq模式、jitt模式等。这种主张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现阶段绝大多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及其课件的探索,是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的,诸如,各高校开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网络版等。教师的授课录像、授课教案等发布在网上,可供学生异步学习或异地下载。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这些资源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技术隐喻

透过教育技术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如何看待技术和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对教育教学的`关注与直接研究密切相关。这些观点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和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张“向技术学习”的观点,明显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而“用技术学习”的工具观是建构主义的技术应用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斯马尔蒂诺(smaldino)曾经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的时候,对于各种学习理论,教师要站在折中主义的立场,哪种理论有指导意义,就采用哪种理论。”“是人类使用技术和媒体,而不是技术和媒体本身把人机械化。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在教室中摆放了哪些技术设备,而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使用这些技术。”斯马尔蒂诺的观点,对于当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方法和手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教学技术通过讲授教学内容来体现。因此,如何创新“向技术学习”,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提出以积件思想为导向,但不是完全照搬积件理论,而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和特点,借鉴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的设想,来研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为此,我们需要建设多媒体数据中心系统(以下简称“中心”),包括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和多媒体综合操作平台。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由课程资源子库、教学内容子库和教学单元子库三部分构成。课程资源子库是课程内容素材的集合库,借助资源子库,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图片(g’f“jpg)、声音(mp3,wav)、视频(avi,mpg)等多媒体格式,以形成教学内容子库;借助authorware”flash等软件,通过抽象概念具体化、逻辑命题情景化等方式集成的教学单元子库。教学单元子库是素材和课件的一个中介,可称为课件的半成品,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理论问题或学生学习某个教学重点而设计的“小课件”子库,是供师生在教与学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它可以是一个问题的讲解,一个过程的模拟,一段历史的回顾,一个场面的展示等积件的过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学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某一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单元子库,结合教学策略,制作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这样,通过创新“向技术学习”的技术观,“课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语言的多媒体化,即把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把“一纲一本”规范性、理论性强的文本语言,转换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媒体语言来表达,通过媒体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使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就能真正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服务。多媒体综合操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供教与学使用的软件环境,也是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技术支撑。通过开发“平台”,即利用动态网站技术,通过。。net网站编程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子库和教学单元子库的静态、动态调用,形成一个开放、互动的操作体系。教师和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教与学,也可以不依赖网络进行单机教与学。由于该操作平台简易,尤其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快的特点和教师对技术掌握的要求。针对“用技术学习”的工具观,事实上,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克拉克(clark)等对建构主义倡导的“探索学习的研究均表明了纯发现学习的低效和无力”,力主“加强对建构主义处分性的研究”。因此“中心”不仅适用于教师课内教学模式,而且适用于学生课外学习模式。“中心”是“课内”和“课外”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撑(教学媒体)和数据库(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问题的探讨,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其价值不在于探索的结论或结果,而在于在探索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2篇

一、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原因

1、高职院校管理层思想认识的影响。受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日益明显,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强调“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性、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其主要表现就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全部围绕市场和职业转动;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务实”、“实用”的包装下被公开地、赤裸裸地予以削减或以各种形式变相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获得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行“差别”待遇;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律实行合班教学,一两百人甚至三、五百人一起上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不到学校管理层应有的重视和关注,间接影响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2、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教师学历和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得到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原中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就偏少,升格或转轨后忙于引进专业课教师而疏于引进公共课教师,再加上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带来教学班级的急剧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基本上疲于应付,缺乏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更无科研的热情和动力。不少教师知识陈旧,没有把握时代脉搏,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教案几年不变,课堂上只是用抽象的名词解释抽象的理论,僵化、空洞、干瘪、陈旧,不善于运用理论诠释现实社会问题,或者结合现实社会问题来展开理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索然无味,没有吸引力。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可否认,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理论素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落差。相当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受的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专业课为导向,专业课是“硬指标”,是“实课”,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软指标”,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空洞的政治说教,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因此,听课不认真,人在课堂心不在焉,甚至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就不足为怪了。

4、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表明,85.98%的网民年龄在18―35岁之间,84.97%的网民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成了冲浪的主力军。互联网固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本身无可厚非,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某些方面,学生甚至比老师掌握的信息还多还快,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时,脑海里装满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课堂,有些信息甚至与教学内容相悖,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观点产生疑虑。在这个时代面前,传统的教育内容应该坚持下去,但旧的方法却不适应青年思想的需求了。

上述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各种因素,是高职院校必须予以正视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症下药,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对策

高职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教学体系的开发应当在注重职业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育人”放在至少与“育才”同等的地位,从而兼顾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强调了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由此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有效机制,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作为其有力保障。学校管理层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确保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来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统一认识,形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强大合力,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切实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生活条件,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安其位、谋其政、敬其业”;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是增强吸引力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首先,学生是价值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要坚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为学生服务出发,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优势。要以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其次,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从事教学。教师应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得到学生的敬重,从而引起品格心理的共鸣。教师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至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

4、找准结合点,有的放矢。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找准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为此,一是要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做到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二是要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5、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内容,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3篇

1 多媒体教学案例的种类和特点

在多媒体教学案例的使用过程中, 根据其运用范围、使用特点和发挥作用, 笔者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1 应用型案例

应用型案例多与学习中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起到说明和论证的作用, 有明确、唯一的标准答案。应用型案例的特点是实用, 选取的案例不仅教师能把握, 而且学生也易于接受和认同。案例揭示的事实在学生理解范围内, 所描述的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 所提问题大多来自他们的亲身经历, 通过应用型案例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思考型案例

思考型案例有基本的解决问题思路, 但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标准答案, 多用于启发式教学, 旨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度拓展。思考型案例的特点是典型性, 典型性教学案例反映客观现实, 呈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 思考型教学案例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蕴含着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并受其启发和教育, 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3 开拓型案例

开拓型案例没有现成答案, 需要师生同步探索尝试、理清思路、提出方法。开拓型案例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启发学生思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能够把学生置于“心灵辩论”的困惑之中, 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垄断叙述, 课堂只会成为一个多重叙述的场所, 没有知识更新, 没有灵感涌现, 对学生来讲, 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2 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设计流程分析

多媒体案例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流程设计, 笔者用教学实例对此加以说明。2001年年初, 《半月谈》杂志公布:“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有4 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 携公款50多亿元在逃。”贪腐问题一直是社会的敏感话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问题”的讲授中, 怎样认识和解决贪腐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学生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 认为中国应该像西方国家一样, 采用“多党制衡”“三权分立”的方式来解决贪腐问题。

笔者采用图1所示的教学流程, 在两节课中运用三段视频,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组织学生三次讨论发言, 让他们自己得出最终结论。多媒体案例教学最大的优势是由单向、被动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双向、主动和多样的交互模式转变, 让学习过程变得内容有趣、方法有效、结果有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用适时的提问、及时的反问和最终的结论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角儿”。这一转变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要点, 避免单纯灌输所带来的“逆反、质疑和否定”, 引导学生自己去评判是非对错, 澄清过去的模糊认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交替使用, 学生“看、听、说、写、评”环环紧扣, 动脑、动手和动口相结合, 同时锻炼了抽象思维、语言表达和即兴写作等多种能力。

课堂最后8分钟, 笔者一般用于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 在第二次上课时挑选优秀作品, 用课件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 (如图2所示) , 之后让学生相互点评, 这是师生与生生间相互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训, 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提高, “看、听、说、写、评”每个教学环节都受到大家的欢迎。

3 多媒体案例教学设计的优势和作用

3.1 教师“例论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有把抽象理论还原为具体现实的能力, 同时, 也需要具备把实际案例升华为更高层次理论的功底。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使用不当, 学生只注意“例”, 而忽视“论”, 失去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优势, 反使其成为劣势。由此可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时, 需要“例论结合”, 以“例”托“论”, 以“论”释“论”, 着重突出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双重使命。

3.2 学生“学思并重”

多媒体教学案例的使用, 可以把抽象理论具体化,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知识要点的同时, 需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并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灵感和启迪。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适度设计“学”和“思”环节, 促使学生“学思并重”, 以“学”带“思”, 以“思”助“学”, 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双重教学目标。

3.3 教学“教学相长”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手段, 笔者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都受到学生的启发和指点, 也是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情感最单纯、思想最活跃的新生群体, 很多学生为教学献计献策, 并把自己收集的视频案例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真诚、灵性和勤奋令笔者感动、叹服。多媒体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以“教”促“学”, 以“学”促“教”,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同步成长。

4 结束语

多媒体案例教学打破过去平面、线性的表现形式, 运用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 使思想政治理论从平面变为立体, 从静止变为运动, 从抽象变为具体, 从停滞变为鲜活, 使教学环境从封闭到开放, 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 使教师从督导到主导。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设计可以将教学带入“互通、互动和互学”的交互学习境界, 使多媒体案例教学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作用。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案例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 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例论结合”, 学生“学思并重”, 教学“教学相长”, 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案例,设计

参考文献

[1]李莉.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和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2) :108-110.

[2]薄红英.提升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6) :75-76.

[3]牛国鹏.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1) :21-23.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多媒体教学 课件

[作者简介]贾秀莲(1958-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马列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吉林 吉林 1320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39-02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高职院校普遍使用。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于一体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生动具体的资料和新颖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使抽象的理论观点具有征服学生心灵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实用价值

多年来的实践教学表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具体说来具有以下实用价值: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形式单一而且呆板,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时,根据内容优选所需素材科学制作课件。首先用音乐素材——澳门回归主题曲“七子之歌”,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本课堂,然后用视频材料“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和相关图片素材等使历史再现,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党关于这一理论的提出,以及理论的内容、发展及其意义。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信息量大”和“学生收获多”。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大了教学容量,而且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有利于扩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都在课前把所有的授课内容做成幻灯片,教师上课时不但能在播放中讲解,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结构性图表或内容,设置超级链接。例如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链接汶川地震中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政治理论较前沿的理论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大大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用鲜活的事实证明理论,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有利于再现相关历史画面,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的使用,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理解理论,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例如,讲授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时,结合相关视频材料“秋收起义”的播放,提出问题:为什么去农村建立根据地?给学生这个理论的历史情景再现,使其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同时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从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走自己的路”的理论掌握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度和兴趣,达到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入脑”的目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受旧的思想观念、相关制度的制约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使一堂课显得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但是,由于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远多于传统的备课,且学校也很难建立准确的奖励机制,所以很难保证教学课件的质量。例如,有的课件只是文字、图片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流程过于单调呆板;有的课件只是对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照搬,甚至只是简单地把所讲内容提纲式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的课件不但不能体现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等优势,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如,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作报告”或“自言自语”。从“站着讲课过渡到坐着讲课”,教师个人觉得进步了,轻松了,而恰恰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不但未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不当造成刺激干扰

1.片面追求形式。有的课件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过于注重课件“外表”,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当,把多媒体教学当成了单纯的演示教学,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分散了学生对理论的注意,使学生兴趣停留在浅层的感知上,不能对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思考,从而影响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2.信息超量。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但是,有些教师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将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在授课时,因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学生苦于速度太快,参与的时间太少。这种方式,并没有改变传统教学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只是将“人填”变成“机填”。学生作为“被填”的一方,并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产生“跟不上”的感觉。总之,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了学生,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让学生思考与理解,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影响教学效果。

(三)设备和环境因素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设备是由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和网络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设备组合起来的,在教学中,由于设备处于监控、维护不及时状态中,造成教学工作的中断和教学秩序的混乱,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1.多媒体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当。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操作电脑,而且还要控制学生纪律和听课状态,同时还要把握课堂教学内容讲授的质量,如果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大屏幕、电脑、黑板等设施的位置安装不科学,就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电脑离大屏幕太远,不利于教师操作电脑和讲解内容的有机统一;黑板与屏幕重叠过多,造成教师板书困难,教学效果欠佳。

2.计算机病毒侵袭,设备保障差。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很高,往往每个教室通常会由多位教师轮流使用。目前,多数教师使用u盘来存储教学课件,这样就难免会把病毒带到教室的计算机主机,进而造成各类问题。最常见的是教师在开启或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出现无法正常启动或死机等现象。此外,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效果。例如,投影画面不够清楚,多媒体教室的卫生不好,教室的窗帘遮光等。

3.教室的通风条件不好。现在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既没有安装空调,也没有安装专门的排风设备,学生在这样不太通风透气的教室里上课,听课效率可想而知。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为了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往往尽量安排上大课,使得空气质量非常差,尤其是夏天时闷热,冬天时缺氧不透气,很容易使学生打瞌睡,影响教学效果。

三、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完善措施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做好课件、用好课件、顾好学生、爱好设备,把课件、内容、学生、设备四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注重课件制作和课件使用的科学性。“科学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特点。教师对课件应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课件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层次清楚、合理。设计动画方案应严谨,如果盲目追求花哨,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课件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实际。如果整套购买或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无取舍地应用,会产生不良效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及所用教材,合理选择素材,科学设置问题,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等,以制作出好的课件。这样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能得心应手,利于理论的讲授和升华,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制作出优质的课件后,还需使用好课件。如对所用视频材料的把握,没必要从头到尾地全部播放,而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结合。一段视频放映,在学生感兴趣时戛然而止即可,然后及时讲授理论。切记:是利用视频帮助我们的理论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听理论、懂理论、信理论。

其次,构建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不仅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而且要更加注重课内师生感情的交流、师生的互动,强调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细微的动作在教学中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延伸和丰富,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习辅助。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及时把握学生的听课情况,经常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要熟练操作电脑,同时要走到屏幕前或学生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课堂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发挥作用,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其三,多媒体教学中应掌握“适度”的原则。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掌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适度”的关键就是看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有效地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和扩大学生视野。教师在使用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控制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节奏。上课时,不要切换过快,要有一定的停顿,对演示内容和时间随时作调整,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让学生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不要满堂灌,要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使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最大实效。

其四,加强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科学管理。学校应派专人负责多媒体设备和清理卫生。任课教师也要发挥主人翁意识,爱护好多媒体设备。做到按照规程开机关机,经常杀毒,精心使用和保管麦克风等,以及向学生强调保持教室卫生并组织学生打扫卫生。

[参考文献]

[1]罗大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05(8).

[2]谭浩强.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3]钱晓辉.试论多媒体技术在专业课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3).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5篇

(1)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大力推进社会正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三进”工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素质课相结合,有秩序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设置和安排的,教材也是统编的,这对于保证教学的规范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并不限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活化。教学体系的重建,必须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艺术院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改革,首先要更好地平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共性要求和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在遵循高校思想中理论课教学的一般规律时,不可忽略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差的客观现实,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其他普通高校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内容应降低难度,消除学生对政治课太难怕学的畏惧心理。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是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切、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宣讲式的教学方式,采取互动式的、情感教学的方式促进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普遍关注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课程本身怎样扎实上好,如何使课程更生动,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关键,在教学中把文艺潮流、文艺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受争议的主旋律作品等内容如何融入课程,改变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发言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多方面的、深层次的理解。 积极探索授课形式的改革,构建以课堂为中心的全方位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的启发性。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提高教学实效性出发,我们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学习体系,这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自主性学习环节: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参观、社会调查、看电视录像资料、读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实践性学习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进行教学机制创新,探索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实践教学新方法。

探讨适合艺术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来阐释理论,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制作图文并茂,声影交汇的电子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特长,让学生参与电子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的专业特长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学生的艺术技能在电子课件的制作中得到完美的展示,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得到传播,又使学生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寓教于乐,改变思想政治课与艺术专业课格格不如,被学生视为艺术院校课程中“异类”的局面。可以用他们平时喜爱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而美术、设计、动画、雕塑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选用他们制作的美术、动画作品作为装点背景的材料,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形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并且利用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从而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

(3)资源整合、载体多元,开创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以学生的社会调查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在该门课中占有一定学分,并且是课程成绩考核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形成了一个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探索中,我们都重视实践环节,在总结通过看录象、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等多层次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统一加强和规范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将课堂教学与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取得很好的成效。有效引导同学们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和理性思考,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课程教学及课程建设不仅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同时注重将理论教学向课堂外延伸、向第二课堂拓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大学生素质教育密切联系,形成与本课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学生进行社会调研,调研题目由教师拟定范围,学生按时按质完成调研报告,然后由教师批阅,最后纳入考核成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社会调查、实践,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作业质量整体提高,许多学生在调查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联系实际有较高的认识。做调查报告,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我们的教学经验。做调查报告,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历史课题,需要得到学院党委领导的关心到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

[2]全球化的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注释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6篇

禤福英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发展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只有对教材起到补充教学资源、对教师起到轻松教学、对学生起到愿学好学学有所获、对教学过程起到优化的作用才能体现其得到“有效运用”。而要使其得到“有效运用”必须有心收集素材、用心加工素材、精心制作课件、热心组织课堂、保证设备正常。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7篇

【摘要】传统体育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信息量太少,对于授课时间很少的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很难提高其教学效果。多媒体组合教学在这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既生动了教学过程,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基础理论 多媒体 组合教学

1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原理

针对体育基础理论的课程特点,我们提出了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原则:

(1)加强直观教学,简化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2)选择实用、合理及准确的媒体进行合理的组合,达到生动、直观、形象,避免重复,生搬硬套;

(3)通过多媒体组合教学解决体育基础理论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避免教学媒体简单的堆砌,切忌追求新、特、奇。

2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的优越性

2.1教学内容丰富广泛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体育基础理论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只需坐在教师机前,就可以快捷检索信息,将大量多媒体教学素材集中展示到屏幕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机共享上述所有资源。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教学手段直观形象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到图、文、音并茂,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枯燥的概念生动化,复杂的过程图形化。体育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尽头十足,兴致盎然,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

2.3教学对象主动积极

运用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教和学的主动性提供了空间,由于教师自己编写教案,能更有效地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灵活性更强,自由发挥余地更大。为了让学生被投影屏幕所吸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主动改进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不再是先前面对面单纯讲授,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脱离了那种教师抱着、扶着、督促的学习状态,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终生接受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3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具体效果

3.1通过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部分进行多媒体体育基础理论教学的班级(共计6班204人)进行问卷调查

由表1可知,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学章节有了大幅的增加,且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拓宽,不仅使用了图片和动画,而且运用了视频、影碟放映,使教学信息量成倍的增加。

3.2规则与裁判法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持肯定态度的,说明在体育基础理论教学中由于有多媒体的参与和辅助,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多媒体参与辅助教学也比较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因而能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4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中凸现的弊端

4.1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的显示速度比传统的板书速度快,其单位教学容量比传统的单位教学容量大,因此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有关的课堂设问,记课堂笔记也有相当的难度,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4.2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体育基础理论有些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慢慢地品味与细细地咀嚼,通过教师积极地引导,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在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启发,并逐渐深入下去,融会贯通。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由于教学速度的加快,使得学生失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4.3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问题变成形象问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变成直观、具体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掌握与理解,但这些不能代替抽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4.4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能通过大屏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这种削弱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

5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中的对策

5.1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多媒体很难企及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虽被抨击得很多,但它仍具有一些优势,多媒体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相得益彰。有时利用小人图来描述动作重心的轨迹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动作的变化,比图片和动画更容易理解。

5.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其不利因素

在体育基础理论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应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些与重点、难点无关的花样应坚决地摒弃,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将概念、技术动作等使用多媒体显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在利用多媒体显示内容时,注意速度不可太快,对学生要多加引导,让教学内容自然出现。总之,多媒体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动画、直观、速度快、容量大等优势;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速度等实际状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3注重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使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要灵活的调节课堂进度,师生进行有效地沟通。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具有启发性与感染力,声音要抑扬顿挫,使学生听得明白,产生兴趣;新知识、新概念的引入要注意打好伏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善于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正确判断教学效果;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庆建。高校体育教育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

[2]杨宁萍。多媒体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高师学报,,2。

[3]潘志贤。多媒体技术在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思潮

转型时期, 我国的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各阶层利益关系出现了分化、差异、发展不平衡等特征, 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 导致各种社会思潮交锋、论争, 相互争夺话语权。高校作为社会思潮传播的密集地, 会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当代社会思潮的论争及挑战

当代社会思潮是正确思潮和错误思潮同时并存, 国外思潮向国内思潮不断转化和思想侵蚀。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示灯”, 社会思潮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的思想观念或倾向。错误的社会思潮, 不仅会导致高校学术精神弱化, 教师队伍出现信仰危机, 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心理健康出现危机, 也会消解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新媒体环境下, 各类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思潮在高校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阵地。课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被弱化, 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被撼动。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下, 大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危机。

新媒体环境下, 社会思潮的话语体系出现了转化, 更加注重微观叙事和个体经验、个人价值的宣扬, 拒绝宏观和权威, 这会导致不同社会思潮在多元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领域蔓延。大学生是社交媒体的绝对主力用户, 他们思想及行为模式的变化会影响社会舆论, 作为引导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需要顺应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发挥引导主流社会思潮, 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功能。

二、新媒体环境下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教育的“合力”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如果绕开社会思潮这个重要的课题, 就等于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离开了高校师生, 乃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不加强对社会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 就会让各种极端的社会思潮混淆视听, 使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西方直接或间接的向社会主义主流社会舆论的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教学工作, 决不能为粗无思潮提供讲台和阵地, ”“对各种社会思潮掉以轻心, 任其泛滥, 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2]

然而,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实效性不强, 教学方法手段滞后的问题。对于社会思潮的引导, 需要培育多种校园文化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其融合, 发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更好地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学校”三方“合力”的作用, 从情感上、生活上和理论教育上, 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理论学习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相同的任务和教育目标。只有两者的紧密结合, 才能达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引导的整体效果和共同的舆论引导的作用。[3]学校的辅导员除了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外, 也要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了解社会的趋势和方向, 才能在与学生日常互动的同时针对学生的极端思想和言论进行有理、有节、有据的批判和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需由辅导员配合, 才能了解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 根据大学生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案的设计和典型案例的讲解;学校应该通过各项措施如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纳入日常教育和学校党团教育的考核体系, 实现“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三者的有机融合, 发挥其引导和传播主流社会思潮的最大公约数效应。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引导社会思潮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新媒体背景下, 高校社会思潮有着独特的传播和扩散路径。高校“知识精英”聚集, 年轻大学生思想活跃, 为各种思潮的发酵、传播提供了土壤。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中的传播主体、传播过程、传播渠道和载体, 形成了社会思潮在高校多维的传播路径:“学术精英—高校师生—社会公众”的传播主体递进层次、“心理—思想—实践”的传播过程层次以及“学术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传播渠道层次。在多维传播路径的基础上, 需要分析新媒体技术及社交网络的普及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只有在对上述三条路径的梯次演进进行分析, 才能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的“地图”。

在“学术精英—高校师生—社会公众”的传播主体路径上, 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构建起对上述三个传播主体的影响力, 尤其是借助新媒体的平台进行宣传和传播, 使主流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做到让高校师生“入耳、入脑、入心”, 进而向社会公众进行辐射和传递。在“心理—思想—实践”的过程路径上,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变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 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和宏观的价值观宣讲, 应该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平等性及多元性的特点, 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课程体系的安排更接地气, 使学生对主流社会思潮从感性的心理认知升华到实践中的具体行动。在“学术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渠道路径上, 高校的宣传部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需要在新媒体作用的基础上整合高校的资源, 在传播主体和传播过程演进的过程中, 推动主流社会思潮从精英向大众的传导。

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的普及和推广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这需要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转变观念, 树立问题意识,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向度探索高校社会思潮引领的对策。在宏观层面, 需要正确评价社会思潮, 加强社会思潮传播渠道的管理, 尤其是规范新媒体的舆论导向性。在中观层面, 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渠道作用, 发挥网络教学的功能, 掌握舆论引导权。在微观层面, 需要从学校管理者角度, 增强学校党委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从学校教育者的角度, 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和教育学生学会辨别不良社会思潮的能力。此外, 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夺和引导高校话语权的过程中, 做到“四好”。阐释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做好高校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的基础性工程;管理好网络新媒体是做好引领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好高校教师是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教育好大学生是工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欧巧云.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教育探索, 2009, 2

[2]杨怀中, 程宏燕.新媒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评价机制创新[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2, 5

上一篇: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汇报材料下一篇:十届二次教代会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