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2024-06-16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精选8篇)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第1篇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1我国传统电视产业与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的对比

1.1我国传统的电视产业的盈利方式主要收取广告费,这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对于目前来说已经不适合了,如果单一的依靠广告收入,完全不能形成一种盈利模式,在传统电视产业的盈利模式中,电视的制作从内容到集成到传输最后到观众,仅仅靠这一条产业链是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电视行业的发展需求,而且随着有线电视的发展,这一条产业链的利益流向了用于节目制作权的制作商和电视台频道的运营商,电视台根本没有获得什么利益,最多是通过收取各地电视台的基本维护费来勉强维持一些基本的支出。与此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一些地方无法搜索到电视节目,因此,就是由于谱资源的稀缺,各地的电视台就是要支付一定的信号网络费用给网络运营商,就是通过这样多方的收取中介费,等于电视信号是通过不断买卖才能提供的,这就导致传统的电视产业的盈利模式收到了阻碍,无法向前稳步发展。

1.2传统的电视产业最主要就是以广告的方式进行营利,因为很多广告的不断渗透就会占据了电视播放的时长,这就严重导致许多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不被播出,这就严重抑制了电视内容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广告商通过这样长期让广告投入到电视节目中,靠着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在这个黄金时代播出,借助节目的收视率和占有率来给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虽然这样做可以让广告商获得一部分的利益,也让电视台获得很多的利益,但是这样做就让电视节目全部沉浸于广告中,让电视台缺少了好的电视节目的创作激情,让编剧们的兴趣降低,电视节目枯燥乏味,也让观众失去了关注电视节目的兴趣,虽然电视台有很多的付费节目,不存在任何的广告,但是观众习惯了这样免费的电视节目,就会让观众的个性无法得到张扬,观众只能被迫的接受,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让观众面对这样枯燥乏味的电视节目简直就是电视台的堕落。与此同时,很多电视节目都是停留在单调的结构模式,还是按照普通的方式划分电视节目,这就使得很多年轻的观众将兴起投入到了网络平台当中,这就给网络运营商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机会,一些观众就是靠着在网络上可以收看到在电视台上看不到的`和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而且一些网络节目又没有广告,这就让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逐渐降低,从此盈利的效率就降低。

2数字电视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数字电视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网速,只要宽带网速快,数字信号传输的效率就越高,但是网速的快慢主要是依靠于价格的,要想获得更好地收看体验,费用就要付出的越高,正是由于这种限制条件,用户在选择电视的时候就受到了约束。与此同时,由于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信号运营商就会投入更多的成本来改善和完善各种各样的设备,而且也会出现很多的付费节目,这些付费节目对于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一道坎。而且付费的资金又高,观众最多付费一个多月,导致续费率不高,因此,数字电视在推广的时候就受到了条件的限制。

2.2其次,在收看数字电视的时,要使用机顶盒,机顶盒作为收看数字电视不可缺少的设备,但是机顶盒是需要用户来购买的。不是免费赠送的,而且机顶盒的质量也有待考究,虽然机顶盒销售数量在稳定的增加,但是还是有许多用户不愿意购买,不愿意享受数字电视。其次,数字电视在盈利的模式上面虽然摆脱了广告的束缚,增加了一些电视购物的内容,但是这些电视购物频道,占据的版面太大了,不能给电视台塑造良好的形象,这样观众还是会不买账,这就让电视台的知名度不高,不能进行商业化的运营,不能彰显电视媒体的所应该有的价值。

3结束语

国家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好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关系,加大资金的投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电视台要制定出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方式,要多制作出符合广大观众胃口的好的电视节目,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力度,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管,地方电视台也要做好公益工作,让数字电视每家每户都能观看,这样普及率才会越来越高。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第2篇

摘要目前在国外信用卡以其高盈利性成为已成为各家银行最重要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而我国信用卡盈利性还很低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通过对信用卡盈利结构进行剖析并同美国发达的信用卡业务相比较对提高信用卡收入降低信用卡成本的各个环节做出了说明并对进一步完善当前信用卡市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盈利性;持卡人;特约商户

1我国信用卡的发展历程

我国信用卡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9年中国银行广东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从此开始进入中国内地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首次发行了国内第一张准贷记卡——中银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准贷记卡年代随后农行工行建行交行纷纷加入了VISA

和MasterCard国际组织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首次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时代进入21世纪后我国信用卡产业开始了实质性的发展各家银行纷纷开展信用卡业务2002年中国银联公司成立同年工商银行率先成立了自己的信用卡结算中心——牡丹卡中心随后各家银行纷纷效仿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我国信用卡产业开始了公司化运营阶段2003年和2004年是我国信用卡产业取得重大进展的年份2003年被国内银行卡界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从此整个信用卡市场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据中国银联总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银联标准信用卡增长了1021万张同比增长近20倍已经超额完成了发卡1000万的指标

2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

信用卡发行机构作为一种商业组织其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同其他营利他组织一样即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发卡机构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其收入主要有利息收入、年费、商家折扣及其它收入;成本主要有资金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坏账成本及欺诈损失等

(1)利息收入信用卡的设计理念就是依靠收取未付

款利息来获得收入所以利息收入应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实中使用信用卡的客户虽分为两类工具使用者和信贷周转者但实际上只有后者才能为银行带来这部分收入因此信用卡利息收入的多少与这两部分客户的比例有很大关系而这两部分客户的比例又取决于消费习惯以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来看短期内国内银行的这部分利息收入应该不会很大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医疗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利息收入也必将成为我国信用卡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信用卡利息收入的另一个因素是利息率目前国内信用卡的透支年利息率为18.25%但这只是名义的年利率(APRannualpercentagerate)由于信用卡按月计复利实际年利率(EAReffectiveannualrate)可达到19.86%左右远远高于其它任何贷款利率而且政府对此利率进行控制几乎不存在浮动的可能在如此高的利率下持卡人不会轻易地进行透支这样就直接影响信用卡利息收入的增长从国外经验来看个性化的透支利率将是发展的必然在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对信用卡的透支利率也应逐步放松管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浮动并制定更具有弹性的利率政策

(2)年费美国信用卡年费收取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早期各银行为了抢占市场采取的都是免年费的政策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政府取消了对银行储蓄利率的限制使银行的利息收入变得更加艰难于是1976年花旗银行向那些在免息期限内还款的持卡人收取每月50分的费用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行业年费的收取标志着美国信用卡产业粗放式扩张阶段的结束也开始了美国信用卡产业的盈利年代后来随着资金成本的下降以及消费信贷的增多发卡机构开始能够获取大量的利息收入这样美国各发卡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开始逐渐减少年费ATT在1990发行了“终身免费的信用卡”给整个行业造成很大影响自此以后收取年费的信用卡开始逐渐减少目前国内的信用卡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但各发卡行为了抢占市场追求发卡规模竞相采取了免年费的价格战在利息收入尚不能成为信用卡收入的支撑时这样的为了完成发卡任务而采取的免年费政策无疑给信用卡产业的盈利蒙上了一层更为严重的阴影同时也造成了许多消费者办卡不使用睡眠卡死卡大量存在动卡率低等问题根据央行的统计我国目前的4000万张信用卡中已经有八成左右称为睡眠卡所以目前阶段为了摆脱整体的亏损局面商业银行应适时地考虑进入信用卡收取年费的阶段

(3)商家折扣目前国内的商家折扣一般在0.5%~2%之间与国外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尽管国内已经对不同行业实行了不同的折扣率但总体看来还缺乏灵活性即使在同一行业内

由于各商家经营规模和经营状况不同对同一折扣率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参照国外经验按市场规则来改善利益分配机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由银行和各商家协商确定折扣率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如根据不同的交易额来确定折扣率使折扣率与交易额相挂钩尽量采取基于多标准的差别定价方式

(4)其他收入

①越界销售银行在每个月向客户寄送的帐单中推销其它商品和服务这种做法的边际成本很低因为邮资已经付过了客户又是经过筛选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和信用等级的优质客户如果客户的数量能过达到一定的规模那么银行的这笔间接收入也将是相当可观的

②信用卡资产证券化1986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将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法应用于无实物担保的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上成功地将信用卡应收帐款转化为证券销售给投资人从此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就成了增加信用卡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拓宽了发卡机构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发卡机构的资金压力

(5)降低成本的业务外包从国外信用卡发展来看信用卡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各发卡行为了降低成本均采取了外包的方式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劳务技术等)委托给第三者处理据数据显示美国商业银行70%左右的银行卡业务处理工作由外包的专业金融服务公司承担这种运作模式产生的直接效益是节省了20%的经营成本提高了40%的处理效率通过外包银行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

3提高信用卡业盈利能力的政策建议

3.1进一步拓展客户市场

拓展客户市场关键一点就是要做好消费者市场调查合理的定位客户群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高端客户争佣金低端客户争利息”的做法而国内由于银行对风险防控能力不强对信用卡盈利特征把握不够往往将目标客户定位于中等阶层但是这部分客户并不是优质客户银行既不能从他们身上赚取高额的年费收入也不会取得利息透支收入而那些收入不高的阶层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有很强的使用信用卡透支意愿但银行一般不予受理这样就造成了“低端客户争利息”难的局面目前对信用卡客户定位的“平民化”已成为

一种需要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风险防控力度的加强

3.2进一步发展受理市场(1)特约商户信用卡客户的拓展离不开特约商户的支持特约商户是信用卡交易的场所是实现信用卡功能和服务的媒介特约商户的市场覆盖率直接关系着信用卡市场能否良性发展我国特约商户覆盖率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小商户数量太少中小商户受理信用卡的收益不能弥补其折扣成本因此受理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受理市场和信用卡整体交易规模有限刷卡交易暂时不能给中小商户带来销售额的显著增长所以全面改善信用卡受理环境使刷卡消费能够给中小商户带来收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受单行2004年《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修改了跨行交易收益分配比例的规定将发卡行银联受单行的利润分配比例由811调整为71XX表示受单行的收益由其和商户以谈判的方式确定可见在利润分配中倾向的始终是发卡行而受单行的收益太低并且无法受到保障这样根本无法调动银行开展收单业务的积极性各家商业银行也只是将重心放在发卡市场上而无意于受理市场的开拓要扭转我国发卡市场和受理市场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就必须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去解决根据消费者市场和受理市场的具体情况

选用收益浮动杠杆灵活调节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

3.3细分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信用卡营销的对象是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而不同的消费者由于自身的收入、需求及偏好等差异对信用卡的特性和性能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成功的信用卡营销策略要求把目标客户进行细分针对每种目标客户的具体要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面对客户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美国的各发卡行将竞争转入了细分市场的方向针对各个细分市场设计了不同的产品目前向客户提供更多新产品和更精致服务的观念逐渐取代了开发更多新客户的想法比如美国信用卡市场上客户的类型就由10年前的3~5种增至现在的100多种近几年我国在信用卡的销售上也开始采取了市场细分化的策略各家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群需求和消费习惯,设计个性化卡种,同时在联名卡的发行上也做了许多尝试如中行与联想的“中银联想visa奥运卡”招商行与中国航空的“国航知音卡”等

3.4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信用体系是否基本形成是衡量一个地区信用卡产业

是否具备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指标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始建于1997年当时上海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个人征信机构——上海资信公司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征信管理局使得征信工作有了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2005年1月实现了个人征信全国联网运行虽然我国在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是在信用数据收集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个人征信数据掌握在央行公安法院工商税务劳动保障人事保险等多个机构手中处于相当分散的状态而且彼此间不能共享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之间还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处于相对的封闭状态因此打破行业部门的限制建立真正的跨行业跨部门的个人征信系统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林功实林键武.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董罡平.银行卡业务的机制缺陷及监管策略[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7(7).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第3篇

据笔者调查研究全国数字音乐市场已经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国际唱片工业协会 (IFPI) 曾在《2014数字音乐报告》中公布了这样一些数据: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营业额在2013年竟然达到59亿美元。订阅服务的收入和用户数量激增, 受广告支持的服务收入持续增长, 许多地区的下载销售收入趋稳。目前, 数字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39%;虽然中国音乐市场潜力巨大, 但久受盗版牵制。中国音乐市场在世界上的排名仅为第二十一名, 2013年的收入约为8260万美元。

通过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第三十五次全国互联网发表的统计报告显示出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互联网在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2014年12月为止, 中国网民人数为6.49亿。全年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9%, 与2013年相比提升了2.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的数量统计为5.57亿, 较2013年新增5672万人。以上数据表明, 互联网给我国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 也扩大了数字音乐在我国发展的多元化渠道提供了便利。由此, 国际唱片工业协会 (IF-PI) 表示:在未来3年~5年的时间内, 中国有极大可能以飞快的速度跨进全球最大市场的行列里。

二、传统音乐产业的盈利模式

在我国, 音乐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然而当其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产业时, 发展并不是那么完善, 并且音乐作为普通大众消费对象的历史并不长。早期人们开始从音乐赚取利益是从出售投币点唱机开始, 随着经济、技术, 以及音乐版权的法律地位日趋明确, 音乐产业的商业前景才逐步形成, 在之后的音乐产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模块:版权市场、音像市场和演艺市场。

在以上三个模块中, 唱片公司是其最大的主体, 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的经营模式都大同小异:寻找具有发展前景的艺人, 取得这些艺人创作歌曲及发行权, 之后对歌手进行包装并发行最终的音乐产品———唱片, 唱片的发行是赚取利润的最大途径, 像演唱会或者器材的销售只在整体利润中占很小的比重。

唱片公司获得自己利润的途径是通过版权市场的运作, 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音乐作品的创作、宣传和推广, 从而推动音乐产业整体的发展。音像市场作为唱片公司最为重要的盈利媒介, 其通过CD磁带的复刻模式进入消费市场。之外的演艺市场属于唱片公司附属的产品市场, 通过安排自己公司的艺人演出、拍摄广告、参与影视作品等获取巨额的商业利润。

三、数字音乐产业的盈利模式

我国的数字音乐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用户下载付费模式、音乐社交模式, 电子唱片广告模式, 以及相关的增值服务模式等。

1. 用户下载付费模式

在国内众多音乐软件中, 仍然坚持用户下载付费模式的就属QQ音乐。最为突出的便是“免费+绿钻模式”, 绿钻用户能够较一般用户下载到较为高品质的音乐, 从而保证了试听效果。这种模式由于国内版权保护的薄弱, 短时间较难见效, 但在长期被看好, 因为公开数据显示, 在版权保护强大的美国, 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在去年共获得了43亿美元营收, 占iTunes全年总营收的22%, 占世界数字音乐总营收的60%。

2. 音乐社交模式

传统的用户下载付费模式在短期时间内由于版权保护问题难以突破, 许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口, 比如YY音乐和唱吧。YY音乐主打在线音乐表演的直播平台, 为草根歌手、名人及专业演出人员提供了实时演出的舞台。通过吸引用户可以购买虚拟礼物并送给喜欢的表演者, 以及吸引用户成为VIP会员获取收入。而作为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 唱吧在推出半年后用户数量就已突破千万。此后, 唱吧又推出“充值购买唱吧金币”的增值服务功能。唱吧为每个用户每天提供3朵免费虚拟鲜花, 送给自己喜欢的歌手, 送完免费的鲜花之后, 就需要以每朵19个金币的方式来购买。

3. 电子唱片广告模式

最具有典型性质的要属酷狗音乐了, 他以独特的模式:以广告为核心的方式独占鳌头。酷狗音乐主要通过在客户端上加载广告, 在其客户端有专门用于添加广告的专属区域, 为广告户主提供一个很好的推广及宣传平台。具体广告头放的时间段、时间长短都价格不等。这就成为了酷狗音乐最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在2010年曾有调查数据显示, 酷狗音乐的年收入中广告费收入竟然占总收入的70%~80%, 这个数目也是确实相当可观的。

4. 增值服务模式

所谓的增值服务, 其实简单的说即是指对特定客户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定制化服务, 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延伸性的活动。如多米音乐中较有特色的“歌单模式”, 用户通过本地歌曲和收藏家创建歌单并做以标记, 在界面下方可看到热门音乐和最新歌单, 打开之后便可收听、评论、分享该歌单。从而为用户提供了较为人性化的服务。歌单将是数字音乐移动化的体现, 具备极强的社交属性。上架试运营半年之后已经有7000名预发版用户创建了超过10万个歌单。

四、数字音乐产业盈利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1. 尽快实现包月付费

猖獗的数字盗版仍然制约着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打击盗版仍是国际唱片工业协会 (IFPI) 及其遍布全世界的国家音乐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的QQ音乐在数字音乐包月付费模式上开了先河, 相信凭着国内对于版权保护力度的越来越大, 包月付费模式也会进行的更加顺利。

2. 跳开中间商音乐直接网上卖

为了让音乐人可以直接和用户“做买卖”, 虾米两年前免费开通了音乐人平台。歌手可以直接把音乐在该平台上传, 歌迷觉得好听, 便可以在免费试听外, 花8毛或者1块钱买下来。这笔钱, 可以一分不差落到音乐人腰包。两年内, 已有上万个音乐人上传了自己的作品。对涌现的好歌, 网站为其打造了“寻光计划”专辑。

无独有偶, 歌手周杰伦去年底也携手QQ音乐, 直接在网上开卖数字音乐专辑。就在大家担心习惯免费的中国歌迷不会买账时, 专辑却迅速突破了15万张的销量纪录。而这15万张的销量, 堪称一次鼓舞人心的尝试。

3. 付费看演唱会网络直播

在乐视网副总编尹亮看来, 传统音乐产业发唱片+演唱会的商业模式已经触底, “我们希望通过低门槛的方式让歌迷感受到音乐的震撼, 并培养出为有价值的音乐买单的消费习惯, 让线上付费看演出和听音乐能成为音乐产业变革的助推剂。”

演唱会在线直播的前景究竟如何?也许男声音乐组合羽泉演唱会直播的数据可以说明不少问题。乐视网副总编尹亮透露, 羽泉在线直播门票90018张, 关于这场直播, 有3亿微博阅读量和超过12万的互动量。“在线直播票房仍有潜力;付费看直播的模式正在获得用户认可。”

4. 直接卖产品把音乐变成附加品

中国大陆著名音乐组合羽泉的探索非常丰富, 在去年羽泉发行了以U盘为载体的专辑, 今年则化身“产品经理”延续乔布斯式的发布形式, 将包括充电宝、蓝牙音箱、罩耳式蓝牙耳机、入耳式耳机、红酒等“敢爱”系列产品悉数展示, 并搭载流媒体音乐服务, 赋予产品音乐内核。

五、总结

音乐已死?答案是否定的。唱片公司、音乐网站、歌手……这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都在想方设法适应新变化。对于羽泉的积极转型, 腾讯、虾米等网站的创新, 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因为数字音乐的全新商业盈利模式, 需要整个行业都开启全新的思维模式。加大版权保护的力度。惟有音乐人得到反哺, 才可能有更多优秀人才进入, 这个行业才不会永远只有“神曲”能火。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 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给数字音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 数字音乐近年来作为新的音乐模式, 对传统唱片业带来了一场革命,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 盗版却一直是中国音乐市场的顽疾, 这也对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着重以中国数字音乐盈利模式为研究对象, 探究数字音乐产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逐渐变革更新出的新的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2014数字音乐报告[R].201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第4篇

一、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

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因此,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1]。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包括三种:

第一种是“纸质——数字”形式的期刊,即传统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纸质刊物之后,将相同的目录和论文的电子版上传到网络出版电子期刊,通过作者个人注册的账户可进行在线投稿、查看稿件的审阅结果,可查阅当期或过期的印刷版期刊内容,还可通过关键词进行同一主题或作者的文章检索,借助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双重途径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增加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其中包括一刊单独上网即单刊编辑部注册独立域名和数刊联合上网,即2刊或2刊以上共同注册独立域名。国外的此类期刊网站如Nature(http://www.nature.com)、Science(http://www.science.com)等,国内的诸如中国科学系列杂志、中华医学会及其主办的几十种刊物等均实现了网上投稿及超链接等业务。

第二种是纯电子学术期刊(Electronic-only journal)或纯网络期刊(Networked journal),它的选题、策划、组稿、投稿、审稿、意见反馈、编辑、出版、检索以及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交流等编辑、出版、发行的全过程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并以网络为唯一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均有卷号或期号标识的连续性出版物[2]。2008年我国教育部主管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正式创刊,它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第一个有正式刊号的网络电子期刊,每一期均按专业以光盘形式出版,同时在网站中分学科全文展示,并可全文检索,带有明显的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如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及时快速,存储空间大大压缩,内容的检索、回索极其方便,携带轻便,成本低及有利于形成读者、作者、编辑的即时互动关系等。

第三种是将纸质期刊的电子版出售给网络数字化集成平台,借助这些集成数据库实现刊物的数字化,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商业数据库,期刊社将纸质出版物的电子版以集中授权的方式出售给这些集成平台,由他们将每篇文章分散上网传播,用户可通过题目、全文、关键词、作者等信息进行单篇指定或多篇集成搜索。以中国知网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并已形成网上包库、镜像站点、按流量计费和刊登广告等成熟的赢利模式。随着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期刊的技术平台提供商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地将传统的印刷品数字化,而开始对收录的文献、信息资源主动地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制成海量信息数据库,走向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阶段。

二、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从内容保护看,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版权问题一直是制约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瓶颈,其中宏观上有国家版权战略缺失的原因,微观上则由于数字出版企业没有能够突出版权的战略地位,未能建立完善的版权授权或代理管理制度。

1.现阶段适用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补充。我国目前对数字出版作品的管理分属工商、公安、新闻出版、文化等多个不同的部门,申请行政执法时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权范围,需要多方协调,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因此无法对数字出版作品实施即时有效的监控。

2.版权授权机制不规范。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几乎没有技术限制,不仅可以很方便准确地进行复制粘贴,还可以被任意删改或者移植。与传统出版物的盗版行为相比,数字刊物盗版的打击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出版社、期刊编辑部的出版权益都难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维护。由于数字期刊著作权主体是海量的且期刊的时效性强,大部分期刊的出版周期是月刊,还有很多是半月刊甚至是周刊,短时间内获得如此海量作者一对一的直接授权在现实中是根本行不通的,会导致疏漏授权和授权不真实的现象。目前,互联网企业在期刊数字版权问题上一般的做法是采取与期刊社授权合作、分享收入的模式,即直接与期刊社签约,并委托期刊社将版权费用转付给作者。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因为,期刊社并不具有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期刊社没有与作者明确授权范围,因此就不能代表作者将其作品在网上进行传播。十多年来,龙源期刊网采用龙源授权合作模式,一直坚持付费阅读、按合同约定与刊社合作伙伴分配收入,没想到还会遭到侵权起诉,暴露了这种版权集中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二)从内容和技术主体看,人才是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因素

1.传统期刊出版单位的人员构成一般包括文字编辑、校对、编务和发行等。文字编辑和校对人员都具有过硬的出版专业知识,编务和发行人员则负责与作者和读者的联系及刊物的发行工作。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出版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传统期刊存储的载体是纸质,复制方式是印刷,发行渠道是客户订阅或通过邮局发行,而数字期刊的载体是二进制代码,复制方式是下载,发行或传播的方式是下载、复制和粘贴。文字信息处理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使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新变化对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从目前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目标、方式、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配置都是在传统出版方式下设立的,普遍致力于适应传统书刊编辑出版工作需要,因此存在着出版教育与数字出版产业严重脱节,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错位,导致编辑出版业人才缺口增大与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并存。

(三)从内容的流通看,数字出版标准建设滞后

由于各技术提供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文本格式,如方正的CEB、书生之家的SEP、超星的PDG、中文在线的OEB、万方数据的PDF和中国知网的CAJ,其电子阅读设备在文本格式上不能兼容,这既不利于数字出版机构开发可随意使用的通用格式的数字化出版物,造成了各数据提供商的重复性劳动,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成为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数字产业链缺乏合作,赢利模式尚待完善

数字出版的产业价值链是以内容为源头,以互联网、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等为传输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电纸书等手持电子接收终端为读者服务的一个完整的链条。著作权人、期刊社、技术提供商、阅读设备提供商、电子媒体运营商、电信(广电)等网络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等形成了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的主体。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著作权人对数字出版的收益分配不了解,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期刊编辑部在主要依托商业数据库网站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中处于利益分配的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与主导权,致使拥有版权的大多数期刊出版单位只是数字资源的提供者而不是控制者,在数字出版领域获利能力较低。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立法和技术革新加强版权保护,尝试多元化的版权管理方式

国家应加强数字出版管理方面的立法,建议尽快修订《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著作权法》,将“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和“数字传播”的概念和范畴进一步细化。另外,还应致力于数字版权保护从载体向内容加密和版权管理发展,在技术方面加强对数据加密、数字水印技术及网银支付的信用保护技术等的完善和改进。

在版权管理方面,目前市场中的版权获取模式除了传统期刊出版单位代理授权模式外,还可采取授权要约模式、第四方版权服务运营模式和开放授权模式等新的形式。

1.期刊社代理授权模式。目前,大多期刊网的版权模式是通过与传统期刊社签订《网络电子版合作协议书》来进行的,学术期刊在加入数字化集成平台上网时则是通过发表加入某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声明来获得作者作品的网络传播许可授权。解决海量作者的授权是全球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此,一揽子的集体授权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而集体授权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期刊社进行。在这种模式中,如CNKI等数据库依法取得了期刊社等出版单位及文献作者的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期刊出版单位均签署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协议》、《中国期刊网入网协议》等法律文件。入编CNKI数据库的期刊出版单位也分别采用了与作者签约、要约、公告明示等方式,从作者处取得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3]。在进行期刊光盘复制、网络传输过程中,尽可能地保障了各方面的权益。

2.授权要约模式。即期刊社可通过版权页向作者发布版权要约申请,作者根据自己的版权授权意愿,要求在其刊发文章的期刊中刊登“权利人授权声明”,明确该文章的版权授权范围、授权费用及支付方式等。这种授权方式成本低,授权范围大,版权收益大,开创了既能体现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则,又避免了过高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授权效率,值得借鉴。

3.第四方版权服务运营模式。研究版权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还要能实现作品的价值,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成立的。权利人、运营商和代理方共同与第四方服务平台开展版权交易,著作权人将著作权授予版权交易中心行使,由版权交易中心向使用者发放许可证和收取使用费,为使用者获取大量作品提供了方便,也为著作权人提供了著作权的有效管理和集约化服务,可以降低版权交易成本,尽可能地挖掘和运营版权。

4.开放授权模式。苹果和百代在数字音乐领域开放数字版权的做法开创了版权开放的先河,即放弃一部分版权,以促进作品更自由更方便地传播。其最直接的目的是在充分保护作者著作权权益的基础上更加方便地使用和传播创作成果,通过共享版权的推广,建设知识共享新规则和创新扩散新体系[4]。

(二)创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

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需要成本,数字化的出版模式更是需要高昂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管理等费用,因此亟需创新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赢利方式,可尝试以下方式:

第一,可以通过在统一平台链接广告的方式取得收益。第二,提供专题定制服务。传统学术期刊多为综合性理论刊物,个人用户订阅数较少。专题定制可以充分满足个体用户的要求,形成为数巨大的专业性强的“长尾”,可以采用分类优惠收费的办法鼓励读者选择专题订阅。第三,按照文献资料的时效性确定收费比例。最新文献全文收费下载,如全价下载最新半年的文献,半价下载半年前的文献,免费下载同类专业或选题近1~3年的文章。第四,手机包月或短信订制专题,浏览最新期刊论文的选题与摘要,收取包月信息费。还可通过手机定制专题,免费浏览优先数字出版的文章,收取专题定制服务包月费用。第五,与各类即时通信工具服务商、电子邮件服务商联营,采取订阅邮件的方式,定制当期刊物的目录与文章摘要浏览。第六,提供所刊发文章的重点推介服务。学术期刊付费在数据库网站主页宣传自己的刊物特色及当期刊物特色栏目的内容,论文下载费用可作为推介服务的广告费,实现平台与期刊社互利双赢。第七,电子版权创新经营。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已经超越其原有的载体限制,不断细化电子版权,获取更大价值。可以尝试建立多媒体合作产业链,形成传统期刊、电子期刊、数据库、音像制品等多层次化经营模式。通过多种传媒产业的介入运作,创造1+1>2的市场乃至社会效应。

(三)走产学研互动培养之路,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后备人才

1.传统编辑出版人员应培养网络媒体的编辑出版技能。现实中,鉴于网络媒体的强大表现能力、即时沟通作用和科技信息使用者的检索使用习惯,学术期刊编辑必须熟悉网络媒体的特点与要求,提高网络媒体的编辑与出版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转换能力,收集与整合科技信息的能力,策划编辑专题的内容、表现形式、媒体类型及各种媒体的相互配合与互补的能力,还要积极参与期刊数字出版的相关研究、了解最新的数字出版技术,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或参与有关数字出版标准的起草与制定,从而牢牢地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领先权与话语权。

2.实现编辑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和全媒体出版的发展趋势,要求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要的既懂现代数字传媒技术,又懂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既懂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懂内容和艺术设计,以多媒体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内容编创、艺术设计和制作为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数字化出版人才。具体而言:(1)增加并强化数字出版专业的相关课程。各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应增开数字出版的课程,如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技术、平面媒体的电子排版、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媒体创意与策划、数字书刊营销策划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字出版理论和技能。(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设讲习班、研讨会、案例教学、独立项目研究以及举办数字出版论坛,增加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与此同时,重视职业资源的教育与引导,聘请从事跨媒体出版实践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从业者来校讲授相关课程,弥补师资队伍技能之不足。(3)配置相对完善的试验教学设施。如建设能模拟出版社、报刊社编辑出版流程的实验室或网络编辑室,使学生能够调用多媒体设备对数字书刊出版中的流程衔接进行体验,培育定点数字出版单位做为实习基地,逐步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

(四)从网络版到网站群,构建学术期刊多元化自助发展平台

对学术期刊而言,由于其具有理论性强、文化层次高和读者群特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走市场化发展模式的道路,对于赢利、发行考虑得较少,而比较关注传播模式的改革,即通过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地介入网络传播,扩大刊物的影响力。目前大多数期刊社所进行的数字化只是将期刊的纸质内容简单地转化为电子版后上传到网络供读者下载,或者是将纸质期刊的电子版提供给商业数据库网站。这种做法并未对传统的期刊编辑、运营和管理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且通过研究期刊数据库中社科期刊的存在形式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期刊,在这些数据库中都不再以独立的期刊形式存在,封面、目录已基本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篇篇论文,而这些论文也已被拆散,通过最常见的如题名、全文、作者、关键词等检索方式进行跨库搜索付费后才能浏览。因此,从实质上来说——期刊消失了,期刊的刊物特色、编辑思想、编排风格、特色栏目统统不见了,还何谈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关于期刊网站群的探索就为期刊数字化开辟出了一条新路。首先,期刊的编辑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目前期刊数字化中纸质刊物的电子版上网即网络版、网络版从属于纸质版的状况,而是将数字化的编辑理念、编辑流程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期刊数字化的运行方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次,数字期刊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完全可以不依赖数字技术提供商的技术支持而建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多种数字技术沟通手段的运用,可以缩短期刊、作者、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可利用网络化手段,聘请相关专业的国际著名学者为国际编委和期刊日常执行审稿人、与多个国家的学科专家联合组稿及利用相关数据库检索功能链接国内外相关原创文献,有效提高期刊在学术认识方面的国际化交流水平,开辟了期刊实现国际化进程的最佳途径。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5]。中国知网推出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未来的发展也需向独立的网站群转型,网站建设的资金支持方面可由国家、地方和高校图书馆或各级科研机构共同联手创立“学术期刊数字化专项基金”,切实推动学术期刊网络群的建设。

(五)探索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的数字化出版模式

开放存取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交流模式。根据目前广泛引用的BOAI(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给出的定义,开放存取是指用户通过公共Internet免费检索、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或超链接作品全文,为作品建立索引和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或是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开放存取出版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模式,将学术文献资料无偿提供给用户,能够促进学术交流、扫除信息交流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于作者而言,开放存取为他们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及时广泛的传播,作者可以在线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及时对已发表的作品进行修改,显著提高文章的被引频次。OA期刊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打破了纸质期刊出版发行的壁垒,公开发表、免费获取的模式打破了价格的壁垒,但保留了论文评审等出版业务必需的流程,保持了出版的属性[6]。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采取开放授权的模式,放弃一部分版权以促进作品更自由方便地传播。其最直接的目的是在充分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基础上更加方便地分享和传播创作成果,通过共享版权的推广,让每个人都能免费且无障碍地获取知识信息,完全可以作为期刊数字出版的新业态。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中开放存取期刊的比例比较小,且其运作多是依靠作者支付出版费用或基金会等机构提供的资助来支撑,然而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在其数字化、网络化、便利化以及更低廉的出版成本等有利因素将在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目前在我国,除了作者付费及研究院所、基金会支持外,还可探索其付费会员制,图书馆、学术研究单位运作,广告收入,订阅费、链接特定文章收费等生存途径。

[1]郝振省.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bd4e5fd1360cba1aa811da46.html, 2011-11-10.

[2]冯珍珍.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趋势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0,(8):207-213.

[3]向淑君,孙璐.期刊数字化与著作权方案[J].中国出版,2005,(10):47-49.

[4]包韫慧.数字版权:权益博弈与产业发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2):16-19.

[5]李晓晔.期刊数字化:从网络版到网站群——《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数字化探索的启示[J].传媒,2009,(2): 50-51.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第5篇

电商产业园三大盈利模式+六大开发模式分析

关于电商产业园的相关数字

数字一:目前全国以“电商”命名的园区超过300家,不包括各种其他大型园区内的电商子园区。

数字二:2012年,商务部确定了34个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等。

电商园区三大盈利模式

第一,地产电商平台盈利模式

包括以产业为内核、土地与物业为载体形成的园区基础设施开发获益、区域运营获取土地增值收益、房地产开发收益、租金收益以及其他地产投资收益等盈利方式。

第二,电商产业发展盈利模式

包括通过电商园区配套功能服务、政府产业政策扶持和电商产业发展性服务的获益方式。电商园区配套功能服务就是指通过生活、商务、娱乐及物业服务来获取收益。

以珠海O2O海纳城为例,通过电商综合体的物业服务:管理面积22万平方米,预计年物业收益过亿元。

第三,电商金融运作盈利模式

这是通过产业投资、产业项目的资本运作以及现有物业的资本运作来获取收益的方式。其中产业投资主要就是指园区建立或控股专业性的产业投资机构,例如天使基金、VC、PE等投资相关产业,分享企业成长并获取收益。

而对于产业项目的资本运作这方面,主要是指在不允许直接转让产业用地的前提下,探索作价入股等方式盘活项目并获取收益。最后对于目前现有物业的资本运作,主要是指产业性房产通过信托、证券化等方式资本运作,进而盘活资产获取收益。

电商园区的六大开发模式

1.政府主导型

souqian.com

搜钱网

以优惠政策带动发展,该开发模式是我国大多数电商园区选用的管理体制,一般由省市区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重大决策,所在地市政府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政企合一型

以灵活机制带动发展,该开发模式的园区往往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开发区管委会与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职能机构合署办公,既具有行政职能又具有经济职能,管委会行使市区级管理权限。

3.企业主导型

以市场化机制带动发展,这类园区主要以民营的建设运营开发公司来投资管理,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商园区大多采用这一模式。市场化运作,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

4.产业主导型

以区域产业带动发展,该模式下的电商园区主要是在现有电商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形成和发展壮大,在沿海开放城市形成的产业带优势地区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5.社区主导型

以独特社区和物业带动发展,该模式主要是靠电商园区功能布局完善合理,物业形态特色鲜明,形成对客户极强的吸引力。该模式的园区客户往往在满足基本办公需求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品味及个性化的空间环境。

6.服务主导型

该模式主要是靠完善进驻服务带动:通过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系列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本、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帮助企业顺利生存、快速发展壮大。

完善的进驻服务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基础型服务,降低了创业风险,同时为高成长企业提供发展型、延伸型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四、电商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解析

电商园区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将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从1.0到3.0的阶段,即:个体、综合体、经济体。目前是从个体向综合体过渡的阶段,电商的经济体里面未来一定会有电商园区经济体出现!电商园区经济体要靠电商园区集群支撑,这个理念是笔者最近在义乌做产业调研时提出的。

souqian.com

搜钱网

电商园区的持续发展要用电商的思维来观察,关键因素首先是人,所有成功的园区开发运营的背后都有一个专业、勤勉、专注的带头人和执行力强的团队!其次,电商园区近几年的发展一定要和政府多亲近,多沟通,多协作;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笔者认为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要争取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规模化。竞争力规模化将另案和大家具体分享。

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分析论文 第6篇

智联招聘的盈利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概论本科期末论文

一、关于智联招聘的概况

智联招聘()成立于1997年,它的前身是1994年创建的猎头公司智联(Alliance)公司。是如今国内较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商之一。智联招聘面向大型公司和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网络招聘、报纸招聘、校园招聘、猎头服务、招聘外包、企业培训、人才测评等一系列的服务。由于在网络招聘市场中表现突出,受到了求职者和招聘企业的认可,与“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并列成为该市场的三个主导网站。

截止2010年1月,智联招聘网平均日浏览量6500万,日均在线职位数248万以上,简历库拥有近2850余万份简历,每日增长超过30000封新简历。个人用户可以随时登录增加、修改、删除、休眠其个人简历,以保证简历库的时效性。

二、招聘网站的普遍盈利模式

(一)、招聘网站与招聘方式的差异分析

首先是报纸招聘,该手段耗费成本最高,求职者依靠报纸上的信息去选择感兴趣的职位,而报纸招聘的可信度比较高,所以招聘效果最好。其次,现招聘会,成本适中,招聘单位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在大型招聘会上获得招聘摊位,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应聘者与招聘单位能够得到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这种方式受到地区、天气和人流量的限制。

最后,对于网络招聘来讲,成本最低,收效快,求职者可以准确和快速地查询自己感兴趣的职位信息,并在互联网上获得不同的简历模板和职业行情分析等信息。招聘单位可以通过支付会员费在网上发布职位信息,下载人才简历,以及刊登广告从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网络招聘是如今人们较为信赖和依靠的招聘方式。

(二)、人才招聘网的运营及盈利模式

大部分招聘网站的盈利方式是:

1、企业会员费

2、举办现场招聘会

3、企业广告费

4、分站加盟费

5、企业品牌拓展费。

虽然招聘网站的盈利模式都大同小异,但是合理和独特的盈利模式会让网站在该市场上得以立足,资本为先导的企业有其实现企业成功的法 则,而以策略制胜的企业也能靠其差异化开辟出其自己的市场份额。

三、智联招聘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智联招聘的主要收入来源

1、网上招聘。智联招聘为为个人用户提供网上求职、简历中心、求职指导等个性化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以网络招聘为核心的人才解决方案。向企业收取一定的会员费和广告费用,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令企业获得优秀人才的信息。2009年6月智联招聘还首先推出了简历增强以及手机这位订阅等个人增值服务,并以此向个人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附录中为2007年智联招聘网络服务价格表)

2、报纸招聘。智联招聘每周推出《智联招聘周刊》每周在全国的发行量保持在几十万份,在百余商务写字楼和白领消费场所免费发放,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招聘效果。并以此向招聘企业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

3、猎头服务。智联在全国拥有近百人的顾问团队,其中北京、上海实力雄厚,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资深顾问,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猎头公司之一,在业界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通过筛选和介绍高素质的人才向用人单位收取高额的费用。

4、培训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公开课、认 证、企业内训及人才测评,已经为大量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及其员工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与课程体系。智联培训服务以针 对性和实效性为特点,课程涉及战略、营销、管理、团队、人力资源、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同时依托专业化的人才测评服务,完善企业人才招聘、岗位竞聘、团队诊断等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智联招聘通过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测评从而赢取利润。

(二)、智联招聘受到的市场威胁

2009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达到12亿元,但这一市场的收获者却不多。近日前程无忧披露的年报显示,2009年其收入达到8.17亿元人民币,其中4成为在线招聘业务,其市场份额已上升到27.6%。互联网强者恒强的理论再一次得到了应证。在前程无忧大有斩获之时,行业中亏损,乃至撤离、倒闭的消息不断传来。智联招聘2009年下半年的营业收入是1.79亿元人民币,尚不及前程无忧的一半。而智联招聘2009全年税后经营亏损9280万元,尽管比去年亏损额有所缩小,但已经持续亏损3年。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前程无忧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智联招聘很难从那里多的更过的市场份额。另一个原因是网络招聘行业目前依然是抢市场和用户阶段,真正的回报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显现出来。而智联招聘要解决亏空问题,就必须分析市场现状,制定出翻盘的计划来。例如,推出融合企业培训,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的人力资源整合增值服务,与地方知名招聘企业和网站合作发展等策略,从而令自己扭亏为盈。

智联招聘及网络招聘市场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招聘市场的门槛在逐渐降低,市场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竞争主体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网络招聘在中国发展到今天,技术上的壁垒已经完全打破,招聘网站必须找准定位、树立目标,以积极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推广并迅速扩大影响,以体贴完善的功能服务面向个人用户;同时广泛开拓企业客户资源,以个人用户规模增长带动企业客户增加,企业客户增加意味着可提供职位的增多,以企业招聘职位增多进一步促进个人用户规模的增长,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代表的大型综合招聘网站的霸主地位短期内很难动摇。

中国网络招聘产业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都很大,发展的宏观环境有利,即将迎来其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以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为代表的大型综合人才网站在竞争中仍处于优势地位,地方和行业网络招聘市场竞争格局尚未明晰,以英才网联为代表的专注于行业细分市场的人才网站凭借细分类服务脱颖而出,但目前发展有待市场进一步考验,地方性的招聘网站特别是联合地方政府招聘公司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

附录

2007智联招聘网络服务价格表 页面 广告名称 价格(元)发布 周期 规格 广告说明

首页 首页第一屏 滚动文字链接(热点招聘)3,500 周 12个汉字 赠送一个月普通列名

固定文字链接 7,500 13个汉字 赠送一个月普通列名

四合一按钮 25,000 182*65 位置在同类型中轮替,闪烁三次

二合一按钮 15,000 182*33 位置在同类型中轮替,闪烁三次

八合一按钮 50,000 364*65 闪烁三次

飘浮按钮 35,000 100*45 闪烁,限一个

上下移动按钮 20,000 80*80 闪烁

对联 60,000 240*80 左右各一个

首页第二屏 名企招聘按钮 7,000 107*50 位置轮替,闪烁三次

首页第三屏 推荐企业按钮 3,000 88*31 位置轮替

热门职位 2,500 公司名13个汉字+职位名15个汉字 公司/职位进入不同页面

页面 广告名称 价格(元)发布 周期 规格 广告说明

广州城市页面

城市页面 城市页面

第一屏 滚动文字链接 800 周 12个汉字 赠送一个月普通列名

旗帜广告 5,000 556*60 闪烁

飘浮按钮 5,000 100*45 闪烁,限一个

上下移动按钮 3,000 80*80 闪烁

对联 8,000 240*80 左右各一个

名企招聘(城市页面第一、二屏)四合一按钮 3,600 182*65 位置在同类型中轮替,闪烁

二合一按钮 2,000 182*31 位置在同类型中轮替,闪烁

标准按钮 1,200 88*31 位置在同类型中轮替,闪烁

城市页面

第二、三屏 热点招聘企业 600 21个汉字 加HOT字样加500

城市招聘头条 400 21个汉字 按行业分类

备注:

◆ 单周页面文字链接广告包含该时间段内20个职位发布;

◆ 所有按钮、旗帜广告都赠送一个月普通职位列名; ◆ 所有按钮、旗帜广告要求连续闪烁,加价30%;

◆ 所有按钮、旗帜广告在所在区域同类型广告中轮替出现,不接受固定位置要求; ◆ 所有文字链接广告禁止出现类似“!# *”等的标点符号;

◆ 一屏大致相当于一个电脑屏幕面积,因为所用显示器、地址栏及招聘淡旺季不同,实际体现会有所区别。普通

职位列名 会员名称 全国统一价(元)服务期限 职位发布数 简历下载数量

月度会员 500 一个月 15 30 季度会员 1,200 三个月 40 80 半年会员 2,000 六个月 60 120 年度会员A型(标准型)4,000 一年 150 300 年度会员B型(简历丰富型)10,000 一年 150 1,000 年度会员C型(职位丰富型)10,000 一年 500 300 备注:

一个职位的定义:职位发布至该职位下线计为一个职位;相同或不同职位每发布一个地区计为一个职位;修改一次职位名称或发布地区计为一个职位;

购买职位单价为20元/个,最低起购数量10个,必须在购买套餐的基础上购买;

购买简历下载单价为10元/份,最低起购数量50份;

数字电视产业运作模式分析 第7篇

数字电视产业运作模式分析

研究对象为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围绕技术向应用层延伸扩展.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就如何更好推进数字电视产业运作模式方而进行简单分析.

作 者:陈法能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县广播电视台,重庆,409600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7)分类号:G22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 运作模式

传媒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第8篇

一、广播电视类传媒

(一) 电视。

电视包括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 盈利模式也相应有所区别。据统计, 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 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 714亿元, 其中广告收入为5, 316亿元, 占总收入的93%以上。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 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 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 收视率要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 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提高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 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 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 频道由此而雷同。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 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

数字电视作为大众传媒, 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观众的不同需求, 其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普遍服务, 为大多数人提供电视节目服务, 其中包括为部分低收入受众免费提供基本收视服务;二是为较高收入群体提供增值服务。

在定价策略上, 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主要采用的是非线性定价策略和搭配销售的方法, 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非线性定价策略的主要形式为两部定价, 比如基本维护费加上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 安装费加使用费等。搭配销售主要体现在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上, 运营商一般提供不同的节目套餐。观众对不同节目的评价不同, 通过打包销售可以减少消费者评价的异质性, 从而可以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 数字电视运营商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预付费用的付款方式。消费者需要预先缴纳年度或月度的收视费, 少罚多不退, 通过这些有违《消费者权益法》和《合同法》的价格策略, 运营商可以节省大量流动资金。

(二) 广播。

经营广播的过程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完整过程。从现状来看, 我国的广播市场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广播产品就是节目, 价格就是广告的定价。定价原则考虑三个指标, 即收听率:价格=每收听点成本×收听率。广告主会根据不同频率的听众结构有针对性投放。广播广告是三次转卖过程, 首先把节目转卖给听众, 再将听众转卖给广告客户, 然后将广告时段转卖给广告公司及客户。近年来, 广播电台一直进行着经营模式探索, 经历了“独家代理—多家代理—联合承包代理—单频率行业代理—总台行业代理”的几个阶段。总台行业代理就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集中操作、分别核算的经营管理办法。具体办法是将广告市场划分为若干个行业, 按上一年度广告完成额作为标底, 对广告公司实行招标, 价高者得到该行业的代理资格。取得代理资格的广告公司将任务额的5%~10%风险抵押金交给电台, 完成任务给予返还, 超出部分, 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

(三) 电影。

电影的盈利模式包括票房收入以及后电影市场。目前, 我国电影在生产、发行、放映上的脱节, 相互不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 电影企业对放映的影片内容、质量, 事先所知甚少。中国电影人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的开发和制作, 对后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随着电影产业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 这种电影理念将严重制约电影市场的巩固和发展。要实现电影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需要注重培养后电影市场,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美国电影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 特别是电影后产品营销的成功。一般而言, 美国电影总收入只有20%是票房收入, 其余80%是影片后产品营销。从中给予我们启示:电影后产品开发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 要把后产品开发当作电影运作的重要部分。近年来, 中国电影的后产品营销已迈出了关键一步。如, 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的上映, 摩托罗拉通过海报, 将产品信息融入电影的前期宣传;宝马公司赞助首映式与国美电器合作, 其片花广告在国美100多家连锁店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放映, 最终影片还未上映便收回全部投资。

二、新传媒类传媒

目前, 我国网络广告的总量还与报纸相去甚远, 但其发展势头却十分迅猛, 已经连续数年保持高比例增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 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 (不含搜索引擎在内) 收入达到49.8亿元, 比2005年增长了50.91%。《报告》预计, 2007年、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51.8%和55.6%的增长, 到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117.63亿元。

(一) 互联网新传媒。

根据对网络营销活动盈利模式的解释, 以及国内开展网络营销的实际情况, 可以将现阶段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分为:

1、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此模式是将传统营销活动与在线营销活动结合以实现价值的一种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它经历了非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过程, 与网络的兴起——泡沫破灭——重新发展的历程相一致, 体现了人们对网络运用和影响的认识由非理性到理性, 以及认识的逐步成熟。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企业网站+在线销售或订购产品或服务。

2、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多元业务盈利模式。现阶段, 网络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平台:交互平台, 主要包括通信、交友和娱乐三个方面;媒体平台, 主要是信息发布;商务平台, 支持在线交易, 既有B2B, 也有C2C。

(二) 移动互联网新传媒。以手机媒体

为例, 手机报纸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向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 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前两种方式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渠道, 但这些收入极其有限, 并且目前的手机报纸用户多为免费赠阅, 收费用户较少。对于另一种“融合媒介”手机电视而言, 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通过卫星广播传输电视信号、移动通信网络参与互动的商业模式;另一种是只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电视信号的商业模式。前者主要收入来源于用户的手机电视月租费、电视广告费、电视点播费等;后者的盈利方式与现在各种数据业务的盈利方式类似。在推广手机电视业务进程中, 现在不能对终端用户收费, 推广手机电视的各个链条只能依靠广告收入。

三、出版类传媒

(一) 报纸与杂志。

我国传媒市场仍是半垄断性的, 业外资本难以进入, 专业化分工不够, 传媒产业价值链尚未完全形成;传媒严重依赖广告, 经营模式单一。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指出, 绝大多数报纸的收入结构比较单一, 广告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超过70%, 发行收入占比例小。

《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表明, 包括报纸和期刊在内的平面媒体广告在2005年年初开始出现了惊人的下滑, 平均跌幅达15%以上;其中尤以报纸的下滑最为惨重。虽然从2005年全年看, 报业广告还是有所增长, 但有研究者认为, 与当年网络广告75.9%的增幅相比, 报业广告的增长显然是明显放缓了。2006年全国报业增长幅度在2005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放缓。

(二) 图书出版。

图书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来自于销售图书本身的收入。我国的书价自1993年4月的图书价格改革, 扩大了出版社定价自主权, 除中小学课本、大中专教材以及党的文献外, 其余书籍一律由出版社自主定价、自负盈亏。出版社推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 客观上造成了图书成本的上扬, 从而推动图书价格上涨。以前, 出版社享受国家的种种优惠政策, 如今, 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自负盈亏。

四、盈利模式探讨

总结以上分析可见, 传媒产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及收入来源见表1。 (表1)

2006年《传媒蓝皮书》显示, “2005年传媒产业比2004年增长了11.9%, 仍然保持高增长的势头, 但和往年相比, 速度已经开始降低了。前几年传媒产业的发展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一倍, 都保持在14%以上。这说明, 传媒产业的增长势头开始变缓了, 但仍然很强劲。”2005年中国传媒结构的改变比较明显, 在传媒市场继续扩大的情况下, 市场内部各种媒介形态的市场份额此消彼长。蓝皮书指出, 报业在2005年遭遇了“拐点”, 进入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 广告增长率从持续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 广告收入大都下跌10%~30%, 不少跌幅甚至在40%以上, 平均跌幅在15%以上;同时, 报纸的年轻读者流失, 发行市场萎缩。与报业的处境恰成对照的是, 互联网广告和广播影视增长强劲, 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已达19亿元, 比2003年增长75.9%;而2005年广播电视的收入也增长强劲, 前三个季度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已达324.41亿元。电视在国内的人口覆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达到95.59%, 全国电视观众达12.38亿人。我国广播影视已初步形成了电影产业、电视剧产业、网络产业和广播电视广告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电影产值的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 国产电影产量再创新高, 故事片产量达260部, 年增长幅度22.6%;电影票房持续上升, 达到20亿元, 年增长33%;电影投融资市场空前活跃, 多主体投资、多元化融资、多样化经营已经开始成为电影产业的基本模式;由民营资本、海外资本参与制作的影片超过国产电影总量的75%, 合拍片数量达37部, 占电影生产总数的14%;全年电影总投资额超过16亿元。另外, 2005年底中国博客规模已经达到1, 600万人, 全球博客总规模突破1亿人。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大众, 互联网发展到个人化时代, 并从商业化进入社会化阶段。

上一篇:财务人员工作记录下一篇:大学生银行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