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给美范文

2024-08-17

青春献给美范文(精选8篇)

青春献给美 第1篇

青春献给教育,青春献给党

安阳县水冶镇第五初级中学 高用秀

我是五中的一名教师,普普通通,从事着跟大家一样的职业,平凡而又平凡。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光鲜,因为我所做的是应该做的。但21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触颇深,让我心潮澎湃。特别是作为一名五中的教师,更是别一样的心情,别一番滋味。这么多年来,我感受着五中人与众不同的付出,与众不同的艰辛,与众不同的奉献。他们为了教育,为了可爱的学生,甘愿默默牺牲,但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五中人,五中教师,他们的身上所拥有的是五中精神,五中爱,无私的爱。因为他们甘愿青春献教育,甘愿青春献给党。

这么多年来,我看到了五中的变化,五中的成长,感受着五中人,五中教师的精神,感受着五中教师高尚的师德。做为五中教师,他们深知自己学校条件的艰苦,深知自己学生的成绩很差,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深知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党的教育,为了学生的成长,他们甘愿倾洒自己的满腔的热情,满腔的爱。他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付出,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爱的付出,青春的奉献,会换回学生明天的希望。

曾记得,多少个日日夜夜与学生一起努力,一起奋战,早出晚归,伴着学生学习与成长,伴着日出与日落,手把手的教,一遍遍的重复,一次次错了再来,但五中教师从不曾有半点懈怠,半点松手。因为他们知道学生成绩差,那老师就得有更大的付出,才能使他们赶上来,缩短差距。在他们心中,学生的成长,成绩的提高,就是最大的事。看着一个个学生取得了成绩,看到了学生欣喜的笑容,他们打心里高

兴。

曾记得,多少个日子,五中教师一如既往,为了学生,为了教育,永不停歇。五中学校特殊的环境,大家都是知道的,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学生,不看这教育。着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开家长会,家长寥寥无几。为了学生,老师只有去家访。家访是五中教师的老传统,不管是风吹雨打严寒酷暑,还是路滑难走,都没有停止过。回想过去,家访备具艰辛。好不容易打听到找到了家门,满腔的热情常遇冷水浇。家长不热情,爱理不理,这是常有的事,好像孩子不是他们的。倒像是我们的。苦口婆心,再加上更多小心翼翼试探着说,家长才不情愿的合作。被家长三言两语打发出来,甚至有时候被拒之门外。记得一次为了一个学生能继续上学,我们去做工作。不管我们怎样做工作,家长就是不让学生上学。最后我们被家长拿棍子赶来出来。望着紧闭的大门,看这黑漆的夜晚,此时又是大雨滂沱,我们难受极了。泪水混合着雨水一起流下来,此时心里有更大的委屈,也只有我们五中教师能体会的到。回家的路上,伴着大雨,伴着泥泞,更是深一脚浅一脚,想想冷落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别人的孩子,我们还遭此冷遇,心里更不是滋味。但委屈归委屈,第二天我们还是我们,擦干眼泪继续前行。为了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五中教师决不会停下家访的脚步。

为了五中特殊的学生,五中教师付出了更多。他们进校早,离校迟。认真备课,细细筛选题,引领学生一条条路走过。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思想来影响学生,转换学生。他们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交朋友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亲人般相处,没有了距离。对学生嘘寒问暖,关心倍至,让学生有了家的温暖。他们对学生倾注了更多的耐心、爱心、细心,呵护着学生成长。尽管学生成绩差,他们也不惜用自己百倍的努力来换回学

生点滴的进步!五中教师是普通的,但他们所付出的,所做的却是超凡的,他们所承受的也是倍加辛苦的,他们是一个个普通的小人物,但却默默地做着一件不平凡的事。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成就着学生的希望,五中的明天。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和勤奋铺就着学生的前程,五中的辉煌。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信心,演绎着爱的赞歌,奋进的希望。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无悔,做为五中人,我们无悔,因为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学生的希望。我们的付出换来了桃李更加芬芳。为了学生,我们五中教师更愿青春献教育,青春献给党!

青春献给美 第2篇

界牌小学:白巧红

青春,是一首跳动的音符,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满腔热血的我怀着对教师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学校这片热土上,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从此,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群众,我更懂得了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一种光荣,更应该是一种奉献和责任;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要把青春献给党,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面对全新的事业,我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理解到喜欢,由喜欢到爱,一步一步走过来,这种爱不是一时冲动,不是一句口号。我爱教育,既爱她的创新挑战,爱她的刚直不阿,也爱她奔波劳碌,爱她的清苦寂寞。

因为爱意味着期待、意味着忍耐,意味着包容和挑战,也就意味着奉献。夜深人静,灯光漂白了四周,狭窄的书桌上,那一本本教材,伴随着一颗敬业的心,凉风袭来,透着丝丝寒意,你、我、她依然在工作着,只为那一些可爱的学生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认识到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广博的天空。我们用爱播撒希望„„” 我喜爱这首诗,因为,它真情讴歌了我们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美好的心灵,也让我们从中依稀看到自己的身影。转眼间,我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灵魂的塑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他们每一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像欣赏自己的孩子那样欣赏每个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健康向上、品学兼优的有用之才。

要成才先成人。

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做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柱。

加德纳的实验证明: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变形了。从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精神垮了,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所

以,教师永远要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有精神,让他们活在自己的精神里„„教育并不总是大刀阔斧,而更重要的是精雕细琢;教育也并不总是立竿见影,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真正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真正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学生。人生是很长的一段路,它需要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我愿意做一名播种者,播撒希望的种子,带着学生一路远航。抓好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能以分数高低为依据,也不等于平均发展,主要是指生理和心理发展。教师必须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能力优势,不要在班上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学生产生过大的压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停在思考作为教师的使命。有一个故事让记忆我深刻:据说,苏格拉底小时候,一次看他父亲雕刻狮子,便问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塑师?”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它,我只是在唤醒它。”“唤醒?”小苏格拉底疑惑不解。“对,狮子本来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苏格拉底从父亲的话中得到启发,日后成了一位唤醒人们心灵的大师。

而我也从中明白了,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埋藏在孩子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成长和发展。从那一刻起,我毅然决定满腔热情,倾注心血,无私付出,甘为人梯。

别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操在他的手中。”

影响学生成长的是教师。和孩子们相处这么多年,我没有想过要成为孩子们发展中什么“重要他人”,但是使命感却不忘时刻提醒我要对他们的终身负责。

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我无愧于逝去的岁月。因为我迈出的每一步都倾注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无限的爱。即使教育的史册不曾把自己记住,我也永远不会把教育忘记,因为我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融入到了教育事业的长河,我与教育的情永远无法割舍,我与教育的爱永远无法抛弃。

青春的脉搏跳动着,我们教育者们不甘示弱,我们将一如既往、无怨无悔,我们很知足。因为国家需要我们,亲人支持我们,人民理解我们;因为我们苦中有乐、苦中有甜;

青春献给美 第3篇

让思想润泽教育, 让美润泽人生!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第一本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图书, 共分为四辑, 分别为“教育与未来”“人生与美”“读书与治学”“哲思短语60则”, 围绕美、教育和人生三个主题, 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 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60多则“哲思短语”。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恬静的思想之中, 你必将对教育的真谛、美的原动力以及人生的意义, 有所颖悟。

作者简介

李泽厚, 著名哲学家, 1930年生, 湖南长沙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 德国蒂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代表著作有《李泽厚集》 (10卷) 。李泽厚曾参与20世纪50年代美学争论, 80年代以高扬人的主体性、崇尚康德、倡导美学热而著称于世, 被称之为“青年导师”。90年代以后, 李泽厚旅居美国, 宣扬儒家主情论, 并以“告别革命”说为轰轰烈烈的80年代启蒙运动画上了一个句号。

深阅读

在教育行业里呆的时间越长久, 越能发现教育问题的细碎。教育无小事, 事关教育, 皆不容忽视。很赞成李泽厚先生的这一说法——“教育是个大问题”。当我们深挖每一个细小的教育现象时, 总能意外地发现被我们不经意忽略的教育规律。很多问题的出现只因与规律相悖而行。曾经我们无意中犯下的小错, 在日积月累之后, 很可能成为严重困扰孩子的一大问题, 给孩子带来深刻的痛苦。所以, 关乎教育, 谨慎为之。

——shirlysheli的blog

编辑推荐

我把青春献给你 第4篇

我们的存在不仅让京城的司机们生意兴隆,也促进了写字楼周边饮食业的蓬勃发展。我记得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我和一群年龄、背景相仿的年轻同事不得不经常性地加班。每个傍晚当我们云集在附近某个餐馆时,那些个老板都乐翻了天。当年这群人中不乏清华、复旦的高材生,在填饱肚子后,以当年准备高考时的拼命精神奋战到深夜。一位外国同事因此告诉我:中国分公司是他见过的人才消费最高的地方:他在中国第一次见到了持有硕士学位的前台小姐; 也是在这儿,他看到了如此多的优秀人才,可以无偿地为公司付出这么多的额外劳动。

在外企工作的很多员工都有着类似的开始。你以后能不能当婆婆是一回事,你跳不过当媳妇的阶段是另一回事, 而这个阶段的标志便是高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以及低廉的回报。当年,年轻是我们的资产;若干年以后,青春被我们算进了“成本”。在整个的青春岁月,我们或是通过在同类中脱颖而出,或是通过跳槽,来不断地为自己增值。我的一位同事因为跳槽的关系,几乎在京城所有著名的写字楼工作过;在共事两年后, 他又选择了离开现在的公司。饯行宴上,他的离别感悟便是“人生价值就是在不断的跳槽中实现的”,今后的豪情壮志是:“世界500强,我怎么也得跳它个400强吧?”

我的同事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跳完剩下的几百强我不敢说,但至少这一跳,他的头衔由助理业务总监升到总监,薪水也相应地翻了两番。这是一场交易,我们把人生一大半醒着的时间奉献给了无数提案、流程图、电子表格,换回来的是薪水和职位的提升,做“小资”或“中产”的梦想成真,以及便于今后去争取更多的薪水和职位的经验和能力。

青春献给党征文 第5篇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我们的党引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现代,把中国的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伟大的党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拯救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今年是伟大的党九十华诞,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党员,我们该拿什么奉献给党,我认为应该立足本职,努力成为业务上的能手、工作上的骨干,把青春献给党的特教事业,为党旗增光添彩。教师的职业能力与其个人的品行同等重要,教师在奉献中成就了自我,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

一、无 悔 的 选 择

记得我大学毕业前夕,看到有关上海聋校的报道,我深深地被无私奉献的特教园丁感动了。神奇优美的手语,身残却活泼可爱的学生。那一刻,我决定做一名特教教师,为残疾儿童奉献我的一切。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来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学第一天满怀着希望与憧憬,兴奋的来到学校,走进学校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操场,没有跑道,没有球场,地面是一般的土地,这其实就是一小块空地。操场边是一排在城市学校非常罕见的青砖青瓦的房子,整个学校唯一象样的是一座简陋的楼房。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了用双手说话,靠感觉生活的学生。这里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美好,没容我多想,一群学生围上来,一个小女孩儿忽闪着大大的眼睛打着手势问我,我一下呆住了,心里一阵发酸,这么漂亮的孩子为什么不会说话!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想用手语和我交谈。突然,一个本子挡住了我的视线,随之而来的是一支笔。这时我才发现已经有几个孩子拿着本子和笔跑过来在写着什么,我笑了,多么聪明的孩子。看着孩子们热情的笑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与聋哑人“交谈”起来:相互的名字、年龄、以及简单的家庭情况。“手语”——一个新鲜的词语在这一刻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孩子们,等着吧,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多一个不用纸笔就可以陪你们聊天的大姐姐。

要想和学生交流,必须尽快掌握手语。一个个拼音,一个个词语,睡眠的时间减少了,吃饭的速度加快了,连上、下班的路上十个手指也在动。拿画笔的灵活手指,现在却是那样笨拙,一个个却僵硬的不听使唤。“工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星期后,手指听话了,能和学生简单的交流了。当我和学生“交谈”时,他们是那样惊奇,那样兴奋。是啊,能和他们交流沟通的毕竟是少数人,他们多么渴望有人来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多么需要别人的关心、理解和爱护。

我庆幸我拥有善良而优秀的父母,曾是劳模的母亲在我工作前一再叮嘱:“残疾人不容易,你一定要干好,要对得起良心,家里你什么都不用管。”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教教师,我勤奋刻苦的学习,塌实拼命的工作,为了胜任教学工作,我先后自学了《聋童心理学》、《聋校教育学》、计算机课程以及有关新课标、以及教育新理念方面的书籍。为讲好每一节课常花大量时间翻阅资料,根据聋童生理、心理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智力水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以求切实可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言传身教,让孩子体会到爱 托尔斯泰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父母和老师是爱心的传递的使者,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泯灭,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爱、学会爱。

学校大部分是外地学生,在校住宿。衣服破了,老师给他们补;天冷了,老师从家里拿来棉衣、棉鞋;学生病了,老师带着去医院……看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感慨万分,残疾是他们的不幸,但他们又是幸福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大家庭里。老教师那一颗颗充满母爱般的心震撼了我。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没有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象山上的小草默默无闻。但,正是他们树起了万世师表,无边师魂。我愈来愈感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

三、关注孩子,平等对待孩子

“爱就是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不是演戏,假象逃脱不过学生明亮的眼睛,教师只有以自己言行统一、表里一致的美好品德为载体,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使他们在对真理的信奉中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学生对教师的说教进行认知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与教师自身的言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评价。二者一致,学生就会接受。反之,就会抱鄙夷甚至抵制的态度。“教育无小事”要关注学生的细小举动,“小事”其实不小,忽略了它,就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罚”,在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心灵。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去倾听、去理解、去欣赏、去赞美、去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引导者、支持者,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切困难才能迎刃而解。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十几年来,有一件事我一直铭记在心。那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天,我感冒发烧了,我没当回事照常上课。刚讲几分钟,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椅子搬了起来,我正想告诉他,上课不能随便走动。却见孩子把椅子搬到了讲台上。“老师,您坐!”“上课时老师不能坐”“老师您病了,可以坐,我站着认真听,没关系。”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含着泪把椅子放回学生的座位,笑着说:“老师身体很好,这点小病不要紧,谢谢。”多细心的孩子,这么大的健全孩子或许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正是学生对我的这份爱化作了我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动力,使我更爱我的学生,更爱我的岗位。我只要发现哪位学生有困难,就去帮助他们。看到李XX的衣服破了个大口子,马上拿到缝纫室补好;又调皮又懒的段XX,小手一到冬天就黑乎乎的,我就告诉他“手如果干净就奖你一支护手霜、一块香皂。”杨XX的洗衣粉没有了,张XX需要一支钢笔,一个学生想要一个漂亮的软皮本……这些小小的需求,我都能满足他们。朱XX病了,我炖了一只鸡,买来营养品,拿到学校给他和班上的同学吃;李XX严重偏食,我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菜,直到他改掉这个坏毛病。一次上绘画课,我发现张XX的手冻了,问她为什么不戴手套。她说:“薄的手套不暖和,棉手套不能画画,我的手每年都冻,到最后比这厉害的多,没事儿,到春天就好了。”冻成这样,孩子竟满不在乎,这么艰苦的学习条件,学生却这么乐观、勤奋。我什么也没说,利用业余时间给她织了一双厚厚的手套。没想到有位学生竟说:“她画画好,老师偏心她。”我马上意识到聋哑孩子的脆弱心灵是那样的敏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教师来讲是那么的重要!“每人一双!”承诺一出,一个月都是晚上十二点之后才睡。看到在大学做学生工作的丈夫忙完工作后,深夜仍在洗衣服,我愧疚的说:“等忙完这几天,家务我全干。我答应学生的事得做到。”丈夫也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他理解我,也支持我。

学校班级多,教师少,由于教学需要,我不仅教聋哑班职业绘画课,还担任过聋班的美工、手工、数学,盲班的语文、地理、社会以及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二十多年来,曾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书写标语、制作标牌,为校级、市级、省级做公开课的学校老师制作挂图、教具、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工作。最多的一周上了35节课,七个课头,所教各学科的教学效果得到广大师生和领导的认可。美工课内容广泛,石头画、喷绘图案、泥塑、布贴、挂盘设计等,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而绝大部分学生住校。上课用的这些东西只好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到建筑工地的大沙堆里捡石头,路边缝纫店里找布头,郊外找胶泥……家里的窗纱、旧牙刷、盘子、毛线、饮料瓶、旧挂历……也都派上了用场。舐犊之情人人都有,更何况我是一个年轻的母亲,我深知年幼的儿子需要母亲的关怀和照顾,但是,那些从七八岁就远离父母来开封上学的聋哑孩子他们——更需要我!

四、赏识孩子,激发他们的潜能

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中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用宽容善待他们,用智慧给孩子以信心。因此,使潜能学生进步,重新确立自信心,是工作的关键。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是失去了一点点儿,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在教学上,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潜能生”。教五年级数学时,有一位学生,叫ⅩⅩⅩ。他只会数十个数,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讲分数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掰着手指教他,当他知道了总共几块儿是分母,阴影部分的块儿数是分子;当他做对了我给他出的几道题,他开心的笑了。后来我试着给他讲10以内的加减法,还给他出了一些题。看到他交的作业,我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他的作业工工整整地写着10以内的加减法题,后面又认认真真地写着五年级的数学题,当然全部是错的,得数都不知是哪儿来的,他知道写简单的作业是因为自己太笨。他害怕同学说他傻。此后,我不再当着学生的面儿让任何学生到办公室补课,谁需要补课,我会私下告诉他去办公室补课。在聋哑学生看来,老师叫谁去补课,那么谁就是笨,而学生主动去问却不一样,好学生也会常常到办公室问问题。老师慈爱的目光,使这些学生冲破懦怯,冲破孤独,昂首快乐的站在同学们中间。有了这些经验,在后来我做省公开课时,虽然遇到了三位潜能生,但他们都当堂成功的完成了作业。那节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普遍赞扬,取得了优异成绩。然而有人却说:“现在还有你这么傻的人,又不是班主任,五年级又不考10以内加减法,那些学生的成绩能提高多少?管那么多干吗?白白浪费时间。”我知道说这话的人是好心,想让我省点力气。可是我心疼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学生的父母挣来的血汗钱。这一个字,一道题,是多少斤麦子换来的!我能狠下心不管吗!?再说这些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在教五年级数学时,有一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这个班是全校人数最多的班,有转来的、留级的学生,课堂纪律比较乱。刚接班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晚自习时间我常来给学生讲课。记得第一次给学生讲完课,我正要走,没想到全班的同学站起来,用手势说:“老师不管小弟弟,晚上还来讲课,谢谢,谢谢……”直到我走出教室,回头望去,全部学生齐刷刷地站着,他们脸上那感激之情,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谢谢”,那渴望知识的目光,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一次次来到学校,一次次将年幼的儿子独自留在家中……一次给学生上完课回到家已经九点多了,儿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睡着了,电视还开着,儿子的小手冰凉,我解开扣子,把孩子裹在大衣里抱着,开开电暖器烤着孩子的脚。我叫醒孩子。“吃东西没有?”“我没吃零食,我吃了方便面。爸爸开会,不能回来。”我心里一惊,放下孩子,冲到厨房,煤气灶关着,上面散落的有几根方便面。“烧着手没有?”我拉过孩子的手急切地问。“没有,我见你做过,我会。”看着不满七岁的儿子那满不在乎的小脸,我哭笑不得,“宝贝真能干,会自己做饭了,不过,以后电和煤气灶不能动,太危险。”在以后的双休日,我常常带儿子到学校。我在聋班给学生辅导绘画、数学,朗诵不错的儿子就到盲班给盲生读课外读物。这些也培养了儿子的社会责任感,现在儿子的自理能力超强,会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甚至会缝补绽开了线的衣服,而且还考上了省示范高中。

还有位职业绘画班的学生,虽然反应慢,但很踏实。接这个班时,我进行了随堂考试,内容是素描几何形体。九月初的天气,穿短袖衫的他满头大汗。“他画不成。”“他笨。”学生“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我笑着走过去,拿过他手中的笔,我吃了一惊,他的手心全是汗,一支小小的铅笔在他手中好象有千斤重。我耐心的告诉他怎样确定所描绘物体的位臵,怎样画轮廓,他为难的摇摇头,我微笑着问:“会画线条吗?”他呆呆地望着我。我一下子愣住了,但依然笑着问他:“单独的一条直线会画吗?”他眼睛一亮,快速点了点头。于是我给他布臵了第一项作业:用旧作业本的反面把直线一条条排列整齐,用力要均匀,熟练后再斜向交叉画。两天后,他拿来几本作业让我看,一开始的线既不均匀也不直,排列宽窄不一,最后一本线直了,排列整齐了,用力也比较均匀。我让他画线不仅是为以后画素描打基础,更重要的是让他熟悉铅笔,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铅笔。看着铅笔轻快地在他手中飞舞,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画画非常刻苦,一张张作业在明显提高,三个学期后,他已经能完整的画出石膏头像的素描作业。后来出乎预料地考上了大学。这个班的另一位学生在一所大学美术专业全国招生考试中素描成绩名列第一。成功和兴趣是相连的,即使是潜能生,只要给他们合适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他们一样会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领悟真理,在情感的交流中获得心理平衡。

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换来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每当处理班级事务时,学生会自觉的配合我的工作;每当遇到难题时,学生积极为我出谋划策。看着教室里的文明红旗,吃着学生笑着硬塞到我嘴里的他们舍不得吃的零食,看着学生用手语向我倾诉他们的心里话……我心中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果实。一次教师节,办公室涌进一群孩子,刘大力拿着一个小小的纸别墅模型,张明茜拿出一个折叠的贴了几只纸鹤的心形卡片,上面写着:一点心意,老师,您辛苦了,您象粉笔,牺牲自己,留下知识。其他同学告诉我,他们没有贺卡,但是每人都想给老师最好的祝福,要把祝福的话亲自告诉我。看着学生非常正式的排好队,认认真真的把准备好的祝福,有感情的用手势表达出来。泪水不知不觉滑落在我的笑脸上。这些无字无声的贺卡是世界上独一无

二、无以伦比的!也是最最珍贵的!

我幸福地享受着清贫职业带给我的富有的精神世界。尽自己的一切传授给他们知识、技能,使他们掌握本领,学会做人。许多毕业生已经能自食其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着他们的微薄之力。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我本是一个极平常的人,因为做了一名特教教师,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为了残疾学生,我甘为人梯、园丁,乐做春蚕、蜡烛,愿用真情温暖每一棵伤残的幼苗,去燃起他们那不曾熄灭的追求,让他们在和谐的社会中满怀信心的去追求光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老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桃李遍天下。然而特教教师在付出艰辛的劳动后,恐怕一生也听不到学生清晰地叫一声“老师”,没有鲜花、荣誉;甚至会有误解、为难、异样的目光。但是我无怨无悔,我无悔于我的青春,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我要把平凡的人生献给党的特教事业,用满腔热情关爱这些折翼天使,用智慧和汗水助天使飞翔!我收到的学生自制的最大的贺卡:

自费为孩子过生日

带孩子们到河南大学看画展

生日纪念照

外出看画展

孩子们的画

无悔青春献给党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无悔青春献给党》。今天我很荣幸可以站在这里和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用演讲的方式来诠释我们的信仰,歌颂我们伟大的党,我感慨万千。

2009年9月,我满怀激情与理想,带着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投入到新的角色、新的环境。从此,我踏上了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光荣征程。

难忘报到的那一天,和蔼的支部书记、朴实的村委主任和不善言谈却一直微笑的村会计,他们细细打量着我这个新来的大学生村官,详细的给我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里,从此便是我的家!

但是刚来到村里,我有很多不适应,对工作的选择产生了犹豫,对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好一名村官感到迷茫。正在这时,我无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正在报道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顿时,我被震撼了。那是怎样的一个扎根基层,团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小岗村发展鞠躬尽瘁,用生命诠释着对基层感天动地的大爱啊;那又是怎样的对党忠诚,一心为人民的坚定而伟大的信念啊!村官沈浩拥有一个共产党员最朴素的价值观,但却值得我一辈子去认真感受和学习。

向村官沈浩学习,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我在心底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不奢望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像沈浩同志一样优秀,但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义不容辞,我要把无悔的青春献给党!

从那一天开始,我重整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主任助理的工作中去,努力成为村委会的得力助手。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征收工作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起早贪黑,走访100多家农户,对他们宣传合作医疗的惠民政策,通过耐心细致的解说,使本村参保率达到98%。在我的宣传带动下,许多农户积极参保,享受到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在人口普查工作中,我作为普查指导员和村组成员一起入户进行普查,严格把关人口登记和数据汇总,有时遇到村民、农户不理解、不配合,甚至粗言辱骂的情况,我暗自对自己说“我是百姓的亲民官,我要维护村官的形象”,于是,我继续保持好心态,耐心做好说服教育,经常和村委成员加班到深夜才回家,确保了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两年多的日子里,最难忘的是去年的村两委换届。这可是农村的一件大事情,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村民闹事、上访等不稳定的情况发生。第一次参与这项工作的我,在老干部的带领下,做每一件事情都格外地认真、小心。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确保准确无误。

紧张的选举过程中,有位村民因为对某些程序不理解、不满意,用非常尖酸刻薄的话对着我发脾气。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当时一阵委屈,刹那间,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转。但我忽然想起自己是一名村干部,无论如何也不能掉眼泪。想到这里,我咬着牙将满眶的泪水逼了回去。之后,在老同志的帮助下,我耐心细致地给那位村民做思想工作,直到他心平气和地离去,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心里话,面对个别故意找茬的群众,我很想冲上去和他理论一番。但我知道,一切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影响选举的进行。通过这次两委换届,我认识到了村里问题的复杂性。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耐力,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和冷静。

献给青春朗诵 第7篇

青春是什么 是才华,是感恩 是梦想,是自强 是爱国,是担当…… 青春不朽,无关年龄

她大二时参军入伍

代表祖国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 她和队友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站在授勋队伍中,她觉得 那是她最骄傲的一次升国旗唱国歌

她是张钦,爱国 是她对青春的诠释

他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 当很多年轻人涌入“北上广深”时 他来到湖南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脚踏泥泞,扎根乡村 带领乡亲们致富 他是秦玥飞,担当 是他青春的底色

她是北大学子 是退役中国海军特战队员 她曾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参与解救被海盗劫持的19名外籍船员

她是宋玺,勇敢 是她对青春的注解

他患先天性脊柱裂 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

但生活上的痛苦没有让他失去斗志

2017年高考

他以64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他是魏祥,自强 是他笑对人生的勇气

她是90后,也是大学的学院副院长

24岁牛津博士毕业 25岁回国被聘为教授 她说,我们对这个社会和国家

是有使命的 她是刘明侦,才华 是她回馈社会的依托

他是一名外卖小哥

前不久勇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 他所有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中的辛苦

所有偷偷地在书店里背下的诗句 都在那一刻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他是雷海为,梦想 是他一路前行的力量

他是一名商场保安 面对持刀伤人的歹徒 他抄起椅子直奔而去… 他说,当兵当警察是从小的梦想 现在当保安也是保护群众平安,挺知足

他是马宏伟,信仰 是他无畏向前的诺言

她是十年前汶川大地震的受助者

对此她一直铭记于心

如今,她已策划众多民间艺术交流活动 与大批国家级艺术大师面对面邀约

将阳春白雪送与寻常百姓

她是徐萍,感恩 是她成长路上的动力

他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 实现中国在此赛事中金牌零的突破 他能做到油漆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他说,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

他是杨金龙,执着 是他精益求精的底气

她是一名护士,却被称为“铅衣天使”

因为每天要穿20斤的铅衣工作 虽然辛苦,但她却有着自己的坚持 “病人命悬一线时有我在,很有成就感”

她是冯雪,敬业 是她书写青春的方式

她放弃“铁饭碗”

到护理院当护理师,一干便是6年

院里数百位老人

她都喊得出名字,熟悉他们的喜好

她成了老人们的忘年交 她是李楠楠,奉献 是她无悔青春的选择

或许,你在生活中尝尽了心酸 或许,你在职场中遭遇过挫折 但请相信,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不断接纳美好、希望、勇气和力量

青春就永远不会老

青年,应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敢于做梦、勇于试错 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

像爬山虎一样

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沿

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青春献给铁路,晚景送给凄凉 第8篇

丹阳办事处成立之后,城关镇周边原先的农村渐渐不知了去向,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马西江和他的兄弟们的青春,跟之前的村子一样,淹没在了这无边无际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了。

年轻时众人艳羡

丹阳办事处姬庄村村民马西江,自2002年起就告别了年轻时候的风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西江姬庄村里是数得上的富裕户。

“村里的土地从1979年开始,就因为铁路建设大部分被征用了。我从80年代初就开始加入由济南铁路分局菏泽火车站(以下简称菏泽站)和菏泽市称丹阳办事处共同组织的菏泽站委外装卸队(以下简称装卸队)。”在没有土地耕种的条件下,周边的农民能找到这样甩膀子卖力气的活儿,实在是让外人艳羡的美差。

“当时年轻,一身的力气。尽管活儿很重,但是收入高。”马西江告诉记者,装卸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菏泽火车站货运站台装卸货物,难度不大,但是劳动量很大。一麻袋粮食或棉花有200多斤,而一包羊毛有400多斤重,还有水泥、木材、粉煤灰等货物,装卸起来也非常费劲。但是“当时年轻,也不觉得有多苦。装卸完之后,灰头土脸,一身臭汗,也没办法正经洗澡,就直接用冷水冲一下身子就算完事儿。”

“有一次,60多吨的货,却只有我们两个人装卸,身体确实吃不消。但我们还是按照要求完成了工作。”都兰金告诉记者,尽管非常辛苦,但是这些农民出身的苦力们觉得这份工作收入高,而且相对比较稳定,都非常珍惜。

马西江介绍说,尽管丹阳办事处也是装卸队的组织者,但事实上每年除了菏泽站从装卸费中扣留3%的管理费交给丹阳办事处之外,再没有任何管理上的联系。反而是菏泽站针对装卸队下发了多达188条的管理规定(工人们称之为“罚款规定”)。

“扣钱的机会特别多,纪律非常严格。迟到早退睡觉脱岗,没按时完成工作等等,都要扣钱甚至辞退。我们这帮老哥们儿也争气,很少有这些毛病。”马西江称,菏泽站直接对装卸队,直接给他们下发工资、福利,并负责缴纳意外伤害、社会养老等保险,是他们这些装卸队员的实际管理者。“都有培训证、工作证、上岗证、工牌、工作服等,而且当时凭借工作证,在特别路段还能享受铁路职工不买票的待遇。”说到这里,马西江一脸自豪。

和马西江比起来,都兰金是他们中年龄比较大的装卸工之一,按照相关要求,因为属于重体力劳动,这些装卸工一般到45岁就面临“退休”,不能再从事这类重体力劳动。都兰金从1980年开始加入到装卸队,到1994年正好45岁,按照合同规定干了整整14年的都兰金被辞退。

目前,最早的一批老装卸队人员有200多人(在装卸队至少服务10年的队员,实际上参加装卸队的人数不止200多人,这其中不包括干了几年退出的),大部分是周边的农民。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们每月的收入甚至能达到2000多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收入。

凄凉的中老年

马西江们在2002年前后,基本上都退出了装卸队,原来扣除的部分收入,承诺给职工们缴纳的伤残和养老保险,再也无人过问。于是,这200多人集体扛起了维权的大旗。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装卸队,到1994年前后,关节炎和腰椎病开始严重影响到马西江的健康。太重的活儿不能干了,因为年龄未到45岁,马西江被安排到了行李仓库,这里的工作相对轻一些。因为工作性质的问题,在关节炎和腰椎病缠身的情况下,马西江还染上了矽肺病,并切除了部分病肺。记者面前的马西江看上去很瘦弱,与他曾经的装卸工身份极为不符。他一边扯起衣服让记者看他做过手术的疮疤,一边老泪纵横:“谁能想到我的身体能差到今天这个样子?年轻时候不珍惜力气,老了就成了这样了。”事实上,马西江今年也只有53岁。

都兰金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他年纪更大一些,除了上述腰椎和关节疾病的困扰之外,都兰金出过事故,在卸货的过程中麻包跌落砸在一条腿上,导致膝盖骨折,落下了残疾。

现在的装卸队员们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在丧失劳动力之后,只能干些看大门的活儿,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是很难得的。

据装卸工们介绍,当时铁路部门每年都会与丹阳街道办签订一次合同。记者看到,按照合同规定,装卸工们拿到手里的实际收入,按照装卸税后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支付,1980年至1993年,装卸工们能拿到税后总收入的64%,1993年到2004年装卸工们能拿到52%,装卸汽、马车的工人能拿到45%,而清扫班只能拿到30%不到。按照合同规定,铁路部门、丹阳办事处和装卸队的管理层都要抽取一部分费用。而其中有5%的公益金是铁路装卸部门抽取的,按照合同规定,这5%的费用应该用于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然而在装卸工们离队的时候,这笔费用不知去向。

本刊记者就此项费用采访了当地铁路部门和装卸队。铁路部门称这笔费用下发给了装卸队,而装卸队负责人则声称,根本没有见过这笔费用,铁路部门也从来没有下拨过。

5%的扣除费用去哪儿了?

从2002年开始,马西江等人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2002年和2003年的两次官司,均以败诉告终。马西江称,确确实实存在5%的扣除费用不知去向的问题,而这笔费用,在当初铁路部门和丹阳办事处签订的《铁路委外装卸承包合同》中显示,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也确实是扣除了的。

可事实上,这些职工们都没有享受到。那么,这5%的费用到底去哪儿了?菏泽站刘书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合同中写得清楚,由铁路装卸部门掌管,分队建账,各自使用,这部分钱应该下拨给了装卸队,铁路部门不可能截留这部分资金。而装卸队的陈队长则说,“这部分资金一直由铁路部门掌管着,从来就没有下发过”。

双方均表示这5%的费用确实存在,但对于这笔资金的去向,却都说没有拿到。马西江不明白,扣钱的时候很利索,而真正用钱的时候,管理者们却“集体失忆”了!

对于马西江来说,最大的压力并不是上访被拒和输了官司,而在于自己队友们的放弃。马西江说,第一次上诉的时候,装卸队有204人加入了维权行列,判决书下来之后,第二次上诉,只剩下马西江和李效忠两个人仍然在坚持。从2003年第二次败诉至今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又有94个兄弟愿意站出来继续维权,这次他希望兄弟们不要轻易放弃。

上一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工程安全责任承诺书下一篇:特教入职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