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2024-06-03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精选12篇)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1篇

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成绩: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摘要: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并且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

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方面。

关键词:环境 经济 发展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

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不是环境问题有多有趣,而是它真真正正的来了,带着强大的灾难来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并且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

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

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方面。

这些问题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

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

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 会给人类带来如下的危害:① 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②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③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并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浓度增加,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可引起光化学烟雾污,④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摘自《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这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第四点: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与基本类似,都是人类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类的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

这一切看似都是单纯的环境问题,但其实他们都与经济有很大的关系,首先,臭氧层的破坏使得一些农作物的产量急剧下降是,使得海产品的产量也急剧下降。这样的话就会打破原有的价格平衡,使得市场混乱,市场秩序严重被影响,从而使得经济受到影响。这还只是从一个点上看,总的来看,全球变暖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人类的生活区域被缩小,一些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将会被淹没,而这些地方的人又会进入到别的地区,从而给另一个地区的经济首先造成压力。

酸雨,淡水资源短缺

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

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会出现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

这些问题总合到一块儿,就是很严重的经济问题。试想,酸雨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断破坏,使得建筑,道路,自然资源等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一些工业地区和经济发达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工业型城市,受到酸雨的破坏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经济本来就不是很发达,如果再遭受一次或者两次酸雨破坏,很难想象我们的经济还能再发展起来。第二个是淡水资源的短缺,淡水是每个陆地上的生物必不可少的“食物”。现在这种食物正在迅速的减少,以至于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但即使是这

样,人来还是在肆无忌惮的浪费着水资源。水资源一旦被消耗殆尽,要想再获得是非常难的。今天、至少现在,我们的海水淡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缺水并不单单影响的是居民的生活,对生产也有致命的影产响。要是没有水,一切的生产都是泡沫,一切的经济都是空中楼阁,用不了多久就会土崩瓦解。

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

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现在已经被破坏成这样了,据悉,数以类计的稀有动物正在灭绝,正在从热带雨林走出来,走向不适宜他们生活的区域。那我们人类也是否会这样呢?最后把自己推向死亡。

土地荒漠化

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空气污染,垃圾成灾

空气污染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其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

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还有如水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摘自《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

有毒化学品污染

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

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比如重大洪涝灾害,酸雨等。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能,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寿终正寝了。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或许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这种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所以,我们必须倡导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并坚定不移的持续下去。

就算我们不为子孙后代考虑,如果我们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那么我们也迟早会走向灭亡,因为环境决定经济的发展,并且左右经济的发展。或许现在许多人还没有认识这点,认为地球资源很丰富的观点还有很多。他们的这种观点会使他们彻彻底底的走向灭亡。纵观宇宙,地球很渺小,人类更渺小,所有的我们所坚持的经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谁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依旧得发展经济,继承和创造文化。我们不能改变历史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历史的宽度。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珍惜我们的环境,发展我们的经济!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2篇

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并促进了这一系列理论的发展,对这些理念的发展变化作进一步的分析,有助于认清世界和我国所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还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的确定.

作 者:程岩 高峰  作者单位:丹东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系,辽宁,丹东,118003 刊 名:丹东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ND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4(2) 分类号:F061.3 关键词:生态   环境   可持续发展  

简议林业生态工程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3篇

一、关于混交方式

目前, 在生态建设中通常采用的混交方式大体有三种, 即团块状混交、株间混交和带状混交。在人工林中, 前两种混交方式, 所见不多, 通常多为带状混交。

1. 团块状混交:

在这种混交方式中, 树种间相互作用小, 在地上与地下空间利用上不尽合理, 近似纯林, 混交效果不明显。

2. 株间混交:

从空间利用来看, 这种混交方式是完全合理的, 并能早期发挥混交作用, 但在树种搭配上局限性很大, 同时在造林施工上费工, 经营不便, 难度较大。除采用大株行距造林或特定树种搭配可以采用 (如阳性树种混交) , 一般应慎重对待。

3. 带状混交:

这种混交方式对温、光、肥的利用较为合理, 树种间的相互作用明显, 能早期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应, 在目前的经营水平下, 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混交方式。

二、关于混交类型

混交类型取决于树种搭配。树种搭配是否合理, 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因此, 设计与营造混交林时, 必须充分了解在混交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林学特性, 如树种的根系结构、喜光程度、树冠形态, 生长快慢等, 以便把对环境条件有不同要求的各树种合理搭配起来, 使之充分发挥相互作用, 尽可能的减少限制因素, 现仅就在我省实际情况, 探析以下几种混交类型。

1. 针阔叶树种混交类型:

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结果都已证明, 落叶松与三大硬阔叶混交, 是一种成功的混交类型, 不但可以解决我省三大硬阔天然纯林生长缓慢和干型不良的问题, 而且, 当落叶松与黄波萝混交时, 落叶松比其纯林有明显增长, 同时, 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危害和增强林分稳定性都有良好的作用。在我省东部和西部浅山丘陵区, 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另外, 在我省西部的松嫩平原地区, 在采用大株行距造林条件下, 可采用杨树与樟子松, 杨树与红皮云杉混交, 以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

2. 针叶树种混交类型:

试验研究表明, 落叶松与云杉混交, 两混交树种在数量和生长上都有明显增益效应, 这是成功的混交类型。落叶松与冷杉、红松与云杉 (或冷杉) 、樟子松与红松等相互混交, 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喜光程度和根系分布深浅的明显差异, 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对提高林分生产力有一定效果。但为防止土壤酸化, 营造这类混交林时, 应混以适宜灌木为宜。

3. 阔叶树种混交林类型:

水曲柳与黄波萝、水曲柳与胡桃楸, 在水肥良好、土层深厚的立地条件下, 采用密植混交, 对改善干型, 减少病虫危害, 提高林分生产量等, 都收到良好效果。

4. 乔灌混交类型:

在我省西部干旱地区, 在立地条件差, 树种比较单一的情况下, 应大力提倡乔灌混交林。选用菌根灌木, 如蝶形花科的胡枝子、锦鸡儿, 胡颓子科的沙棘等, 与乔木树种, 如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混交。对调节林木密度, 改良土壤, 保持水土, 缩短郁闭年限, 改善林分环境, 提高林分生产力, 都有良好效果。

最后, 关于混交方式的问题。试验研究表明, 在同一混交类型中, 由于树种配置方法和树种组成比例不同, 其生长差异很大。因此, 如只考虑树种搭配, 不注意混交方式, 还不能取得最佳的混交效果。如营造带状混交林, 可采用目的树种3行~5行与辅助树种1行~3行的混交方式。如采用宽行距、大株距造林, 也可考虑株间混交。一般5行以上的宽带混交林, 因受混交树种的混交有效范围的限制, 树种间相互作用不明显, 一般不宜采用。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78-02

农业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党中央有关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农村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局面也受其影响。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党中央发布“一免三补”政策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建立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要透明并公开农村财务,使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矛盾得以减轻,先建立管理监督体制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加强民主管理和审计农村财务,要对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并完善,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农村集体资产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财产的安全和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

1.2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对国家的土地资源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农村用地规划、土地的承包及转让要管理好。土地的利用要拓宽思路,以农田不变为前提,对土地的使用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土地使用规划要同时有近期和长远的打算。土地流转工作要受到高度重视,把其作为有关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

1.3 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行之有效的发展目标是重要的保证,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根据现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制定经济发展的目标,适应现在及以后的发展要求。

1.4 加强培养农村管理干部

对农村的基层干部要通过各种途径及多种方式来进行定期培训、考察,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给村干部适当的补贴,建立稳定的和高素质的村支部管理队伍。

2 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居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增收效益不大

我国土地经营的规模偏小,在大部分耕地面积中有很多丘陵等地形,耕地都是以独立、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大规模的经营效益无法实现,机械作业的难度增加了,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当国家扶农惠农政策得以贯彻落实时,土地承包者很难再从农民手里得到土地的使用权,这也使土地经营规模的壮大受到了限制。

2.2 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

传统管理体系对我国农村经济影响的时间较长,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被多数的队伍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认为土地承包制的完善、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财政制度科学透明的建立都是没有用的,这些内容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有一小部分基层干部不积极主动,对事情的处理总是应付。

2.3 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包括:繁琐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农民负担、农村财务等,这些工作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而且有一定的政策性。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少,导致由土地承包合同引起的纠纷不能被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有效地解决,同时对农民的监管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实现,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农村存在债务问题,办公经费欠缺

很多农村经济管理中都存在债务沉重的现实难题,村干部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的村甚至是贷款办公,造成了恶性循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没有行政事业收入,全靠政府财政的供养,加之农村经济财力有限,最后因经费不足使农村经济管理运转困难,工作不能开展。

2.5 人员随意调动,干部队伍不够稳定

没有相应的法规对村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干部中间经常有随意调换岗位的情况出现,但是没有及时补充调动后出现的空缺岗位,长此以往,造成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使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无法实现。

3 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3.1 增强农村经济管理的物质基础,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对农业结构和模式的调整,要结合当地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在基本农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对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无公害产品鼓励其种植。并发展深加工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龙头企业,并使其生产经营实力得到增强,以此来促进农村居民的信心。

3.2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而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农民的利益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密切相关。把思想认识的强化放于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农村经济管理认识的首位。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强化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问题,完善并提高双层经营体制。各级政府要从设备和经费方面对农村经济管理提供的支持。

3.3 健全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各级政府以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运作模式为依据进行的,其中包括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责任和岗位制度等。建立健全的农村承包合同制度,能有效地解决农民之间的纠纷矛盾。

3.4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

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安排到各乡镇站,保证各乡镇里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有专业人员负责。为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和思想道德素质,要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将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成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的队伍。为保证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要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合理编制在岗人员。在财政预算中纳入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经费。

3.5 要增加相应的投入,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高标准来建设农村合作组织,以政府给予相应的扶持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经费进行补贴。为保证最下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对村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加大经费补贴。

参考文献

[1]陆洪彩.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3(14):156-157.

[2]孙辉.浅析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2(7).

[3]屠依群.试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J].现代商业,2013(18):135.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5篇

经济可持续发展:增长、资源与极限问题之争

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工业化早期阶段所带来的种种破坏性后果,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严重关切.1972年<增长的极限>一书所引起的世界性的.争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能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与资源,但在每一个特定的人类社会阶段,能源与资源危机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改变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作 者:丁任重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2 刊 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WEST FORUM) 年,卷(期):2004 “”(4) 分类号:F061.3 关键词:资源   增长极限   可持续发展  

非公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第6篇

兰考县工业局

按照县委兰文(2009)41号文件精神,工业局紧紧抓住八届省委80次常委会议支持兰考科学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的战略机遇,围绕省委把兰考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进县要求,结合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召开了工业经济座谈会,副县级干部杨宪出席了座谈会,政府办副主任薛柏林、工业局及其他有关单位负责人、部分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中,以大力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为重点,认真查找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环境、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情况如下:

一、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企业总量少、企业规模小,全县只有工业企业1237家,工业产值才达到1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53家,其中中型企业6家,还包括供电公司。

二是主导优势产业不明显。产业层次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集群小,产业链条短。缺少优势大产业拉动,产业关联度低,目前我县木制品、起重机械、民族乐器、纺织产业总量偏小,辐射带动不强,企业未能做到围绕产业分工、其它行无审批权限;

3、信贷准入条件过高,不适合中小企业现状特点,项目上报审批程序复杂,有权审批行多以项目大小确定调查、审查、审批程序,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列入程序,即便是列入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到省级行审批的;

4、信贷的责任追究条款过多因上级行没有明确的尽职勉责条款,造成银行信贷人员怕贷、惜贷;

5、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信用环境等对各家银行的信贷支持无吸引力。

六是政策和环境不宽松。一是兰考未能享受省内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发展经济和招商引资上处于政策“高地”,兰考周边的商丘、开封和山东菏泽都享受了省定的优惠政策,在电价、用地等发展条件比兰考优越,致使许多大项目落户他地,对本地企业,由于电价过高,用地手续烦琐等实际问题,致使企业成本过高,利润空间狭窄,严重制约了兰考经济的发展。二是经济发展环境,制约企业发展的“三乱”现象有所抬头,兰考西、北两个超限站的设立,220、310国道上的乱收、乱罚现象,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一)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兰兴工业区、三环工业园区、许河、南彰、孟寨板材基地、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基地、固阳、确定49户企业为县重点服务企业,由县级干部带领有关单位分别联系1-3家重点企业进行服务。每周至少集中到企业现场办公一次,及时了解、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二)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好兰考支持企业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技改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全方位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降低增值税征收率,严格执行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调节,实行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

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快速调查,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工作。调查研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企业及时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正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生产经营行为,推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四)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协调联动机制 促进在谈重点投资项目早日落户投产,在建重点技改项目早日完工达产;提高投资项目服务和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安商、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木制品加工业以三环华兰集团为龙头,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兰考三环日本工业园。吊装机械行业依托大企业获得资质证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和名优产品。促进企业以品牌创特色,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扩规模,以品牌提档次。

(八)以商招商,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创新招商体制,积极促进在兰企业以商招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加强与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积极实施“千凤还巢”工程,充分利用返乡人员增多的时机,引导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发展工业经济。

(九)抓好园区建设。鼓励新上重点项目入驻县工业园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乡镇园区的建设,努力使园区成为承载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扩大工业总量。一是突出全民创业,吸取民间资本。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步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扩大生产规模。三是充分利用外资,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合资,以商招商。四是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在政策、项目上向兰考倾斜,享受黄淮四市的优惠政策,如对出口企业出口产品补贴、电价补贴、争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优

接,每年为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提供无偿培训。

(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要简化贷款手续,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贷款和授信额度,为工业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搭建担保融资平台,请省政府利用专项资金倾斜,增加我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增强我县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以此缓解我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建立产业投融资公司与信用担保公司形成合力,争取省产业集群优惠政策,加大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省对各县产业集聚区的有关政策,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搭建集聚区投融资平台。

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第7篇

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动因.中国的.人力资本现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中国的人力资本是如何制约经济发展的,并就此提出了3点建议.

作 者:徐爱萍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组织部,湖北,武汉,430070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FORMATION & MANAGEMENT ENGINEERING)年,卷(期):25(1)分类号:F062.1关键词:人力资本 经济发展 教育投资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8篇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调查, 笔者认为, 影响新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造成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往往是中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差异, 使得英语教学出现了“断层”。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往往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存在“脱节”或者不能“衔接”的现象, 如, 中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 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而大学大纲则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在侧重与关注方面完全不同;多数中学受应试教学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上把听、读、写放在了次要位置, 甚至干脆不予涉及, 这就致使学生不能受到应有的听、说、写方面的基本训练, 很多时候, 学生在大学课堂上, 尤其是听力课上表现的无所适从, 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同时, 学生对大学英语应该怎样学、如何学好没有明确的想法;有的学生仍然以应试的态度来对待英语学习, 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四、六级考试;而有的学生则希望通过提高英语的学习, 为以后找份好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样的主客观因素综合在一起, 往往是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

2) 学习观念转变迟滞:大学新生的学习观念没有得到相应的转变主要是表现在对教师方面和对自身方面。由于应试的原因, 中学教师在更强调对单词、语法的讲解, 同时, 还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的练习;长期如此, 学生将在课堂上语言点的讲解程度作为评价和判断教师的标准, 因为大学课堂上已不再对单词、课文进行详细地、全面地讲解, 甚至有学生认为认为大学的老师没有中学的老师好, 觉得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不适合, 事实上, 很多学生已在形成的对老师依赖心理, 使他们主动性很差, 在没有中学里的压力以后, 很多学生变得无所适从;因为大学的教材、教学和教法等都与高中不一样, 学习观念没有得到相应的转变会使新生适应不了新阶段的学习。

3) 不当的学习方法:鉴于上两个因素, 这使已经进入大学的新生无法对中学时的学习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 很显然, 大学阶段的学习目的和观念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已不能相互适应, 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或者解决这一问题, 又并非一日之功,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会“放弃”英语学习。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 笔者通过实践, 提出三方面的解决方案, 如下:

1) 明确学习目的: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内容,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根据这一要求, 应结合自身条件, 通过摸底考试等手段摸清学生英语水平, 制定相应的计划及课程安排, 拓展多种手段, 为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做好保障;教师应该吃透要求, 结合情况, 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计划, 认真准备课程教学过程;学生也应该对照要求, 为大学英语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踏实执行。

2) 转变学习的观念:一方面, 大学阶段的学生, 在课堂上不能只停留在对单词、语法的学习和练习上, 老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单词和语法, 学生应意识到由于教材、教学和教法的变化, 学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使用写作技巧和阅读技巧, 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让英语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得到真正地运用, 并补足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另一方面, 大学新生应转变自己对老师的依赖心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便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

3) 养成合理的学习方式方法:合理的学习方式方法是提高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方面。学生应该根据实际在学习中注意:a.关于单词, 学生应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单词的词性、词义, 以及词的用法等, 而不是为了记单词而对单词死记硬背;学习中难免会碰到生词, 对此, 学生应逐步学会通过构词法、上下文内容等猜词的技巧来熟悉并理解生词, 逐步扩大词汇量, 增强单词学习的信心, 消除对单词的惧怕心理;b.以课本为纲上好课, 同时在课外对课本进行及时地学习;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变被动的听课记笔记为比较主动地参与, 可以主动与老师交流, 多提问以及多回答问题, 同时学会制订近期和远期的学习计划, 并下决心付诸到行动中去;c.注重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 就是踏实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 学生除了在课上进行技巧学习和练习外, 课后自主学习, 做大量的听力练习, 收看英语电视节目, 收听英语电台以及与多媒体教材相关的网络听力材料等, 这不但能够提高听力水平, 而且还能增强语感, 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最后, 老师应该在课上和课外都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英语学习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大学英语学习的特点以及和以往学习的差异, 在课堂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以任务型学习模式为主,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增强师生的互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等;丰富教学的内容, 适当补充课外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 学生还可以参加校园内的英语活动以丰富课堂外的英语学习, 如英语角、英语朗诵以及演讲比赛等。

总之, 学习目标的明确, 学习思想的转变, 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合理养成, 可以使大学新生充分解决入学后英语学习遇到的种种问题, 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同时也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晓英.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的磨合与对策[J].山东文学, 2008.

[2]蒋红晔.如何帮助大学新生渡过英语学习的"断乳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陆忆松.非英语专业新生自主性学习调查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9篇

[关键词]博物馆 社区文化 融合发展 相互促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文化建设处于我们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而社区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利用博物馆的各种资源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补充与支持,而社区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也会促使博物馆更好地明确定位,不断进步。

一、博物馆与社区

国际博物馆协会2007年提出的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搜集、保存、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与非物质的证据。而对于社区,费孝通先生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关于博物馆与社区两者关系的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得到社会的关注。例如:1995年挪威斯塔万格国际博协第17届大会的主题“博物馆与社区”,1997年菲律宾马尼拉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6届大会的主题 “走向21世纪——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国际博协将2001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定为“博物馆与建设社区”。

可以说,社区是一个集合体,而博物馆是其中的一员,也是有着特殊功能的一员。它在社区不仅仅是个体的存在,同时也是担负着“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责。因此,社区需要博物馆,这有利于丰富社区的组织构成、促进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借助博物馆各项专业资源,包括陈列展览、专业人员等,打造社区独有的文化品牌、树立健康的文化形象。另外,博物馆也要融入社区之中,不仅是配合社区中有关机构开展管理工作,而且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将文化信息、文化活动带到社区,让社区的居民和其他成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借助社区建设的成果促使自身的发展。

二、博物馆与社区文化

既然说博物馆与社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彼此的互动可以带动双方的发展。所以,博物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依靠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发展。

(一)利用博物馆资源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

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地,博物馆不仅与所在社区的文化相匹配,同时也提升着所在社区的文化品位。博物馆承担着知识传播、社会教育的职责,在基础设施、陈列展览、专业人员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1、利用博物馆的基础设施资源,打造社区居民及其他成员交流活动的平台。博物馆拥有自身的文化场地及各类设施资源,可以为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2、利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资源,建设社区居民及其他成员学习文化的第二课堂。博物馆拥有自身的特色展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有效利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资源,拓宽社区成员的知识视野,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

3、利用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资源,充实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博物馆拥有众多专业性的文化人才,可以通过协助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各种文化创意,补充壮大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二)依靠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作为社区中的一员,在彼此的互动中,可以利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源和成果,促使自身不断发展与进步。

1、了解社区成员之所需,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思路。博物馆可以利用社区这样一个平台,对处在统一社区的居民或其他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等,了解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进而调整文化活动内容,切实做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动员社区成员参与文化建设,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社区有着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员,可以吸收到博物馆的志愿者队伍,以其对这个区域的熟悉程度和感情,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文化。

三、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与兰桂社区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禅城区祖庙路21号,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其中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为清末民国初尊孔场所,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为纪念佛山籍著名武术家黄飞鸿、叶问,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祖庙博物馆基本陈列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三月三”北帝诞、乡饮酒礼、春秋谕祭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馆内还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并通过引进举办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陈列展览资源。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原属恩光居委会,2013年6月恩光与兰桂居委会合并,新兰桂社区成立。兰桂社区面积约0.29平方公里,辖区内既有佛山祖庙、简氏别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有岭南天地众多知名商家、东华嘉苑等高档住宅别墅等。三旧改造、社区重建后,老佛山人这些原居民搬出,以企业家、外国友人、事业有成人士为主的新居民迁入,可以说,兰桂社区是历史与现代交融、地方化与国际化结合的典型代表,新型社区的文化建设正是要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由此,祖庙博物馆与兰桂社区新的合作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一)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祖庙博物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岭南文化展示的客厅。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每年两大重头戏活动——“三月三”北帝诞庙会和秋祭、乡饮酒礼,吸引社区居民走进博物馆,了解佛山的传统文化。2014年佛山市秋色欢乐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乡饮酒礼,祖庙博物馆邀请了兰桂社区四代同堂的家庭代表参加,他们在这样的文化盛宴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社会包容和谐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作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祖庙博物馆更是积极探讨如何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学互动这一课题,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传承与创新。从2013年起,祖庙博物馆承办了文博夏令营的活动,组织外来务工子女体验精彩的文博之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而兰桂社区联合附近的社区组织,在暑假期间,带领辖区内的少年儿童来到祖庙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弥补了教学课堂的不足。由此可见,博物馆通过与社区保持密切的互动,不断发挥自身第二课堂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助于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的新路径。近年来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祖庙博物馆自2011年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平时主要提供志愿讲解、协助活动等服务工作。而兰桂社区组建了“岭南天地·五星兰桂”志愿服务队,重点打造企业社工志愿服务队、文化融合大使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博物馆与社区的志愿服务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有效利用。两者的志愿者团队可以凭借对各自领域的熟悉,在活动开展、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以此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加强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力度。

此外,祖庙博物馆还依托自身在文化、馆藏、学术、服务以及声誉等方面的公共资源,联合社会企业、媒体、民间组织和个人力量,探索公益慈善发展的道路。作为兰桂社区中的成员,祖庙博物馆开展的慈善活动走进了社区,慈善的成果惠及了所需的居民,慈善的理念得到了彰显与弘扬。这两年的“三月三”北帝诞活动,祖庙博物馆与广东狮子会合作举办了慈善爱心包暖千家活动,将米、油等爱心包派发给社区内的耆老和低保户人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由此营造了慈善文明的文化氛围。

(三)通过联合妇委、区域化党建等新模式推进彼此的合作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兰桂社区成立联合妇委作为切入点,打造“兰桂齐芳、融城生活“的服务计划,以此推动老城区历史文化与现代商圈文化的共融。加上区域化党建的相关要求,成立联合党委,在社区全面推开党建工作。可以说,兰桂社区是以妇委和党委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形成鲜明的社区文化特点。借助这样一个融合发展的平台,祖庙博物馆不断创新活动合作模式,推进传统文化向社区延伸,打造佛山祖庙的文化名片,进一步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区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将祖庙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内涵辐射到整个社会,动员更多的民众加入到社会的文化建设工作之中,由此实现文化影响的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如果两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彼此融合发展,就能够共同探索出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文化发展之路,不断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萍.文化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P225-241;

[2]梁凤莲.佛山品读.花城出版社.2014(1);

[3]赵雅卓.博物馆职能刍议.首都博物馆论丛.2013:P113-120;

[4]黄浙苏.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文化力量与博物馆的挑战.2013:P55-60;

[5]张勇.浅析博物馆与社区文化的互动关系.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P217-225;

[6]刘丽.论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发展.旅游纵览.2013(5):P281-283。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10篇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内容.<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强调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过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

作 者:叶飞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计委 刊 名:市场经济研究 英文刊名:MARKET ECONOMY RESEARCH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11篇

摘要: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获得了前所未有发展速度。目前,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对策。关键词: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对策研究

0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发展依然是靠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来驱动。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规模不断的扩大、发展阶段的提升和所面临国内外条件的变化,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对阻碍了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使得我国粗放式发展方式的缺陷变得更为明显,需要更加迫切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传统发展方式向现代创新点的发展方式转变,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正处在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的阶段。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高以及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所以要迫切地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进行经济方式转变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消费、投资比例不合理

消费、投资、净出口常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最基本的经济增长动力。首先从消费方面上讲,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消费之占到GDP总量的小部分。消费的需求总量不足且增长缓慢,对GDP的贡献不足。我国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与公共消费比例的不合理和城镇居民消费的与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不合理。其次在投资方面,虽然我国投资率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的投资率相对其它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并且投资的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国的产业结构布局仍然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还不是很大的趋势。第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城市固定资产的投资,并且农村与城市的投资差距呈现扩大之势。第三,我国的投资区域结构分布不平衡,虽然我国区域结构投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是“西弱东强,沿海强于内陆”的格局。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虽然得到平稳的过渡,但是依然暴露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问题。经济结构的核心就是产业结构,其合理化以及高级化的程度往往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所面临产业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一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目前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农业所面临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资源相对分散、规模性不强、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依然严峻。第二,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第二

产业的层次较低,从行业结构看,目前我国经济产业支柱仍是能源和传统优势产业。这些产业的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不高,而且其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像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带动性强、关系长远发展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其次,产品结构层次也比较低。目前我国产品一般为层次偏低,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品和进行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而对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第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首先,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我国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而新兴的、现代的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其次,大规模市场化程度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还比较低。

1.3 资源环境紧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目前我国能源经济发展仍然是建立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碳基化石燃料为主体的经济,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高以及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长远的高度来看,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障碍。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2.1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 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在保持粮食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经济、财政措施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的内部结构,通过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其次,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进程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把加快工业化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工业产业层次,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的基础上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型产业转变。同时,通过发掘和拓展工业产业链,大力发展产品的深加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且具有影响带动性的工业品牌,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最后,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准,也是优化经济结构必由之路。我国要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水平。

2.2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扩大内需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着力扩大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来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二是要出台鼓励和激励政策,挖掘潜在的消费市场,培育消费热点。通过大力会展经济、发展服务业以及社区服务业,扩大消费领域。三是要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消费信心。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使得居民放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其次,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一是适度增加农业投资比重。加大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态环保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加快调整投资结构来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加强对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以及耐用消费品等行业的投资力度,严格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限制力度,避免这类行业盲目扩张。三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应积极加快职能转变,避免各个地区重复建设以及盲目建设所导致过度投资的现象,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还要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引导作用。实现筹资手段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提高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最后,积极扩大开放,促进出口。一是要进一步发挥传统产业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在巩固现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传统产业市场,积极培育和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扩大市场覆盖面。二是积极鼓励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扩大自有品牌产品出口。三是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推进的机遇,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2.3做好资源节约和环保工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加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第一,要强化企业和公民节约意识。有关政府部门和媒体应该极力宣传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普及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节约知识,增强群众的资源忧患和节约意识。第二,要加强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其次,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实施关于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一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工程,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加大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建立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和预警系统,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城市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建设。继续落实林业生态省的建设规划,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新的发展观:战略、政策和进程.(载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2]林凤霞.河南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10.[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张卓元.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2008:(3).

[5]朱建民,魏大鹏.我国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第12篇

——对制约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三元镇党委书记 ***

按照三元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时间安排,结合省委开展的“万名乡镇干部进农户”活动要求,10月下旬,我利用一周的时间,到全镇各村尤其是前三元村进行了深入开展了以“找问题、寻对策、解民忧、帮民难”为主要内容的调研走访,就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等问题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分析近年来乡镇凸显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寻找破解影响和制约三元镇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答案,以求加深对镇情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小康建设统领全局,围绕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地发展。

三元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45369人,98个自然村,人均耕地2.6亩。现有企业19家,主导产品为橡塑加工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4210元。

前三元村是镇政府和部分镇直单位驻地,位于镇域北部,沿三龙公路,在县城西5公里处。农业人口962人。村内有镇级医院一所,卫生门诊五处;有幼儿园二家,中小学各一所;农村集贸市场一处;商业门店45家,城镇基本设施完备。橡塑企业4家,小型加工企业摊点19家,三产摊点52家,从业人员502人,2008年全村共完成工业产值8371万元,实现增加值2227万元,利润1198万元,完成税收406万元。农业以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1.6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4170万元。调查中共这次调研活动,走访了种养殖专业户10人,务工经商户10人,退休干部5人,贫困群众11家。走访中认真倾听了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村干部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以及村务动作、政务公开等方面的意见;对党委、政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等。走访之后,通过对素材的初步分析,再和掌握的全镇各村的情况

相结合,使我对全镇的镇情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干部群众的思想亟须进一步解放。三元镇的橡塑尼龙制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特色,并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一大批有资金、懂市场、会门路的业务员队伍,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臵资金。一是作为景县最早开始经营高低压胶管的乡镇之一的三元镇,至今还没有一家在全县举足轻重的生产企业,许多家小橡塑制品企业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规模和水平。近年来经济总量扩展速度和税收增幅不大。二是企业布局不合理。橡塑尼龙制品业是遍地开花,“大而全”,“小而全”,象样企业虽不多,加工作坊处处有。不但管理困难,企业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影响了全镇特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快。一是部分村在化解乡村债务方面异常困难,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无法进行。农村改革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迫在眉睫。二是农村土地流转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难体现,农村集体经济有名无其实,也给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形成影响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原因

一是落后的贫困文化心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一是相当一部分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思想保守,热衷于村里的红白事,象农田基本建设、计划生育这样的工作驾轻就熟,对办企业、上项目一窍不通,满足于“村里不出事”,守摊思想比较严重。甚至有的干部怕经商户占风头、抢“官位”,从思想上抵制,从行动上阻挠;二是部分经商户小富即满,眼界窄、胆子小,满足于夹个包跑订单,有钱就买车买楼,怕办企业砸本赔钱,不敢办实体上项目,不敢把企业做大做强;再者由于本地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好,也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三是群众的经商意识还不强烈。地少人多,靠农业实现增收很困难。虽然现在大多数人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不光在农业上死盯活缠,但是只靠打工挣钱,对经大商、创

大业不敢想、不敢动、不敢闯、不敢拼。

二是乡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以前基层工作重心在计划生育和信访稳定、综合治理等行政管理方面多,影响了抓经济、抓项目建设的精力。

三是村民自治没有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急需壮大和发展。目前,村民委员会职责和村民自治工作得不到应有体现,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委员会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在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中,没有号召力、缺少凝聚力。

四是大部分村财力捉襟见肘。无集体企业经济收入,干部想干事、要干事,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进行空心村治理,整治村容村貌,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等,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题思考与破解

一是坚持工业兴农、集镇兴农的工作原则。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项目、技术、人才,加快原有企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农民收入。以小城镇建设和空心村改造为带动,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做法,高标准建设特色集镇和中心村,整合土地资源,利用社会资金,为项目建设服务。同时,完善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创新农村的经济体制,完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一要继续推广林下复合经济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二要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的形式,建立新型农业合作方式,筹建农民新型合作化组织,从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上更好地保证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紧密对接,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引导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的升值。利用土地增值,积极开展旧村庄复垦工作,实现耕地有效增加。四是打好区位优势牌,发展高效农业。以集镇建设为

依托,注重农村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大力推动经济作物和大棚蔬菜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继续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推动思想解放,深化全民创业。一要造大招商、大发展之势,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尤其是要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到县内外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包括本镇工业基础较好的村参观考察。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让干部群众体会工业发展的实惠,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奏响办企业、上项目的最强音。二要政策优商。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营造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三要重点扶持现有产业龙头,发挥其在技术、营销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四要发挥相关企业集群效应,加速企业规模膨胀。五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各村的优势产品,使产业由多而杂向少而精、少而强转变,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六要继续坚持“三放”政策,把干部推到经济建设第一线,鼓励干部领办、创办、协办企业,用实际行动教育、鼓励广大群众开阔思路,谋划发展。

上一篇:环保系统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高一物理匀变速运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