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02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1.理解4、5两个重点段,感受二泉映月的美。

2.指导学生背诵4、5两个重点段。

录音机及二泉映月的磁带投影片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我感受到同学们个个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还要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找精彩片断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1)并指导美读

1.教师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这两句是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同学问: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还有的同学问:阿炳为什么能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于阿炳身世的介绍,看哪位同学读书最仔细,并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中的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位同学想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炳呢?

(学生纷纷谈阿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查阅资料的途径:可以上网、去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等。)

5.师小结,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做到美读。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2.对于这句话,也有不少同学问: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放音乐,师随着音乐的旋律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朗读与音乐的结合要恰当)。

6.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7.指导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断已熟读成诵了吧。请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美读,有些片段还会背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把4、5小节全部背诵下来。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2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

设计思路:

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重点:

美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我了解到同学们个个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还要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找精彩片断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板书:读)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1)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这两句是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同学问: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还有的同学问:阿炳为什么能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于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中的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位同学课外知识丰富,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阿炳,好吗?

5.(学生纷纷谈阿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查阅资料的途径:可以上网、去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等。)

6.师小结,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做到美读。(板书:美)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2.对于这句话,也有不少同学问: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放音乐,师随着音乐的旋律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朗读与音乐的结合要恰当)。

6.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7.指导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断已熟读成诵了吧。请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美读,有些片段还会背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把4、5小节全部背诵下来。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附: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

美读 哭泣

倾诉

呐喊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船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 镇定自若, 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 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 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咀嚼文字, 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和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目标预设:

1.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观看课件等方式, 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 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2.读中思考, 充分展开与文本和人物的对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学生的品德境界得到提升, 明白危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 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强化语言实践,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读中体验。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培养情绪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雨果的经典作品《船长》。船长哈尔威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文中词句或其他词语进行表达。

2. 一位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船长, 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 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已经让我们深深震撼, 今天, 我们再次研读雨果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感人故事, 再次聆听来自船长灵魂深处的声音。

二、咀嚼语言, 感悟灵魂

1. 第一次命令。

(1) 课件出示:“大家安静, 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 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2) 读一读,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3) 出示第2自然段, 体会当时混乱的场面。大家为什么这样混乱?他们怎么想?

(4) 指导学生朗读“顷刻间……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从“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当时的混乱场面。此时此刻, 如果你就在这艘船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所以绝对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此时此刻, 船长只能“大声吼道”, 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听得到, 都冷静下来。

(5) 船长为什么能够这样沉着镇定呢? (经验丰富、敬业精神、非常专业。) 如果你是一名船员, 你会有哪些想法和做法?对这位船长, 你有什么看法?

(6) 带着由衷的敬佩再读船长的话。 (相机板书:镇定果断舍己救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船上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各种表现, 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 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与文本对话的逐步深入, 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2. 第二次命令。

(1) 过渡:这是在整个抢险过程中, 船长下达的第一次命令, 后来船长又发出了怎样的命令?找一找。

(2) 课件出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 你就开枪打死他!” (指导学生读一读, 揣摩船长的想法, 说说你的感受。) 师加以引导:作为船长, 他的职责是保护乘客的安全, 而此时, 哈尔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3) 出示第5自然段, 边读边悟。甲板上的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 (一窝蜂。)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你从这些词句中读出了什么? (险些把小艇弄翻了;拼命维持秩序;简直像疯了, 乱得不可开交。) (情况紧急, 可能船毁人亡, 千钧一发。)

(4) 分角色读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提醒学生快读, 急促而有力, 争分夺秒。) 从这段话你又看出这是一名怎样的船长? (相机板书:果敢机智关心妇女)

(5) 轻声自读22~25自然段, 思考:命令下达后情况怎样?议答。课文中哪个成语可看出? (井然有序。) 为什么人们会自觉听从哈尔威船长的话?

(6) 船长的第二次命令起作用了吗?有人说男人是怕被打死才守秩序的, 你认为呢?船长会开枪吗?为什么?人们遵守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被船长的言行所感染、所震撼, 没有人会违背他的意愿。)

课件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出示船长站立船头的图片, 逐渐高大起来。看图片, 听教师范读。学生也跟着音乐朗读一遍, 感受船长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与果断。通过朗读和讨论, 让学生在语言的诵读和思维的撞击中, 对课文内容深刻领悟,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3. 第三次命令。

(1) 过渡:还找出船长的其他命令了吗?课件出示:“快救克莱芒!”这句话体现出哈尔威是怎样的人? (板书:关爱孩子)

(2) 小结:在整个自救过程中, 哈尔威船长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乘客和船员的安全, 他临危不惧, 镇定果断。

三、激情诵读, 升华情感

1. 反复吟诵:“20分钟到了, 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 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2. 如果你就是“诺曼底”号上的乘客, 此时已经被救上了“玛丽”号巨轮, 可回头望去…… (生有感情地读。)

3. 如果你是“诺曼底”号上的船员, 你们在船长哈尔威的指挥下, 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 此时你们也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再读。)

4. 如果你就是那个见习水手克莱芒, 在船长的关爱下, 此时也已经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指名学生再读, 反复体会船长的伟大人格。)

5. 出示哈尔威船长图, 逐渐放大!同时播放音乐, 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9自然段。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 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样的疑问呢? (就船长为何不自救进行小型辩论。)

6.船长哈尔威多么崇高, 多么伟大, 大作家雨果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生齐读。) (板书: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师:同学们, 这样的英雄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情感, 那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对哈尔威船长表达你的心声吧!学生根据课件提示, 以不同身份和角度写出心中想要说的话。 (生交流心里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 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四、总结延伸, 提升境界

1. 师总结:面对生死的考验, 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害怕和惊慌, 这是正常的表现。但在船长哈尔威的身上, 我们看到的却是镇定自若、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视死如归, 这就是英雄本色。

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2. 课件出示“9.1 1”美国世贸中心被轰炸的相关图片和一篇华人亲历者所撰写的关于当时人们有秩序地逃离现场的描述。

3. 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难来临时, 我们应该怎么做?

4. 布置作业。

(1) 查查大作家雨果的资料, 读读他的有关书籍。

(2) 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 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总评: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启读,转轴拨弦三两声。

1.欣赏音乐,初读课题。

(1)同学们,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猜猜是哪首?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曲子。

(2)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子?

(3)出示课题,齐读。

2.二读课题,质疑问难。

师述: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篇与天下第二泉、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再读课题。看着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理念:抓住课题这一命脉,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学一开始便热气腾腾。】

第二板块:点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一读文本,读通。带着读课题引发的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初步读懂由课题引发的问题,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读文本,读准。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力求读准确、读流利。

2. 认读词语,提升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出示词语)

倾听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倔强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积淀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师: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读吧。(注意倔强的读音)

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

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设计理念: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对文中难读的词语和关于月色、音乐旋律的词语按照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来理解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在动情的语文阅读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深切体会文本情境,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做好了铺垫。】

3.三读文本,整体把握。

(1)字词读好了,请同学们带着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

(2)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第三板块:参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次听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文本,边写感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同时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极为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集中精力,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处讲清、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有足够的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对于阿炳第一次听泉声,为什么不能听出来,学生也许并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教师这时也不一定要讲透,留下一个学生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继续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坎坷)齐读。

(4)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我们没有阿炳那深切的体会。来,请同学们从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语来说一说。

【设计理念:抓住这个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关键词语,也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原因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体会,使学生既积累了重点词语,又深刻地感受到阿炳的悲惨命运,与阿炳产生了情感共鸣。】

第四板块:延读,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贵有疑,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下一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本,体会阿炳的坎坷人生。

作业超市

1.积累:抄写三组词语。

2.拓展视听:欣赏阿炳的其他作品,如: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设计理念:两组练习重积累,重迁移。学生对差异性的练习具有选择性,尊重了学生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语文教学成为开放的教学。】

(责编 钟 岚)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5篇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卢集小学

张继梅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体验盲人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四、五自然段。

3、凭借课文内容感受,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014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总体感悟:

1、上课前,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猜猜是哪首?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二、初感人物,把握内容。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天下第二泉、与音乐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6、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

2014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倾听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倔强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积淀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师: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吧。【注意倔强的读音】 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

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三、分层感悟,揣摩内心。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

2、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

(一)第一次听泉声

2014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1、阿炳在第一次听泉时,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 „„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能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

(板书:坎坷)齐读

4、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我们阿炳那深切的体会。来,请同学们从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语来说一说。

(三)体会坎坷人生(1)想象体验、体会坎坷

1、交流,(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2、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2014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沉痛凄凉地】对啊,因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卖艺度日。

3、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阿炳就是这样卖艺度日的,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镜头,去想象体验说说阿炳卖艺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 请同学们打开大练习册P22页完成。

4、哪一个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指名说,再次结合课文朗读,体会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抓住情感,朗读体会

1、„„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引读】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2、指导朗读:

2014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当他想起自己在街头卖艺,却遭到路人的唾弃时,女同学齐读。当他想起自己在病床上痛苦挣扎,却无人问津时,男同学齐读。

当他想起自己不分严寒酷暑为生活奔波,却依然贫苦时,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

(3)讨论朗读,体悟内心

1、是的,我们听到了阿炳倔强的呐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2、你从文中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板:对音乐的热爱 对光明的向往)

3、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情感来。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呀!

4、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如愿了吗?(没有!)所以,阿炳在二泉池边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四、情感归结,引发设疑。

1、然而,他深深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生)没有!

2、(情感激越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清纯的泉声引发了优美的琴声,优美的琴声倾诉这阿炳的心声。那么经历坎坷生活的阿炳,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所创作出的《二泉映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2014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课后作业 抄写三组词语。

六、板书:

9、二泉映月(1-2)初听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6篇

教材版本:苏教版第十册第10课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与音乐交融,情感与情境辉映,内容真挚感人,意境高雅深远,为我们展开一幅回忆与痛苦、追求与执着、向往与憧憬的人生画卷!教学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丰富的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17个生字,会写“锡、惠、倾、愤、饶、坛、享”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较有感情朗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3.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初步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过程。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会概括课文大意,理清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教学流程:

一、欣赏音乐,总体感悟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二胡曲。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更要用心去聆听这首《二泉映月》,出示月光水面树影图景,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闭眼认真倾听。

师: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告诉老师,从这首悠扬的二胡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有关阿炳身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同学们交流。

2.师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名曲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二泉映月》乐曲引入,学生感受到了优美的乐曲的魅力。当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阿炳的资料后,对阿炳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感人物,把握内容

大家知道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人民的喜爱,就是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阿炳,让我们探究这不朽的作品背后蕴藏的艰苦的创作历程。

1.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师提示:朗读课文,要力求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更好。做一点批注的更佳。(师巡,指导。)2.交流初读所得,进行思维、情感的初步碰撞。

3.刚才大家都用心去朗读课文,读得非常好,说得也很棒。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1)课件出示: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倾诉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乐坛 激愤

指名读、齐读。师强调字音“萦”后鼻音,“强”读音,“愤”前鼻音。

重点指导书“愤 倾”两字。学生完成课后田字格描红临写,写好后进行评议、小结。

(2)文中还有许多词语向我们展示了二泉这道独特、优美的风景,(课件出示)谁会读啊?

茫茫月夜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缓缓流淌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欣赏。

师激励评价:哪些词语给了你特别的感受?那是种怎样的美啊?把这种感受带到这个词语中再读一读。【抓住月色的柔美 读出词之美】 师相机引导理解“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意思。

(3)齐读词语,进一步感受月色之美、词语之美!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预习检查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识文本,在潜心领会中整体感悟感知文本,为细读文本作好铺垫。】

三、深入阅读,分层感悟。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两次听泉?

2.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的名曲(5-6)。(板书)

3.你能尝试着用一句话或两三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引导学生概括,力求做到内容完整,句子比较简洁。

【设计理念:此处是检测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主要内容层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老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经验,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 4.第一次听泉声。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旁白处写上你的阅读感悟。

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极为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集中精力,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处讲清、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有足够的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对于阿炳第一次听泉声,为什么不能听出来,学生也许并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教师这时也不一定要讲透,留下一个学生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继续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第二次听泉。

师:孩子们,你们先想一想,中秋之夜,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如果你们就处在这样的景色当中,你们心情会怎么样?交流。

可是,我们的美好感受,对于阿炳来说却只是梦境。因为再次来到泉边时,他再也看不到了。这时,他又想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呢? 他又听到了什么呢?请学们默读三、四节内容。

师: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此时此刻,他要倾诉,他要呐喊!听,如泣如诉的二胡声在池畔想起来了!(播放《二泉映月》。)学生齐声朗读第五、六节,初步感悟《二泉映月》丰厚的内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力求给予学生自由读书、思考、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感悟乐曲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感受语言的文字魅力,潜移默化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学文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阿炳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阿炳,走进阿炳的内心,走进《二泉映月》,领悟乐曲无限经久的魅力!

四、作业设计:

1.从网上下载《二泉映月》的曲子,在乐曲声中朗读今天学的课文。

2.按要求摘抄词语:

(1)描写月光的:

(2)形容泉水的:

(3)描摹乐曲的:

【设计意图: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的、发散的。学生带着问题和准备走进课堂,也应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走出课堂。促使知识进一步内化、升华。】 板书设计:

第一次听泉(1—2)10 二泉映月 第二次听泉(3—4)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考评方案下一篇:借阅档案介绍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