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12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平阴县龙山小学洪范分校 二年级3班 王文君

听了丁老师的潍坊学习心得,很有多收获,也觉得有很多好的办法值得学习。也想起“秋天到了,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排成‘人’字型,一会排成‘一’字型„„”这首儿歌,小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可是除了大雁的纪律精神,大雁们最可贵的是它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它们排队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为了守纪律,而是为了让整群大雁能一起飞到遥远的南方,正是它们的分工合作,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感人情景呀!难道我们教师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明白吗?不是的,这些常识我们知道,可是我们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宁愿忽视它的存在,而片面强调“纪律”,因为纪律象征着服从!有了纪律,我们的教学才能顺着我们的想法逐步的展开,孩子们才会顺着我们的思路乖乖地被牵着走。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也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的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毫无疑问,成人——儿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

天哪!我,一个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一个站在新课程改革前沿的教育工作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承袭了过去错误的教育思想,我真该为自己而感到脸红。

“合作”,一个被我们忽视的词汇,它包含着多么重要的教学理念呀!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学生向大雁学习合作。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的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是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的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者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工作者,而成了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提出“开放式教学”,并指出“开放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在缩小传统班级授课规模的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个别教学、反思性教学等各种方式改造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便给予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和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这里指出的小组学习就是一种可以普遍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主动自学。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习、生活、工作。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与友爱,有充满互助和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求,同时又通过相互关心而满足归属感。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是,他们得到的更多,工作得更愉快,这样就是团结互助得精神氛围得以形成。

从本质而言,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交流,在一起玩耍,你帮我拿个东西,我借你一支铅笔,你帮我弄懂一道题目,我和你一起玩个游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接触,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好,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是同学们沉浸在愉快的互助、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丁老师的合作学习心得中,我认为可以借鉴的是划分小组的方式,ABCD和EFGH。另外为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A+1,B+2,C+3,D+4,回来,我也按照这个方法立刻实践,果然,一些学习中下游的同学也举起了手。

合作学习较好地体现了学习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使学习爱同学、爱集体,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技能,从而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作为教师,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掌握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帮助学生的技巧,就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做学习的主人。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

郭 洋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是改革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一、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1、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 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2、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3、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人诵读,其他人都聚精会神的默默关注,内心打分,这种适度的竞赛紧张也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更加立体丰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结合具体地区、学校,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班级之后,这种已经渐渐普及的新教学方法,依然闪耀着它独特而璀璨的光芒。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它灿烂永久。

有效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第3篇

一.合理构建小组, 优化成员分工。

在学期初调位时, 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性别、心理素质、家庭背景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活动中, 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 (1)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讲座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 (2) 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说出小组内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3) 资料员:负责整理查找设计讨论问题的相关资料; (4) 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一定时间后, 再角色互换,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 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 增强合作意识。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 为保证小组力量均衡, 可以重新分组。

二.明确合作关系, 改革学习评价。

老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 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 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 能有共同的进步, 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水平,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 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在合作学习中, 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 评价的重心偏重于大家合作成功与否。在合作学习中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的评价。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 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 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上, 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 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

三.挖掘学生潜力, 实现共同进步。

(1) 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动作用。每一组设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命, 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 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 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 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 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 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 给予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中下等生的实际情况, 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 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例如学习《岳阳楼记》这篇古文的前一周, 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各显神通, 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 了解它, 如: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的吗?你能搜集到有岳阳楼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篇古文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诗中的生字?并要求课内交流时要以中下生优先, 这部分学生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 对内容有了较大的把握, 学习的自信心增强, 加上有优先的机会, 交流时, 他们率先兴致勃勃地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结合自己的疑难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学习小组与语文合作学习 第4篇

关键词:大班额 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

大班额的存在给新课标的具体实施带来影响,教师的精力难以应付这种教学局面。尤其是在高耗低效的语文教学中,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教师每天应付备课、作业、辅导,殚精竭虑,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和尝试,觉得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在大班额条件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习小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

2013年新语文课标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班额下,学生间的差异较大,个体需求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而学习小组的建立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学习小组是基于"合作学习"而成立的学生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强调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成功,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达到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预期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学习(在群体学习中的个体学习行为)转变为“组内合作”和“组与组竞争”的关系。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得到满足,学生之间的差异得到互补。

二、学习小组提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习小组内不同层次成员之间的“合作”,博采众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负担。其合作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作文前合作。在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和范围,在师生共同审题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组内成员的写作材料,分两个层次:其一看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有没有离题、偏题;其二看材料是否新颖、生动。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组长总体把关。教师巡回指导,解决组内同学不能解决、有不同意见的问题。

2.作文中合作。材料确定后,先个人构思,列提纲、写梗概或作简稿。然后组内讨论怎么写,从材料选择、段落详略安排、写法运用到中心表达。该讨论中,大家互相启发、借鉴,并逐步修改自己的提纲。

3.作文后合作。学生写完作文后,先自行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进行组内共改:由一位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其他成员边看边听。在评定过程中,作者本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小组成员对自己作文的评论,从而明白自己的得失。最后,小组通过交流可以给小组每个成员的作文写下评语,评出等级。

三、学习小组提升语文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班额下,教师的工作量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不能做到全面分析。教师批改作业虽然消耗了大量时间,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作用。在大班额下,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批改,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待作业的责任心,提高作业的正确率,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时间进行针对性地面批面改。

学习小组的同学围在一起共同批改作业,同学之间很快就会互动起来。被打错的同学会问个究竟,改的同学会为对方说明分析改错的原因。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之间敢问敢说敢争,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收获往往会大于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效果。对于有争议的地方,小组之间也会互相交流探讨或请教老师,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语文作业中还包括一些朗读、背诵等口头作业。大班额下,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口头作业。这时让学习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检查,组长总结汇报检查情况,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个别抽查。

总之,当然,要想真正发挥学习小组在大班额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加强学习小组的管理和培训,使每个学习小组都能良性发展;二是学习小组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参与其中。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

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

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

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

————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法则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则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则。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样运用才能将它的效果最大化发挥,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验和探索的过程。

关键字:语文 小组合作 有效 法则

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00到2001年,教育部先后公布和实行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系列的剧作充满了改革精神,富于时代气息,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新时期的到来。新的语文课程要求体现核心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过去的“主导”退居“引导者”的位置。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变为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一切的教学形式都以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前提。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新形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具有实践精神的一次新的新课标体验形式。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的运用好,相信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园丁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此,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运用的更充分有效。

教育学里提倡“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一个类似的因素。我所处的学校地区偏远,以来自各乡各村的农村孩子居多,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地区差异造成的差距,而贸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不能将这种好的教学方法优势最大化,终究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现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和教学相结合,农村中学的学生们也不再是不是网络的“信息盲”,相反他们更易于接 1 受新的形式,每个星期两节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们更广阔的了解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较城区中学的学生而言,乡村中学生们仍然略显内向和羞涩,在语文课堂上,能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仍然只是个别。其实很多学生有着新颖的观点和强大的理解力,但由于地区观念的差异,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开口去表达,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或者轻易就能改变的。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开展将有着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首先特殊性。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面对的主体是特殊的。他们所处的相对闭塞和落后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保留了更多人性的淳朴,却也抑制了他们张扬个性的自由向往。

其次是必要性。简言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由于面临难题,我们的教学变革才更具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去启发和引导,致力于培养他们主动,充满阳光的学习精神风貌。

于漪老师曾提倡将语文课上的实惠一些,朴实一些。由此,我也总结自身在实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新形式后的经验,提几则优惠小方法,和大家共勉。

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利用首席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这些首席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1,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一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所占比例依次分别是33%、50%、17%;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2、3、1排列。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2,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3,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4,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曾经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提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节:让学生进行“PK”。“PK”是“Player Kills”的缩写,在超级女生节目中特指 两人去留问题。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人诵读,其他人都聚精会神的默默关注,内心打分,这种适度的竞赛紧张也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更加立体丰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结合具体地区、学校,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班级之后,这种已经渐渐普及的新教学方法,依然闪耀着它独特而璀璨的光芒。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它灿烂永久。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说全面,只是我漫长教学求索路上的一小步,前面的路途还很长,语文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诠释和丰富,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中国人的语文,为了可爱的学生们,还有让人期待的明天。

参考文献:1,《于漪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于漪著 2003.7出版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7篇

几 点 体 会

太小:鲁明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 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助 于学生提高头口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 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那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的 几点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重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 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 学方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预习、阅读、作文等)引入了小组合 作,在合作活动中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发言评优秀、赠红花等)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 动、合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 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合作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 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在精神上有一种满足感,并 能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因此变得更主动,积极起来。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 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组 内找到自信。

例如: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 生命》,讲到文章准确而又生动的 语言时,我让学生以第二段为例,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 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在这个环节中当中,我让学生采用四人 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讨论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有的说: “茁壮成长”写出小瓜苗旺盛的生命力,有的说:“„冲破‟、„不屈‟ 体现小瓜苗生命力的顽强;”有的说:“„仅仅‟写出了小瓜苗在没有阳 光泥土的恶劣环境下,体现对生命的执着;”也有的说:“„竞然‟突出了 我的惊喜。”这样一来,学生的发言基本已经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找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之间进行 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充分感受到“我能行”的学习自信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当好“导演”,学生当好 “演员”的角色,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学中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师生地位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小组合作 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者,而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空间,尊重独特见解,充 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知识能力价值的 转化,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书本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主张学生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独特视角来审视课文,审视机会,审 视 人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来陈述 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表达自己对课文,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和体会,使蕴藏在学生心中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因此,语文 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少,训练不够充分 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懒于开口,过分依懒老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 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相沟通,相互认识,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学生中的 个别差异,缩小两级分化,有助于因材需教。由于学生的水平差异比较大,我 坚持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合作 交流。

例如:在作文讲评课上,争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七 刀切“”一言堂“的弊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 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 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在讲评中,我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 组织学生写同一题材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次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体育运动项目,评讲时,要让 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 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项目中(跑步、跳高、跳远等)的感受。在学生小组合作 讲评的基础上,我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存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 放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评改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设计好目标检测题,让学生单独完成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并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语文问题 :如阅读短文,培养语文创新阅读能力,或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写、扩写、缩写等等。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归纳总结阅读规律: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读时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想后怎样表达。在充分发表自己 的意见同时,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养成合作精神,增强了责任心,培养学生 倾听、表达、协作、竞争的能力。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第8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 锻炼协同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改善学生对学校、同学、自己和学习的看法;提高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也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机会。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目前, 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 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统方式仍是主流,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仍不普遍。即便开展了合作学习的, 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分组单一或随意;有的组内分工不明确;有的小组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太短;有的很少评价学生或评价过于简单甚至千篇一律;有的对学生的不良合作习惯轻描淡写或听之任之等等。那么,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呢?本人认为, 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分组要灵活, 分工要明确, 问题难易要适度

目前, 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分组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 或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的, 这样的安排极不利于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此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由谁组织、谁发言、谁记录、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 往往没有明确分工和指定, 导致学优生主宰课堂, 学困生变成听众, 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共同得到提高。

第一, 分组要灵活。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每个小组男女比例尽量平衡, 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个性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各具特色, 这样才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 让每个学生信心满满。

第二, 小组分工要明确。要确定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等, 各司其职, 并且每周或每两周轮换角色。要求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第三,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设计得过难, 学生会望而生畏;过易, 又没有合作的必要。

二时间要留足, 讨论要充分

本人十分赞同“一课一得”, 做到“有的放矢”, 不求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任务、要求, 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探究的时间。决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若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 不仅会留下遗憾, 还可能会浇灭学生学习的激情, 让其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科学地评价个人和小组, 充分肯定和鼓励每一位学生

当前课堂教学, 教师注重对学生个体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参与程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 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片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 合作学习需要科学地评价个人和小组。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要具体、中肯, 尤其要真诚。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信心, 还能激发学生潜能, 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赞美之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尤其对学困生, 要多一些关注和关心, 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 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学优生恃才傲物, 学困生妄自菲薄, 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成为学优生单打独斗的舞台。要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要充分利用小组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第一, 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 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 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活动。第二, 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 善于采纳他人意见, 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第三, 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 并敢于质疑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懂得虚心请教;同时要有质疑的精神, 不能人云亦云, 毫无主见。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分组;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19-01

合作学习自古以来都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对同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说明。我国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同样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其竞争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

一、考虑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组

一个班级的学生之中存在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要有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对基础水平较低的学习进行帮助,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中的优势互补作用。在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成功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还有对所在小组的同学负责,大家协调一致,相互帮助,共同走向进步。对一个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分工可以进行经常的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的角色美丽,从而获得不同的成功感受。

二、激发合作兴趣,树立合作意识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地参加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可以在学习中引入游戏、竞赛等形式,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望,这样的组间竞争会促进更好的组内合作。对此,教师要对课文的知识点结构体系进行巧妙的构思,使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可以对合作学习的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并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和理论灌输,而是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优势,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合作阅读、对知识的讨论、对练习的交流最终使自己得到知识上的增长、能力上的提高和态度方面的转变。

三、发挥教师作用,明确角色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旁观者,也不能做一个指手画脚的干预者,而要成为合作学习活动开始时的环境创设者、合作学习活动进行中的指导者、合作学习活动结束之后的总结者。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进行适时点拨。但是这种点拨不是对学生自主思考的干预,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启迪和方法上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点拨有以下几个情况:当学生缺乏讨论内容时,教师可以出示疑点,引导思考。比如,《鸟的天堂》一文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忽视对两次去岛上时的比较时,教师可以提示:“为什么说自己的眼睛骗了自己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对其指点迷津。比如,在《小虫和大船》一文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小虫和大船的关系的讨论得不到要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再读一遍,仔细品味,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加一把力,向前推进一步。在学生的思维固着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扩散思维。比如在《比金钱更重要》一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尽量多的想出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只要自己能说出理由,自圆其说就是值得表扬发言。

四、精选合作内容,培养合作能力

虽然说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具备许多优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进行合作学习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当教材中的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时候,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思考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得出多元化的答案。当需要动手操作时,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以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使成果更加优秀,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共享成功的机会。

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有一个努力的方向,自觉地寻找一个有利于自己,同时也有利于小组的学习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还可以在课外进行。许多语文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是一个学生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因此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必定是具有合作意识的人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合作学习的指导经验,是合作学习越来越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乐燕 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J].科技创新导报 2010(17).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第10篇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

1、内容空乏,童真缺乏,真情贫乏;

2、语言成人化,材料雷同化,结构单一化;

3、想像干枯,技巧笨拙,主题平庸。

无源之水终将成为死水,无本之木终将成为朽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着手,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欲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五、课题目标

(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

六、课题内容

(一)、生活体验

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

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生活.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言描述

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三)、听声想象

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

(四)、扮演体验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

(五)、实物演示

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图画拼凑

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

七、研究措施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作文教学课题管理的文件。

2、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之现状,确立课题研究的起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发展理论。

3、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4、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开辟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教学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反思感悟、美文荐读、学生优秀习作、活动简讯、照片等栏目,以便实验教师网上交流。

5、及时总结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构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打好基础。

质的提高。

十一、检测手段

1、检测项目

⑴学生情景体验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⑵情景体验作文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⑶情景体验作文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情况。

2、检测方式

⑴观察记录:各班将学生的作文情况分个案和整体作出详细记录;

⑵制定情景体验能力书面测试卷,分低、中、高三套,分阶段检测(每学期一次);

⑶设计评价量表,各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外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测;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第11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第12篇

寒亭区朱里街道于渠小学 孙洪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为了使小组学习不至于流于形式,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合理。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潜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只有具有良好交流意识的同学才能在小组间起到调节、组织的作用,并能维护小组间成员的相互信任,从而使全组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开始时要选择这样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同学作为小组组长。另外要注意每个小组的成员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都要均衡。每次小组学习时,小组长要确定好每个成员的分工,当小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可以由每个成员轮流做。激发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真正使每个同学在小组学习中得到锻炼。

二、设计好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任务。

我们在上课或听课时不难发现,有时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在很多比较简单的问题上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不必要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真正的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流于一种形式。一般地说,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点处,都可以组织相应的小组讨论。新教材中的探索乐园、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等课时,也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前,教师要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本次小组学习的任务。如需要进行什么操作,探究哪些问题等等。使学生的小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步骤,提出的探究问题也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小组的学习更高效。

三、在小组学习中重视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只有在独立思考的一定基础上展开讨论,才能够达到一点即通、互相交流的目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索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才能更有效的开发每个同学的潜力。

四、小组交流时教师加强指导。

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往往又容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课堂中,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在小组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小组学习中,了解每

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发现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

五、注意合作学习的评价总结。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第13篇

一、搞好小组组员搭配, 明确组长职责

在小组建设中, 学生搭配最为关键。做到五“搭配”:将学生按语文成绩好坏进行搭配, 胆大的和胆小的搭配, 口才好的和口才差的搭配, 板书能力强和板书能力差的相搭配, 男生和女生恰当搭配。总之, 学习小组搭配尽量做到均衡, 以便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

小组搭配好之后, 然后选好语文学习组长, 让语文学习组长明确职责和任务。组长的任务: (1) 收发作业本、练习册、导学案; (2) 协助教师批阅练习册、学案中部分训练题; (3) 指导本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补习; (4) 记录本小组成员上课发言和课外学习的情况; (5) 维持本小组日常学习的纪律; (6) 协调小组成员上课展示、质疑等工作。

二、重视组员培训工作, 选好小组组长

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6~8人一组, 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 兵教兵, 提高了学习效果, 小组的作用有两个: (1) 方便学生学习讨论; (2) 是方便检查作业, 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 我在给学生排座的时候就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的高矮; (2) 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学生眼睛健康状况, 给学生排的座位要适合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 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 使每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明确每一个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 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 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长带领下, 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探究, 最终找到规律, 获取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因此选择好组长, 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应为轮换制, 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 检查本组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 要求组织能力强, 下笔快的同学担任;展示的学生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讨论的结果, 要求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总之, 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 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 以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小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被教师广泛采用, 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 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 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 追究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 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 认识也不深刻, 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 一堂课下来, 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际上收效甚微。经常课堂上看到的场面: (1) 小组内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 其他成员洗耳恭听, 汇报当然是小权威的“高见”; (2) 小组成员默不作声, 自己想自己的; (3) 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 但没有围绕主题, 讨论时候气氛热烈, 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 小组学习, 只有在充分阅读, 独立思考地基础上进行, 否则, 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起不到高效之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 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有时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给学生反复灌输“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展示很精彩”。曾一度, 小组学习开展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很多学生上课时为了表现自己, 给自己的小组多捞一点学分, 只抓住一些肤浅问题讨论, 表面上看, 我们的课是活了, 但我们觉得课堂的语文味明显少了很多。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缺乏深度和准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教师课前对教材把握不准, 教学设计没有做到“两化”, 即:教学设计问题化, 问题层次化。总之, 问题的设计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有事搞, 基础好的吃得饱, 难易适度, 把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三者兼顾。并且教师对较难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让学生做无头的苍蝇, 在课堂上乱飞乱撞。课前如果教师不充分挖掘教材, 不把问题预设好, 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那结果就是学生对问的分析和理解就是“盲人摸象”。因此, 小组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三谈 第14篇

一、教师创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因此,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摘录一些有关春天的优美词句,在上课之前去体验、去感受春天的美。在课堂上,教师步步引导学生去欣赏一幅幅春天画卷,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共鸣,使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

二、小组合作学习事半功倍

对中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相对乏味的,要使文言文的教学活跃起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准备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初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及注释扫清读音障碍,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找出难点,然后各小组讨论收集的疑难问题,或向教师请教解决。各小组还可以进行诵读比赛,看看哪一组的诵读较正确,语气较符合文章情感。教师当场点评打分,让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实践证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学习,而是积极地去选择,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群体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学生会认为有一种安全感,成功的可能性大,会较有信心;在竞争中还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也很精彩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作文发下去学生只注重分数,很少有人仔细研读教师的评语,因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作者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因此,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的互评作文模式正突现这一点。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多边交往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在学生评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适时引导。如,印发两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对其中的一篇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做修改,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和点评,最后写上总评,以给学生做示范。另一篇文章让学生分小组当场试改,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写得精彩,要求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简评,最后,组长对习作做总结,写出本文的赏析感悟。教师始终在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

教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能力是在学生的反复实践中掌握的。在小组合作互评作文中,一方面,让学生即席发表意见,谈论得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的点评可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使思维得到升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技能为根本目的,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模具设计知识点总结下一篇:傻小子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