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文章范文

2024-06-17

写人物文章范文(精选10篇)

写人物文章范文 第1篇

写文章要突出人物个性

有许多小学生写的文章,别人看了总是感到干巴无味,更谈不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千人一面,没突出人物个性。

所谓人物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特有的比较固定的性格。比如小孩,有的爱笑,有的爱哭,有的爱闹。再如说话,有人说得风趣幽默,常逗得人家哈哈大笑;有人说话生硬粗野,谁也不愿听。

写文章应如何突出人物个性?下面两个范例将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范例1] 今年夏天,姑姑带着个五岁的小表弟来我家做客,妈妈特意从市场上买回小孩子最爱吃的鳅鱼。吃晚饭时,小表弟那馋样就别提了。他碗里盛着鳅鱼,嘴里咬着鳅鱼,筷子夹着鳅鱼,眼睛盯着菜碗里的鳅鱼。姑姑还说小表弟真能干,这么会吃。

这段文章用人物动作来反映人物个性,“盛、咬、夹、盯”几个动词充分体现出小表弟吃鳅鱼的馋样。这贪心不足的个性又正是她妈妈溺爱的结果。

[范例2] “哟,祝哥你家来客人了。”随声走进一位胡须浓密身材单薄年过半百的人。“今年油茶籽结得压弯了树,少说也有一二十担,我这外孙怕我忙不过来特意来帮忙。”外公放下碗,掏出装旱烟叶的塑料袋递给刚进门的邻居说,“有什么事尽管说,不然我就要上山了。”

“哎,今早我正要上山时,娘说心里痛得受不了,我找来赤脚医生看了也无济于事。现在正扎轿,准备送老人家去镇医院治疗。看你外孙也来帮忙摘油茶籽,我就不好意思开口了。”“说哪里话,我去抬!”

“外公,我不识路,更不知您的山在何处,您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我心里不高兴。“少几担茶籽算什么事,救人要紧!你在家休息。”说完,用手一抹嘴,就跨出了家门。这段文章,用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反映人物个性,写得真切感人。读了此文,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被外公急人所急、解人之难的精神所感动。

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身边人物,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了解人物个性,写出来的人才会血肉丰满,文章才不会空洞乏味。

写人物文章范文 第2篇

篇一: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冬日贪睡自是一乐,迷迷糊糊地逃避着寒冷。但惺忪的睡眼却瞟到了异常的明亮。然后猛地扯开窗帘,闯入眼帘的是初阳铺映,万物素裹。

用雪雕刻一颗玲珑心,把心镶入自己的胸膛,用雪之高洁体味陈俗。那么,即使身困市井亦可怡然自得,即使身陷囹圄亦可畅然自由,即使身浸铜臭亦可洁身自好。在雪的境界中,可以返璞归真,仿佛入了桃源仙境,可超然物外,不受任何声名货利所诱;可以仿林逋之梅妻鹤子,效岑参之万树梨花;可以骑太白之青崖白鹿,观主席之“顿失滔滔”。雪之高洁涤荡于心,正如雁排长空,鱼翔浅底,使人超然物外。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雪之豪放散发着大气的馨香。体味雪之豪放,可以纵论古今,豪饮长风,可以饕餮自然,逸兴遄飞,可以听潮涨潮落,观云卷云舒,可以洗胸中浊气,忘世事烦忧,可以伴东坡诵“大江东去”,陪稼轩沙场点兵。可以看岳飞之“餐胡虏肉,饮匈奴血”,可以泣陆游之“家祭无忘告乃翁”。雪之豪放澎湃于心,正如驼走大漠,虎啸深山,使人飘飘不知所之。雪,驱走了朦胧的睡意,留下了胸中的高洁与豪放。

漫步走在雪中,脚下觉得软绵绵的,并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雪花精灵快乐的笑声,这时它们正在你的脚下嬉戏。一些精灵第一次来到人间,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之感,就在天空中飘呀飘,东瞧瞧,西望望,舍不得落下来,可一旦发现好地方,就会迫不及待地飞过去,去那里游戏、歌唱。雪是一位魔法师,她将她那美丽纱衣向上一抛,顿时一股白色的气息倾泻而下,人间,顿时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这白色的世界,是属于孩子们的,凡是被精灵们覆盖了的地方,就会有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他们和雪花精灵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又一起手拉着手,围着刚刚堆好的雪人,唱呀,跳呀,那天真无邪的笑声一直回荡在天空中久久不停息。

雪是一位勇士。她指挥着众多的雪花精灵,去田地里战斗,去消灭那些毁坏农田的害虫。这些坏家伙们哪里抵得过英勇的雪花大军呢,个个都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雪花战士那会放得过它们,乘胜追击,把这些“害群之马”统统消灭掉了。“嘿,哈哈。”雪精灵们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呼——呼——”风婆婆来了,雪花们又跟着风婆婆去另一个地方战斗去了。

雪的美,不仅仅是银装素裹的外表,雪有丰富的内涵。雪是冬天的使者,也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只要有雪精灵的地方,就会充满丰收的希望。

雪,真美。

篇二: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每年的冬天,你的家乡是否会下雪。我虽然不知道你们哪下不下雪,但我们这里每年都会下雪,虽然不是很大。每年必定会下一场雪,虽然不像北方的雪那么的·大。盼呀盼,终于盼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雪是那样美丽圣洁,是那样勇于自我牺牲,还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无穷的快乐。雪是美丽圣洁的。雪像钻石,是那样晶莹剔透。雪花从天而降,飘落在地上,不一会儿,家乡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从远处眺望,雪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白的地毯。人们踩在上面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比那天籁之音还要醉人,难怪有诗这样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山上的雪厚厚的,看见山路那么寂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呀!

纷纷扬扬的雪花像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飞向各地。我像外望去,雪花像魔术师,把大变得认不出来了;雪花像小画家,它大笔一挥,大地就变成银白的世界。看到外面的景色,我情不自禁地跑了出去。雪花飘落在脸上,痒痒的,有的还调皮地钻进了我的衣领,凉丝丝的。我把手伸出去,雪花落在我的手上,我刚要仔细端详一下,雪花便和我玩上了捉迷藏,只留给我一滴小水珠做礼物,自己却不见了影子。

雪后,太阳公出来了,天变亮了,地面铺上一层“雪毯”。太阳照到雪地上,映出了一道道七彩的光。我走在雪地上,雪发出了“吱吱”的声音,仿佛在和我说悄悄话。大雪过后孩子们高兴的奔了出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大家都欢笑着玩了起来,打雪仗、堆雪人:团一个个雪球,趁对方不注意,猛地一抛,打在身上。嘿嘿,可真调皮。堆雪人:石头做眼,萝卜做鼻,树枝做嘴巴,再加一个雪白的身子,一个雪人就做好了。孩子们在雪地里跑着、奔着,天空回荡着他们的笑声。家乡的雪怎能不让我心生爱意呢?

冬天下雪的日子,我喜欢漫步在这白雪的世界,就会被这雪的伟大精神所感动、所震撼。啊,家乡的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给大人带来了丰收,给冬天带来了活力,我爱家乡冬之雪!

篇三: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冬,银装素裹地来了,家乡特有的美景淋漓尽致。松树上,蓬蓬松松的雪像小松鼠的大尾巴,又像盛开的雪莲。雪花,像柳絮一样,飘飘悠悠洒落下来,举目远眺,蒙蒙却不苍茫,万物都用乳白色线条勾勒出来。

我爱冬,但更爱雪。

雪,以她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神奇的变幻,不知博得了多少文人骚客的钟爱,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千古绝唱。真是“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你看,唐朝诗人岑参笔下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豪放而又俊逸的诗句,更展示了一幅意境雄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人们面前展现的是另一幅静谧的风景画。“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惟妙惟肖的状雪诗句相传出自晋朝女诗人谢道韫之口。我爱雪的态度绝不低于这些诗人爱雪的态度。

雪花晶莹透明,一尘不染。每当她来冰城做客时,总像同冰城人开玩笑一样,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礼裙,跳起欢快的舞蹈,不时落在我们的脸上、手上;有时又像同我们捉迷藏一样,倏地变为滴滴水珠,让你再也寻不到她,她却不知躲在哪里偷偷地笑哩!

雪也有不同的颜色呢!你看,1918年,人们在格陵兰海岸第一次目睹了带有颜色的雪——绿雪。紧接着人们在奥地利看到了黄雪,在西伯利亚看到了绿雪和青雪。1959年,在南极,人们又看到了鲜红的大雪;在苏格兰,人们多次见过黑雪;在我国天山东段与沙漠相连的地方,时常飘落桔黄色的雪。人们还见到过紫色的雪、褐色的雪。雪花真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俱全。

一片片雪花慢悠悠地飘落下来,好像是来探路,又好像是送来远方的信。渐渐地,雪的胆子大起来了,雪花也愈来愈多,看不清,数不尽,挤挤挨挨,推推搡搡,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像是赶集似的,奔涌而来。即使有这么多的雪花,但是至今无一人发现有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看来雪花可以说是姿态万千呀!

雪啊雪,你给我带来了希望,又放飞了我的梦想;你给了我纯洁的灵魂,更给了我奋进的力量。我爱冬天!我更爱雪!

篇四: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飘飘然,飘飘然,雪飘入凡人间也。寒假里,大雪小雪,不知下了多少场,可是每一场都是不重样的。

大雪,壮哉壮哉!纷飞不停,似孩童一般嬉笑追逐。我在窗前,定睛看着一片较大的雪花,可眼睛一花,它又不知飘去哪里了,再怎样寻觅也找不到了。它一定是害羞了,去找自己的伙伴,不想让我再看了。

小雪,柔也柔也!似蝴蝶时隐时现的翅儿,似仙子柔美无比的舞蹈。我用手,捧起一片要落地的雪,我想让它躺在我的手里。可是,我的手太热,竟将它融化成了水。我有些惋惜。这雪水,是神圣的,它得天地自然之幽气,汇人间德善于一体。

没有雪的衬托,冰也就没有生命了。你看,雪停了,大地上全是碎冰,屋檐悬挂着冰凌,可是怎么看,如何想,它都没有生命,是硬邦邦的。但你再看,雪在下时,它变得柔和了,仿佛在与雪花儿共舞。它虽不能动,但有无数雪花飞舞于它的身旁,它也可以动了。

冰与雪都是纯洁的事物,所以,走路时千万当心地上的积雪,不要去踩它。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会给世界带来美,它的灵气是永不会消失的,它是上帝赐给人间的一对伴侣。

飘飘然,飘飘然,冰雪化于凡人间也……

篇五: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秋天悄然逝去,带着收获的喜悦,带走了一片耀眼的金色。

冬风带着狰狞的面孔向我们袭来,带来了一片寒意,但这寒意中却蕴藏了另一种美。

清晨醒来,睁开眼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窗户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冻,从屋内望去,外面的景象显得有些模糊,小树虽然只剩下光秃秃枝干,但还是能看到那早已失去了的曾经的光辉。看到这里,我不禁叹息,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

雪花在冬天真可谓是锦上添花,尤其是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可真是一大妙景。

鹅毛似的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我想到了“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佳句。这美丽的雪花给小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落到大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张绒绒的毛毯,落到我的身上,便立刻变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落到我的手上,凉凉的,也别有一番情趣。

雪下了一地,远远望去,整个大地在星星和月亮的映衬下,晶莹剔透,犹如美丽的钻石发出耀眼的光芒,望着这美丽的雪,我不禁想起了这样的诗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望着朵朵美丽的雪花随风飘落,欢喜便溢满胸中,欢喜的让人不舍得触摸,不舍得踩踏,生怕弄坏了这满眼的美丽。

想必,这就是那另一种美吧?

阳光普照的一天来到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雪后的境界,不身临其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我第一次注意到雪后的苍松,越发的挺拔翠绿,看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了。

雪融了,房檐上的水滴答滴答的滴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篇六: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雾气渐渐薄了,柔润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降落了,猝然降落在林间空地,那么潇洒,那么自在。

它——是水的精英,冰的魂魄。它们仿佛是和北风那强大的冷旋律在翩翩起舞,它们是那么眷念这浩瀚的大地,急切地挪动脚步,去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大地母亲欣喜地接纳了它们这群归来的孩子,把它们拥入了自己宽阔的胸怀。它呀,是霜的姐妹,是冬天的使者。默默凝视着,它多么与众不同啊!

鹅毛般的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织成了天幕雪帘。如同柳絮一般,银一样的白,玉一样的润,一朵朵、一簇簇,纷纷扬扬、冉冉飘落,闪着寒冷的银光。它是天公派来的小天使?还是有人在天上撒下无数透明洁白的梨花瓣。

透过洁白的雪帘望去,呵!好一个瑞雪飘飘的世界呀!千树万树好似开遍了梨花。层层树叶间,雪花零星点缀着朵朵花儿,有的婀娜地开着,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随着树枝的颤动,在翩翩起舞,是那么妩媚迷人啊。已失去生命的小小的树叶竟被雪花点缀得重新有了神韵。腊梅与苍松为友,幽幽香气袭人,令人陶醉。房屋披上了洁白素霜,柳枝变成银条,城墙像白脊背的长蛇向远远的灰蒙蒙的幕色烟霭里。真是美不胜收啊!

这时候宽广的田野犹如盖上了雪白的棉被,变得美丽动人了,宛如绿底白花衣的少女舞动绞绡翩翩起舞,是那么恬静、淡雅,正是雪花点缀的格外楚楚动人。

雪花像翩跹的粉蝶,欣喜地闪耀着她的“翅膀”好象把晶莹的絮片撒到大地上,让大地在柔软的床幔底下休息。孕育着新春的生长。

雪花儿轻悠悠地飘呀,飘呀……

篇七: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我是不喜欢冬天的,尤其是畏惧那凛冽的寒风。它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得你生疼。

在冬天,一切都显得十分萧条,似乎整个大地都丧失了原有的活力,令人心生忧愁,以至于到处都是沉沉的死气。

印象里,冰是冬天的特殊产物,比起北风,它也许把冬天表达的更为具体。它是晶莹的,是纯洁的象征,然而却神圣不可侵犯。它没有钻石、水晶那样奢华,却来得更为可贵。我曾在北城观赏过广场上的冰雕,如果你曾经在冰雕的世界里游览过,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那时你的心仿佛也会变得晶莹,变得纯洁。它所散发的艺术气息,不是“圣洁”两字能替代的。

我经常会想起南方家乡的冰锥,那是凝结在屋檐上的一条一条的艺术品。冬天,当你早晨醒来,走出门,便会不经意地抬头看见它们,像一盏盏琉璃灯,在太阳的映耀下,闪闪发光。

当然,池塘里也有它们的影子,只是太薄,易碎罢了。

小时候,我会偶尔去池塘提一桶水,然后放在角落里,等到第二天清晨,再来看时桶里的水早已变成一大块厚厚的圆饼状的冰块,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儿时的笑脸……

雪,是冬的象征。有时,当你在窗前伏案工作时,累了,抬起头来,便会惊喜的发现它们,纷纷扬扬的飞舞在天际之间,使天地显得更为苍茫、开阔,这时,你一定会情不自禁走出屋外,张开双手,去迎接它们,一片片白色的花瓣,消融在手心,化作水珠,那时你便能真正的触摸冬天了。

幼时喜爱和伙伴们一起堆雪人。雪人,自然是雪的化身。至于堆雪人的乐趣,那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会明白。将雪人塑成后,那是比埃及人建成金字塔还要略感欣慰。我小时候自己塑过一个迷你的雪人,那是用两个拳头大的雪球组合而成的白色精灵,十分可爱,那可与获得什么毛绒娃娃的心情大为不同。

世界上总有一些美丽的事物,即使在冬天。

篇八:关于写冰雪的文章美文

也不知什么时候,雪纷纷扬扬,飘飘悠悠地从那令人神往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窗外,刀割般的北风呼呼的刮着,天空阴沉着脸。不一会儿,小米粒大的雪粒从空中散落下来,好像天空中有一双巨手,把雪粒一把把均匀地撒在大地上,又像春风抖落万树梨花。

听说雪是仙女撒下的一捧捧碎玉,也是冬天特有的“蝴蝶”。雪落在树枝上,亮晶晶、毛茸茸的,像驯鹿探出的角像慈母随风飘舞的银丝。雪也如蝴蝶一般翩飞在屋顶上,给房屋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袄;翩飞在树枝上,为树木编织了一件洁白的“礼服”。

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在这一刻,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寂静的,站在窗前,那片片雪花的欢声笑语却在我耳边响起。它们的欢乐,我听得到。

那瑰丽的六角花瓣,烟一样轻,玉一样润,云一样白,悄悄落到大地上,为大地妈妈盖上了一层棉被。放眼望去,整个世界白茫茫的犹如一个童话般的冰雪王国。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点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早上很冷,出来的人不多,只有零零星星的脚印,没有踩过的地方完整的像一块地毯;又像一片银色的沙滩,反射着朝阳的光辉。树枝杈都稀稀疏疏的,乘不了多少雪,只是零散地挂着一些雪绒,雪都堆积在了树下。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令我吃了一惊:好一个粉妆玉砌、冰雕玉琢、银装素裹的世界,到处一片白,细看那雪:毛茸茸、亮晶晶,飘到地上还发着耀目而细碎的光,使你要眯起眼才能欣赏这壮丽的雪景。一层薄薄的白雪,好象巨大轻软的羊毛毯子。这使我不禁想起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穿好衣服,决定出去瞧瞧: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它洁白无暇,纯洁得让人不忍心踩上一脚。

写人物文章范文 第3篇

这类文章有如下的阅读障碍: 若干个人物如何组织在一起, 这是构思选材的问题; 如何通过不同的人物表达同一主旨, 这是写群像类人物的什么侧面、怎样写的问题; 这些不同的人物彼此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是平面关系还是主次关系, 这是剪裁的问题。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 由于文中人物众多, 事件又多是片段式的, 似乎支离破碎, 学生往往理不清文章的头绪, 导致对文章的理解片面、肤浅。找出这类文章的特点, 给学生一个抓手, 学生就容易进入文章的核心。

首先回忆学过的夏衍的《包身工》, 提问: 文中的“芦柴棒”和“小福子”是文章的主要人物吗? 显然不是, 文章要写的是包身工这个特殊的人群无比悲惨的命运。文中写了包身工起床的情景, 再通过“芦柴棒”吃饭的情景和“小福子”劳动的情景, 不断地叠加、重合, 就把包身工的难以置信的吃、住、劳动条件的恶劣, 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从而愤怒地控诉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再以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为例: 这篇文章有老师孟弗之、萧子蔚; 有学生———跟孟弗之一同从校门走出的几个学生, 工学院三年级的几个学生, 中文系四年级的蒋姓学生, 生物系三年级的学生澹台玮。前前后后不少于10人, 谁是作者要着力刻画的人物? 恐怕没有答案。这是一篇典型的写群像人物的文章。

下面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入文本:

一、文章的背景和构思框架

文章背景: 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后, 可以很快明晓文章的背景———中国抗战部队急需译员, 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 大学已召开征调动员大会。

行文框架: 三次对话, 同中有异。一是孟弗之教授与爱国学生的两次对话 ( 因共性较多, 姑且合并为一次对话) , 这两次对话从正面表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的高涨热情; 二是孟弗之教授与蒋姓学生的对话, 凸显蒋姓学生卑劣的灵魂; 三是萧子蔚老师与澹台玮的对话, 再次从正面, 高度赞美了学生空前的爱国热情。

到这里, 学生可以看出众多人物是统一在同一事件上: 学生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奔赴抗战的前线, 还是贪生怕死, 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也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是肯定、歌颂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而不是某一个爱国学生, 并让我们从广大爱国学生的身上, 看到抗战必胜的希望。

二、描写人物的内容和方式

文中的两位教师显然不是作者要重点写的人物, 在文中, 他们主要充当线索的作用, 是他们将不同的学生串在一起。要表现的是这些不同的学生。作者采用片段式的材料, 这些学生与这次征调无关的事情一概不提, 单选他们对征调入伍的态度。所以文中的三次对话是围绕征调入伍展开的。

三次对话, 主要是运用对比的手法, 首先是人物出场的背景不同, 蒋姓的学生在描写广大学生踊跃报名的热烈场面后出场, 可以很好地反衬他行动的可耻; 而澹台玮在蒋姓学生之后出场, 不仅可以突出他人格的高尚, 同时也因为他是孟老师的外甥, 巧妙地反驳了蒋姓学生“你们先生自己不去, 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 ”的不实之词。其次是二人出场的方式不同。蒋姓的学生是在孟老师大步向前走时, 从后面追上来, 用的是动态的画面; 而澹台玮则是和老师坐在桌前讨论学术问题, 用的是静态的画面, 二者动静结合, 错落有致。再次是师生谈话的方式不同。蒋姓的学生从后面追上来, 说话吞吞吐吐, 难以启齿, 孟老师原以为他也是想报名上前线, 没料到他竟然是想拉关系逃避应征, 事情的发生出人意料, 二人的谈话以不快收场; 澹台玮的谈话虽然也是吞吞吐吐, 难以启齿, 却是害怕老师伤心难过, 带有安慰老师的情味, 在老师的意料之中, 二人的谈话在互相理解、心气相通中结束。

三、人物之间的关系

文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爱国的, 而且文中主要是通过对话表现人物, 很容易写重复。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剑走偏锋的。三次对话, 两次表现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次表现个别学生个人利益至上、贪生怕死的行为。这一正一反, 正是为了表达文章的主旨, 歌颂广大的爱国学生, 鞭挞极少数的自私学生。而孟弗之老师与众学生的对话与萧子蔚老师与澹台玮的对话, 又是互相重合、叠加, 同中有异。孟老师与众学生的对话, 展示的是中国人民爱国的热情, 是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 是抗战必然胜利的坚实基础。只有广大的人民都站起来, 挺起腰杆, 拿起武器, 才能把侵略者赶出去。萧老师与澹台玮的对话, 则是把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格、放大, 澹台玮的爱国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既不在征调之列, 又是难得的生物奇才, 连老师都舍不得他上前线, 然而, 在民族危难面前, 他毅然决然地坚持上前线, 正体现了广大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爱和责任感。众学生和澹台玮相互补充、强化, 最后融合为一个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他们之间通过叠加、重合, 起到互相映衬、强化的作用, 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国人民爱国、勇敢、强大, 抗战必定胜利。

显然, 对群像类人物的文章进行这样的梳理, 可以更好更快地读懂文章, 把握人物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精神特质, 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品析人物对话 感悟文章内涵 第4篇

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通读全文,文中没有用一个类似“谦虚”、“可亲”之类的词,但读起来却处处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这两个特征。在教学中,着力指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人物对话对本课的教学尤为重要,本课教学中指导学生模拟、想象当时的实际情境,进行反复的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受到多少人的崇敬与爱戴,然而面对一个小女孩耻笑他不会穿衣服,教育他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时,却虚心接受,诚恳请求赐教,这是何等的胸怀。现在我们就来好好读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二、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全文,说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留给你的印象。(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①爱因斯坦是一个爱思考的人;②爱因斯坦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投入;③爱因斯坦十分谦虚;④爱因斯坦平易近人;⑤爱因斯坦慈祥、亲切;⑥小女孩十分天真可爱;⑦小女孩很真诚、直率;⑧小女孩乐于助人等)

2.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如何相遇的?父亲告诉小女孩这位衣衫不整的老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小女孩的表现是怎样的?(在此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并展开思考,通过诵读、演示、体验等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文中这样写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通过抽学生演示,明白这是被撞者向撞人者道歉,从而体会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在本段中结合课文对爱因斯坦前后外貌和行动的描写,让学生感受这位科学家专注于思考问题,不拘生活小节的性格。理解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纳闷”及质疑,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认真朗读父亲与小女孩的对话加以理解)

3.精读课文4~5自然段,通过对话进一步认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这部分文中两人的对话第一次这样写:“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从这里可以分析出爱因斯坦的谦虚诚恳。而小女孩的天真直率则通过“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反映出来。而第二次对爱因斯坦说话时的表情“……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可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宽容与慈爱),从他的动作“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可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幽默与亲切),从他的语言“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以及后面的“也许能”两次语言的描述,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的慈爱、谦虚以及他做事十分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爱因斯坦的虚心请教,小女孩的回答,文中用了“一口气”这样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小女孩天真、可爱的一面。

4.学习课文6~8自然段。

思考: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爱因斯坦的谦虚与慈爱,以及小女孩的纯真可爱?(学生自读6~8自然段,参照1~5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找出文中人物的对话加以分析,同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小结:文中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偶然相遇并友好相处的生活片段,通过对本文中两人对话的精读与品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因斯坦专注科学研究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表现了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不老童心。

三、拓展延伸

1.课后阅读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进一步认识爱因斯坦。

2.用一段话写出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

写人物文章范文 第5篇

教学内容:如何把人物写“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五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使用的四种实用方法,明确习作中要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2、能恰当地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四种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恰当地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四种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你好!欢迎你学习这个微课,说到写记叙文,肯定离不开叙事和写人,你也许可以把事情写具体,可是写到人物,就觉得力不从心。今天,我就以五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人物为例,向你传授写“活”人物的四种实用招数。学完后你就会明白,其实要把人物写“活”,写出个性并不难。

二、传授四招,描绘人物

1、第一招:描写外貌,惟妙惟肖

师:描写人物的外貌是描写人物的手段之一,描写好人物的外貌特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分析《金色的鱼钩》片段: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第二招:刻画语言,如见其人

师:描写人物语言要力求显示他们各自的特征,让不同的个性的说自己的话。

分析《金钱的魔力》片段:那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3、第三招:紧抓动作,细致描摹

师:高尔基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分析《临死的严监生》片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的,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4、第四招:把握内心,理解人物

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想办法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就能展示人物形象。

分析《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作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人物文章的句子经典 第6篇

2、同样是美女,这个女孩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眉宇之间有种超越了她年龄的惊人的美丽,淡淡的柳眉分明仔细的修饰过,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象两把小刷子,亮得让人觉得刺目的一双漂亮到心悸的大眼睛,异常的灵动有神。

3、二道杠周莉,是我们班最厉害的女同学了。她长得黑黝黝的,一双小圆眼总是灵活地转来转去,小嘴唇很薄。我奶奶说嘴唇薄的人会说话,这不假,周莉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每当她说话时,脑后那把蓬松松的大刷子还神气地一摆一摆的。她看见我和施同在一起,就把小嘴一撇,毫不客气地说:“施同在打保镖呢。”

4、这姑娘的腰肢像杨柳枝儿似的又细又柔。

5、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

6、他浑身都是圆圆的,特别是肚子像酒桶一般凸起来,人没到,肚子先到了。

7、他的头发和平时一样,乱得像一把破笤帚。

8、这一来,倒吓我一跳,仰头一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高高地坐在一枝树杈上,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正准备吹哩。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短裙子。两只穿着力士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怪自在的。她那梳着小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玩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

9、他原来有些弯曲的背,现在越驼越厉害,如同背着一口锅。

10、那是个十来岁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却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双长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他拖着木屐,一件破旧的绿军服垂到膝前。

11、他那刺猬一样的头发又短又粗,透出一股犟劲。

12、她的头发已经半干,被晚风吹拂着,在明月般的脸庞前飘动着。

13、他白皙的皮肤看上去如同鸡蛋膜一样吹弹可破,在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迷人,又长又密的睫毛像两把小刷子,随着呼吸轻轻的扫过肌肤,黑玉般的眼睛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如樱花般怒放的双唇勾出半月形的弧度,温柔如流水,美的让人惊心。

14、他的两只耳朵出奇的大,像两把小蒲扇。

15、他的头发越来越白了,简直像盖了一头皑皑的霜雪。

16、他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一排白玉米似的牙齿。

17、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一头如墨的.黑发散在身后,紫色的蕾丝线将一束小发悬在耳侧,红色的衬衣外是一件方格的蕾丝小礼服,白皙的手腕上悬满了漂亮的镯子,小指上还戴了一个没有任何修饰的银戒

18、那深陷的双颊上,长满了胡须,毛茸茸的,像个刺猬。

19、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20、浓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有着一双像朝露一样清澈的眼睛,英挺的鼻梁,像玫瑰花瓣一样粉嫩的嘴唇,还有白皙的皮肤……

21、只见那个人脸皮雪白,以致脖子上的血脉清清楚楚地现出来,像根根的青绳子

22、她的头发梳得很整齐,像一顶光亮的大帽子。

23、阳光下,只见一个身量不高,面色黑红的少年,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左臂上戴着红袖章,上面那“值日”两个字十分显眼。

24、那个人体胖肢短,肚子圆鼓鼓的,像一只青蛙。

25、这小女孩长着金黄色的头发,像玉米穗一样。

26、她那黑亮黑亮的头发像柳丝一样轻柔。

27、他的胡子足有半尺长,就像那老榕树的根须,在风中飘动。

28、我叫张新霞,今年十一岁了,上小学五年级。

29、蓬松的刘海儿垂挂在前额上,犹如3月的杨柳。

30、她的一头秀发是深色的,像丝质似的光润,走起路来富有弹性地飘动着。

31、那女孩的脑后拖着一根猪尾巴似的小辫。

32、我的妹妹今年刚上二年级。我根据平时的观察,给她总结出一个字,那就是“懒”。甭说别的,单说放了学,爸爸叫她扫扫地,她便会不乐意地摇摇头,噘起小嘴;再不就指指我这个当哥哥的“我还小,怎么不叫他去。”哎,我只得放下作业去扫地,甘认倒霉。

33、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

34、他黑苍苍的脸上长满了密匝匝的络腮胡子,像一丛被踩过的乱糟糟的茅草。

35、老头儿瘦骨嶙峋的胸脯犹如一条一条的百叶窗。

36、那一头乱扭着的长发向天冲起,就像黑色火焰一样。

37、她又黄又瘦,脖子像鹅一样显得细长。

38、这小伙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一层油。

名家描写人物的文章 第7篇

而鲁迅也通过用语言,动作等来刻画阿长的。

(而这篇文章或许是因为阿长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吃福橘:希望可以顺顺利利的过日子)深深感染了鲁迅,或许是阿长对鲁迅的关爱和阿长的善良与真诚打动了鲁迅,也可能是阿长的朴实(长毛:对鲁迅的嘲讽毫不知情)对鲁迅的影响太深。

在山海经中体现出来的关爱,善良、真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促使鲁迅为她写下阿长与山海经)

朱自清在《背影》这篇文章中刻画了一个十分爱“我”的父亲,朱自清从衣着、动作、语言等侧面描写烘托出一个艰难时却依然慈爱的父亲。

比如“父亲扑扑衣服上的泥土,心里却很轻松似的,这句话就是通过动作描写出父亲为儿子买句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却也是高兴的,不为别的,只因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而心里的踏实。

而作者朱自清是先用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及远,有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而写这个离去的背影,能表现出被父爱感动的情不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而想到父亲的前程艰难,格外悲伤辛酸。

朱自清结尾处再次了父亲的背影,加深了读者对本文的印象,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每次我读完,我总是感叹朱自清真的是一位大文豪啊!同时我也发现——写人要倾入感情,可以不华美,但要感情真挚!

李森祥在《台阶》中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质朴、忠厚的农村父亲形象。

而我们可以从“父亲总觉得我们家台阶低“可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又感到不对劲了”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平和的一种自然体现。

杨绛在《老王》中刻画了一位心地善良、老实忠厚的人车夫。

本文用再一次突出老王的善良,用了老王担心“我们”没有钱、耽误看病的心理,而“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再一次表现出了老王的老实与善良。

余秋雨在《信客》中写了一个善于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

信客的心地善良能从受到家属的呵斥时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中看出来。

信客为让这种呵斥可以帮助死者的家属发泄悲愤的情绪,缓解心中的伤痛。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突然觉得信客是一个高尚的职位,因为他要尽一点而乡情乡谊,做信客,就要挑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奔跑。

刘心武在《冬日看海人》中写了一位有强烈责任心的老师。

而在这篇文章中,刘心武为了突出老师的强烈责任感,写出了从西北地区来的老师二十年前去步行看电影灯的故事。

描写人物眼睛的文章片段 第8篇

老舍《断魂枪》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看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预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尽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柳妈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头,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便都围着大黑圈。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鲁迅《祝福》

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然已画了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

老妇人的眼睛重重地闭了两闭;她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眼睛闭两闭就表示心头一阵酸,周身体验到哭泣时的一切感觉。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心头是一种超乎悲痛的麻麻辣辣的况味。

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孩子朦胧欲睡了,几个荸荠已落在她的袖弯里。

一阵愤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

她站起来朝楼梯走,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透出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叶圣陶《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我面前这一双不大但很明亮的眼睛里,显露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对于他,是很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他的个性气质的,说他是活泼好动的多血质不尽其然,说他是沉稳喜静的粘液质也不准确;当然,他既非急躁鲁莽的胆汁质,更非脆弱多愁的抑郁质。活泼而又沉静,热烈而又冷漠,倔强而又多情,竟是那么奇妙地揉合在他的眼神里。

就是这一双眼睛,当别人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什么,或正严肃认真地倾听着什么的时候,他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神情,甚至会闪过一丝狡黠的不屑一顾的微笑;当别人面对某个人,或谈论着某件事而爆发出哈哈大笑,显得乐不可支的时候,他又常常凝眸远视,像在默默沉思着什么重大问题,一点不为别人的情绪所感染

刘健屏《我要我的雕刻刀》

他须发浓密、脸色阴沉、眼睛细小;他那双小眼睛从浓眉下边看人时,总带着猜疑的、不怀好意的冷笑。他是厂里最好的钳工,工人区数他的力气最大,但他对上司态度粗鲁,所以挣钱很少。每逢假日,他总要打人,大家都不喜欢他,都怕他。有人也想打他,但都没有打成。符拉索夫只要看见有人向他袭来,便拣起石头、木板或铁块,宽宽地开两腿,一声不吭地等着对手。他从眼角直到脖子长满黑胡须的面孔和毛茸茸的两手,使人见而生畏。尤其令人害怕的是他那双眼睛细小而且锋利,像钢钻一样刺人,不管是谁,只要和他的目光相遇,都会感到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有一股无所畏惧的蛮劲,随时准备毫不留情地痛打别人。

高尔基《母亲》

母亲,她今年三十九岁,看上去,倒像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她的个子,在女人里面算是高的,背稍有点驼。稠密的头发,已有些灰蓬蓬的,在那双浓厚的眉毛下,一双大而黑的眼睛,陪衬在方圆的大脸盘上,看得出,年青时,她是个美丽和善的姑娘。现在,眼角己镶上密密的皱纹,本来水灵灵的眼睛失去了光泽,只剩下善良的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像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一样。

冯德英《苦菜花》

【眼睛描写的片断】

〖清澈

小叶是个十分苗条的姑娘,显得纤弱,她一头乌发,老束着一只紫红色的发箍,发箍上还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个深深的酒窝,一双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湖水,长长的睫毛像道纱幕,使那双眼睛有时显得神秘、深沉。

李兴叶《氓》

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安徒生《海的女儿》

瞧她那黑亮的头发,瞧她那头发上的柔美的波纹,瞧她那得体的轻纱连衣裙,瞧她那黄金的胸针,高跟鞋使她的身量更显颀长苗条了。然而这一切的美,似乎都只是为了衬托她那俏丽的面庞,水泉映月般的眼睛,和她那天生动人的眉线!

孟伟哉《夫妇》

我眼前这位少女变得异常美丽。一双大眼睛像夏夜晴空中的星星那样晶莹,像秋天小溪流水那样清澈。

符泰民《梅丽》

她的细长的眼睛是那样天真、那样纯洁地望着这整个世界,哪怕有什么肮脏的东西,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她一定也不曾看见。

欧阳山《三家巷》

一双清澈流动的眼睛,伏在弯弯的眉毛下面,和微黑的面庞对照,越显得晶莹。

矛盾《幻灭》

她的眼睛很亮,亮得像没有微尘的海水,亮得宁静,永远不斜视似的。

陈残云《深圳河畔》

她那样笑着,微微侧着头,眼睛亮晶晶的,两个酒窝浅浅地浮在面颊上。

柯岩《寻找回来的世界》

科学人物文章读书笔记 第9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

人物传记之“文章结构” 第10篇

编制人:刘娟 使用时间:2015.11.9 复习目标:

1.把握传记的结构。

2.能结合具体的传记文本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梳理案

(一)首段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三)中间段的作用: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结构1 探究案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

结构2 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第一段中为什么说“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2.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3.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6分)

结构3

周有光:周全而有光

王乾荣

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06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

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他说了:“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他说自己的人生,原是个“错位”。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就了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家。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他那颗语言中枢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更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选修《语言学》,热衷于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并且发过相关论文。

这个“拉丁化运动”,简单说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周老笑说“有人指它是‘帝国主义的字母’”--给汉字注音,进而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100多年之前。

周老语言、文改方面专著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达20多部,广为人称道;而经济学著作仅三两部,鲜为人知。周老在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巨大贡献,学界和坊间众口一词,赞誉有加。但是近年众多媒体一味尊之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却敬谢不敏,诚道“不敢当”。“丝绸西去,字母东来”(周有光语)。来干吗?来拼音。汉语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光“生”的,他怎能当人家“老爸”呢!

结构4 今天,凡中国人,以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谁离得开《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拼音法?联合国也要用它呢。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开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一条便捷通道,功不可没。仅从这一点看,周有光其名,便将彪炳青史。

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晓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为中方三专家之一,因此人称“周百科”;中方另二人,一是新闻巨子兼大学者刘尊棋,一是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教授。

《百科全书》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翻译这书,是一个硕大工程,对于不管多大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重温百科知识的过程。而这于周老,又是一个机遇。也许正是这一工作,激发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语文现代化和世界多国文化的热情,使他晚年的学术生活,在更广阔的领域大放异彩。这时的周有光,就不只是翻译百科全书意义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

周老学问大,但他不是只会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书呆子。他研究语言,搞拼音,也没有被一串串字母,将自己纠缠在一个狭小天地里。大学者雕小虫忙,近年《群言》杂志,几乎每期都刊登他议论社会现象的短文。他其实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斗士,其人具有杂文家惯于挖掘社会病的特质,但不赤膊上阵。他把自己的“愤”,化在平实睿智之中,常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文字读来别有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风味。

周老说:“我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快乐到老。”但愿,在《群言》40周年庆祝会上,还能聆听这位极其独特老人的宏论。

(选自《北京日报》2011年11月22日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表现了周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B.人称“周百科”,因为周老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而且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

C.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拼音,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周有光放弃经济领域研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D.周有光原来学习的并非语言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的理想。

结构5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周有光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2)从全文来看,第二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传记主要写了周有光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6分)

训练案

危机让我更强大

赵建

①经济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危机之于企业就如同疾病之于人生,是无法避免的。有的企业会在“疾病”的冲击下轰然倒塌,而有的企业则会经过“救治”而完好如初,甚至更加强大,毫无疑问,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正属于后者。

②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曾经历过一次最严重的危机。在那一次危机中,绝大多数网络企业都曾受到冲击,资金快花完了,投资也没了,更找不到所谓的赢利模式,很多网站都因此而倒闭,可就在这么危急的时刻,马云及其团队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显示了极强的化解危机的能力。

结构6

③面对互联网的寒冬,马云当机立断,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撤站裁员,启动了后来被马云称作“回到中国”的战略收缩。这次撤站裁员进行得可谓惨烈至极,但也暂时化解了阿里巴巴的寒冬危机,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随之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次撤站裁员使阿里巴巴员工士气大落,公司会不会就此走向衰落?这成了许多员工的心病。

④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候,在首席运行官关明生的协助下,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风运动”——给员工灌输价值观,“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培训员工,“南泥湾开荒”——提高销售人员能力。

⑤此外,为了保持企业价值观的延续性,马云还特意在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师徒制,新进职员都会得到指定师傅的帮助。师傅通过言传身教,让这些“毛头兵”迅速地成长成熟。

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使阿里巴巴员工的士气得到了迅速回升,上下一致,士气高昂,共渡难关,终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而2003年那一场让举国上下陷入恐慌的“非典”危机,则再一次彰显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

⑦当时,阿里巴巴一位外出广州公干的员工在回到杭州后,被确诊为“非典”患者,而阿里巴巴本部也迅速被杭州市政府列为重点防范对象。消息传开后,本部大楼里的员工纷纷外逃回家。到了第二天,公司的办公区域被完全封锁,员工也都被隔离在家。阿里巴巴随时面临瘫痪的危险。

⑧就是在这样的四面楚歌中,马云不仅没有被“非典”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所击倒,反而化危机为转机,在危机中抓住了大商机,在危机中实现了大飞跃。他先亲自给员工们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以示安慰和鼓励,激起了员工的斗志;再改集中办公为分散办公:员工们在各自家中工作,公司领导则在网上遥控,实行网上指挥,网上管理。另外,他还利用人们由于传统的销售渠道封闭而将视线转移到互联网的时机,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同时为客户化解了危机,一举把互联网产业从冬天带到了春天。

⑨企业家如何生存和取得成功,这其中存在多种因素。眼光、境界、智慧、谋略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有时候,意志、韧劲、抗挫折能力、化解利用危机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⑩关于如何在危机中坚持下来,马云这样说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结构7 A.“非典”期间,阿里巴巴的员工中发现了确诊病人,其他人被隔离,马云则利用此次危机,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B.面对危机,马云当机立断,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撤站裁员,为阿里巴巴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使公司彻底摆脱了“寒冬”。

C.本文是一篇以马云为传主的人物传记,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表现出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D.作者认为,两次巨大的危机,不仅没有使阿里巴巴轰然倒塌,反而使它更加强大起来,这是真正的英雄才能够完成的伟业,因而,马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E.作者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企业家的生存和成功,最重要的都是意志、韧劲、抗挫折能力和化解利用危机的意识。

(2)马云是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度过互联网最严重的危机的?请概括说明。

(3)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具体分析。

上一篇:中新旅的信息系统下一篇:描写太阳的诗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