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08-21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6篇)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1篇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3-2014学)李秀义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素描。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4-2015学)李秀义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创造思维及创造力,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素描写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2.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基本形体结构的画法,组合形体结构的绘画方法。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

2.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四、保障的措施:

1、除了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还要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本着循序渐进,激励表彰等办法,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组长:刘长松

成员:李秀义,单秋霞。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2015-2016学)李秀义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美术课,作为一门校本课程,重点在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白在校园中,树立远大目标,做一个有志向,懂艺术,有品位有创造力的学生,回顾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对于教材,我并不十分熟悉,加之学生没有教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课程标准,制定相应授课计划,力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2、认真备课

本门课的重点内容在于创造力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思想意识和身心都在发生很大变化,如何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成为本门课的重点,为此,我大量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频课程

本课程开放性较大,学生思维活跃,为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我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并随时更新自己在授课中的反思,取已之长、补己之短

(二)经验和体会

作为一门非考试科目,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就必须利用好上课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是本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学期,在授课过程中,我引入大量写生课,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问题和教训

1、部分学生仍存在对学科的偏见心理,对本门学科的学习从思想上不重视

2、因没有考试压力,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巩固效果较差

3、由于社会现实的原因,学生对学过的一些内容无法应用于实践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研究教材,做到细备精讲,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

2、研究学生心理,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努力使学生主动学习

3、重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一年的时间,我陪伴着七年级学生完成了本门科目的学习,有得有失,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今后,我会再接再厉,完成好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2篇

负责人:赵丽媛 授课对象:八年级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及可行性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国画教学,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美术专业教师团队;中高年级学生对学国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

“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实施国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二、课程实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国画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国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颜料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辣椒、樱桃、蜻蜓等。

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 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并能落款、拓印等。

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培养他们的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落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四、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级,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作业、参赛、评比等形式得以展示,还可以让学生将最满意的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2、教师评价

(1)课堂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要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与教学目标。

(3)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作品以及在各级各类参赛活动中取得成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3篇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作为一所省四星级高级中学, 由于历史原因, 不仅存在高中部, 还有初中部。学校坐落在南通市古老的濠河文化圈内 (圈内不仅景点众多, 更有各种艺术馆、博物馆、民俗馆、文化馆和各种艺术工作室) 。由于在学校沿革中, 曾经合并了南通师范学院附中 (美术类中学) , 因此, 美术教育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基于实际的需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世纪初我们曾多次编写过美术校本教材, 后来陆陆续续又先后多次修订。下面, 笔者就结合本人参与的我校校本美术教材编写中的一些特点来谈谈我们开发中学美术课程的方法。

一、巧妙清晰的设置贴近学生的活动目标

校本教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方向, 体现了学校学生人格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主线。目标体系包含了不同方向和维度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结合我校校本美术活动的具体内容, 制定具体可行的培养目标, 就构成了我们每节课的活动内容, 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确实, 目标确定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既要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既能体现学科性同时又具有可操作牲。因此, 在校本教材的活动目标的设计中, 我们根据我校美术教材的特色要求和课程标准规范, 不仅设定了知识、技能目标, 还设定了情感、审美目标, 最终达成美育目标要求, 使各类分目标同步发展, 强调对生命价值、智慧和情感价值的实现。

二、精心组织通俗易懂与优美朴实的课文

美术教材中的课文从表象上包括图片与文字, 但在实际中重点还在于其内在的知识体系和说明操作的过程与方法等, 如提出活动任务, 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如提供活动建议, 让师生知道学习、活动方式。这些都成为与学生交流和勾通的桥梁。我们知道, 教材课文的语气不能是一味严谨的、居高临下式的、毫无人情味的说教, 应该在保证说明美术知识体系的同时, “像坐在草地上与孩子闲聊一样”, 平等、民主而口语化, 有富有哲理的叙述或充满情感的交谈。

当然, 优美的文字许多时候能提高美术教材的品味。因此在南通市第三中学美术校本教材《蓝印花布艺术馆》的课文里就有这样的散文:“蓝, 越旧越美。对于许多颜色来说, 时间的积累只能增加磨损, 令它们显得衰败和不堪。旧蓝则别有味道, 恍若陈酒, 或老去的亲人, 他条理清晰的纹脉里混合了山野的气脉和时光的表情, 让人想起所有经历过的岁月!”

三、抓住南通艺术特色并直观地呈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直观的形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掘大脑思维潜能, 加速记忆有着纯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我们美术教学来说, 图片的地位和作用是突出的。因此, 在校本美术教材的编写中, 我们既注重结合南通的地方文化, 详细介绍身边的民间艺术, 又罗列了大量的精美图片, 凸显了南通民间的艺术特色。通过教材上的各种图片展示, 力求让学生突然发现公园里放飞的哨口风筝、小巷里见过的蓝印花布和电视见过的南通书画、如皋盆景等艺术作品原来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与认同。

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 我们还在相关章节中展示了大量的南通老照片。如《南大街》一课, 在使用后, 就使得很多的学生开始认识到“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价值”, 也“较为全面地了解到了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最终理解文化艺术, 弘扬了人文精神”。

四、努力营造美的氛围提升教材人文素养

美术欣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写过程中, 我们一直注重这种直观教学方法, 精挑细选, 营造美的氛围, 让南通地方美术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 既生动直观,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校本教材上丰富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濠河》、《南通民居》和《南通剪纸》等课中, 我们精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我校的全景图) 给学生进行欣赏, 并在教材中利用图片展示制作过程和方法。这种“动”与“静”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很好, 丰富了教学内容, 加大了教材的知识容量, 使学生看得见, 感受得到,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方案与实施 第4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0-01

广大学生进入社区来聆听社区老人讲解相应的民间艺术和农村的美术资源。组织广大的学生走进社区来听取社区老人讲述乡土美术资源的起源、发展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热爱。加强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学生们充分认知乡土美术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社区之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实际认知和理解畅谈感想,实现学生们进行乡土美术“草根之美”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学习讨论小组,实现对乡土美术资源的认知的思想交流,加深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的深刻的认知和把握。在学生们进行充分探讨和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位走进社区聆听社区老人讲“草根之美”的学生就当天的所闻、所见、所感以日记作业的形式来上交给老师,使得老师们对相关的乡土美术教育的社区之行的效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就会使得乡土美术教育的效果及时得到反馈。

邀请家长上台讲解乡土艺术,基于乡土美术资源的本土性这就导致了对于乡土美术资源的教育运用和学习必然需要积极发动广大的家长们,让家长们充分参与进来乡土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来。实现家长与子女们在乡土美术引入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实现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家长们真正参与到乡土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中来,真正实现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式的教育,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的乡土美术资源的认知和体悟。培养学生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深入民间艺人家中学习本土的民间艺术。教师们若想真正获得民间艺术的精髓,必然需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因而进入乡土美术艺术真正发展和起源的乡土社会,进入民间艺人的家中来进行民间艺术的学习是老师们真正掌握艺术精髓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之前,美术教师们必然需要在器物层面和精神内涵层面都掌握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内核,真正地深入到民间艺人的家中,来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就乡土美术资源的工艺和内核对学生进行传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本美术教育的真正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将校本美术教育流于形式,或者造成美术教师们对民间艺术一知半解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教师们对民间艺术形成全面和认知和切实的工艺体验才能真正将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正地传输给学生们并且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真正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教师们深入到乡土美术资源真正发源和成长的地方来进行学习和研究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一系列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是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的必然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开展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当地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因而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必然成为了校本美术课程开展的极为重要的内容。民间艺术是真正能够体现某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其独特的民间艺术价值是值得流传和学习的。其次是当地的乡土美术资源。乡土美术资源是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这样的资源必然必然会成为发展极具特色的校本美术教育的庞大的素材来源。与此同时,必然需要真正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校本化。第三是当地的自热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极大的不同是我们真正实现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入校本课程的关键点所在。桂林地区的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山东泰安的独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湖南安仁县的米塑艺术、根雕艺术等等都是这些地区发展校本美术教育的重要的资源,因而在校本美术教育的课程开展过程中重点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真正将校本美术教育发展成为一门文化教育课程,是“道”层面的教育,而非仅仅只是器物层面和技能层面的教育。

面对我国的纷繁复杂的农村美术资源,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整理与整合并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是广大的我国的美术教育者应当予以认真思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教师们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们的学习特点以及未来的教学预期目标在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资料和资源的遴选与整理,并且在整理遴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素材。那么如何实现我国美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呢?农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继往开来,地方性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

地方性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在面对一些列的体系丰富、内涵充实的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基层的一线教学人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对全部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因而在长期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必然需要需要对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美术资源首先进行开发和利用,将这些地方性的民间艺术融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逐步实现地方性的民间美术资源和美术课堂的融合,实现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价值的全面的开发和整理,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重点的集中的突破和整理,进而可以使学生们管中窥豹,对相应的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导致了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千差万别,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这是各地发掘校本美术课程,真正实现美术课程的校本化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在全国各地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就自然人文景观与学校的美术教育相结合,实现美术教育的就地取材。实现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与传统的美术教育通便教材的整合。这样的美术教育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美术教学的极好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内容。

三、就地取材,合理运用当地特色材料及生活材料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第5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让校本课程逐渐成为我国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美术是孩童打开美术殿堂,开启艺术之门的基础,如何让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得到良好开发与实践是众多基础教育老师思考的重点。本文就基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视角,对如何开发及实践提出自己见解,望给有关人士提供参考之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高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与社会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课程改革创新的结果,也是新时代美术基础教育对美术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与价值

1.1 校本课程理念

本文中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系指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学校老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开发。小学美术一直被称为“豆芽课”,老师上课期间给学生一个方向既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学习不到丁点美术知识,老师对美术教学、考核、评价也是持不重视态度,导致目前小学美术课可有可无,甚至部分小学没有开设美术课。因此,对小学美术课进行改革、完善迫不及待。1.2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主要价值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贯彻落实当代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为学生后期发展打下夯实基础,同时也能学校提升知名度,便于更好招纳生源。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灵活、课程设置多变、目标方向明确、内容丰富,不但能够使学生轻易掌握国家规定课程内容,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寻找确定自身兴趣爱好所在,便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1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具备若干美术器材与相关硬件设备。如:美术画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师专业电脑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室、照相器材、扫描器材、打印设备等等,虽然在很多地区这些设备与器材不能同时具备,但是可以借助学校及社会环境代替。如:画室可用教室临时代替、多媒体教室可用彩色电视机与DVD代替,学生实践活动室可以在校园花园中临时组成。2.1.1 开发思路

目前大多数小学采用的开发方案有以下两种:以学校层面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教师层面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方案。目前主要应用的是以教师层面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方案。

以教师层面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方案包含两个部分:一般项目与具体方案。一般项目就如同大纲,简明扼要说明开课教师、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系统等等方面;具体方案中主要是对一般项目的详尽诠释与安排,如:课程所选择的专题、教学基本内容、参与人数、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等,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校本课程方案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授课要求制定,可分详案与略案,经大量实证表明,略案能为教师与学生留下足够活动、发挥空间。

2.2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 2.2.1 课程制定实用性与创新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好动、好奇,教师应充分应用这两点,引导学生多接触丰富多彩大自然与生活,开拓其视野,增加其创作灵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致。如小学美术中的工艺美术课,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展示,很多小学生都将家中废旧各色布料进行收集设计,拼出一幅幅生态各异的趣图,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提升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学生三三两两组合,可以充分体验制作过程兴趣与成功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2.2 课程贴近生活又富有创新意识

通过工艺美术设计课,能够使学生充分接触设计与生活,从设计、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并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先通过多媒体教室播放有关图片及制作过程,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然后对主要细节进行讲述,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在制作完毕后对作品进行统一展示,并宣讲废物再利用环保意识,宣传教学两不误。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并附带喜欢原因,评出最受欢迎作品,如此能够激发学生拼比意识,从而激发创新能力。2.2.3 整合校内外美术资源

校本课程资源校内资源丰富程度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周边资源。①地方资源:地方资源又被称之为民间美术资源,主要系指丰富地方特色美术资源;②社区资源:社区资源主要系指学校周边社区内可利用美术课程资源;③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系指可用于教学的自然风景、物产资源等。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基础上尽量结合校外资源,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生动有趣、方式多变的课程,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与实践,一定能够充分促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参考文献: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6篇

江山市江东小学课题组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学校现在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课题研究以美术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具体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效果及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几方面阐述了基层美术教师依托当地的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等因素,通过搜集素材来新编或改编教材,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美术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社会资源

整合 学生发展

第一部分

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取向。标志着“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 课题组负责人:何耀胜

报告执笔者:何耀胜

其他成员:姜建忠、陈军、林敬华

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它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利的补充。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美术,引导他们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结合。在《美术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上述突破,作为美术老师在利用好原有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

美术教育现状也要求美术教师根据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现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一般只有20课。而课程设置要求小学阶段每星期要上2节课,所以美术课本往往半个学期就上完了。而另外半个学期就要教师自己找教材上课。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的快乐,在培养美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他的综合能力,教师教的也轻松。所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二部分

实践与探索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准备—对美术资源的调查和整理

课程资源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可供利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因素、素材、条件等。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而作为美术教师则要努力调查和整理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并加以整合,从而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题并融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的内容,使他们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形态丰富、性质各异,所以为了便于掌握和利用,我们主要分校内和校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一)校内美术资源的整合

校内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以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各种人员、物质、人文、活动、信息方面的因素、素材和条件等,是美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其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1、整合人文资源

美术课程的人文资源包括:美术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少先队组织、校园环境风格、校风

校纪等非物质性资源,这些是美术教育实施的软环境,其质量的优劣及对现有人文资源的利用水平对美术教育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不少学校美术教育发展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资源的质量不高,相反人文资源质量和利用水平较高的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中最活跃、最能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技巧、教学研究能力等则是美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图书馆、图片是资源,更要看到人,人是美术教学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教师本人。此外,还有学生、家长、当地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在对众多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时,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主体和“凝结核”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能动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吸收新的信息,拓宽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美术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2、开发活动资源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舞台布置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

3、整合学科资源

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资源。这些学科中有不少知识、技能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资源组合运用,包括音乐、常识、语文、体育等学科资源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4、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综合探索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教师自己则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二)校外美术资源的整合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也称民间美术资源,是指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资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这就使得我们把更多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纳入美术教学系统成为可能,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纳本地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美术资源或结合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而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

有着积极的意义。

2、社区美术课程资源

社区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所处的社区内可供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教师要到社区中进行调查,本地都有哪些文化资源。还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和家长了解本地的历史、艺术、人物等,从而使美术教学紧密地联系当地的实际。一般说,调查美术资源可分为三个部分:“物质”与“场所”资源——有自然景观、物产、寺庙、公园、游乐场等;“动态”资源——生活特色、庆典、民俗活动等;“人物”资源——当地的艺术家、民间艺术家或其他名人等。调查可以用文字、摄影、摄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3、自然美术课程资源

自然美术课程资源:指自然界中可用于美术教学的自然风景、物产资源等各种因素。这些可以为美术的写生、采风等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是美术教学最好的素材之一;山区的竹林、水畔的大树、笔直的大路、河边的鹅卵石等等则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因此,自然界中有着大量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研究、取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拓展美术课程的空间,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大大拓展美术实践活动的空间,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校外资源在与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与校内资源及教科书等国家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美术教师在对这些资源调查后要进行整理、研究、取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作好准备。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注重儿童兴趣,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趣味性,不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课程的实施方式上都应有所创新,形式应更丰富多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变化往往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

低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美术活动有浓厚兴趣,中年级则开始思维的分化,对符号的象征意义和抽象思维产生兴趣,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发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如低年级可多开展一些美术活动,高年级可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性原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环境,(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学会欣赏的习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同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的耳闻目睹,往往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像我市的一些广场、风景区、公园、博物馆等使美术课走出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美术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写生、参观、讨论等形式,提高了美术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3、综合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美术活动。

教师要把本地的文化资源,我国和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网络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些资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美术的造型、色彩、材料等资源,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的还涉及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这就正好说明了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综合性。

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一)整合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材的新编

教材的新编是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如《家乡特产包装设计》《艺术节节设计》《廿八都建筑考察》《江郎山辅助风景设计》《江山古道文化》《树种草籽贴画》《我们身边的民间手工艺》等。

案例1:家乡特产包装设计(五年级)

设计理念:我市有许多地方特产、特别是蜂产品、猕猴桃、江山白鹅、白菇等,这些特产学生们都有所了解,比较熟悉,对家乡特产进行包装设计,不仅是对第十册第三课《圆柱体、立方体透视现象》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同进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一些简单的设计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宣传家乡、改造家乡、服务社会。

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对江山特产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特产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营养价值、种养规模、销售状况等,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店、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产品包装设计的知识。课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调查结果,增加并完善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几件包装设计作品,让学生运用有关设计知识欣赏并讨论作品的优缺点,并请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接下去请各同学或单独或二人合作自选一样特产进行设计,并写出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课后举行家乡特产包装设计展览,并由同学投票评出“最佳设计”、“最具创意设计”等奖项。

案例反思:特产是每个地方的特色、把地方特色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联系实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课前准备有利于学生养成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同时这样的活动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设计水平,同时也是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案例2:春游写生(3—6年级)4个半小时

设计理念:春、秋游是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的活动。学生们的兴趣很高,活动的内容无非是走到目的地后,大家坐在一起吃东西,吃完后到处玩,到中午时家长接送回家。我校美术组在得到学校支持后,举行了“游春、看春、画春”活动。鼓励、指导学生们到各春游点去写生,把画和玩相结合。

活动过程:游前的准备至关重要,教师请同学欣赏不同形式的风景写生作品(有线描、水粉、有大师作品、也有同年龄段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生与想象画、设计、创作作品的异同,并适当渗透写生中取景、构图、作画步骤、光色效果的表现等知识和技法,以避免学生到目的地后无从下笔。游中同学较分散,教师则加强巡视,对写生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示范。游后教师组织同学对作品进行自评、互

评、教师评,以提高学生的写生水平。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为以后学生写生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反思:把学校常规活动同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中画,在玩中学。孩子们感到有乐趣,而且贴近生活、接近自然的写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生习惯,有的同学到哪里玩也会带一支笔几张纸,画上几笔,同学们更爱画画了。但因参与面较广,教师在自己指导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几个水平较好的同学充当助手,让他们互相切磋、互相指导、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看出:美术校本课程的新编在与本地资源、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等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是对教科书等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的补充。同学们感到新鲜、开心,学得主动,自然学习的效果也就好了。

2、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教材的改编

美术教材的改编: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己有的教材作局部的内容修改充实或结构调整。在实际教学中美术课本上的图片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费一些时间,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知识、音乐、影片等,对原有内容进行充实,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3:昆虫世界(一年级)

一年级第二册《昆虫世界》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及一些昆虫画作品,运用似人化的手法描绘昆虫的几种有趣的动态,启发并引导学生从画昆虫开始,去探索大自然中生物界的奥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了解到学生们知道的昆虫并不多,而且形象也较模糊。另外,课本上提供的昆虫图片和作品也相当有限,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了解昆虫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搜集昆虫图片并观察一种昆虫。同时教师通过上网(北京昆虫网等)搜集到有关昆虫的图片,知识、生活录像、儿童画的昆虫作品,并到仪器室借到了昆虫标本。在上课时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欣赏、观看,学生们从来没看过这么有趣的图片,感到很新鲜,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畅游在昆虫世界中,对昆虫有了系统的了解,画出来的画也就更具有特色和富有个性,从而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案例4:家乡的桥(三年级)(作品见附页3)

研究的背景

桥是人类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而对自然所作的一种改造,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按地理条件赋予了桥梁不同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陆续建造了彩虹桥、北关桥,在建迎宾大桥,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大桥成为了江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为此,同学们对家乡的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桥也是学生写生、摄影非常好的对象。

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江城有许多桥,你知道哪一些?你都游览过吗?

2、桥不仅是一种交通设施,同时也是我们进行考察研究、设计、写生的好去处。

3、提出研究课题,初步指导考察方法,教给摄影、写生的基本知识。第二阶段: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1、查阅资料:去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网站查找桥的有关资料,了解生活和桥的关系、文化与桥的关系,家乡建设与桥的关系。

2、社会调查:可以向民间老人、桥梁设计师调查桥的设计理念、桥的民间传说等。

3、实地观察:桥的外观、桥的流量、实地写生、拍摄

4、设计大桥:学生做小小设计师,根据获得的知识设计一座大桥。

在观察活动阶段,教师要分好小队,让学生带上必要的工具(笔、纸、相机等)利用双休日与老师或家长一同考察研究。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交流讨论、成果展示

1、整理分析:同学们自己把近阶段通过考察研究,查阅资料所得到的信息在小队内进行整理、分析。

2、研讨、交流:怎样设计出一座美观实用的大桥(形状、色彩、材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

3、考察研究成果汇报展览(照片、资料、写生稿、美术日记、桥的设计稿等)桥的制作模型布置于班级或学校宣传窗。

4、教师总结,提出建议

案例反思:把本地的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育中,通过人人参与,亲身去体验、观察、调查、整理、写生、摄影、设计,让每个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培养了美术审美和设计能力,同时激起了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并为今后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生活中求难质疑、探究,勤于求知的心理倾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5:小运动员(第八册)

在教学小运动员一课时,教师收集了部分素材作为教材的补充:

1、数码相机拍下了本班学生课间活动的部分情景;

2、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比赛瞬间照片;

3、我国健儿(占旭刚、刘翔、姚明等)在国际大赛上的英姿;

4、用Flash软件制作的伴着国歌声各运动员的比赛集锦动画。这些来自他们的生活,他们所熟悉的材料的运用,使本课教学资源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和拓展,学生不仅较好的完成了创作,同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原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或课外、利用网络、通过教师或其他途径,搜集了大量素材,把这些素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部分,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这些素材是同学们感到新鲜的,而又与他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美就在身边,美术能为人类服务;同时培养了他们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对于美术教师,教材的改编充实是每节课的事,因为我们总是要让学生了解的更多,而美术不仅仅是绘画或设计,与之相关的人文、地域、政治、地理等知识也对美术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整合学科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1、利用学科资源,拓宽教学内容。

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把这些课程中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最多(听音乐画线条、用音乐渲染气氛),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则通过画插图、美术日记的形式实现。另外科学、体育(体育动作写生)等资源都可以和美术教学结合运用,这些资源的利用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有的学科则借助

美术的手段来更好地实施教学,如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通过美术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另外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教师自己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学习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的学生作品交流。

2、增加临摹教学补充校本课程。

临摹能使学生更快地找到进入绘画的钥匙,从而发现艺术的规律,增强学习的信心。临摹的方法很多,内容也很丰富,要把握学生不同的需求和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临摹内容和方法,中高年级一般可选择线描作品,特别是卡通画作品进行临摹。可采用“实临”“意临”“创临”三种形式。实临,即写实性临摹,要求比例、人物造型、线条处理等尽可能和原作相同,从中学习造型方法。意临,即写意性临摹,不求与原作绝对一致,但要体现个人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把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融于作品之中。创临,即写意性临摹,对原作借题发挥,改头换面,任意处理或加工,充分展示艺术的感受力和创造性,另外还可选择国内外大师作品,如选择野兽派、抽象派、印象派进行临摹。

3、利用废旧材料组合开发校本课程。

将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搜集起来,启发学生用这些材料组成新的视觉艺术形象,这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是有益的。“创造原理,最终是信息的截断和再结合,把集中起来的信息分散开,以新的观点再将其组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事物或方法”。学生在将旧东西组合成新的视觉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必然要大胆设想,通过其双手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

(三)借助活动载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化妆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

另外可以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浓郁的美术特色的景点和校园文化。如给学生搭建“卵石铺绘画”、“墙面彩画”、各班“我们的绘画天地”、“楼道画廊”、“美术宣传橱窗”、“校园风景树造型”、“草坪的色彩搭配”等园艺设计平台,让全体师生共同创新参与设计建设,最终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可以成为学生感受文化品位和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第三部分

效果与结论

一、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发展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校本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同时又是他们所熟悉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又促进了对美术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学习。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规定课程更加丰富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能使他们在掌握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获得为社会需求而学习的策略。

3、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教材资源要分析研究,并按照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加工、制作、修改和补充。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习网络知识、学习有关的人文地理等其它知识,从而改变美术教师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了知识面。

4、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生创作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有绘画、手工、泥塑等,形式内容丰富,而由其为内容的“绘画天地”、“楼道画廊”、“美术宣传橱窗”无不透出浓浓的乡土和生活气息,构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首先要转变观念,善于研究,教师要理解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使学生喜闻乐见、身边熟悉的事物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2、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要根据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原则,经过挖掘、整理、筛选、分类、整合,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同时教师必须了解本地的文化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利用这些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把课程资源合理、有机地结合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内容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

4、要取得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很多是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学生们才能更有动力和教师一起完成课程开发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工厂、农村、部队都是课程开发的资源和实施场所,都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学校发展、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正在成为今后我国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基层美术教师,我们将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规定性课程优质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于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主要参考书目:

《美术课新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陈卫和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管理、开发和评价》 魏国栋

吕达主编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上一篇:简短而富有哲理的故事下一篇:雷锋精神团日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