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

2024-06-02

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精选18篇)

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 第1篇

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教学重难点:

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预防,了解传播途径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肺结核等。)

二、让学生说一说得了呼吸道传染病的感受。

三、了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概念及特征

四、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计划免疫。

2.注意传染源。

3.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劳逸结合。

4.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5.注意个人卫生。

五、读一读:健康小秘诀 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那些方法? 板 书 设 计 传染病的预防

五、作业 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下来

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 第2篇

汝阳县三屯镇中心小学——刘晓磊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教学重难点

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预防,了解传播途径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白喉、腮腺炎等。)

二、让学生说一说得了呼吸道传染病的感受。

三、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计划免疫。2.注意卫生。3.少去公共场所。4.会添减衣服。5.积极锻炼身体。

四、流行性腮腺炎是怎样传染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腮腺炎病毒存在与病人地唾液、鼻烟分泌物及被病人的唾液、鼻烟分泌物污染的衣物、手帕、食品、用具等,干燥后病毒可以进入空气引起感染。

五、怎样预防腮腺炎? 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

腮四安言病人要隔离治疗,病好后才能上学。可煎服板兰根等草药预防。

六、读一读:健康小秘诀 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那些方法? 板 书 设 计

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3篇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 对家禽损害甚大, 甚至可以造成家禽死亡, 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只有弄清家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才能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 尽快控制病情, 防治疫情蔓延扩散。

1 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相互关系

禽群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其发生特征是传播迅速, 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对禽群的侵害非常严重, 如果控制不力, 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发病, 甚至可以造成大批家禽死亡。只有找到病原体的存在方式, 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 才能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家禽传染性呼吸疾病病原间的相互作用中有明显的影响。饲养环境空气中氨气浓度过大、尘埃过多、家禽环境污染严重, 都会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家禽长期在浓度20mg/kg氨气环境中, 很容易出现肉眼和组织学病变, 甚至感染NDV。像鸡呼吸时尘埃颗粒会阻碍其气管和支气管, 这些尘埃往往都带有病毒和细菌, 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1.2 热应激和霉菌毒素

根据相关试验证实, 热应激会影响某些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像霉菌毒素的污染, 粮食中受污染可以占到40%, 黄曲霉素能够引起免疫抑制, 导致血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 细胞介导免疫功能降低。

1.3 细菌和支原体

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是一种潜在感染, 由于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 致使禽群体带有这2种病原。如刚出世的雏鸡就部分带有病菌, 在环境适宜情况下, 会迅速蔓延和传播。支原体单一感染时, 禽群只是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 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存在, 就会形成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暴发。由于副嗜血杆菌可以使支原体毒力大幅度增强。像养鸡场有支原体感染, 加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协作发生, 常常要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大肠杆菌感染情况下, 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加入, 也可以引起明显症状甚至死亡。

1.4 免疫抑制病病原

所谓免疫抑制就是指家禽机体在某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下, 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无应答。像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等, 都是常见免疫抑制病。如鸡群感染IBDV和大肠杆菌后, 采用不同毒株的腺病毒攻击, 就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如果使用毒力比较强的IBD疫苗时, 可以影响ND和IB疫苗免疫应答能力。

2 常见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方法

家禽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包括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曲霉菌病、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等, 掌握其发病特征、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有效控制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有重要意义。

2.1 传染性喉气管炎

这种传染性喉气管炎不仅能够感染家禽, 对野生禽类也能形成感染, 如野鸡、孔雀等。主要是通过饮水、用具、饲料进行传播。舍内通风较差, 维生素缺乏, 也是重要原因。病症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 食欲较差, 眼睛和鼻孔有少量分泌物。喉头有过量的渗出物堵塞很容易使禽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用樟脑水肌肉注射, 能够缓解禽呼吸困难的症状。要注意加强护理, 特别是舍内通风要改善, 饲料可以适当加入多种维生素, 或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 也可以接种疫苗。

2.2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 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 天气闷热潮湿缺少维生素A都能够促使鼻炎发生。感染鼻炎有1~3d的潜伏期, 发病初期有稀薄鼻液, 呼吸不畅, 眼结膜发炎, 常常流泪, 精神不好, 食欲减退。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等。链霉素在饮水中加入, 100万单位/kg水;磺胺类可以选用磺胺噻唑, 也是饮水中加入, 5g/kg水。土霉素可以加入饲料中喂养, 2g/kg饲料, 连用5~7d。还可以选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药物, 要注意预防复发, 可以在疗程结束后, 隔7d再用药1~2d作为巩固。

2.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注意是通过空气飞沫和饲料、饮水、用具等媒介传播, 舍内过热、过冷、密度过大、通风不畅等, 都会促使此病发生。目前没有太有效药物治疗, 可以适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和泰乐菌素等防止其继发感染, 一般连用3~5d。要加强护理, 保持舍内通风, 适当增加维生素, 可以进行免疫接种。

2.4 传染性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 多种家禽和哺乳动物都可感染。致病主要是烟曲霉菌, 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呼吸苦难, 食欲大减, 饮水较多, 后期腹泻, 最后衰弱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 3片/kg饲料, 也可以将硫酸铜加入饮水中, 0.5g/kg水, 2种药物合力连用5~7d。还可以在饮水中加碘化钾治疗, 5~10g/kg水。

2.5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主要靠接触、尘埃、飞沫等方式传播, 寄生虫病、运输、通风不好、饲料变质等都可促使此病发生, 特别冬季是流行季节。一般感染有10~21d潜伏期, 表现为慢性病程较长。此病多发生在雏禽, 呼吸道发炎, 鼻窦结膜炎和气管炎, 继而呈现呼吸困难, 食欲减退, 生长缓慢。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 加入饮水中。链霉素80万单位/kg水, 也可以加入泰乐菌素, 2g/kg水, 连用5d。还可以用呋喃唑酮加入饲料中, 连续用7d。要注意的是, 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 要进行轮换或联合使用, 以免产生抗药性。

3 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改善饲养环境

农村养殖环境污染较严重,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多为多种同时长期存留, 这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的最重要致因。因此, 要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消除污染源, 尽量降低舍内氨气浓度, 减少尘埃漂浮, 保持良好通风, 减少空气中病原的滞留。还要注意减少外在的诱导因素侵入, 建立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外来人员车辆要经过消毒方可进场, 出入要换鞋, 定期对禽体和舍内外进行消毒, 要加强饮水管理, 保持水质干净, 注意在饮水中适当加入漂白粉或菌毒净, 接种疫苗的前2d要停止饮水消毒。饲养用具也要重点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用0.01%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液洗刷。对禽舍消毒可以用石灰水或烧碱液喷洒。

3.2 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禽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提高禽群的免疫力。特别是要做好ND、IB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 即使有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存在, 禽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会很轻微。

3.3 控制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病病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禽体免疫器官, 导致机体免疫应答降低, 一些疫苗免疫失效, 还会使鸡群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 因此, 要加强免疫抑制控制, 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提高禽群免疫力。通过抗体检测, 淘汰阳性禽群, 尽量减弱免疫抑制的发生程度。

4 结语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 防控难度也比较大, 要掌握基本的控制要领, 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要做好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传播渠道控制, 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改善养殖环境, 为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奠定基础。

摘要:现代禽业高度集约化养殖,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一旦爆发, 势必给养殖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对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因和流行方式进行深度探讨, 可以为养殖企业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帮助。本文先介绍家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相互作用;对几种常见传染性家禽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析解读;就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

参考文献

[1]史永丰, 张海建, 孙艳红.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13 (09) .

[2]陆秀娟, 吴宇本.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 2008 (11) .

[3]何伟.家禽几类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12) .

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 第4篇

试验很简单,请吸烟的朋友吸一口香烟,戴上口罩,再吐出来。你和你吸烟的朋友相距3米,看能否闻到烟味。这个物理实验很简单,但它能说明口罩不能挡住患病的人把病原体喷吐出来,因此也不能预防传染病。要想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只有戴能过滤病原体的面罩。而面罩一般防外不防内,病人戴了这种面罩也不能防止其传播病原体。

为什么医院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都带口罩呢,不是预防疾病么?答案是否定的。医院的工作人员戴口罩是防止口腔和呼吸道的气体直接喷吐在开刀位置和注射针头上,这样可以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

已经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不应该戴口罩呢?答案是肯定的。不是预防疾病,而是尽量维持通气环境的稳定。呼吸道生病以后,对冷空气很敏感,容易使已经患的疾病症状加重。比如感冒以后流涕,鼻子不通气,就要用口呼吸,这样就会出现嗓子痛。有气管炎病的人,气候变化时就加重,如果戴口罩就会好过的多。原因是口罩阻挡了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侧方向进入的气体与原有的接近体温的气体混合升温后,不会直接刺激呼吸道。

呼吸道的疾病不能预防么?目前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可以接种某一种疾病的预防疫苗,或在疾病流行时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保持空气流通,让流动的空气稀释带有病原体的空气。我们没有患这种疾病的身体接触稀释后的少量病原体,可以在两周以后产生免疫能力,这样也算是接种疫苗了。不过和预防疫苗的区别是没有减去病原体的毒力。另外如果我们身体敏感的话,就是接种疫苗都有可能让我们直接患病。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自身对某一种疾病产生抵抗力。可这需要时间,从接种疫苗到产生抵抗力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如果和病人接触就只有相信“上帝”了。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第5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2、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难点: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小朋友,请注意,现在正是冬天,冬春季节容易流行传染病。板书课题:冬春预防“传染病”。

2、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出示课件):

a.流行性感冒b.流行性脑膜炎c.流行性腮腺炎d.风疹

3、说说这些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症状?

a.流行性感冒:发烧、头痛、身痛、全身无力、咳嗽等;

b.流行性脑膜炎:发烧、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有出血点、颈项僵直; c.流行性腮腺炎:发烧、疲倦、肌肉酸痛等; d.风疹:轻度发烧、眼球充血、打喷嚏等。

4、谈谈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给健康人的?(咳嗽、说话、打喷嚏)

5、哪些同学患过呼吸道传染病?有什么样的表现?

6、讨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a.预防接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

b.及早发现病人,并采取隔离治疗;

c.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可适当服用一些中草药。

7、讨论:同学们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方面采取过哪些措施? 板书: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工作小结 第6篇

四乙班

张荣香

春季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和流行性脑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防这些病的蔓延、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每天的晨检制度,对每一位发热、上感症状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避免交叉感等。

二、发现多例发热病例,马上报学校和镇教学区。

三、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死角、垃圾。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和扶梯把手均进行消毒。

四、认真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晨会、健康教育课、校班会、黑板报、卫生角等宣传阵地,反复宣传预防知识,提高学生防病能力。

五、宣传到学生家长:发告家长书、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六、把宣传资料张贴在教室里并认真进行检查,列入班级卫生考核分。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第7篇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避免滞留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9、加强校内食堂与饮用水管理,减少病菌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

10、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 第8篇

1 病原学

鸡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gallinarum) 呈多形性。在初分离时为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小球杆菌, 两极染色, 不形成芽胞, 无荚膜无鞭毛, 不能运动。24 h的培养物, 菌体为杆状或球杆状, 大小为0.4~0.8!m×1.0~3.0!m, 并有成丝的倾向。培养48~60 h后发生退化, 出现碎片和不规则的形态, 此时将其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恢复典型的杆状或球杆状状态。

本菌为兼性厌氧, 在含10%的大气条件下生长较好。对营养的需求较高, 早期的报告认为既需要X因子[氯高铁血红素 (hemin) ], 也需要V因子[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 ]。但是, 近来的分离菌株已证明只需要V因子。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可满足本菌的营养需求。经24 h培养后, 在琼脂表面形成细小、柔嫩、透明的针尖状小菌落, 不溶血。本菌可在血琼脂平板每周继代移植保存, 但多在30~40次继代移植后失去毒力。有些细菌, 如葡萄球菌在生长过程中可排出V因子。因此, 副鸡嗜血杆菌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可长出一种卫星菌落。若把副鸡嗜血杆菌均匀涂布在2%示胨琼脂平板上, 再用葡萄球菌作一直线接种, 则在接种线的这缘有副鸡嗜血杆菌生长, 这可作为一种简单的初步鉴定。若用含5%~10%鸡血清的糖发酵管, 可测定本菌的生化特性。

本菌的抵抗力很弱, 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时能存活两周, 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对热及消毒药也很敏感, 在45℃存活不过6 min, 在真空冻干条件下可以保存10年。

2 流行特点

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 老龄鸡感染较为严重。7 d的雏鸡, 以鼻腔内人工接种病菌常可发生本病, 而3~4 d的雏鸡则稍有抵抗力。4周龄至3年的鸡易感, 但有个体的差异性。

鸡舍通风不好, 氨气浓度过高, 鸡舍密度过大, 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加重病情。不同日龄的鸡混群饲养也通常会导致本病的爆发。

一般在秋末和冬季是本病的高发季节, 特别是冬季, 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多发, 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降蛋快等特点。

3 临床症状

病鸡感染后昼夜气温变化大, 温差在5~10℃, 白天热, 早晚冷, 鸡舍内控制程度小, 鸡群不适应突然的变化, 抵抗力差, 抗应激能力差, 引发呼吸道纤毛的反应, 排除排异动作频繁, 特别是大风天明显。仔鸡生长不良, 成年母鸡产卵减少;公鸡肉髯常见肿大。病鸡初期, 鼻中流出稀簿清水, 严重时鼻中流出浆液性、粘液性的分泌物并有难闻的臭味;一侧或两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 脸部水肿;食欲减退或下吃;可使产蛋量减少10%~40%。到后期鸡会极度消瘦、衰弱至死亡。

4 控制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首先是合理供给营养, 搭配饲料, 注意福利, 按程序操作, 保持鸡舍内的小环境卫生, 建立鸡体的抵抗力, 提高抗应激力, 增加湿度, 寒冷季节来临时要增加维生素A的供给量。改善鸡舍通风条件, 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工作, 提高鸡只抵抗力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鸡场内每栋鸡舍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是预防此病的合理措施。

4.2 选种工作

引种时要注意种鸡场有无传染性鼻炎病历, 不购买传染性鼻炎康复种鸡的后代和免疫区内的育成鸡。患过传染性鼻炎的鸡场, 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后, 将鸡舍空闲1~2周, 然后再饲养清净鸡群。

5 诊断与治疗

5.1 诊断手法

本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霍乱、禽痘、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的症状相类似, 故仅从临诊上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此外, 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 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如群内死亡率高, 病期延长时, 则更须考虑有混合感染的因素, 须进一步作出鉴别诊断。

5.2 药物治疗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 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如若鸡群食欲下降, 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 治疗效果差。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红霉素、土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常用治疗药物。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 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 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5.3 免疫接种

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预防与控制 第9篇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预防控制;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体经过人体的咽腔、鼻腔、支气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热传染性强、难以控制等特点,是对人类生活具有较大威胁的传染病类型。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也在非典后做出相应的隔离防护标准,使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随着不同类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渐发生和发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始终不能放弃。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传染特点,及其有效临床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314±2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头痛、流涕、咳嗽、水痘、风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有效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系统研究[1]。主要针对患者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特点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总结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表现为呼吸道传染病、阴性传染源、动物等,经临床对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31 感染源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十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和衣原体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传染患者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备携带病原状态的传染病,携带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传染源。其次,健康带菌人群和隐性感染也是传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鸟类等动物也会携带较多病毒或细菌,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传播途径 猩红热、麻疹、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尘埃、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方式只是在患者与传染源距离很近或接触时才能被传染,在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只要与感染源之间的距离保持>2厘米就能绝对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经过间接接触传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儿童、婴幼儿、来年人等,其中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多发,主要原因表现为季节性的门窗进步,房屋内空气不流通,气候变化大等。

4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较为广泛,且不易治疗,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 隔离 隔离带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传染病患者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将病毒携带者、传染病患者等隔离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减小健康群体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42 追踪接触者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群会携带细菌、病毒等,根据消息的监测信息确定影响其影响人群和范围,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病例,并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43 带菌患者用药治疗 对携带喜剧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疫情发生时可以给予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44 保护易感人群 季节交替是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应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疫情爆发时要对老年人或儿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进行急性接种或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4]。

45 環境处理 生活环境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传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围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环境处理,保证生活环境的清洁、空气流畅,并给予必要的消毒处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于发展与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关系密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将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告知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小雁衢州市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2] 于亚军各地要做好冬春季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13(04):198-199

[3]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波又到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N]保健时报,2012,15(14):106-107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活动总结 第10篇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为防这些病的蔓延、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春季学校卫生防疫防控工作的通知》,结合区教育局的部署和我校实际深入开展了春季学校卫生防疫防控工作。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每天的晨检制度,对每一位发热、上感症状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避免交叉感等。

二、发现发热和出疹的病例,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和区教育局。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教室的消毒通风。

三、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死角、垃圾。

四、认真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1、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健康教育课,使学生认识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预防等。

2、为学生下发了结核病预防健康小报,提高学生防病能力。

3、下发了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

预防传染性疾病教案 第11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禽流感。

3、让学生明白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一、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类型。此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类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

从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与人体中分离到的病毒高度同源,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二、H7N9禽流感的流行、传播与临床症状

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不明、传播途径不清,不排除通过候鸟迁徙传入国内的可能;该病毒可以感染鸡、鸽子等禽鸟,对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

一些已被确认的病例有与动物或者动物所处环境接触的经历,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目前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间传播能力。

人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三、如何预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感染?

•尽量减少和禽畜等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尽量让儿童远离病、死禽畜动物。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禽畜等动物和蛋类之后要尽快及时洗手。同时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不自行宰杀禽畜等动物,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

•生禽畜肉和生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做好个人卫生,勤开窗通风,打喷嚏时注意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果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能够把自己和可疑动物(如禽畜类等)的接触史告诉医生。

四、吃肉或者说吃家禽、猪肉产品是安全的吗?

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失去活性,以正常温度烹调食物(食物应以至少摄氏70度均匀加热)可杀死病毒。

在疫情暴发地区,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的情况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病死动物或发现时已经死亡的动物不可食用。

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第12篇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较多,由于各种疾病的传染传播等问题比较但控制,尤其是在施工企业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为防止这些不可见因素的出现,施工现场的人员统一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的进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传染性疾病防范措施

办公室、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提倡大家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勤换衣服;禁止施工队人员流动;非常时期不聚集人员;不恐惧,进行正常生产,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2.预防传染疾病领导负责制

项目经理、书记全面负责防控“非典”、“禽流感”等传人病预防工作。检查防控“非典”、“禽流感”等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各部门间、各责任人之间的关系,保证防控“非典”、“禽流感”等工作的有效运行。对防控“非典”、“禽流感”等措施及时布置,不断检验“非典”、“禽流感”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对发现有“发热”症状的病人及时排查,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配合防疫部门对疑似病人的生活区进行消毒,积极配合当地街道、城管部门做好防止“非典”、“禽流感”等项工作,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生活区防控“非典”、“禽流感”的责任制

安排好宿舍负责人、卫生负责人、消防负责人,划分责任区,并监督检查他们的工作。检查、整理每个房间的体温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

报、处理。检查每个房间人数、床铺位置、通风、卫生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生活区内不得有散布谣言、动摇人心的现象存在。适时做好民工的思想工作,使之安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非典”、“禽流感”等宣传工作。随时与保安人员联系,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确保疫情不扩散、不传播、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具体做法如下:

(1)生活区卫生员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负责本人责任区内的卫生工作。按项目部要求每天进行两次以上消毒。每天对责任区进行一次清扫、湿润。随时对厕所进行检查,保持厕所内清洁、通风、无蚊蝇、下水通畅。对责任区内的垃圾桶随时清理、灭蝇,保持桶外干净、清洁。每天把责任区的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要求垃圾不流溢。

(2)宿舍区负责人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排好值日、值班和督促每天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每天检查宿舍内的卫生,通风,消毒、行李及个人卫生。每天按要求安排体温测量要登记工作并及时上报。严格控制本宿舍内人员到其他宿舍聚集,同时不准其他宿舍内人员到本宿舍聚集。随时监督管擦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一经发现有“发热”人员,立即禁止其宿舍内人员外出,并要立刻上报,按上级指示行动,直到警报解除方可行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做好本宿舍内人员的思想工作,配合单位的工作,服从组织领导,不擅自离开现场。要求每个人一张床,严禁两人和睡。

(3)食堂饮食人员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对食堂内卫生和饭、菜、水卫生负责。本人必须干净、清洁、卫生。接触完任何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分析 第1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的对象是我市疾控中心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间监测的30所单位, 包括医院、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对照组的人数为3 470例, 男2 014例, 女1 456例;年龄7岁~57岁, 平均年龄 (40.3±2.4) 岁;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患者1 157例, 疾病发生率为33.34%, 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97例、水痘患者694例、风疹患者25例、麻疹患者5例、流感患者136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共3 976例, 男2 026例, 女1 950例;年龄7岁~62岁, 平均年龄 (38.6±2.0) 岁;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患者909例, 疾病发生率为22.86%, 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06例、水痘患者583例、风疹患者16例、麻疹患者6例、流感患者98例。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如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不断强化领导能力

首先由市疾病控制中心抽派若干名督察员进行对本次研究辖区内的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实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工作。辖区内受检的各个单位都要充分认识到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杜绝侥幸心理, 不断加强单位在疾病防控过程中的领导力, 周密部署和贯彻落实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

1.2.2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市疾病控制中心派遣专门的人员到人口密集的区域进行呼吸道疾病防控指导工作, 可以通过社区集中宣传教育、印发相关的知识手册等多种方式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尽可能地让广大群众了解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 然后提升自身的保护能力;在开展疫苗接种过程中要秉持“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 认真努力地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1]。

1.2.3 疾控中心和各单位之间进行密切合作

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应该和学校等组织进行密切的配合。所有的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疫情控制通报制度, 认真落实早晨、中午等的疾病检查工作, 对于学生生活的各个场所都应该进行消毒;作为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的配合, 主动去了解学校等单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另外还要建立疾病防控小组, 小组成员均为具备丰富传染性疾病知识的医疗人员。对于医疗废物要收集之后严格分类处理, 部分社区服务站存在没有设立发热门诊, 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缺乏等情况, 所以卫生行政部门等工作人员执法过程中应该要求其进行整改, 以保证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在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按照等级逐级开展, 然后不断扩大影响, 力求让疾病的防控工作更加细致与有效[2]。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3年春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总人数为3 470例, 感染人数为1 157例, 感染率为33.34%;经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之后, 2014年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总人数为3 976例,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人数为909例, 感染率为22.86%, 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1.92, P<0.05) 。

3 讨论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最容易发生的季节为春、冬两季,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提升, 人口的密集度不断加大, 因此传染性疾病一旦在人群较为聚集的区域发生, 将会非常容易传染并流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对于健康也更加重视, 所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的掌握意义重大[3]。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类型包括鼻炎、支气管炎、咽喉炎, 主要是病原体入侵到呼吸道从而引发的疾病,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 那么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更有甚者有些患者因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为了更加高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我市疾控中心特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学校等开展了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监督管理。通过对上年 (2013年) 的感染情况以及导致因素进行分析发现, 造成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 很多单位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健康教育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不予以重视, 造成疾病大面积发生。 (2) 相关措施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虽然医院、学校等都制定了相关预防管理措施,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等各方面的原因, 造成相关措施无法得到落实, 继而造成疫情加剧。 (3) 学校等机构对于疫情的报告管理措施比较缺乏[4]。

因此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的过程中, 从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1) 尽量要求人们不要去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 在必须要去的情况下可以自备口罩等防护措施, 避免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到病原体。 (2)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 有较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应该立即就医, 尽量不要只按照自己的臆断而自行治疗, 以防治疗方法错误和病情延误的情况。 (3) 做好疫苗接种的宣传工作, 尽量早接种, 平常增加身体锻炼, 注意天气变化, 适时更换衣物。 (4) 保证足够的睡眠, 确保睡眠质量, 患者应该与医院等医疗机构做好预防控制的配合工作, 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掌握一定的筛查技巧,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本次试验中2013年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检查过程中, 其疾病的发生率为33.34%, 经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之后, 2014年辖区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为22.86%, 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 首先需要分析导致病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然后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确保措施顺利执行, 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春荣.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5) :148-149.

[2]秦雪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4, 25 (3) :11-12.

[3]汤国静.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体会[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15 (8) :277-278.

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 第14篇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30-01

近30年来,新型的传染病近乎以1年1~2种的速度被发现,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 。各级医院是抵御呼吸道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医院的呼吸科或感染科,容易造成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2] 。为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我院进行了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线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2年度及2013年度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150例。2011年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17~84岁,平均年龄(49.1±13.4)岁。2012年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8.8±1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①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建立院内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②完善卫生监测及消毒监督,若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此外,对接触的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检查。③严格执行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必须规范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如患者并非必须使用或紧急使用抗生素时,均需要经过科室主任医师的同意方可使用。⑤定期组织进行专门的感染管理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⑥告知患者的家属或陪护人员注意自身身体情况,如出现感冒、发烧等情况时,不可来院探视患者,以防将病菌体带入医院,引发感染。

1.3评判标准 ①院内感染发生情况:随机选择2012年度以及2013年度呼吸科住院患者各15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②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价采用业务评比,主要的评比内容包含了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制度实施、优质服务等5个方面,每条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12、2013年度呼吸科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比较 2013年我科患者感染率为14.67%,较2012年的25.33%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护理业务水平比较 2012年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6人,2013年为19人。与2012年比较,2013年各项业务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的研究认为,引起院内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偏大、侵袭式操作、住院时间较长、时常伴有精神症状,如意识障碍等[3] 。目前,我国对于院内感染已经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处理措施[4,5]: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院内感染源的管理;②监测院内感染情况,加强医用物品的消毒;③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原则;④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自身清洁与消毒;⑤严格执行院内探视与陪护制度;⑥做好高危人群以及重点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⑦易感人群可以進行保护性隔离措施;⑧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降低院内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我们进行医院感染管理。2012年度住院患者的感染率为14.67%,较2011年度的25.33%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说明现阶段院内感染虽然无法进行完全的控制,但通过一定程度的感染管理的强化,还是能在短时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此外,通过1年的实行,我科2013年医护人员在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制度实施、优质服务等5个方面较2012年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P<0.05),充分说明医院感染工作管理的实施在我科中具有良好作用。不但减少院内感染率,还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在科室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能够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医护人员以及院内工作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小会.影像科介入导管室的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23-25.

[2] 李露芳,练贤惠,谢迭来,等.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064-4065.

[3]方岁妹.连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6):88-89.

[4]赵雪芳,狄韵漫.心脏介入术后血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49-1350.

预防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第15篇

主备人石彩丽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地方预防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懂得在传染病流行时,要怎样避免被传染。教学重点:

我们要如何避免传染病的侵袭。

教学难点:

传染病有什么特别之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传染病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中,有的病种在短时间内有很多人发病,人们易恐慌,会扰乱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安定。

(二)知识链接

关键词:传染病、大流行、危害

(三)传染病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有哪些成员?

消化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等。

它们都有特定的病原体,会传给别人;有的有季节性和地方性,有特殊表现,绝大多数有发烧、皮疹;多数人痊愈后,对这种病有抵抗力。

(四)缺少以下任何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在人类流行!

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

(五)我们要如何避免传染病的侵袭?

1、有责任感,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2、搞好家里和学校的卫生。

3、参加体育运动。

4、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同病人接触,不去人多的地方,按有关部门指引进行防护。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配合进行场所消毒。

6、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如打疫苗。

(六)我能行

1、日常生活中,你用什么方法判断身边是否发生传染病流行?

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教学设计 第16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流感等传染病防治水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邹平县教育局关于《关于做好学校以流感为重点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预防预案。

学校由于人群密度高,学生之间相互交往接触机会多,是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场所,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为防止学校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防控工作:

一、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预防保健组织,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预防保健工作,并制订传染病预防工作制度,健全必要的卫生设施。

二、进一步规范学生每日晨检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做到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杜绝“带病(批传染病)坚持学习”现象,严防传染病流行,学校要切实做好对病休学生的补课工作,消防家长后顾之忧。

三、针对近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形势,学校在近期进行一次专题教育,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健康状况检查,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及时报告码头镇卫生院,并做好病人隔离。

四、保持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教室、宿舍等室内场所要经常通风,做到湿式清扫,定时派专人消毒。

五、加强闲置内有关物品的日常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可采用日晒、紫外线灯照射、含氯消毒液擦拭、浸泡等。

六、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宣传窗、开设健康教育课等途经,经常性地对家长、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七、认真做好新生(包括插班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登记工作,发现有疫苗漏种的,要督促其到码头镇卫生院进行补种,以控制疫苗相差疾病在学校的流行。

八、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

附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李延节(总指挥,协调。)副组长:王玉新(具体事务负责)

组 员:张立柱 刘元亮 潘逢超 卢涛(协助)

二〇一二十月八日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是秋冬季节好发的传染病。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人群集中的场所,极易形成局部暴发。目前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已有增加,学校晨检、缺课监测资料表明近期我县学校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学生也有增多,个别学校增多较为明显,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也威胁着师生的身体健康。

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有发热、头痛、流涕、咳嗽、咽喉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目前全球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为有效防治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呼吁全县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同做到如下几点:

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煅练身体,保持房间开窗通风。

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用肥皂洗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在家休息的学生应认真复习功课,不串门,不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③饮食营养均衡,不挑食,避免过度疲劳。

④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季节性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⑤流行季节,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或合并慢性基础病者可进行预防服药。儿童可服用板蓝根冲剂、成人可服用银黄颗粒、清开灵颗粒、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

⑥学生应每天早晨上学前和中午上学前各测量一次体温,并将测量结果向学生班主任报告。

⑦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并佩戴口罩到医院就诊。在家治疗休息应单间居住,接触家人时应戴口罩。尽量避免离家串门,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戴口罩。病愈后凭医生证明到校上课。

⑧在家治疗休息期间,如出现口表温度≥39℃,并持续24小时以上;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等症状,请立即到就近医院就诊,并立即报告班主任。

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第17篇

作者: 佳佳幼儿园-保健室 发表时间: 2009-10-22 浏览量: 999

秋冬季节的到来,许多季节性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 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

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大约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禽流感

禽流感——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病毒引起,禽类发作用呼吸系统疾病至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人如密切接触或进食患病家禽,可造成感染。

预防:远离家禽及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不去空气不流通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用流动水常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并将纸巾丢在有盒的垃圾桶内。吃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育寝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八、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多喝水: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预防措施分析 第18篇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结核病患者792例, 作为研究对象。

方法:对检查人员中结核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对疾病的病种、临床感染类型、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诊断标准:疾病的诊断依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的《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008年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关于肺结核病诊断标准的规定。确诊病例:包括涂阳肺结核、仅培阳肺结核和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者3类。 (1) 初诊肺结核患者直接痰涂片镜检2次痰菌为阳性; (2) 1次痰涂片阳性加1次培养阳性; (3) 虽1次涂片阳性, 但经病案讨论会或主管专业医师确认, X线胸片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阴影。满足上述条件之一的即为涂阳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病例:2次痰涂片阴性,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 并且, (1) 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 (2)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3) 抗结核抗体检查阳性; (4) 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者。满足上述条件之一的即为涂阴肺结核患者。符合临床诊断病例的标准, 但确因无痰而未做痰菌检查的未痰检肺结核按涂阴肺结核的治疗管理方式采取治疗和管理。

结果

病例诊断结果:792例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均被确诊为肺结核。

疾病的人群分布:792例肺结核患者中, 工人和农民645例 (81.44%) , 学生和儿童105例 (13.26%) 。

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分布上。从性别来说, 本组792例肺结核传染病患者中, 男516例 (65.15%) , 女276例 (34.85%) ;从年龄来说, 年龄1~92岁, 其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8~48岁的患者587例 (74.12%) ;从季节来说, 肺结核疾病在全年均有分布, 但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讨论

我国是个结核病大国, 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预防结核病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在于抓好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由于结核病在历史上给人们带来太多的苦难, 加上世俗的偏见、知识的匮乏以及对结核病认识的偏差, 人们对结核病大多还是谈之色变, 遇到结核患者多还是唯恐避之不及。

近年来,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开始呈上升趋势, 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结核性传染病[1]。本次研究的792例肺结核患者中, 工人和农民645例 (81.44%) , 学生和儿童105例 (13.26%) 。这主要是因为结核病主要发生于人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中, 工人和农民由于其生活水平较低, 生活质量也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他们的免疫水平和屏障能力比较差, 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或者偏远农村的人群, 他们的免疫水平和屏障能力更差;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免疫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因此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经常聚集在学校进行生活和学习, 接触了大量的人, 是传染病的高危人群。

通过对肺结核传染病特点的分析, 我们认为要做好肺结核传染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和工人、农民做起, 一方面我们应减少易感人群的累及, 对幼儿园以及小学的疾病预防接种制度进行了解, 对其接种情况进行排查, 加强对各级学校新入学学生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 切断传播途径, 从根本上消除肺结核传染病的传染源;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对本县内工人和农民的管理, 应通过宣传单或者组织活动、下发通知等方式对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其自身的预防意识和预防行为, 并且还要加强对重点人群 (尤其是接触粉尘的厂矿职工和学校学生及教职工) 肺结核筛查, 一旦发现有疾病暴发地区, 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措施对疫情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彻底消灭肺结核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2,3]。

总的来说, 肺结核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性别、年龄和季节分布的特点, 在肺结核传染病的预防中我们应根据其发病规律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时照华, 苏虹, 秦凤云, 等.ARIMA模型在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7) :1259-1260.

[2] 周泓羽, 刘巧兰, 吴陈, 等.地震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7 (12) :323-325.

上一篇: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下一篇:趣味辩论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