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2024-05-16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精选8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第1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提起作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怕教与怕写。第二学段是书面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更是觉得无话可说。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另外一种现象,现在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看待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高低都是以分数论英雄,能否考出高分、能否考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原本很单纯的教学带上了功利性的成分。小学生虽然是初学习作,但也无法逃离考试对其产生的影响,高考的压力早已经转移到了小学。考试成为学习的指挥棒,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因此,在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心中,用什么话和用什么形式写出的习作能得高分、能讨阅卷老师的喜欢就怎么写,至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则变得无足轻重。于是,看到的学生写作内容多了求同,少了求异,作文中看不到学生的个性,小学的“趣味写作”变成了“痛苦写作”,无忌之童言变成了小孩说大人话。还有就是小学习作训练方式单一。在科技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这一先进手段,切切实实地为学生排难解忧。

抛开这些杂念,如果在学文时研究该如何评价作者是怎样写文的,通过评价作者的写文来指导学生的写文,充分利用教材汲取写作素材;0或者是训练方式上改变教学策略,可能会有所改观。

二、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的确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 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品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诊断性、定量性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更具有促进意义

所以说在习作教学中更应该将这些原则发挥出来,更应该体现出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听了张祖庆老师的习作教学课,让我明白习作课也能上这么有声有色,更激发了我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像张老师学习。后来又接触到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一系列的书籍,我更加明白了我们应该注重习作的教学评价,因为管建刚老师也是一步一步从一个村小教师成为一个特级教师的,他的经历跟我好像真的很像啊,所以我更应该巡着管建刚老师的路走出自己的路。

四、小学习作教学实施步骤:

不知道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一直尝试如何提高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有一点点的小进步,现将我所采取的方法述说一下:

运用手机拍照、摄像。

摄下节日的风采。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国,节日之多,是众所周知的。恰当利用节日的欢庆场面,让学生自己摄下来,可以提供写作素材。如:元旦摄下全校小学举行文艺汇演的不同举行方式及精彩节目;六一节摄下各种精彩活动;春节、元宵节摄下有趣的民俗活动……

摄下生活的乐趣。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身心,帮助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炼写作素材,我们总是布置一些生活作业。自己精心设计生活作业的内容,然后拍摄一些有乐趣的片段,摄下自己的成功之作让大家共享。如:烧饭烧糊、运动会的精彩场面、洗衣服玩泡泡……

摄下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馈赠给我们的不仅是美丽,还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日月星辰,冰霜雾露,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

做一个摄影师、拍客,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能做到,同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可这只是针对少部分的学生,经过思考这个方法有些局限性。读了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侧重了作文讲评课。

作文讲评方法:

选一些优秀习作进行讲评;通过这些优秀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它好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习作方法?自己评——小组评,同时也要发现问题。

赏识班级里的优秀习作以及习作中的亮点,让每一个学生的文字都有机会被全班欣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课标中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可能成为现实。

课堂中教授课文时进行习作教学。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在教学第九小节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写杨梅的颜色时,着重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于是我指导学生就有法可依了。比如写家乡的特产青团子的颜色时,引导学生观察青团子刚做好,蒸熟时,冷却后青团子的颜色变化。为了表达的更生动具体,我还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描述。如那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继续扩写道:刚做好的青团子是淡绿的,蒸熟了就碧绿碧绿的,这时,如刷上一层熟食油,立即会冒出一个个晶亮亮的小泡泡,就像碧玉上缀满了许多细小的珍珠,让人越看越喜欢,冷却了就变成深绿深绿的了。经过指导,这位学生笔下的青团子那诱人的色彩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同时也为课后的练笔打下了基础。

五、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方法:

1、找亮点,通过激励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作业评价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恰当的鼓励,会激励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正确的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功和快乐,以利于其再努力地学习。

老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人为本,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模式,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对于一贯学习好的学生,给予积分制奖励;有独特见解的,也给予积分制进行奖励;学习差的学生有进步,也要给予积分制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诸如“你很棒!”“你是好样的!”等等。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有策略地进行帮助,比如在错题旁注上“再考虑考虑”“再检查一遍”,对于粗心的同学,可以提示其“请仔细看题目要求”等,让学生心平气和地对照评语改正错误,对于改正错误的,老师再予口头表扬或五角星奖励。

2、树信心,通过分层差异式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个统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好坏的学生老师一样对待,作业一样多,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往往会出现学习好的觉得没深度,学习差的觉得学不会。这与学生的智力和兴趣都有关系,笔者将学生的层次划为三级,悟性好的学生多布置作业,学习没压力的,适当按课本要求进行,学习差些的,老师适当减轻作业标准,以领会为主,不以作业量多少为标准。分层布置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评价也比较灵活,这样多数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激励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五角星鼓励,也可以在作业旁加注鼓励的评语,一个大大的“优”,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有针对性的评价,会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提高整体教学成绩。

3、重主体,尝试多向型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一成不变,老师是教学主体,老师一味的灌输和机械的评价,让学生永远处于被考试的状态,只知道应付作业,不会主动地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非常不利。笔者认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评价形式全方位展开,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

语文学习,阅读和摘抄非常重要,以及写感受,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摘抄,写读书心得,老师不妨以学生的摘抄、读书心得作为一个评价主体,首先请同学之间互评,看谁的摘抄内容好,谁写的心得好,谁的字迹工整,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然后大家一致推选最满意的作业,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学生会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满怀期望和信心的对待作业,改变了以前疲于应付的局面。对于有不足的作业,老师及时客气的予以点播,很多学生会满意地接受,并予以改正。

4、突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对其进行作文评析

小学生的年龄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但是很多学生很难完成令人满意的作业,拖拖拉拉,字迹潦草几乎是通病。但是,被老师肯定或鼓励,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向往,老师如果以批评为主,很容易伤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动力。所以,建议老师以鼓励为主,开展多形式的评价,学生作业可以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评等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成功的感觉,以激励其学习积极性。

刘艳芳老师在《学生在评改作文中的成长》提到:“评价要多元化”,此外,还使用①面对面;②一对多;③一对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作文评价要多样,同桌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其中,在学生自改作文时,指名修改作文的方向,依据评价标准。最后,引领学生进行自改作文,需要学生明确内容上批改、结构上批改,语言文字、标点使用的批改;另外,也需要学生用红笔标出优美句子,做出简单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

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预期效果

通过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学会细心观察生活,广泛阅读丰富语言储备,掌握和实践各种表达方法,习作内容充实,富有生活味,创新习作形式,不断活跃习作思维,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班级博客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交流的平台,习作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同时教师可以从中获取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的信息,聆听他们的心声,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实现三方和谐相处,共同提高,最终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第2篇

小学语文学习,作文可为是令极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事。许多学生往往会咬着笔杆,无从下笔。但如果学生上交的每一篇作文,老师都认真评价,给学生指出不足,表扬优点,这就像是给学生指点迷津,会令学生豁然开朗。

一篇习作,一般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以及标点这几部分。如果老师从这几点中挑选一点或两点,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就进行认真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一、主题的指点

主题是整篇作文的核心、灵魂和统帅,没有主题,作文就会松松垮垮、不知所云。所以老师对学生主题的评价可为首当其冲。如: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是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这一主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较易把握。于是交上来的作文中,大部分对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进行了赞美。而有的学生,虽然开头和结尾点出家乡小河的美、田野的美,但在具体的内容描写中,却是河上有许多垃圾,河水黑黑的、稻田光秃秃的……老师对于这样的作文,应该有启发性地评价:你把无益于主题的材料不加选择地全写进文章中去,这样势必旁生枝节,主题也就不会集中了。请你只写有美感的内容,读者看了,就会有要去亲眼目睹的冲动,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这种评价语,可以让学生领悟主题突出这一文章特征。

二、材料的指点

文章的材料即内容。写文章必须占有材料。材料是平时观察、体验等多种形式获取的。老师对这方面的评价可以写观察仔细、把亲身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了。反之,有些学生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老师也应指出不足。如:一次三年级的作文课,让学生写一种花。我在写之前给学生看了一篇写水仙花的范文。结果,在学生交上来的几篇作文中,写菊花、喇叭花、桂花的也写成在春天开放。老师就应该指出材料要真实。

三、结构的指点 文章结构是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使文章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有些学生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老师在评价这一点时,不仅要指出优点与不足,最好给结构混乱的学生列一个提纲。学生才可以根据你的提纲顺水推舟,这样修改起文章来就容易多了。如写小白兔的文章,有些学生往往对小白兔的眼睛印象很深刻,于是就先写眼睛再写其它各部位。有的学生甚至重复描写眼睛。老师在评价的时候,不妨给学生列一个提纲,提醒学生由头到尾,或由整体到局部地写。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文章结构的安排。

四、表达方式的指点

表达方式的好坏对于一篇文章很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表达方式,丰富的思想内容就不能得到完美的表达,文章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有些学生写春天田野中的麦苗,只会写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中摇摆。老师可以帮他模仿一些精彩片段,改为:春天的麦田,好一派勃勃生机哟:亭亭而立的腰身沙沙舒展着,翡翠般的手儿缓缓地摇曳,它们是那样绿,倘若摸摸,定沾一指新绿,染一掌清香,留一道沁心铭肺的凉爽。改好这一段文字,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价语:老师修改后的这段文字,用上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文章的表达效果是不是更上了一个台阶?在以后的文章中,要尽量多运用优美的语言,让读者为之陶醉。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印象深刻,并懂得课外书中精彩片段可为我所用,可让文章更精彩。

五、语言的指点

正确运用语言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老师在作文评价中,不能忘记对学生用的字、词是否准确、精炼、生动、朴实作一番评价。在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我有意让学生推敲诗中的绿字好在哪里?学生进过一番激烈地讨论后,明白了用字的精准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把握主这个重要的时机,我也对学生习作中的语言进行了评价。如:在一个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春天。这样的语言表达就像是一个姑娘擦了过多的胭脂花粉。老师帮他改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这样看起来就清新亮丽多了。再如有一个学生这样写:走进院子里,狗朝我叫,鸡吓得乱叫……我这样评价:中国的语言中还有吠、鸣、啼、吼等动词,如果我们写成狗吠,鸡鸣,这比你单用一个叫字要好多了。

六、标点符号的指点

一篇文章离不开标点,初学写作者,对于标点的运用往往不够规范。有的一逗到底,有的记起来就用一个上去。至于省略号、破折号的运用更是难能可贵。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标点,我在作文批改时,往往会十分留意标点的运用,如果个别标点的错误,我会直接帮其纠正。如果文中一逗到底的,我会在评价语中写:一句话中只能有一个主语,可你呢……。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第3篇

发展性评价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它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过程本身的价值、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平等交往,与总结性评价差别较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将会极大地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拓宽口语交际评价的外延。

怎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展性评价及构建口语交际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更好地显现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为例,尝试设计了如下评价方案:

上表中口语交际的“评价内容”是一个变量,小到一节口语交际课,大到口语交际的分学段目标和内容,都可以运用此“多维多元”评价方案。其中“目标分类”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和划分,教师需因时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

二、实践:运用发展性评价方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口语交际“发展记录袋”

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指出“发展是一系列发展阶段组成的‘发展链’,各阶段之间同样存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关系。”笔者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为班级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一个口语交际“发展记录袋”。

建立学生口语交际“发展记录袋”,就是将运用口语交际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对其进行口语交际评价的“过程性材料”装入“袋”中。“过程性材料”即设计有学生自主参与,老师或其他同学等见证与评价,着力其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针对性训练评价记录。随着“袋”中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我们离综合考查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便越来越近了。

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搜集是关键。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练习1口语交际《学会请教》为例,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份评价方案: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度,我提前三天将评价表发给学生,并讲明有关的操作要求。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好评,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还提请去准备。课堂上,我先启发学生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再播放录音故事《牛皋和岳飞问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请教别人的方法;最后分组选取课本中片段,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课结束时按小组填写并上交评价方案。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发言积极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交际情境模拟更显逼真。

(二)挖掘学科教学资料,“渗”用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口语交际课这一主阵地外,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延伸,如挖掘学科课程资源,特别是把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巧妙地进行结合。

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大量的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暗点”,以苏教版五语上册课本为例,我在执教练习2《想想说说》(给出了第一、第三、第四幅图的画面,想象第二幅图该是什么情景,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们听)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当学生描述出第二幅图想象的内容后,我会问:“你觉得自己说的怎么样?你想给自己几颗星?”还会问些其他学生:“谁能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大家听?……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给你打三颗星。”等等。

三、反思:口语交际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如何进一步完善?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人文化评价

一、幽默而风趣的评价

在我们的习作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使用幽默而风趣的评价,能够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聚拢过来,调动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致,开发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及内在潜能。

例如,一次作文讲评时,马虎的小强在作文中写错了字,改变了他作文的真实想法。我就将小强的作文采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老师走了粗(出)来。”我就风趣地反问道:“天啊,老师真得感谢你,终于胖了起来,可是我好像让你失望了。”我的话语一落,同学们立马笑出了声,小强的脸羞得通红,抓住时机,让学生把此时此景写下来。学生那一篇篇富有激情,具有鲜活生命的作文就产生于学生之手。这节习作课上,我用幽默而风趣的评价,使学生懂得了作文时应该仔细认真,千万不要粗心大意,不然的话就会搞出笑话来。

二、民主而平等的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应该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的评价还应该从民主、平等方面着手,尽量展现学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的氛围,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生习作讲评时,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一些民主、平等性的习作评价。如,“小伟,你的习作写得非常真实,带有丰富的情感,令老师非常感动。可是,习作中若能添加一些生动、恰当的修辞手法,文章就会更加生动、形象,你说呢?”“小军,妈妈生气打了你,如果你把妈妈打你时的心理活動及妈妈落泪、伤心的情形也表现出来,相信会打动人,吸引人,你看行不行?”这些带有人性化的习作评价,保护了孩子幼小的自尊,让孩子无拘无束般地投入到习作中去,习作自然而然会更加精彩。

三、激励而赞美的评价

小学生都有希望得到激励和赞美的共性,语文教师那富有激情、生动而鼓励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幸福与快乐。教师那激励而带有赞美的习作评价,如同一味兴奋剂,让学生有动力,有兴致地投入到习作中,那么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有了希望。

充满人文关怀的习作评价会让学生兴趣浓厚,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习作学习中。正确运用习作评价,定会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致,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习作效率,作文教学也一定富有魅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第5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评价体系的局限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第一,语文味缺失。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研读。工具性与人文性不能有机统一,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也就难以落实《新课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所以,许多小语专家呼吁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第二,双基训练淡化。一是不够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立起来。新修订课标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这就说明部分的分析、讲解还是必要的,适时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落实“双基”。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文本蕴意。二是忽视能力培养,大多课堂阅读只是走过场,没有明确的阅读能力训练目的,也不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时机,方法上就是老一套,没有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往往造成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效率不高。

第三,语言训练不落实。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练的不练,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应用的不应用,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甚至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的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第四,过于追求热闹。有些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缺少另类的声音,缺少独特的感悟,缺少多元的结论,缺少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

第五,教学内容杂乱。教学目标模糊,贴标签式,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突破,教学内容繁杂,不能合理取舍,课件杂又多。甚至有些是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缺乏整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脱离单元训练整体;二是脱离文本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严重脱离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三是就教材而教教材,脱离读写结合,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还不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表达方法、表达效果以及表达最终目的。

语文课程改革的原点是课堂教学,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就课堂教学评价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许多是生搬硬套,大同小异,脱离语文课程观,脱离新时期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等,脱离《课标》的要求,缺乏时代性、诊断性、针对性、随意性、可操作性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等,有的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确立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确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积极而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着力点,是确保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必然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键在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品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诊断性、定量性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更具有促进意义。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实际上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马杰指出:“假如你不清楚你要去的目的地,那么,很可能你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还不清楚已经走错了地方„„除非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否则你就无法选择通向目的地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是在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期望。“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才能较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两者密不可分。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评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具体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本课时目标组织教学。

(二)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能更没有必要全部都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存在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问题。虽然不能说教材文本资源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但教学内容的确定却必须依据教材文本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只有依据教材文本资源才能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离开了教材文本资源,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无从谈起。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要考虑“教师应该教什么”,更要思考“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和“用什么去教最好”。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评价一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师主导

进入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发挥,但是,由于师生的双边关系处理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随之淡化。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如下论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对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看教师是否导其得法,导其有效,对教师的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诊断: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的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四)学生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地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主动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学生学习的形式、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形式方面,看学生是否都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否能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拓展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质疑探究答疑活动、边学边思学思结合活动等。在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重点从兴趣、思维、探索、个性、协作、习惯几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主体评价可参照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五)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关挂图和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然而,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当,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如,课件内容形式化,课件使用不当替代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独立思考,替代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品读、理解、感悟、积累与应用等。如何发挥教学手段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评价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六)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与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最终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从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评价。首先看知识是否增长,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语言积累与语感培养);再看能力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情感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是否得到培养。评价指标可参考如下: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七)教师素质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教师的素质。”新课标更注重了学习对人的提升功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从知识、技能、道德、情操等诸多方面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优秀人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表现为: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流畅,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大军: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严先元:教师如何备好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5.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0一三年九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时间:年级:课题:授课人: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得分

A B C D

教学目标(10)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年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目标组织教学 8 6 4

教学内容(10)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8 6 4

教师主导(20)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16 12 8

学生主体(25)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20 15 10

教学手段(10)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8 6 4

教学效果(15)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13 11 9

教师素质(10)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技术操作熟练,运用适时、适当,产生最佳效果。8 6 4

总 评

总分

评语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案 第6篇

一、研究背景

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思维状况、学习方法、情感熏陶等方面学习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但要真正把评价处理得恰到好处,如化雨春风浸润学生心田,开启学生智慧,则是一门只有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艺术!

二、研究目标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语文课堂上评价意见的交流活跃,不仅能改变原来语文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目标,理所当然地追求“人的发展”。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

2、艺术性原则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态度、不同心理、不同个性、比较恰当地进行具体评价。也就是说要注意评价的艺术,即在运用具体化语言的同时,要善于用自身的姿态、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来辅助评价,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多元化原则

课堂教学不但是认知过程,而是涉及到知、情、意、行的完整的心理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应从只关注认知的结果,到关注学习活动的完整过程。

4、激励性原则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指导,更应该是激励、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态度、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来自外界、特别是来自老师的激励性语言对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

5、开放性原则

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逼近教师教学的真实状态,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要求,又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

(二)评价方式的优化

1、教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态度,表述的方式、表达的效果等方面作出即时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及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2、师生互动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专利,要敢于个善于让学生发表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因为小学生更在乎得到肯定评价,所以从学生的角度作出的课堂评价,有时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体验到的成功感会更强。为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等多向沟通。课堂上师生互动、师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个思维火花的碰撞。

3、学生互评

同一题目,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解答方法也不同。开展学生互评,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地对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补充、调整,使学生原有知识明朗化、条理化,思路更开阔,求异创新的欲望更强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4、学生自评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功能是体现学生在学习生活的重要标志。我认为抓好自我评价,首先应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全面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潜能,天生我材必要用的观念。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弱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单纯的式所容易造成的对立情绪,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三)教师评价方法的优化

1、即时评价

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和学生的平等对话进行引导评价。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往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作出的立即反应,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我们把它称为教师课堂即时评价。

2、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衍生与深化,它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发展性评价是立足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多元性评价

课堂的多元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针对课堂学生的发言,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关注师评的同时,还要重视生生之间、生师之间的评价等,在磋商与对话中消除分歧,最终形成以一元为主导的多元评价格局。二是评价角度的多元性。评价要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建构,不仅要关心智育方面的发展,评价知识的学习(问题的对错等)、方法的获得(技巧性等)。教师帮助学生丰富评价信息,整合现象的评价和实质的评价,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问题、认识自我,接纳和认同正确的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以及和谐的发展。评价还要关注情商方面的发掘,可以针对学生发言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素养。三是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多用语言评价式,其实方法可以灵活些、多些。

4、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体现于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注重在评价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它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达到促进发展与改进的目的。

(四)评价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但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学生一味表扬。其实,激励不等于表扬,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恰当的批评也是激励。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提升语言素养和学科素养。

语言素养是老师在课堂评价的基础,也是提高评价语言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和农民一样,是“舌耕”。学科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我们不是不缺乏好的教学设计,而是无法实施,主要是我们教师学科素养不高。学习学科知识,学习学科知识内在的联系,学习学科教学法知识,不断丰富学科学习和教学实践,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将学科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评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身上的学科味道。

2、注重精彩的预设,关注美丽的生成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状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所做的课时计划,就是课堂应当发生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最大的预见。”认真设计提问,尽量减少问题数量,努力提高问题质量。只有注重预设,关注生成,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

3、学会安静,注意倾听

周林老师说:“教师一定要学会安静”。只有教师学会了安静,才会注意去倾听。有时,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评价。评价是师生互动,评价是一种平等对话,只有听清了学生的表述,老师才可能有恰当的评价。现实课堂中,许多老师的话太多,活动量太大,激情四射,成为舞台明星,“像花蝴蝶一样穿梭于学生之间”,不注意学生的观点,生拉硬套,按自己的一厢情愿进行着程序化的教学,错过了许多最好的教育时机。

4、丰富和创新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

“千篇一律”的评价语对天真烂漫学生来说犹如嚼蜡。评价语应不拘形式,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

5、培育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评价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谁也不喜欢课堂死水般的枯燥,学生向往的是师生和谐共处、充满情趣的美好的境界。学生不仅在希望在课堂中学习,还希望在能课堂中享受。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幽默。机智是幽默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捕捉一闪而过的快乐,更要善于将快乐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现状。

2、观察法:对各年级老师进行课堂观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大量课堂教学案例对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并不断总结反思。

4、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步骤与实施计划

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

第一阶段:2014年9月,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年11月,调查分析,了解我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行为现状。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探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等,接受中期研究评估。

第四阶段:2015年1月总结成果。

1、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第7篇

小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最大的包袱就是作文批改。许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然而,“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学生往往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不大理睬,无动于衷,上次作文的毛病,下次作文照犯。而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视“教作”而忽视“教改”。有的教师认为,作文作文就是教学生怎样作文。学生懂得了怎样作文,自然就明白怎样修改。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应付检查上,又是改正错别字,又是修改病句,甚至学生作文条理不清楚也给理清了。认真批改就行了,有没有效果,或者效果好不好,不是自己考虑的问题。针对以上现状,我们迫切需要大胆探索有效的作文批改之路。在学习前人的有效经验的同时,我们需要大胆探索,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失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如何批改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作文和修改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师生主客体位置倒置所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只顾到学生的作文,而忘记了作文的学生。”以致于学生主动探究作文得失过程被剥夺。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环节由“看客”成“主角”、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我内化、整合、建构、迁移,我们决定在作文批改中一改过去教师独自包揽的传统做法,下放权力,对学生参与作文互评互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三、研究目标:

提高作文评改效率,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

四、研究内容:

1、如何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

2、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评价。

3、怎样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训练学生的修改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即课题组成员搜集大量的有关文献并组织大家学习。

2、行动研究法,即课题组成员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实践、反思和再实践,同时进行课件制作、积累和配套工作。

3、案例研究法

4、经验交流总结法

六、实施步骤:

(一)探讨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1年11月)

1、收集、整理、学习文献资料。

2、探究制定学生互评、自改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首先,与学生在“面”上共同商讨作文评改标准,大致分为书写和标点、内容、结构、表达、语言、创意等几方面。切实有效的做法是,学生联系写作知识和自身的写作实践,熟悉、掌握整体批改标准,然后由浅入深,批、练、改结合,批改主要依据每次作文训练重点,分项侧重训练突破。

其次,掌握了批改标准,互批互改具体实施可采取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形式:一对一式、多对一式、四人小组式等。

第三、自我修改。学生在同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修改。

第四、老师对习作者的修改和评价者给与评价指导。

(二)实践积累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3月)

1、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指导学生进行互评自改。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在课题组内进行探讨、研究,商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3、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生互评自改的方法。

(三)回顾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课题组成员回顾一年以来实施课题的经验及困惑,以文字形式呈现。

2、交流经验总结,并汇集成册。

七、预期成果:

1、学生习作互评、修改集

2、教师论文集

3、作文评改展示课

4、课题经验交流(录像)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第8篇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习作题目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虽然就在身边, 但是依然不知道该怎样写。这就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唤醒孩子们的记忆。由一个题目回忆一个画面, 由画面回忆整个事件。在回忆的过程中, 把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 再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事情的细节一一补充完整, 使学生由一个题目形成一幅画面, 进而形成电视剧中的情节。再回忆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想要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有话可说, 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欲望, 使学生有生活原型可依可靠, 让他们还原生活本色, 抒发最真实的情感。在回忆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分享回忆的快乐, 在与学生交流相似的记忆时, 也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进而由自己的生活经验拓展为大家的间接经验, 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扩充和补充。相似的经历和回忆也会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 让他们感受到回忆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从而让学生喜欢回忆, 适当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由语言的表达转化成文字呈现在习作上。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回忆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 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需要我们唤醒他们的记忆, 进行适当的引导。把回忆变成文字, 记录回忆里的精彩瞬间。

二、选择适合的素材

虽然学生的年龄较小, 但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想到的事情也很多。那如何从众多素材中选择最适合题目要求的素材, 成为孩子们的最大障碍!这往往也是学生习作上出现重复类似没有新意作品的主要原因。要想写好一篇好的文章, 必须会筛选素材。在众多素材库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最贴切的题目但又是别人不会轻易想到的素材, 这样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 才会新颖!例如, 我在讲授《最难忘的一件事》习作时, 大部分学生都会写, 自己生病爸爸妈妈怎样照顾自己, 或者是自己去哪里玩得很开心。这样的素材太普遍了, 随便一本作文书上都会有, 缺乏新意。可是有一个孩子却选材新颖, 他选取的是街边一角的修鞋老大爷。被老大爷执著敬业的精神感动, 并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双结满老茧干枯而颤抖的双手。这件事的选取是与众不同的, 同时也会为其他学生的习作带来新的写作构思。一个好的素材不仅能为文章带来新意, 还能使整个文章变得活起来。影响自己的构思, 也会拓宽其他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

出色的文章, 不一定非要选材新颖、立意新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做到选材新颖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那该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习作呢?那就需要在普通素材的基础上提高表达方法, 巧妙运用。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 也是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例如, 在“我的妈妈”一题中,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是写人叙事的一篇作文。可是在表达上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 比如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混搭;有时某些细节描写也是很重要的。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也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四、开头和结尾要精彩

好的开头就是好的开始。好的开头能给人眼前一亮, 吸引读者。好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 回味无穷。让开头和结尾变精彩的捷径之一是积累好的句子、好段、名人名言等。多看多背是使开头和结尾精彩最简单的方法。有机会可以推荐学生看看《欧亨利短篇小说》体会结局的艺术感。捷径二, 是针对较好的孩子而言的。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自己创作好的开头和结尾。这就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上的把握要精准, 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感悟的能力和洞察事物发展能力。现如今的考场佳作往往取决于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所以说开场和收尾对于学生习作的提高是一定的加分项。

五、会修改、鉴赏

好的文章往往不是一次性成形的, 而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来的。所以学生也要具备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让自己的不足得以改善, 优点继续发光发亮。鉴赏的能力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鉴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课堂上也要适当渗透如何去鉴赏好的文章。通过品味好的文章来汲取营养, 增加自己文章的养分。

习作教学说难也难, 说易也易, 关键看你如何去选择。用心引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指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让生活中的点滴文字汇聚成我们彼此的成长记录史。

摘要:习作教学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感悟生活中存在的美感, 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如何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上一篇:非洲鼓活动感言下一篇:河南少林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