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2024-07-17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精选9篇)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第1篇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凉水河中学 马彬彬

通过这次网络教育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获得知识,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能力,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

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学习、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总之,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影响。

我通过这次培训,受益非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网络教育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我们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不断摆脱原有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使学习者不仅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还着眼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体其两面性,虽然网络教育培训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上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弊端。例如,我们在上网学习时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去注意其他跟学习无关的信息;在没有老师指导学习时可能我们会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结果还没有多大的收获。所以,在进行远程学习时,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第2篇

一切好像跟平时上课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些都是教学常规工作,但是却又觉得跟平时上课大大的不同,不能立刻了解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度;不能立刻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不能弯下身手把手的纠正孩子们的生字书写。

因此在最能直接反应学生一天学习情况的作业上,更加不敢有丝毫马虎,各种大招齐上阵,学生随时交老师老师随时改,有问题及时联系孩子或家长,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查遗补漏,更是一个也不能少,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保证,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部分学生都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给予更多关注,找准症结耐心指导,对症下药,短信留言,电话联系,想一切办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第3篇

1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功能

网络学习评价是面向过程的、多元评价技术及数字化与人性化的融合。作为其评价的重点之一的学习者评价的功能是:坚持多元性评价, 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不轻易否定一批学生, 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看到他们的进步, 达到提高学生自信度的效果;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优劣, 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是他个人的事, 他要对学习结果负责;评价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学习经历的效果、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

2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现状

当前对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系统记录学习者登录的次数、在线学习时间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通过作业和在线考试成绩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同时, 这几方面的评价主要是学习结束后的总结性判断, 评价活动没有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而且,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评价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 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 评价主体单一, 学习者的主体性没能得以体现。

3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重要性

基于双向交互通信的网络学习其成效只有通过学习成就、师生态度以及投资与回报来衡量时其评估结果才是有效的, 所以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将是评价网络学习效果的首要条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即对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把握判断和评定可能包括成绩进步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内容对学生网络学习成效进行评估, 特别是针对具体学习效果时应包括客观的学习效果与主观的学习收获。客观的学习效果包括测验成绩完成进度时间学期分数等主观的学习收获包括学习满足、成就、偏好等。

4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的发展趋势

4.1 评价主体将多元化

早期的网络学习评估非常注重听取管理者及评价者的意见, 评估活动的主体也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 是较为单一的外部评估活动。随着评估的发展, 学习者在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也正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强调。

4.2 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智力, 还应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学习表现、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情感反应等多种信息。考评依据, 除了量化的或等级化的考试成绩外, 还应该包括展示学生学习结果与成果的学习过程性档案材料。

4.3 评价过程呈动态性

通过借助blog, 电子档案袋等工具采集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 实现真正面向学习者的评价, 面向过程的评价。

4.4 评价的功能将改变

未来可能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5 更看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而效度则指评价结果, 对于被评价者的解释、适用范围与评价预期相符的程度。

5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反思

5.1 重视学习者自我评价

目前多数采用的评价方式主体仍就是计算机或者教师, 把教师作为评价中的绝对权威, 学习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单向”、“封闭式”的评价, 将学生看作是被评价者, 是被动的, 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然而, 网络学习中,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分布在各个地方, 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 在网络学习评价中要有效地利用自评、

5.2 重视同伴参与互评

网络学习平台中, 评价主体仍旧比较单一, 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然而, 网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互助、协作学习情况普遍, 在这种状态下, 同伴互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网络学习评价中要有效地利用自评、互评, 这样既可以体现学习者的评价作用, 对学习者的评价也较为客观。

5.3 重视多元化多元评价

应不单从考试背景中, 而是从广泛的背景中收集体现学生学习情况和多种能力的信息。收集学习者的考核成绩、参与情况、作业、讨论等情况后, 对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活动进行多元综合评价。

5.4 重视过程评价

在教育评价中纯粹使用定性法, 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不精确, 评估意见不明显等问题, 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才是整个学习评价的主体, 因而, 对网络学习中学习者评价仅仅依靠测试或者作业的形式根本不能够完整有效的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 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5 利用多种技术和工具尽可能多的收集和记录学生的的各阶段学习信息, 全面、真实的评价学生

利用多种工具、技术, 如各种交流工具、协作工具、发表工具以及快速的反馈、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利用移动代理的移动性、自主性, 在线或离线跟踪、记录、存储学生学习各阶段的评价信息, 如e Portfolio, 电子学档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 主要由学习者本人在他人 (如教师、学伴、助学者等) 的协助下完成。因为在电子档案袋中, 很多知识和学习过程都自然按照时间进行组织, 所以, 电子学档的不断充实不仅代表了学习者一个时期的成长与学习, 还能给予学习者反思及记录自身学习过程的机会, 同时也提供给教师或家长一个评价学习者成长与成就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种很好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立新.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9) .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动机研究;样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30-04

一、引言

随着上个世纪末以来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和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化理念的深入人心,网络学习凭借资源的丰富性、易获取性,交互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等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巨大优势,已经成为现今教育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然而网络学习在拥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和制约网络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1]在网络学习中,教师与学习者往往是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学习监控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直接,再加上其学习内容大多是以非线性组织结构呈现的,这就对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的效果具有关键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一)研究过程

1.研究样本

笔者以中国期刊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分别检索项:“篇名”;词:“网络学习”、“网络教学”、“网络环境”,并含“动机”;时间:1997-2012年;匹配方式:“模糊”。剔除会议报道等无关样本,共获得期刊文章样本88篇,博士学位论文样本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样本19篇,重要会议论文样本0篇,所有文章样本共计107篇。

2.研究类目

(1)发表时间

(2)期刊来源

按照期刊的重要程度将期刊种类分为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一般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四大类。

(3)作者属性

包括地区和学校类型。

(4)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开发性研究法、评价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

(5)研究内容

通过研读样本文章,按照研究内容将全部107篇文章大致分为三大类别——理论基础策略设计、开发与应用。同时又按照每篇文章所涉及的科目或者是以各自研究主题的科目种类进行分类,将样本文章分为外语教学、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其他科目教学、未涉及具体科目、教师专业发展这五大类。

(二)结果分析

1.发表时间分析

根据图1所示的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2006年掀起了网络学习动机研究的热潮,并在2011年达到了最高峰。这说明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我国实施网络教学的硬件条件日趋成熟,相关学习心理的研究当然就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2.文章来源分析

如图2所示,从2001年第一篇关于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文章开始,直到2012年,共有107篇文章,博士论文0篇,硕士学位论文19篇,发表在核心以上期刊的文章19篇,其中教育技术学权威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上仅发表了1篇,大多数文章来源均是一般期刊。可见目前国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缺少对该领域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3.作者单位分析

从作者所在单位与所处地区可以分析出我国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研究的地域差异。由表1可知,师范类院校对于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是最多的,这由师范类院校的办学性质所决定。与此同时,非师范类院校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多,有43篇,这说明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高校里面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的今天,各种类型的高校都意识到对学习动机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由表1可知,职校、电大和中小学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比较少,只有两篇文章。笔者分析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中小学教师注重教学,对于研究的渴望不够,认为“搞研究、写论文”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第二个原因是中小学虽然也应用网络教学,但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师生面对面进行教学,把网络、多媒体教学当做课堂的辅助工具与方法,所以中小学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

同时如表1所示,我们还可以看出,东部的文章发表数量明显高于西部的发表数量,这一方面是由于东部的学校数量比西部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4.研究方法分析

从研究方法上进行分析,由图3可知,我国对于网络环境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数使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占到了总量的59%。调查研究法占总量的29%,其中使用的主要手段是发放调查问卷,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多数硕士学位论文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5.研究内容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是理论基础和策略设计方面。

这两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网络学习与学习动机相关性的研究

网络学习教学反思 第5篇

学生不够自觉,自控能力欠缺,如果家长全方面监督的话,还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率,但是家长们都有工作,让家长全方面监督孩子学习是不现实的。老师隔着屏幕也无法和学生互动沟通,一些优秀的孩子,不需要家长的监督就可以认真学习。而有些调皮或稍差一点的学生就有不愿意学、学不会的现象,更不愿意去听家长的教导。

但考虑到孩子对老师还是有一定的敬畏的。所以根据作业和直播反馈的数据,及时与这些孩子联系,一对一直接讲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作业批改。多和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学,给家长减轻负担。

同时通过每次作业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多鼓励。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网络学习教学反思 第6篇

但网络教学还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交流互动有限。线上教学我看不到每个学生,无法看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地进行听课效果反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课堂管理,而且不能实现小组交流,这样的方式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很有限,让我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

所有学生拉进一个直播间,不能很好地分层教学。线上教学授课的对象略有不同,平时上课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现在网络授课根据课表安排,同时网络授课,这便要求一刀切地上课,不能很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层教学。

参加网络学习总结和反思 第7篇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一小 王子凤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两个月的网络学习就要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连着艰辛。两个月弹指一挥间,来不及驻足就已飞逝而过,然而,却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教师研修”网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它跨越学校间的时空距离,神奇般地让我们得以和同行与专家共同交流、探讨、合作、学习。通过聆听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以及与好多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在线交流研讨,使我获益匪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教学理念。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如何调试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里影响。通过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班级作业以及在线研讨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博大胸怀与执着无悔!回顾两个月以来印身“教师研修”网的几十个日夜,感觉自己从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首先,聆听讲座,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观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使用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高效课堂。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备课先备学生,设计高效导学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运用教学理念于课堂实践,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其次,在线交流,在感悟中进步,在研讨中创新。本次培训,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线探讨时,学员们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高招频出。专家们更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这样的互动给我的感悟是深刻的,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也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因为研讨,我学会了创新。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让自己今后的课堂也能绽放出奇光异彩。再者,教学相长,在反思中提升,在总结中提高。两个月的网上培训,我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地完成了国培的学习任务,每天都登陆平台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点评和其他学员的作业,坚持独立撰写作业及培训感言,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同时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总之,经过这次网上培训,我彻底领略了专家们的治学严谨、博大才学,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甚远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感觉自己知识功底、教学方法、思想认识、心理素质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漏洞,但是在专家及老师们的感染和熏陶下,我无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里我增长了知识,忘记了辛苦;增添了欢乐,摈弃了烦恼;增强了自信,摆脱了困境!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能参加类似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训之后,能学有所用,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快。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第8篇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以学习策略为篇名检索关键词, 对2000年至今与网络学习策略相关的中文期刊文献及学位论文进行了检索、筛选、分析和归纳。目前, 我国对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 网络学习策略基本理论研究

1. 网络学习策略的内涵

在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 宋国庆最早于2001年将网络学习策略作为一个独立名词进行解释, 认为网络学习策略是“学生在网络情境下, 针对学习任务, 依据学习规则, 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操作对策”[1]。其后, 陆续有学者对网络学习策略发表了自己的认识。例如:路璐等人认为网络学习策略是“网络教育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学习情境, 有目的、有意识地围绕信息加工过程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程序”[2]。该程序包括两部分, 一是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二是学习者对该过程的监控, 以及对自身状态与加工方法的调节。王涛认为网络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3]。单迎杰将网络学习策略界定为“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而实行的认识学习任务、调用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的学习执行监控系统”[4]。王雪婧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网络背景下, 针对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自身的特征, 自定学习计划、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展开并评价学习过程等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操作步骤”[5], 等等。

综上所述, 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对网络学习策略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而, 他们对网络学习策略解释的共同之处是在传统学习策略解读的基础上冠之“网络情境 (或背景或环境) ”的“帽子”, 并未切实体现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其他差异。在此基础上, 我们认为网络学习策略是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 学习者结合学习任务和自身特征, 依据相关学习环境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技巧或刻意行动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 该内涵包括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捕捉信息的策略、将信息内化为知识的策略以及将知识实际应用的策略三部分, 它们相互支撑, 逐步循环, 不断推进学习活动的进行和学习者的不断进步。

2.网络学习策略的构成

目前, 国内对网络学习策略构成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路璐等人参考学习策略的结构, 将网络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三部分, 其中,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及精加工策略;行为策略包括求助他人、通过书面材料学习及实际应用;自我调节策略包括情感控制、动机控制及理解监控。王涛将网络学习策略分为交互学习策略、小组协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以及动机支持学习策略四部分。王雪婧将网络学习策略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技术成分以及社会成分。胡卫星等采用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进行简要统计分析, 将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的结构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学习准备、选择注意、理解加工和负责保持,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环境管理、态度动机和寻求帮助。

上述对网络学习策略结构的划分对今后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价值。然而, 多数是以迈克卡 (Mekeaehieetal) 等人对学习策略的分类为参考, 未能对先前学者的研究进行批判性思考, 未能结合网络学习自身实际对网络学习策略的结构进行适当的划分。

3.网络学习策略模型的构建

经过相关文献分析, 已构建的网络学习策略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王松涛在分析成人学习特征以及成人网络学习的基础上, 构建了包括目的策略、技能策略及方法策略的成人网络学习策略整体模型;王雪婧以网络学习策略的层次观为指导, 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网络学习观策略、网络学习方法策略、网络学习技能策略、网络学习情景策略及网络学习社会关系策略的网络学习策略宏观层次模型和包括网络元认知策略、网络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的网络学习策略微观层次模型, 并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有机结合。

(二) 网络学习策略教学或培养研究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 有关学习策略教学或培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宋国庆较早地对网络学习策略培养的内容和途径进行了阐述;单迎杰以活动学习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张功和单迎杰先后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网络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了验证, 结果证实实验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明显提升, 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证明了网络学习策略是可教的。

此外, 还有部分针对网络环境下语言学习策略教学或培养的研究, 其中, 以英语网络学习策略研究为主。例如:对网络环境下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养 (夏育文, 2010) , 网络环境下语言学习策略培训 (彭青华等, 2007) 和网路环境下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模式的研究 (武英杰, 2006) , 等等。

(三) 网络学习策略差异研究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差异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网络学习策略的差异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环境差异、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学科差异几方面, 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 研究数据均以改编或自编传统学习策略问卷为主要获取方式。例如:江燕通过将Rebecca 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分别改编成“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和“大学生网上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对同一对象进行不同环境下英语学习策略水平测试, 证明了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水平的环境差异;张功通过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测验”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信息收集策略和信息选择策略上均存在文理科间显著差异, 信息选择策略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胡卫星等人通过自编学习策略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在资源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上具有显著年级差异, 元认知策略仅存在文理科间显著差异, 三者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郭文斌利用自己修订的自主学习策略量表对高师生网络自主学习策略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网络自主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等等。

此外, 有关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研究还包括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综合型学习策略、适应性学习策略以及深度学习策略等具体学习策略的研究以及依据学习策略引导网络课程的设置, 构建网络课程设计模型的应用研究, 等等。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以Elsevier Science Direct和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为文献来源, 以“learning strategies”分别与“webbased”、“online”、“cyber”、“e-learning”、“internet”为Title关键词组进行检索, 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国外对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理论研究较为罕见, 重视实际应用研究

通过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文献中对网络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构成等基本理论的研究较为罕见, 部分文献中仍以介绍学习策略为主, 如InSook Lee在研究网络学习环境下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时, 仅对学习策略的作用以及Dansereau、Conti和Fellenz、Weinstein和Mayer等人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做了详细阐述, 并未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做进一步探讨和说明。

此外, 国外对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以网络学习中实际应用学习策略为主, 主要集中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信息搜索策略、在线阅读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以及社交策略等几方面。例如:James D, Young用实验研究法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计算机支持的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Lara D.Catledge和Yi-Wen Tu等人分别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策略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分析;Gloria Yi-Ming Kao和Meng-Jung Tsai等人分别对思维风格对网络搜索策略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Ho-Ryong Park等人对在线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等等。

(二) 网络学习策略差异研究

检索到的外文文献中有关网络学习策略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环境和性别两个方面。如:Ahmet、Oguz、Akturk等人的研究表明拥有电脑与没有电脑的人在英特网的教育应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元认知层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在因特网的教育应用和元认知学习策略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Adile Askim Kurt等人对网络环境和传统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差异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特质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存在环境间显著差异;In-Sook Lee对网络环境下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 证明在文本编码策略和交互策略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Meng-Jung Tsai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男女生在网络信息搜索策略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等等。

三、网络学习策略研究的反思

(一) 国内国内外网络学习策略研究对比分析

1. 研究侧重点

与国外网络学习策略研究相比, 我国在网络学习策略研究侧重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比重较大, 且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各持不同观点, 多数为“说教式”研究, 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一定程度上将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引向“多元化”, 缺乏对网络学习策略的深度研究;实际应用研究比重较轻, 未能以网络学习自身特性为研究切入点, 基本理论研究与差异研究等虽有一定成果, 但网络信息检索策略及在线阅读策略等实际应用较为频繁的学习策略研究较为缺乏, 应加大网络学习策略研究的广度。

2.研究方法和理念

与国外网络学习策略研究相比, 研究方法和理念的差异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一是缺乏适合我国学习者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策略及相关研究问卷。国外学者开发了适合其自身的各种问卷, 且得到了广泛认同。而我国研究问卷种类繁杂多样, 多数以改编国内外已有问卷和自编问卷为主, 且未得到大家的认同, 造成研究多样化。二是我国学者对同类主题重复研究现象较为常见。国内部分学者喜欢“效仿”前人已有的研究, 而国外学者则善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 逐渐加大研究的深度。当然, 我们不是反对同类主题的“重复”研究, 而是鼓励在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的同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批判性验证或研究。

(二) 对国内外网络学习策略研究现状的反思

1. 网络学习策略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等综合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研究者的专业背景来看, 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综合领域的研究热点。学习策略的研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长久不衰的研究主题, 这是由学习策略自身价值决定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进步, 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 许多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网络学习策略对实现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重要性, 逐渐掀起了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及相关研究的热潮。

2.把握本质, 减少对关键概念解读的差异

目前, 对学习策略内涵的界定存在诸多说法。例如:国外的Rigney、Duffy、Kail和Bisan、Dansereau、Sternber以及Nisbet和Shucksmith等人以及国内的黄旭、史耀芳、刘电芝、刘儒德、胡斌武等均赋予学习策略不同的内涵, 导致学习策略结构的划分存在“二分法”、“三分法”以及“多分法”等。网络学习策略是传统学习策略向网络环境下的迁移, 环境的变化并未改变学习策略的本质,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策略的外在形式做了增添或删除。因此, 我们在界定网络学习策略之前应先对学习策略的本质进行界定。目前, 只有刘儒德对学习策略的实质进行了解读, 将学习策略的实质界定为元认知知识, 但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认清学习策略的本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学习策略文字表述的差异, 将更有利于网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研究。

3.研究空间广泛,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 最早在宏观层次对网络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是2001年宋国庆在“浅谈学生网络学习策略问题”一文中对网络学习策略的概念、研究必要性、培养内容及途径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之后的十几年中许多学者围绕网络学习策略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 但研究深度和广度与传统学习策略的研究相比相差甚远, 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网络学习策略培养或教学的研究虽有一定成果, 但多数未通过实验验证, 仅停留在理论思辨层面, 缺乏可行性验证。

(2) 缺乏网络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 有关传统学习策略影响因素的研究众多, 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以及成败归因等学习者特质和教师的指导、课程的设置等外在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影响。网络学习策略与传统学习策略相比, 学习环境变化是最为明显的因素, 环境的变化除直接对网络学习策略产生影响外, 或许会通过改变学习者某些特质而对网络学习策略的使用产生间接影响, 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

(3) 网络学习策略群体差异研究有待深入。网络学习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而目前多数研究以某个或某类网络课程为研究依托, 以某所或若干所某个年级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学习策略研究的价值。因此, 应将网络学习策略差异研究向社会不同群体深入, 扩大研究对象, 突破某些网络课程的局限。只有这样, 研究成果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全民的网络学习。

(4) 开发适合我国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策略及相关研究问卷, 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我们从主观意识上难以把握问卷自身的缺陷, 但是问卷仍是我们获得研究数据的主要渠道。目前, 我国学者进行网络学习策略研究所用问卷主要以改编国内外已有问卷或自编问卷为主, 且问卷划分维度不同, 研究意义也不同。因此, 我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应立足我国网络学习者实际情况, 共同编制一套可供参考的包括网络学习策略量表、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网络学习动机量表和网络学习归因量表等在内的网络学习策略及相关研究量表, 并辅以观察法、访谈法及作品分析法等使研究更为规范、更为严谨。

四、结束语

学习策略的价值及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 网络学习策略将会是今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极具研究价值的主题。目前, 我国学者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加大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规范和严谨相关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实现网络学习策略及相关研究价值的最大化及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的目标仍需我国专家与学者的不懈努力与钻研。

摘要:网络学习策略是传统学习策略在网络环境下的迁移。学习环境的改变并未改变学习策略的本质与价值, 也就是说掌握网络学习策略是实现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关键。基于此, 本文在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网络学习策略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反思性总结, 希望对我国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反思 第9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反思;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09-02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逐步实现通识教育,拓展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语法教学模式,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相结合,培养具有语言技能和素养的人才。为此,广大教师要勇于探索通识教育的最佳素材和教学方式。笔者有幸参与了“网络学习环境建设的”的课题研究,担任具体的授课任务。以名校公开课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开设实验班,进行了为期10周的实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并归纳总结了实施这种新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经验。

一、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要求以英语为载体,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备受大众欢迎的网易世界名校公开课具有内容丰富,知识广博,英文授课等特点,并且能够体现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进行通识教育的良好素材。选取什么样的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上课素材,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的成败。因此,笔者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的基础上选用了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实验班的授课内容,专题涉及了爱情、成功、幽默等与同学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

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教学观察和实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思考、评估和改进的内省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了能够使网络名校公开课成为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笔者在实验班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国外名师和自己的授课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仔细分析授课材料,力求寻求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素材的授课方式。

在研究名校公开课视频的过程中,作为一线英语教师,笔者颇受启发。观摩名师授课,帮助笔者发现了自身不足,学习到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解决了笔者在教学中的诸多困惑。

1.信息比信息传递者更为重要

虽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设施被应用于课堂英语教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们自愿走进课堂,课堂缺勤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无非是英语课堂授课趣味性的缺失。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气氛沉闷,无法保持或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然而,教师们似乎也有自己难以逾越的障碍:授课班级过于庞大,每班都在80人左右,课堂互动难以开展。面对这种困境,很多教师在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陷入误区。他们过分追求课堂形式的表面光鲜。一个毫不相关的笑话,一次粗糙的戏剧表演活动,夸张的肢体动作似乎暂时使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然而热闹过后,一涉及到实质内容的讲解,课堂又瞬间陷入沉寂,学生也并没有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课堂一味追求表面形式,牺牲的却是实际授课和学习效果。笔者也曾走入这样的误区。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制作课件时有意大量使用色彩光鲜的图片和闪图,当这样的素材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确实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而大家注意的只是图片,反而忽视了应该接收的英语知识。这些方法只是暂时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旦进入正常的教学,课堂便又失去吸引力。

观看名校公开课,笔者惊奇地发现,名校教师的课件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复杂或被精心修饰,但却能引人入胜。比如,哈佛大学讲授《积极心理学》的教授Tal,他讲话语调低沉,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搞怪的表情,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讲课。他的课件十分简单,没有众多花哨的修饰。然而他的课却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偌大的礼堂座无虚席,每个学生都在津津有味地体会他所讲授的内容,听课学生众多,然而却不乏精彩的互动。这到底是为什么?Tal在授课中提到:信息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真正吸引学生的是老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不是传递信息的人——老师。笔者恍然大悟:成功的课堂不是只有光鲜的形式和老师的表演,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的内容。

2.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

信息比传递信息的人更为重要。笔者不禁思考,什么样的信息能够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呢?观看了众多名校教授的公开课之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授课风格虽各不相同,或者是激情洋溢或是娓娓道来,但是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授课中引用大量的实验、类比以及相关的案例,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学生被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陷入思考,参与了问答,又在教授的引导下,从一个又一个实例中走出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启发式教学被运用灵活而又恰到好处。思考自己的授课,讲解课文时,篇章分析和词汇的积累不可避免地被当做重中之重,课件制作得相当细致,对于主旨和关键的信息词标注清晰。然而问题就在于,自己的讲解太过于赤裸和枯燥,只是简单进行导入、抓主旨、分析写作方法,归纳总结词汇和句式。整个过程机械而没有趣味,加之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课前对生词和课文的预习环节不重视,因此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课堂的节奏来理解和接受。

观摩名校公开课让笔者发现,外语教学并不是一定得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上得索然无味,教师自身也必须开阔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笔者尝试着对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比如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三单元Longing for a New Welfare System时,笔者向学生介绍美国福利制度的历史,以及长久以来暴露的弊端和相关的新闻故事。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在课前推荐了两部相关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和《迫在眉睫》。这两部经典的电影从父爱的角度反映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弊端,学生也乐于观看且深受触动。与此同时,要求同学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积累有关福利制度的词汇并自己归纳福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在对课文主题的相关材料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之后,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便更加容易理解且抓住主旨。再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Bill Gates。文中对于比尔成功的几个品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而对于这位世界首富到底有多么的富有,作者只在文章第一段用了一个“richest”一带而过。而这恰恰是同学们十分感兴趣的地方。第七段中提到了“his parents sent him to psychologist”,还有22岁时,比尔“dropped out of school”。这两件事情的原因和具体的经过,文中也没有提及。本文写于比尔退休之前,作者描述了比尔对退休之后的生活的憧憬,现在他已经在享受自己曾憧憬的生活。那比尔现在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因此,笔者布置三组同学,分头搜索相关材料,对这几处内容进行补充,并上台讲解。同学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准备了很多精彩的视频和文字材料。下面的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就这样,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活泼有趣。

3.丰富课堂教学用语

教学用语匮乏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名校公开课展现英语国家实际课堂授课情况,因此在观看名校公开课时,笔者注意收集了教授们所使用的正规的教学用语,感觉获益匪浅,比如:just quick recap,快速回顾一下;Let’s go into them. 让我们了解一下。

三、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授课模式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探索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不断进行反思。在内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师的成长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行。

参考文献:

[1]高磊.浅谈英语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及其途径[J].安徽文学,

2011,(5).

[2]刘艳君.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之路探索[J].海外英语,2013,(23).

[3]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自查报告怎么写下一篇:快乐新年四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