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2024-05-30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精选12篇)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1篇

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招生与就业工作总结

2010年就业工作

2010年,我校就业工作在学校党委和行政正确领导下,在分管校领导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较显著成效。

一、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我校2010年本、专科参加就业的毕业生376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199人,专科生567人。全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49%。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93%,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65%。总体就业率99.09%。

二、就业课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就业指导课程是受众最多的就业指导方式,从2010年开始,我校的就业指导课全部按教育部新教学大纲要求开始上课,课程已更名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我校开展就业指导的一个亮点,现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们的关注。我校今年的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共有5371名同学先后报名,进行网络职业规划的学习,最终有2690名大学生提交了职业规划大赛参赛作品,参赛同学不断增加,规划作品更加科学、合理,认识更加到位。

四、“就业论坛”开展了十次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就业指导活动。1

广邀知名专家、社会成功人士、企业家和成功校友来校讲课是“就业论坛”的一大特色。2010年举办了“赢在职业的起点”、“模拟面试”等为主题的活动10多次,收到广泛好评。

五、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就业咨询服务月” 定期更新就业宣传橱窗,全年出就业指导宣传7期;编印了《2010届毕业生资源手册》、《毕业生就业指导简明手册》和《毕业生最新就业政策百问》辅导材料,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程服务。

每年五月,为毕业生开展 “传递就业关怀 携手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就业咨询活动月活动,活动由职业规划咨询周、就业政策咨询周、自主创业咨询周组成,活动不仅受到毕业生们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非毕业班的同学,参与人数逐步增加,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就业工作人员就业指导能力

今年有23人参加省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多个业务培训,并有10个老师获得相关等级的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七、积极开拓、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

(1)精心组织校园各类大小型及网络专场招聘会。

通过多途径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广泛发出邀请函(6000多封),201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粤西专场共有218家(去年130家)参会,提供岗位信息4260多个(去年2260多个),到会单位和提供岗位数双双创下历年之最,有四个兄弟院校带队前来参加,参加求职的学生近9000人,此次招聘会的成功举办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前来考察领导的充分肯定。

至今,校内举办大小专场招聘会173场(去年150),联系我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917家(去年600),共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7000(去年5600)多个。

(2)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

截至目前,我校已经与多个地级人才市场搭建了供需信息共享平台,我校毕业生登陆我校就业网就可查看相关就业信息。今年,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和16个学院共组织41次调研,走访20个城市、200余家单位,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而且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学院、为学院的专业设臵、课程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八、加强招生与就业网建设和信息公开

通过加强对招生就业网的建设,今年全校4889名毕业生全部登录系统,并发布网上电子求职简历。全年共有184家新单位登录注册,就业中心发布招聘单位信息521条、学院发布招聘单位信息72条。就业网全年点击率503464次,其中重大通知47653次,中心招聘信息276764次,均达历年来之最。

九、加强二级管理,以评促建,有效推动学院开展就业工作 几年来,通过就业工作评估,评选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就业市场拓展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多个奖项,有效地推动了各学院积极开展就业工作。

2010年招生工作

我校2010年在全国25个省(市、区)招生,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招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完善招生制度、加大招生宣传以及加强招生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继续扩大在校生规模,确保学校事业稳步发展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我校今年计划在25个省市招生7600名(不含寸金学院),其中本科6300人,专科1300人。实际录取情况是:录取新生总人数为7658人,其中本科生6339人(广东省5155人,外省1184人)(总数比去年扩招93人,扩招幅度为1.5%,外省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350人,增加幅度为41.17%),专科生1319人。本科在校学生首次突破二万人,达2.14万人。在校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强基础。

二、不断完善招生制度,确保招生工作 “阳光招生”

今年艺术类招生的非美术类专业考试评分是实行考场初评加录像复评的二次评分制的第2年。对于艺术类术科考试,进一步明确职责,明确艺术类的招生考试工作由学校层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招生学院协助完成。

在美术类的考试判卷上,今年主要是改掉往年的做法,将分学院独自改卷的方式改为由二个招生学院教师统一组成判卷小组,统一进行试卷评分。从形式上降低了判卷老师在判试卷过程中辨认试卷打感情分的可能性。

在录取工作上,我们继续制定招生工作方案,成立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现场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的选派与培训,同时现场录取工作领导小组下还设调配组、阅录组、纪检监察组、网络技术组、硬件维护组、安全保卫组、体检组、后勤组、综合服务组、信访组等功能小组,各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招生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影响,提高生源质量

今年是广东省在普通文理科的本科层次实行“平等志愿”投档录取的第一年,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我校,鼓励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指导考生正确填报志愿,我们加大了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今年招生工作取得考生第一志愿填报率、生源质量创历年新高的好成效。具体为:广东省考生中,艺术类第一志愿总数超过计划数,普通文理科投档分数分别高出广东省最低控制投档线6和8分,一次投档就超额完成各专业的招生任务,在非广州地区高校中实属罕见。主要做法有:

(1)印制发放精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3万多份。

(2)在《信息时报》、《报考指南》等刊登招生广告,向社会广泛宣传我校及招生情况。

(3)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制作好我校招生网页,将我校的招生信息和政策及时、准确地在网上公布,开通我校网上咨询平台。今年,我校招生网招生信息单项点击率超过4万多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时,5月至7月初,每天都通过网络参加教育部“阳光高考”咨询平台、全国24个省市在线咨询平台以及各省组织的各类网上咨询活动,快捷、方便、准确地进行网络招生宣传,及时有效地帮助考生填报我校志愿。

(4)选派熟悉招生政策工作人员参加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茂名、湛江等市组织的招生咨询、宣传活动,面对面解答考生们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招生廉政建设,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的廉政建设,学校设立招生监察办公室,依照“参与中监督,监督中服务”的原则,加强对招生工作特别

是艺术类招生工作实行全过程的检查与监督。学校招生工作一直保持“零投诉”。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2篇

全年招生人数390 人,就业人数189。就业率96%。音美高考人数 49人,录取率82%。职大高考人数92人,录取率98%。

今年工作的可总结的亮点。

一、第一次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华烨班春季招生156人。同时,在订单培养中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保证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伤保险、生活补贴及毕业后正式进入企业的各种待遇,规避学生的实习及就业的各种风险。在管理上,双方共同实施课程设置、督导。

二、实施初中分流在初中。

第一年进入我校学习54 人。双方共同管理,职业技能教育提前融学其中。

三、引进国家扶持、前景广阔新兴专业动漫,以及为突破的以点带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四、以四大实训基地为重点,组织全市初中校长、社区主任及全市初中毕业生观摩参观,职业启蒙教育。

五、采取各种方式深入各用人单位,招收半工半读学生,共计132人。

就业方式

一、围绕市场需求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推荐毕业生,在待遇上比以往有明显以高,督促用工单位按时签订劳动合同。今年安排就业人数52人。(电焊、电工电子、汽修、幼师)

三、普大、职大招考情况

2010年普通大学参考人数为49人,升学人数41人,升学率为82%。职业大学参考人数为92人,升学人数为90人,升学率为98%。

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工作的思路 第3篇

一、招生宣传的必要性

良好的学院形象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和生源,可以增强师生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和认同感。招生宣传作为学校整体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校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招生宣传的原则

高职院校要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众以及广大考生及家长介绍诸如办学历史、校园环境、办学性质、规模层次、教学设施、师资实力、收费标准、专业前景、贫困救助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问题, 让学生和家长自己去比较、鉴别, 从而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承受能力, 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招生宣传的策略

招生宣传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媒体、网络、咨询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考生、家庭、高中、社会展示学院的特色。要注重实效,选择合适的宣传媒体和最佳宣传时机。

1. 通过纸质媒介进行宣传。

其主要形式有向高中校长、高三年级组、教导处、县级招生办以及考生本人邮寄招生宣传资料;在各种形式的招生咨询会上发放招生宣传资料;在填报志愿期间现场发放招生宣传资料;通过报刊、图书进行宣传等。

2. 通过电子媒介进行宣传。

选择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要考虑宣传的效果和费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宣传媒体。比如可选择电视台在收视率高的时间段进行宣传。

3. 通过网络进行宣传。

网络已经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报考院校的主要方式。通过建立校园网、招生信息网来宣传;向访问量大的网站投放广告、链接来进行宣传。学院应开通在线咨询、实时聊天程序、BBS、QQ咨询和E-mail咨询等功能。

4. 人际媒介宣传。

招生宣传人员可以在各中学的招生办、各地招生驻点进行宣传。招生负责人员应该热情负责地回答考生及家长的咨询。招生宣传人员本身应该工作负责、形象好、气质佳、讲话流利、熟悉招生规则、能够自如地回答各种咨询问题。对于电话咨询,应该有人员轮班,让考生和家长能够随时得到答复。对于考生咨询的问题,应该热情地给予答复,避免口气生硬、敷衍塞责。

5. 人际沟通。

学院加强与各类中学、中专学校的联系,分类地提供高考咨询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学生报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院知名度。

6. 建立信息档案库。

招生工作人员对每届学生入学后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对未及时报到的学生进行电话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反馈教学人员进行专业计划教学调整。

四、学院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为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本院校,学校应采取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地点;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求知特点,因人因材施教,专科院校教学模式应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设立社会紧缺专业,在就业方面增加吸引力。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为社会提供高技能水平的毕业生,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增加院校的招生吸引力。积极建立适合校企之间合作的有效机制,建立稳固,长效的合作机制。坚持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国外院校教学资源,加强国家之间教学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换交流学习,为社会提供适应国际职业技能需求的专业人才。积极挖掘国外招生资源,吸引国外学生报考本校。

五、招生计划安排

外省招生计划要安排全国重点示范专业,安排本地区就业前景好、对生源地考生有吸引力的专业和特色明显的专业;安排新兴专业或本地区较冷门的专业。高职教育突出的是技能性、职业性,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多数专业可以文、理兼招。

在确定招生计划时,坚持以下原则: (1) 招生计划与就业挂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社会需求,招生计划向社会急需专业倾斜。 (2) 招生计划与办学条件挂钩。把招生计划安排与学校对不同专业的经费投入及办学条件结合起来。 (3) 招生计划与学校发展大局挂钩,把招生计划安排与学校总体办学思路及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起来。

六、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创新教育

要想有好的生源,职校首先要练内功。如果学校有高质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功率,进而提高就业对口率,学校的声誉就会提高,便会吸引大量高素质的学生报考,从而提高生源质量,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收入满意,进一步体现为学生道德品质优、专业知识新、上岗就能干、沟通适应强、终身学习能力强、学校办学环境安全、奖助学金诱人等;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师资队伍培养和考核、学生品德修养、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

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问实行三阶段课程:大一上学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二下学期进行职业素养提升教育,大三上学期进行就业指导,总课时48课时。

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就是要坚持就业教育的定位不动摇,凸显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和教育质量,就体现在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上。

1. 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毕业生以职业规划目标为统领,在一定经济环境下获得和保持一份有报酬的职业岗位,在岗位中不断进步;能抓住机遇成功实现岗位转换或职业转型,提高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就业能力是围绕劳动能力逐步提升的阶梯。某一岗位或某一类岗位的劳动技能只是谋得一份工作的起点要求;转岗换业能力是第二个层次的要求;潜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第三个层次的要求;完备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精通一个专业的技能是第四个层次的要求。就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满足毕业生就业、转岗、换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准备,是国情赋予职业教育的天职。

2. 创业教育。

高职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要成为创业者,才有社会推动力。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冲动、一种眼光,是多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对更大财富的追求。创业本身不是高技术,也不是科学创造与发明。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高职教育本身的要求决定了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创新教育。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4篇

一、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规模扩大。2010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90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4 万人,增长1.02%。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16.68万人,同比增长5.06%;全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00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增长7.5%;城镇个体工商业人员141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11%。2010年全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员45.61万人,增长6.7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二)就业结构日益优化。2010年,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就业结构继续朝着不断优化的方向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大,使得广西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由2009年的54.82 ∶ 18.12 ∶ 27.08转化为2010年的54.12 ∶ 18.74 ∶ 27.14。

(三)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稳步增长。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16.68万人,同比上年增加15.26万人,增长5.06%,增幅比上年提高2.12个百分点。其中在岗职工291.97万人,比上年增加13.03万人,增长4.67%。分行业看,由于大批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增长较快。制造业同比增加3.28万人,增长5.54%。建筑业同比增加2.95万人,增长10.71%。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从业人员增长也较大,分别增加了1.94万人、2.1万人、1.5万人。分单位性质看,国有单位和其他类型单位就业增长明显。2010年受经济回暖和一系列促就业政策实施的影响,城镇国有单位就业止降回升,从业人员为203.32万人,比上年增加6.32万人,增长3.21%。三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增长迅速,从业人员为96.09万人,比上年增加8.58万人,增幅为9.8%。

(四)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数大幅增加。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数为114.07万人,占城镇单位从业总人数的36%,比上年增加6.07万人。其中,城镇企业单位女性从业人数为53.35万人,占企业单位从业人数的30.78%;事业单位为51.42万人,占事业单位从业人数的47.35%;机关单位为9.08万人,占机关单位从业人数的26.51%。女性从业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23.08万人)和教育(27.76万人),分别占女性从业人数的20.24%和24.33%。

(五)新增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制造业和建筑业。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新增农村劳动力10.05万人,同比增加0.67万人。分行业看,从农村新招收的劳动力主要流向制造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分别为6.61万人、1.18万人、0.48万人、0.35万人。

(六)城镇单位吸纳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力度加大。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录用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6.5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录用3.57万人,非公有制单位录用2.99万人,增长21.5%。分行业看,吸纳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行业是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三个行业,新增人数分别为1.77万人、1.16万人、0.91万人。

二、工资水平分析

(一)城镇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达95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3%,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912.6亿元,增长17.1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842元,同比增长12.51%,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同比增长9.34%。分经济类型看,2010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4090元,比上年增长11.84%;集体单位为23059元,增长19%;其他经济单位为28350元,增长14.36%。分单位性质看,2010年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0587元,比上年增加3678元,增长13.67%;事业单位为32475元,增加4182元,增长14.78%;机关单位为36105元,增加913元,增长2.59%。机关单位平均工资高于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但自2007年公务员统一津补贴后,近两年机关单位无任何增资政策,所以工资增速较低。

(二)十九大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较大,且呈进一步拉大之势。2010年广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842元,同比增长12.51%,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同比增长9.34%。职工工资水平较高的仍然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垄断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年平均工资分别为66125元、44937元、40831元。而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工资增长相对缓慢,工资水平也排在较后,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7652元、17493元、21895元。工资水平最高的金融业(66125元)是工资水平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17493元)的3.78倍,两者相差48632元,而2009年两个行业的比为3.59,相差41079元。工资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9个行业,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0个行业。

(三)高薪人群所占比重小,中薪人群及低薪人群所占比重最大。从人员分布来看,年平均工资在4万元以上的有3个行业,从业人员有22.31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7%;年平均工资在3万-4万元之间的有6个行业,从业人员有148.59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47%;年平均工资在3万元以下的有10个行业,从业人员有145.8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46%。

(四)绩效工资实施推动教育行业工资水平大幅提高。按照国务院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统一部署,从2009年1月1日起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2010年,广西各市、县(区)陆续集中兑现了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教育行业在岗职工工资大幅增长。2010年广西教育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3531元,同比增长19.19%。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180元)相比,仅相差1649元。

(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工资几乎无增长。2010年广西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180元,同比增长3.5%,扣除物价因素,同比仅增长0.6%。2007年和2008年两年,在全区各市(县、区)集中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的影响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增幅均超过20%。之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一直无新的增资政策,2009年工资增速大幅下降,仅为5.4%,2010年再下降到3.5%。

三、对策建议

(一)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扩大就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劳动者权利、扩大内需、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广西经济总量翻番,就业规模明显扩大,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城镇单位就业形势稳定,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拉动就业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广西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统筹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民营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使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服务业和民营单位就业在全社会就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且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10年全区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有100万人,相当于全区城镇单位就业的30%。城镇单位就业中服务业就业所占比重为5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应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扩充总量、壮大规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就业。服务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把广西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导向,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优化布局、完善政策,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三)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各省也将加大力度提高职工工资水平,部分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职工工资增长幅度,要实现职工工资在“十二五”末翻倍。广西提出了“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把“富民”摆在优先位置。在未来五年内,广西要实现“富民”目标,要缩小与全国的差距,缩小与其他省的差距,必须要出台新的增资政策,比如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等行业进行调资。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5篇

在市、县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皖教职成〔2010〕18号《关于推进全省中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2010年非全日制招生任务。截止九月下旬,共完成非全日制招生1269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立足县内,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全校上下积极探索招生工作新途径,按照“立足定远、辐射周边、影响全市”的工作方针,调动各方面力量,实施全员招生战略,制定多项招生措施和一整套招生宣传方案。我们在宣传理念、宣传手段、宣传媒体上抢抓时机,做到了电视有形象,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网上有信息。

首先,加强招生宣传队伍建设,完善招生宣传工作制度。学校认真总结近几年招生宣传工作的经验,对招生宣传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严格培训,明确招生宣传小组成员宣传的内容和重点。一是建立宣传工作目标制,即每个宣传小组负责一定地区的招生宣传工作;二是建立宣传工作责任制,各宣传小组组长负总责,同时配备一名教干参与宣传工作的指导,保证宣传质量;三是全员招生,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四是考核表彰,对招生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小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其次,优选招生宣传内容,增强招生宣传工作的针对性

(1)认真编印招生宣传材料、排练宣传节目。今年,学校共印制彩色宣传简章、招生宣传册、招生宣传报纸等近五千份,制作介绍学校发展的光盘80余张,有针对性的到各中学发放和宣传。

(2)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独特作用。借助新闻媒体造势,是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又一举措。今年六月份,我校率先在定远电视台播出了“腾飞中的定远职教中心”专题片;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也在定远电视台的“创业之星”栏目中播出,对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借此契机,电视台又对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作了专题报道,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我校,信任我校。

二、完善招生制度,点面结合,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完成1.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为按时高效地完成招生任务,我校根据当地生源学校的区域特点,实行划片定点招生,除校长负责总体协调外,其他领导人均作为定点招生小组的负责人,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2.广开渠道,扩大影响,走联合之路,多层次挖掘新生源 根据我校的招生工作经验和工作实际,我们积极主动地与中盐东兴盐化有限公司、台湾今皓光电(安徽)有限公司、劲牛球业、鑫宇体育、苏果超市、百大超市等企业联系,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服务。具体做法:由企业组织生源,我校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了新型的办学模式,这样既保证了生源又解决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3、做好招生服务,努力完成招生任务

在招生办公室内设置招生热线,并由经验丰富的、素质较高的招生人员负责,实行首问责任制,对来访者热情接待,耐心解释,随时带领学生和家长参观我校的实验实习室,良好、周到的服务使我校招生工作正常进行,顺利完成了今年的招生任务。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今年全县生源较少,各职业学校为了抢占有限生源,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导致定远的招生市场比较混乱。具体表现为:

1、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实行有偿招生,并且预演愈烈。

2、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互相诋毁、挖墙角,造成学生流动性较大。

3、当地老百姓认识不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和建议:

1、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进程,努力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特色和优势,同时不断拓宽专业面和招生范围。

2.在总结、分析生源所在地等基础上,在生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和学校,与村级的基层领导建立更好的招生关系,形成较稳定的招生网络。

3.认真制定招生工作计划,强化招生职责,细化招生过程,实行学校、招生负责人和招生点联系人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4.要积极与经济发达地区信誉度高、效益好、待遇好的知名企业签订实训和就业协议,认真做好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吸引生源,扩大招生数量。

5.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办学之路,使学校招生工作有新的突破。

6.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只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为社会真正地培养出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招生形势必将越来越好。

职教中心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6篇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招生就业工作,认真总结我校2009年招生与就业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2010年招生与就业工作,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召开本年度招生就业工作会议。

一、2010年招生就业工作整体情况

2010年全国招生和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我校招生就业工作按照学校“立足北疆、服务地方、面向大众、突出应用”的办学定位,有针对性的客服困难,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教育引导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了招生与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0年,学校通过强化监督、合理安排、注重宣传、规范程序等措施,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新生2805人,中俄联合培养本科在册学生总计537名。在学生就业过程中通过全力开拓就业市场、更新就业观念等措施提高了服务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就业工作目标。

这些都得益于学校党政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得益于各系(中心)及有关部门积极作为、狠抓落实;得益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全力推动!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向为学校招生就业工作付出辛勤汗水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1年招生就业工作目标

招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跨越发展,把抓好就业作为搞好招生工作的前提,把抓好招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全面推动学校教学工作;我们要在充分肯定去年我校招生就业工作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积极面对,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2011年招生人数较2010年规模有所增加,着力提高生源质量,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新生报到率达到9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5%,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有所拓宽。

三、做好2010年招生就业工作的几点要求

招生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全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努力开创我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不断增强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2011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委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必须按照“又好又快”这个本质要求和“高质量、低成本、好就业”这个标准来思考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要千方百计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和知名度,吸引更多考生报考,不断提高报考率、报到率和生源质量。

我们要站在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高度,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方向出发,高度重视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不断健全招生就业工作机制

招生就业工作要真正实施“一把手工程”,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党政领导主管、职能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各系(中心)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机制,各系(中心)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关心到每一位毕业生,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充分协调和发挥班子成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作用,形成全员抓招生就业的格局,变少数人抓为大家齐抓共管。

要在调整招生就业工作政策措施上下功夫。学校有关部门要研究建立对招生就业工作的全面分析评价系统,确保政策导向取得积极效果。认真研究借鉴其他高校的就业激励政策,结合我校实际,不断修改完善,并对政策和制度的实施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不断提高招生就业政策措施的激励效应。

(三)深入调研分析突出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工作的水平

深入调研分析我校招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是招生就业工作有效推进的根本保证。目前,学校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影响招生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

部要重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市场需求、高等教育改革及有关政策调整的需要,提高抓好招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各教学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把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就业促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就业促进办学特色构建,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办学特色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抓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四)转变工作作风,确保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招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在于抓落实,报考率、报到率、就业率都是硬指标。在招生就业工作中,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系(中心)的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对工作要抓紧、抓实、抓深、抓细,努力提升报到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评价自身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志们,招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命工程,是全体师生的希望工程。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千方百计地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7篇

奥鹏介绍

“奥鹏”是国内首家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教育超市。按照教育部规定,奥鹏接受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委托,为在职人员就读网络教育提供咨询、报名、学习辅导、考试、交费等学习支持服务。目前,奥鹏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40多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合作,学历教育招生专业130多个,在全国建立了14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在读学生30余万名。

招生对象:● 专科起点本科须具备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 高中起点专科须具备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毕业证书。

● 报读专升本层次的学生,年龄须满 21 周岁;报读高中起点的学生,年龄须满 18 周岁。

2010年春季招生主要合作高校专业介绍:

(一)大连理工大学网络高等学历教育(高起专、专升本的学制为3年,学习期限为2.5—4年)

推荐专业:土木工程 推荐指数 ★★★★★ 专业设置 高升专(81学分):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道桥方向)、计算机网络

专升本(81学分):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道桥方向)、网络工程

学分、学费及报名测试费:按学分收费,85元/学分。报名费:50元 测试费:70元

(二)福建师范大学网络高等教育(高起专、专升本的学制为3年,学习期限为2.5—6年)推荐专业:小学教育

推荐指数 ★★★★★ 专业设置 高起专(80学分):小学教育、心理学 专升本(83学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心理学、历史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体育教育

学分、学费及报名测试费:按学分收费,80元/学分。报名费:50元 测试费:100元

(三)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高起专、专升本的学制为2.5年,学习期限为2.5—4年)推荐专业:工商管理、法学 推荐指数 ★★★★★ 专业设置 高起专(80学分):工商管理、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升本(80学分):工商管理、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

学分、学费及报名测试费:按学分收费,90元/学分。报名费:50元

测试费:50元

(四)中国医科大学网络学历教育(中专起点专科、专升本的学制都为3年)专业设置 中专起点专科:护理学、临床药学 专升本:护理学、临床药学

学分、学费及报名测试费:按学年收费,3000元/学年。报名费:50元 测试费:70元(注:中国医科大学各专业招生对象请查阅奥鹏网站招生简章)

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20010年1月15日——2010年4月15日 报名地点:淳安电大一楼招生办公室 报名材料:身份证及毕业证原件审核并扫描,学习中心统一电子图像采集。

入学方式:机考(淳安电大计算机房)

机考时间:另行安排。(测试大纲及模拟试题可在网站“招生专区”下载)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办学模式,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双师型”教师,宣传

作为老牌职业院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始终紧抓学生就业率。在2015年的招生就业总结大会上,学校明确提出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在编制学校“十三五”规划时,校党委提出了把“举办本科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作为发展目标的建议。

多年来,学校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依托行业,办出特色,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一、借助区域经济,调整办学模式

2016年3月21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隆重举行了好利来烘焙学院成立大会。好利来烘焙学院是学校贯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行动,标志着学校与好利来南方公司在合作办学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成为双方发展史上的新起点。好利来烘焙学院的成立,为提高学校校企合作、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水平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成为展示学校办学水平、扩大学校社会影响的新亮点。

除此之外,学校一直与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秦皇岛国土资源部疗养院、许昌众品实业集团、郑州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雏鹰集团、郑州绿博园等企业合作。2015年9月23日,北京大北农集团励志奖学金捐赠签约仪式在学校如期举行,该企业已连续6年在学校牧业工程学院设立了助学金,目前已有50多名学生在该企业成功就业,为学校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之一。

二、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

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精神,为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监管、使用和评估。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能无偿获取创业培训指导和专业技能指导,为项目正常运营申请创业扶持基金。为给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可以提供创业场所、网络服务、水电入场等无偿服务三个月,三个月后学校按照最低标准收取一定的服务租赁费用。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学校开展了免费的创业培训,学生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可申领就业创业证。持就业创业证的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可享受一次性补贴及最高10万元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学校领导也积极为学生寻求创业机会。2016年5月27日~28日,由河南省政府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科技厅承办的中国(郑州)第二届国际创新创业大会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郑州日产、宇通新能源、比克电池等7家整车企业及300余家零部件及服务企业对学校给予了高度关注,表示将尽快安排人员与学校对接,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2016年4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中,学校的丁小妮和刘静同学分别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和营养素检测项目中获得铜奖,周英豪同学在农残检测项目中获得优秀奖。

2016年5月5日~8日,“神州视景杯”第七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在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举行。学校酒店管理2013级一班的吴尧兰同学在“宴会主题设计”项目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

四、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为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创业意识,帮助在校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学校的二级学院都精心组织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从自我认知、职业定位、实现职业目标路径设计、行动方案、评估调整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说。参赛作品思想新颖独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敢作敢当、敢为人先的就业、创业精神。

五、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选择省统编教材作为主讲教材。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按照就业指导“全程化”要求,把《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学校还根据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此外,学校根据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积极邀请专家、企业家、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创业、职业发展规划等专题讲座,促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学校每年都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期间,还要注意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更新了知识。

七、严格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安排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

2010年高校招生体检办法出台 第9篇

国家卫生部等3部委发布的《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5项检查,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也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5项检查服务。

今年军事院校军检、面试和公安院校的面试、体能测试工作仍在高考结束后进行。未参加面试、体能测试者,一律不予录取。具体为:凡拟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凭身份证和准考证先参加各市警备区(军分区)组织的政审、军人职业适应性心理检测并参加由省军区组织的军检、面试。

2010年招生宣传工作总结 第10篇

生源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吸引优质生源则是一个学校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保障。今年6月份,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负责安徽和浙江两个省区的招生宣传工作任务,我组主要负责浙江省杭州、萧山地区的招生宣传,现将有关招生宣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方宣传,注重实效,吸引责任地区优质生源

从宣传资料来看,杭州地区的生源质量总体状况比较好。上线生源以部分中游、下游偏好高级中学为主。从集中宣传和下校宣传的情况看,达到我校预估分数线的生源或所在学校成为众多院校强势宣传的重点。首先,由于杭州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达到预估线的生源多数选择名誉性较大的院校;其次,杭州地区毕业生就业优势比较明显,众多生源选择当地的高等院校。这两点的存在,使得招生宣传工作困难重重。为此,招生宣传人员在宣传咨询中,一是不错过每个宣传机会,跑集中咨询点,走分散学校,尽可能增加宣传机会;二是紧紧抓住学校行业优势,采取“以学校办学特色吸引考生、以周到的咨询服务感动考生”的宣传策略,转变考生“地区优势强化”观念,全力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我校。

二、挖掘资源,加强联系,研究建立稳固生源基地

随着我国人口低谷的来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争夺将成为未来招生过程中一个十分显要的问题。因此,研究、探索建立稳固生源基地势在必行。按照学校要求主要做了以下两项工作:

1、参加高招咨询会开展宣传。6月23日、24日,浙江在线联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研究会本专科分会、高职分会分别在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萧山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了“2010年高校招生大型现场咨询会”。中科大、武汉大学等在内的全国两百多所高校参加的“浙江高校招生咨询会”,面对前来咨询的考生及家长,我校咨询老师从学院概况、专业设置、就业形势、招生政策等方面一一给予详细介绍,为广大考生提供信息服务和志愿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2、招生宣传人员深入到学校开展点对点宣传。招生宣传人员分别去杭州市的学军中学、杭州市第一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服务。招生宣传人员通过走访学校一方面是将学校的招生信息传递给考生,另一方面通过走进学校点对点的宣传服务可以进一步拉近与常年以来生源相对旺盛学校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建立稳固的优质生源基地。目前,招生宣传人员与杭州学军中学的冯定应副校长交流时,提及建立优质生源基地的想法,冯副校长表示很乐意与我校合作。具体细节,可能需要我校招生办人员与冯副校长商议。

四、总结凝练,深刻剖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根据此次招生宣传的经历,进行了总结提炼,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刻剖析,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总结了以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1)我校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及是否退档问题。

2)我校的王牌专业是哪些,及报考专业之间的极差问题。

3)我校学生的教学资源及学生的生活环境。

2、学校招生增值服务有待完善。建议学校建立优质咨询生源信息登记与反馈制度,从而留住一些优质生源。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出学校预估分有意向报考我院的考生,都希望当场交流联系方式,进一步获取相关录取信息。但当时我们都没有名片,只能让他们打招生办电话。

3、重视宣传材料的制作。今年宣传有三种资料:大纸的招生宣传简章、招生宣传书、各省份的往年录取线。

1)这三份材料中,大纸的招生宣传简章只适合布置会场等、招生宣传书适合与其他院校和家长交流时用,都不方便让学生家长带走,而各省份的往年录取线这份材料,虽然便于带走,但无专业介绍,学生家长回去没法仔细研究。建议制作折叠式方便携带的招生简章材料。

2)在参加高招会场时,最好能使用那种带有杆的招生简章,方便学生家长不用咨询,就可以先了解学校各方面信息情况。

3)各省份的往年录取线那份材料,可以把相应省份的各年份重点分数线标注出来,方便家长比较,一目了然的了解信息。

4、目前我校的招生宣传模式,一般比较针对城市高中生,接触农村高中生较少,学校应该重视对农村学生的招生宣传。从各校的生源情况来看,其实农村的学生人数往往大于城市的学生,同时处于城市的孩子,大部分都会上网,了解各高校的渠道比较多,反而是农村的孩子,值得学校关注。

5、加强与各中学老师交流。不论是参加高招会,还是去中学宣传,很大一部分都是广撒渔网,缺乏针对性。如果各中学老师了解学校,并向适合本校分数一定范围的学生宣传学校,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11篇

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及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2010-2011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招生工作:

1、协助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制定2011年普通高考计划内的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已完成)

2、根据教育部及内蒙古教育厅划拨的计划数量,在网上编制2011年分专业招生计划并报内蒙古教育厅和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政府备案。(已完成)

3、编写2011年普通高考计划内的招生宣传材料,如招生简章、招生章程等,并报送内蒙古教育厅和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审批备案(已完成)。

4、在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出版的《2011年普通高考招生专刊》及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站上刊登学院的招生简章。(已完成)

5、制定2011年普通高考计划内、及计划外招生的招生方案。(已完成)

6、对学院各部门的招生人员进行招生业务培训。(进行中)

7、组织各部门招生工作人员到各地区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未完成)

8、制作录取通知书,制定2011年统招高职高专新生录取工作方案。(进行中)

9、做好招生期间的咨询和接待工作。(进行中)

10、完成计划内招生录取工作。(进行中)

二、就业工作1、3月份对2009级在校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A2、征求2009级学生自主实习人数,并签订相关材料。A3、协调学院教务处对在校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讲座4期。(未完成)4、4月份对2009级毕业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A5、6月份举办2011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定岗实习推荐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会,邀请区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到校园来,创造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机会。A6、外出联系就业单位,开辟就业市场,寻求定单企业。A7、为2010、2011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书。(进行中)

三、其他工作

1、收集、整理与招生就业相关的评估材料。(进行中)

2、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进行中)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招生与就业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第12篇

2010年全市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大局,突出做好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贯彻落实,巩固和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做好服务企业助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突出做好鼓励和帮扶自主创业,确保创业型城市创建取得实效;突出做好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突出做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和队伍素质强化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夯实就业工作基础。努力完成“十一五”工作目标,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2010年全市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6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3万人;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实现动态归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万人;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

一、推行“四大计划”,提升服务企业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熟练工来湖就业增幅放缓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再次凸显的外部实际,一是推行“信息对接”计划。重点研究重大投资项目带 1 动就业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空岗信息员长效工作模式;继续实施重点行业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质量,准确把握全市就业形势。二是推行“人力资源保障”计划。要围绕有效破解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做好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控制“流量”的文章。重点做好城乡人力资源调查、各类人力资源交流会,组织外出招工开展校企对接、拓展网上服务、建立联系服务机制等工作,为各级各类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三是推行“服务提升”计划。探索推行“网上”录用备案;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环境改善,功能提升;研究推进适应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四是推行“政策帮扶”计划。要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延长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和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执行,继续推动落实对困难企业以及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支付相应的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使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得到政府的关注和帮扶。

二、夯实“四个建设”,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按照力争2010年底前基本形成“管理统一、业务规范、数据集中、资源共享”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实现“一点登陆、全市查询”的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基层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要在重点确保实现全市社区、村级平台100%建成的基础上,按照“六到位”要求,进一步细化职能、完善制度,探索落实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形成基层平台建设和运行长效机制。二是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结合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库工作要 2 求,要按照“城乡一体”、“区域一体”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市、县(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四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的链接,加快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基础信息共享;同时,在将各项就业服务业务工作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要继续根据就业服务工作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系统软件升级,有效提升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快探索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从规范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出发,切实按照科学管理要求,要重点对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内容、服务程序和操作流程进行分解和细化,并建立和推行统一的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形成《就业服务手册》,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快捷、优质、统一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四是加快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按照目标管理原则与要求,要重点建立以目标任务和服务任务为导向的就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将就业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层层分解,并严格纳入各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推动目标任务完成。

三、实施“五项活动”,提升就业政策落实覆盖面和规范性。在继续借助传统和现代媒介做好政策宣传解释、提高政策知晓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文章。一是开展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情况大检查。从严格管理,推动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良性发展,确保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出发,要组织力量对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进一步摸清和规范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情况。二是培育10个社区非正规就业服务组织。要组织力量率先在xx市 3 区组织开展非正规就业调查,在摸清当前社区非正规就业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试点引导和培育10个社区非正规就业服务组织,探索社区就业新模式。三是推出1000个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筹集力度,全市重点收集1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岗位及基层社区管理服务岗位,通过对接活动等形式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四是推出100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发,要开发100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重点是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学习型”就业见习岗位,并重点向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推荐,按规定落实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五是落实10000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要按照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认定和审查,确保10000名以上灵活就业人员及时享受到社会保险补贴。

四、落实“五个一批”,提升创业促就业环境和水平。创业促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围绕创业型城市创建推进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一是落实政策扶持推动一批。要充分发挥现有创业扶持政策的作用,努力营造门槛低、管理简、政策优、融资活的良好创业环境。重点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上有所突破,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二是落实创业孵化培育一批。要重点强化“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创业园”和“一镇一品”特色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建设,探索创业项目征集、展示与服务的市场化运转模式,并加大对本土创业项目的论证和推介力度。三是落实创业培训提升一批。要重点充实创业培训师资力量,完善师资队伍考核、奖励和淘汰机制;要组织、开展SIYB培训,丰富创业培训内涵与外延,并进一 4 步将创业培训向社区和农村延伸,以推进完善创业培训体系;要重点结合本地特色产品抓好网上创业培训,采取模拟实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各类创业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培训效果。四是落实服务优化带动一批。要重点依托四级创业服务中心,以充分就业街道创建等为载体,不断深化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建设与探索,切实发挥创业项目经理人和创业专家咨询团、创业者协会的作用,深化创业服务工作机制;要注重点面结合,深化创业服务成效。五是落实示范典型激励一批。要重点做好对身边享受政策、成功创业典型的挖掘、总结和推广工作,通过“创建工作动态”简报、创业服务网站以及“创业xx”专栏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重点做好4、5月份的“创业促就业”宣传月活动,以基层工作人员创业知识竞赛、市民创业经验大赛为抓手,形成“十佳”创业示范基地和“十佳”创业经验,以创业典型宣传激发和引导自主创业。

五、突出“三类群体”,提升就业援助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为目标,重点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三类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就业援助员队伍建设。开展就业援助员(创业项目经理人)就业创业政策知识竞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实做细就业援助工作;精心组织开展十五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做到提前谋划,精心安排,有效实施,切实提升就业援助实效。二是总结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探索落实“六个一批”(灵活就业援助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用工单位吸纳一批、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招聘一批、共建单位招聘一批和“一对一”帮扶一批)帮扶 5 机制,不断充实内容,增强就业援助工作的长效性。三是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在继续推动和总结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充分就业村创建试点工作,制订创建标准,召开创建工作现场会,大力推动社区和行政村就业岗位开发和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力争到年底30%的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同时扎实推进充分就业街道创建活动。

六、注重“三个强化”,提升失业保险稳定和促进就业功能。围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和促进就业功能,一是注重强化失业保险基金扩大支出范围试点。认真做好扩大支出范围试点工作,扩大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经费享受对象,落实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各项政策。二是注重强化失业保险内控制度。要从规范失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出发,进一步严格工作程序,加强业务经办标准化建设,开展业务培训,着力强化内部各岗位之间的管理与相互监督,建立内审制度,使失业保险金发放更加规范。继续健全基金预决算使用制度,建立保障基金安全运营长效机制。三是注重强化失业监测制度。依托城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继续做好就业相关数据调查工作,要重点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企业就业失业监测,开展社会调查失业率调研工作,探索建立失业预警调控机制。

七、打造“三型队伍”,提升就业服务系统干部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围绕建设单位文化、解决突出问题、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建设一支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的要求,一是打造“学习型队伍”。要把握重点、确保时间、丰富形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读书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就业促进 法》和有关促进就业政策,不断提高落实政策能力。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建立”、“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的建设与思考”、“深化创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建设”和“小额担保贷款运行与发展”专题调研,重点解决就业服务难点、热点问题。二是打造“服务型队伍”。要重点推动服务窗口“党员先锋岗”、“巾帼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岗”“三岗联创”活动,在完善服务细节上下功夫;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进一步落实联系企业,服务群众机制,全力服务群众和基层。要加强完善宣传报道工作,围绕就业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宣传,办好“创业xx”专栏,使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就业工作。三是打造“廉洁型队伍”。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教育,积极组织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党纪政纪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党性修养。要继续推行办事公开,严格落实《直属单位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要广开言路,主动接受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有效完善和落实监督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真正树正气、立新风,确保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上一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下一篇:七言绝句古诗