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承诺书

2024-06-26

高标准农田建设承诺书(精选6篇)

高标准农田建设承诺书 第1篇

高标准农田建设浅析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又制约粮食生产,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国家农业部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合现代管理理念、良好配套基础设施、高级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生产能力的系统工程。国家通过政策拉动、资金投入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但达到怎样的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研究重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前举措。各地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已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198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相关工作,面对建设背景、内在规律、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推进机制上均未完全作出适应性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释放出的潜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及早作出谋划,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在规律的方案和模式并加以推进,才能确保其建设过程的科学和顺畅,也才能防止在造势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成效上却与中低产田改造并无二致的局面出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同于中、低产田改造,而是在中、低产田改造基础上进行的。模式是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针对当地发展存在的缺陷而寻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农业发展中,模式一般包括经营模式、种植模式和工程模式,建设模式则是以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程模式与种植模式的结合,适合于当地农业发展。

二、XX省高标准农田发展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XX省内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以下对XX省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的内涵

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认为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单位投资额度高一点。这种认识,是对高标准农田内涵的严重误读。

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境及土地、气候等基本条件(体现基础性);能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安全(体现安全性或抗风险性);具备很高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生产能力(体现产出能力);拥有素质较高、呈现链状分布的耕作、管理、经营者(体现经营能力);整体农业状态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初具雏形(体现与农业经济整体的和谐度)。

二要明确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内容与要求

目前,高产农田建设潜力主要来源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方面。通过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通过采取技术、工程、经济和行政措施,对粮食主产区内农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完善排灌体系,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旱涝保收率和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成设施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

从各地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规划可知,目前高产农田建设主要基于对土地整理,集中在田块整理、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工程方面的标准与要求也较细致,但在高产稳产农田土壤肥力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从高产稳产农田的内涵看,维持农田系统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核心是保持土壤肥力,而现行土地整理中的土地平整,道路、沟渠与其他工程只是农田质量提高的配套设施,是外在的影响因素。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深化,在一般整理工程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应是今后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要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

耕地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保护耕地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的责任。而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将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高质量农田的持久性,但在实际中忽视的也恰恰是这些最重要的主体。农民对耕地投入不足,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农业利益低下的现状,需建立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障制度。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规范耕地保护方面的立法,这样才能通过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提高农田质量与提高粮食生产力。此外,耕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需要对种植耕地的农区和农民给予相应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补偿,特别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激励农户用地养地。

四要充分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脉络

高标准农田功效的完全发挥,一要依赖于基础设施水平的高标准;二要依赖于扎实的“软实力”的强力支撑;三则要依赖于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切入点、科学的实施流程。从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各地在农田建设、经营模式上均有不同的实践形态,这也让我们有机会逐步廓清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和脉络。其间的关键词包括:一是土地规模经营。零散的地块、一户一品的种植模式,农田的高标准就无从谈起,对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尤其如此;二是设施农业。这是高效农作物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三是经营管理者培训,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标准农田运行机制是否能够最终建立的关键;四是合作组织的建立。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最大程度对接的必备条件。

高标准农田建设承诺书 第2篇

兰坪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田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尽管通过近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合治理的面积有限。什么样的农田才算得上是高标准农田呢?根据我县的地形地貌,我们的理解是“排灌自如,高产稳定,绿色环保,便于机械耕作。”的农田,可称之为高标准农田。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我县属高山峡谷地区这一实际,农田的改造成本要高于平原地区。因此,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增大资金规模。二是要提升亩平均投资额度。三是要提升土地经营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要使土地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单靠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单打一是不行的,还要靠所有的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还要靠充分调动农田经营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这就得靠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一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制订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机制方案,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这样将有利于调动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出台有关整合涉农资金,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的文件和政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建设标准的办法,来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开发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

三是要充分发挥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让他们只盼政府投入搞开发、为自己投入搞开发,这样既形成了综合开发合力,也使开发后的工程能够得到良好的管护。

我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到2012年已历时9个年头了。从2009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标准提高较大,尤其是各级财政无偿资金的投入大幅度提高,这对提高土地治理标准,特别是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迈进提供了资金保证。走过这9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近3年我县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做个简要的回顾。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领导,部门配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加强对农开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调整充实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经县编委批准,核定县农开办编制4人,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5万元,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真正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项目区乡镇都相应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专门配备了工作班子,各尽其职,责任到人。在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县直有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相关工作,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配合行业管理,保证了农开工作规范进行。

二、理清思路,择优选项

把好项目立项关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兰坪县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注重整体效应的系统开发原则,不搞只偏重于经济效应而忽视整体效应的项目,把系统生态特点与经济效果协调的问题一并加以考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制约兰坪县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突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按照灌区、流域或某一相对完整连片的土地进行择优选项,并积极开展竞争立项,把交通便利、乡镇领导重视、农民积极性高、筹资投劳落实的地方或项目优先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项目区确定及项目计划编报前,由县农开办牵头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家组,对项目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先评估,后立项,先论证,再编报项目计划与实施方案。因此,牢牢把握项目立项关,县农开办提供科学决策平台,领导把关,专家决策,确保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管理,认真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中的各个环节构成了相互依存和统一的系统工程,这些系统工程又分为多个子系统或称环节,这些子系统的相互影响已经难以用界线划分。因此,我们十分注重项目实施中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在项目实施前,县政府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动员会,研究部置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全面推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公示制和工程监理制。对项目主体工程,如渠道、机耕路等,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投标,落实有资质、懂技术、善管理和信誉好的企业施工。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一种制度,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广泛调动干部群众参与,保证工程实用、实效、实际。工程发包之后,实行工程监理制,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工期由监理公司去完成,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期,严格按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执行,签订合同,依法办事。县农开部门和财政部门侧重加强中期检查的频度,采取“三对照、三检查”的方式,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督查(即对照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检查项目进展情况与月报进度是否一致;对照规划设计,检查工程质量及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要求;对照省、州项目批复文件,检查项目自筹资金是否落实)。同时,项目区的乡、村领导干部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协调好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占地、用电等有关事宜,并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施工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的协调联动,合理安排,形成合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资金运行中,实行“三专”管理,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及时办理报账,由县农开办施工人员到现场核实,在由县农开办领导审核,根据工程进度分批给予拨(借)付,并实行转帐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杜绝白条现象。工程竣工后,县农开办及时组织验收组进行验收,验收组由财政、农业、林业、水利、项目区乡镇、工程监理、施工方、村两委、村民代表参加,实行签字负责制。在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县级自验和做好项目决算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办理项目资产的移交,落实项目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合同书,由乡镇落实管护措施,搞好长效管理,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效能,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项目区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二、基本经验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好的工程措施,还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基层各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项目和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及农发办自身的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项目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做为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他是担负起本区域内中低高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具体实施工作,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县在中低产田改造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是项目区选址上要有合理性。具体体现在第一必须是粮食主产区,这样才符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目的;第二必须具有开发潜力,这样才能发挥出投资效应;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较好的工程效果。第四必须是连片集中建设,这样才能体现出规模效应。二是工程规划设计上要有科学性,具体体现在既能用又好用,又有全局性和前瞻性,能解决影响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详细走访察看,反复找当地老百姓座谈了解,掌握充足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经过反复多次修正,才能达到科学性的要求。三是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上要规范化,第一是建好项目区档案;第二是严格工程规范管理和资金规范化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法规性文件操作执行。四是做好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工程竣工后,我们及时向项目区乡(镇)、村办理移交手续,并制订出管护制度。受益村、组确定专人管护,村、组管护人员的报酬从村集体财务中例支。确保了管护人员的稳定。实践证明,我县9年实施的11个项目区的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一直运行较好,发挥了他应用的作用,这与较好的建后管护是分不开的。

三、取得的成效

我县9年来11个项目区的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实施,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显著,11个项目区新增有效水量1575万m3,改善灌溉面积5.94万亩,新增粮食1927.8万公斤,累计新增总产值3835.8万元。二是社会效益明显,11个项目区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实施,有3.89万农业人口受益,人均增加收入284.88元,累计增加收入4090.7万元。因此,老百姓是受益主体。三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施,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老百姓能看得到,摸得着,体会得到。因此,老百姓也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为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他们说:这是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资标准过低,特别是财政资金投资标准要增加;二是建设起点不高,按现在财政投资标准来建设高标准农田还有较大距离;三是农民自筹资金难度大,应从现在农村实现情况出发取消农民自筹部分;四是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专业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政手段管理方式太浓;五是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各行专业人员太少,很多技术性工作要花钱请人干,势必加大了经费开支。

五、建议

(一)在实际操作中取消农民筹资投劳。取消农民筹资投劳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的问题,非但不会降低农民的主体地位,相反更有助于提高农民参与农发项目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资金整合,各项目区相对集中后会取得更好效果。

(二)出台项目建设标准细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工程布置、规格、结构和形式等作出具体的规定,还要按照各地不同地理条件,分别制定标准,实行差别化管理。全省现在要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亩均3000元的投资标准,所以制定的项目建设标准要高,不能低,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步到位,长期发挥效益。

兰坪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高标准农田建设承诺书 第3篇

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原则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系统科学、可扩展、可操作、实用等原则。何谓客观公正?就是说评价工作要客观,评价过程、方法和结果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内容、指标和程序要向社会公开。何谓系统科学?就是说评价工作既包括建设管理情况等过程评价,也包括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和建设成效、社会影响等结果评价,应统筹考虑各项评价内容,科学选择评价指标。何谓可扩展?就是说评价工作既要服务于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要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要求,评价指标应符合开放性特点。何谓可操作?就是说评价指标应以简明、可量化、可验证为基准,既突出时效性,也可量测、检测、计算。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何谓实用?就是说评价指标和方法应适应区域特点,评价结果应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针对评价方法,规范推荐了目标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资料查阅法、现场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专家评议、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现场检查、量测和检验等方法,对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现场复核性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规范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由五项评价内容决定的,包括建设任务、建设质量、建设成效、建设管理和社会影响;二级指标是按照功能进行分解的,如建设质量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提出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六大工程,分别给出了质量标准;三级指标是在二级指标下分解的量化指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的具体指标相对应。为便于区分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特点,《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将三级评价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并给出了评价指标的涵义、采集方法、评价标准和评分规则等。各地可结合实际,增加体现地方特色的备选指标。评价指标的权重应针对不同对象的评价目的选择。开展较低层级评价时,应以建设任务和建设质量的评价为主。针对不同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规范给出了采集与检验的具体方法。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规范给出了各级指标的评分规则和权重选择要求:下一级评价时,应以建设任务和建设质量的评价为主,其权重之和应不低于70%;当不同层级下评价指标为2个以上时,其权重值应视指标的重要程度由专家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当出现项目建设区域不清晰,未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被建设占用、弃耕、退耕或退化等情形之一时,建设任务评价项目不得分。

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规定了评价工作程序。当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部门主要有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主要项目类型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化节水增效综合示范、农田林网工程、农田电网工程、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在开展评价时,应突出共性内容,弱化差异性。故此,规范提出了简化的评价工作程序,并根据评价目标和对象的不同,规范也给出了不同需求下的选择方案。对于市县级的评价,可对项目进行全面检验和评价;对于省级和国家的评价,可对项目进行抽样检验和复核性评价。

规范提出,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评价工作机构、明确评价范围与内容、选择评价指标与权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数据采集与检验、建设任务评价、建设质量评价、建设成效评价、建设管理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综合评价、编写评价报告、给出对策及建议等。开展评价工作之前,应成立评价工作组和专家组。评价工作组主要承担评价数据采集与检验、实施评价、撰写评价报告等具体工作;专家组对评价方案、评价指标及权重进行审定,对调查过程中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集中评议,对评价成果进行审核。规范规定了评价成果。评价工作完成后,应编写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报告,形成评价结论。评价报告包括:基本情况、工作组织和程序、评价指标选择与评分标准、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耕地质量等别(等级)复核情况、建设成效评价、建设管理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综合结论等。依据评价结论,向本级政府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后期利用的政策建议,同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等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另外,本着评价结果可量化、可对比、可考核等要求,规范提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评价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可以单独组合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并视不同层级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以此开展评价结果的量化分值计算;其次,借鉴国外有关公共项目评价的最新理念,引入社会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评价、目标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等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验证。在评价指标的获取上,推荐采用现场检验、试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在评价指标的分值计算上,可采用对比分析、目标比较、成本效益、专家评议等方法。该标准规定了评价成果。规范提出,评价成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报告,并形成评价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国家标准给出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政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所需要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同时给出了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能够满足不同需要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为多项评价考核工作提供了依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通过 第4篇

会议指出,建部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指示精神和部门职责,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补充耕地4,500多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并略有增加;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率达5%~8%,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会议提出,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实际工作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需要研究建立标准体系,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后期管护、权属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充分运用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会议强调,要加强日常监测,实时更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统一标志。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第5篇

(发稿时间:2010-3-9 10:28:08阅读次数:1795)

苏政办发〔2009〕127号

2009年11月16日

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

一、灌排设施配套。苏南、苏中圩区、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以上,淮北地区、沿海地区和丘陵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以上。日降雨150-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米以下,盐碱土地区在1.2米以下。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

二、农田平整肥沃。条田面积淮北平原地区200亩以上,其他平原地区100亩以上,丘陵山区50亩以上。耕层厚度大于20厘米,沙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20克以上,非沙土水旱轮作区20克以上、旱作区16克以上。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三、田间道路畅通。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高出田面0.3-0.5米,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米,高出田面0.2-0.4米。

四、农田林网健全。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准。

五、生产方式先进。平原地区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丘陵山区不低于6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理评估报告 第6篇

工 程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 编制时间:

日期:2018.08.08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安徽鼎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进行监理,于2018年8月8日派驻项目监理部开始对该工程进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于2018年12月 8日该工程达到竣工条件,经承包单位申请,我项目监理部于2018年12月8 日牵头组织了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组成的验收小组,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预验收。我项目监理部将该工程的质量评估报告出具如下:

一、工程参见单位基本情况

1、建设单位:

2、项目区政府:

3、设计单位:

4、承包单位:

5、监理单位:*****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2、工程地点:

3、工程规模:建设规模825.21公顷,整治耕地面积419.6公顷 总 投 资:施工合同金额862.338087万元

4、计划开工日期:2018年8月8日,计划竣工日期:2018年12月8日

5、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程量:

1)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50m3蓄水池12座;新建0.3m*0.3m截流沟12条,长766m;改建0.4m*0.3m农渠1条,长245m;新建0.4m涵洞6个,长32m,2.4m*0.5m*0.12m的预制空心板2块。

2)田间道工程:新建3条3.0m宽田间道,长1773m;改建田间道1条,长2564m,改建田间道3.0m宽7条,长3902m(包括扩建5条2.0m左右的生产路至3.0m宽田间道,长2970m,改建2条3.0m宽田间道,长932m);新建2.0m宽生

产路2条,总长1764m;新建1.0m宽生产路3条,长2225m;新建会车点16座,混凝土路面;新建1.5m高挡土墙,长79m,新建3.0m高挡土墙,长190m,3)其他工程:新建长8.0m,宽5.0m晒谷场1座,标识牌1座。

三、质量评估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理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等有关监理规范;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41-2013);

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3-2013);

4、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

5、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补充文件;

6、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文件和设计文件(规划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有关记录);

7、建设单位与工程承包单位、设备供应单位、材料供应单位依法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设备采购合同、材料供应合同;

8、承包单位编制的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

9、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会议记录、函电及其他有效的文字记录。

10、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

四、监理工作情况

1、监理工作就是“四控两管两协调”,而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核心,质量控制主要有:

1)事前控制:

熟悉掌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技术规范和验评标准;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进场材料报验;施工现场检查验收及核查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等。对重点工序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技术交底。在整个监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为主,依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编制了监理规划,制订了具体的监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内容,行为主体,验收标准及工作要求。本工程开工前,依据监理规范要求,我们审查了施工单位的资质,现场质量管理、技术管

理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及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资格、上岗证等。依据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审查,并相应编制了《监理规划》,开工前进行监理交底,编制相应的《监理细则》。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进行了现场复核,进一步明确了监理目标和要求,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事中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主要采用巡视、旁站、平行等检验方法。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强化验收过程控制。

(1)严把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关凡是进场原材料、半成品首先要进行书面检查,即查验合格证、准用证、质保单等,符合要求后进行外观检查,没有异常情况后监理见证取样送市检测中心复检,做到材料进场先复检后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拒绝用于工程上。本工程建筑材料合格证、质保单齐全,其中我们共查验钢材合格证、质保单、复检报告共份,水泥出厂合格证、质保单、复检报告份,对钢材、水泥、石子、黄沙等主要材料都进行了进场后的抽检复验,全部达到合格要求。

(2)严格工序检查,强化过程控制在施工监督过程中,强化了施工工序报验手段,做到先报验后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我们项目监理部尤其重视,现场监理人员对重点、关键部位进行了旁站监督,如沟渠基槽开挖、渠底砼、路基工程、道路垫层面层施工等。施工中,我们对砼的配合比、坍落度和养护等方面作为重点来控制,以确保砼的施工质量。在浆砌石沟渠施工中,我们抓了以下关键:一是毛石的质量;二是砂浆的正确拌制;三是砌筑的质量,其中砂浆的饱满度、粘结度、垂直平整度渠道浆砌石墙后部回填土作为关键来监督。在沟渠预制板安装时,我们抓了以下关键:一是混凝土构件的验收,主要是一看资料,二实测,对于资料不全或不符要求的一律不予进入现场,对实测不符要求的,要求立即予以整改;二是现场铺设进行抽样检查,土基夯实进行旁站监理;三是拉长线及平整度检查,不符要求不予进行下序施工;在现场旁站监理中,共抽查送检水泥复检 组,碎石复检 组,砂复检 组,C20砼配合比试块 组,砂浆试块 组,评定结果均达到合格要求。在监理工

作过程中,共发出监理工程师联系单 份,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份,监理工程师备忘录 份;工程施工中我们实行每周一次的由三方参加的现场监理例会,及时处理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3)事后控制:对已完成的单元、子分部、分部工程及时组织验收;审核材料抽检试验结果;及时跟踪工程内业资料整理。

(1)本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性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通过自查、自检后内部整改;另一方面,通过监理检查发现后通知施工单位整改。

(2)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收集整理好各种工程资料,并认真做好自己的监理资料。

(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工作。总的说,本工程通过监理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程内在的质量安全可靠,浆砌石砌筑工程总体质量较好,渠道底面未发现裂缝,无渗漏现象。

五、工程实施情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未能实施情况:

1、土地平整工程:

因当地村名不同意占用土地,导致土地平整工程未能实施。

2、灌溉与排水工程:

因当地村名不同意占用土地,导致灌溉与排水工程未能实施。

3、田间道路及新建生产道工程:

因当地村名不同意占用土地,导致田间道工程变更如下:

1)新建田间道1-

1、新建田间道1-

2、新建田间道1-

3、新建田间道1-

5、新建田间道1-

6、新建田间道1-

7、新建田间道1-

8、新建田间道1-

9、新建田间道2-

1、新建田间道2-

2、新建田间道2-3共12条田间道未能实施。其余田间道按设计要求实施完成。

2)新建生产道-

1、新建生产道-

2、新建生产道-

3、新建生产道-

4、新建生产道-5共5条新建生产道未能实施。

六、工程监理实施情况

1、工程开工前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重点落实责任到位,检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加强对每道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和交工艺、交措施、交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的验评标准和施工规范,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控制目标。

2、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严格监控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按规程操作。土建专业监理师跟踪检查,按施工图严格监控,施工单位予以配合,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先通知施工单位责任人,再研究整改方案,上报监理部,由总监签字认可后,按方案实施整改,并派专业监理师跟踪整改情况,整改合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3、定期召开工地例会,组织项目经理、施工员和专业施工队负责人进行交流,解决工地存在的质量问题,协调各工种之间关系,很好解决了各工种之间施工矛盾。土建专业监理师就工地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逐一通报给各责任人,各责任人制订下一步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方案,并上报监理部,监理师则督促施工单位按方案执行。

4、监理部检测使用主要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靠尺、对角检测尺、塞尺、反光镜、百格网、焊接检测尺、内外直角尺、卷线尺器、钢卷尺、游标卡尺、空鼓锤、砼回弹仪等。

5、对各种原材料进场严格按批量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在该工程上,否则下达通知撤出现场。严禁不合格伪劣产品用到工程上,任何材料在使用前,监理工程师均要求施工单位填写材料、报验单,详细说明材料来源、产地、规格、使用部位、见证取样后,见证施工单位送检。施工过程中水泥、砂石、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并实行报验许可制度。由于监理人员工作到位,施工单位予以配合,从而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各种设备在开工前报验,均能正常工作,满足该工程项目的要求。

七、分部工程质量评估

项目监理机构依据验收规范、标准、设计图纸及经批准的项目划分,分批、分层次按照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级验收。

1、单元工程验收:

按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进行。含隐蔽工程项目的单元工程首先验收隐蔽工程,隐蔽工程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程施工。验收要求保证项目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要求;基本项目参照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划分不合格、合格、二个等级进行;允许偏差项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本工程共划分为152个单元工程,实际验收71个单元工程。各分部工程所含单元工程施工记录完整,自检、交接检、互检记录完整;相关施工人员签字齐全;所用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复检合格;施工资料、证明资料完整、齐全;现场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

2、分部工程验收: 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41-2013)的验收内容、程序、方法由监理机构主持对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全数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的完备性,并查看工程现场观感质量,从而认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付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其所含单元工程是否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有无漏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签字级别是否符合要求。田间道路工程:所含70个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其他工程:所含标志牌1个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3、单位工程验收:

在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之后,单位工程验收是检查所含分部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现场检查工程外观质量。经资料检查核实和现场检查,单位工程所含全部分部工程中的所有分部工程为合格工程,评定单位工程合格工程。

4、单项工程验收:

所含各单位工程全部验收合格,所含资料齐全、完整。评定本工程合格。

八、质量保证资料核查

1、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基本齐全,符合验收规

范要求。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基本齐全,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3、工程观感质量检查:经项目监理部检查,工程观感质量“一般”。

九、质量评估结论

1、本工程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2、工程技术资料齐全、有效,符合要求。

3、观感质量检查:“一般”。

4、评估结论:本工程共划分152个单元:共实施71个单元工程,所单元工程全部验收合格。

十、工程监理情况

1、抓好事前控制,严把开工关。

1)在整个监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为主,依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编制了监理规划,制订了具体的监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内容,行为主体,验收标准及工作要求。

2)本工程开工前,依据监理规范要求,我们审查了施工单位的资质,现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及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资格、上岗证等。依据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审查,并相应编制了《监理规划》,开工前进行监理交底,编制相应的《监理细则》。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包括边线尺寸、水平标高进行了现场复核,进一步明确了监理目标和要求,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严把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关

进场的改良土土质全部复合设计及耕植土要求。

3、严格工序检查,强化过程控制

1)在施工监督过程中,强化了施工工序报验手段,做到先报验后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我们项目监理部尤其重视,现场监理人员对重点、关键部位进行了旁站监督。

2)在现场旁站监理中,共抽查改良土回填 4 项,评定结果均达到合格要求。

3)在监理工作过程中,共发出监理工程师联系单 0 份,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3 份,监理工程师备忘录 0 份;工程施工中我们实行每周五次的由三方参加的现场监理例会,及时处理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4、加强事后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1)本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性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通过自查、自检后内部整改;另一方面,通过监理检查发现后通知施工单位整改。

2)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收集整理好各种工程资料,并认真做好自己的监理资料。

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工作。

总的说,本工程通过监理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程内在的质量安全可靠。

十一、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估意见

上一篇:我园子里的桥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