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浅谈教育公平

2024-07-25

幼儿园浅谈教育公平(精选8篇)

幼儿园浅谈教育公平 第1篇

浅谈教育公平

【摘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 《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 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 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 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 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我国在法律上规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有法律上的保障。但在现阶段,我国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关键词】

教育公平、策略、教育现状、教育不公平

一、下面我主要从受教育的不同阶段来谈谈教育公平的现状:

1学前教育

起点公平,指的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即竞赛的规则必须是公平的。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公平问题,这些不公平是使学前儿童个体之间身心发展不平衡,影响儿童接受正规义务教育的质量,制约着全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国民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少数地区的一些托幼机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使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以“权力”和“金钱”衡量尺度,即以幼儿家长拥有的社会资源、职业以及经济状况为标准。同样的教育机会与资源的享用却要用不同的代价来换取,这对幼儿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按家长的经济状况选择收费标准不同、档次各异的幼儿园,也使幼儿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感触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与交往的不平等。

2、义务教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

农村学生比起城市学生受教育机会少,享受的教育资源也非常有限,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2)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主要是东西部资源分配不均。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不论是师资、设施、培训机构,还是信息来源都优越于西部地区,对于处在偏远农村或西部的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3)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资源配置的失衡

由于重点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远远比普通学校多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择校费就是再昂贵,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分数上达不到所谓“择优”的那个标杆,不得不争着将孩子送往重点学校。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已经被教育部明令废止,但实际上取而代之的“实验中学”仍然被各种光环所笼罩,在投资、贷款、师资、基建、招生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令广大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择校热演变成教育不公的最突出表现之一,于是巨额的“择校费”应运而生且水涨船高,让众多家庭苦不堪言。

(4)女童与男童在受教育时的期望不同

女性教育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是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一个持久而衡新的话题。女性教育问题集中在西部的边远贫困地区,主要表现为入学接受教育的女生数量不多。在初中阶段中途辍学和义务教育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男生。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意识而导致的对女童的不公平,这主要是针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城乡或者东西部地区的教育不公平还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大家都知道新课改教科书的编写者几乎都是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的专家编写。尽管在调研时也去了一些农村学校了解情况,但是内容大部分是面向的城市文化。这对于具有农村文化的学生来说是很难与课本文化相融合的,从而导致考试的失利,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3、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主要就是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资源配置问题:对于学习成绩不好不能进重点只能进普通高中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进了重点的学生也有不公平现象,重点高中实行的是分数档次与学费档次匹配。而且即使进了重点学校后也存在不公平现象,实验班与普通班教师配备不一样,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学校领导对实验班同学的期望高关注也多,而普通班同学就享受不到如此待遇。

4、高考教育

高考考试就是平等的分配不平等权利的过程,是调节社会分工的“天平”,不论是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制,实质上是脑体分工的手段,也是社会各层上下流动的通道,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平衡器,公平则是判定考试结果是否有意义的准心。计划录取体制人为地制造了地位、成分、阶层之间的差距,以省为单元组织录取,不同省份录取标准差别较大,尤其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录取标准倒挂,形成教育不公平的“马太效应”,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价值基点是教育均等。在制定招生政策中,存在城市价值取向,没有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差异,没有拉开档次,区别对待,便形成了较大的不公平性。比如说陕西省城乡存在不平等,不论是教育机会还是教育过程中资源都是分配不均的,但是高考录取分数线是统一的,这样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其次,在入学机会的分配上,国家不是依各省实际参考人数分配录取名额,而是依据高校向其所在地录取较多名额和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原则,使高校较多、高教资源丰富地区的入学机会多、入学率高。

5、研究生教育

一方面体现在东西方地区差异上。比如北京、南京、上海研究生导师有名望,国家建设基金多,国家课题多,论文好发表,出国机会多,发展前景好。北大、清华培养的毕业生大都出国了,对个人对国家都是有益的。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就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了。

另一方面城乡不公平由课程所反映的同质文化来表现出来,学历越高同质文化的筛选功能越明显,城市学生数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性别歧视贯穿教育的始终。对于女研究生社会是一种消极排斥的态度。女博士已是个贬义词了,一提起女博士人们会说“灭绝师太”又老又丑、呆板木讷、嫁不出去、不会做家务等等。和女强人一样被视为社会上的怪物。这样公平吗?而有些用人单位会因女研究生毕业工作后会马上考虑婚育问题而以种种理由拒绝女研究生的就业。

总之,纵观学生从幼儿园上学开始到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评职称始终存在地区差异与性别歧视和同质文化。这三个方面贯穿教育始终,而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同样贯穿教育始终。

现在的招生制度本身的问题已经发展到唯分数论的地步,一个分数定乾坤,分数高低可以忽视教育所有的内容。使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所在的地域差别,更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别,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农村于偏远地区无法实现义务教育除了经济的原因之外,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尺子要求他们是一个并不实际的问题;基础教育围绕的不是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一些学科的教育并不是在传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所体现的思想与认识。而把做题目成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因此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你再问他基础教育中的知识,他只能是曾是相识,有许多学生之所以高分低能,就是因为不能把这些在基础教育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有人评论说我们的教育缺少平凡,这个评论非常到位,如果教育缺少平凡,那么这种教育就是纯粹是为了选拔人,这与过去的科举制度并没有不同,违背了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二、教育不公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1、对小康社会建设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小康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建设,并非是哪一部分人的建设。而占人口总量80%的农村人口实现不了小康,就不能称其为小康社会。农村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教育层次不高是重要原因。

2、教育公平的缺失明显影响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力,加剧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贫富差别和社会发展差别,使 落后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与改造进展缓慢。如今,我国东西 部地区之间、甚至中西部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其中 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发展的许多条件较差,特别是教育条件较差这一条,明显导致了两地人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发展力的不同,教育不公导致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合理,引发很多社会矛盾,有些矛盾呈激化趋势。

3、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有无自由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全面的社会保障机制,灵敏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动态开放的社会稳定机制是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教育不公直接影响上述五项机制的建设。只有扫除教育领域中各种不平等状况,才有可能有效调节社会各层面的利益关系,拉近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教育不公还会引发其它一些不良影响。如教育不公,造成很多农村青少年不能得到良好教育,引发对党和各级政府的不满;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导致城乡对立;一些特权部门和个人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利益,引发群众对腐败的不满;一些青少年辍学后,无所事事,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等等。

三、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的策略及建议

1.政府方面

对于城乡以及区域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性,政府应明确职能,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尽快的建立公平、公正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不仅要加大在财政方面对整个教育的投入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弱势区域及农村的扶助力度,以减少城乡、区域之间的基础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同时,政府应有效的约束东部发达地区,发达城市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其制定教育经费投入上限;而对于中西部和农村制定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的最低限度。只有政府承担起了对教育的责任,时刻坚持三大原则,才能确保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这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学校方面

首先应当取消所谓的“重点中学”制度,取消区分等级学校的简单做法,把力量转移到建立和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上来,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应加强投入,努力增强薄弱学校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实现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的均衡发展。在硬件方面,应对教舍进行改建,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个学生在安全、幽静的环境中成才。另外,学校应当购买必要的教师教用设备,保证教师授课的基本需求。在软件方面,学校应当适时的培训在职教师,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建立起优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校长和教师之间,应适时的进行相互交流,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全日制公办学校应积极主动的吸收流动儿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流动儿童教育机制,避免出现流动儿童就学困难等教育不公平现象。

3.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全体现在学生这个教学主体上。对于学生,教师应当排除差异,公平对待。由于学生存在家庭背景、经济及个体差异,难免会出现小部分弱势学生。对待这种学生,应当积极给予关注和关怀,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使基础教育在各学习主体之间得以均衡发展。此外,要使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还得考虑生源均衡的问题。由于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给予殷切希望,想方设法让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去学习,这就使得某些学校出现“人满为患”,而其他一些学校则出现“门可罗雀”的现象,这样不仅加剧了基础教育的巨大差距,还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相关积极的政策,比如:就近入学、划区域入学等,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增进教育的公平性。

四、总 结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公平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今后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教育公平是社会教育的本质之一,它是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诚然,现在的教育不公现象必然存在,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应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实践观,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时的重要原则,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法与教育公平》 王雪梅、张玉霞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论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唐琼,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 《今日财富》期刊,杂志社出版社,2007年第4期

《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思考》常秀娟【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

教育公平

幼儿园浅谈教育公平 第2篇

胡剑彬 张丽娟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长春 130024)

[摘要]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视野下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包括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别悬殊、园际间差异明显、阶层差异显著等问题。为促进幼儿教育公平,提出了相关建议:应加大教育投入,扶助落后地区,加强幼儿教育法制进程,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育公平对策

近几年来一些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的教育投入会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相当高的回报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教育公平问题也是教育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本文试从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分析幼儿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并提出建议。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公平是平等与公正的统一体。公平既有对公正的追求又有对平等的向往,公平需要以平等为基础,同样需要在公正的内在要求下对存在的差异进行不平等的关怀。由于客观存在的自然和社会障碍,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借用价值规律的表达方式,即公平就是公正围绕平等上下波动。

因此,教育公平可以理解为“人们能够公正平等的接受社会所提供的公正平等的教育。”

[1]教育公平涉及到两条基本的原则,一是教育机会的均等,强调国家给予个体或群体同等的受教育的可能性,然而绝对的机会均等也是不存在的而且是不现实的;二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遵循公正的原则,即将受教育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应有所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频频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等社会现象。因此,教育公平必须要有区别的分配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机会的均等。

二、幼儿教育中不公平的现象

(一)地区差异大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形成了巨大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上的不同步导致了教育投入的不均衡,教育投入的不均衡进一步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巨大差异。如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学前三年入园率80%以上,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古、甘肃、青海等,截至200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基本上只能达到35%左右。

(二)城乡差别悬殊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比较而言,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占优势,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则处于弱势地位,随即带来的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造成了幼儿教育在城乡之间失衡的现状。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弱势体现在:

一方面,幼儿教育资源配置欠缺。我们把幼儿教育资源分为实物资源和制度资源两大类,相应的实物资源包括资金投入、幼儿园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等;制度资源包括政府的法规政策、相关的文化氛围等等。由于以民办园为主体的农村地区经费支持稀缺、教育意识淡薄、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农村幼儿园硬件普遍比较简陋,大多使用民房且有饮食卫生和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入园幼儿比例低。在我国城市地区的幼儿基本能解决入园问题(城市中出现的“入园难”现象主要是指入好的公办园难,并非无园可入),然而,“中国广大的农村也只有七成的孩子能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2]这也加剧了学前幼儿入园机会的不均等。

(三)园际间差异明显

我国幼儿园可以分为省、市、县、乡、村五级,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后发现,差异都十分显著。比如机关幼儿园每年能获得政府较多的经费支持,更容易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较高,而一般的民办园、改制园没有政府的补贴,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往往转而向家长收取更高的费用。幼儿接受幼儿教育,却要付出不同的代价,这本身就是对幼儿追求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体现。

(四)阶层差异显著

按照收费和教育资源,笔者将幼儿园大体分为如下几类:第一,质量较高、收费较低的公办园。比如,政府机关幼儿园等。他们招收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的子女;第二,质量较高、收费较高的民办园,这类幼儿园由于收费高,面向的群体大多是收入较高的公司白领等;第三,质量低、收费低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主要针对没有经济实力或者受地域、交通限制的幼儿家长。由于不同类型幼儿园招生对象隐含的阶层划分,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的儿童所接受的学前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差别显著。

三、解决幼儿教育公平失衡的对策

(一)加大幼儿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

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幼儿教育投入,例如,目前各省都已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各地新增财政投入1000亿以上,内蒙古预计从2011年到2013年新建847所、改扩建633所幼儿园,这无异于为广大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幼儿教育机会。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应避免集中投向公办教育,从而导致扭曲的学前教育供给格局,对民办幼儿园也可采取评优奖励、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对民办幼儿园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分和管理工作也迫在眉睫,这样才可能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教育投入的结构可参考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针对省、市、县、乡、村五级幼儿园,分别设立幼儿教育专项资金,由各省向省内各地市级、县级、乡级、村级教育部门分配和转移教育财政经费,从而实现地方区域内幼儿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二)扶助贫困落后地区,采取向弱势群体倾斜政策。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的容量最终只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板的高度。在我国幼儿教育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不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我们就难以实现国民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这也是国家在政策上向弱势群体倾斜的体现。对贫困落后地区实施补偿教育,能够使那些没有机会获得教育的幼儿接受教育,也可以使一些已经接受幼儿教育但处境不利的幼儿获得更好的教育,这对于缩小弱势群体与良好环境下成长的幼儿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幼儿教育法制建设,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

幼儿教育既有和其他阶段教育融合发展的普遍性,又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明确幼儿教育的地位和性质、明确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确立相关部门分工协调合作的机制等,最终都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界定和约束。因此,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是保障幼儿教育公平的迫切需要。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立法已经开始提上议程:2007年11月,教育部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了今后五年立法的工作重点,并列入了2008年工作要点。[3]学前教育立法一方面可以参考国内北京、上海等一些已经制定了地区性的《学前教育条例》的经验,另一方面,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也都确立了学前教育法,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经验都可以为我国学前教育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朱宗顺.教育公平应从重视学前教育开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2):23

[2]蔡迎旗,冯晓霞.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2004(2):34

幼儿园阶层化拷问教育公平 第3篇

幼儿园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 幼教是第一道起跑线。但如今, 在我国很多城市, 孩子的起跑线幼儿园早就不一样了。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帖子:“官二代”上机关幼儿园, 一年财政拨款6 000多万元;“富二代”上私立幼儿园, 纯正欧美人士授课, 一个月学费上万;“穷二代”上农民工幼儿园, 一个月被教育部门查封好几次。幼儿园呈现阶层化, 让孩子如何不拜权拜富?

幼儿园阶层化现象的背后是权力自肥。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 如果《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获得通过, 那么八所机关幼儿园将获6 863万元财政资金补贴, 一时间引发公众质疑。广东省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主任解释称, 目前这些幼儿园都是事业单位, 按照我国财政体制都会给予财政预算安排, 这和其他事业单位是一样的, 所以预算编制并无不妥。机关幼儿园获财政补贴, 年年受质疑, 年年有关方面称并无不妥。其实, 最需要财政补贴的恰恰是那些“非法幼儿园”, 但在权力自肥的语境中, 也唯有机关幼儿园才能享受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成为“官二代”的“专供”。这种幼儿园阶层化释放出危险信号。

幼儿园阶层化现象的背后是教育不公。一边是我们热切追求教育公平, 一边却是幼教领域突出体现着教育不公。如此荒唐, 正是老百姓无法用脚投票,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结果。

幼儿园阶层化现象摧残着教育公平, 是砸向社会的一记炮弹。社会学家指出, 阶层分化不可怕, 可怕的是阶层固化, 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 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阶层固化隐藏着太多的不安和动荡, 打破阶层固化, 势在必行。打破阶层固化, 幼儿园是绕不过去的“弯”。幼儿园阶层化的怪圈如何破解?一方面要尽快将幼儿纳入到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必须打破权力自肥。要补贴都补贴, 机关幼儿园不能享受“特权”。

浅谈城乡教育公平 第4篇

一、教育公平的概念

何为教育公平?典型的说法主要有:

肖建彬的《论教育公平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是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表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性的一种主观体验、社会制度、现实状态和理想追求,是促进社会公平、个体发展与人类解放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

王延寿在《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理性审视及对策研究》中认为,是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教育发展状态,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

郑晓鸿在《教育公平界定》里解释教育公平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分为三种类型:观念层次的教育公平,是对教育市场公平和教育社会公平的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是以人们对教育市场公平和教育社会公平的合理性的判断作为评判标准。教育市场公平是一种使教育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最佳配置的方式不等于最理想的配置方式,必须实施机会平等、交易平等及竞争平等。而机会平等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教育社会公平也即财富和收入的平等,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已有的受教育程度和一定时期内所受教育程度的平等。

二、农村和城市教育现状对比

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师福利待遇、国家投入等方面。农村学校相比城市学校来说明显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学生用的依然是年久失修的桌凳,被刮得“伤痕累累”的黑板,远程教育设施对农村学校而言,更是非常神奇的宝贝。城乡教育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年轻充满活力的教师都倾向于待在城市,城市对他们有着无穷的诱惑力,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乡村极度缺乏教师,师资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的城市地区。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农村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国家一直都在强调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资金,可这当中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流入到了城镇学校中去,所以造成了城镇学校越办越好,综合实力越来越强,而乡村学校则是越来越破,有些乡村地区甚至都撤销了乡村小学。

三、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几点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就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引起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就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

1.对于国家来说,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均衡教育资金的投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在财政投入中占有优先地位,增加财政收入中农村基础教育所占的比例,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经济水平,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管理。像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全免措施就有效地保证了一些贫困地区的儿童能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的补助力度,尽可能地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的住房条件,提高条件艰苦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通过这样一些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进而保证农村地区的师资能够跟上城市的步伐。

2.对于学校来说,就要用物质去吸引人才,用真诚去留住人才,用成果去感谢人才。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如果学校能在教育信息化这一块加大投入,多引进一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教育,就可以拓宽老师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在网络课堂中和全国的名师零距离接触,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

3.对于家庭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要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意识:知识能改变命运。家长应彻底摒弃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不论男女均有权利接受教育,都能为他们的人生奋斗,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四、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意义

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和平与稳定。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可有力地缓解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有力地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为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保证。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对农民来说,可以接受正规教育,能更好地运用正当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能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二中学)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第5篇

一、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课余时间,同事们经常谈及“教育公平”这个话题,大家通常把教育的不公平完全归因于地域、区域或阶层的差异。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大量不公平现象,我们却往往没有好好地重视并解决。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教本、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学方法,班上六十一名学生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平等的教学,实质上学生受到的教育就真的平等了吗?我认为不是,课堂教学上的不公平问题日益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座位安排显现教育的不公平

在每学期开学,老师们最苦恼的事莫过于学生座位的安排,每位学生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小孩坐在教师靠前的位臵,最好是黄金位臵即二、三组的第二第三排,而这样的位臵有限。教师在安排位臵的时候,通常会按学生的身高来安排座位,然后定期地左右平移,后三排循环等制度。这学期就有家长打电话来,以孩子眼睛近视,平时好动等,要求给他家的孩子安排好的位臵。甚至是亲戚家、同学、同事和领导要求特别关照的某某学生,这些学生的座位往往是固定不变的最佳位臵,这就是课堂中存在的教育不公。比如,我班学生陈晓雅论身高,就排列后三排,由于是同学的孩子,“理所当然”放在第二、三排,经常有家长及学生对我反映“挡视线”,弄得我左右为难。细想想,我的这种不公正的做法已经引起家长和学生的不满,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2、教师教学心理显现教育的不公平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是著名的“皮格巴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著名儿童教育家卢勤也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美的个体,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告诉每一个孩子,你真棒!你能行!这说明教师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成长除了受自身的能力影响外,还受到教师的期待影响。比如,我班学生周剑调皮,好动,是个留守儿童,每天作业不能按时交,书写马虎,一年级的时候,经常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弄得“苦大仇深似”的。一学期过去了,毛病一个没改,还学会打人,后来作业干脆不交了。为此,我请教一位老教师,他要我对周剑同学换一种态度,改批评为期待,希望看到他工整的作业、帮助同学等。这位学生得到了由这种期待激发的积极暗示,真的慢慢进步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对自己喜爱或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积极期待,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现。而对于表现后进的学生来说,因为希望上课顺利,尽快完成教学计划。图省事各方面的原因,教师压根儿就把他们给遗忘了。这样的不公正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活动空间越来越窄,甚而渐渐走向学习的边缘。

其次,我觉得教师的心理其实是存在偏见的,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总是看什么都顺眼,同样一个错误,批评好学生时轻描淡写,反之批评后进生时就在大做文章,还会把以前的错误重拾,一一罗列,唯恐漏掉哪一点。这种偏见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虽然绝大多数教师也认识到不合理性,但因为教学质量,教学进度及私心的作用,常常会导致这些心理偏见在老师的心理作崇,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贴上了固定的高低大小标签,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公平对待。

3、师生互动交流显现教育的不公平

课堂教学是师生个体,师生群体,生生互动,交流过程。没有这种多层次的交流,就实现不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其中师生个体交流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最常见、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根本上说,教师作为引领者在师生互动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例如上公平课时,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按教师的预设进行下去,以理想的完善状态展示给听课老师及评委,教师在指名回答问题时,往往选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或举手积极的学生,于是一节课下来,就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其中,有的同学甚至会被多次点名,而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看热闹”,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师选择意向的不公平。师生群体交流时,当学生的意见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总会用参考书上所谓的“标准”来束缚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逐渐养成思维的惰性。另外,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存在不公平。比如在任务分配上,优等生聪明的学生,分到的任务往往是具有思考性、创新性,具有一定难度的;而成绩稍差、思维稍慢的学生到的任务往往是简单易行、可有可无的任务。这种有失公平的分配收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如何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性

对于上述诸多课堂教学行为中体现的不公平现象,我认为关键还是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进行转变。为此,我谈几点看法:

1、教师教学心理的改变

课堂教学观念是教师课堂行为的指导思想,要建立公平的课堂就必须改变教师原有的课堂教学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持有的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及判定学生优劣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在课堂教学行为中重视成绩优秀,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心理暗示。出现了埋怨后进生拉平均分,转学生分布不均,各班生源不齐等现象。

另外,教师或多或少对本班学生带有一定的心理偏见,中国是个重人情的国家,无论哪个班,都会有亲戚、朋友、同学、领导等指名的“关系户学生”,这些学生与上述优秀生一样,总能受到课堂的特别优待。因此,解决这个不公平的难题,教师首先从心理上应树立平等观,塑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克服心理偏见,把每个孩子看成一个特有的个体,避免对“关系户学生”的特别关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尊,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感觉在这个集体中都是受老师重视的,自己某方面不够好,是因为努力不够,只要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人人都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

2、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互动交流

丰富课程内容,促进课程资源的公平分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方法,鼓励个体学生自主学习,布臵更加人性化的作业,实行多种分组模式,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差距。为所有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学习材料,又要给予学生学习具有同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的机会。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开放性答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平等地与教师交流,“答案”不唯一。平时将“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向后进生倾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比如,合理设计学生座位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座位的安排,除了考虑身高外,尽量让不同类型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排列呈均匀分布状态,以保证每一个学生周围环境的相似性。

3、家校互动,促进课堂的公平性

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配合。老师和家长,信念是一致的,应志同道合,为孩子的明天共同努力。虽然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经济收入不同,但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提拔,多一点关照,所以将家校有效整合,对促进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显得尤其重要。老师可通过家长对每个孩子的品德、性格、学习状态有更为细致地了解,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资源应用平台等形式,与家长一对一接触,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避免教师主观上的心理偏见,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从而得出最有效、最全面的教育方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孩子得到均等的待遇。

幼儿园浅谈教育公平 第6篇

一、引言

谈起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就会想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章程。其中,明确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优先发展教育。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那么,教育——培育人才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显的非常重要。

二、教育公平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念,加上科学的政策指导,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同时,它还体现着每个人自身的“自由、平等、正义、尊严”等人生价值。教育公平意味着必须要遵循“平等原则、差异原则、补偿原则”三大教育资源配置原则。总之,教育公平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差异不平衡

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东部和西部的差距甚大。据相关调查显示,东部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中西部的一倍之多。而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城市与西藏、青海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更是相差甚远,而且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2.师资力量及重点学校制度不平衡

虽然我国的教师学历提高的非常快,但是我国城乡及区域之间的悬殊也不断加剧。学历不合格的老师主要集中于农村,同时区域之间的差距也相当明显。另外,“重点学校”制度的出现,直接导致本来就有效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3.财政收入和教育投入的不平衡以及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不平衡

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投资者主要是政府,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居民所占投资一般低于8%。然而在我国,个人投入却惊人的占到了62.7%。21世纪之初,在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所占GDP的比重一般为5%~6%,在发展中国家,其所占比重约为4%。在我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9%、3.41%、3.28%、3.26%,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并且还呈下降态势。

四、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的策略及建议

1.政府方面

对于城乡以及区域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性,政府应明确职能,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尽快的建立公平、公正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不仅要加大在财政方面对整个教育的投入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弱势区域及农村的扶助力度,以减少城乡、区域之间的基础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同时,政府应有效的约束东部发达地区,发达城市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其制定教育经费投入上限;而对于中西部和农村制定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的最低限度。只有政府承担起了对教育的责任,时刻坚持三大原则,才能确保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这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学校方面

首先应当取消所谓的“重点中学”制度,取消区分等级学校的简单做法,把力量转移到建立和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上来,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应加强投入,努力增强薄弱学校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实现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的均衡发展。在硬件方面,应对教舍进行改建,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个学生在安全、幽静的环境中成才。另外,学校应当购买必要的教师教用设备,保证教师授课的基本需求。在软件方面,学校应当适时的培训在职教师,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建立起优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校长和教师之间,应适时的进行相互交流,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全日制公办学校应积极主动的吸收流动儿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流动儿童教育机制,避免出现流动儿童就学困难等教育不公平现象。

3.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全体现在学生这个教学主体上。对于学生,教师应当排除差异,公平对待。由于学生存在家庭背景、经济及个体差异,难免会出现小部分弱势学生。对待这种学生,应当积极给予关注和关怀,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使基础教育在各学习主体之间得以均衡发展。此外,要使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还得考虑生源均衡的问题。由于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给予殷切希望,想方设法让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去学习,这就使得某些学校出现“人满为患”,而其他一些学校则出现“门可罗雀”的现象,这样不仅加剧了基础教育的巨大差距,还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相关积极的政策,比如:就近入学、划区域入学等,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增进教育的公平性。

五、总结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公平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今后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教育公平是社会教育的本质之一,它是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诚然,现在的教育不公现象必然存在,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应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实践观,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时的重要原则,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丁飞、周华.公平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

幼儿园浅谈教育公平 第7篇

摘要:公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公平的对待学生,无论学习好坏,也要让优秀生开拓眼界,精益求精。公平教育最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上体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一堂课一种方法一讲到底的习惯,要在课堂上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也要,也得让后进生解开他们学习上哪怕是最小的一个谜团。

公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后进生改变现状获得进步,也要让优秀生开拓眼界,精益求精。如何优化现在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体现公平教育的优势,教师应该作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当然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推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次次地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

2、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3、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三、优化合理的课堂结合是关键

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

2、对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

3、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就请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设情景记性:

A:Putonyourcoat?

B:whichoneismycoat?

A:Theblueoneisyour?

B:Oh,yes,it’smine,Thankyou.先提问your、my,再问yours、mine的意思,学生容易地回答出来。于是引出新语言项目。

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根据自己的经验,公平教育实施力度不够的话,很容易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要么整个偏向优秀生,提高知识讲的太多;要么专讲基础题,使好学生产生不满。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求教师备课一定要充分,两头都要兼顾。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村级幼儿园建设 第8篇

一、发展现状

1.城乡差距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到2011年为止,我国目前农村幼儿入园率依旧很低,大约为55%。这一数据体现了我国现在学前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依旧很大,城市内幼儿的入园率依旧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幼儿不能接受优良的学前教育,有些甚至没有接受教育的条件。

2.质量差距

对于接受教育的质量差距最明显地表现在老师的素质上。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明显比城市地区的差,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缺乏师资。并且农村地区老师的素质也比城市的差。同时,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器材都比较落后,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幼儿接受教育的质量。

3.生源因素

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得现在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造成很多的学龄前儿童随父母到城市就学,另外一部分儿童,由于农村的教育质量及教学环境影响,很多的家长都将孩子送到上级城镇就读。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幼儿数量的减少,这种情况也影响了村级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

二、影响因素

1.观念影响

由于幼儿教育长期受到忽视,所以造成对幼儿教育的不够重视,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投入缺乏,对于幼儿园的建设很难达成一致意见。造成了农村对幼儿园建设的落后,使教育整体发展的不均衡。

2.认识因素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长对于幼儿教育认识的不够正确,在农村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还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认字算数,完全忽视了幼儿教育的个性发展。

三、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

虽然现在对于教育观念的认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有些人仍然存在着落后观念,主要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及不同意幼儿入园两种。针对这种思想误区,我们除了要大力宣传教育以外,同时还要与家长进行座谈等其他的宣传手段,改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2.立法保障

目前,在我国对于学前教育制定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对农村的学前教育的法律内容可以说是空白的。缩短城市与农村在幼儿教育上的差距,需要制定相关法律保障,通过立法保障,可以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设与投入,保证幼儿接受完善的教育体制及教学质量。

3.政府监管

政府在对教育体系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前教育的保护力度。树立教育公平的四项,可以对农村的幼儿教育有一定的倾向性,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保证平衡发展。

4.合理建设

对于村级幼儿园的建设,应该根据现有的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制定建设方案,对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交通工具、生源等进行综合的考量。以就近、交通方便为原则,或者可以相邻的村屯联合办园。

对于目前的教育出现的城乡差距,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推进公平教育,改善农村现有的教学状况,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合理办园、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固有观念,制定完善的教育模式及教学理念,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措施。

摘要: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谓的教育公平就是指对所有人的教育起点实施公平化。通过对现有的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幼儿园建设的考察,我们发现对于村级的幼儿园与城市的幼儿园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在农村地区设立幼儿园具有很多的苦难。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由于观念、政策及制度的约束,影响着村级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如何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村级幼儿园的建设是我们都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优秀美文阅读下一篇: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健康教案《猫和老鼠》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