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报告的总结

2024-06-21

测试报告的总结(精选6篇)

测试报告的总结 第1篇

测试报告总结

根据我们小组工作的进度与安排,我主要负责改写需求分析模块的文档的搜集与整理以及项目测试文档的搜集与整理。按照完成任务的时间顺序我的工作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写需求分析

一. 工作计划

1.我们小组在项目启动之前总共划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

都有专人负责。在我的第一阶段的工作中,根据已给的模板,由我负责引言部分的完善工作。其中引言部分包括编写目的, 范围, 背景, 术语定义, 参考资料, 文档说明的填写。

2.由高峰同学完成概述部分的填写工作,需要填写的项目包

括项目目标,流程分析,用户分析,一般约束等。

3.第三部分的具体需求则由我们小组按照事先开会的安排

由每个模块的负责人各自完成自己模块的具体要求。

二. 工作安排

根据计划每个模块的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完成各自文档的填写工作,然后统一上交到我这里经过我的整理合并的工作后交给项目的审查人员进行最后的审查,经过审查后由我向组长报告工作的完成情况,最后交给老师。

第二阶段:项目测试文档

一. 工作计划

根据测试的阶段和内容不同我把测试的工作分成了两个阶段: 模块测试与集成测试阶段。

在模块开发阶段,各个模块分组对已经开发完的模块进行测试,通过链接测试以检查各个页面和功能块的链接情况,保证网页以及功能模块之间能够正常链接。另一方面就是对开发完成的数据库的初步测试,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健壮性。通过功能点测试检验所要完成功能的可用性。

A 模块测试-

二.工作安排

任务规定日期:3月30日――4月2日(周四)

4月6号由负责人赵乾坤上交总文档

1.链接测试: 检查各个页面和功能块的链接情况,保证网页以及功能模块之间能够正常链接。

负责人:赵乾坤

2.二.数据库测试 :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健壮性。

负责人:高峰

3.三.功能点测试 : 检验所要完成功能的可用性。

负责人:安全模块->李鑫

浏览区模块->张实

会员区模块->张鹏

网点模块->郑峥

管理员模块->云达

二. 工作总结

根据测试经理制定的测试计划,安排组员进行测试工作,结束时需提交初步的测试文稿,测试经理徐提交完整的测试方案。

B 集成测试

一. 工作计划

任务规定日期:4月6日――4月12日

在这个阶段,模块的开发已经基本完成,各个模块之间通过集成测试测试系统的各项要求指标。

二.工作安排

1.功能点测试

负责人:李鑫

2.性能测试

负责人:云达

3.图形用户界面测试 负责人:张实

4.安全性测试 负责人:高峰

5.压力测试

负责人:邱丰杰

6.可靠性测试 负责人:郑峥

7.安装/反安装测试 负责人:张鹏

测试报告的总结 第2篇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项目背景 1.3术语和缩写词 1.4参考资料 2.测试概要 2.1测试组织

2.2测试环境 2.3测试进度

2.4测试类型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缺陷统计

【分别按BUG的状态、严重级别、功能模块等以分布和趋势的形式进行图形和表单统计,并 根据项目特性对客户关注重点和项目组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分析】 3.2缺陷分析

对上述缺陷和其他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 缺陷发现效率 = 缺陷总数/执行测试用时; 用例质量 = 缺陷总数/测试用例总数 ×100%;

缺陷密度 = 缺陷总数/功能点总数; 缺陷密度可以得出系统各功能或各需求的缺陷分布情况,开发人员可以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那部分功能/需求缺陷最多,从而在今后开发注意避免并注意在实施时予与关注,测试经验表明,测试缺陷越多的部分,其隐藏的缺陷也越多。描绘被测系统每工作日/周缺陷数情况,得出缺陷走势和趋向。3.3覆盖分析

3.3.1测试覆盖分析

【描述测试用例的个数、测试覆盖率、执行通过率等,以及因限制未测试的原因分析;】测试覆盖率=执行数/用例总数×100%

3.3.2需求覆盖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按编号给出每一测试需求的通过与否结论。P表示部分通过,N/A表示不可测试或者用例不适用,计算需求的覆盖率】;

需求覆盖率=Y(P)项/需求项总数 ×100%

3.4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3.5未决问题

4.综合评价 4.1软件能力

【指出经过测试的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或者创新点功能,以及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或可能给软件运行带来的影响】,可从如下方面考虑:

1.测试执行是否充分(可以增加对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描述); 2. 对测试风险的控制措施和成效; 3. 测试目标是否完成; 4. 测试是否通过;

测试报告的总结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社会评估

一引言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20 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已有5000 万左右人次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目前每年的测试规模达500 万,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已经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传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其组织、信息采集、评测等基本上都依靠人工来进行,测试成本高、耗费大,不但导致组织工作难,而且社会对测试结果的公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质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和普及,有关计算机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倍受关注,但在得到肯定的同时,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不少。对此,我们着手对计算机技术优势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实践效果进行社会评估分析,一方面便于掌握新的测试方式在实践中的动态实施情况,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认识这一新的测试方式在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对测试的实际促进和革命作用,以提高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语言测试以及教学、测量等诸多方面的根本变革的认同。

所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相对于传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的。传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试员直接面对应试人,由测试员通过现场听音的方式进行评分,这种测试方式称为“人测”;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指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参与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利用智能测试系统,计算机自动完成对有文字凭借的前三题的测评,而对于无文字凭借的“说话”测试项,则由信息管理系统分配给测试员进行评分,然后管理系统自动将计算机测评的前三题的分数和测试员评判的第四题的分数相加,计算出考生的测试总成绩,并评定出相应等级,这种测试方式简称为“机辅测试”。

2006 年12 月,教育部语用司正式发函,同意上海市和安徽省从2007 年1 月1 日起进行机辅测试试点,2007 年国家语委正式推广应用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从传统的人测方式向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机辅测试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引起应试人应试心理和测试员评分心理的变化,也会引起测试管理者行为方式的改变,这种新的测试方式所引起的变化,涉及面是广泛的。

本课题力图从社会评估的角度,通过对测试管理、测试质量、测试信度、测试成本等方面所体现的社会认可程度( 含测试管理者、测试员、各类应试人) ,包括推进机辅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全面审视我国近几年来机辅测试工作的科学性、规范化、可行性,以促进机辅测试工作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 一) 主要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应试人对计算机技术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的认识、机辅测试中应试人应试心理、对机辅测试管理方面的社会评价、对机辅测试质量方面的社会评价、对机辅测试信度的社会评价以及对机辅测试成本方面的社会评价。

( 二) 调查对象

调查样本按照典型性、代表性原则,涵盖了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领域的主要群体。一是受测群体: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各级各类教师,党政机关公务员,在校大学生、中职学生,其他(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等) 。二是管理群体: 巡考员、测试员、测试管理人员。

受测群体选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杨浦区、松江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宝山区、闵行区等13 个高校、区县测试站以及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考点的应试人员,涵盖了全市各区域的人群。管理群体选自在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注册在编的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省级语言文字测试巡考员,以及参与测试管理的各单位业务干部和工作人员。

为充分反映机辅测试的社会评估状况,对受测群体,根据各部分对象的年测试总量,按比例选取样本; 对管理群体,根据各对象的实际人数,按比例选取样本。

( 三) 调查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40个调查题目,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7000份,收回有效问卷654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3.5%。

2.个别访谈。对不同应试人群的访谈。

调查时间为2010年12月。

三统计与分析

( 一) 机辅测试已具备良好的社会认知度

课题组对接受调查的6546 份有效问卷进行的统计显示,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人们普遍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对于个人工作、生活的积极意义。机辅测试这一新的测试方式已具有良好的社会接受度。这是机辅测试得以顺利推进的良好社会基础( 见表2、3)

从表2、3 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参加过测试,各类应试人群对机辅测试的选择远远高于人测,倾向率近80% 。特别是接受过机辅测试和人测的这部分人群,通过自身对两种测试方式的比较,有94. 6% 的人表示自己更愿意选择机辅测试,机辅测试的优越性可见一斑。从表3也可看出,年轻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年龄段,在校大学生、中职学生愿意选择机辅测试的达到96. 3% ,而上海目前的应试群体中,在校大学生、中职学生占90% 。其他应试人员( 指自愿参加测试的人员) 是上海第二大应试群体,对机辅测试的接受度也达到83. 1% ,可见,机辅测试的实施符合社会的需求。

( 二) 机辅测试已具有良好的应试人心理适应度

心理适应度是反映应试人面对机辅测试这一新的测试方式,在心理上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其表现,它与应试人的认同意识直接相关。认同意识是体现应试人对新测试方式接受度的一个基本因素,而这种认同意识就是检测心理适应度的重要指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机辅测试方式的宣传和普及推广,应试人对机辅测试的心理适应度良好( 见表4、5) 。

从表4、5 可以看出,尽管有些受测者对计算机指令提示、计算机话筒音量大小,以及计算机教室测试环境下多人同时应试的影响等,还存在一些不适,有着一定的紧张情绪( 4. 7% ) ,但受测者对机辅测试方式的心理适应度良好,其中有97. 5% 的受测者认为能很好地适应普通话机辅测试,有93. 7% 的受测者认为机辅测试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 三) 机辅测试管理已呈现科学性、规范性方面的优势

普通话水平测试至今,各地测试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强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规范操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相对于有20 年历史的传统普通话测试方式,机辅测试的试点和推进时间相对“年轻”。可喜的是,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以其测试手段的科学、规范、可操作,取得了后来居上的优势。课题组选取人测、机辅测试均参加过的695 份有效样本进行了统计,相关数据见表6。

由表6 可知,测试程序管理的科学合理、测试场地管理的合理有序方面机辅测试分别高出人测8. 4% 和5. 9% 。在测试管理制度与规定方面,92. 6% 的人认为机辅测试已经达到了人测的管理水平,6. 4% 的人给予机辅测试“更科学合理”的评价。

( 四) 机辅测试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机辅测试试点以来,测试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开展机辅测试试点的要求,在测试质量、科学性、公正性等方面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 见表7、8) 。

表7 调查数据表明,社会对机辅测试中的计算机评分和人工说话评分质量是高度认可的。机辅测试以其测试环境更优化、测试程序更简便、测试评分更客观而使其相较人测更受欢迎。其测试质量科学合理更为社会接受。调查认为机辅测试相对人测更能体现客观公正性的,达95% 。调查发现,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前三项有文字凭借的部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评测,社会接受度很高,有96% 的人认为比人测更科学,而对于没有文字凭借的第四部分说话项的测试,显然更倾向于人测,认为计算机技术目前尚未达到这个水平。

相关的研究数据也表明,机辅测试具备了较高的信度。根据《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试行) 信度评估》( 叶军,2010) 以及《计算机智能评测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课题) 的研究数据表明: 计算机在各对照组中表现均非常出色。与一般测试员相比,计算机打分误差最小,与均值的吻合度排名第一; 与包括一般测试员和精英测试员的所有测试员相比,计算机打分误差极小,与均值的吻合度名列前茅( 排名第二) ; 与精英测试员相比,计算机打分误差很小,与均值的吻合度排名第五,高于精英测试员的平均水平。可见,计算机打分至少可以达到一名优秀测试员的打分水平。计算机打分准确,稳定,完全可以信赖,详见图1、2、3,平均误差单位为分。

课题组对人测和机辅测试的投诉率作了统计( 见表8) 。调查显示,基层测试站收到的年投诉率从人测时期的0. 3%降到机辅测试之后的0. 02%,下降幅度达93. 3%; 省中心考点则由0. 2%降到0. 005% ,下降幅度达97. 5% ,充分显示了机辅测试的科学性和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

( 五) 机辅测试成本显著降低

传统的测试方式,类似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测试场地大,工作人员多,时间跨度长,而工作效率低。就是上海这样一个地域相对集中的地区,在崇明组织一次500 人规模的测试,人工评测的流程复杂,还必须考虑气候影响,提前一天安排近75 名测试员、领考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在海岛上住一宿,包车、用餐、考场检查等测试的经费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较高。机辅测试方式的实施,解决了时空上的局限性。就测试时间而言,改变了过去一天只能安排2 ~ 3个考点测试的情况; 就空间而言,测试员可以在家里进行说话项的评判,评测时间掌握在测试员自己手里。课题组对省中心考点、杨浦区等13 个测试站以一场500 人的测试成本做了调查统计,综合数据见表9。

从表9 可以得知,机辅测试的成本大大降低,其中经费成本降低至55. 9% ,时间成本平均降低至85. 4% ,而管理效率提高了80% 。

四问题与建议

尽管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我们看到社会对机辅测试持肯定态度的占绝大多数,但有些数据反映了对机辅测试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这些问题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从调查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来看,我们认为今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 一) 宣传缺失,建议加大对机辅测试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

机辅测试“测试意向”情况调查1( 表2) 相关数据表明,尽管机辅测试相对人测的社会接受度优势显著,但在四类人群“测试意向”反馈中,差异表现明显。其中,“未接受过测试的”和“接受过机辅测试和人测的”两类人群选择机辅测试的比例差异高达32% 。说明越是了解机辅测试相关知识的,机辅测试的选择率越高。

机辅测试“测试意向”情况调查2( 表3) 显示,对于自身语音比较好的应试人群,播音员主持人、测试员对机辅测试的选择只有52. 3% 和78. 9% ,通过访谈得知,播音员主持人平时经常面对观众,所以对于面对面的评测并不会感到紧张,反而会觉得有一种交流感,同时,这部分人群对机辅测试还存在一定的疑虑,担心通过机器传递给测试员的声音会有一定的影响。测试员都是从人测开始评分的,对于人工测试比较有感情,同时对于自己的评判比较有自信,对机辅测试的原理不是非常清楚。而有一定年龄的教师、公务员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明显低于年轻的学生,访谈中提到他们因为对新技术的不熟悉而可能会选择传统方式。

为此,课题组认为,机辅测试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是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国家考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测试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应试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各测试机构应把机辅测试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定位为推进机辅测试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首先,要树立宣传就是影响力的理念。其实测试机构和社会上广大应试人一样,都需要一个普及宣传的平台,以建立来自社会的认同感。普及宣传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机辅测试在应试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机辅测试推进中,我们可以通过测试专业网站、单位和学校的日常宣传和测前培训,将机辅测试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信度、效度以及规范程序、制度规章、操作办法等一一公开告知,做到普及宣传的全覆盖。这就等于在测试机构与应试人之间架设了桥梁,使社会可以最大程度地给予机辅测试关注、理解、支持和参与。

其次,要造好势。可以通过群体调查、个别随访等形式,把机辅测试的客观优势告知社会,以便获得舆论的支持,所有的应试人都乐意接受( 如表2“接受过机辅测试和人测的”中反映的高接受率) ,自然会使我们赢得社会的支持优势,同样也会给测试机构推进机辅测试带来正面的促进效果。

( 二) 执行不严,建议加强对机辅测试环境建设的规范管理

受测者对影响机辅测试成绩的担忧程度( 表5) 调查数据中表明,尽管测试机构重视机辅测试环境建设规范,并基本认可机辅测试环境,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有些测试机构为了满足庞大的测试量,而放宽了机辅测试对环境建设的要求。有些受测者对于计算机指令提示、计算机话筒音量大小以及计算机教室测试环境下多人同时应试的影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其中,有5% 的人认为“机房里与其他考生的距离过近影响我测试”,1. 7% 的人认为“在测试中,我常常担心会出现设备故障影响我的成绩”,0. 7% 的人认为“在测试时,我担心自己的音量大小会影响我的测试成绩”。为此,测试机构还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确保机辅测试环境建设达到规范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并切实维护好国家考试的信誉。

为满足不同的测试环境和使用条件,机辅测试设有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测试方式,对于网络、计算机硬件以及应试人间隔距离等有规范标准。对此,各测试机构应制订相应的机辅测试环境建设规范。比如,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就制订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区设置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网络设置要求》《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准备工作验收项目与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机辅测试设备标志粘贴登记表》等规范与规定,经过实践,应试人反馈情况良好。

( 三) 管理弱化,建议加强对机辅测试说话项评分的质量管理

机辅测试对于测试员评分的管理有所减弱,人测时,测试机构在现场全程监控,而机辅测试说话项评分因测试员是在网络条件下进行的个体分散性评分,缺少了前三项评分的基础,对直接评测第四项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机辅测试说话项评分培训及质量监控管理十分重要。在对测试管理机构测试评分情况调查中得知,2009 年测试员评分差异显著的( 测试员之间差异达3 分以上) 占25% ,可见机辅测试下说话项评分的不稳定性相对人测明显偏高。

上海自2010 年初开始建立了“测试员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系统”“测试评分质量监控系统”,通过“测试员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系统”,测试员实现自我培训与考核,能更好地适应说话项的评测; 通过“测试评分质量监控系统”,测试员能得到每次评分的质量反馈,并对自己的评分状态及时做出调整。2010 年测试员的评分差异超过3 分的占9. 5% ,评分监控管理效果明显,确保了评分的高质量。

由表8 可以看到,应试人面对“如果测试成绩不满意,您会提出异议”,95. 1% 的人表示会对人测提出异议,只有4. 9% 的人表示会对机辅测试提出异议。这与测试机构强化对机辅测试说话项的培训以及评分的质量监控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课题组认为,测试机构一是要建立测试员网上模拟评分训练平台,并定期进行评分考核; 二是应建立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使测试员了解自己的评分情况,确保机辅测试说话项评分质量的科学、稳定。

( 四) 地区差异,建议加强机辅测试模式组织管理的科学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经济、观念以及测试基础差异性大。正因为这样,鉴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的现实,国家要求各地采用机辅测试,以利于全国各地测试质量相对一致,也便于国家的统一管理和评估。目前,全国各省已全部开始试点机辅测试,参测人员已达1500 万人。2010 年6 月9 日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测试模式,不断提升测试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强调,要坚持“科学、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有序推进机辅测试试点。因此,课题组认为,面对机辅测试全面推进的大好形势,国家应加大推进机辅测试的科学研究与管理。

1. 测试模式多样性研究。以上海为例,上海有81 个测试站,其中17 个测试站建有独立的专用测试室; 14 个测试站( 测试量在1000 人以下) 由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提供单机版组织测试; 14 个测试站借用临近区域测试站的专用测试室组织测试; 其他36 个测试站均在本校的计算机房组织测试。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应试人更希望在独立的测试室进行测试,认为“在机房里与其他考生的距离过近影响我测试”,但是,建设一个专用测试室的成本比较高,一间测试室( 1 个机位) 投入在2 万元左右。因此,课题组认为,应客观正视各省市的地区差异性,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允许机辅测试模式的多样性。具体来说,就是在确保机辅测试质量的前提下,指导或引导发达地区在测试硬件等方面投入大一点,标准高一点; 西部等一些暂时欠发达地区,比如在测试硬件方面,可使用兼容测试室和单机版测试,以后根据条件发展,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硬件建设水平。

2. 测试组织管理的研究。目前,各地都制定了机辅测试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各地的标准、要求有所差异。国家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均只适合人测条件下的组织管理,机辅测试已开展8 年,国家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机辅测试的管理规定、测试规程、测试评分细则等,使各地在不同模式下有章可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有序地推进机辅测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辅测试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S].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姚喜双.推普工作的重要抓手——谈依法推进的普通话水平测试[J].语言文字应用,2010,(3).

[3]叶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行)信度评估[A].语言文字水平测试研究[C].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4]李卫红.加快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努力开创新时期新阶段普通话推广工作新局面[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来自赛场的测试报告 第4篇

廖宇杰:1D X带来更完美的影像

伦敦奥运会,是我第一次使用佳能1D X机身进行集中拍摄。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这段高密度的采访拍摄过程中,所使用的两台1D X没有出现任何的机器故障,为我可以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拍摄田径项目时,几次突然而来的雨水侵袭也没有影响到当时和以后的拍摄,这点让我尤为欣慰。

一、高感光下的画质令人欣喜

1D X拥有1810万的高像素,并且在高感光降噪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奥运会期间,佳能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还未上市的200—400毫米新型镜头试用,由于这款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4,使用该镜头内置1.4×接圈时最大光圈变为F5.6,这样对于高感降噪的能力就有了很大程度的需求。让我感受深刻并且欣喜的是,在ISO 2000的时候,图片细节依然细腻。由于1D X有了更多诸如新二代300毫米、新二代400毫米、新款200—400毫米这些优质镜头群的庞大支持,1D X机身的成像质量较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对于专业拍摄体育赛事的摄影师是一个惊喜。

开幕式我与另外七名摄影记者(法新、路透、美联、盖蒂、SI、NOPPX2)在伦敦奥组委摄影主管Bob Martin的认可下,统一身着全黑服装进入内场拍摄。由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采用开放式的表演舞台,体育场四周随时都有演员登场、退场,所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预先计划的线路流动拍摄。佳能新推出的200—400毫米镜头在这个时候给我的帮助很大。它的取景范围更广,1D X高感的降噪能力和新款镜头结合后,成像质量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当我按照计划到达女王所在的VIP区正下方时,规定的拍摄时间只有不到1分钟。正是由于机身和镜头都相对提升的结合,才保证我在短时间内拍到更多好的画面。

二、快速聚焦提升连拍成功率

1D X机身聚焦速度也更快、更准确,连拍速度达到了每秒14张。我自从业以来一直都选择手动点测光曝光、单点连续对焦这样最基础的拍摄方法。就单点对焦速度来说,以前拍摄足球运动员争顶时按下快门,可能5张里面有3张图的瞬间是可以使用的,另外两张焦点也在,只是也许球和运动员的距离不够满意。而现在5张里有4张甚至5张都可以实现我的拍摄意图,这样迅速的聚焦速度和快门反应,对我来说是前所未见的。

三、传输便捷助力现场发稿

1D X借助新型的无线传输模块,使用更加便捷。虽然这次伦敦奥运会没有允许使用无线模块,但是在“伦敦碗”进行的测试中,无遮挡、与无线IP接收端直线传输距离在200米左右时,成功率和速度都证明可以在以后的拍摄中投入使用。1D X机身自带网线插口在此次奥运会进行了大量的使用,较之以往需要相机接通过无线模块接入网线,直接连接远远比间接连接更加便捷和稳定。

经过半个多月的使用,1D X的很多性能都让我非常满意。希望佳能公司可以秉承“感动常在”的产品理念,继续为专业摄影师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创意,以便摄影师拍摄到更完美的影像。

任正来:1D X给我全方位的惊喜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历来是相机厂商拼刺刀的实战考场。今夏的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

我作为新华社奥运摄影团队的一员,带着佳能新推出的EOS—1D X单反相机赴奥运会赶考。经过羽毛球、排球、花样游泳、激流回旋、足球、帆船等赛事的实战检验,手中的1D X以其在对焦、画质、高感、传输及人性化设置等方面的突破性表现,颠覆了以往 1DMark III、Mark IV留下的遗憾,实现了华丽的蜕变,带给我全方位的惊喜。

一、一按即有,对焦实现质的突破

经历过2007年大阪田径世锦赛的摄影记者都知道,在那一次佳能 1D Mark III与尼康D3正面碰撞的大战中,小马三的跑焦让老记们深感意外,也多少让我们这些佳能的爱用者有些心里打鼓。此次1D X不论在对焦灵敏度、聚焦可靠性、对焦屏覆盖范围、低照度条件下聚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让摄影师一按即有,一拍即实,不再为跑焦发愁。在笔者负责的排球、羽毛球等“对焦老大难”的比赛中,1D X在运动员横向、纵向、迎面、迅速变向等多个方向加减速移动时,都能用AI SERVO模式实现轻松聚焦,给人信心。在排球、激流回旋、花样游泳等镜头前出现障碍物及水中比赛聚焦时,1D X也能实现不同对焦平面的瞬间切换,忽略障碍物迅速对焦,让人不会错过精彩瞬间。

此外,在AF对焦菜单中,1D X新增的追踪灵敏度和加减速追踪设定,让摄影师可根据所拍运动项目的不同,设定相应的对焦模式,用起来非常方便。

二、纤毫必现,全画幅实现画质飞跃

1D X是佳能首款能够进行高速连拍的全画幅相机,弥补了 1D Mark IV能高速连拍却非全画幅、1Ds Mark III是全画幅但连拍速度慢的遗憾。它具有出众的解像力,在色彩还原、影像层次、高光低照、皮肤质感表现力等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1D X在高感光度条件下的画质表现,尤其值得称赞。在笔者负责的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为保证选手顺利比赛,赛场光线昏暗,为取得高速的快门,相机需要在高感光度条件下拍摄。以往,相机ISO设定为2000时,即可能出现画面颗粒变粗、噪点成倍增加、画质明显下降的情况。但此次,笔者使用1D X在ISO 3200甚至ISO 4000的条件下拍摄,都能获得低噪点的优异画质,让人惊喜连连。此外,1D X在大晴天、晴天树影等高光比的条件下,表现出对复杂光线下的高宽容度,画面解像力十分优异。

三、网线插机身,即拍即传省心省力

1D X新增的网线传输功能实现了赛场发稿即拍即传,引领体育摄影发稿进入无电脑时代。在奥运会羽毛球赛场,笔者将赛场VLAN网线直接插入佳能1D X机身,将发稿照片即拍即传回编辑部,提高了发稿效率,减轻了在赛场边拼抢时效的压力。相对以往的外接无线发射器的无线传输,VLAN网线传输更加可靠、高效,让摄影师们可更专注于定格赛场的精彩瞬间。比赛中,摄影师还可利用录音功能,将选手名字,比赛说明等录入图片中,一起传回编辑部,实现采编互动,可以说比赛结束,发稿即结束,轻松而惬意。

四、自定义按钮,人性化设计体现新意

1D X机身前后密布的按钮,看起来多,用起来却一点都不麻烦。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自定义各种功能按钮。如我习惯将机身前右侧按钮设定为ONE SHOT(单次)— AI SERVO(连续追踪)的转换按钮,将曝光锁定按钮设定为瞬间切换AV模式功能,同时相机内设定焦点横竖自动切换,再不用在分秒必争的赛场上为更换焦点、变换拍摄模式而手忙脚乱。

《最终测试总结报告》录音 第5篇

女 为什么要编写最终测试总结报告?

男 首先l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软件质量的评价;其次,l 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的测试提供依据;再次,l 评估测试过程和测试计划是否一致;最后,该报告l 分析Bus系统存在的Bug,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女 谁来使用最终测试总结报告?

男 Bus系统项目经理,Bus系统测试经理以及Bus系统相关人员。女 什么是严重Bug? 男 严重Bug就是由于该Bug的存在,导致系统死机或者出现“该页无法显示“。女 Bus系统测试使用的是什么测试工具? 男 Bugzilla权限管理系统 女 回顾一下吧?

男 当然可以。2010.4.1--2010.6.1完成本系统的需求调研工作;2010.6.1--2010.7.1,架构师完成系统概要设计;2010.7.1--2010.8.1,架构师完成系统详细设计;2010.8.1--2010.9.1,程序员完成编码工作;2010.9.1--2010.10.1,测试员完成测试;2010.10.1--2011.10.1,维护人员完成维护工作。其间增加了2人日编码,和3人日维护工作。

女 bus系统可以做哪些事?

男 Bus系统分为五类角色:乘务员,乘客,调度员,业务员和管理员。ü 乘客可以查询乘车线路信息;ü 乘务员可以录入信息,执行调度员调度(包括执行调度通知,执行车况,报告信息,接收系统信息,查询运行状态,解除维修完成状态,接收进站通知);ü 调度员接收乘务员录入信息并对乘务员发送调度命令(调度命令包括调度客流量,调度路况,调度调度处理,调度车况和调度运行状况);ü 业务员可以定期从系统生成报表,生成图表和导出报表;ü 管理员执行系统备份和权限管理。女 Bus系统需要测试哪些方面? 男 易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和安全性。

女 易用性就是ü 操作按钮和ü 限制条件提示信息的一致性,可理解性和正确性;ü 页面是否美观。男 对。女 可靠性就是Bus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入保持正确,对吗? 男 是的。

女 兼容性就是测试bus系统可否兼容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可否兼容IE和Firefox浏览器。男 对。

女 那么安全性具体指什么呢?

男 安全性具体指Bus系统是否不容易受到攻击。

女 我搭建的测试环境是这样的:服务器:PCServer(8核16G);各个节点的PC机(2核4G);开发环境安装Hibernate加Spring加Struts;使用Java开发语言;Windows7操作系统。男 很好

女 网络拓扑是这样的,每个客户端都与服务器相连接,客户端之间没有连接。男 这种架构师正确的

女 这是bug趋势图,Bug数量随着系统每阶段(单元测试阶段,集成测试阶段,验收测试阶段)向前推进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男 bug越来越少,系统性能就越来越好。

女 在单元测试阶段发现的致命错误是l 系统登录功能没有实现;在集成测试阶段发现的致命错误是l 数据库设计未考虑系统管理员角色,导致用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的时候出现找不到页面错误;l 权限控制异常。男 严重bug一定要及时修改。

女 根据统计,bug在需求设计阶段数量为总Bug数的8%;在后台编码阶段,Bug数量为总Bug数的34%;在前台编码阶段,Bug数量为总Bug数的51%;在测试阶段,Bug数量为总Bug数的5%;在发布阶段,Bug数量为总Bug数的2%。

男 Bug产生的原因分为需求设计错误(5%),后台编码错误(34%),前台编码错误(29%),数据库相关结构及数据错误(5%),易用性(16%),多语言(6%),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Bug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后台编码错误和前台编码错误。女 bug按程度可分成哪几类?

男 Bug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为致命,严重,一般,轻微和建议五类

女 Bus系统经测试,一般Bug最多,致命bug最少,严重Bug、轻微Bug和建议bug数量依次递减。男 这是bug统计结果,其他方面测试结果怎么样?

女 功能已经全部实现;l 按钮操作提示信息一致,便于理解;输入限制提示信息正确,便于理解,而且一致。缺点是页面编排不美观;现有系统的可靠性控制不够严密,许多控制是通过页面控制来实现,一旦页面控制失效,也可以向数据库插入数据,引发错误。现有系统的容错性不高,如果报错,有时候回不到初始页面;现有系统支持IE7浏览器和Firefox浏览器,能够在Windows和Linux下运行,在其他环境下未进行兼容性测试。男 系统安全性怎么样?

女 系统控制了直接输入某页面的URL而可以不用登录直接访问的问题;但是没有控制登录框对大小写字母敏感的问题;也没有控制登录页面的登录次数。男 测试用例覆盖率达到100%了吗?

女 在Bus系统中,功能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100%,可靠性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60%,兼容性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20%,安全性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10%,易用性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80%,数据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70%,性能,外国语和负载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0,其他的测试用例覆盖率为20% 男 还存在什么问题吗?

女 bug已经基本修改完毕。目前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登录页面输入框未能区分大小写,未能限制输入次数。这将使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开发组决定在下一版中实现。

男 我有一些建议:l 在项目初期就应该制定好一系列标准,比如《数据库设计标准》《编码规范》《需求变更标准》,这样一来,许多事情做起来有据可依了;还有l 发布新版本时,应该注意测试环境是否和预期一致,以免得出错误结论;而且希望开发人员应该负责自己这块的Bug跟踪。

软件测试总结报告示例 第6篇

校园招聘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校园招聘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校园招聘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目 录

1. 测试概述 .............................................. 3

1.1 1.2 1.3

编写目的 .......................................................................................................... 3 测试范围 .......................................................................................................... 3 参考资料 .......................................................................................................... 4

2. 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 4

2.1 测试类型 ................................................................................................................ 4

2.2 进度偏差 ................................................................................................................ 5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 6 2.4测试机构和人员 ..................................................................................................... 7 2.5 测试问题总结 ........................................................................................................ 7

3. 测试总结 .............................................. 7

3.1 3.2 3.3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 7 测试问题解决 .................................................................................................. 9 测试结果分析 ................................................................................................ 10

3.3.1 3.3.2

覆盖分析 ....................................................................................................10 缺陷分析 ....................................................................................................10

4. 综合评价 ............................................. 12

4.1 软件能力 .............................................................................................................. 12 4.3 建议 ...................................................................................................................... 12

1. 测试概述

1.1 编写目的

对MicroMOe项目中所有的软件测试活动中,包括测试进度、资源、问题、风险以及测试组和其他组间的协调等进行评估,总结测试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测试工作。

本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的预期读者是:

? 开发部经理; ? 项目组所有人员; ? 测试组人员; ? SQA人员; ? SCM人员;

以及B公司授权调阅本文档的其他人员。

1.2 测试范围

MicroMOe项目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测试组仅依据用户需求说明书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相应的设计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用户访问与安全控制测试、用户界面测试以及兼容性测试等,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则由开发人员来执行。主要功能包括:

前台个人求职功能

注册新用户

登录系统 找回密码 更改密码 填写简历信息 预览简历信息 修改简历信息 查询职位 浏览职位 应聘职位

浏览公告信息 浏览申请记录

招聘企业管理后台

登录系统 修改注册信息 修改密码

职位管理 用户管理 申请查询

浏览通知信息

申请表详情

系统提供商管理后台

管理员登录系统 查询简历 简历详情 发布公告信息

1.3 参考资料

2. 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2.1 测试类型

2.2 进度偏差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2.4测试机构和人员

2.5 测试问题总结

在整个系统测试执行期间,项目组开发人员高效地及时解决测试组人员提出的.各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证了测试执行的效率以及测试最终期限。但是在整个软件测试活动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表现在:

1. 测试执行时间相对较少,测试通过标准要求较低;

2. 开发人员相关培训未做到位,编码风格各异,细节性错误较多,返工现象存在较多; 3. 测试执行人员对管理平台不够熟悉,使用时效率偏低;

4. 测试执行人员对系统了解不透彻,测试执行时存在理解偏差,导致提交无效缺陷;

3. 测试总结

3.1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3.2 测试问题解决

下表中描述测试中发现的、没有满足需求或其它方面要求的部分。

? 3.3 测试结果分析 3.3.1 覆盖分析

3.3.1.1. 测试覆盖分析

测试覆盖率=41/46 ×100%=89.13%

3.3.1.2. 需求覆盖分析

对应约定的测试文档(《校园招聘系统MicroMOe系统测试方案》、校园招聘系统MicroMOe测试计划》),本次测试对系统需求的覆盖情况为:

需求覆盖率=Y(P)项/需求项总数 ×100%=83.33%

注:P表示部分通过,N/A表示不可测试或者用例不适用。

3.3.2 缺陷分析

本次测试中发现Bug共113个,按严重程度,分布为: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缺陷级别集中在B、C级,即功能性一般缺陷相对较多。

按缺陷在各功能点的分布情况分:

第 11 页 共 13 页

缺陷分布图例:

从上图可以看出:缺陷大部分集中在修改简历信息、注册新用户以及登录系统部分,其余分布较为分散。

4. 综合评价

4.1 软件能力

经过项目组开发人员、测试组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力合作,MicroMOe项目如期交付并达到交付标准。该系统能够实现校园招聘系统Campus Talent Search1.0项目在用户需求说明书中所约定的功能,即能够基本满足个人求职者在前台进行用户注册,登录,申请职位以及搜索和浏览公司职位列表信息,企业招聘方在校园招聘系统后台可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招聘模式定制适合企业自身的招聘流程,并且实现整个招聘流程的电子化,包括招聘职位的发布,申请简历搜索,查看,面试笔试的安排,各类邮件的发送等功能。

4.2 缺陷和限制

该系统除基本满足功能需求外,在性能方面还存在不足,有系统继续优化的空间。另外,部分功能在设计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如个人求职者编辑个人技能特长时,因设计的缺陷,当用户掌握两种以上外语口语时,无法自行添加该技能;另外,企业招聘者无法查看所注册的所有简历信息,这对企业自主寻求人才资源有了一定的限制。

4.3 建议

需求提出方可以在使用该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搜集用户的使用需求反馈,并结合市场同类

第 12 页 共 13 页

产品的优势,在今后的版本中不断补充并完善功能。

另外,建议当项目组成员确定后,在项目组内部对一些事项进行约定。如WEB开发/测试的通用规范等,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开发和测试的效率。

上一篇:仪表车间标准及检查表下一篇:中考短文填词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