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2024-08-29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精选11篇)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1篇

八年级篮球比赛总结

为增进八年级师生之间的沟通,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广大同学的身心健康,学校政体处、团委和年级组于2017年5月15日至6月6日组织八年级8个班进行班级男子篮球赛。本次比赛在学校领导和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十多个比赛日,共计18场比赛的激烈角逐,比赛于6月6日圆满结束。

本次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参赛,采用分组单循环,再交叉赛,决出前三名。经过紧张有序的比赛,最终八(4)班、八(3)班和八(5)班获得了前三名。比赛中,球员们热情的挥洒着每一滴汗水,不叫苦不叫累、相互配合、合力争分,表现出敢于拼搏、不认输的比赛作风,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成绩。场下的拉拉队成员也是准备充分,通过各种形式来为各自班级的球队加油。拉拉队的高昂气势,也将比赛一次次推向了高潮。

下面请获得前三名的班级到前面领奖,第一名八(4)班;第二名八(3)班;第三名八(5)班,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获奖班级表示祝贺!

本次篮球赛增强了广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各班级体的活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团结,促进了交流,鼓舞了学生的斗志,振奋了精神,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体育氛围,使更多学生体会到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的重要意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了解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去,并努力掌握体育技能,既锻炼体魄,又陶冶情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给予热衷于篮球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激烈竞争的存在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意识;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真正认识了篮球运动、锻炼了身体,使球类运动在我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充分展示了我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的成果,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当然,在本次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篮球比赛前不会做准备活动,导致个别班级学生出现受伤;篮球意识差,基本的站位和发边线球都不是很理解等等。在下一步的教学训练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加强基本技术训练。

2、提高每个队员在相应位置的投篮命中率。

3、全面提升全队的整体防守能力。

4、提高全体队员的身体素质与保护球的意识。

5、组织全体队员多观看各种比赛。

老师们、同学们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希望全校各班以本届篮球赛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重视班级体育工作,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现阶段的锻炼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这次比赛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发扬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超越自我。我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工作、学习,孟庄中心校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谢谢大家!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2篇

许锁林

本学期我主要是负责八年级篮球社团的教学。我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特点和我校场地以及我校学生篮球的技术特点,安排了以掌握基本篮球技术为主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前半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传接球、和运球跑三步篮、攻防练习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对篮球有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但从全局考虑,每位队员还应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使命: 随时注意接球,完成区域战术衔接。随时注意传球,传给机会最好的队友完成进攻或防守进攻。随时准备进攻,进会稍纵即逝,要抓住机会完成任务。随时准备为队友创造良好的机会,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利用突分、掩护、策应的基础配合,打开局面或扩大战果。

除此之外,防守技术也是最重要的,他们篮球运动水平较低,在比赛中往往注重进攻忽视了防守的重要性。我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在训练中我强调的是对位联防、半场人盯人防守,注意协防和站位。多数情况下无球队员的移动是构成进攻配合的主要威胁,在训练中我先教队员防守无球队员,重点是防守中位置的选择和移动。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防守概念。防守练习可以先在消极对抗情况下练习,再进行积极对抗情况下练习。加强防守步法的训练。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我要求队员提高防守的主动性和攻击性,有效地制止对手进攻的威胁。在训练中我通常采用的是二防三、一防二、二攻一、三攻二的攻防练习,要求防守队员积极跑动近球紧,远球松,人、球兼顾,控制对手接球。提醒队员随时都要保证正确的防守位置,自己的防守对象要负责防好。对于攻防练习中经常出现的侵人犯规、带球走和非法运球违例随时强化,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技、战术,保证训练和比赛的质量。进行体能强化训练,增加体能储备。我校学生体质较差,在训练中尤其让人担忧,无法完成训练计划,而篮球比赛是一项身体对抗性强、运动强度极大的项目,它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力来完成教练在赛前布置的技、战术任务。现在篮球的发展方向是“高、快、准”。中学生也不例外,只有体力跟上比赛的要求,在比赛中我们才有可能取得主动。在训练中我严格要求队员克服体力上的极

限,每次训练课后,还要进行长跑练习,进行体能储备;提高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锻炼他们顽强的比赛作风。通过练习使队员们的比赛作风、精神面貌、比赛意识在比赛中得到体现。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3篇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江苏省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意见》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

通过篮球传切配合战术的学练,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和篮球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提高、掌握传切配合战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篮球传切配合战术是指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所组成的简单配合,在篮球比赛中被广泛运用,是篮球战术配合技术的基础和前提。传切配合对学生的篮球基础、假动作摆脱防守、传接球时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等动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在学练过程中,突出重点、分步骤、多方法练习。

三、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其身心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已经具备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有争强好胜、追求高难度动作的意识,但是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异,篮球水平不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巩固已有技术,学习基本的篮球战术配合。

四、安全预防措施

1.准备活动要充分,做到以预防为主;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好课堂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每组体育骨干负责本组成员的练习顺序。

2.着装和场地检查到位,充分利用两块篮球场,保持练习距离。

3.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跑动路线的合理性,加强学生运动情绪和运动量的调控。

五、教学流程

热身慢跑→侧身跑、变向跑、交叉步、侧滑步→熟悉球性练习→复习传接球技术→复习运球急停急起→讲解示范传切配合技术→徒手无球跑动路线练习→传切配合完整练习(分三个层次)→小组展示→30米运球接力加俯卧撑练习→放松练习(韧带拉伸)→总结点评。

作者简介:盛加利,中国学校体育名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灌南县初中体育学科带头人。曾获县优秀教练员、县教科研能手等荣誉。有数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主持连云港市教科所课题“基于体育‘2+1’背景下,学校家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并顺利结题。

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技术与战术相统一的教学目标。重视学情,重视学生的基本篮球技术练习,善于抓住“篮球战术——传切配合”的本质,“贴近防守、快速摆脱、跑弧切入、接球”进行教学,教学实效性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于推广。课时计划语言精练,表现力强,教学反思非常中肯,非课时设计教师拿上此份教案也能很好地上课。美中不足的是课时计划没有明确说明技术动作要领,练习密度设计过小;单元计划缺少教材学情与设计意图分析。

点评人: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员屈明

日常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大都会进行篮球单个技术或简单的技术组合的教学,战术配合教学不太常见。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传切配合,它是篮球基础配合中的最基础的进攻配合,是传球和切入两个技术所组成的简单配合。纵观教学设计,认为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围绕目标,展开教学

本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传一切练习,学生学会用假动作摆脱对手、侧身快速切入,在有防守的情况下,能够基本掌握传切配合的方法、动作流畅、路线正确、且效果好”。盛老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课时教学。

准备部分,结合侧身跑、侧滑步等进行热身慢跑,无形中渗透了传切配合中侧身跑进的动作要素。

基本部分,通过复习传接球和运球急停急起,为传切配合中的传接球和摆脱对手打下基础,即为进一步学练传切配合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而后的传切配合各种学练更是与目标紧密相连。

2.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课时教案中,我们不难看出:盛老师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即以传切配合战术教学为教学主线),突出“摆脱对手、加速切入”的课时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每一个学练环节的练习时间和次数,在基本部分后段“运球接力跑30米加俯卧撑”作为“课课练”内容。彰显了“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性质,使技、战术学习与体能提高有机结合。

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无球跑动、二人传切配合接传接球投篮练习中,盛老师均按基础不同分组进行练习,对不同水平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从而保证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充分体现了“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

可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1.建议课时设计中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安全预防措施”与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相结合,使这些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议利用篮球基础配合的特点,寓“合作意识”于战术教学中,以期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课时内容进行体育德育教育。

新智中学七八年级篮球比赛总结 第4篇

七八年级班际篮球赛于3月31日在学校篮球场比赛开始,经过十多天的紧张比赛,于4月15日圆满结束。

本次比赛在学校领导和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共有19支代表队参赛。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级为代表队报名参赛,根据去年的比赛成绩分组单循环,再交叉赛,决出前三名。经过紧张有序的比赛,最终男篮:八(4)班、八(6)班和八(5)班;女篮: 八(5)、八(6)和八(2)分别获得了前三名。

比赛中,各个参赛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认真准备、刻苦训练,许多队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敢于拼搏、不认输的比赛作风,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成绩。特别是八(2)班和八(6)班代表队,本次篮球赛增强了广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各班级体的活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团结,促进了交流,鼓舞了学生的斗志,振奋了精神,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得以顺利开展。

当然,在本次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篮球比赛前不会做准备活动,导致个别班级学生出现受伤;篮球意识差,基本的站位和发边线球都不是很理解等等。在下一步的教学训练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加强基本技术训练。

2、提高每个队员在相应位置的投篮命中率。

3、全面提升全队的整体防守能力。

4、提高全体队员的身体素质与保护球的意识。

5、组织全体队员多观看各种比赛。

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5篇

篮球选修课总结与感想

这学期我选择了篮球,因为我深深喜爱着篮球这项运动。我经常和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在这段时间,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现在我们已上了很多周的篮球专选课了,在这期间,我对篮球运动有了更深入的感触了,也使我感到自己真正地开始在学习篮球了。实践永远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篮球书上写许许多多的技术,看似很简单,原来到了自己真正实践的时候才知道太不容易了。

通过这几周的篮球选修课的学习,我感觉到我们班的同学的篮球基本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练习时给人的感觉流畅了许多,速度和命中率都在不断的上升,但对于整体来说还是远远不足,我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篮球水平。我更希望的是看到一个强大的集体,而不单单是厉害的个人能力,因为篮球运动的本身就是一项团队运动,而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我想因为篮球是一项集体的运动,单单一个人的练习是无法有很好的提高的,我不应该自己盲目的练,而是要珍惜上课的时间和同学一起练习。有人说过:“如果通过训练就能成为明星,那么全世界的人都是明星了。”我虽然没有什么篮球天分,但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篮球的追求。老师也曾鼓励我们要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上课,学习技能只有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看着一群人在球场上拼抢着一个篮球,有时候我实在想不通为何有人如此热衷于篮球运动,甚至弄得伤痕累累都还是一如既往,虽然我的篮球打得不怎样,我不会再否定自己过去在球场上挥洒过的汗水,因为它们并不是白白被浪费的,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篮球经历,这是永远不可被磨灭或替代的。

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6篇

篮球队的训练是学校运动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体育方针,促进学校普及,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主要基地。首先要增强运动员的体质,不断提高机体的能力,发展一般的和专项的运动素质。有了过硬的身体,才能更好的进行专项训练。其次要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战术,只有娴熟的过硬的技能才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才能获胜。再次是要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运动员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只有作到技能与思想并进才能培养出心身健康的学生。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好选材工作

选才工作是运动成功的起点,它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成败,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总结出切合实际的选才原则标准:

1、队员的思想条件:政治思想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听从指挥。

2、身体条件:身高体重,灵巧性,速度、弹跳、力量等。通过测试和测验得出结论。

3、技术方面:传接球、运球、投篮和个人防守方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基本技能。

4、文化学习认真,成绩较好。

二、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1、注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精神,把培养的对象和训练工作深入高中,以保证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学校与社会的衔接,以保证在来年的比赛中有充足的后备人员。

三、坚持改革创新,进行科学训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在训练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机,才能切实地抓好训练,提高训练质量。课外,篮球训练中以育人为宗旨,努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在落实训练课时中,在训练课外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精选训练内容。采用符合学生的特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课的质量。

2、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便不可能掌握高难度动作和完善的技术和战术、及强大的训练和比赛。篮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就是与篮球运动特点相适应的力量,耐力、速度、弹跳力和柔韧等素质,反应与应变能力等;技术基础(控制和支配球的能力,基本技术、衔接、紧逼防守,平步防守与抢断等攻击性防守等)。因此在训练工作中应强调基础素质训练。

3、加强篮球的技术及战术训练。

利用多种训练手段,并模拟比赛的模式,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战术运用能力。传接球、运球、投篮和个人防守方面,阵地战时,要求队员认真防守住自己的区域及对方队员,并及时与队友配合完成每一次进攻和防守。

区域战时运用个人能力,打乱对方防守部署,再与队友合作完成每一次进攻和防守。训练要侧重前锋、中锋、后卫的三线进攻与配合能力,做到以中锋为核心,发挥突分、掩护、策应的基础配合,全面进攻,全面开花,造成对方顾此失彼,再寻机得分。

4、抓比赛。除有组织有目的地观看比赛外,训练中常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比赛,如特定规则的比赛,友谊比赛,适应性比赛等。

5、抓中锋和核心队员的培养。这两个关键人物,要花力量,花时间专门进行单独训练。

6、抓投篮命中率。强调训练中任何一样技术训练都应与投篮结合起来,每次训练都安排投篮练习。投篮可采用定位、连续投、平步跳步投在本阶段的训练上,主要以个人技术、集体战术的训练为主提高实战能力也是本阶段训练的目标之一。

篮球运动是如此让学生着迷,我想仅仅是因为习喜欢是不够的。我针对学生的训练的方法、技术训练问题有所总结。战术练习与投篮命中率要结合起来抓。一年以来,尽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想多去学习,多思考与总结,对自己和学生都会有所提高。

五、在管理上下力度。

要想训练出一支好球队,教师要调控好方方面面的问题。如长时间的训练,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而且教师要把学生的训练热情充分发挥出来,使师生的思想统一,目标、行动要一致,只有这样的教学训练才会有所成就。要有奉

献精神,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锻炼精神。虽然说孩子能吃苦,但这毕竟孩子,所以在训练中还要让学生继续进行体能训练,只有坚实的机体才适应各种训练。

要学生做到,教师必须要先做到,所以教师要有坚实的身体,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更能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学生中也要树立标兵,使大家有榜样,这样使他们的意志品德、精神风貌得发升华,如在训练中对学生讲述集体的力量,要让他们懂得互相团结协作、互相体谅、互相帮助、的团体战斗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良好的战斗作风,才有凝聚力。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7篇

本课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技能知识传授,将教学过程情境化、游戏化。技术动作教学从观察、模仿、练习、展示逐步深入,让学生学会观察,做到在练中思。在尝试与实践中逐步掌握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技能学习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材分析

《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 》是人教版(2013年6月第一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的篮球必修课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运球突破、摆脱防守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具有动作迅速、隐蔽,易与其他技术动作衔接,实用性强等特点。运球急停急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也比较容易掌握技术动作,并且在篮球实践比赛中能灵活运用,为了提高该教材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有选择地应用了情境教学。

三、学情分析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单个篮球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因此有效地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竞争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脱离自己运球的视线在原地或低速行进间稳定运球,但是在对球的控制水平上有较大差距,女生表现的尤为突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分解技术动作,降低动作难度,提高动作质量要求。

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手的动作,对脚步的概念比较模糊,在进行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过程中,对脚步动作的要求不是很高,存在作样子的成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篮球脚步概念,锻炼学生手脚的协调配合,为后续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

五、安全防范

本课在教学中,安排了每名学生一个球,在学练阶段基本上以教师哨子或口令指挥,安全隐患相对较小。在过障碍急停急起的练习阶段,学生的运球速度较快,容易碰到障碍物,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器材的设置上障碍物用较粗的橡皮绳来代替。在素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追求结果,使身体失去重心而倒地,采用在练习前强调脚步的快速移动,强调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脚步的速率,要求控制好自己身体的重心。

作者简介:岑沛烈,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曾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工作者,现任教于慈溪育才中学初中部。被评为慈溪市第六届学科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2012年获宁波市德育课题二等奖。

点评:本课自始至终紧紧围绕学生手中的篮球开展教学,为解决课的重难点,达成课堂学习目标,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多样,而且练习的意图非常明确,针对重难点练习过程循序渐进地实施,真正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练习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掌握“运球急停急起”技术。本课课堂练习密度达62%左右,高密度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安排,本课教学组织严密紧凑,环环相扣。

本课无论是准备部分的游戏,还是“素质练习”部分的游戏,均紧紧围绕主教材的教学而服务的,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不是为了素质练习而练习,这些都是作者进行了巧妙地设计与构思,为真正地实施课堂教学而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

点评人: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吴爱军

点评:本节水平四(八年级)篮球—运球急停急起课时教案整体设计严谨、传递出内容的创新、表达了活动导学的理念,设计思路部分表现周全,教学流程部分亮点突显。

从教学结构看,本课展现出“导入—学练—巩固—结束”的整体结构,虽然在结构上未作出明显的“边界”分割,但仍能让读者区分出这种设计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痕迹,更折射出“无结构就是有结构”的意趣,教案设计的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从结构要素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作为备课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展开的纵向次序成为决定教案能否出彩的关键,游戏1与游戏2的控球体验活动,从诱趣层面意欲集中学生注意,达成专项准备的目的,这种围绕篮球展开的球性练习较好地服务了“主教材”学习的目的,其手段编排无疑是对路和适切的。

从学习活动来看,无论是尝试性、模仿性、运动急停、看信号急停急起、过障碍急停急起的练习,还是“春种秋收”游戏、素质练习等,遵循了由易至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体现了寓教于乐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可以推测,教案整体达成了以技能掌握为载体,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初衷,然而,40分钟的课安排诸多手段,是否存在蜻蜓点水的走过场嫌疑?设计的丰满能否保证实施的通畅?

作为学练活动颇为活泼,安全预案较为人文的教案,我们看到的是设计者对学生的全方位的关注,这是本课教案设计的可贵之处。运动学习是体育课的永恒主题,如果能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设计基于共性问题的纠错活动,如果能以篮球创编出出彩的整理放松手段,如果布置出量质兼备的个性化课外作业,那这份教案便更能展现创新的亮点!

台阶(八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第8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 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教育重点:

揣摩全文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策略和方法:

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看到了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慈父的身影。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位父亲的形象--李森祥的《台阶》。

说起台阶,我们应该都不陌生,我们每天都是通过它来登堂入室的。其实人生也是一节一节的台阶,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的农村,许多人都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今天我们就来跟着李森祥走进《台阶》,看看他给我们诉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和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首先对作者我们先来熟悉一下。

二. 整体感知

1.走进作者  李森祥,是浙江衢州人,1975年在他18岁时参军入伍,1987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发表以《小学教师》.《台阶》为代表的一批短篇小说作品。于1991年调入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近年来发表了许多小说作品。李森祥的小说主要以军营、农村两大生活为主题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部以农民为主角的小说。那么同学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都是什么吗?--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而且小说最主要的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那么,下面呢就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这篇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词给标示出来,圈点勾画出一些重要信息。看完后,我会找些同学来大致复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2.鉴于上一次同学们掌握字词的情况,下面我们先来核对一下字词。

凹凼  尴尬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这些字词的意思同学们参照字典或者自己的资料给掌握住。下面我来请同学来复述一下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故事梗概: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为此却付出了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

3.思考下列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明确】

1、因为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我”的家乡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正因为如此,父亲认为自家的台阶只有三级,怕被人小看,所以,想通过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来改变自身的地位。(同学们到大学学习心理学时会学到一个著名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马斯罗理论”,它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罗提出,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层次上,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因此,他致力于建一栋由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通过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材料,通过往瓦罐里塞角票的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资金。父亲就这样积累了大半辈子,“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了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3、父亲反而觉得不自在了。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的低下,父亲由此形成的自卑心理是长期存在的,一下子难以消除的,所以,当“我”家的台阶真的高了的时候,父亲反而无法改变原先的自卑心理,感到处处不习惯,不对劲。

三、解读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总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归纳: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2、研读赏析

(1)、“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明确: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明确:(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明确:(联系阿长与《山海经》重点写《山海经》来回答)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4)、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明确: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3、交流探讨

父亲为造屋付出沉重代价,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样做值吗?

明确: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3、本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主题: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四、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则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够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9篇

1.标题中“好嘴”的“好”字,是文章的文眼,文中叙述、描写皆为“好”字而设,故教学活动围绕“好”字展开。

2.本文内容浅显,学生阅读往往自感一望而知,故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好”字深层意义的挖掘上。

3.由慢条斯理,发展到骤然紧张,最后是轻松诙谐——本文情节跌宕起伏,再加上“津”味十足的语言,学生非常喜欢,所以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好材料。

4.根据教学实际,可以和《泥人张》并行处理,也可单篇突破。因是略读课文,所以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5.也可把本文作为语言材料,用编演课本剧、说书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好”:

(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板书:杨巴)

(说明:“一句话”与“好嘴”——课始教师就有意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讲述“好”:

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

七、李鸿章。请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分头准备;

2.组内互讲,取长补短;

3.班内复述,鼓励模仿用天津话讲述;

4.师生共同点评。

(说明:这种转换人称的创造性复述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转化”中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对人物心理的把握。)

三、重点研读——探究“好”:

全班讨论:

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10篇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主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烦恼、苦闷、困难和挫折等不如意的事。文章难度不大,语言精美,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散文。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会摆渡别人,摆渡自己。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来自农村,智力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大约占五分之一;智力一般,基础一般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中等偏下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二;基础很差,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尽管如此,就这篇文章而言,我觉得全班五分之四的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另外五分之一的同学也能基本理解,因为本文难度不大,我觉得挺适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2、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如何摆脱生活中的烦恼、苦闷、挫折和苦难。

教学方法:竞赛式学习法。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重点:几个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遇到过烦恼、苦闷的事没有?如果有,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答案)

师:同学们说的,我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人生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常占八九。我们应该用一种正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时时袭来的种种不幸。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摆渡自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这篇美文中获益匪浅。

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将组织大家班来一场学习对抗赛,大家说好不好?

师:下面老师讲一下比赛规则:我们班分成南北两个队,大约要进行四轮比赛,每一轮比赛中,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如果答题正确可得15分,另外还要给他们队多加5分做为奖励。也就是可为本队赢得最高分20分。而第二个回答问题的同学即使完全答对,最高分也只能得15分。听清楚了吗?

二、(出示小黑板。进行第一轮比赛。)

1、画出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小组内查字典解决。(即扫除文字障碍)

2、找出文中出现的几种修辞方法。

3、作者列举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4、怎样用正确的方法排解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挫折。(即用什么方法摆渡自己)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感知课文。组内合作探究。

教师来回巡视,根据学生学习现状适时确定第一轮比赛时间。

(教师要善于鼓动学生第一个发言,明确告诉同学们,第一个发言的同学可优先选题,并且可为本组赢得最高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轮比赛: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朗读完之后,先请学生作点评。老师适当评点。

(注:在这轮比赛中,教师要有意控制领先那队的得分,有意让落后队撵上领先队,争取打个平手,这样在下轮比赛中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分值拉得太大,落后的那队就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很重要。)

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师:这篇文章是《摆渡自己》。一个人,每一次摆渡自己,便完成了一次精神之旅,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涯中,是否有被某个作品摆渡过的体验?

生答:略。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生活里还有许多人在做着摆渡人的工作,用他们的真情为社会平添一份光彩。所以许多时候我们经常让别人摆渡,但在生活里也不要忘了去摆渡别人,接下来我们也做一回摆渡人的工作。

(第三轮比赛。写作片断训练。)

小黑板出示摆渡材料:

我叫王明,是一名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成绩不理想,面临中考,爹妈给我的压力非常大,不让我看电视节目,不让我听音乐,不让我和女同学接触……总之,不让我有任何学习以外的活动,双休日只让我埋头学习,我感到非常苦恼,对学习更没了兴趣,我到底该怎么办?

师:请你写一段话来劝慰他,鼓励他,指导他,把他摆渡到正确的航道上,让他重新张起自信的风帆,燃起希望之火!马上动手!

学生动手写发言材料。

出示堂堂清练习题:进行最后一轮比赛。

1、给下面的深颜色的字注音:

蹂躏自怨自艾沮丧赎回猝不及防颠簸

2、“生命里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和雪天”是什么修辞?有什么含义?

3、你最喜欢的话是哪句?为什么?

4、写作练习:仿照下面的例句接着写下去。(要求:最低再写二句。越多越好。)

例句: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总结比赛结果:

结束语: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我们便在这条河上要么被别人“摆渡”,要么“摆渡”别人,但是千万不要记了“摆渡”好自己。衷心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一达观开朗的摆渡人,把我们的人生“摆渡”得更加美好,“摆渡”得更加靓丽!

布置课后作业:

为你身边苦恼的人做一次热心的摆渡。

附:板书。

一、为何摆渡?世间不如意的事太多

二、为谁摆渡?A、为别人。B、为自己

八年级篮球选修课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篮球拓展训练,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

2002年8月, 教育部颁布的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 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 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 重新组合上课,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2012年1月,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指出, 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事关个人的成长与成才, 事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 对于体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开展体育课程建设, 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理健康、磨练意志品质, 而且也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途径。

篮球拓展训练方法, 运用现代时尚的拓展训练的有关原理, 借助篮球场地与器材, 将很多篮球技术、战术配合等教学在训练内容, 按照特定的目的、要求和特殊规则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一种特殊训练形式。篮球拓展训练方法是目前教学训练改革中的一项创新, 是对传统教学训练内容与方法的一种完善与补充, 是众多青少年学生的良师, 是广大从事青少年篮球教师、教练的益友[1]。篮球拓展训练作为新兴的一项专业训练方法, 在普通高校的篮球选修课中系统的运用研究尚且空白, 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 开拓出一种全新的篮球选修课教学模式。

1 高校篮球课引入篮球拓展训练的意义

1.1 促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 以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 也就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环境的有效性[2]。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心理健康问题日见突出, 情感、生活、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促使部分大学生过早的出现冷漠、孤独、焦虑、敏感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现状, 这种不良的现象对大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 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人际交往离不开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 处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心理保健的功能, 给人以支持的力量, 同时满足人的归属感、安全感、自尊、自信等多种心理需要[3]。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黄金阶段, 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篮球拓展训练强调的是团队协作, 更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空间, 以篮球为中心, 充分发挥个人的运动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每一个拓展训练项目中不断的完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间的交流。每个人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的情况, 会在不同的拓展训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领导者、团队核心队员等等。学生在项目中必须遵守规则, 与队友配合, 完成一些可能不想做甚至不会做的技术动作。因此, 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认识, 努力逼迫自己去适应规则, 适应环境;学会在拓展训练中服从纪律, 尊重裁判, 约束自我, 公平竞争, 服从体育道德规范;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与他人竞争或协同, 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顺应与服从。这些过程对于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促进个体社会化,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篮球拓展训练的项目要求学生篮球基本功要扎实, 学生在完成篮球拓展训练项目的过程中, 由于技术不熟练或者配合不默契, 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 由于失败所引发的挫折感, 正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理调适过程。学生在这种过程中提高了抗挫折能力, 而抗挫折能力就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1.2 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 是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或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在体育课的选课意愿中, 往往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是否容易及格或是否有兴趣等几个方面来选择。传统的篮球选项课教学因考核的需要, 过度的注重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单一, 很难提高大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而篮球拓展训练在篮球选项课中的融入, 使课程的内容更加充实, 组织形式灵活多变, 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激烈的对抗和竞赛中培养大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篮球拓展训练项目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 为每一个游戏设定了任务和规则, 让学生在情境中担任各类角色, 在项目的进行中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锻炼体能, 提高技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大脑皮层的兴奋高度集中;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的心理。在每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 体育教师由说教者转变为欣赏、鼓励与保护者, 甚至是参与者, 师生关系拉近了, 同学们之间减少了埋怨, 增加了鼓励、团结和信任, 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同学们更多的体验是快乐, 并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拓展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得到感悟, 在感悟中获得知识。

1.3 提高大学生体能和技能

1984年中国出版的《体育词典》认为,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 体能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组成。素质教育认为, 传统的统一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比较残酷, 他们在这样的考试中总是得低分, 他们由此会产生自卑感, 丧失自信心。成功体验可以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增强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4]。传统教育受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影响, 强调以知识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 在掌握现成知识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但在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却存在弊端[5]。

篮球拓展训练项目对学生的技能和体能有较高的要求。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学生都是大学二年级, 在大一时必修过篮球课或者有较好的篮球基础。技能和体能较好的学生是保障项目完成的关键, 而部分技能和体能较差的学生, 也会因团队荣誉感而更努力的完成项目。在这种你追我赶, 努力拼搏的运动环境中, 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例如“整齐划一, 运球上篮”训练项目, 要求每组学生左手依次搭在前面队员的肩上成一路纵队, 统一采用“前推后拉运球”或者“行进间高运球”的方式全场运球投篮, 投篮不中必须补篮, 队员依次连续不断地轮换运球领跑、投篮、抢篮板球后到队尾, 直到最后一名队员将球投进篮筐比赛结束, 先完成的组获胜。本项目培养学生永不言弃、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弹跳力;提高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和投篮技术。

1.4 有利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也进行了许多改革,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有很大的比例, 它以教学、课堂、教材为中心, 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统一行动,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一种制约。篮球拓展训练方法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因此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纳入篮球选项课中, 有利于加快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

1.5 对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可分为四大任务, 即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与创新素质。传统的教育方式己经无法满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篮球拓展训练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 将对完成素质教育的四大任务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产生积极的影响。篮球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 提高技能, 而且还可以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陶冶情操, 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 篮球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还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2 高校篮球选修课引入篮球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2.1 篮球课教师完全能够胜任篮球拓展训练方法的教学

体育教师在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 往往只要求学生参与, 达到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和准备活动的目的, 而忽略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心的体会。篮球教师都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 他们很容易掌握篮球拓展训练方法, 能顺利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项目进行时能共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结束后,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对学生进行引导, 还要引导学生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自己的人生知识, 以便以后用于生活和工作。高校体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再加上针对性的练习, 一般都能担任此课程的教学任务。

2.2 篮球拓展训练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篮球拓展训练方法是按照特定的目的、要求和特殊规则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一种特殊训练形式。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整体情况安排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 在学生参与训练项目之前, 体育教师还要强调项目规则和奖惩措施, 精心策划, 认真对待活动中的每个环节, 针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进行总结和引导, 确保训练项目的顺利开展。较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也符合体育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2.3 篮球拓展训练的组织方式和场地器材场的要求比较简单

篮球拓展训练是以学生分组对抗或竞赛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师在介绍完规则和奖惩措施后, 分组进行比赛, 赛后进行总结。所需的器材主要以篮球为主, 其它辅助器材有障碍物、排球等。项目进行时, 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活动范围, 确定比赛场地数量, 一般项目1~2个标准篮球场足够。因此, 篮球选项课中很适合开展篮球拓展训练。

2.4 篮球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篮球拓展训练看似游戏, 其实是为某些预期的结果而设计的, 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锻炼体能、提高技能。篮球拓展训练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民主地对面临的问题发表看法,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游戏, 同时在游戏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得到感悟, 在感悟中得到知识。

3 结语

总之, 高校篮球选修课引入篮球拓展训练, 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于篮球课本身来讲, 既丰富了课的内容、增强了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还拓宽了篮球课的功能。篮球拓展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体育学习兴趣, 增强体能和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能够加快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 对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高校篮球选修课引入篮球拓展训练, 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是可行的, 更是有针对性的,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唐煜章.篮球拓展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2]陈斋.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刘援朝, 林刚.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理及适应[J].社会心理科学, 1999 (2) :15~16.

[4]马振海, 等.素质教育:观念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网络gis的应用技术下一篇:学生军训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