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错误》教育叙事

2024-06-11

《善待错误》教育叙事(精选11篇)

《善待错误》教育叙事 第1篇

善待错误

王虹霞

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出错。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津津乐道,却很少去关心课堂上的错误,害怕错误。其实不管我们在上课之前如何钻研教材,如何分析学生的基础和实际,然而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却仍然是形式多样。课堂是不能完全预测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恰当的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变废为宝,那才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恰当的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呢?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允许出错,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我在教学中就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其次,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下,学生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巧用学生错误,创新学生思维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课堂上发生的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往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其中总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教师应该善于巧用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找出合理的一面,从错中找出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把“错误”资源巧妙地予以运用,让学生尽快走出误区,步上“设想”成功的路径,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意外的惊喜。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客观辨证地分析,不必“如临大敌”,倒是应该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研究它的起因,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学生的错误能真实地在课堂上反映出来,教师的真实水平也能在课堂上真实地体现出来。一节真实的好的课堂正是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才使教学环节更精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体现出真实性,教师不但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及时捕捉“错误”,获得“宝贵”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有些教师可能会一笔带过,从而丢失了课堂中许多“亮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种突发性错误我们教师是经常碰到的,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突发性错误的问题,我们教师不应看作坏事,而应看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抓住时机利用这一“错误财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四、精心预设错误,激活学生思维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应在易错的环节上设置“陷阱”,诱使学生陷入歧途,制造思维冲突,诱发灵感,产生真知,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试错能力。这样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生深刻地有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有利于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

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社会心理学家曾也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凡是学生能进行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要留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学生一些“错误”的做法里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或创设数学活动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善待错误》教育叙事 第2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博士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一切,包括错误。

善待、利用错误。这既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技巧,也是教学双方的一种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是很有道理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应该学会客观、生动地纠正学生对教材、书本和知识认识上的偏差以及错误,不能只注意“激励”而一味地说好。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懂得“所以然”和“所以不然”。要知道,对错误不加以纠正、模糊概念不加以澄清,势必导致旧的错误的延续和新的错误的产生。因此,教师要学会善待和利用学生的这些错误,可以通过举例、引用甚至夸张的方法,对错误加以分析和纠正。

巧妙纠正错误。应该看到,学生做错事是常见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作为一名教师,当然要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包括分析原因、后果如何补救以及今后如何避免等。一般而言,只要教师不采用讽刺的态度和过火的行为,学生是乐于接受批评的。但是,教师要学会有耐心和有技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中学生毕竟不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看待和理解问题的方式,因此要以十分的耐心给他们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和真心改正错误的机会。

正视错误,让学生自我反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过错误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往往更加谨慎、更加成熟。学生的错误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素材,教师从入职到成熟,会不断经历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学生行为、理念的反思。学生的错误为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提供了载体,客观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而“鼓励赞赏”则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生所犯错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社会人生”的价值,他们通过错误懂得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善待错误,演绎精彩 第3篇

【案例描述】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一课时内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刚开始备课时,我觉得这一部分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利用一些资源,让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理解每份一样多就行了,所以在教材准备上就准备了一些小圆片以及一些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中开始时很顺利,在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时书上是用了一个“小猴子分桃子”的一个例题:把6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可以怎么分?为了让学生能形象了解,我用故事引入,并且讲得绘声绘色,然后我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自己分分看。并且在学生分时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通过学生的回答,有这样几种分法:

(1)○ ○○○○○

(2)○○ ○○○○

(3)○○○ ○○○

……

以上这么多的分法,你发现哪种分法最公平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总结道:像小猴子分桃子一样,两只猴子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我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后面的几道练习也是设计的和小猴子分桃子有关的,例如又来了一只猴子,它也要吃桃子,怎么分才叫“平均分”呢等等,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直都表现很好,一节课师生在“猴”与“桃”中快乐地结束了,我也很开心,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理解了。可是,在后来的小结中我发现坏了事了,由于一节课都在讨论帮小猴子分桃,不少孩子还没有从这一情景中走出来,结果只要一谈到什么是平均分,孩子们张口就说平均分就是小猴子分桃子,有的孩子还说把6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分3个就叫平均分,我哭笑不得,而对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没几个同学能完整说出来,对于分其他的东西,虽然也能分好,但明显没有“小猴子分桃”这一例子做得好,做得快,甚至有一些学得比较差的同学还认为小猴分桃就是“平均分”,分苹果、分铅笔等其他的东西就不是“平均分”,听到这儿,我立即有点“懵”:孩子们情境入得太深,而我也一味地强调分桃,事先没有考虑好孩子们的学情,所以,问题就出来了。

【案例分析】

下课后我对自己的这一课进行了思考,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的原因有这样的几个:

一、预设不充分。我觉得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应该能理解,所以只想通过故事吸引学生兴趣,既可以调节气氛,又让学生在预设好的氛围里猜测分的结果。可忽略了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转换得没有那么快,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孩子都沉浸在情节中,一时不能转换过来,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不能立刻注意到题目本身上来,而且一节课下来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是与猴子分桃有关,这样设计固然有优点,能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可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会容易认为今天学习的“平均分”就是小猴分桃,如果我平时能了解学生的想法,做足准备,就不会让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

二、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是接着按照自己的预设就这样上下去,还是将错就错,利用现有的错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呢?课后我反思:如果学生已有这样的想法,不妨这样设计:我故意为难地说:“可是光分桃子给小猴子,其他小动物也有意见啊,这时乘机说举例说小兔分萝卜、小鸭分虫等题目上来,最后过渡到人上,让学生理解不管分什么,只要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想到这里,我心情不再低落了,又重新准备了一些花朵、小棒、图书等教具。预备两种方案在另外一个班实施,结果这个班的学生没有出现上面的情况,各种游戏做得热火朝天,最后的总结也非常到位,重新换的几道练习也做得非常正确。

【案例反思】

1.这个小插曲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课堂中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学生们最真实的想法,也暴露了教师在备课时思考的不足。面对“节外生枝”的错误,教师不能斥责学生,更不能生气,说诸如“我讲了这么多遍怎么还记不住啊?”等等伤害学生的话语。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教师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面对突然出现的“错误”,教师更应该反省学生会犯此类错误的原因,先做到自我反省,才能带领学生发现错误从而改正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2.课堂中的“错误”往往是出其不意的,我们在备课时很难想到,教师面对已发生的错误不要害怕,更不要把错误遮遮掩掩,一带而过,我们要及时调整,让学生大胆地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或许会成就课堂中别样的精彩。我深深感到: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堂已不再是简单地背教案、学生跟着老师走的模式,教师要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他们的喜好,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自己预想到课堂上的各种可能,然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可能”灵活应对这些突发的小“错误”。

善待学生的错误要讲究教育机智 第4篇

理解学生,遇事冷静

“老师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我举着酒杯面对这几个年年都过来拜年的学生,终于说出了这句话,搁在心里几年了,这是说给其中一个叫林敬堂的学生,他们都是我刚毕业时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当时被“赶鸭子上架”接手他们这个非常棘手的班,也许因为我是生手和我姓黄名志荣的原因,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背后叫我“猪肉荣、鸡蛋黄”,一天中午,我巡查午休纪律经过我班教室的时候,里面传来“猪肉荣来了!”这样的话,接下来是一阵哄笑,我当时是火气一涌,撞门而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黑板竟然还画着煎鸡蛋的画,实在是孰不可忍,气愤非常,这时看见黑板前面拿黑板刷的林同学捂嘴在笑,“你画的!还笑?”话音刚落我一巴掌刮得他一个趔趄……到了办公室,他的拳头紧握,当时我的语言很苍白……当时的我实在是不够冷静、理智,还好事情没有很坏,他没有和我对打起来,但这却成为我的一块心病,到现在终于能够稍微得以宽解。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毕业十年做了九年班主任,想来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很值得我们品味,他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反观我们所看到的日常中的许多师生矛盾,不少就缘于我们没能很好地利用教育机智,不够冷静,经验告诉我,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我们出于自尊或者面子,就可能怒火三丈,不顾一切,结果我们没能冷静地调查问题和分析问题,转移了注意力,气头上也会说过头话,做过头事,有失教师的身份,其实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

尊重学生,平等待人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我认为这是作为教师应该认真领悟的一句话。

毕业多年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大学时读过的《平凡的世界》,那些平凡的而又不平凡的人物让我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其中孙少安的妹妹兰香是名如其人,懂事的她读高三时候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于课余时候到工地做零工,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出现在一群做工男人中间,当然会受到一些粗言俗语的伤害,但兰香一开始就对所有做活的人尊敬地称他们为“叔叔”和“大哥”,结果使那些男人羞愧不已,她这个细节,这个镜头,这句话,都值得我去细细地品味,她正像兰花之香,隐而不显,于无意中闻到,却是世界上最高雅的香,让我深受感触,也许是因为这样,尊重学生成为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最本原的准则。

2001年9月,我接手的一个合并班,班里除了“八大金刚”外还有一位“超级女生”阿琳,说她“超级”是来源于她原来的老师的介绍:品德有问题,经常夜不归宿,属于那种随便的女孩子。原来的老师提醒我要高度警惕。果然,开学第三天她就做了一件荒唐的事:课间时间在众目睽睽下用某种激将法把本班的一个男生诱引入女洗手间,全校师生是一片哗然,面对这样的事,我要求政教处不出面,我也没有立刻停课找她,而是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故意碰巧和她相遇,没有什么特别眼神,而是平和地跟她打招呼后问起将要举行的文艺汇演的事,让她想想点子,出校门分开的时候顺便提到上午发生的事情,说她开的玩笑不适合,特别是作为一个女孩子,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的。我为什么这样淡化这件事情?因为直觉告诉我:如果对她一一盘查,肯定会把她的自尊心击得粉碎,再上纲上线的话,说不定会让她最终会自暴自弃,我相信她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谈话在平淡中结束,两个月后文艺汇演中,我们班的节目最为抢眼,这忙前忙后的不是我,而是阿琳……她妈妈说自从来到这个学校读书,她真的乖了好多。

我至今非常庆幸我那次的谈话,那样的做法,既委婉地让她认识到错误,又维护了她的尊严,还燃起了她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所以我现在坚信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宽容学生,给他台阶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为强烈。”我的理解是:只要不是人本质有问题而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的宽容能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领悟到自身的错误,并尽最大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过错。

今年刚毕业的04级机电班,是男生班,我的印象特别深。一次在他们班上《丑石》的公开课,当时课堂很活跃,一名叫赵叶发的学生说老师就像丑石,惊诧之余他继续说,平时他们对我有不好或者冒犯的地方,但我都能够很好地容纳他们,然后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黄老师,随即所有的同学对我热烈地鼓起掌来,当时的气氛让我和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感动不已。我在他们班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小事。例如梁有强,前几天上课时睡觉了,我搞笑地把他弄醒时,他气愤地几句大声粗口问候了我,同学看着我又看着他,对他“哦……死啦!”起来,我也随即笑着“哦……死啦!”起来,继续讲课。日常教学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他说的应该就是这样吧,平时他们都不叫我老师,而叫荣哥、荣少的,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吧。

我是这样想的:学生难免有过错(特别是现在的职校生),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斤斤计较”,更不必小题大做,上纲上线,不管他个头如何,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生命个体,犯了错他们肯定心虚、敏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的耐心呵护和引导,恰到好处的宽容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擁戴。

赏识学生,挖掘亮点

我国的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那高超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界传为佳话,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积极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并且乐于改正,鼓励学生改正错误。

在前文提到的“八大金刚”经常犯错误扣班级目标分,训斥、写检查,甚至请家长,想来他们是久经沙场,收效不大,我被他们弄得很烦恼很疲倦很郁闷,特别是阿彬,经常在课堂捣乱,有时弄得科任老师没有办法上课,怎么办呢?思考了一个星期,还好,天赐良机啊,一天他找到我借电话,话还没有说完就哭起来了,细问之下他说想妈妈了(学校是全寄宿学校),这事让我在内心惊喜不已,我在接下来家访的不是告他的状,而是普访,其中特别说他很关心人,并且在周一的班会上以“家——责任”为主题,提到阿彬在家很孝顺。打那过后,他好像换了一个人,喜欢帮老师、帮同学干这干那。有了这样的体验,剩下的几个“金刚”也就好办了,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地找到教育的契机,那几个“金刚”都是马岗人,全部喜欢打篮球,而且技术都挺好的,这个也是我的爱好,在期中举行的篮球赛上,全班同学都在加油呐喊,取得冠军的那晚,当他们走入教室的时候,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过我和体育科组商量,他们全部进入学校的篮球队……初中毕业了,我们班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六个班里面第二,而当初是倒数第一,来之不易啊!现在那个班每年都聚会一次,试想,要是我对他们那几个老是训斥、写检查、罚站、罚跑、请家长等等诸如此类,后面又怎么会有这一幕幕呢?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每一个闪光点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而言,都是确立自信的支柱,催人进步、发展的原动力,要尽可能地抓住一些可以教育的契机,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去努力。

惩罚过错,讲究方法

这里说的善待学生的错误并不是所谓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要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教育一番,那么这种过轻的惩罚只会纵容学生继续犯错。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反之,则会伤人自尊心、令人消沉,误人子弟。

在英国有一个善待学生错误的经典故事,一名学生偷偷地打死了校长家里的爱犬,校长知道后,没有动怒,得知原因后,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就迫使那个小学生认真地研究狗的内部结构,校长的一个具有激励性质的惩罚举措,激励这个小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终于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幸运的是,我也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2005年接手做04级旅游1班的班主任,该班虽说是女生班,但学生纪律散漫得全校出名。在我积极引导她们的时候,第二周,阿欣和阿丽就叫人把班里的单车锁砸了,此时正是整顿重建班风之时,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但在我批评她们的时候,她们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反客为主,以退学相威胁,还搬出一个难以沟通的家长出来纠缠,事情很简单却被她们搞得很复杂,拉拉扯扯一个星期,后面事情好像是按她们的意思平息了,但她们的做法却引起班里学生的不满,这个时候我再找她俩谈话,耐心诚恳地指出她们这样做对她们自己、对班级、对我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她们说怎么办,让她们解决,后面的结果是全校学生看到了她们的别具特色的魔术表演,那是在班里已有一个高水准节目的情况下她们主动请缨的,我知道她们的意思,两个节目在当时各领风骚,这对班级形象改善和班级凝聚力的加强是难以估量的。

在处理她们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做到了既严肃批评,又热情帮助、关心鼓励,努力做到了以情感人、剛柔相济,结果可谓是一举多得!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所言极是。

也许正如某些老师所说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但教师无法改变现实就得改变自己,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需要爱心、耐心和热心,更需要方法、智慧和艺术。送学生一枝玫瑰,善待学生的错误,那么我们对他们的引导、批评、教育才能奏效,我们的教育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和谐,不仅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而且教育质量也必然会得到提高。

善待“错误”作文 第5篇

忙中偷闲,翻起了杂志,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瓷片,并把这些瓷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惊奇地发现了依次的碎片的重量均为16倍的关系,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种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才能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那是学校名优教师观摩课上,课堂教学已临近尾声,我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画家和牧童》,转换角色体会人物的品质,问道:“如果你是周围观赏的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思考片刻,一位同学回答道:“我想对戴嵩说,你多虚心啊……”我心中暗自高兴,他正好说出了本节课要落实的情感目标,看来教学任务能够圆满完成了。“你怎么在画画的时候不仔细观察斗牛的情形呢?”学生接着回答。“呀,看来学生对‘虚心’这个词不理解,怎么办?是直接给学生纠正错误,按设计思路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循循善诱,因学定教,改变教学设计呢?”想到二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情急中我选择了后者。

我追问道:“‘虚心’是什么意思?”孩子呆呆地站在那里,显然已经知道自己回答错了,但又不知道真正的意思。

为了缓解他紧张的情绪,我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同学:“谁能帮帮他?”

又一位同学说:“老师我知道,‘虚心’就是我在弹琴的时候,不小心弹错了,妈妈给我指出来,我说‘知道了,不用你告诉我!’”

我笑着说:“这是不虚心。”看来,“虚心”这个词不理解,不是偶然现象,如果刚才出现了错误,草草收兵纠正了事,可能也就失去了一个教学的.契机。我庆幸我没有那么做。

我又问道:“‘虚心’是当你有错误时,别人给你指出来,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意接受?”

“愿意接受。”学生齐答道。

“戴嵩接受了牧童的批评了吗?”

“接受了。”

“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纷纷读课文,一会儿有的同学说:“我从戴嵩和蔼的问牧童什么地方画错了?可以看出戴嵩表情很亲切,态度很虚心。”有的同学说:“我从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可以看出他很虚心。”还有的同学说:“我从戴嵩连连拱手,多谢牧童的指教也能看出戴嵩很虚心。”

“现在谁想对戴嵩说些什么?”……

善待错误作文600字 第6篇

生活,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我们同样也改变不了!唯独能够改变的那就只是自己了!因为自己的命晕在自己手中。别人都无需插手。差劲的自己将会不再差劲,因为我们曾努力过,那便没有了所有的遗憾!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命运。大胆努力,大胆追求。相信,自己一定会更好!

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我们自己!

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第7篇

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案例1】 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尚子杰朗读描写泸定桥的一段:“泸定桥离水面有十米多高……”“错了,是十多米高!”几个同学急急地给他纠正。 “‘十米多高’和‘十多米高’相比差了多少?”我问。 “差好几米呢!” “那么桥给人的感觉还一样吗?” “就没有那么‘心惊胆寒’了。” “是啊。我们在朗读时一定要读正确,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尚子杰,现在请你重新读,读出高和险的感觉来。” 【案例2】 初步感知了《毛主席在花山》的课文内容,王天骄站起来回答“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这一问题。也许是紧张,他有些结结巴巴:“课文先写了毛主席……请警卫员……让乡亲们回来碾米……” “他这样回答行吗?再看看课文。”我提醒道。 “是‘请乡亲们’,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回来碾米。” “听起来‘请’字与‘让’字也没有多大区别呀?” “从这个‘请’字,能看出毛主席热爱群众,特别尊重乡亲们。” “说明了人民群众在毛主席心目中的重要。” 【反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在所难免。“关注人”,就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错误,不仅表现为不讽刺、挖苦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情感,还应该点“石”成“金”――利用学生的错误展开教学,去伪存真。 教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种“点金”之术呢?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对话,吃透教材,这是“点金”之术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二是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正像沙粒可以变成珍珠,“错误”不也能生成一份美丽吗?

善待错误 学会倾听 第8篇

一、正视错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体验以及思维水平都参差不齐,学习中难免会出错。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其实,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一种修正。教师只有正确面对这些错误,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创新和超越的可能。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学生能顺利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时提出质疑: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分别为4厘米和9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有学生回答:有两个答案,如果三角形的腰9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9×2+4=22(厘米);如果三角形的腰4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4×2+9=17(厘米)。许多学生表示同意。但有学生说: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是4厘米,两腰加起来才8厘米,比第三条边9厘米短,围不成三角形。因此答案只有一个,9+9+4=22(厘米)。“没错,我们刚刚研究完,两条短边的和应大于第三条长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错误中经历一下挫折,反而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所以在错误中质疑,在质疑中激发思维,使学生进入深一层次的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善于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利用学生的错误思路将错就错,促进课堂资源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就必须采用变异的方法,利用学生在思考中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错误,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将错就错地修正已知条件或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有2排椅子,每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或有2排椅子,一排4张,另一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在他们解题后发现第二题出错了,有的列出5×4=20,有的列出4×2=8或5×2=10,甚至还有的列出2+4+5=11。很显然,这是他们受到乘法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影响,在没有读懂题意的情况下就胡乱列式。对于这4种错误的解法,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似乎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但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引导,能不能想个办法,对这道题进行改编,使得那些列式正确。于是学生开始另想办法,重新编出合适的题目。

三、发现问题,让课堂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用一根28厘米长的细铁丝,把它剪成两段做成两个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能否大于30厘米2呢?为什么?学生答:不能,因为28厘米分成8条边每条只有3.5厘米。就在师生基本上认可了他的回答时,有个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应该能围出来。”他的话让大家都很惊讶,老师在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于是就请他讲一下自己的方法,原来只要让这两个正方形有一条公共边,这样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4厘米,从而就能围出来。现在让大家把他的方法验证一下,同学们纷纷动笔开始尝试。这个事例说明,课堂上教师可以有自己新的独特的发现,但更多时候是学生有独特的发现,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打破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思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鼓励学生大胆生疑,深入质疑,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必定会充满活力。

四、善待错误,把握人文性原则

数学学科也渗透着人文特征,它关注的对象是“人”的本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要分析学生的潜在的状态、生活经验与学习需求,对学生整体能力和个性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激发出比较有质量的生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让人文关怀始终伴随着课程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个性化语言与情绪,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各种有价值的“错误”,给学生质疑与争论的机会,并对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进行利用。如在教学中,教师在订正学生作业的错误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如能在最后说:“这位同学的疏忽是需要大家避免的,但是这个错误却提醒了我们更为严密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还应该感谢他。”学生将会更加努力地改正错误。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理应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数学学科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以陶冶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章晓东.如何在生成教学中彰显智慧的魅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8).

[2]何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数学通报,2009(11).

善待“美丽的错误” 第9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利用

【作者简介】刘玉萍,女,35岁,所教学科:数学,职称:小教高级,毕业院校:甘肃兰州师范学校,第一学历:中师,最高学历:本科(自考),专业:教育管理。工作,兼任语文教研组长,本人一直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从生命高度,平等对待,有效引领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即“错误”资源,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

一、关注错误,生成课堂精彩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条件,错误亦然。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课堂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但我们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份惊喜。

案例一:在教学“8加几”时,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下面是教学片断)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吗?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对,8+6=15。

(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还指着他说,真笨!生2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

师:(微笑地看着生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腼腆低声地):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还是生2):噢,我明白了,计算“7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十,计算“6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

【案例透视】我深深为这个精彩的教学片断所感染,教师在教学时始终关注的是眼前的孩子们,生2的错误回答没有被老师否定而感到自信,正是因为这个不同寻常的“错误”,才会有后面迁移规律的体现。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其实当学生的思路超出或是偏离了我们预定的设想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急于下结论,而不先听听学生自己的分析呢?

二、借用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激发兴趣的力量源泉。“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案例二: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已初步理解认识了数学上的角:它有两条直直的边,还有一个尖尖的点。请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角。一位同学说:“剑龙的尾巴上有角。此时,教师没有急着自己去解释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而是请这位同学自己读读数学上的角,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是数学上的角,然后一起讨论,剑龙尾巴上的角是不是数学上的角?再出示教室里凳角图、桌角图,判断这些圆圆的凳角、桌角是不是数学上的角。在对比中学生对数学上的角加深了印象,也消除了生活中角对数学中的角的负面定势干扰。

【案例透视】珍视并合理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中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

三、巧用错误,训练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有些错误的问题可令学生感到意外,而意外之事能唤起学生寻找错误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设置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能激发学生惊奇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案例三:如在教学完小数乘法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65平方米,用边长0.8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100块够吗?结果在全班学生中出现了三种解答方案:(一)0.8×100=8080﹥65答:够。(二)0.8×4=3.23.2×100=320 320﹥65答:够。(三)0.8×0.8=0.64 0.64×100=64 64<65答: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将这三种解答方案一一板书了出来,但没有马上给予评价,启发学生思考:这三种解答方案,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案例透视】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使全班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该题的题意,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并且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有趣味。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常常听到同行们这样说:“没有错误的课堂是失败的”,也听经常赛课的老师说:“学生出错之时,就是老师出彩之时”。教学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动态生成的“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出现一道更加亮丽的色彩。

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第10篇

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案例1】 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尚子杰朗读描写泸定桥的一段:“泸定桥离水面有十米多高……”“错了,是十多米高!”几个同学急急地给他纠正。 “‘十米多高’和‘十多米高’相比差了多少?”我问。 “差好几米呢!” “那么桥给人的感觉还一样吗?” “就没有那么‘心惊胆寒’了。” “是啊。我们在朗读时一定要读正确,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尚子杰,现在请你重新读,读出高和险的感觉来。” 【案例2】 初步感知了《毛主席在花山》的课文内容,王天骄站起来回答“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这一问题。也许是紧张,他有些结结巴巴:“课文先写了毛主席……请警卫员……让乡亲们回来碾米……” “他这样回答行吗?再看看课文。”我提醒道。 “是‘请乡亲们’,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回来碾米。” “听起来‘请’字与‘让’字也没有多大区别呀?” “从这个‘请’字,能看出毛主席热爱群众,特别尊重乡亲们。” “说明了人民群众在毛主席心目中的重要。” 【反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在所难免。“关注人”,就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错误,不仅表现为不讽刺、挖苦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情感,还应该点“石”成“金”――利用学生的错误展开教学,去伪存真。 教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种“点金”之术呢?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对话,吃透教材,这是“点金”之术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二是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正像沙粒可以变成珍珠,“错误”不也能生成一份美丽吗?

《善待错误》教育叙事 第11篇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虽然这句话对许多老师来说觉得不可能实现,学生不可能一点错不犯,老师也是个人,不可能对学生一点脾气都不发。但是,我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提醒我们善待

学生的出错。

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切忌简单粗暴,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孩子们是犯了错误,但犯错误不等同于犯罪,教师应是他们的朋友,绝不能把学生摆在敌人的位置上。我们应该持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包容、善待他们,用爱支撑师生共架的心之桥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时注意更新方式,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满爱心,真心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相信爱心会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改正错误,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健康的心理。

一、善待错误是大爱,能容错误是一种胸襟学生犯错误,能容错是一种胸襟。有时候我们对学生犯错误实在是忍无可忍,甚至暴跳如雷。确实,说了多少遍的道理,学生当做耳旁风,能不气吗?但是气归气,却不能一

气之下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错误,我们控制了怒火,才能冷静地处理事件,这是尊重学生的首要条件。教师没有了怒火,让学生感觉多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信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

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二、纠正错误是艺术,需要耐心和爱心

学生犯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当理智耐心地注意方法,分析处理。一位哲学家说过:要想除掉旷野中的野草,用铲子铲不行,用火烧也不好,撒上石灰更是破坏土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其上撒满阳光,种植美

德。

三、善待错误,让错误成就美丽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寻求知识、走向社会化的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情感、理想和内心世界。但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尤其是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这一点是相同的。善待学生的出错,要求教师用心理“换位”的思想,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学生犯错误是的处境、感受、情绪和动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捧出一颗善于包容的爱心。善待错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耐心,是一种责任,更是

一种信任。在学生有了过失或错误时,我们不妨换一种声音,用一个博大的胸襟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纠正学生的错误,让我们的教育如春风温暖孩子幼小的心

上一篇:电子游戏的魅力英语作文下一篇:买书的经历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