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2024-06-20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精选6篇)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第1篇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1、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35~36页)

2、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37~38页)

3、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第39~40页)

4、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第41~42页)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提高学生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正确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培养演绎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6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仪征市真州小学李爱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3 98-18 80×9055÷5

420÷620×3464×1036+60

100÷421×4080-2830×800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16×3+20560÷4×2 学生在作业纸上直接进行口算。

集体核对。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随堂作业本上。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2、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问: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5、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6、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教师板书:

12×3+15×4 15×4+12×3

比较:和复习(2)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看图说一说: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王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说算式。

学生回答,明确数量关系、运算顺序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指名板演算式。

学生回答:复习(2)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现在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出示:

12×3+15×4 15×4+12×3

(1)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2)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次乘法还可以同时计算。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1)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校对答案。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并交流。

独立计算。

学生归纳并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4、对比练习(做“想想做做”第6题)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互说。

独立做题。

(1)独立观察、判断、改正。

(2)汇报、交流

(1)独立计算

(2)比较,交流。

(1)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2)比较条件、问题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用递等式计算。

280÷70+15×818+94÷2×5

46×12÷83-7345÷3-25×4

2、一枝钢笔28元,一本练习本2元,小华带了100元,打算买2枝钢笔和9本练习本,钱够吗?

3、一辆快客3小时行驶了315千米,一辆普通客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快客每小时比普通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教后反思: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仪征市真州小学李爱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7--3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30×1522×4025+2440×90012×400630÷9

34×595-4820×45

25×10058×1065+13

600÷3031×20300÷503×12060×7080-34

25×36125×16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 300-120+25

300-(120+25)

(2) 120+25×4

(120+25)×4

(3)300-120+25×4

300÷3+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依次抢答

想到答案就说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300-(120+25×4)

(1)问:这道题中也含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2)巡视指名多人板演(暴露错误)

检查板演题谁对谁错?错的错在哪儿?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同桌(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观察分析交流: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5×4

再算括号中的加法:120+100

最后算减法:300-220得80

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核对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同桌互说,独立计算。

口答出每题计算过程和得数。

比较归纳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巡视检查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尝试画线段图并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五、评价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 填空。

⑴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⑵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2.用递等式计算。

24÷(45-185÷5)86×(72+147÷49)

(184+56)÷(82-62)397+(504-432)÷18

3.同学们载树,四年级载了36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载了22棵,六年级载的是四、五年级的总棵树的2倍。六年级载了多少棵?

教后反思: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

仪征市真州小学李爱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8页“想想做做”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列综合算式

设计理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结合回答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回答: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自主探究

1、“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怎样求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巡视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检查板演题

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2、“想想做做”第7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怎么求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栽多少棵?

先要求什么?

3、“想想做做”第8题

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边长4分米的方砖”是块什么样的方砖?

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要先求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

铺底的总面积怎么算?地砖面积呢?

指名板演:480×9÷(4×4)=270(块)

(也可分步)

4、“想想做做”第9题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说明:二月份共生产22天不是说二月份只有22天,是说工人只做了22天,这里的天数与我们说的二月份28(或29)天不是一回事。

分别提问两个问题的解题思路

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独立阅读

交流题目中信息

思考交流

独立解题交流

480÷3×(3+2)

480÷3×2+480

读题交流

分析

简单交流

读题交流收集的信息

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思考交流

独立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检查订正

读题分析明确题意

读题思考简单交流

互相说问题

三、评价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四、作业设计 1.递等式计算。

2400÷80-14×2108-(83+360÷60)

2.列式计算。

(1)25和40的积是163与87的和的多少倍?

(2)一个数的8倍比54多10,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49,甲数比乙数的8倍多5,乙数是多少?

3.解决问题。

(1)小丽原计划12天看一本240页的故事书。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看10页,实际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

(2)书法爱好者小军有240张宣纸,一个星期(7天)用去了35张,照这样计算,余下的宣纸还可以写多少天?

(3)王师傅3小时加工零件120个,照这样计算,王师傅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5小时,王师傅一共需要加工零件多少个?

教后反思: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仪征市实验小学裴武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9-4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 84÷6+2×8

(2) (84÷6+8)×2

(3) 84÷(6+8)×2

84÷(6+8×2)

2.小结计算顺序。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汇报信息

2.根据回答简单板书相关数据,要求什么问题?

3.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先求什么呢?

4.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方法一:(8+6)×2

=14×2

=28(人)

84÷28=3

方法二:

84÷(8+6)×2

方法三:

84÷[(8+6)×2]

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指84÷[(8+6)×2]

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揭示课题并板书

6.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们说应该怎样计算呢?有信心试一试吗?

7.提问:这里的中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8.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84人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简单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并交流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依次分析各式

分析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方法二与问题存在矛盾

练习写中括号[]

运用中括号自我改正,同桌互相交流改正后的算式

学生先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通过每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你明白了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4.阅读“你知道吗?”,并组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各自计算,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学生阅读,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240÷[(68-53)×2]560÷[(12+8)×4]

312÷2-24×4320-40×3+66

2.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3.东东看一本98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2倍。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学校买来20套课桌椅,共用去1040元。已知椅子每把12元,桌子每张多少元?

教后反思:

练习四(一)

仪征市实验小学裴武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41页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比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括号的作用,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灵活计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估计对计算过程和结果作用。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设计理念: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估算练习1.出示练习四第2题

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出示45+25×12

(45+25)×12

20+12+60÷3

20+(12+60)÷3

800-432÷6×9

800-432÷(6×9)

2.组织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读题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二、计算练习1.脱式计算

练习四第1题

要求: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别计算

全班交流,统计正确率

2.简便计算

练习四第3题

指名四人板演,全班交流

指名说运算顺序,并说说可以根据什么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 互相说,独立计算

针对错误,交流计算时的注意点

独立练习并交流

互相检查订正

互相说,,如4:先算括号里面的,再依次乘,还可以根据乘法结合律简算(25×4)×(3×7)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4题

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你打算怎样估计李老师大约用多少钱?

指名汇报估计过程

实际用了多少钱呢?

指名板演讲评

2.补充题:某厂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四月上旬前4天共节水190吨,后6天平均每天节水35吨。这个厂四月上旬平均每天节水多少吨? 观察并交流信息

独立思考估计过程并交流:97接近100,202接近200,100×4+200×3=1000(元)

独立计算并交流

列式计算

互相检查,订正

读题思考

独立解答

交流思路以及解题过程

(评讲反馈)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⑴320与280的差除它们的和,列出综合算式是

(320+280)÷(320-280)。……………………………()

⑵(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⑶所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

⑷780+20÷5加上括号变成(780+20)÷5,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

2.脱式计算。

(160-312÷26)×6869-36÷3+25

600÷(10+60÷2)26+14×(70÷5)

3.简便计算。

125×13×(8×2)346+72+(128+54)

教后反思:

练习四(二)

仪征市实验小学裴武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42页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括号和中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体会按运算顺序计算的重要性。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列式解题

设计理念:指导练习,辨析比较,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挂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计算练习1.练习四第5题

(1)指名三人板演第一组题

检查板演题

提问:这一组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各有怎样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结果一样吗?

(结合回答简单小结)

(2)第二组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它们的结果会一样吗?

指名板演,巡视,个别检查

(3)提问:三步混合运算按什么顺序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怎样算?有括号时,两个小括号可以怎样算?

2.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一组题,另加一题:

680+21×36-15

(1)巡视检查,指名不同情况的学生板演

(2)评讲板演题,主要是运算顺序

重点:680+21×15-360

68+21×36-15

[受“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同时算”的影响,下面一题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题:=(68+21)×(36-15)=1869,上一题由于不够减,学生会调整] (1)独立计算并交流

(2)互相检查并订正

(3)比较、分析并交流: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由于有了括号,它们的运算顺序各不相同(分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括号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运算顺序各不相同。结果可能不同

独立完成并交流,验证猜测

讨论、交流(运算顺序……,类似情况不能混淆……)加、减法在中间时,两边的乘、除法可以同时算;有括号时,两个小括号也可以同时算。

(1)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交流

(3)对照正确结果检查订正

(4)比较分析这两题

(5)交流它们不同的运算顺序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7题

(1)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两块地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这个花圃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巡视)

(4)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蕴涵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乘法的意义来讲)

2.练习四第8题

(1)出示图和题目,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巡视检查,指名板演

(3)分析板演题,提问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引导比较两种解法

阅读,看图,交流信息

它们的长不同,宽相同

独立解题,交流思路

说出两种方法每一步的意思

比较、分析、沟通联系

看图,阅读,交流信息并分析

独立列式计算

互相交流每步的意思,加深理解

三、完成思考题

投影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集体交流、讲解、展示不同做法

(给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独立尝试,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要求给算式添上括号,再计算。

先“+”再“-”最后“×”先“÷”再“+”最后“×”

172-84+28×2545+15÷5×3

先“+”再“÷”最后“×”先“+”再“×”最后“÷”

45+15÷5×345+15÷5×3

2.小红4分钟跑了1200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跑12分钟,一共跑了多少米?

3.给教室地面贴地砖。如果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100块。如果改用长8分米、宽5分米的地砖,需要多少块?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车上已经装了每袋75千克的大米40袋,还能装每袋25千克的面粉多少袋?

教后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第2篇

教学内容:

p.39、40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辉正确地计算。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悬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感觉学生的计算不是很好,昨天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了三道三位数乘两位数,三道四位数除两位数。)要求同桌互相交换,用计算器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出的题难易是否合适等。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老师整理成

合唱组:84人

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

板书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问: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基本关系式?

板书:合美=几倍

2、对号入座,对照关系式分别写上84、(8+6)2。问:在它们中间添上行吗?为什么?

(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发现最后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我们想要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忙。

老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楚它的写法。

指导读:84[(8+6)2]

3、说一说:昨天我们讲到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一是括号、二是乘除、三是加减,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号,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巩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

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现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

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楚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3篇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和相互交流,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明确了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也是同一级运算, 并掌握了同级运算的口算, 有了一定的综合算式的计算基础, 在此之后, 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 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通过学习综合算式,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混合运算算式整体结构的把握, 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设计教学时, 一方面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他们不断抽象、概括出综合算式, 提升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另一方面采用类推的形式, 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的空间, 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 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运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由分步列式过渡到运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建立规则意识, 大胆猜想

1. 玩一玩。

(1) 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展开课堂教学, 教师在游戏中出示其他无意义的手势, 学生无法判断输赢。

(2) 引入教学:游戏有游戏的规则, 数学计算中也有计算的规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中的一些规则。

2. 算一算。

(1) 出示:含有加和减同级运算、乘和除同级运算的一步、两步口算。

(2) 观察:刚才的口算中, 都含有哪些运算?

(3) 回忆: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 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

3. 猜一猜。

那么, 不同级的运算, 比如乘和加、乘和减在一起时又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由游戏的规则到计算的规则, 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探寻本课的学习方向。同级运算口算的引入, 一方面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四则运算形成整体感知。接着通过对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顺序的猜想, 让学生进入“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 深度理解

1. 引导尝试。

(1) 观察:出示小军和小晴购买文具的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 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2) 设疑: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记本, 要多少元? (生:20+5=25 (元) )

(3) 深入:再买一本笔记本呢?

可能出现的算式:

(4) 再深入:再买一本笔记本呢?

可能出现的算式:

(5) 揭示:这是分步计算与综合计算两种形式。

(6) 引导:如果买更多的本子,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你能换一种更简便的写法吗?

可能出现的算式:

(7) 比较:两道算式的意义一样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熟悉的购物情境, 激发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理解不同综合算式的含义, 依托算式的含义来理解综合计算的内在结构, 这对于学生对混合算式“质”的理解很重要, 因此这一环节也极具张力, 是本课设计的亮点。

2. 规范写法。

(1) 示范:刚才这两位同学列出了综合算式, 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 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呢?教师边板书边阐述递等式计算的基本格式规范。

(2) 尝试:学生独立完成20+5×3的递等式计算。

(3) 说一说、辩一辩, 弄清正确的递等式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算式:

(4) 比较:两道算式都是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

3.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 乘法无论是在前还是在后, 都要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与对比强调, 明确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同时通过现场生成的错误资源的对比与分析,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这一环节是弄清算理和掌握算法的有机结合。

三、自主尝试, 完善结构

1. 自主尝试。

(1) 设疑:乘加形式的混合计算我们学会了, 那么乘减形式的混合计算怎么计算呢?

(2) 出示问题:一盒水彩笔18元, 小晴买了2盒, 付了50元, 应找回多少元?

(3) 独立尝试, 要求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4) 捕捉差异资源, 进行交流。

可能出现的算式:

2. 比较明晰。

(1) 辨析:谁来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来辨别正误。

(2) 说明:与分步计算不同, 在综合算式里, 先算的一步不一定写在前面, 我们应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3) 小结:比较3×5+20、20+3×5与50-18×2的运算顺序,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 (减法) 时, 都要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 (减法) 。

设计意图:含有乘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学生的主动尝试、分析问题有效展开, 让学生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中加深对运算规则的体验, 有效地突破学生直接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的难点。

四、丰富练习, 提高实效

1. 按格式要求计算。

说一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 独立计算。

3. 对比计算。

4. 联系生活,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等特点, 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而且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五、前后沟通, 引出疑问

1. 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进行混合运算时, 你想给同学们哪些友情提醒呢?

2. 设疑:除和加、除和减, 又该怎样计算呢?

“混合运算”教学调控片段与分析 第4篇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购物情境图)

师: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书包20元,一本笔记本5元,一盒水彩笔18元,一个钉书机12元。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如果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3×5=15(元),15+20=35(元)。

师:对!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3×5+20=35(元)。

师:在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有没有不同的写法呢?

(学生思考良久,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教师期待的答案)

生:还可以分步写成3×5+20=15+20=35(元)。

(教师顺势板书出算式的递等式)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

生1:我喜欢第一种算式,它是分步的。

师(未置可否):还有谁来说说喜欢哪种算式?

生2:我喜欢第二种算式,因为算起来简单。

师(面无表情):还有同学喜欢哪种算式?

生3:我喜欢第三种算式,因为算起来方便!

师:对呀!这样一步一步计算下去,既清楚又准确。

(这时,教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且行且思】

1.准确把握认知起点。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其实,在学习“混合运算”前,学生接触过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他们已经学会用分步算式解答。教师完全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尝试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在课堂巡视时相机指名有不同算法的学生板书算式。这样,学生的好思路能凸显出来,错误或不规范算法也能暴露无遗。走近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控。

2.耐心捕捉真实观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各类观点,时时准备捕捉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一些有思考价值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上述案例中,面对教师的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学生的回答反映出他们的需求和爱好是多样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观点,根据这些观点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精心设计理解断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理解断层,精心设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思维挑战,从而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不问“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直接告诉学生第三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叫做“脱式计算”,问:“这种脱式计算有什么特点?与分步计算相比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脱式计算的计算有序、不易出错的优势。

4.适时补充后续问题。波利亚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引进辅助问题。如果你不能先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算式”后,设计后续问题:“在计算综合算式而数据比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但当数据比较大时,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发现:当数据较大时,为了避免出错,可以用脱式计算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第5篇

课题:

混合运算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含有两步计算的整数混合运算。

教材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将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以达多重功效。

教科书P30的例题,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无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题共有两问。第一问,在学生分步列式的基础,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尝试递等式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问,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最后,总结出此类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适应的运算顺序。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加减和乘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不带括号的情况下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教学难点

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设计理念及思路】

理念:自主设问,探究发现,方法生成。

思路:

1、联系本班学生学情,依据教材中创设的购物情境,学生自主提出一步问题。

2、引导学生探讨确定的两步问题,逐步学会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使新知探究处于“最近发展区”。在学习初步学会用递等式的表示格式后,将综合算式改变为20+5×3,让学生自主尝试,捕获学生认知中误区类型,加以纠正,得出此类混合运算的规律。

3、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运用已学的认知策略解决问题,根据反馈的课堂信息,点拨引导,巩固认知结构,有意识地将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典型化,生成新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知。

4、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增加了游戏环节“算24点”,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认知的水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2、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4.小结:(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5×3+20 = 15+20

=35(元)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20+5×3

②20+5×3 =15+20

=25×3 =35(元)

=75(元)③20+5×3

④20+5×3 =15

=20+15 =35(元)

=35(元)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比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满足他们的自信心。】

三、自主探讨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激趣过渡: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

(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50-36

=32×2 =14(元)

=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

=14(元)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点拨反馈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达成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共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顺序的? 混合运算是否只有这些?大家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1、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20 20+5×3 5×3=15(元)=15+20 =20+15

2、再算一共多少钱? =35(元)=35(元)15+20=35(元)答:一共用去35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

课题:混合运算姓名:施开林单位:巢湖市中垾镇庙集小学时间:二

0一一年十月八日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第6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2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12+13-20=5(2)32+4-28=8(3)34-(25+3)=6(4)17-(12+3)=2 归纳总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计算下列各题。

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懂得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板书:课题)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湖北云梦崇山峻岭,风景优美,这里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下面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反馈后,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设计意图] 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你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列出什么样的算式?②如何计算?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学生小林和小萍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对比方法,总结优化。

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方法呢?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种方法:分步通分。第二种方法:一次通分。

★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相同。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5)实战检验:

(6)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强调书写过程的规范性,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7)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学生自学例1(2)。

(1)师:湖北云梦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充足。下面是这次梅雨季节云梦森林公园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图。

(2)自学指导 ①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这次降水后,森林里以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储存分别是多少?种形式储存的水要多一些?

②以为例,说说它的分数意义。、其他,那么裸露地面

把谁看做单位“1”?你认为以哪②提出问题: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情况:地表水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3)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题意,结合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列式计算。展示两种不同算法:

(4)分析算式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种不同的解答方式,说一说算式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数。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2)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进行。

(3)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4)实战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1在这里表示的是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知识应用:李明用一根1m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边是边是m,第三条边长多少米?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m另一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化成最简分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2 小强做作业时,碰到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

总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梳理知识,巩固升华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呢?

师:使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凑整来计算,是不是很方便呢?

减法的运算性质:

从上题中你能发现什么?用你发现的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堂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相同。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板书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种方法:分步通分。第二种方法:一次通分。

★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上一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下一篇:杨绛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